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原子物理 物理学史(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原子原子核光与物理学史专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原子原子核光与物理学史专题(含答案)

(一)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发现了行星三大运动定律。

2.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了引力常量G。

3.牛顿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宏观世界,不适用于高速、微观世界。

4.库仑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5.伽利略用科学方法论证了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创造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6.17世纪末,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实验的方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揭示了力与运动的本质联系。

7.奥斯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8.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通过实验定性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楞次总结出了楞次定律,得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9.用点电荷代替带电体,应用的是理想化模型方法。

10.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1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恒定的电场,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恒定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

12.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从产生区域由近及远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13.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加以证实。

14.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电磁波在真空中具有与光相同的速度C,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

(二)1.在电磁振荡中,电场和磁场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2.能有效地发射电磁波需具备的条件有:频率足够高和使用开放电路。

3.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的技术叫做调制。

4.电磁波的接收中,使接收电路产生电谐振的过程叫做调谐。

5.把声音或图像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这个过程叫解调。

6.电磁波按 从大到小排列: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7.雷达利用无线电波定位,是利用的无线电波的微波波段。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物理学史(解析版)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练习:物理学史(解析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物理学史一、单选题1.最早发现地磁偏角的科学家是()A.欧姆B.沈括C.法拉第D.牛顿2.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A.安培B.欧姆C.奥斯特D.伽利略3.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电流与电压之间关系的科学家是()A.欧姆B.安培C.伏特D.库仑4.18世纪70年代,英国工程师、发明家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这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为纪念他对蒸汽机改良的突出贡献,将其名字作为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A.电能B.电功率C.电热D.电阻5.课堂上,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关于物理知识的常识,其中有正确的也不有正确的。

下列你认为正确的组合是()①电话是奥斯特发明的;②电话的听筒中用到了电磁铁;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④无线电波不属于电磁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在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中,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进行了大量天文观测,支持了哥白尼的()A.日心说B.地心说C.星云说D.大爆炸说7.德国有位物理学家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之上,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概括为公式:I=U/R,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

A.力B.电流C.压强D.电阻8.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A.法拉第B.奥斯特C.牛顿D.焦耳9.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联系的实验是()A. B.C. D.二、多选题10.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物理量单位的是()A.安培B.爱因斯坦C.伏特D.欧姆三、填空题11.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历程中,著名的天文学家______用“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科学家根据牛顿发现的______定律,成功预测并发现了海王星。

12.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物理学家不懈的探索和无私的奉献。

山东新高考物理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学史、物理方法、单位制等专题5(带答案)

山东新高考物理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学史、物理方法、单位制等专题5(带答案)

2021届山东新高考物理高三一轮复习物理学史、物理方法、单位制等专题5(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数据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 ) A . B .C .D .【答案】C【详解】A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基本单位是m ,故A 错误;B .力的单位牛顿是导出单位,21N=1kg m/s ,故B 错误;C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故C 正确;D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m/s ,故D 错误。

故选C 。

2.以下关于行星运动及万有引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开普勒认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行星在椭圆轨道上各个地方的速率均相等B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属于不同性质的力C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D.卡文迪许利用扭称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可知行星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行星在远日点的线速度,故A错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都属于万有引力,故B错误;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的,有质量的两物体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于宇宙万物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故C错误;1798年,卡文迪许利用扭秤,采用微小量放大法,由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故D正确.考点:开普勒行星定律,万有引力定律.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等效替换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t非常小时,v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C.用激光笔和平面镜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的实验中运用了放大的思想D.在推导匀变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答案】A【解析】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方法,故A错误;B、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用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C、在观察桌面受到压力发生微小形变的实验中,使用激光笔和平面镜,应用了放大法,故C正确;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正确。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原子物理 物理学史(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原子物理 物理学史(含答案)

2021届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物理学史(一轮)培优附答案专题:原子物理物理学史1、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均有关D.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同时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2、光电效应的规律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A.金属电子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3、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设计的斜面实验,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滚下,利用滴水计时记录铜球运动的时间。

