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与练习(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与练习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与练习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可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轻松应对这一难题。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1、多读多背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反复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表达方式。
同时,背诵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如《论语》《孟子》中的片段,有助于积累词汇和句式。
2、掌握字词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要重点学习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如“之”“乎”“者”“也”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走”“亡”“顾”等实词的多种含义。
可以通过制作字词卡片,随时进行复习和记忆。
3、理解语法文言文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
了解这些语法规则,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何陋之有”就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4、结合注释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充分利用文中的注释。
注释通常会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了解背景很多文言文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了解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6、逐句翻译在初步阅读时,可以尝试逐句翻译文言文。
这样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每个字词和句子的含义,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二、文言文阅读练习1、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小升初的学生来说,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小故事入手,如《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等。
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相对浅显易懂。
2、练习题目类型(1)字词解释:给出文中的某个字词,要求解释其含义。
例如:“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中的“陷”是什么意思?(2)句子翻译: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内容理解: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主旨的理解。
像:“《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化常识:涉及古代的称谓、官职、历法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被称为_____。
小升初衔接讲义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4、尽力在课堂上背诵全文。有时可以在预习时就把文章背熟。
(四)自我总结
2、虚词:之乎者也其 夫乃且焉然 则以为而于
3、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五)自我检测
自己出题检测或同学之间互相出题检测。也可以自己做辅导书上的同步自测题目。
示例:《童趣》自我检测
一词多义:
3、《智子疑邻》节选自《》,作者,末期家着名的思想家。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4、故事叙述简洁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是“”,被盗的原因是“”,盗贼行窃凭借的条件是“”,行窃的时间是“”。
5、你觉得“智子疑邻”对吗?为什么?
6、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7、你读了这则寓言后一定有诸多感受,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邻人之父( )何遽( )将胡马( )堕( )
折其髀( )跛( )塞翁失马( )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下列各组中与“人皆贺之”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近塞上之人 B.人皆吊之
C.此独以跛之故 D.而疑邻人之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6、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但是为什么不能删去?
7、文中表时间的词语有哪些?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本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9、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着名的诗歌?
(四)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文义
( )。俄而( )雪骤,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二、1①窃入学舍:偷偷溜进学校。
②辄默记:立即默默记住。
③痴:愚笨。
④XXX不见:安静地似乎什么也没看到。
⑤挞:打。
⑥曷:为什么。
①王冕者,诸暨人:XXX是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XXX明灯读之:夜里偷偷溜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拿灯笼读书。
3XXX因为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勤奋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三、①席而XXX:坐下来吃菱。
②去热也:为了去除菱的热气。
XXX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菱生长在水中,却被人们误称为土产,这是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而强行认为它是土产。
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对南方的事物不了解,缺乏正确的知识和认识,因此会出现这种误解。
四、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就是我的剑掉下来的地方。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开走了,剑怎么可能跟着走呢?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选问中前两句的是问句,最后一句是陈述句。
五、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固执和迷信的特点。
六、这寓言叫做《船剑》。
它说明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不能因为迷信和固执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在蜀地有两个僧人,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贫穷的僧人对富有的僧人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有的僧人回答:“你凭什么去?”贫穷的僧人说:“我只带了一瓶和一个碗就够了。
”富有的僧人说:“我数年都想买船去旅行,但一直没有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穷的僧人自南海回来,告诉富有的僧人他的经历。
富有的僧人感到惭愧。
三、这个北方人不懂的事情,却自夸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了他的愚昧。
要虚心求教,不要自以为是。
四、寓言《郑人买履》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五、文中的“度”字指的是尺寸或尺码。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过分相信尺码而没有试穿鞋子,最终没有买到鞋子的故事。
202X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及习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及习题在阅读小升初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提高阅读理解力量。
下面给出一些技巧,并附上一些习题供练习。
一、了解常用文言文词汇文言文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了解和生疏这些词汇对理解文言文格外重要。
例如,对于表示动作的动词,可以了解其常用的意义,例如:“伏”表示下蹲;“凌”表示跳动等。
习题:试着解释以下文言文中的词语意思。
1. 子弟射者纷纷纷皀2. 溲疏而不掠二、生疏文言文的常用句型和句式文言文有一些独特的句型和句式,例如“以……为……”,“不仅……而且……”,“虽然……但……”等等。
生疏这些句型和句式可以挂念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习题:试着将以下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断袖之癖,人所共仰。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三、留意语境推想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想词语的意思。
例如,假如我们看到“朝于乡党,不饮酒”这样的句子,通过“朝于乡党”可以推想出“朝”在这里的意思是“早上”,而不是其他意思。
