新型降糖药——利拉鲁肽

合集下载

利拉鲁肽有个严重副作用

利拉鲁肽有个严重副作用

利拉鲁肽有个严重副作用
利拉鲁肽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尽管它在医学上被广泛使用,但是利拉鲁肽确实存在一些副作用,这些副作用需要我们关注和警惕。

首先,利拉鲁肽可能导致消化系统不适,例如恶心、呕吐和腹泻。

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并且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其次,利拉鲁肽可能对肝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常会定期检查患者的肝功能,以确保药物不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如果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或其他相关症状,应立即咨询医生。

此外,利拉鲁肽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这可能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因此,使用该药物的患者应避免与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并及时报告任何感染征兆,例如发烧、咳嗽或喉咙疼痛。

在使用利拉鲁肽期间,患者还应注意心血管的副作用。

这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脏疾病。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出现胸痛、心跳加快或不规律,应立即联系医生寻求帮助。

此外,利拉鲁肽还可能导致其他副作用,例如头痛、背痛和关节痛等。

在使用药物期间,患者应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

总之,利拉鲁肽虽然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副作用。

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以确保安全使用该药物。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利拉鲁肽

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利拉鲁肽苏培【摘要】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新一代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高度同源长效类似物,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降糖效应及β细胞保护作用,每日只需皮下注射1次,就可持续发挥作用而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单独使用很少引起低血糖,同时还具备多种降糖外效应:如减轻患者体重量,调节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上述效应不仅提高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治疗中控制血糖的作用,同时还有降糖药物不具备的优势,这将大大促进2型糖尿病(T2DM)治疗水平的提高.GLP类似物作为新型的T2DM治疗药物,也有着弊端和不足.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利拉鲁肽在临床研究中还报道了可能与免疫原性有关的不良事件,包括荨麻疹、血管水肿以及注射部位皮疹、红斑的发生.有些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尽管如此,利拉鲁肽还是性价比较高、能为广大患者接受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期刊名称】《天津药学》【年(卷),期】2012(024)003【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利拉鲁肽;GLP-1类似物;2型糖尿病【作者】苏培【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医院,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5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

随着病程进展,β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血糖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危险因素日益增多,同时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还可能进一步增加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风险。

然而,现有的治疗手段大多是针对性地降低血糖水平,而对β细胞功能、低血糖、体重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此时,新的肠促胰素类药物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基础研究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每日1次长效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同时显著减少低血糖风险、患者体重和收缩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本文就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介绍。

利拉鲁肽通过调控自噬和Na+,K+-ATPase活

利拉鲁肽通过调控自噬和Na+,K+-ATPase活

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918:24:0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4.1086.R.20221209.1427.011.html利拉鲁肽通过调控自噬和Na+,K+ ATPase活性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张 哲1,野战鹰2,王 杏1,杨林泉1,马慧娟1(河北省人民医院1.代谢病重点实验室、2.神经外三科,河北石家庄 050051)收稿日期:2022-08-07,修回日期:2022-10-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No81200638);河北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No20180051)作者简介:张 哲(1980-),女,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糖尿病及代谢疾病,E mail:zhe_zhang80@126.com;马慧娟(197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及代谢疾病,通信作者,E mail:huijuanma76@163.comdoi:10.12360/CPB2022010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3)01-0043-08中国图书分类号:R 332;R329 24;R329 411;R394 2;R587 1;R977 15摘要: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RG)抑制高糖(HG)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可能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HG组、低、中、高剂量LRG(LRG L、LRG M、LRG H)组、LRG H+自噬抑制剂3 甲基腺嘌呤(3 MA)组。

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表面积;试剂盒测定细胞膜Na+,K+ ATPase(NKA)活性;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测定NKAα1、NKAα2mRNA和蛋白表达;单丹磺胺戊二胺(MDC)荧光染色观察自噬囊泡数量;Westernblot测定肥大标志基因(ANP、β MHC)、自噬标志基因(Beclin 1、LC3、p62)蛋白表达。

利拉鲁肽的原理

利拉鲁肽的原理

利拉鲁肽的原理利拉鲁肽的原理利拉鲁肽(Liraglutide)是一种新型的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受体激动剂,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它通过模拟体内天然的GLP-1激素,发挥降血糖、减重、改善胰岛功能等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浅入深地解释利拉鲁肽的原理。

