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3.9《赤壁赋》(人教新课标必修2).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3.9《赤壁赋》(人教新课标必修2)(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窈.窕(yǎo)愀.然(chǒu)蜉.蝣(fú)山川相缪.(liáo)B.徘徊.(hái) 枕藉.(jiè) 幽壑.(hè) 冯.虚御风(pínɡ)C.嫠.妇(lí) 桂棹.(nào) 匏.樽(páo) 酾.酒临江(shī)D.肴.核(yáo) 扁.舟(biǎn) 糜.鹿(mí) 横槊.赋诗(shuò)解析A愀qiǎo;C棹zhào;D扁piān。
答案 B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酒属.客属:通“嘱”,这里指劝人喝酒。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到……去。
解析D适:享有。
答案 D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不属同类的一项是()(3分)例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望美人..兮天一方。
B.忧劳可以..兴国。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解析例句“故事”意为先例;A项“美人”意为心中所思慕的人;C项“学者”意为求学的人;D项“小学”意为小的方面学习;B项基本与现代汉语相同。
答案 B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离开人世,飞升仙境。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
C.望美人兮天一方——在天的那一边眺望(那个)美人啊。
D.物于我皆无尽——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的。
解析C句应译为“眺望(那个)美人啊,(美人)却在天的那一边”。
答案 C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二同步训练落实:第9课 赤壁赋(含答案)

训练落实篇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yǎo)冯.(píng)虚御风棹.(zhào)B.嫠.(lí)妇愀.(qiū)然酾.(shī)酒C.横槊.(shuò) 渚.(zhǔ) 蜉蝣..(fúyóu)D.无尽藏.(zàng) 藉.(jiè) 壬.(rén)戌【解析】B项中“愀”的读音应为“qiǎo”。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A.壬戊之秋,七月既望。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解析】A项“戊”应为“戌”;C项“雀”应为“鹊”;D项“栗”应为“粟”。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举酒属客C.寄蜉蝣于天地D.冯虚御风【解析】A项中“还”通“旋”,回转,掉转。
B项中“属”通“嘱”,劝人饮酒。
D项中“冯”通“凭”,乘。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B.渺沧海..之一粟C.白露..横江D.凌万顷之茫然..【解析】B项古今相同,皆为“大海”。
A项古义:依此,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
C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D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①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②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星和牛宿星)B.①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②余音袅袅..(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C.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②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澄明的水波)D.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②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酒,斟酒)【解析】“下”应为“攻占”。
【答案】 C6.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于”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托遗响于.悲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月出于.东山之上【解析】A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皆为“介词,在”;B项中的“于”是“介词,到”;C项中的“于”是“介词,被”;D项中的“于”是“介词,从”。
人教出版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同步理解练习及答案解析

赤壁赋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扣舷.(xuán) 舳.舻(zhú) 举酒属.客(zhǔ) B.渔樵.(jiāo) 潜蛟.(jiāo) 卒莫消长.(zhǎnɡ) C.匏.樽(páo) 遗.世(yí) 山川相缪.(liáo) D.肴.核(yáo) 溯.流光(sù) 倚歌而和.(hé)【答案】C(A.舷:xián;B.樵:qiáo;D.和:hè。
)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这) 清风徐.来(慢慢地)水波不兴.(起)B.一瞬.(一眨眼工夫) 冯虚御.风(驾)溯.流光(逆流而上)(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C.愀然..何为其然.(这样)D.卒.莫消长(到底) 洗盏更.酌(更换)东方之既.白(既然)【答案】D(更:重新;既:已经。
)3.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深谷)..兮予怀(茫然的样子)B.渺渺..,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C.余音袅袅..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答案】B(悠远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予作文以记之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岁饥民困. D.⎩⎪⎨⎪⎧扣舷而歌.之白日放歌.须纵酒 【答案】 D(A.属:①劝人饮酒,②同“嘱”嘱托;B.东: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发;C.困:①被围困,②贫困;D.唱歌。
)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B .望美人..兮天一方 C .凌万顷之茫然..D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答案】 D(A.古: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B.古:所思慕的人,今:美女;C.古:旷远的样子,今:①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②形容因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D.古今都指凌乱。
19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检测:(9)赤壁赋

赤壁赋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B .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C .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解析:选C C 项,“骤”,屡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 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 D.⎩⎪⎨⎪⎧固一世之.雄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解析:选C C 项,都是介词,在。
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B 项,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
D 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
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B .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
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C.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D.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
