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内容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内容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内容1. 简介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需要修建的较深的地下结构,常见于高层建筑、地下车库等工程项目中。

由于深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工程风险,因此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本报告总结了某深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测过程、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

2. 监测过程2.1 监测目标本次监测的目标为对深基坑工程的变形、应力、裂缝等进行实时监测,以及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2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采用了传感器监测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传感器监测主要包括水位传感器、内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现场观察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观察变形情况、裂缝状况等。

2.3 监测结果在监测期间,通过传感器采集到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经过处理得出了以下结果:- 变形:深基坑的变形主要表现为周边土壤的沉降和深基坑本身的位移。

监测结果显示,深基坑的沉降速度逐渐减小,位移整体稳定。

- 应力:监测结果显示,深基坑的应力分布均匀,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 裂缝:观察结果显示,深基坑周边土体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裂缝,但未出现明显的裂缝扩展。

3. 结果分析3.1 变形分析深基坑的变形主要受土壤本身性质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深基坑的变形速度逐渐减小是正常现象,表明土壤基本稳定。

然而,变形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继续进行监测和分析。

3.2 应力分析深基坑的应力分布均匀表明施工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超载现象,但不排除可能存在局部应力异常的情况。

应力异常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因此需要继续关注应力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3 裂缝分析深基坑周边土体的细微裂缝可能是由于土壤固结引起的,一般属于正常现象。

然而,如果裂缝扩展较大,可能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需要持续观察裂缝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补强措施。

4. 改进建议根据本次监测的结果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继续进行深基坑的实时监测,以更全面地了解深基坑的变形、应力和裂缝情况。

基坑监测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基坑监测是保障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我作为一名基坑监测工程师,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1. 监测方案编制与实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规范要求,编制了基坑监测方案,明确了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精度等。

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对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3. 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基坑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土体等监测项目进行数据采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变化趋势,为施工方提供决策支持。

4. 监测报告编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基坑工程的安全状况,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向施工方汇报。

对监测报告进行审核、修改和完善,确保报告质量。

5. 监测现场管理对监测现场进行巡查,确保监测设施完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与施工方、监理方保持良好沟通,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二、工作亮点1. 提高监测精度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熟练掌握了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监测精度。

在监测过程中,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处理,确保了基坑工程的安全。

2. 优化监测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监测方案进行优化,减少了监测次数,降低了监测成本。

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施工方、监理方保持良好沟通,共同解决监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升自身素质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工作不足与改进措施1. 监测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监测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加强学习,参加相关培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 监测现场管理需加强在监测现场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基坑安全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安全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安全监测个人总结引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基坑是常见的工程类型,但基坑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土方工程施工不规范、土体失稳、支护结构失效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基坑坍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基坑的安全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个人在基坑安全监测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以期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

基坑安全监测的重要性1. 保障人员安全:基坑施工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程,及时监测基坑的变化,可以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避免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2. 防止土方失稳:基坑的土方施工会导致土体变形和失稳,及时监测土体的变化,可以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防止土方失稳带来的问题。

3. 检测支护结构情况:基坑的支护结构是保证基坑稳定的重要因素,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松动、开裂等问题,以便及时修复。

基坑安全监测的方法与措施1. 定期巡视:定期巡视基坑的周边环境和施工现场,观察基坑土体的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2. 安装监测设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裂缝计、位移计等,安装在基坑周边或支护结构上,实时监测基坑土体的位移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变形状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制定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位置、监测频率等,以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4. 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包括预警指标、预警级别和应急处理方案,以便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5. 培训施工人员: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基坑安全监测的方法和操作进行培训,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个人经验和教训1. 深入了解基坑工程:在进行基坑安全监测前,需要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支护措施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出现监测方案不合理或无法有效监测的情况。

2. 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监测结果失真。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基坑监测总结报告一、引言基坑监测是在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形情况,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报告总结了一次基坑监测的过程和结果,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二、监测目标和方法本次基坑监测的目标是掌握基坑的变形情况,特别是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基坑的沉降情况。

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地下水位监测:利用水位计定时定点采集地下水位数据,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2.基坑侧壁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基坑的侧壁变形监测,包括侧壁的位移和倾斜情况。

