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相对性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运动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相对性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和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静止的定义和相对性: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

运动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的正确率。

第二章:参照物的选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相对性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和判断运动。

2.2 教学内容参照物的定义和作用:参照物是用来描述和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基准。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选择对运动描述和判断最方便、最清晰的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实例:地面、固定物体、移动物体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参照物的作用和选择方法。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的正确率。

第三章:运动的相对性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让学生学会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来解释和判断运动状态。

3.2 教学内容运动的相对性原理:一切运动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

相对性原理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判断、速度的相对性、相对论等。

相对性原理的意义:简化运动描述、提高科学理解能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的正确率。

第四章:运动相对性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性的应用。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4 运动的相对性》word教案 (2篇)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4 运动的相对性》word教案 (2篇)

课题四、运动的相对性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运动现象;2、知道什么叫机械运动,什么叫参照物,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3、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重点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和运动的相对性是本教时的教学重点;运动的相对性是本教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新课引入] 前一阶段重点研究了速度,它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提问:看到的讲台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新课学习] 投影片:路边的人和车里的人看到房子的运动情况一、什么是运动和静止讨论: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教材P117 图5-34 得出运动或不动的时候用了比较的方法,即与其它物体相比看它们的位置关系(用语言描述小明、小华的结论)小明:车厢与站台相比,位置不变,所以火车静止;小华:车厢与另一辆火车相比,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火车运动。

——生活中判断运动或静止时也是在比较,关键是与其它物体比位置关系。

这里的站台或另一辆车或其它物体我们称之为参照物。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位置关系改变运动的与参照物比较位置关系不变静止的参照物是我们比较位置关系时所选作标准的物体,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析:以教室、学生(坐着的)、黑板为参照物,讲台是静止的;以走动的教师、太阳为参照物,讲台是运动的。

说明: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不确定。

例:一架战斗机冲向地球,地球上人看到飞机冲向自己,是以地面、自己为参照物的;而战斗机上的驾驶员看到地球迎面扑上来,是以飞机为参照物的。

例:《闪闪的红星》“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2、机械运动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做出判断。

如果位置关系不变,就是静止的;如果位置关系改变,就是运动的,我们称之为机械运动。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运动的相对性教案篇一:世界是运动的教案四、世界是运动的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运动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3.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4.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问题探究(一)世界是运动的【投影】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

【点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小结归纳】世界是的,运动是的。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二)运动与静止【讨论】课本图5-34:小明和小华坐在未启动的列车里,此时右边的一辆列车从小华旁边驶过。

他们关于运动和关于运动和静止争论起来: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小明说:”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

谁的说法正确?【点拨】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再根据做出判断,小明选取,小华选取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的。

【小结归纳】1、参照物:,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叫做机械运动,简称。

3、静止:,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静止是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点拨】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却是的。

【活动】请两位同学配合完成一个小游戏:两个同学在班级里一前一后,前快后慢向后运动,请你描述游戏中两位同学的运动状态,最多可以有多少种描述方法?【小结归纳】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

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的选择。

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结果一般也不同。

四、运动的相对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四、运动的相对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四、运动的相对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参照系和相对运动的概念2.掌握定量描述相对运动的方法3.理解相对运动的相对性质二、教学内容1.参照系的概念2.相对运动的概念3.定量描述相对运动的方法4.相对运动的相对性质三、教学重点1.掌握定量描述相对运动的方法2.理解相对运动的相对性质四、教学难点1.精确地描述相对运动2.理解相对运动的相对性质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课堂讨论法3.实验演示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简单介绍参照系和相对运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讲解定量描述相对运动的方法,包括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计算。

3.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参照系下相对运动的差异,并试图找到特殊的参照系。

4.进行实验演示,展示相对运动的相对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下观察相对运动的现象。

5.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巩固。

七、教学工具1.课件2.实验器材八、教学评价1.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相对运动,在不同参照系下准确观察相对运动的现象。

4.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定期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实验演示。

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参与积极,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本节课实验器材较为特殊,甚至有些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器材,为后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处理。

5《四、运动的相对性》教案1

5《四、运动的相对性》教案1

《四、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运动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研究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二、教学重点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运动的相对性就成了本节课乃至本章的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运动的实例,比如: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教授新课1、“运动与静止”的教学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辩题:火车到底动or不动?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5-37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运动的相对性”的教学板书:“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朝葛洪《抱朴子》“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唐无名氏《浪淘沙》“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李白《秋浦歌》学生活动:齐声朗诵,并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这类佳句与运动的相对性相关。

再结合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的相对性”的含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1. 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对性,以及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运动的相对性: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掌握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相对性的概念2. 相对性的基本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相对性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3. 找一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相对性是如何应用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相对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相对性的基本原理相对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5.4节中,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动能。

2.难点:选择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问:在本的引言“早发白帝城”一诗中,诗人说明了轻舟是—的。

在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教师展示图片,并用电脑播放火箭发射升空的片断,说明自然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新课讲授1.自然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2.运动与静止(1)分析课本图1-33,讨论男孩与女孩的判断谁是谁非。

(2)参照物: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3)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4)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

(5)分析课本图5-38,完成填空: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因为运动员相对于地板(起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墙是静止的,因为墙相对于地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三)运动的相对性1.分析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中的哲学思想(课本图5-39“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完成填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月亮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游云为参照物。

2.运动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又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3.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分析:一乘客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看到路边的树木在向后退,则他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他是的;若以为参照物,则他是静止的;若旁边还有另一辆汽车与该汽车并排同向行驶,并且速度与它相同,则另一辆汽车为参照物,则该汽车是的。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我设计了这节《运动的相对性》的物理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自行车模型、滑板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如卷尺)。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自行车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通过自行车模型和滑板模型,展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运动中的运用。

3. 实践:学生分组,利用测量工具,测量并记录自行车的速度和运动时间,计算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解释自行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了自行车作为引入的实例,因为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展示自行车的运动和静止状态,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中加油机
地球同步卫星
风洞中的飞机
【想一想】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生: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议一议】鸟的飞行速度并不快,但机场周围为什么不允许鸟类飞行?
生:虽然鸟飞行速度不快,但飞机飞行速度非常快,若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快得惊
2/3
人,足以把飞机撞毁。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A.“歼-10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类型二: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 3]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
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小芳同学骑自行
车由南向北运动,以小芳同学为参照物,路旁树木以向 运动
[例 4] 广安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
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1.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3
于运动之中。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运动与静止
【演示活动】教师拿着课本从教室门口走向讲台,提问:我是否运动?
生;运动。(教师先不发表意见)
【课件演示】课本图:小明和小华坐在未启动的列车里,此时右边的一辆列车从小华旁边
驶过。他们关于运动和关于运动和静止争论起来:小华说:“火车终于动起来了”,小明说:
教学重难点
2.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实
践能力。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
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
类型一: 参照物的选择
[例 1] 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
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例 2]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如图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
参照物,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运动的相对性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教学目标
4.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性。
5.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重点:
1.机械运动。
“火车根本没动,还停在站台上。”
【讨论】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
辩题:火车到底动 or 不动?
1/3
学生活动: 正方:小明派 观点——相对于站台 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 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 火车动 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 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点拨】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小结归纳】(板书)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不变,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二、运动的相对性 【议一议】坐在奔驰的列车里的乘客,空间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点拨】师:同学们,如果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乘客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乘客却是运动的。 【小结归纳】(板书) 4.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说它是静 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因此,确定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关键 是参照物的选择。 【拓展】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人们常常要得用运动的相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