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 2.1数列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2章2-1-2数列的性质和递推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2章2-1-2数列的性质和递推关系

n 3n+1
为递
增数列.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方法二:∵n∈N*,∴an>0,
n+1

an+1 an

3n+4 n

n+13n+1 3n+4n

3n2+4n+1 3n2+4n
=1+
1 3n2+4n
3n+1
>1,∴an+1>an,∴数列3nn+1为递增数列.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方法三:令f(x)=3x+x 1(x≥1),则 f(x)=133x3+x+1-1 1=131-3x+1 1, ∴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 ∴数列3nn+1是递增数列.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2)∵bn=aan+n 1,且a1=1,a2=2,a3=3,a4=5,a5=8, ∴b1=aa12=12,b2=aa23=23,b3=aa34=35,b4=aa45=58. 故b1=12,b2=23,b3=35,b4=58.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数列的单调性问题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1)写出此数列的前5项;
(2)通过公式bn=
an an+1
构造一个新的数列{bn},写出数列{bn}
的前4项.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解析: (1)∵an=an-1+an-2(n≥3),且a1=1,a2=2, ∴a3=a2+a1=3,a4=a3+a2=3+2=5, a5=a4+a3=5+3=8. 故数列{an}的前5项依次为 a1=1,a2=2,a3=3,a4=5,a5=8.
4分 6分 8分
10分
12分
数学 必修5
第二章 数列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阅读与思考 斐波那契数列》优质课教案_0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阅读与思考 斐波那契数列》优质课教案_0

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神奇的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中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

长期以来,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学习逐渐服从于知识,服从于做题,服从于高考。

在数学教学上,老师教的许多内容既枯燥又抽象.大多数教师以做题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解题为主要目的,不关注数学问题的文化性; 学生在单一的数字、定义、定理、公理、公式的围攻下,对单纯的数学问题感到枯燥,厌倦,对数学的兴趣逐渐淡薄,认为数学毫无用处,数学问题被当成了获取分数的工具.因此如何将数学文化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5》(必修)第二章《数列》第2.1节后的《阅读与思考》部分。

2018_2019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

2018_2019版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

������������ 2������+3
=
(2������+53)(������2������+3)<0
恒成立.因为(2n+5)(2n+3)>0,
所以必有 3k<0,故 k<0.
反思感悟判断数列的增减性,一般是将其转化为比较相邻两项的大 小,常用的方法有作差法、作商法,作差法判断数列增减性的步骤 为:(1)作差;(2)变形;(3)定号;(4)结论.作商法适用于各项都是同号的 数列,且应比较比值与1的大小关系.
解(1)由 an+1=an+n(n∈N*),得 an+1-an=n(n∈N*),所以 a2-a1=1,a3-a2=2,a4-a3=3,…,an-an-1=n-1, 以上各式相加,得 (a2-a1)+(a3-a2)+(a4-a3)+…+(an-an-1)=1+2+3+…+(n-1),
即 an-a1=������(���2���-1).因为 a1=1,所以 an=������(���2���-1)+1=������2-2������+2.故数列{an}的通
3.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区别:
通项公式直接反映了an与n之间的关系,即已知n的值,即可代入通项 公式求得该项的值an;递推关系则是间接反映数列的式子,它是数列 任意两个(或多个)相邻项之间的推导关系,要求an,需将前面的各项 依次求出.
4.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表示方法有通项公式法、图象法、列表
法、递推公式法.
2.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也具有单调性,对于递减数列
1 ������
,显然满足
a1>a2>…>an>an+1>…,反之,若数列满足 an>an+1,数列一定是递减数 列吗?若数列满足 an<an+1,数列一定是递增数列吗?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1课时:2.1《数列》课时讲义(江苏省启东中学)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1课时:2.1《数列》课时讲义(江苏省启东中学)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2章数列§2.1 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课时讲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2.了解数列的分类,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会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数列的前几项,会根据简单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观察分析得出数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2.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借助函数的背景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有关数列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用已知去研究未知的能力。

