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发展与演变
金融简史金融演变历程

金融简史金融演变历程金融简史:金融演变历程自人类社会开始出现贸易活动以来,金融就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演变。
本文将回顾金融发展的历史,详细描述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和制度,以及金融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早期贸易的货币演进在人类社会初期,贸易活动以物物交换为主。
然而,这种交换方式的不便利和不同物品的价值差异导致了货币的出现。
货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当时用银子和黄金质量来衡量商品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的形式多种多样。
在中国,贝壳、铜钱、黄金和银子都曾被用作货币形式。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钱币的形式开始流通。
从黄金和银子的流通到现代金融制度中世纪欧洲的活跃贸易、红利和保险制度推动了现代金融制度的起步。
最早的证券市场出现在16世纪的阿姆斯特丹,该市场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功贸易和银行家的支持下发展壮大。
这一市场的概念在19世纪得到了扩展,开始出现在全球其他地区。
现代股票的概念在17世纪起源于荷兰,并逐渐传递到其他国家。
20世纪,金融市场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重大改变。
世界金融中心不再仅限于欧洲和美洲,亚洲、中东和澳大利亚都崛起为公认的金融中心。
在二战后,各种金融工具激增,包括衍生品、债券、外汇和期货等。
金融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发展的历史表明,不仅仅是技术变革,政治和社会变革也会影响金融制度的发展。
例如,二战后国际货币形势的改变促使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署,规定美元为地球货币,将美元与金本位制直接挂钩。
该协议的解除在20世纪70年代导致汇率波动和经济危机。
由此,英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经受过一次经济危机,迫使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紧缩措施。
总的来说,对于经济的发展,金融制度的重要性一直是存在的。
金融的历史就像人类社会进化史的一部分,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变革和世界贸易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
可以预料,未来这些因素还将继续影响金融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结语本文回顾了金融发展的历史,从人类最早的物物交换开始,到现代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功能的改变。
金融学说史

金融学说史摘要:一、金融学说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金融观念2.近代金融理论的形成3.现代金融学说的繁荣二、主要金融学说简介1.古典经济学派的金融理论2.货币主义学派的金融理论3.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4.微观金融学理论5.宏观金融学理论三、金融学说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我国金融学说的发展历程2.我国金融市场现状与金融学说的发展3.金融学说在我国金融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四、金融学说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学说发展2.金融创新与金融学说的新发展3.金融学说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正文:金融学说史是一部人类对金融现象和规律不断探索、总结和发展的历史。
从古至今,金融学说经历了起源、发展、繁荣等阶段,为金融理论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实践的有效指导奠定了基础。
一、金融学说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金融观念:在古代,金融观念逐渐形成,如借贷、利息、货币等概念。
这些观念为后来的金融学说发展提供了基础。
2.近代金融理论的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古典经济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等金融理论应运而生。
这些理论对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为现代金融学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现代金融学说的繁荣:20世纪后半叶,金融学说进入了繁荣时期。
微观金融学理论和宏观金融学理论等新领域不断涌现,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二、主要金融学说简介1.古典经济学派的金融理论: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代表,主张自由市场、货币中性等观点,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
2.货币主义学派的金融理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强调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3.凯恩斯主义金融理论:以凯恩斯为代表,提出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乘数等观点,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
4.微观金融学理论:研究投资者行为、金融市场定价、公司金融等领域,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了理论指导。
金融学简史

金融学是研究金融系统、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金融学的发展历史的简要概述:
古代金融: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都有记录的金融交易。
古代的金融活动主要涉及贷款、汇率、交易和债券。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中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金融机构,如富商银行、信用机构等。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成为金融中心,金融工具如汇票和支票也开始出现。
17世纪和18世纪:荷兰和英国崛起为金融强国,发展了股票交易所。
股票和债券市场开始兴起,也出现了一些早期的金融理论。
19世纪:19世纪见证了铁路和工业革命的兴起,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
