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语言-爷爷奶奶的童年-课件
示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教学设计:爷爷(奶奶)的童年

示范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教学设计:爷爷(奶奶)的童年一、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爷爷(奶奶)童年时期的生活情况和经历;•激发幼儿对祖辈的尊敬和敬畏心理;•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爷爷(奶奶)的童年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制作课程海报老照片上的爷爷或奶奶,引出“爷爷(奶奶)的童年”话题。
2.启发性问题老师发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童年吗?童年是怎么度过的?你们喜欢听家里人讲故事吗?(二)学习过程1.故事引入爷爷(奶奶)是我们的祖辈,他们的童年生活跟我们的不一样。
爷爷(奶奶)小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玩具,没有电视、电脑,甚至没有手机。
但是他们的生活也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2.看图片老师给幼儿展示一些老照片,让幼儿自由发言:这是什么?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3.阅读故事书故事书选材应该跟幼儿本身经历相关,幼儿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和好奇心。
老师讲述、阅读儿童读物《我的爷爷》,并引导孩子关注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4.复述故事让孩子把自己理解的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情况和经历,复述给周围的同伴。
(三)活动实践1.手工活动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手工材料,指导孩子们制作和描绘自己对爷爷(奶奶)童年时期的认识。
2.游戏根据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场景和情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实践中学会更好地理解和体悟。
(四)总结情境还原,让幼儿复述故事的重点,让幼儿总结对祖辈的认识、感受。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
幼儿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成果评价。
手工作品的完成度,是否能够体现出幼儿对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情况和经历的认知。
五、教学反思1.故事选材更应该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好奇。
2.手工作品的材料和制作方式,还可以更加贴近家庭现状,使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准确地渗透到教学中。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教案主题:《爷爷奶奶的童年》社会公开课教学目标:1. 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体验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尊敬长辈的情感。
教学重点:1. 通过故事、图片和亲身体验等方式,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2. 学会尊敬、理解和感恩长辈。
教学准备:1. PPT幻灯片或图片2. 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或影像资料3. 学生绘画用品,如纸、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你们的爷爷奶奶讲过他们的童年生活?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和现在相比,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3.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展示(10分钟)1. 利用PPT或图片展示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照片,简要介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与现在?3. 让学生描述和讨论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
三、故事分享(15分钟)1. 选择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爷爷奶奶的童年故事。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听到的故事和作者的感受。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观点。
四、亲身体验(15分钟)1. 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玩具或物品,如陀螺、毽子、跳绳等。
2. 让学生体验爷爷奶奶童年时代的玩具和游戏。
3. 观察和讨论他们对这些玩具和游戏的感受。
五、绘画展示(15分钟)1. 提供纸和铅笔,让学生绘画自己想象中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场景。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介绍他们的想象和理解。
3. 提问学生他们通过绘画理解了什么。
六、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当天的学习过程并总结爷爷奶奶童年的生活方式与现在的不同。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我们在爷爷奶奶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尊敬和理解长辈?教学反思:1. 教学准备充分,故事和图片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讨论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故事。
3. 亲身体验和绘画展示环节需要注意学生的秩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设计思路:本活动源自于主题“我爱松江”中的“松江的民俗风情”。
在寻找有关松江民俗风情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松江传统的小吃,点心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正随着社会的前进,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而经历这些变化的人,正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们。
恰巧,重阳节又将临近,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了解爷爷奶奶的过去,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关心、敬爱爷爷奶奶,是本次活动重要目的之一。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无法体会和感受祖辈的艰难。
同时,他们也缺少关爱周围人的意识,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通过这样的一次采访活动,孩子们能主动地去采访爷爷奶奶,聆听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真正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本次活动是幼儿采访后的一次交流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归纳和提升他们的经验和体会,提高他们对两个时代不同的生活条件的认识,从而发现松江的变化,感受我们的生活正越过越好。
活动目标:1、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
2、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
环境和材料创设:1、带补丁的衣服、黄面粉、蛋糕,绳子、ppt等。
