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可能性

合集下载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15篇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15篇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15篇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11、学生是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可能性存在的几率。

可能性是学生在三年级开始学习的内容,每年,教材都会对此内容进行扩展和加深,但是由于知识的阶段性,也造成了衔接上的一些冲突,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多少,先想有几种可能性,然后分别求出每种事物出现的可能性具体是多少,很多学生在用语言描述可能性的时候,还是习惯性的说是多少而不是几分之几,还有的学生并不清楚表示集体的可能性时必须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所以在知识的衔接上有一点小问题。

2、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往往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

这个单元的学习有很多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比如书上安排了转盘,掷色子,抽卡片,划拳等游戏活动,设计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体验。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

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也让他们参与领悟事物发生的概率,并修正自己错误的猜测。

3、区别平均数和中位数。

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是透着感性的,因为平均数只是我们判断一组数据的趋势的一个中间量,在实际的数据中是不存在的,学生也能基本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但是中位数却是实际存在的,往往更能反映数据的实际情况,学生容易把中位数和平均数混淆,也在已有的知识构架中不容易接受这个新朋友,两者在概念上需要加以区分。

我在课堂上强调两者的不同,并讲解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灵活处理。

统计与可能性教学反思2教材分析:1、五年级的“可能性”第一课时,属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统计与可能性》中的范畴。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于“可能性”,本套教材分两次编排。

首次是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在本册。

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2.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及计算方法。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平均数,知道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

但是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

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并且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编排特点1.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内容。

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就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在选材上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位数时,教材选取的掷沙包、跳远、跳绳等活动,都是学生几乎天天参与的游戏,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统计与可能性
一、可能性
1.游戏的公平性
判断一个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也就是看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相等,游戏规则公平;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

2.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明确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用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的数量作分母,某一种情况出现的数量作分子。

二、统计
1.中位数的意义
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2.中位数的作用
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对事物大体趋势进行掌握和判断。

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3.中位数的求法:(1)单数个数据:按大小排序最中间的一个。

(2)双数个数据:按大小排序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4、有一组数据,它们之间的相差数比较接近,用平均数较合适。

如果,一组数中有个别的数偏大偏小用中位数较合适。

5、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即平均数=总数÷个数
三、密铺
1、密铺定义:无论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2、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六边形、梯形都可以进行密铺;
3、圆形、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让每一个家庭幸福和谐!热线88837777。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学会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3.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描述数据的方法3. 概率的基本概念4. 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5. 应用统计与概率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概率。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与概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4. 讲解: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如何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5.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统计与概率概念的理解。

2. 作业:布置有关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概率计算的练习题。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表现。

4.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数据分析与解释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析的概念,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

解释数据分析结果:置信区间、假设检验。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利用计算器或统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教学步骤导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案例引入主题。

讲解:讲解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方法。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

讲解:讲解如何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

实践:学生尝试解释给定的数据分析案例结果。

5.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数据分析实践中的表现。

作业:布置相关的数据分析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评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介绍《统计与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统计与可能性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且培养他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2. 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图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教学难点:统计思维培养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实际调查活动,学生将学会如何收集、整理和记录数据。

•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来展示和解读数据。

•概率与可能性:学生将了解概率与可能性的概念,并学会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概率知识。

2. 教学方法为了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本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实际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统计和概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流程安排1. 预习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25分钟)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师介绍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通过示例演示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操作,并逐步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2.2 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解读教师依次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和用途,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从图表中获取有关数据的信息。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统计与可能性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可能性9篇统计与可能性 1目的要求: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了解和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教学具实验:课件、实物投影仪、4个布袋、19个小正方体、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师:有关可能性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有过不少的科学家做过研究,数学家研究的是抛硬币问题!出示;显示资料;观察实验结果,你能发现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它们的可能性怎样?(相等)我们继续通过摸球来探究可能性。