19世纪末,美国和欧洲的大萧条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政府加强对金融监管。
20世纪:20世纪是金融学领域发展的重要时期。
出现了现代金融理论,如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等。
也涌现了金融市场和工具的创新,如股票期货、期权、金融衍生品等。
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包括风险管理、行为金融学、国际金融等。
21世纪:21世纪金融学继续发展,但也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如金融危机、市场波动性、数字金融技术的兴起等。
金融学家不断研究新的金融工具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
总之,金融学的发展历史反映了金融领域的演变和创新,从古代的贷款到现代的金融衍生品,金融学一直在不断演进,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金融风险、优化投资和资本配置。
金融学的发展对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的发展历程

金融的发展历程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从最初的简单交换到现代复杂的金融体系。
古代社会最早的金融形式是物物交换,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物换物”。
人类通过互相交换所需的物品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商品生产的发展,物物交换变得越来越不便捷,因此,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普遍认可的媒介物,例如贝壳、石头等来进行交换。
这种媒介物也就是货币的萌芽。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各种不同的物品作为货币来交换,例如金、银、布匹等。
这些交换媒介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交易,同时也为金融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中世纪,金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商人开始出现,他们从事贸易、借贷等活动,逐渐形成了一定的金融体系。
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出现了复杂的金融机构,例如金融家行会、汇兑商等。
此外,信用交易也开始出现,人们开始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交易,这也为现代信用经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到了现代,金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金融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各类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同时,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金融的规模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国家开始日益干预金融活动,建立了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机构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的发展为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现代金融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业务,而是进一步扩展到证券、保险、基金等领域。
金融科技不断涌现,例如移动支付、在线交易等,进一步提高了金融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使得金融的活动越来越全球化和复杂化。
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成为全球金融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从简单的交换媒介到复杂的金融体系的过程。
金融体系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时也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融的发展将会继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金融学说史

金融学说史摘要:一、金融学说的起源和发展1.古代金融活动2.近代金融体系的建立3.现代金融学说的发展二、金融学说的重要理论1.货币理论2.信用理论3.投资理论4.金融市场理论三、我国金融学说的发展1.传统金融观念的演变2.现代金融学说的引进和发展3.我国金融学说的创新与实践四、金融学说在现实中的应用1.金融政策制定2.金融市场监管3.金融风险管理4.金融业发展正文:金融学说史是一部讲述金融学发展历程的史册。
金融学说是人类在长期金融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发展的知识体系,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代,金融活动主要表现为物物交换、货币兑换等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金融体系逐步建立,金融学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特别是20 世纪初,现代金融学说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形成,如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
金融学说的重要理论包括货币理论、信用理论、投资理论和金融市场理论。
货币理论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以及货币政策等问题;信用理论关注信用的产生、发展、传导及信用风险等问题;投资理论则涉及资产定价、投资策略、投资组合等方面;金融市场理论则研究金融市场的构成、功能、交易机制等问题。
在我国,金融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金融观念到现代金融学说的演变。
早期,我国金融活动主要受制于官方货币政策和金融体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现代金融学说逐步引进我国,推动了我国金融学说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金融学说在借鉴国际先进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实践,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金融学说在现实中的应用广泛,包括金融政策制定、金融市场监管、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业发展等方面。