2.在参与问题讨论并获得解决中,培养观察、归纳的思维品质,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以阅读与思考的方式了解数列的概念;通过类比函数的思想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以观察的形式发现数列可能的通项公式。

2.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3. 教学用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尺等.【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 观察下列例子中的7列数有什么特点:(1)传说中棋盘上的麦粒数按放置的先后排成一列数:1,2,22,23,…,263(2)某种细胞,如果每个细胞每分钟分裂为2个,那么每过1分钟,1个细胞分裂的个数依次为1,2,4,8,16,…(3)π精确到0.01,0.001,0.0001…的不足近似值排成一列数:3.14,3.141,3.1415,3.14159,3.141592…(4)人们在1740年发现了一颗彗星,并推算出它每隔83年出现一次,则从出现那次算起,这颗彗星出现的年份依次为1740,1823,1906,1989,…(5)某剧场有1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则各排的座位数依次为:20,22,24,26,…,38(6)从1984年到今年,我国体育健儿共参加了6次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依次排成一列数:15,5,16,16,28,32(7)"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将"一尺之棰"视为1份,那么每日剩下的部分依次为1,12,14,18,116,... 这些数字能否调换顺序?顺序变了之后所表达的意思变化了吗?思考问题,并理解顺序变化后对这列数字的影响.(组织学生观察这7组数据后,启发学生概括其特点,教师总结并给出数列确切定义)注意:由古印度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问题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例子导入课题,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人教A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人教A版必修5
(1)“基础”——数列{an}的第 1 项或前几项; (2)递推关系——数列{an}的任一项 an 与它的前一项 an-1(或前几项)之 间的关系,并且这个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如果两个条件缺一个,数列 就不能确定. 2.数列递推公式的主要题型: (1)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和第 1 项(或其他项)求数列的前几项; (2)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2课时 数列的递推公式
课程目标
1.理解数列的函数特性,掌握判断数列增减性 的方法. 2.知道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形式. 3.能够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学习脉络
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an}的首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 an 与它的前一项 an-1(或
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an}的递推 公式.用递推公式给出数列的方法叫做递推法.
又 a1=1,∴an=2n-1(n≥2).当 n=1 时,a1=1 也满足上式,故数列{an}的一个
通项公式为 an=2n-1,an+1-an=2(n+1)-1-(2n-1)=2>0,∴an+1>an.
∴数列{an}是单调递增数列.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探究四
探究一 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一般要通过比较 an+1 与 an 的大小来判断,具体为: an+1-an>0⇔an+1>an⇔数列{an}单调递增;
an+1-an<0⇔an+1<an⇔数列{an}单调递减.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高中数学课件:第二章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一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课件:第二章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一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返回
返回
[研一题] [例 1] 项公式: 4 1 4 2 (1)5,2,11,7,…; 1 9 25 (2)2,2,2,8, 2 ,…; (3)7,77,777,…;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各数列的一个通
返回
(4)0,3,8,15,24,…; 1 3 7 15 31 (5)2,4,8,16,32,…; 2 10 17 26 37 (6)3,-1, 7 ,- 9 , 11,-13,….

返回
[悟一法] 1.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通项公式,体现了由特殊到一 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注意观察项与序 号的关系和相邻项间的关系.具体地可参考以下几个思路
(1)统一项的结构,如都化成分数、根式等.
返回
(2)分析这一结构中变化的部分与不变的部分,探索变 化部分的变化规律与对应序号间的函数关系式,如例1.(1) 中可把分子、分母分别处理. (3)对于符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观察其绝对值,再以 (-1)n(n∈N*)处理符号,如例1.(6).
返回
[巧思] 求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由
a1·2·3·…·an=n2可得a1·2·3·…·an-1=(n-1)2,故可求an. a a a a
返回
[妙解]
∵a1·2·3· an=n2(n∈N*),① a a …·
∴当 n≥2 时,a1·2·3· an-1=(n-1)2.② a a …· ① n2 由 ,得 an= 2(n≥2) ② n-1 n2 9 25 61 (1)∵an= (n≥2),∴a3+a5=4+16=16. n-12
返回
(4)数列 2,4,6,8,…的通项公式是 an=2n; (5)数列 1,2,4,8,…的通项公式是 an=2n 1; (6)数列 1,4,9,16,…的通项公式是 an=n2; 1 1 1 1 1 (7)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是 an=n.

