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人类行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pptx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新制度经济学》PPT课件
–人人生来具有同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任何 个人或组织都无权以任何理由剥夺个人的权 利(人权)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有制是经济最根 本的基础(产权)
–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契约关系是维系经济活 动秩序的唯一纽带(法律)
6
传统经济学的企业假设
传统经济学理论建立在均衡理论基础上,集中说明 市场交易中价格在平衡市场供求中的作用。
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
13
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
科斯的企业理论(续6)
如何理解科斯答案? 市场价格机制的费用不为零 为了节约这些费用,“一系列合约被一个合
约替代”——生产的组织发生了变化。
–什么是“一系列合约”?什么是“一个合约”? –为什么一个合约替代一系列合约可以节约市场的
我们先介绍两个故事。
31
(一)故事之一:亨利·福特和 他的福特汽车
–当人的权力增大后,他无法克制自己,不干涉那 些不应干涉的事情;
–下级会自觉不自觉地努力使他们向上传递的信息 对自己有利,影响上级的决策,产生影响费用;
–腐败造成的费用。
罗伯茨和米尔格罗姆特别强调第二种费用。
20
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
科斯企业理论的发展(续5)
“声誉”观点 强调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买卖双方的调整过
交易费用还会受到交易对象的数量的影响,这就是“小数目条件”(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必须减少交易对象的数目),交易对象的减少意味着行为主体面临的市场是具有垄断特征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18
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
科斯企业理论的发展(续3)
“议价费用”和“影响费用”观点 罗伯茨(ROBERTS)和米尔格罗姆
(MILGROM)着重分析市场失灵问题。 所谓“议价费用”,由三方面构成:

新制度经济学ppt

新制度经济学ppt

2、制度变迁(jnstitutional Change)
B、强制性制度变迁(Impos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国家通过政策法令引起的制度变迁。 为了矫正制度供给不足: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之一 国家在预期边际收益=预期边际费用的条件下才会实 施制度变迁 国家的目标是租金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政治支 持最大化、财政收入最大化——互相矛盾的 国家的强制性创新会带来“制度失败”。 国家悖论 经济增长< ——〉人为的经济衰退。
1、制度


②正式制度安排:(Formal Institution,正式 规则,正式约束):是指规则的变动和修改, 必须得到这一行为受这一制度安排管束一群 人的准许。 要求无异义是自发的、正式的制度安排变 迁的前提。 正式安排创新成变迁会遇 外部性和搭便 车问题 须政治企业家通过利润分割和意识形态灌 输以减少交易成本,化解外部性。

1、制度



③非正式制度安排(Informal Institution): A、规则的修改和变动纯粹由个人完成,用不着也不可能 由群体完成的制度安排。包括价值观、伦理规范、道德、 习惯、意识形态等。 B、较之正式制度安排更难以变迁,特别是在社会流动性 很小的情况下。 如战国的百家争鸣——改革开放后的群蛇乱舞 秦国的法家独尊——改革开放前的毛主宰(毛主席) C、非正式规则对正式规则起着决定作用。正式规则“差 不多主要是由规范、行为准则和习俗确定的。但是,正 式规则所依赖的这些非正式约束却很少是日常相互关系 中做出选择的最直接的来源(North)。“非正式规则” 通过“正式规则”表现出来:人们见面不是问:你是共 产员吗?(非)而是问:跳槽了吗(正式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PPT76页).pptx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PPT76页).pptx
商人
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
7.13亿元,被资助人数20多万人。
2007年度捐赠总额为1.81亿元。
2008年四川地震,及至2014年云南地震,都派人和物援 助……
陈光标先生对财富的认识: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 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 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
结果可能是盲目崇拜权威、科学家、股评家、“特 异功能”大师。 或者凭感性判断事物、以过去事实来判断未来、 很急情况下往往走捷径。
盲从世俗权威
《圣经·十诫》第二诫“不得偶像崇拜”,便是告诫 人类不能盲从世俗的权威,将其奉为偶像,一旦跪 拜于世俗的权威脚下,必然丧失自由。
极权政治下,人们处于巨大的作恶机器中,每个人 都在悄无声息地为一个恶的总目的日常化地作各种 局部或较小的恶,以至于完全遗忘了自己在作恶, 仿佛那是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米尔格兰是想知道,“老师们”会不会将这个实验进 行到底,有多少人会因为学生们的痛苦尖叫而停手。 实验之前,米尔格兰和他的学生们估计会有1%-2%的 老师会进行到底。而几个精神科医师的预测比率则是 更低的千分之一左右。然而,他们错了,将近三分之 二的老师持续到实验结束,也就是他们将令人高度痛 苦的450伏特电击“学生”。这些“老师”对白袍实 验者的服从令人震惊。
新制度经济学
经济管理学院 杨春瑰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制度
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三个假设 1.人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两面性 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3.人有机会主义倾向和讲诚信的两面性
科斯指出,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 出发来研究人,这表明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 行为的假设要更接近现实。
1.人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两面性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5)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5)
l
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l l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 关于人的行为假设
人的有限理性 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l
关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组织等引入
交易费用理论 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l l
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学派的关系 什么是近代制度学派?
科斯把康芒斯、凡勃伦、加尔布雷斯等美国制度主义
l
威廉姆森
新制度经济学就是两个方面的内容:组织和组织的治