习题:试着推想以下文言文句子中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 彼岂真为我心荡也哉?四、看懂标点符号文言文的标点符号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我们需要学会看懂标点符号的用法。
例如,“,”在文言文中表示从句的分割点,而“。
”表示句子的结束。
习题:试着给以下文言文句子加上现代汉语的标点符号。
1. 君子之道,转身背后;小人之道,背地随行。
五、留意常用的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意思,例如比方、夸张、排比等等。
我们应当留意这些修辞手法,以挂念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习题:试着解释以下文言文句子中的修辞手法。
1. 卧龙诸葛亮,纵横四海。
2. 春风送暖,花开满园。
以上是一些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及习题,期望能对你有所挂念。
假如你还有其他的问题,请随时提问。
2020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1)

2020年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阅读理解,并回答。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1)用自己的话写出这段古文的意思:这时正赶上一家人起来做早饭,急忙跑到他家,说是遇到了鬼。
不大一会儿,又见一个全身沾满水的人踉踉跄跄跑来,嘴里喊着“有鬼”,也投奔到这家。
这两个人相见后大为惊讶,心里都明白了,于是都笑了。
(2)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分析】这段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是讲有一个人早上起来做饭,有人跑来说遇到鬼了,一会儿又有一人跑来,也说遇到鬼了,这两个人一见面,就都笑了。
其实世上并无鬼神之说,只是自己疑神疑鬼罢了。
【解答】(1)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是以古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读文言文要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和每句话的意思。
“值”是正好的意思;“炊糕者”做早饭的人;“亟”急忙;“奔”:跑;“俄顷”一会儿;“复”又;“号呼”嘴里喊着;“亦”也;“愕然”惊讶。
根据字义,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这时正赶上一家人起来做早饭,急忙跑到他家,说是遇到了鬼。
不大一会儿,又见一个全身沾满水的人踉踉跄跄跑来,嘴里喊着“有鬼”,也投奔到这家。
这两个人相见后大为惊讶,心里都明白了,于是都笑了。
(2)考查了学生对这段话所揭示的道理的掌握情况。
这段话通过讲有一个人早上起来做饭,有人跑来说遇到鬼了,一会儿又有一人跑来,也说遇到鬼了,这两个人一见面,心里就明白了,于是就都笑了。
短文告诉我们,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笑话。
故答案为:(1)这时正赶上一家人起来做早饭,急忙跑到他家,说是遇到了鬼。
不大一会儿,又见一个全身沾满水的人踉踉跄跄跑来,嘴里喊着“有鬼”,也投奔到这家。
这两个人相见后大为惊讶,心里都明白了,于是都笑了。
(2)明白了干什么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否则会闹笑话。
小升初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技巧

小升初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书写体系,它是一门丰富而独特的语言形式,对于小升初的学生来说,阅读文言文可能会带来一些困难。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呢?以下是一些技巧和策略,希望能对小升初学生有所帮助。
1. 注重词汇积累文言文是由古代汉字组成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小升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积累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短语。
可以从一些经典著作入手,如《史记》、《论语》等,逐渐熟悉其中的词汇用法和意思。
2. 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常常比现代汉语复杂,包括前后句、并列句、主谓宾等。
小升初学生需要学会分析句子的结构,理解每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
可以通过划分各个成分或在文本中标注不同的句子成分,以便更好地把握句子的意义。
3. 掌握常用句式和修辞手法文言文中有许多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
小升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和精选文言文文章,了解不同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用法和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尝试找出这些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具体应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在阅读文言文时,尤其是长篇文言文,上下文的关系非常重要。
小升初学生需要注意前后句之间的逻辑推理、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等,以便理解整个篇章的内容。
可以通过对关键词和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推测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5. 多读多练阅读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小升初学生可以多读一些文言文的故事、典故和名人言行等,提高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同时,多做一些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增加对文言文的灵活运用和理解能力。
总之,小升初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关键是积累词汇,分析句子结构,掌握常用句式和修辞手法,注意上下文的关系,并进行多读多练。
通过这些技巧和策略的应用,相信小升初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提高。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及习题完整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技巧及习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文言文阅读方法指导翻译法(一)翻译文言文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一般做到“信”、“达”即可。
(二)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3、删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
例“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
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
5、调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文言文阅读方法首先,内心不要怕,要有信心去战胜这一困难,文言文阅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只要有好方法,是能够学好它的。
然后在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下,多多强化训练。
因为文言文同现代文是有很多区别的。
特别在理解句子意思上要去努力搞通意思。
(1)注释研读法。
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
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猜读法。
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由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要猜测它的意思。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书只注释“而或”为“或者”,“长烟一空”未注,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系指“大片烟雾”或“大片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和练习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和练习文言文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语言,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
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对研究、提高语言能力非常有益。
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可以采用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和练方法:技巧:1. 注重字词理解:文言文中常有一些生僻字词,学生需注重理解其意义,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向老师请教来加深理解。
注重字词理解:文言文中常有一些生僻字词,学生需注重理解其意义,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向老师请教来加深理解。
2. 理解句子结构:学生需要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宾等,从而理解句子的整体含义。
理解句子结构:学生需要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宾等,从而理解句子的整体含义。
