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粘度、表面张力、介电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合集下载

胶体与界面基础知识点解析

胶体与界面基础知识点解析
Γ: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 量与同量溶剂在本体中所 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的差值,称溶质的表面吸附量或表面过剩。 c: 溶质在本体中的平衡浓度(或活度)。
课后习题12:
在293K时,酪酸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为:
0 12.94103 ln 119.64c / c
(1)导出溶液的表面超额Γ与浓度c的关系式; (2)求c=0.01 mol/dm3时,溶液的表面超额值; (3)求Γ∞的值; (4)求酪酸分子的截面积。
RT
ln
pr p0
2 M R'
ln
pr p0
2 M RT R'
2 0.07218103 1000 3109 8.314
298
pr p0
1.417,
pr
4489.8Pa
考研题:2007
液滴越大,其饱和蒸气压越( 小)。而液 体中气泡越大,则气泡内饱和蒸气压越( );

RT ln pr 2 M p0 R'
考研题:
水在两玻璃板间能形成凹液面,当在两块玻璃板间
放一点水后,与不放水以前比较,拉开的难易程度是
(A) 更容易 (B) 更难 (C) 不变 (D) 相当
答案:B
2004年
室温时,水在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中,将上 升到高度h,如将毛细管折断至h/2处,此时管中水 面的曲率半径将 ____增__加___ 。
7)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速率:单分子反应
A+ S
k1(吸附) k–1(解吸)
A
S
k2
表面反应
B S k3(产物解吸) S + B
k–3(产物吸附)
A代表反应物,B代表产物,S代表固体催化剂表面 上的反应中心。表面反应为速控步骤时的速率表达 式:

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换温度与电性能及应力之间有什么联系

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换温度与电性能及应力之间有什么联系

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换温度与电性能及应力之间有什么联系,是不是Tg点越高就越好!目前,介电固化监测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热固性树脂及其复合物的固化检测中,可以获得树脂体系的固化速率和固化程度等信息。

如今介电传感器以及软硬件的辅助设施已逐渐商业化,可用于更宽广多样的常规测试领域,可适应更多的加工环境,如:高温炉、压力机以及高压釜等设备。

介电固化监测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方法,除了可以应用于实验室测试外,还可以用于工艺线上模拟环境、真实环境下测试。

测量原理用于介电固化监测的传感器通常有两种:平行板电极和十指交叉式梳型电极(见图一)。

平行板电极是一种传统几何形状的介电传感器。

样品置于两个导电平行板之间,在一侧电极上施加一定频率的激发电压,在另一侧电极上检测响应信号。

这一构造的电极可以测试样品的整体介电性能,广泛的用于测试固体材料的介电性能,同时它还可以十分便利的放在密闭模具中进行固化监测。

十指交叉式梳型电极由两个导电梳型电极和电绝缘性平面基材组成。

样品与传感器表面紧密接触,在一侧电极上施加一定频率的电压,另一侧电极测试信号。

这种边缘区域测试的位置非常接近传感器/样品的界面区域,传感器插入到样品内部的深度严格等同电极之间的宽度和电极之间的间距。

进行介电测试时,在电极的两边施加正弦波电压(通常在0.1Hz~100Hz之间),产生相应的正弦波动的电流。

当样品中的带电离子向极性相反的电极上移动时,材料中的偶极子也会试图在电场中重新定位。

在激发频率、电极面积、电极间距、响应频率的振幅和相位都知道的情况下,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因子就能计算得到。

通常,频率是可测的,离子电导率可以通过多频测试的损耗因子数据得到。

由于离子电导率本质上是材料中离子的移动能力,而离子移动能力的倒数在材料固化前与材料的粘度有关,在材料固化后与材料的硬度有关,因此离子电导率的倒数,即电阻(也可以说成离子粘度),与材料的粘度变化和硬度变化有关。

使用耐高温或耐高压的灵活的远程介电传感器,介电固化监测可在多种加工环境中进行。

表面张力_与温度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表面张力_与温度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表面张力与温度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表面张力是指液体介质表面上存在的一种强大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导致液体表面呈现出拉力状态的现象。

温度是物质热运动的量度,对表面张力产生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表面张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背后的物质性质及应用领域。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论文内容和结构,并明确研究目标。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表面张力的概念以及温度对其影响的机制,配以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探讨表面张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联系,包括不同物质溶液之间表面张力比较和解释、以及温度变化对物质表面张力行为造成的影响。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工业应用中的表面张力研究意义和生物界面现象中的表面张力效应研究进展,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全文内容并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深入探讨与表面张力相关的温度影响,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第二,介绍表面张力与物质性质的联系,为工业应用和生物界面现象中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探讨,希望能够拓宽读者对表面张力与温度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2.1 表面张力的概念表面张力指的是液体表面上存在的一种引起液体表面缩小,使其尽可能形成最小表面积的趋势。