【答案】C【解析】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不合语境,此处应为“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A项,感慨系之:感慨的心情联系着某件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
B项,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D项,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二 3-9《赤壁赋》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3-9《赤壁赋》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赤壁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主客问答的行文结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1)、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2)、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二预习方案(一)基本任务:1、生字注音壬戌(rén xū)酾酒(shī)桂棹(zhào)横槊(shuò)余音袅袅(niǎo)渔樵(qiáo)幽壑(hè)扁舟(piān)嫠妇(lí)匏樽(páo)愀然(qiǎo)蜉蝣(fúyóu)山川相缪(liáo)无尽藏(zàng)狼籍(jí)旌旗(jīng)舳舻千里(zhúlú)枕藉(jiè)属客(zhǔ) 斗牛(dǒu)窈窕之章(yǎo tiǎo)相与(yǔ)扣舷而歌(xián)溯流光(sù)倚歌而和之(hè)少焉(shǎo)江渚(zhǔ)洗盏更酌(gèng)冯虚御风(píng)曾不能(zēng)肴核(yáo hé)2、通假字【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饮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泝”同“溯”:逆水而上。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连结,盘绕。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3、字词活用【舞】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动词的使动用法。
【泣】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词的使动用法。
【西】西望夏口: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三单元《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赤壁赋》导学案【课文解读】《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
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
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字词梳理】1、注音举酒属()客窈窕( ) 扣舷( ) 袅袅( )苏子愀()然冯()虚御风桂棹()幽壑()嫠()妇酾()酒临江山川相缪()舳舻()横槊()匏( )尊相与枕藉( )提示:zhǔtiǎo xián niǎo qiǎo ping zhào hèlíshīliáo zhúl úshuòpáo jiè2、通假字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3、词类活用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4、古今异义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5、一词多义(1)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2)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4)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连词)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5)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6、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①而今安在..哉——而今在安哉(动词“在”的宾语“安”前置)②何为其然也——为何其然也(介词“为”的宾语“何”前置)(2)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①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苏子与客于赤壁之下泛舟(介宾短语“于赤壁之下”后置)②月出于东山之上——月于东山之上出(介宾短语“于东山之上”后置)③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于斗牛之间”后置)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于江渚之上”后置)(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凌茫然之万顷(定语“茫然”后置)7、填空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______,号________。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桂棹.(zhào)和.诗(hè)徘徊.(huí)船舷.(xuán)B.嫠.妇(lí) 扁.舟(biǎn)水波.(bō) 山川相缪.(móu)C.壬戌..(yǎo tiáo)..(rén xū)窈窕愀.然(qiū)冯.虚御风(pínɡ)D.舳舻..(fū yóu)..(zhóu lú) 蜉蝣酾.酒(lí) 无尽藏.(cánɡ)解析D项舳zhú,蜉fú,酾shī,藏zànɡ;A项徊huái,舷xián;B项扁piān,缪liáo;C项窕tiǎo,愀qiǎo。
答案 D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A.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C.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解析“属”通“嘱”,劝人饮酒。
A项两个“望”分别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望见”。
C项两个“歌”分别是“歌唱”“歌曲”。
D项两个“虚”分别是“太空”“月缺”。
答案 B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寄蜉蝣于.天地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②中的“于”均为介词“在”。
③中的“夫”有指代作用,“那”。
④中的“夫”是语气助词。
答案 A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4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③和②相同解析①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攻下。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桂棹.(zhào)和.诗(hè)徘徊.(huí)船舷.(xuán)B.嫠.妇(lí) 扁.舟(biǎn)水波.(bō) 山川相缪.(móu)C.壬戌..(rén xū)窈窕..(yǎo tiáo)愀.然(qiū)虚御风(pínɡ)D.舳舻..(zhóu lú) 蜉蝣..(fū yóu)酾.酒(lí) 无尽藏.(cánɡ)解析D项舳zhú,蜉fú,酾shī,藏zànɡ;A项徊huái,舷xián;B项扁piān,缪liáo;C项窕tiǎo,愀qiǎo。
答案 D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A.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C.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D.①浩浩乎如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解析“属”通“嘱”,劝人饮酒。
A项两个“望”分别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望见”。
C项两个“歌”分别是“歌唱”“歌曲”。
D项两个“虚”分别是“太空”“月缺”。
答案 B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寄蜉蝣于.天地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①②中的“于”均为介词“在”。
③中的“夫”有指代作用,“那”。
④中的“夫”是语气助词。