2、幼儿事先采访过爷爷奶奶,并记录活动流程:分享交流——阅读体验——比较感知一、分享交流1、最近大家都完成了一次采访任务,采访了爷爷奶奶,他们讲了童年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收获。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2、听故事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现在选择伤心(泪流满面)?谁来讲讲自己当初选择的理由。
3、爷爷奶奶讲了什么使你要流泪?A、谁来说说以前的人穿怎样的衣服?什么叫补丁?订衣服的布是补丁,我找了一件衣服,你们来看看哪里有补丁?谁来穿穿看?(请一个幼儿上来穿)当时有件衣服穿已经很好了,穿这样的破衣服一定会别人笑,爷爷为什么还要穿呢?B、说了穿就说一些吃的?我也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我拿了两份东西比较一下,爷爷吃的和我们吃的有什么不同?谁来尝一下是什么滋味?二、阅读体验1、我也采访了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你们猜是谁?他也跟我讲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爷爷奶奶的童年》,使学生了解到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有哪些不同,培养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和尊重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文中描写的细节信息,理解故事情节。
3. 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情节,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故事中的信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文中描写的细节信息,理解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爷爷奶奶的童年》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张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对比图,让学生先观察一分钟,然后简单谈谈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引入故事《爷爷奶奶的童年》,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二、学习故事(20分钟)1. 教师朗读故事《爷爷奶奶的童年》,学生跟读。
2. 学生分小组,归纳故事中描述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信息。
3. 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你们觉得故事中的爷爷奶奶的童年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从故事中你觉得爷爷奶奶的童年是不是很快乐?为什么?三、理解故事(20分钟)1. 教师将故事中的一些描述写在小卡片上,让学生进行观察。
2. 学生合作,根据观察到的信息来重新组织这些小卡片,还原故事情节。
3. 学生听教师慢读故事,并查漏补缺,完善故事情节。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自由发挥,谈谈自己小时候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2. 学生就故事中的一则情节展开想象,绘制插画,并进行口头说明。
3. 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作品。
五、结束(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幼儿教育:________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5 页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设计思路:本活动源自于主题“我爱松江”中的“松江的民俗风情”。
在寻找有关松江民俗风情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松江传统的小吃,点心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正随着社会的前进,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而经历这些变化的人,正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们。
恰巧,重阳节又将临近,如何让孩子们真正了解爷爷奶奶的过去,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关心、敬爱爷爷奶奶,是本次活动重要目的之一。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无法体会和感受祖辈的艰难。
同时,他们也缺少关爱周围人的意识,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通过这样的一次采访活动,孩子们能主动地去采访爷爷奶奶,聆听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真正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本次活动是幼儿采访后的一次交流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归纳和提升他们的经验和体会,提高他们对两个时代不同的生活条件的认识,从而发现松江的变化,感受我们的生活正越过越好。
活动目标:1、分享各自采访获得的感受,阅读相关的图片,进一步理解爷爷(奶奶)童年的故事,体验其中的艰难。
2、运用实物比较感知发现两个时代生活条件的不同(吃、穿),初步体验今天生活的幸福。
环境和材料创设:1、带补丁的衣服、黄面粉、蛋糕,绳子、等。
第 2 页共 5 页2、幼儿事先采访过爷爷奶奶,并记录活动流程:分享交流——阅读体验——比较感知一、分享交流1、最近大家都完成了一次采访任务,采访了爷爷奶奶,他们讲了童年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收获。
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这个标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2、听故事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现在选择伤心(泪流满面)?谁来讲讲自己当初选择的理由。
3、爷爷奶奶讲了什么使你要流泪?A、谁来说说以前的人穿怎样的衣服?什么叫补丁?订衣服的布是补丁,我找了一件衣服,你们来看看哪里有补丁?谁来穿穿看?(请一个幼儿上来穿)当时有件衣服穿已经很好了,穿这样的破衣服一定会别人笑,爷爷为什么还要穿呢?B、说了穿就说一些吃的?我也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我拿了两份东西比较一下,爷爷吃的和我们吃的有什么不同?谁来尝一下是什么滋味?二、阅读体验1、我也采访了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你们猜是谁?他也跟我讲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听故事和观看图片,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2.能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理解;3.培养学生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心情,增强对家庭成员的关爱意识。
二、教材准备1.故事《爷爷奶奶的童年》;2.主题图片: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场景图片。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主题图片,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听过爷爷奶奶们讲他们小时候的事情?你们知道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正文(15分钟)1.老师向学生讲述故事《爷爷奶奶的童年》,包括故事背景、主要内容和故事结局。
2.老师边讲边使用适当的语言和动作,营造出故事中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展示(15分钟)1.老师使用故事中的重要场景图片,一张一张地展示给学生观看。
2.老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地点和活动,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学生可以提问关于图片的问题,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讨论(15分钟)1.老师提问学生:“你们觉得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让个别学生进行汇报分享。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爷爷奶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与现在的差异。