1. GLP-1激素的作用GLP-1是一种由肠道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

GLP-1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和抑制胃肠道的运动。

同时,GLP-1还能够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进食和促进体重减轻。

2. 利拉鲁肽的结构和制备利拉鲁肽是由人源化基因技术构建的一种长效激素,其结构与天然GLP-1相似。

利拉鲁肽的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天然GLP-1分子的某些氨基酸残基,使其更加稳定、不易被酶解及排泄。

这样一来,利拉鲁肽可以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频率。

利拉鲁肽主要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当利拉鲁肽与受体结合后,能够激活GLP-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这不仅能够降低血糖水平,还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

4. 利拉鲁肽的药理效应利拉鲁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糖尿病的效果: -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利拉鲁肽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从而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

- 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利拉鲁肽还能够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这是一种提高血糖的激素,通过抑制其分泌可以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 减少胃肠道的运动:利拉鲁肽可以延缓胃肠道的运动,从而延缓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增加饱腹感。

- 抑制食欲:利拉鲁肽能够抑制食欲中枢,减少食物的摄入量,有助于减轻体重。

5. 利拉鲁肽的临床应用利拉鲁肽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利拉鲁肽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

此外,利拉鲁肽还能够促进体重的减轻,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利拉鲁肽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

 利拉鲁肽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

利拉鲁肽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利拉鲁肽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以维持血糖水平的控制,其中利拉鲁肽是一种常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本文将介绍利拉鲁肽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一、利拉鲁肽的使用方法利拉鲁肽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它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量和给药途径:利拉鲁肽通常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

用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使用时机:利拉鲁肽通常在每日两个主要餐前使用,建议在进食前30分钟左右进行注射。

3. 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其他糖尿病治疗药物,例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

在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时,应谨慎调整剂量,并密切注意血糖水平的变化。

二、利拉鲁肽的副作用尽管利拉鲁肽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在使用利拉鲁肽期间,患者应注意以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1. 胰岛素低血糖:使用利拉鲁肽可能导致血糖水平过低,尤其是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时。

低血糖的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出汗、心悸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昏迷。

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及时补充适量的糖分能够缓解低血糖症状。

2. 胃肠道不适:利拉鲁肽的使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早期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3. 胰腺炎:罕见的副作用包括胰腺炎的风险增加。

胰腺炎症状包括持续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胰腺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4.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对利拉鲁肽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5. 其他副作用:利拉鲁肽还可能引发头痛、背痛、注射部位反应等不良反应。

患者在使用利拉鲁肽期间,应定期向医生报告用药情况,并接受相关检查以监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利拉鲁肽与传统药区别

利拉鲁肽与传统药区别

联合用药与精准医疗
未来可能会探索利拉鲁肽与其他 药物的联合用药方案,以实现更 佳的治疗效果。此外,随着精准 医疗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根据患 者的基因型、代谢特征等制定更 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更多适应症拓展
随着对利拉鲁肽研究的深入,未 来可能会发现其在更多疾病领域 的应用价值,如肥胖症、心血管 疾病等。
剂型改进与给药方式 优化
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便利性, 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便捷的给药 方式,如口服制剂、吸入制剂等。 同时,针对利拉鲁肽的胃肠道反 应等问题,也可能会对剂型进行 改进和优化。
部分传统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黄疸等。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停用可疑药物并 进行保肝治疗。
肾损害
某些传统药物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损害,表现为肌酐升高、 尿蛋白等。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 害的药物,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过敏反应
传统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必要时使用抗过 敏药物。
对治疗选择的影响和意义
个体化治疗
利拉鲁肽的出现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与传统药物相比,利拉鲁肽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带来多重 获益,如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等,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利拉鲁肽的使用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 量。
定期监测与随访
患者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如血糖、肝肾功能等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同时,医生 应定期随访患者,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利拉鲁肽在糖尿病中的效应和作用

利拉鲁肽在糖尿病中的效应和作用

说到治糖尿病,很多患者对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以及胰岛素这些常用药物都很熟悉。

其实,对于单纯的“降糖”来说,用多少药、血糖降到多少,都是必须密切关注的,不然就会矫枉过正,将高血糖变成低血糖。

怎样才能将血糖降到安全的范围内而不过头呢?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糖尿病患者,研究人员也希望能够破解这个难题。

解题的过程对于患者来说有些漫长。

1932年,La Barre教授将从肠黏膜中提取的降糖激素命名为肠促胰素,并提出该激素可能用于糖尿病治疗,从此揭开了这类革命性药物研发的历程。

1992-1993年,诺和诺德实验室率先揭开了肠促胰素——GLP-1结构与活性之谜,为后续的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钥匙”虽然找到了,“开锁”依然需要技巧。