l
埃格特森
现实和历史上的一切组织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在自由放任的经济环境中,人们在生产交易过程
中所形成的各种组织形式 二是在人类自由交换生产的基础上,存在的一套约束 经济交易主体选择行为的规则和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l
新制度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l l l
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
能否互相渗透、能否相互交融?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
个人主义与反事实假设
互惠制度的形成(制度的微观研究) l 演化制度分析(制度是无数互助的个体行动无意 识的结果) l 国家理论 l 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中的未来社会的设计值的身份出现,而新制度经济学 则是以人类选择的合理性这一基本假设为基础
l
研究对象不一致
近代制度学派的研究范围过大,而新制度经济学拓展
新古典经济学的制度问题比较理智
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学派的差别 l 近代制度学派的观点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反理论 的,他们尤其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而新制度经 济学则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去分析制度与现实问题 l 近代制度学派主要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研究对象, 缺乏一般性;新制度经济学更具有一般性,其原理 对所有国家都适用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PPT56页)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PPT56页)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产权经济学 三、交易成本经济学 四、企业理论 五、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新古典经济学的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是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之
后一直到今天仍然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研究 范式。 20世纪初,马歇尔曾满怀信心地宣布,经济学 的基本理论已经确立且无争论的余地,下一代 经济学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这 些理论的应用,解释现实世界各种体制与实践 方面令人眼花缭乱的千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6月上 午6时4 3分21. 6.2906: 43June 29,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6月29 日星期 二6时4 3分13 秒06:43: 1329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6: 43:1306 :43:130 6:436/ 29/2021 6:43:13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1. 6.2906: 43:1306 :43Jun-2129-Jun-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06:43: 1306:4 3:1306: 43Tues day, June 29, 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人类行为(名词解释)

人类行为(名词解释)

人类需要,是指人为维持生存、发展和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对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的依赖及其获得这些条件的主观愿望。

行为:个体为满足自身需要对环境所作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各种反应。

广义的人类行为:人的一切活动,既包括外在的可观察、测度的活动,又包括内在的、不易被观察、测度的心理活动。

狭义的人类行为:外在的可观测的行为活动。

综合观点: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为适应环境所展开和表现出来的活动,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等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环境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所有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如城市环境、农业环境、制度环境等。

它是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组织、社区、文化等。

家庭:在婚姻和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基本单位。

社区: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群。

朋辈群体:又称同辈群体、同龄群体、同伴群体,是指在相同年龄层次上,由地位、兴趣、爱好、职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初级群体。

组织:是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特意创立的社会单位(或人类集团)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以共同的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人在环境中:是描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概念,说明人类行为离不开社会环境。

潜意识: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心理内容,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快乐原则。

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

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

遵循“现实原则”。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4
新制度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概念和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理论基础薄弱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证研究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不足
新制度经济学过于关注个体行为和制度设计,忽视了制度环境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忽视制度环境
过分简化现实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研究制度变革和演化的理论。
总结词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制度如何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经济绩效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它关注制度创新的动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
详细描述
03
新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VS
探讨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析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优缺点。
总结词:新制度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强调市场机制和产权的重要性。同时,新制度经济学也吸收了其他经济学派别的理论观点,如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02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总结词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达成和执行交易的成本。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新制度经济学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探索,通过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会保障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同时,改革还强调个人责任和自我保障,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保障管理和投资。这些改革措施提高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和效率,为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PPT 67张)

新制度经济学讲义(PPT 67张)