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2课时 数列的性质和递推公式练习 新人教A

高中数学 第2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2课时 数列的性质和递推公式练习 新人教A

第2课时 数列的性质和递推公式1.已知a n +1-a n -3=0,则数列{a n }是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常数列D.不能确定解析a n +1-a n =3>0,故数列{a n }为递增数列. 答案A2.数列{a n }满足:a 1=a 2=1,a n +2=a n +1+a n ,则a 6= A.3B.5C.8D.13解析 由条件知a 3=2,a 4=3,a 5=5,a 6=8. 答案C3.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a n =12,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 A.a n =2n B.a n =12nC.a n =12n -1D.a n =1n2解析a 1=1,a 2=12,a 3=14,a 4=18,观察得a n =12n -1.答案C4.若数列{a n }满足a n +1=2a n -1,且a 8=16,则a 6=________. 解析 由a n +1=2a n -1,得a n =12(a n +1+1),∴a 7=12(a 8+1)=172,a 6=12(a 7+1)=194.答案194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 +1=1+a n 1-a n (n ∈N *),则a 2 018=________.解析a 1=2,由a n +1=1+a n1-a n,得a 2=-3,a 3=-12,a 4=13,a 5=2,∴数列{a n }的周期为4, ∴a 2 018=a 4×504+2=a 2=-3. 答案 -3[限时45分钟;满分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已知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1,且满足a n +1=12a n +12n ,则此数列的第4项是A.1B.12C.34D.58解析 由a 1=1,∴a 2=12a 1+12=1,依此类推a 4=12.答案B2.在递减数列{a n }中,a n =kn (k 为常数),则实数k 的取值X 围是 A.RB.(0,+∞)C.(-∞,0)D.(-∞,0]解析 ∵{a n }是递减数列, ∴a n +1-a n =k (n +1)-kn =k <0. 答案C3.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3n 2-28n ,则数列{a n }各项中最小项是 A.第4项B.第5项C.第6项D.第7项解析a n =3n 2-28n =3⎝⎛⎭⎪⎫n -1432-1963,故当n =5时,a n 的最小值为a 5=-65. 答案B4.数列{a n }中,a 1=1,对所有的n ≥2,都有a 1·a 2·a 3·…·a n =n 2,则a 3+a 5等于 A.259B.2516C.6116D.3115解析 由a 1·a 2·a 3·…·a n =n 2,(n ≥2)得a 1·a 2·a 3·…·a n -1=(n -1)2,(n ≥3),∴a n =n 2(n -1)2,(n ≥3),∴a 3=94,a 5=2516,∴a 3+a 5=6116.答案C5.已知数列{a n }对任意的p ,q ∈N *满足a p +q =a p +a q ,且a 2=-6,那么a 10等于 A.-165B.-33C.-30D.-21解析 由已知得a 2=a 1+a 1=2a 1=-6,∴a 1=-3.∴a 10=2a 5=2(a 2+a 3)=2a 2+2(a 1+a 2)=4a 2+2a 1=4×(-6)+2×(-3)=-30. 答案C6.(能力提升)在数列{a n }中,a 1=2,a n +1=a n +lg ⎝⎛⎭⎪⎫1+1n ,则a n =A.2+lg nB.2+(n -1)lg nC.2+n lg nD.1+n +lg n解析 由a n +1=a n +lg ⎝⎛⎭⎪⎫1+1n ⇒a n +1-a n =lg ⎝ ⎛⎭⎪⎫1+1n ,那么a n =a 1+(a 2-a 1)+…+(a n -a n -1)=2+lg 2+lg 32+lg 43+…+lg n n -1=2+lg ⎝ ⎛⎭⎪⎫2×32×43×…×n n -1=2+lg n .