金融政策制定需要依据货币理论、信用理论等金融学说来制定相应的政策;金融市场监管需要运用金融市场理论,了解市场运行机制,实施有效监管;金融风险管理需要根据投资理论、信用理论等,评估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金融业发展则需要结合金融学说,分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为金融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金融发展史

金融发展史
金融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人类历史上,金融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领域也随之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以下是金融发展史的几个主要阶段: 1. 古代金融:在古代,金融主要是通过货币、贸易和信用进行的。
货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左右的里底雅人,他们是第一个创造货币的文明。
古代的商人和银行家利用信用来进行贸易,并通过贸易和借贷来获取财富。
2. 中世纪金融:在中世纪,金融领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欧洲的贵族开始借贷和投资,这导致了银行和保险业的兴起。
银行家和贸易商开始创造信用工具,如支票和汇票,这些工具成为现代金融的基础。
3. 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金融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银行业开始成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发行股票和债券成为了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
同时,保险业也开始发展,以解决企业和个人面临的风险问题。
4. 现代金融:在20世纪,金融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复杂。
此时,金融创新和技术变革成为了推动金融发展的主要力量。
金融衍生品、股票期权、外汇交易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金融发展史是人类经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
历史的变迁,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未来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金融发展历程及关键里程碑

金融发展历程及关键里程碑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中涵盖了许多关键里程碑。
本文将探讨金融的发展历程及其中一些关键里程碑,以展示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进程。
金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开始使用货币进行交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金融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
在中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成为金融中心,这标志着金融业的起步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金融业迅速发展。
银行的兴起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推动了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19世纪是现代金融业的萌芽期,各种金融制度和市场得到建立,金融监管体系也开始形成。
20世纪是金融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不断涌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金融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金融市场逐渐形成。
1971年美国宣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了黄金本位制,这是金融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为金融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移动支付、网络借贷、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格局,金融创新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关键里程碑。
其中最重要的包括:1817年英国发行第一张现代纸币,标志着现代货币制度的确立;1913年美国通过《联邦储备法》,建立了联邦储备系统,成为后世中央银行的典范;1986年伦敦证券交易所进行电子化交易,让交易更加高效,这是金融市场发展的一大变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揭露了金融市场的弊端,促使各国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的发展历程充满曲折和变革,每一个关键里程碑都是行业发展的见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期待着金融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金融学在世界的发展历史

金融学在世界的发展历史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体系中货币、信用、资本等方面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本文将以金融学在世界的发展历史为主题,从古代金融、中世纪银行业、工业革命到现代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古代金融:在古代,金融活动主要以贸易和借贷为主。
古代埃及的官府和寺庙就扮演了金融机构的角色,管理着财政、贸易和借贷等事务。
古代希腊的银行业也相对发达,当时的货币主要以金、银为主。
随着贸易的发展,货币的使用逐渐普及,金融活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中世纪银行业:在中世纪,银行业开始出现并发展壮大。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城市成为了当时的金融中心。
这些城市的商人和金融家通过发行票据、提供信贷等方式,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此外,中世纪的歐洲还出现了信用证、汇票等金融工具,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
工业革命与现代金融创新:工业革命的兴起,为金融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体系也逐渐完善。
19世纪末,美国的股票交易所和期货市场开始崭露头角,证券市场逐渐形成。
同时,各国政府开始建立中央银行,统一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