其间,研发人员遇到了两个难关:一是需要大量人工合成这种物质,二是要使这种物质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发挥作用。

相比而言,第二关更难,这是因为GLP-1在体内会迅速被降解。

这就是说,如果患者使用这种新治疗手段,需要24小时不停地输注,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仅仅为了过这关,研发人员就花费了大量时间,终于通过适当改变人GLP-1的结构,使其能够实现注射1次作用24小时的目标。

经过长达13年的开发和临床试验,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这种“智能”降糖药物终于诞生,并于2009年首先在欧洲获得批准,2010年陆续在日本、美国上市,今年终于来到中国。

为什么“聪明”的利拉鲁肽能够“智能”调节血糖呢?简单地说,利拉鲁肽在降低血糖的同时有效减少了低血糖现象的出现:当体内血糖过高时,利拉鲁肽会“提示”胰腺释放胰岛素,而当血糖达到正常范围时则不再发出这样的信号,血糖便停留在平稳的范围,从而“智能”降血糖。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量越来越少,血糖越来越难以控制。

临床实验数据显示,利拉鲁肽在延缓疾病进程方面也有可能为患者带来惊喜,这是由于利拉鲁肽能够保护胰岛B细胞,从根源入手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在理论上有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新型降糖药――利拉鲁肽

新型降糖药――利拉鲁肽

新型降糖药――利拉鲁肽2008年诺和诺德公司研制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Liraglutide)。

大量研究证实,利拉鲁肽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进程,并有疗效确切、降糖持久、低血糖少及多种降糖外效应,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药理作用GLP-1是由肠黏膜内分泌L-细胞受营养素刺激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通过调节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分泌促进营养素吸收。

GLP-1尽管具有多种治疗T2DM的有益作用,但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却存在很大的难度。

GLP-1进入人体后可被广泛存在的二肽基肽酶-4(DPP-4)快速降解,半衰期仅为1,2 min。

如使用天然的GLP-1治疗T2DM只有持续输注才能保持有效浓度,这无疑限制了GLP-1的应用。

为使GLP-1应用于临床,有两种可行方式:一是对GLP-1进行结构修饰产生GLP-1类似物,使其不易被DPP-4降解;二是抑制DPP-4,延缓内源性GLP-1的降解使其水平升高。

目前GLP-1类似物和DPP-4抑制剂两类药物均获FDA审批,并已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目前临床数据看,GLP-1类似物对升高GLP-1水平,降低HbAlc和餐后血糖,发挥延迟胃排空,减少热量摄入,改善β细胞功能等作用似乎优于DPP-4抑制剂。

天然GLP-1的长效类似物利拉鲁肽,与天然GLP-1分子结构相比,利拉鲁肽有一个氨基酸差异,并增加了一个16碳棕榈酰脂肪酸侧链,与天然GLP-1有97%同源性。

利拉鲁肽除具有GLP-1的功效外,因脂肪酸侧链的存在,其分子不易被DPP-4降解,并能与白蛋白结合,有较高的代谢稳定性,半衰期长达12,14 h,仅需1.8 mg/次,1次/d注射就能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1]。

2利拉鲁肽的临床应用2.1利拉鲁肽提供直接的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体内研究显示,GLP-1可提高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糖耐量,促进β细胞再生和修复,增加β细胞增生和新生,并抑制β细胞的凋亡,可提高β细胞质量和数量[2-4],并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改善β细胞功能,提高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降糖药——利拉鲁肽2008年诺和诺德公司研制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胰高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Liraglutide)。

大量研究证实,利拉鲁肽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糖尿病进程,并有疗效确切、降糖持久、低血糖少及多种降糖外效应,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1药理作用GLP-1是由肠黏膜内分泌L-细胞受营养素刺激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通过调节胰岛素和胰升血糖素分泌促进营养素吸收。

GLP-1尽管具有多种治疗T2DM 的有益作用,但作为药物应用于临床却存在很大的难度。

GLP-1进入人体后可被广泛存在的二肽基肽酶-4(DPP-4)快速降解,半衰期仅为1~2 min。

如使用天然的GLP-1治疗T2DM只有持续输注才能保持有效浓度,这无疑限制了GLP-1的应用。

为使GLP-1应用于临床,有两种可行方式:一是对GLP-1进行结构修饰产生GLP-1类似物,使其不易被DPP-4降解;二是抑制DPP-4,延缓内源性GLP-1的降解使其水平升高。