答案A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5分)7.若a 1=1,a n +1=a n3a n +1,则给出的数列{a n }的第7项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数列{a n }的首项和递推公式可以求出a 2=14,a 3=17,…,观察得到通项公式a n =13n -2,所以a 7=119.答案1198.已知函数f (x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所示.数列{a n }满足a 1=1,且对任意n ∈N *,点(a n ,a n +1)都在函数f (x )的图象上,则a 2 017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题知,a n +1=f (a n ),a 1=1.∴a 2=f (1)=3,a 3=f (a 2)=f (3)=2,a 4=f (a 3)=f (2)=1,…,依次类推,可得{a n }是周期为3的周期数列,∴a 2 017=a 672×3+1=a 1=1.答案 19.(能力提升)设{a n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n +1)a 2n +1-na 2n +a n +1·a n =0,则a n =________.解析 (n +1)a 2n +1-na 2n +a n +1·a n =[(n +1)a n +1-na n ](a n +1+a n )=0, ∵a n >0,∴(n +1)a n +1-na n =0,即a n +1a n =n n +1. 所以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n -1n ·n -2n -1·n -3n -2·…·12·1=1n. 答案1n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10.(11分)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2=2,以后各项由a n =a n -1+a n -2(n ≥3)给出. (1)写出此数列的前5项; (2)通过公式b n =a na n +1构造一个新的数列{b n },写出数列{b n }的前4项. 解析 (1)因为a n =a n -1+a n -2(n ≥3), 且a 1=1,a 2=2,所以a 3=a 2+a 1=3,a 4=a 3+a 2=3+2=5,a 5=a 4+a 3=5+3=8. 故数列{a n }的前5项依次为a 1=1,a 2=2,a 3=3,a 4=5,a 5=8.(2)因为b n =a na n +1, 且a 1=1,a 2=2,a 3=3,a 4=5,a 5=8,所以b 1=a 1a 2=12,b 2=a 2a 3=23,b 3=a 3a 4=35,b 4=a 4a 5=58.11.(12分)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nn +1a n . (1)写出数列{a n }的前5项; (2)猜想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3)画出数列{a n }的图象.解析 (1)a 1=1,a 2=11+1×1=12,a 3=21+2×12=13,a 4=31+3×13=14,a 5=41+4×14=15.(2)猜想:a n =1n.(3)图象如图所示:12.(12分)已知函数f (x )=1-2x x +1(x ≥1),构造数列a n =f (n )(n ∈N *). (1)求证:a n >-2;(2)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为什么?解析 (1)证明 因为f (x )=1-2x x +1=3-2(x +1)x +1=-2+3x +1,所以a n =-2+3n +1.因为n ∈N *,所以a n >-2. (2)数列{a n }为递减数列.因为a n =-2+3n +1, 所以a n +1-a n =⎝⎛⎭⎪⎫-2+3n +2-⎝ ⎛⎭⎪⎫-2+3n +1=3n +2-3n +1=-3(n +2)(n +1)<0, 即a n +1<a n ,所以数列{a n }为递减数列.。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名师讲义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名师讲义