此外,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推动了金融监管的加强,出现了一系列金融改革和监管机构的建立。
20世纪后半叶以来,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1990年代的互联网革命为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电子支付、网上银行、P2P借贷等新兴金融模式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业态。
此外,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金融工具和投资方式,对金融市场的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代金融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金融市场越来越跨国化。
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金融风险的传染性也日益凸显,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成为关注焦点。
总结: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贸易和借贷的发展,到中世纪的银行业兴起,再到工业革命和现代金融创新,金融学一直在不断演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三)凯恩斯学派与现代货币学派的分歧
1、关于货币与资产问题 对货币的内涵与外延有不同看法;
都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但对资产选择的对象、选择的条件、 选择的心态有不同看法。
2、关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3、是否应当对银行加以管制 4、关于中央银行的基本任务问题
金融学的发展与演变
2017年3月1日星期三8 时44分29秒
一、金融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金融 Finance: 意为财源、资金、财政、财务、金融, 又解释为Money,即货币以及和货币有关的经济活 动—— 融资、资金融通等。 (二)、金融学 是研究和资金融通、管理、运用有关的理论和实务 的学科。
为什么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在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时会有正的
价值?引发了对货币本身的讨论。 2、格罗斯曼(Grossman)认为货币经济学应该研究四个问题: (1)交易货币化及其与生产和交换技术之间的关系 (2)货币的形成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3)货币单位实际价值的确定及其作用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4)名义货币数量与总体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3、华莱士格言(Wallace’s Dictum) 货币不应该成为货币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元素,其道理与企业不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2)取消货币后,可使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相统一。支付将 以多种方式进行:物物交换、普通股票、公司债券、经银 行确认的公司票据、纯银行负债。
(4)如果要有良好的货币,唯一的希望在于把货币发行权从
政府手里夺回来,交给私人部门去做。
新货币经济学的启示: ——对现有货币经济理论进行反思
——要加强对货币本身的研究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70、80年代 股市风潮理论(汤姆,1975;齐曼,1974) 投机泡沫理论(布兰查、沃森,1982) 信息不对称理论(罗斯等,1977)等金融风险成因理论; 期权定价理论(布莱克、舒尔斯,1973) 套利定价模型(APT模型,罗期,1976)等金融风险规避理论 ; 还兴起了专门对金融工具和方法进行设计、开发和应用的金融工程研究 。 80、90年代 国际收支危机理论(克鲁格曼,1979) 预期危机理论(奥布斯特菲尔德,1994) 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戈尔茨,1995)
求作为资产组合决策的函数。
(2)认为货币最重要,货币对收入和物价起主要作用。 (3)承认货币有“替代效应”,但它是在包括非金融资产的广 义资产中发生的。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4)用实证分析说明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
4、帕பைடு நூலகம்金的理论——对古典二分法的修正
提出将货币作为第 N+1 种商品加入瓦尔拉斯模型,来说明相 对价格和一般物价之间相互影响,建立了真正的货币经济学。 (二)新货币经济学 1、哈恩难题(Hahn’s Problem)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30、40年代 凯恩斯货币金融理论 (1936) 希克斯和汉森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IS—LM模型(1949) 鲍莫尔和托宾的货币需求“平方根定律”(1952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 论 (1956) 50、60年代 银行预期收入理论(普鲁克诺,1949) 银行负债管理理论(60年代) 证券组合理论(马可维茨,1952) 资本结构理论(MM定理,莫迪利亚尼和米勒,1958) 资本市场理论(CAPM模型,夏普等,1958) 资产选择理论(托宾,1958)等等。
20世纪50年代:投资组合理论(Markowitz)、 资产选择理论(Tobin) MM理论 (Modigliani-Miller) 60年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Sharp-Lintner) 70年代:套利定价模型(Ross)、 期权定价模型(Black-Scholes-Merton)、 有效市场理论(Fama)、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息的影响,还要受未来将会发生的信息影响,当人们得到新的信
息时,就会改变预期,使自己的预期与最佳预期一致。该理论以 “自然率假说”为基础,提出了“自然就业率”“自然产出率” 等概念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三、微观金融学的发展
(一)、微观金融学产生的背景
1、金融环境变化: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金融证券化
2、学术基础:有效市场理论
严格假定条件下的最优决策模型来进行投资决策的。人们在 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受以下心理活动的支配: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1)期望:人们并不是完全按贝叶斯方法来调整自己 的预测 和决策,而更注重最新的经验,总是给近期发生的事件的影响 以更大的权重。这种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市场中的搏彩现象以及