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测定了铜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进而得出了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加的结论B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比自由落体下落的加速度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时间容易测量C若斜面长度一定,铜球从顶端滚动到底端所需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D若斜面倾角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4、(双选)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在未来出现“核燃烧”现象,从而导致人类无法生存,决定移民到半人马座比邻星的故事。

据科学家论证,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太阳内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核燃烧”,其中“核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X―→84 Be+γ,方程中X表示某种粒子,84Be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粒子是42HeB.若使84Be的温度降低,其半衰期会减小C.经过2T,一定质量的84Be占开始时的1 8D.“核燃烧”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5、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他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B.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C.奥斯特发现了导线附近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D.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鞭炮炸响的瞬间,能量不守恒B.现代火箭的工作原理可溯源至我国古代,火箭发射时,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大于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C.炮弹爆炸时,火药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弹片的动能D.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7、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8、伽俐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俐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推论1→推论4→推论39、(双选)日本福岛核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核事故之一,2019年2月13日首次“触及”到了该核电站内部的核残渣,其中部分残留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可长达1570万年。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单元十三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 原子核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单元十三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 原子核 Word版含解析

单元十三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原子核考点1.氢原子光谱(Ⅰ);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3.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Ⅰ);4.放射性同位素(Ⅰ);5.核力、核反应方程(Ⅰ);6.结合能、质量亏损(Ⅰ);7.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Ⅰ);8.射线的危害和防护(Ⅰ);9.光电效应(Ⅰ);10.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Ⅰ)知识点1.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以及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2.玻尔原子模型及能级跃迁;3.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核反应方程;4.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核能的计算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9·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高三上期末)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分析甲图中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乙图表明:只要有光射到金属板上,就一定有光电子射出C.丙图表示的是磁场对α、β和γ射线的作用情况,其中①是β射线,②是γ射线D.丁图表示的核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是人工无法控制的核反应答案A解析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A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并不是所有光射到金属板上,都一定有光电子射出,B错误;磁场的方向向里,根据左手定则可知,射线①带正电,所以①是α射线,②不偏转,是γ射线,C错误;丁图表示的核反应属于重核裂变,是人工可以控制的核反应,D错误。

2.(2019·四川宜宾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对核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14 7N+42He→17 8O+11H是属于α衰变B.发生核反应21H+31H→42He+10n需要吸收能量C.核反应235 92U+10n→8936Kr+144 56Ba+310n是属于裂变D.发生β衰变实质是质子向中子转变答案C解析A中核反应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A错误;B中核反应是轻核聚变,放出能量,B错误;C中核反应是重核裂变,故正确;发生β衰变实质是中子向质子转变,D错误。

江苏专用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含解析

专题十三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备考篇【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考点内容波粒二象性1.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知道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初步了解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特征。

2.了解光电效应现象。

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

3.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由近几年考情分析可见,本专题考查知识面较广,主要考查点有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核能计算、衰变问题、原子模型、核反应方程等等,光电效应和核能计算为考查的热点。

考查题型有填空、选择、计算,难度中等偏易。

主要考查考生的科学推理素养。

对本专题的复习,一定要全面掌握,不留盲点。

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复习时要抓住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复习的效率。

如由光电效应方程延伸出的光电效应的各种相关问题;由原子能级图引申出的玻尔原子模型的各种应用;应用质能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核能的相关问题等等。

本专题中各类图像较多,要时刻不忘使用数形结合理解和分析图像问题的核心思想。

原子结构模型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2.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核力的性质。

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能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反应1.了解放射性和原子核衰变。

知道半衰期及其统计意义。

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知道射线的危害与防护。

2.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了解核裂变反应和核聚变反应。

【真题探秘】基础篇【基础集训】考点一波粒二象性1.[2018江苏宿迁期中,12B(1)](多选)物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处放上照相底片,若减弱光的强度,使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曝光时间不太长,底片上只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干涉条纹。