答案 A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4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③和②相同解析①下:名词活用为动词,攻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扣舷.(xuán)舳.舻(zhú)举酒属.客(zhǔ)B.渔樵.(jiāo) 潜蛟.(jiāo) 卒莫消长.(zhǎnɡ)C.匏.樽(páo) 遗.世(yí) 山川相缪.(liáo)D.肴.核(yáo) 溯.流光(sù) 倚歌而和.(hé)【答案】C(A.舷:xián;B.樵:qiáo;D.和:hè。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逝者如斯.(这) 清风徐.来(慢慢地)水波不兴.(起)B.一瞬.(一眨眼工夫) 冯虚御.风(驾)溯.流光(逆流而上)C.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端正)何为其然.(这样)D.卒.莫消长(到底) 洗盏更.酌(更换)东方之既.白(既然)【答案】D(更:重新;既:已经。
)3.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深谷)B.渺渺..兮予怀(茫然的样子)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长)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盘绕)【答案】B(悠远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D(A.属:①劝人饮酒,②同“嘱”嘱托;B.东:①名词作状语,向东,②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发;C.困:①被围困,②贫困;D.唱歌。
)5.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B.望美人..兮天一方C.凌万顷之茫然..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答案】D(A.古: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B.古:所思慕的人,今:美女;C.古:旷远的样子,今:①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②形容因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D.古今都指凌乱。
)6.下列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客有吹洞箫者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固一世之雄也【答案】AB(AB是倒装句,C.被动句,D.判断句。
)7.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突出了景色的爽朗、澄净和优美。
B.“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徘徊”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柔美的月光对人的依恋和脉脉含情。
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歌词表现了作者极度欢乐的心情。
D.“客有吹洞箫者……嫠妇。
”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突出了箫声的凄切、婉转,也烘托出人物内心的悲凉、幽怨之情。
【答案】C(歌词中虽有欢乐,但也流露出作者内心中挥之不去的一种失意和感伤情绪。
)8.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变的道理。
【答案】A二、语段精读精段阅读,回答9~12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端正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酾:喝酒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边【答案】C(酾:斟。
)10.作者用曹操的典故的用意是( )A.惋惜曹操如此英雄竟兵败赤壁B.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C.慨叹人生无常,人生短暂D.借曹操自比,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愤【答案】C11.对这三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苏子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1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2自然段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答案】C(“第1自然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不对。
)三、延伸提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
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闻者始哗不厌.。
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
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
今骤用之。
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劝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文日数千言属:连续B.闻者始哗不厌.厌:满意C.适足以累.之也累:拖累D.赙以金帛,辞.之辞:告辞【答案】D(辞:拒绝。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母许之.否乎②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B.①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②然后取而用之.C.①母程氏亲授以.书②会洵卒,赙以.金帛D.①后以.书见修②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答案】C(A.①代词,我;②代词,它。
B.①助词,的;②代词,他。
C.都是介词,用。
D.①介词,拿;②介词,根据。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答案】C(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苏轼的才能,是很大的才能,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
(2)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分别守在各个地方,终于保全了城池。
又调来征夫加固城墙,做了木制的堤岸,以便预防洪水第二次到来。
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
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成年的时候,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常常一日作几千字的文章,特别喜欢贾谊、陆贽之文。
后来读了《庄子》,感叹不已:“过去我时常想某些想法,欲表达出来往往觉得辞不达意,而今读罢此书,真是句句中我下怀!”嘉祐二年,参加礼部考试。
当时求奇求怪的不良文风占据上风,主考官欧阳修正想扭转文风,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惊喜万分,后来苏轼拿着信件来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看来不久此人就要青出于蓝,超过老夫了。
”人们听说欧阳修如此赞许苏轼,都吃惊而不满意,后来苏轼文章盛传于世,学士大夫才叹服不已。
英宗治平二年,苏轼进入登闻鼓院任判官,英宗在继位之前,就听说过苏轼之名,所以就想根据唐朝的典故,召苏轼入翰林院,担任知制诰一职。
宰相韩琦说:“苏轼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自然会被朝廷重用。
现在关键是要好好地培养他,使天下人都信服,都希望朝廷对他重用,那时再重用他,人们就不会有异议。
如果现在骤然使他身居要职,则天下人未必信服,那样反而拖累了他。
”等到考试二论,进入第三等,得到史馆的官职。
苏轼后来听说此事,对韩琦非常感激,说:“韩公是一个‘爱人以德’的人!”适逢苏洵去世,(英宗)诏赐金银丝帛,苏轼婉言谢绝,只求赐官。
英宗于是赐(苏洵)光禄寺丞。
苏轼到徐州赴任,有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有钱人争着要逃出避水。
苏轼说:“有钱人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
”将有钱人赶回城中。
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说:“河水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
”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走,我们这些小人一定要效命于您。
”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
雨日夜不停地下,但城却没有沉。
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分别守在各个地方,终于保全了城池。
又调来征夫加固城墙,做了木制的堤岸,以防洪水第二次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