3.基坑底部沉降监测:利用测量水准仪定时测量基坑底部的沉降情况,并记录和分析数据。

三、监测结果根据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地下水位变化较为稳定,在施工过程中水位基本保持不变。

这说明基坑附近的地下水状况相对稳定,对施工没有明显的影响。

2.基坑侧壁的变形情况较小,位移和倾斜均在设计范围内。

说明基坑的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是合理的,满足了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3.基坑底部存在一定的沉降,但变化趋势平稳。

这可能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基坑开挖引起的。

然而,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施工造成太大的影响。

四、评价和建议根据本次监测的结果,可以对施工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1.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是合理的,能够满足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

因此,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可以继续使用相同的工艺和结构。

2.地下水位变化较小,对施工没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在后续施工中可以继续进行相同的地下水处理和排水工作。

3.基坑底部的沉降量在合理范围内,但仍需要继续监测和控制。

建议定期进行测量,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监测数据的正确使用和分析能力。

五、结论基坑监测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次监测,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建议。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对基坑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和优化施工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基坑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监测个人总结
基坑监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工程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个人的基坑监测工作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总结:
1. 基坑监测的重要性:基坑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基坑的变化情况,预防和避免基坑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正常进行。

2. 基坑监测的内容:基坑监测主要包括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基坑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基坑内的水位变化、基坑内的土压力变化等。

3. 基坑监测的方法:基坑监测主要采用仪器监测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如使用测斜仪、水准仪、土压力计等仪器进行监测,同时配合人工的观察和检查。

4. 基坑监测的频率:基坑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基坑开挖初期和基坑施工过程中应进行频繁的监测,基坑施工完成后可以适当减少监测频率。

5. 基坑监测的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基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基坑监测的记录和报告:对每次监测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编制基坑监测报告,以便于对基坑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基坑监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基坑监测报告

基坑监测报告

基坑监测报告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坑项目在各地展开。

然而,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以确保工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因此,本篇文章将从基坑监测的意义、监测内容以及最新的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 基坑监测的意义基坑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施工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建设者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地表沉降和裂缝、地下管线的变形等问题经常出现。

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监测和处理,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建筑倒塌、人员伤亡等。

因此,通过对基坑进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 基坑监测的内容1.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是基坑监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下水位的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安装水位测量设备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

2. 地表沉降和裂缝监测地表沉降和裂缝是基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它们与土壤的变形和沉降有关。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对基坑周边地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地表的沉降和裂缝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或修补。

3. 地下管线变形监测地下管线变形是基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施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对地下管线进行监测和保护,很可能会导致管线破裂或漏水。

因此,需要通过监测设备对地下管线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 最新的监测技术为了更准确地监测基坑的变化情况,现代技术不断地提供了更多的监测手段和设备。

1. GPS技术GPS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基坑监测中。

通过在基坑边缘设置GPS监测点,可以实时测量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情况,为及时采取措施提供参考。

2. 自动化监测系统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在基坑周边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器,实时采集并汇总基坑的监测数据。

通过系统软件的分析处理,可以得到基坑变形的趋势图和实时曲线,方便及时判断基坑的安全状况。

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完整优秀版

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完整优秀版

基坑工程监测报告完整优秀版简介
本报告是对于基坑工程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与评价的报告。

我们本次监测共计检测了 10 个点位,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地表
沉降、水位变化、地下管线位移。

检测结果
地表沉降
在本次监测中,我们检测到基坑工程周边地表存在一定程度的
沉降现象。

其中,最大沉降量出现在监测点Q1 处,达到了4.5cm。

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地下水位变化及土层结构有关。

水位变化
在本次监测中,我们检测到监测点 P1 处水位上升较为明显,
其中最高上升了2.3m。

经分析,这可能与周围地下管线施工有关。

地下管线位移
在本次监测中,我们检测到地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定
程度的位移。

其中,最大位移出现在监测点G1 处,达到了1.5cm。

我们认为这可能是施工过程中挖掘和填埋不当造成的。

综合评价
通过本次监测,我们对基坑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评估。

我们发现,尽管地表沉降、水位变化和地下管线位移等问题存在,
但这些问题都在可控范围内。

我们向施工方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
施工方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并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
工和顺利进行。