2。

1数列2.1.1 数列预习课本P25~27,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数列?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项与项数一样吗?(3)数列与函数有什么关系,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解析式有什么联系?(4)数列如何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错误!1.数列的概念(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称为数列.(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3)数列的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简记为{a n}.[点睛](1)数列中的数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顺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例如,数列4,5,6,7,8,9,10与数列10,9,8,7,6,5,4是不同的数列.(2)在数列的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例如:1,-1,1,-1,1,…;2,2,2,….2.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n项a n与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式a n=f(n)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点睛]同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即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也可以用列表法和图象法表示.4.数列的分类(1)按项的个数分类:(2)按项的变化趋势分类:[小试身手]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数列1,1,1,…是无穷数列( )(2)数列1,2,3,4和数列1,2,4,3是同一个数列( )(3)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 )解析:(1)正确.每项都为1的常数列,有无穷多项.(2)错误,虽然都是由1,2,3,4四个数构成的数列,但是两个数列中后两个数顺序不同,不是同一个数列.(3)正确,某些数列的第n项a n和n之间可以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这个数列就有通项公式,否则,不能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这个数列就没有通项公式.答案:(1)√(2)×(3)√2.在数列-1,0,错误!,错误!,…,错误!,…中,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数列(第一课时)
——授课人:杭十四中袁礼峰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掌握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各项;掌握根据数列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利用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观察、探究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主线:
通过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数列概念,介绍数列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数列,让数列和函数挂钩引出数列的图象表示,通过典型例题及练习诠释重点内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取以及突破求通项公式的难点,每组例题及时小结,最后布置回家作业.
教学过程:课前板书2.1数列 1 2 3 4,课前分发纸张
1.数列引入:实例讲慢一点,注意抑扬顿挫,板书4个数列
实例一,请大家一起看我手上这支粉笔,假设它的长度是1,我现在把它当中折断,看我左手的粉笔,长度是多少?再把它当中折断,看我左手的粉笔,长度又是多少?再折,长
度呢?再折,长度?依此类推,每次折断剩下的粉笔长度依次构成一列数:1111
(1),,,,.
24816
L 接下来
实例二,请大家和我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拿起手上的纸,对折一下,看手上纸的折痕是几条?再对折,共是几条折痕?再对折呢?依此类推,又得到一列数:(2)1,3,7,15,.
L 师:再问大家一句,折8下呢?…折是折不下去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其中一个问题,相信大家课后就会有★答案★了.
好了,请大家看屏幕,图片上的运动员是谁?刘翔,大家都比较关心体育,不知大家对以下一组数据是否了解?
实例三,从1984年至今,我国体育健儿共参加了六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依次排成一列数:(3)15,5,16,16,28,32.
再看运动会上一幕
实例四,在前不久结束的杭十四中校运会上,体育老师为了保证40个班级广播操比赛各班之间能等距离站队,之前做了一个准备工作——在第一行导牌队员站立的横线上用粘胶纸标注站立点,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标注一个站立点,由近及远各标注点与起点的距离排成怎样的一列数(单位:m):(4)0,2,4,6,,78.
L
2,4换一下行不行?不行,由近及远,那是有次序的
师:请大家仔细回味上述实例,想想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它们均是一列数;它们是有一定次序的.
师:很好!象这样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我们就把它叫做数列.想一想?我们平时会经常听到一些分期付款问题啊,银行存款的利息问题等等,这都是与数列有关的问题,学习数列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们对照已知的数列一起来了解一下数列的基本概念.
2. 数列的基本概念: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3项,…,第n 项,….
我们通常用1a 表示第一项,2a 表示第二项,依此类推,就得到了数列的一般形式123,,,,n a a a a L L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数列可简记作{}n a .要提醒大家一点这不是集合,只是一个记号,用它来表示数列. 数列分类:根据数列项数的有限和无限,我们可以把数列分为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 师:现在我们再回头看这4个数列,想想看?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序号n 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吗?