对这个实验结果有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曝光时间不长时,出现不规则的点子,表现出光的波动性B.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C.干涉条纹中明亮的部分是光子到达机会较多的地方D.只有大量光子的行为才能表现出光的粒子性1.答案BC2.(2020届江苏宿迁月考,4)(多选)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B.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得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得明显2.答案AD3.用同一光电管研究a、b两种单色光产生的光电效应,得到光电流I与光电管两极间所加电压U的关系如图。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复习有答案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复习有答案

高三物理原子物理复习有答案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原子物理内容知识点学习水平说明物质原子的核式结构A物质的放射性A原子核的组成A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A放射性元素的衰变B只要求写出简单的核反应方程,不涉及衰变定律。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B核能的应用核电站A我国核工业发展A宇宙的基本结构A天体的演化A一.原子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用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3.为了解释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如下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

原子的半径大约是10-10米,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10-14米。

α粒子散射实验【典型例题】1.下面有关物理史实及物理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完全能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B)麦克斯韦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预言光是电磁波(C)双缝干涉图样的中央明纹又宽又亮(D)用紫光照射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用红光照射该金属也可能发生光电效应2.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C )(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查德威克3.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右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4.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5.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C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6.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A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7.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CD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8.根据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B )原子中的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C )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都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范围内(D )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二.原子核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天然放射性)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原子物理训练卷 B卷 word版含解析答案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原子物理训练卷 B卷 word版含解析答案
17.(10 分)原子可以从原子间的碰撞中获得能量,从而发生能级跃迁(在碰撞中,动能损失最大 的是完全非弹性碰撞)。一个具有 13.6 eV 动能、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静止的、也处于基态的 氢原子发生对心正碰。
A.因为材料不同,逸出功不同,所以遏止电压 Uc 不同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
2/6
C.保持照射光强度不变,增大照射光频率,在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D.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可以稍大于两能级间能量差
9.以下关于玻尔原子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1/6
A.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是任意的 B.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稳定地产生电磁辐射 C.电子从量子数为 2 的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 3 的能级时,要辐射光子 D.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只有某些频率的光可以被氢原子吸收 10.一静止的铝原子核2173Al 俘获一速度为 1.0×107 m/s 的质子 p 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 2184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为 p+2173Al→2184Si* B.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C.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 D.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 11.一个氘核(21H)与氚核(31H)反应生成一个新核同时放出一个中子,并释放能量。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该核反应为裂变反应 B.该新核的中子数为 2 C.氘核(21H)与氚核(31H)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核 D.若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为 ΔE,真空中光速为 c,则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为ΔcE2 12.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约为 1.62~3.11 eV,金属钠的逸出功为 2.29 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物理学史(一轮)培优附答案专题:原子物理物理学史1、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均有关D.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同时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2、光电效应的规律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A.金属电子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3、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设计的斜面实验,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滚下,利用滴水计时记录铜球运动的时间。

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测定了铜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进而得出了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加的结论B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比自由落体下落的加速度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时间容易测量C若斜面长度一定,铜球从顶端滚动到底端所需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D若斜面倾角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4、(双选)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在未来出现“核燃烧”现象,从而导致人类无法生存,决定移民到半人马座比邻星的故事。