目前GLP-1类似物和DPP-4抑制剂两类药物均获FDA审批,并已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从目前临床数据看,GLP-1类似物对升高GLP-1水平,降低HbAlc和餐后血糖,发挥延迟胃排空,减少热量摄入,改善β细胞功能等作用似乎优于DPP-4抑制剂。

天然GLP-1的长效类似物利拉鲁肽,与天然GLP-1分子结构相比,利拉鲁肽有一个氨基酸差异,并增加了一个16碳棕榈酰脂肪酸侧链,与天然GLP-1有97%同源性。

利拉鲁肽除具有GLP-1的功效外,因脂肪酸侧链的存在,其分子不易被DPP-4降解,并能与白蛋白结合,有较高的代谢稳定性,半衰期长达12~14 h,仅需1.8 mg/次,1次/d注射就能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1]。

2利拉鲁肽的临床应用2.1利拉鲁肽提供直接的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体内研究显示,GLP-1可提高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糖耐量,促进β细胞再生和修复,增加β细胞增生和新生,并抑制β细胞的凋亡,可提高β细胞质量和数量[2-4],并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改善β细胞功能,提高β细胞葡萄糖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一项体外研究显示,利拉鲁肽可对抗低密度脂蛋白对胰岛β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并抑制IL-1β诱导的β细胞凋亡,促进β细胞增生。

利拉鲁肽还可以作用于胰岛α细胞,强烈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也可以作用于胰岛δ细胞,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生长抑素又可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5]。

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情况。

利拉鲁肽通过两种途径维持β细胞的量:①直接作用于β细胞或胰岛前体细胞GLP-1受体,激活受体后信号传导以促进β细胞增生、新生,抑制β细胞凋亡。

②降低升高的血糖和游离脂肪酸,抑制糖毒性和脂毒性,间接保护β细胞。

2.2利拉鲁肽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利拉鲁肽能自动双向调节血糖,作为肠促胰素,是在营养物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刺激下才释放入血,其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时才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减少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血糖。

当血糖水平正常时,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故称之为“聪明降糖”。

利拉鲁肽的这种特性避免了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这一特点是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所没有的。

利拉鲁肽还可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间接作用于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减少葡萄糖生成,增加葡萄糖摄取和储存。

利拉鲁肽葡萄糖浓度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推测与KATP、Kv 通道和胰岛素囊泡胞吐作用相关[6]。

2.3利拉鲁肽具有多种降糖外疗效利拉鲁肽不仅可保护β细胞,降低血糖,还可以作用于其他部位,产生降糖外效应。

2.3.1减轻患者体质量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降低体质量的作用。

包括抑制消化道蠕动和胃液分泌,抑制食欲和摄食,延缓胃内容物排空。

此外,还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使人体产生饱腹感和食欲下降,使体质量减轻。

2.3.2调节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利拉鲁肽可降低收缩压,对舒张压无影响;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三酰甘油(TG)水平,并降低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心血管危险标志物水平,提示了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作用。

2.3.3利拉鲁肽直接心血管效应①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

扎罗斯(Lazaros)等在成功接受血管成形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进行了一项探索性研究,观察GLP-1持续静注72 h能否改善患者心功能[7]。

结果显示,LVEF从29%±2%增至39%±2%,P<0.01;整体室壁运动分数指数从1.94±0.11降至 1.63±0.09,P<0.01;局部室壁运动分数指数从2.53±0.08降至2.02±0.11,P<0.01。

而其作用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部位或是否存在糖尿病史无关。

动物研究提示,GLP-1可缩小心肌梗死模型小鼠的心肌梗死范围[7]。

②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有研究心功能Ⅲ或Ⅳ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5周GLP-1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GLP-1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均显著改善。

左室射血分数从21%增至27%,P<0.01;心肌最大氧耗量从10.8 mL/(kg·min)增至13.9 mL/(kg·min),P<0.001;6 min步行距离从232 m增至286 m,P<0.001;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MNQOL评分),从64分降为44分,P <0.01;而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改变[7]。

而且GLP-1无论是对糖尿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都有益处。

③GLP-1可改善内皮功能。

经超声影像观察肱动脉直径,输注GLP-1还可显著提高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改善内皮功能,同时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并未显著改善,提示内皮功能改善不太可能因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而可能通过GLP-1受体信号传导改善血流[7]。

利拉鲁肽还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增强学习和记忆功能,并起到保护神经的效应。

2.4利拉鲁肽的临床疗效LEAD(Liraglutide Effect and Action in Diabetes)系列研究在全球40多个国家进行,共纳入4 000余例T2DM患者,对利拉鲁肽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