生:有,数列(1)可以用式子12
n n a =表示;数列(2)可以用式子21n n a =-表示;数列(4)可以用式子22(40,*)n a n n n N =-≤∈表示.
师:n a 与n 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吗?
生:不可以,(3)不可以.
师:很好!n 不指明范围意指*n N ∈,有穷数列需要指明n M ≤.
师:综上所述,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对应关系,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关系?
生:函数关系.
师:很好!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就是一个以n 为自变量、项为函数值的函数关系.
3. 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师: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
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L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
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
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4.数列的图象表示:
师:函数关系可以用图象来表示,数列是一种特殊
函数的一列函数值,当然也可以用图象来表示.如图,这
就是数列(4)0,2,4,6,,78L 的图象表示.从图上看,它们
是一群孤立的点,它们的坐标依次是(1,0),(2,2),(3,4),
(4,6),…,(40,78).
要理解数列的概念,大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定次序”,这些数必须按次序排列起来,这有别于数集中元素的无序性.如在集合中,{}1,2,3同于{}3,2,1,而在数列中,数列1,2,3与数列3,2,1是不相同的两个数列.
②数列中的数(或者说项)可以有相同的,这又有别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如数列(3). ③{}n a 和n a 是有区别的,{}n a 表示整个数列,而n a 表示该数列的第n 项.
好了,知识点就讲到这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题
5.典型例题:
例1. 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1n n a n =-,请写出它的前5项.
★答案★:1,2,3,4,5---
练习: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12(1)(3)n n a n n +=-⋅-,写出它的第7项和第10项. ★答案★:71028,70a a ==-
小结:从这两个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当数列的通项公式知道以后,要求其中的任意一项,只要代代数字就可以了,非常的简单,所以我们想要了解一个数列,可能的话,能知道它的通项公式是最关键的.
题组一: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几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强化项与序号的关系,分析可到位一点
(1)1,3,5,7,L ; 21n a n =-
(2)1,1,1,1--,…; (1)n
n a =-或1,21,*1,2,*n n k k N a n k k N -=-∈⎧=⎨=∈⎩ 小结:我们现在知道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前面知道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是有通项公式的.
师:变为1,1,1,1--呢?
生:1(1)n n a +=-.
(3)0,1,0,1,L ; 1(1)2
n
n a +-=师:变为1,0,1,0呢? 1111(4),,,,12233445
--⨯⨯⨯⨯L . (1)(1)
n n a n n -=+ 练习: (1)写出数列14916,,,,3579L 的一个通项公式;2
21
n n a n =+提示:分母减1 (2)写出数列的1111,,,,261220--L 的一个通项公式. 1
(1)(1)
n n a n n +-=+提示:分母看成两数相乘 题组二: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几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9,99,999,9999,L ; 101n n a =-
(2)2,22,222,2222,L . 2(101)9
n n a =- 这类题,有一个规律:9是突破口,1是基础,其它倍上去.
练习:写出数列0.9,0.99,0.999,L 的一个通项公式.1110n n
a =- 题组三: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几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
L ;
n a =1
381524(2),,,,2345L ; 2(1)11
n n a n +-=+提示:分子都加1 117531(3),,,,,332727243L . 213
n n n a -=提示:分母先变成3的倍数,即还原 小结:求通项公式,除了观察,有时候还需要我们适当变形.
练习:
(1)
L
则21项.
(2)写出数列1,3,6,10,15,…的一个通项公式. (1)2
n n n a +=提示:乘2除2或自然数和
当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
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央二套的开心词典节目?王小丫主持的,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来自北大、清华的优秀选手,往往就是被一些数列的通项公式问题给难倒的.
大家这节课过关了,我看个个可以去参加这个节目,接受现场挑战,我教出来的学生,是不会被数列的通项问题难倒的. 思考题★答案★:(1)22n n a b b a a +-=+⋅-;11(1)2n n a n ++-=;11(1)22
n n n a ++-+=. 6.课堂小结:
(1)数列的定义、表示、分类、项等基本概念;
(2)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求法(观察法,添项减项等);
(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7.课后作业:复习相关内容;书本110页1,2;预习后面内容.
8.教学反馈:略.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