它是由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2.2 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温度对表面张力有着明显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液体分子具有更大的平均动能,分子活跃程度提高,因此表面张力会减小。

这是因为高温下分子运动趋势增强,造成了大量分子逸出并进入气相状态。

2.3 实例分析以水作为实例来说明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在常温下(例如25°C),水的表面张力为72.8 mN/m。

但当水被加热至沸点时(100°C),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到58.9 mN/m。

(完整版)影响粘度的几个因素

(完整版)影响粘度的几个因素

影响粘度的几个因素粘度是聚乙烯加工性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对流动性的定量表示,影响粘度的因素有熔体温度、压力、剪切速率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等,下面分别叙述。

(1)温度的影响由前面的分析已经知道,聚乙烯的粘度是剪切速率的函数,但是,聚乙烯的粘度同时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所以,只有剪切速率恒定时,研究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才有实际意义。

一般说,聚乙烯熔体粘度的敏感性要比对剪切作用敏感强。

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乙烯熔体的粘度呈指数函数方式下降。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必然使得分子间,分子链间的运动加快,从而使得聚乙烯分子链之间的缠绕降低,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粘度降低。

易于成型,但制品收缩率大,还会引起分解,温度太低,熔体粘度大,流动困难,成型性差,并且弹性大,也会使制品的形状稳定性差。

但是不同的聚乙烯粘度对于温度的程度不同。

聚甲醛对温度的变化最不敏感,其次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最敏感的要数乙酸纤维素,表1中列出了一些常用聚乙烯对于温度的敏感程度。

非常敏感的聚乙烯,温控十分重要,否则粘度较大变化,使操作不稳定,影响产品质量。

在实用中,对于温度敏感性好的熔体,可以考虑在成型过程中提高聚乙烯的成型温度来改善聚乙烯的流动性能,如PMMA、PC、CA、PA。

但是对于敏感性差的聚乙烯,提高温度对于改善流动性能并不明显,所以一般不采用提高温度的办法来改进其流动特性。

如POM和PE、PP等非极性聚乙烯,即使温度升幅度很大,粘度却降低很小。

还有,提高温度必须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就是成型温度必须在聚乙烯允许的成型温度范围之内,否则,聚乙烯就会发生降解。

成型设备损耗大,工作条件恶化,得不偿失。

利用活化能的大小来表达物料的粘度和温度的关系,有定量意义。

表 2 为一些聚乙烯在低剪切速率下的活化能。

(2)压力的影响聚乙烯熔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分子链之间具有微小的空间,即所谓的自由体积。

因此聚乙烯是可以压缩的。

注射过程中,聚乙烯受到的外部压力最大可以达到几十甚至几百MPa 。

常用溶剂的表面张力及黏度

常用溶剂的表面张力及黏度

溶剂表面张力(达厘/厘米) (mN/m)水
乙二醇
丙二醇
邻二甲苯
醋酸丁酯
正丁醇
石油溶剂油
甲基异丁酮
甲醇
脑石油
正辛烷
脂肪烃石脑油
涂料中典型聚合物和助剂的表面张力:聚合物/表面张力(达因/厘米)
三聚氰胺树脂
聚乙烯醇缩丁醛
苯代三聚氰胺树脂52
聚乙二酸己二酰胺
Epon 828 46
环氧树脂47
脲醛树脂45
聚酯三聚氰胺涂膜
聚环氧乙烷二醇,Mw6000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41
65%豆油醇酸38
聚醋酸乙烯酯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聚丙烯酸正丁酯
Modaflow 32
聚四氟乙烯Mw 1,088
聚二甲基硅氧烷Mw 1,200
聚二甲基硅氧烷Mw162 15
乙醇
丙醇
异丙醇
正丁醇
硝基乙烷
异丁醇
环己酮
丙酮
二丙酮醇
甲基丙酮
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丁酮
二氯甲烷
甲基异丁基酮
二甘醇乙醚
醋酸正丙酯
乙二醇乙醚
醋酸异丙酯
乙二醇丁醚
醋酸丁酯