目前,已公布的6项相关研究[8-13]证实,利拉鲁肽全面显示了优异的临床效果。

无论是单独应用利拉鲁肽,或是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合用与对照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均显示出良好的降糖效果。

利拉鲁肽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显著优于格列美脲,其与磺脲类联合,有利于控制难治性高血糖。

而且,与口服药相比,经饮食和锻炼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未曾使用降糖药的患者初始使用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持续降低,HbAlc降幅更大,提示在糖尿病较早阶段使用利拉鲁肽可能有益。

由于严格的血糖依赖作用,极少出现低血糖,并具有GLP-1的所有良好效应,与天然GLP-1的高度同源,作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作用时间长,仅需1.8 mg/次,1次/d,用量固定,无需根据血糖水平和进餐次数调节用量,减少了血糖监测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深受糖尿病患者的青睐。

2.5利拉鲁肽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利拉鲁肽对血糖的降低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单独应用极少引起低血糖,这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

此外,利拉鲁肽与天然GLP-1的同源性很高,也成为其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在LEAD研究中,除发现其可能引起恶心等轻度不良反应外,未见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

研究提示,与其他GLP-1类似物相比,利拉鲁肽的抗体产生很少。

总之,利拉鲁肽的循证证据日益丰富,利拉鲁肽充分保留了天然GLP-1的多项生理活性,发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安全有效降糖,并可能对血压、血脂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干预作用。

利拉鲁肽有望今明两年在我国上市,为T2DM 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1]Croom KF,McCormack PL.Liraglutide:a review of its use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rugs,2009,69(14):1985-2004.[2]Gallwitz B.Glucagon-like peptide-1 as a treatment optionfor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ole in restoring beta-cell mass[J].Diabetes Technol Ther,2005,7(4):651-657.[3]Buteau J,El-Assaad W,Rhodes CJ,et al.Glucagon-likepeptid-1prevents beta cell glucolipotpxicity[J].Diabetologia,2004,47(5):806-815.[4]Iwai T,Suzuki M,Kobayashi K,et al.The influences ofjuvenile diabetes on memory and hippocampal plasticity inrats:improving effects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J].Neu-rosci Res,2009,64(1):67-74.[5]Fehmann HC,Habener JF.Functional receptors for the in-sulinotropic hormone glucagon-like peptide-I(7-37) on a somatostatin secreting cell line[J].FEBS Lett,1991,279(2):335-340.[6]Li Y,Cao X,Li LX,et al.Beta-cell pdxl express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glucoregulatory,proliferative,and cytoprotectiveactions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J].Diabetes,2005,54:482-491.[7]郭晓蕙.GLP-1心血管效应研究进展[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2-25,C10版.[8]Marre M,Shaw J,Brandle M,et al.Liraglutide,a once-dai-ly human GLP-1 analogue,added to a sulphonylurea over26 weeks produces greater improvments in glycaemic andweight control compared with adding rosiglitazone or placeboin subjects with Typ 2 diabetes(LEAD-1 SU)[J].DiabetMed,2009,26(3):268-278.[9]Nauck M,Frid A,Hermansen K,et al.Efficacy and safetycomparison of liraglutide,glimepiride,and placebo,all in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in type 2 diabetes:the LEAD(liraglutide effect and action in diabets)-2 study[J].Dia-betes Care,2009,32(1):84-90.[10]Garber A,Henry R,Ratner R,et al.Liraglutide versusglimepiride mono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LEAD-3 Mono):a randomised,52-week,phase III,double-bline,paral-lel-treatment trial[J].Lancet,2009,373(9662):473-481.[11]Zinman B,Gerich J,Buse JB,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the human 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 liraglutide in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 and thiazolidinedione in patientswith type 2 diabetes(LEAD-4 Met+TZD)[J].DiabetesCare,2009,32(7):1224-1230.[12]Russell-Jones D,Vaag A,Schmitz O,et al.Liraglutide vsinsulin glargine and placebo in combination with metforminand sulfonylurea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LEAD-5 met+U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Diabetologia,2009,52(10):2046-2055.[13]Buse J,Rosenstock J,Sesti G,et al.Liraglutide once aday versus exenatide twice a day for type 2 diabetes:a26-week randomised,parallel-group,multinational,open-la-bel trial(LEAD-6)[J].The Lancet,2009,374(9683):39-47.(收稿日期:2010-0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