3. 辨析句子成分:学生需能辨析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包括主语、宾语、定语等,进而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辨析句子成分:学生需能辨析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包括主语、宾语、定语等,进而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4. 注重上下文联系:文言文阅读理解需要学生具备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通过上下文中的线索去推测词意和句意,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注重上下文联系:文言文阅读理解需要学生具备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通过上下文中的线索去推测词意和句意,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5. 多做练:文言文阅读理解需要不断的实践,学生应该多做一些练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多做练习:文言文阅读理解需要不断的实践,学生应该多做一些练习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练:以下是一些小学生可以用来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方法:1. 阅读故事:选择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故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提高理解能力。
阅读故事:选择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故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提高理解能力。
2. 阅读课文:学生可以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练,逐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阅读课文:学生可以选择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进行阅读理解练习,逐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上 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 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 也。”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 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1.想想加点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 ) ⑵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⑶仕于南方( )
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 句式。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小升初文言文考题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席 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地 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 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 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①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水果可以吃。 ②仕:做官 ③坐:因为。
5、熟读成诵
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1、一词多义 例如,“说”读shuō时,有当说、说明的意思。
“说”读shuì时,当游说讲,如“苏秦以连横说
秦”。 “说”读yuè时,当高兴讲,比如《论语》中的“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③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2、读注解词 3、串讲文意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的帮 助下,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 整体把全首诗的意思弄清楚,串讲全诗、全文。
文言文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4、体会情感(道理)
在理解全首诗和整篇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结合 时代背景,体会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文言 文中讲明的道理等。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3、“补”,就是增补。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细察其纹理”
“必”——“必定” “细” —— “仔细”;
“察” ——
“观察”;
“必细察其纹理” —— “必定仔细观察它的 纹理”
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 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 ,(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 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 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 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 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 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 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 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 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 道的。
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 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 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 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文言文
2、古今意义不同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
2、古今意义不同 ②词义的缩小。
比如:“穷”在古代有阻塞不通、生活困难、不 得志、不显贵以及穷尽、穷究等多种义项,“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用的就是不得 志、不显贵这个意思。 这个意思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了。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小升初语言积累与应用 ——文言文
北人识菱 愚人食盐、曾子杀猪
文言文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1、正音读文。
①要读音正确。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有通 假字、多音字,课文注释中对这些字都注明 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②要注意停顿。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 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通过 诵读来实现。
)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 ,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 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文言文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1、正音读文。
补充: 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 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若遇到这些情况要做 停顿。如: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捕蛇者/说。 3.汉/丞相/诸葛/武侯祠。
文言文
一、文言文学习“五读法”:
1、正音读文。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 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 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 笑大方。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 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 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 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 生活中极具普遍性补。 ②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
文言文
二、文言文翻译(必考考点)
翻译方法
留、删、补、换、调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昂首观之”
“昂”—— “抬”; “首” —— “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