醋酸异丁酯
甲苯
醋酸乙酯
间二甲苯
水-正丁醇(‰)34。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研究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研究
液体 纯净水 酒精
10 ℃ 731 2 251 2 20 ℃ 711 7 221 7 30 ℃ 701 1 211 5 40 ℃ 681 6 201 0 50 ℃ 671 0 191 3 60 ℃ 651 4 181 8
× 10 - 3 N/ m2
70 ℃ 631 9 171 9
结论 : 液体表面张力水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 且纯净水的表面张力系数于温度呈近似得线性关系 . 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 , 液体表面一部分液体分子在分子热运动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能量 , 从而 克服周围其它液体分子对它的束缚 , 蒸发成气态分子 . 因此 , 液体上方气相层的分子平均密度要比液体内 部小 , 液体表面层分子的平均振幅势必大于液体内部分子的平均振幅 . 根据分子力曲线 ( 图 6 ) , 由于液面 分子的平均距离大与一般分子所处的平衡位置的距离o r0 , 因此 , 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优势 . 这也是产生液体 表面张力的原因 . 当液体温度升高 , 分子得平均动能势必增大 . 根据统计规律 , 液体分子液体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分配应 遵从麦克斯韦统计分布 ( 图 7) . 当液体温度升高时 , 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数比率增大 . 达到蒸发态能量的 分子数增多 , 蒸发速度加快 , 同时 , 液体内部的分子平均振幅增大 , 具有振幅超过而又未达到蒸发程度的 分子数目也增多 , 液体分子分布曲线的峰值右移 ( 图 7) . 所以 , 液体表面层分子平均密度更小 , 平均距离更 大 . 根据图 6 分子力曲线可知 , 分子间距离超过 rm 的分子数增多 , 分子的平均引力优势反而减小 . 因此 , 随着温度升高液体的表面张力反而减小 .
Research on the Experi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 ween the Liquid Surface Tension and the Temperature

粘度影响因素

粘度影响因素

影响橡胶粘度的因素分析发布日期:2010-06-28一切增大液体内摩擦的因素都会使粘度增加,一切减小内摩擦的因素都会使粘度降低。

影响胶料粘度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化学结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剪切速率、压力、温度、时间、填充补强剂和软化剂等,其中尤以分子量、温度和剪切速率影响最为重要。

1、化学结构一般的说,极性橡胶的分子间力比非极性的大,前者粘度比后者大,流动性也较差。

分子间力小,链柔顺性大(玻璃化温度Tg低)的橡胶,粘度就低,流动性好。

例如顺丁胶,结构简单,取代基均为氢,链段柔顺性大,Tg较低(-100℃),流动性良好,甚至室温下会出现“冷流”。

2、分子量分子量越大,粘度越高。

因为分子量越大,分子链越长,分子间力越大,流动越困难。

3、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的影响比较复杂。

一般说来,分子量分布窄的橡胶,分子链发生相对位移温度范围较窄,粘流温度Tf较高,而分子量分布宽者,分子链发生相对位移的温度范围较宽,同时低分子量级分有增塑作用,Tf较低,工艺性能较好。

4、支链生胶一般由直链型分子所组成,但有时也有支链,支链的存在,对橡胶的粘度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对多链聚合物的研究,表明多链聚合物对粘度的影响有两种情况,当支链相当短时,则粘度比同等分子量的直连分子低得多,易于流动;如果支链很长,则粘度比同等分子量的直连分子高很多。

短支链分子对降低胶料粘度效果很大,利用这一特性,在胶料中加入少量再生胶就能获得很好的流动性,易压出,膨胀率小。

这是由于再生胶大多由带不太长的支链的大分子所组成。

5、温度温度对橡胶的粘度影响很大,温度增高,粘度下降。

不同橡胶在温度升高时,粘度下降的幅度并不一样。

6、剪切速率橡胶作为非牛顿流体,其粘度随剪切速率的提高而下降。

7、压力高聚物具有长链结构,容易产生较多空洞,在加工温度下的压缩性比普通液体大得多。

在较高压力下,体积收缩较大,自由体积减小,分子间力增大,粘度随之增大。

对高聚物来说,压力增大相当于降低温度,两者对粘度的影响可以看作是等效的。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1.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应用关系表面活性剂分子是同时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两亲分子,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亲油基是不同的,其亲水亲油性便不同。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可以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and lipophile balance ,values,HLB)来衡量,HLB值是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大小的相对数值,HLB值越大,则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则亲水性越弱,亲油性越强。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挺直影响到它的性质和应用。

在应用时,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应用对象挑选具有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

例如,在乳化和去污方面,根据油或污的极性、温度的不同挑选合适HLB值的表面活性剂。

表1-2列出了具有不同HLB值表面活性剂的适用场合。

表1-2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与应用关系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HLB值可能不同,按照应用的需要,可以通过转变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得到不同HLB值的产品。

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亲油基碳数的增减或亲水基的种类的变幻来调整HLB值;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可以实行一定亲油基上衔接的链长或经基数目的增减来细微地调整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可以由计算得到,也可以测定得出。

频繁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可以从有关手册或著作中查得。

2.表面活性剂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低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普通较小。

假如增强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达到饱和状态,表面活性剂便会从水中析出。

但是,假如加热水溶液,溶解度将会增大,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会骤然增大。

这个使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骤然增大的温度点叫克拉夫特点(Krafft point),也称为临界溶解温度。

这个温度相当于水和固体表面活性剂的溶点,故临界溶解温度为各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常数,并随烃链的增长而增强。

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殊是型)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正巧相反,在低温时易与水混溶,将其溶液加热,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会析出、分层,透亮的溶液会骤然变浑浊,这一析出、分层并发生浑浊的温度点叫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cloud poi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