2004/9/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7
第1讲 问题和方法
• 科学
– 相信“凡事皆有规律” – 发现规律的路线
• 观察、学习、思考、提问、假说和检验、一般化
– “清楚的、可检验的命题” – 科学的边界
• 推测(prediction)
– 基本形式:“若A则B”(If-A-then-B) – 推测有别于“预测(forecasting)”
阅读
必读和选读 自发的小组讨论 助教答疑
讲授
思考 鼓励提问
笔记
要求:(1)概括要点 (2)问 (3)评论和发挥 考核:抽查笔记 期末考试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8
第2讲 稀缺、竞争与约束
• • • • • • • 发问的重要性(一位同学的来信) 上讲小结 稀缺 竞争和竞争规则 约束 研究的门径 小试牛刀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1
猜测答案
• 分工、专业化理论
– – – – 分工与生产效率 分工水平与市场规模 分工与资本 分工与国民财富
• 价格理论
– 协调分工、专业化 – 经济人按照自利原则实现“合作”
•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论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2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4
《我,铅笔》伦纳德· 里德(1958),秋风译
• 圆木运输: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整个交 通体系; • 木材加工:…. • 石墨:开采、提炼、加工、包装、运输 • 添加黏土:精炼工艺过程,…变成铅笔芯; •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 • 标签:..制造树脂和炭黑; • 金属箍: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制作成闪闪发光 的薄铜片,加上黑圈(黑镍); • 橡皮头:硫化油胶(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 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各 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尔维修
理性
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化(续1)
– 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观
•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首次涉及经济人概念, 他指出,经济人具有双重本性:自利性和社会性。斯密的“经 济人”假定不包括“完全理性”含义。
• 约翰·穆勒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经济人”概念的经济学家,他的 “经济人”概念是从人类诸多行为动机中抽象出来的,以经济 动机为出发点,主要指“追求财富最大化”,不包括那些以非 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行为。
第二节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涵义(西蒙)
– 人在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做 到这一点择。
– 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 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 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 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
– 行为决策者并非像古典及新古典模型描述的那样, 在已知的效用函数或偏好序列条件下追求最大化。 因为人脑的计算能力非常有限,只能进行有限的、 实际的和内植于环境的推理。
第五章:人 类 行 为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性 有限理性 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与制度
学习目的和要求
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理性假设是 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
了解和掌握理性的经济学涵义、理性的形式 以及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化。
了解和掌握有限理性的内涵、有限理性的根 源、有限理性的形式以及有限理性的扩展。
制度理论是由一个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结合一个关 于交易费用的理论建立起来的(诺斯)。
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分析首先涉及对人的假设问题。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性 有限理性 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与制度
第一节 理 性
理性的经济学涵义
–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视阈里,理性就是每个经济主 体都能遵循趋利避害原则,通过成本——收益的 边际分析,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其所面临的所有机 会和手段进行最优化选择。
“理性”经济学涵义有三个层面:
– 人的自利性假设 – 极大化原则 – 每一个人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
存在一致性
理性
理性的形式
– 价值理性/目标——手段理性
• 价值理性是指经济主体追求目标本身是否理性,也可称为目标 理性。
• 目标——手段理性是指强调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是否理性。
– 本质理性/程序理性(西蒙)
• 个人并不具备古典假设的本质理性(也叫实质理性,即特殊行 为的最大化),但人类在知识、预见、技巧和时间上的有限性, 能通过借助组织理性得以缓解——选择过程的效率性可以通过 理性组织中形成的规则与惯例等得到实现,即人类可以具备程 序理性。
– 建构理性/演进理性(哈耶克)
• 建构理性是指惟理主义建构论者们持有的理性观,他们认为理 性可以设计秩序,立法者的意志就是法律的起源。
了解和掌握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 了解和掌握人类行为与制度的关系。
经济学家的有关观点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 人的学问(马歇尔)。
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根本主题就是社会制度中的人类 行为,而不是抽象的人类行为(布坎南)。
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而不是关于“因之 行为的时间的科学(米塞斯)。
• 演进理性则认为理性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的产物,而不 是某些立法者理性设计的结果。
理性
理性的形式(续)
– 适应性理性与创新理性
– 适应性理性的实质是有限理性,强调并非无 所不知地最大化他们的既定目标的,而是根 据经验调整其目标,使之更可行。
– 创新理性是指企业家发现。
–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观
• 新古典经济学家们以均衡分析为特征,信奉理性假说,逐渐将 斯密等人提出的“经济人”演化成“理性人”。演进过程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马歇尔到萨缪尔森,理性假设变得经典和简约 • 第二阶段:从阿罗的一般均衡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理性
假设变成了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分析的对话平台。 • 第三阶段:从博弈论方法的兴起到20世纪末,理性假设作为经
济学的基本公理被普遍接受。
–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学各分支学科对“理性”的再认识 。
理性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学家关于“理性”的 再认识
– 坚持理性人假设,发展古典经济学体系
• 大卫·刘易斯、詹森和麦克林、卢卡斯等先后发展了 “理性”假设。
– 对理性人假设修修补补,是经济学更贴近现实
• 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加里·贝克尔、 阿马蒂亚·森、海萨尼/纳什和泽尔腾等。
威廉姆森
– 只要或者是不确定性、或者是复杂性的存在达到 了必要的程度,有限理性就会产生。所有复杂的 协议、契约或合同都不可避免地是不完全的。
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的根源
– 外在约束。主要是指人类选择的理性程度受到信 息不完全与不确定等外部因素的限制。
– 抛弃理性人假设,将研究延伸至非理性行为领域
• 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对经典理性人假设进行了辩证 的扬弃,是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研究更加全面,开始包括 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
– 经济学家们对理性的理解经历了从完全理性到有 限理性,再到非理性的演变过程。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性 有限理性 认知科学视阈中的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与制度
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化
– 孟德维尔:最早关于理性描述的荷兰经济学 家。1714年出版的《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 德、公众的利益》一书认为,经济人在追求 自己的快乐和利益时,只要是自由地进行利 己的活动,其结果就会自然而然地增进全社 会的繁荣,其利益要比最初以非利己为目的 而进行的活动要大得多。
– 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他认为利己主义是 人类的自然特征和社会进步的因素。
有限理性
其他经济学家关于“有限理性”的观点 诺斯
– 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 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此所获得的信息 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 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阿罗
– 人的有限性用就是人的行为“既是有意识地理性 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