基坑监测情况汇报

基坑监测情况汇报

基坑监测情况汇报近期,我公司在某地进行了基坑监测工作,并对监测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以下是对监测情况的汇报:一、监测范围。

本次监测范围包括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表沉降情况等,涵盖了基坑工程施工可能影响到的各项因素。

二、监测手段。

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测手段,包括测量仪器的安装、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实地调查等方式,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监测数据分析。

经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基坑周边建筑物的监测中,部分建筑出现了轻微的位移情况,但未达到警戒值。

地下管线的监测显示,管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未出现破裂和泄露情况。

地表沉降监测显示,基坑周边地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沉,但未影响周边道路和建筑物的安全。

四、监测结果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我们对基坑工程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在建筑物位移方面,我们将加强对周边建筑物的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对于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和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针对地表沉降情况,我们将加强对周边道路和建筑物的巡检,确保其安全使用。

五、监测工作总结。

本次基坑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六、后续工作安排。

针对本次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我们将制定具体的后续工作方案,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基坑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

在未来的监测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监测技术水平,为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对本次基坑监测情况的汇报,如有任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监测总结报告河南省XXXXXX有限公司变形监测总结报告批准:审核:编制:河南省XXXX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7月目录1 工程概况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2.2 监测依据3 监测内容及项目4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4.1 基准点的布设4.2 监测点的布设5 监测方法及精度5.1 竖直位移及沉降5.2 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5.3 巡视监测6 水平位移数据曲线6.1 水平位移过程线7 竖向位移数据曲线7.1 竖向位移过程线8 数据结果分析8.1 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分析9 结论及建议10 监测点位布置图11 附件:公司资质(1)营业执照(2)资质证书(3)税务登记证(4)安全许可证1 工程概况。

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基坑监测的目的如下:(1)以变形指标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2)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3)积累工作经验,为提高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2.2 编制依据(1) GB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2) GB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3) 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 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 JGJ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3 监测内容及项目根据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现行规范规定,结合基坑支护设计文件和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及工程具体条件,确定施工中的监测内容包括:(1)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基坑坡顶沉降观测点40个,编号采用C1-C40;周边建筑物上沉降观测点8个,编号采用C41-C48。

(2)水平位移:基坑坡顶水平位移观测点40个,编号采用S1-S40;周边建筑物上水平位移观测点8个,编号采用S41-S48。

各测点具体布设位置详见附图4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4.1 基准点的布设依据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JGJ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等现行规范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布设:(1)周边环境监测的基准点应布设在3倍的基坑深度外且不少于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

(2)围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布设在受施工影响较小且便于观测的场地埋设工作基点。

4.2 监测点的布设(1)基坑沉降点监测沉降点布设在基坑周边,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一钢制标点。

(2)围护坡顶部水平用测钉布设在坡顶4.3 监测点位的保护所有测量元器件埋设完毕后,我方会派专人看管,但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点位不可避免会出现损毁现象。

发现后,我方会及时修补,同时我们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让其赔偿我方的修补损失。

希望其他施工单位给予配合。

5 监测方法及精度5.1 竖直位移及沉降5.1.1 监测方法沉降观测分为控制观测和标志点监测两部分。

控制观测内容包括水准基点设置和水准基点间的高程闭合观测;标志点监测包括周期性监测、数据分析以及结果整理等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第2.0.5条的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其精度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本项沉降监测执行二级精度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第2.0.5条规定,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沉降监测精度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第3.3.1条有关规定,本沉降监测采用DS1级水准仪,配合铟钢尺,按水准测微法施测。

表1变形测量等级沉降观测位移观测适用范围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特级≤0.05≤0.3特高精度要求的特种精密工程和重要科研项目变形观测一级≤0.15≤1.0高精度要求的大型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二级≤0.50≤3.0中等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和科研项目变形观测;重要建筑物主题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三级≤1.50≤10.0低精度要求的建筑物变形观测;一般建筑物主题倾斜观测、场地滑坡观测5.1.2 观测技术要求(1)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不得在日出后或日落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2)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