4组同时进行比赛。

2、比赛的规则:(1)每组按组号拿一个袋子。

每人任意摸两次球,摸到的红球次数多的那组就获胜。

(2)每次摸球之前用手把球搅动几下,摸过后再将球放回袋子中。

(3)记录员把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在“摸球结果记录表”中,然后根据记录的结果完成“摸球统计表”。

3、提问:你准备怎样记录摸球的结果?学生交流(打勾、画正字、涂方块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

4、哪组获胜?你对他们的获胜有什么想说的?猜猜老师在四个口袋里装的球相同吗?有几种颜色?它们的个数相等吗?5、取出1号袋子的球3红3黄,摸到红球与黄球的次数差不多,可能性会怎样?(板书:个数相等可能性相等)追问:要使红球和黄球摸到的次数差不多,必须具备什么条件?(1)袋子中红球和黄球的个数一样多。

小学数学知识点3 统计与可能性 江苏

小学数学知识点3 统计与可能性 江苏

释义
备注
画“正”字、统计表、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不确定事件:可能确定事件:一定、不可能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合计数、总计数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作用: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应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作用: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与条形统计图不同的是,不太容易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与折线统计图不同的是,不能反应数量变化趋势。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类别
统计图可能性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可能性

可能性
(2)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4.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
①从上面的扑克牌中选出4张,任意摸一张,要使 3 摸到黑桃的可能性是 4 ,可以怎样选牌? ②从上面的扑克牌中选出4张,任意摸一张,要使 1 摸到梅花和方块的可能性是 ,可以怎样选牌? 2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甲、乙两个学生做套圈游戏,用下面的方法 决定谁先套公平吗?为什么?
摸到红球甲先套,摸到黄球乙先套。 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
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 到指定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 是公平的。
桌子上摆着9张卡片,分别写着1-9各数。如果摸到 单数小明赢,如果摸到双数小红赢。 (1)这个游戏公平吗?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 重,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课 题: 统计与可能性
导学目标:1、掌握新学的统计初步知识 2、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3、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导学重难点: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课前准备: 导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复习 1、看教材 109-110 页。 2、 回顾所学的统计知识。已经学习了哪些常用的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优 点? 三、导学点拨: 学习例 1. 分小组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1、根据教材上的统计图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3、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四、课堂检测: 1、常用的统计图有( ) ( )和( ) 。 备 注:
2、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但( ) ,而且( ) 。 3、 ( )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出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 1、2 题。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常用的统计图有( ) ( )和( )
教学反思:
课 题: 统计与可能性
导学目标:1、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2、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3、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导学重难点: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导学过程:一、导入。 二、预习: 看教材 111 页例 2,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可能性等。 三、导学点拨: 学习例 2. 看教材后,分组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不用计算,能否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 系。 3、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四、课堂检测: 1、王师傅某一周生产零件数是 44、44、48、48、48、50、54,这组数据的中 位数是( ) , 众数是( ) ,平均数是( ) 。 2、 暗箱里有 5 个红球, 8 个黄球, 任意摸出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占 ( ) ,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占( ) 。 3、杏山乡要反映各种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应选用( )统计图合适。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 3、4、5 题。 板书设例 2: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
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教学反思:
课 题: 统计与可能性
导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的统计图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能根据具体 统计图的对比找出优缺点。 导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难点:会分析和比较统计图,得出结论。 课前准备: 导学过程: 一.预习学案:预习课本 111 页例 3,发表你的看法。并与同学小组交流。 二.导学案:看课本 112 页扇形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哪种血型的人数最多? 2、哪两种血型的人数差不多? 3、若该班有 50 人,各种血型各有多少人? 四、课堂检测: 六(1)班要举办联欢会,通过转盘决定每个人表演节目的类型。按下列要求 设计一个转盘。 (1)设唱歌、舞蹈和朗诵 3 种表演节目。 (2)指针停在舞蹈区域的可能性是 1/8. (3)表演朗诵的可能性是表演舞蹈的 2 倍。 五、布置作业 113 页 4、5、6 板书设计: 备 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