据科学家论证,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太阳内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核燃烧”,其中“核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X―→84 Be+γ,方程中X表示某种粒子,84Be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粒子是42HeB.若使84Be的温度降低,其半衰期会减小C.经过2T,一定质量的84Be占开始时的1 8D.“核燃烧”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5、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他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B.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C.奥斯特发现了导线附近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D.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鞭炮炸响的瞬间,能量不守恒B.现代火箭的工作原理可溯源至我国古代,火箭发射时,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大于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C.炮弹爆炸时,火药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弹片的动能D.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7、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8、伽俐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俐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推论1→推论4→推论39、(双选)日本福岛核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核事故之一,2019年2月13日首次“触及”到了该核电站内部的核残渣,其中部分残留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可长达1570万年。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3892U衰变成20682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B.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的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10、引力波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奇特预言之一,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引力波的研究中有决定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对于引力波概念的提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理解:麦克斯韦认为,电荷周围有电场,当电荷加速运动时,会产生电磁波;爱因斯坦认为,物体周围存在引力波,当物体加速运动时,会辐射出引力波,爱因斯坦的观点的提出,采取了下列哪种研究方法() A.控制变量法B.对比法C.观察法D.类比法11、汤姆生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管内的阴极K发出的电子(不计初速、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加速电压加速后,穿过A'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O1O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极板P和P'间的区域.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处,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后,亮点偏离到O'点,(O'与O点的竖直间距为d,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和P'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时,亮点重新回到O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L1,极板间距为b,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2 (如图所示).(1)求打在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2)推导出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2021届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物理学史(一轮)培优附答案专题:原子物理物理学史1、以下有关物理学概念或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B.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变速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为切线方向C.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的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此常数的大小与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速度均有关D.奥斯特发现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同时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磁也能产生电,即电磁感应现象【答案】A。

2、光电效应的规律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A.金属电子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答案】D3、如图所示为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设计的斜面实验,他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滚下,利用滴水计时记录铜球运动的时间。

关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测定了铜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进而得出了速度随位移均匀增加的结论B铜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比自由落体下落的加速度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时间容易测量C若斜面长度一定,铜球从顶端滚动到底端所需时间随倾角的增大而增大D若斜面倾角一定,铜球沿斜面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成正比【答案】B4、(双选)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在未来出现“核燃烧”现象,从而导致人类无法生存,决定移民到半人马座比邻星的故事。

据科学家论证,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当太阳内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核燃烧”,其中“核燃烧”的核反应方程为42He+X―→84 Be+γ,方程中X表示某种粒子,84Be是不稳定的粒子,其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粒子是42HeB.若使84Be的温度降低,其半衰期会减小C.经过2T,一定质量的84Be占开始时的1 8D.“核燃烧”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答案】AD5、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他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将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B.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开普勒等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C.奥斯特发现了导线附近小磁针的偏转,从而得出电流的磁效应,首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D.爱因斯坦首先提出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份地辐射或吸收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叫做能量子【答案】D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鞭炮炸响的瞬间,能量不守恒B.现代火箭的工作原理可溯源至我国古代,火箭发射时,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大于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C.炮弹爆炸时,火药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弹片的动能D.指南针静止时N极指向地球的地理北极附近【答案】D.。

7、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答案】B8、伽俐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俐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D.事实2→推论1→推论4→推论3【答案】C9、(双选)日本福岛核事故是世界上最大的核事故之一,2019年2月13日首次“触及”到了该核电站内部的核残渣,其中部分残留的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可长达1570万年。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3892U衰变成20682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B.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的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答案】AD10、引力波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奇特预言之一,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引力波的研究中有决定性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对于引力波概念的提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理解:麦克斯韦认为,电荷周围有电场,当电荷加速运动时,会产生电磁波;爱因斯坦认为,物体周围存在引力波,当物体加速运动时,会辐射出引力波,爱因斯坦的观点的提出,采取了下列哪种研究方法() A.控制变量法B.对比法C.观察法D.类比法【答案】D11、汤姆生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真空管内的阴极K发出的电子(不计初速、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加速电压加速后,穿过A'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O 1O 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极板P 和P'间的区域.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 点处,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 后,亮点偏离到O'点,(O'与O 点的竖直间距为d ,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 和P'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时,亮点重新回到O 点.已知极板水平方向的长度为L 1,极板间距为b ,极板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 2 (如图所示).(1)求打在荧光屏O 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2)推导出电子的比荷的表达式.【答案】(1),(2))2/(1212L L bL B Ud m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