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

(3)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治仪器。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4)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5.1.3 精度控制指标本工程基坑属于二级沉降监测应由表2和表3控制其观测成果精度。

表2 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一)(单位:m)表3 沉降监测成果精度控制指标(二)(单位:mm)由于沉降监测严格要求等精度检测,施测过程中要求使用同一对铟钢尺,每次按钢尺左侧标尺读数,按右侧读数校核;每次按照固定的路线用同一台仪器,在相同位置设站完成监测。

5.2 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结合本工程具体条件,在基坑施工阶段采用视准线法观测东南北三个边壁的坡顶水平位移,共设13个水平位移观测点(具体点位见附图)。

采用采用视准线法测量时,沿欲测量的基坑边线各设置一条视准线。

在该线的两端设置工作基点A、B。

在基线上沿基坑边线根据需要设置观测点。

根据现场条件,也可依据小角度法用经纬仪测出各测点的侧向水平位移。

A C.1 2 3.... n D B基坑各测点设置在基坑支护结构顶面,这样设置可反映基坑支护结构侧向变形。

基点A、B需设置在基坑一定距离的较稳定地段。

工程实践证明,基坑角点的水平位移通常较小,这时可将基坑角点设置为临时基点C、D。

在每个工况内可以用临时基点监测,变换工况时再用基点A、B测量临时基点C、D的侧向水平位移,最后用此结果对各测点的侧向水平位移值做校正。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又能保证要求的精度。

水平位移采用DJ2级光学经纬仪。

每次用盘左、盘右各测量一次,上、下半测回在同一点处测得的位移差值小于2mm,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位移值。

仪器:DJ2经纬仪;5.3 巡视监测基坑工程监测期内,每天由有经验的监测人员对基坑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相关人员。

巡视检查内容包括:①支护结构的成型质量;②基坑上顶面有无裂缝出现;③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和滑移;④墙后有无涌土、塌方,坡面有无滑移、裂缝;⑤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周边建筑物、地下设施、道路及地表是否有裂缝出现;⑥地下管线的现场渗漏水及电缆有无破损;⑦基准点、观测点有无破坏迹象,监测元件的保护情况等。

6 水平位移数据曲线6.1 水平位移过程线6.1.1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2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3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6.1.4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5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6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7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6.1.8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时程线7 竖向位移数据曲线7.1 竖向位移过程线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7.1.1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2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3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4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5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6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7.1.7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7.1.8基坑边坡竖向位移时程线8 数据结果分析 8.1 沉降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分析基坑各项目监测数据变化量均在允许范围内,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基坑变形稳定,总体安全。

从曲线图可以看出,边坡各监测点最大水平位移0.53mm ,最大竖向位移3.24mm 。

主要特征如下:(1)整个监测过程中各点水平位移,竖直位移各不相同,但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基坑开挖时较小,随着开挖深度增加,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同步增大。

(2)各水平位移监测点均为向基坑内位移。

(3)监测结果表明,开挖到底时,基坑处于最不利状态。

底板浇筑后,各点位移量趋于稳定。

(4)基坑各边水平、竖向位移量在坑边中部达到最大,边角最小。

观测日期 2015.04.04 2015.07.04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 观测日期2015.04.04 2015.07.049 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可得到如下结论及建议:基坑各项目监测数据变化量均在允许范围,未达到设计报警值。

基坑变形稳定,总体安全,基坑开挖施工对临近道路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根据本工程基坑监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基坑支护设计和支护桩施工是基坑安全施工的前提,建议施工单位在进行支护结构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保证施工的质量。

(2)不同支护结构搭接处的施工质量需要特别注意。

(3)在基坑施工过程中,严禁在基坑边堆放大量重型物品,控制基坑边重型车辆通行。

(4)降雨、漏水对基坑安全影响巨大,监测过程显示,基坑开挖遭遇强降雨后,部分位移数据明显增大。

因此基坑施工期间一定重点防范降雨后可能出现险情。

10 监测点位布置图11 附件:公司资质(1)营业执照(2)资质证书(3)税务登记证(4)安全许可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