人们偏爱投资于债券的现象。
1、概念及其形成: 行为金融理论是金融市场实践发展的结果,是金融学和心
理学决策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交叉性边缘性理论。可用
来探讨市场演变的微观过程,从而比较好地解释一些用一般 金融理论难以解释的市场现象。 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的shleifer 和耶鲁大学的 Shiller 等 2、主要内容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经济主体在金融交易中常常不是按照在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三)、金融学的分类:
1、宏观金融学
研究对象: 和总量有关的内容,包括货币、银 行、利息和
利息率等。 形成: 货币银行学、货币经济学
研究内容: 货币理论、利率理论、汇率理论、货币政策、
银行经营管理等。 2、微观金融学
研究对象: 和个量有关的内容,包括风险、收益、定价以
及影响风险、收益、定价的市场结构和制度安排。 形成: 金融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学等 主要研究:资本成本理论、企业价值评估与资产定价理论、金融风险管 理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证券分析理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等。
(2)过度反应:过度自信、反应不足 一般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容易过度自信,而当预测一再失误 时,又会对重要的信息反应不足,从而使市场暴涨或暴跌。 (3)避免悔恨:投资失误引起悔恨,为防止悔恨又导致出现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市场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该理论由斯蒂格利兹 (Stiglitz)等提出
(五)、预期理论 预期是一种客观心理方法,是人们对与目前决策有关的某些 因素的未来变化规律和期望值进行估测。分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
期。
适应性预期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形成的预期,当以往的数据变 化时,预期将随时间变化而缓慢地发生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MUTH提出,经LUCAS等人发展,合 理预期理论问世。认为人们的预期既要受现在和过去各种相关信
应该成为制度组织理论的基本元素和债券不应该成为金融理论的
基本元素一样。 4、弗里德曼和施瓦兹(Schwartz)的名言 讨论货币的定义并不是从原理出发,而是以对组织我们的有关 各种经济关系的知识是否有用为依据。
新货币经济学的主要论点:
(1)现有货币金融体系是靠法律支撑的,市场中不存在集记账 单位与交换手段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 事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4. 前沿问题
金融安全问题
金融工程问题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二、宏观金融学的演变
(一)、货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古典“二分法”把经济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实际领 域
和货币领域。实际领域的因素决定相对价格和生产要素的所
得——构成价值理论。货币领域的因素决定一般物价水平—
构成货币理论。经济学家多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研究价 值理论,用货币数量方法研究货币理论。 2、凯恩斯构造了货币经济学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1. 发展回顾 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 的古典 金融理论 现金交易数量论(费雪,1911) 现金余额数量论(马歇尔,1923) 货币中立论(哈耶克,1931) 银行资产可转换理论(莫尔顿,1918) 购买力平价理论(卡塞尔,1922) 汇兑心理理论(阿夫塔里昂,1927) 利率平价理论(凯恩斯,1930)等等。
(1)把货币当作一种资产和其他生息资产并列。 (2)指出货币对就业、产出、收入等有实质性的影响。 (3)主张实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4)提出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理论,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财
富调整理论提供了理论准备,也为金融经济学的发展准备 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弗里德曼发展了货币经济学 (1)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并将货币需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60、70年代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 ; 戈森的“国际借贷说” 孟德尔的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 马柯普洛的国际投资理论 讷克斯的国际货币流动理论等国际金融理论;。 此外, 这一时期还形成了以发展中国家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发展金融理 论,如: 金融结构论(戈德史密斯,1969) 金融压制论(麦金农,1973) 金融深化论(爱德华· 肖,1973)
5、关于货币供应的问题
凯派有人认为是内生的,有人认为是外生的;货币学派认为 是外生的。
金融前沿课程讲义
6、关于货币需求问题
两派都很重视货币需求问题研究,但他们研究的角度和目的 有差异。
7、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和传导机制的问题
凯派重视就业问题,货币学派重视货币稳定;凯派重视利率 的作用,货币学派重视货币供给。 8、关于通货膨胀的问题 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差异,对通货紧缩的看法也不同。
金融学与数理经济学结合产生了金融经济学,无套利理论 则是金融经济学的最重要内容,运用一般均衡的概念研究具有 市场摩擦的无套利资产定价,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前沿。 对定价理论有重要贡献的包括:Arrow 的证券市场一般均 衡(1953)——Merton的证券价格一般均衡(1973)——Black & Scholes(1973)利用套利思想证明了期权定价公式——Ross的 动态证券价格理论(1978)——Harrison & Kreps证明了无套利 与等价鞅测度的等价关系(1979)——Harrison & Pliska研究连 续交易理论中的鞅与随机积分(1981)——Back & Pliska研究无 穷状态空间中资产定价的基本定理(1991)——Jacod &Shiryan 的离散时间模型中局部鞅与基本资产定价定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