总结(5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并重点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恩。
2.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和家长、爷爷奶奶交流,了解更多关于家人童年时的故事。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课后绘制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场景图,写下对爷爷奶奶的感谢之情;2.老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邀请爷爷奶奶来班级授课,分享他们童年的故事;3.学生可以组织班级文化展览,展示爷爷奶奶的旧物和照片。
五、板书设计大班社会优秀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目标:了解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感谢和尊重。
•教材准备:故事《爷爷奶奶的童年》,爷爷奶奶的童年生活场景图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故事和图片的回答和描述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2.学生在讨论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体会故事中的主题,并表达对爷爷奶奶的感激之情。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11、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皮肤很黑,有的人皮肤很白,有的人脸上长着痣,有的人脸上长满了痘痘,有的人戴着眼镜,有的人喜欢留长头发,有的人喜欢留短发。
2、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即使是双胞胎只要你仔细观察他们也会有小小的不同,体会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是“独一无二”的。
(二)说说同伴“独一无二”的地方1、用耳朵听辨:猜猜是谁的声音。
2、用眼睛看:每个人的五官、长相,还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3、说说班上小朋友“独一无二”的地方。
(三)讨论交流:哪些地方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发现每个人的爱好、性格等也是“独一无二”的,但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现。
三、交流各自最喜欢做的事情1、每人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像画一画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
2、看看说说大家的独一无二:(1)看一看同伴的画面,说一说他的独一无二。
(2)猜一猜朋友的独一无二,从画上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3)找一找哪些朋友的画面相同,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例如:都是爱弹钢琴,但是有的爱舞曲,有的爱摇篮曲等)。
教师念开头和结尾,幼儿用“我喜欢……”“我和别人不一样”创编中间部分。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2【环境创设】1.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我不怕,我勇敢”专栏,鼓励幼儿讲述自己勇敢的事例。
画出自己在活动中表现勇敢精神的故事,使幼儿彼此受到感染,产生快乐、积极的情绪。
2.收集警察、解放军、消防员等大幅图片,布置“勇敢的人”的墙饰,帮助幼儿树立心目中的榜样人物。
【生活活动】1.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大胆地参加各种锻炼活动,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2.教师在各种活动中随时注重鼓励、帮助幼儿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3.当别人欺负自己时,能够尝试保护自己。
【家园共育】1.教师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配合培养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特别是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孩子,如陪伴一段时间、讲一些勇敢与独立的故事帮助孩子渡过难关等,并一定要注意坚持。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爷爷(奶奶)的童年

【設計思路】本活動源自於主題“我愛松江”中的“松江的民俗風情”。
在尋找有關松江民俗風情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松江傳統的小吃,點心和人民的生活習慣,正隨著社會的前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而經歷這些變化的人,正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們。
恰巧,重陽節又將臨近,如何讓孩子們真正瞭解爺爺奶奶的過去,從而發自內心地去關心、敬愛爺爺奶奶,是本次活動重要目的之一。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無法體會和感受祖輩的艱難。
同時,他們也缺少關愛周圍人的意識,多數都是以自我為中心。
通過這樣的一次採訪活動,孩子們能主動地去採訪爺爺奶奶,聆聽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真正感受到現在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本次活動是幼兒採訪後的一次交流活動,目的在於説明幼兒歸納和提升他們的經驗和體會,提高他們對兩個時代不同的生活條件的認識,從而發現松江的變化,感受我們的生活正越過越好。
【活動目標】1、分享各自採訪獲得的感受,閱讀相關的圖片,進一步理解爺爺(奶奶)童年的故事,體驗其中的艱難。
2、運用實物比較感知發現兩個時代生活條件的不同(吃、穿),初步體驗今天生活的幸福。
環境和材料創設:1、帶補丁的衣服、黃麵粉、蛋糕,繩子、ppt等。
2、幼兒事先採訪過爺爺奶奶,並記錄【活動流程】分享交流——閱讀體驗——比較感知一、分享交流1、最近大家都完成了一次採訪任務,採訪了爺爺奶奶,他們講了童年的故事,一定有很多收穫。
我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這個標記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的?2、聽故事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為什麼現在選擇傷心(淚流滿面)?誰來講講自己當初選擇的理由3、爺爺奶奶講了什麼使你要流淚?A、誰來說說以前的人穿怎樣的衣服?什麼叫補丁?訂衣服的布是補丁,我找了一件衣服,你們來看看哪裡有補丁?誰來穿穿看?(請一個幼兒上來穿)當時有件衣服穿已經很好了,穿這樣的破衣服一定會別人笑,爺爺為什麼還要穿呢?B、說了穿就說一些吃的?我也帶來了一樣東西,你們猜猜是什麼?我拿了兩份東西比較一下,爺爺吃的和我們吃的有什麼不同?誰來嘗一下是什麼滋味?二、閱讀體驗1、我也採訪了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你們猜是誰?他也跟我講了一些小時候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那天我们能帮爷爷奶奶做什么?
备课页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表演。 1)两位小朋友其中一个扮演爷爷或奶奶,另一个小朋友用动 作表现出能为爷爷奶奶做的事。 2)扮演爷爷或奶奶的小朋友走路要慢慢的,可以弯腰。 3)表演完可以交换角色继续表演。
备课页活动延伸区域动在美工区,投放画纸和油画棒,鼓励幼儿将爷爷奶奶的样子画下来。
家园共育
在家中,可以帮爷爷奶奶捶捶腿、敲敲背,做力所能及的事。
——爷爷奶奶小时候长什么样? ——现在长什么样?
备课页
出示组图“人的不同阶段”,引导幼儿了解人 的正常变化过程。
1.出示组图,幼儿操作课件,将图片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列。 ——小朋友,你们觉得图片中的人是同一个人吗? ——图片中的人其实都是同一个人,这是他在不同年龄段 的图片。请小朋友们观察图片,将图片按照年龄从小到大 的顺序排列。
单击5次将图片按年龄从小到大排序
2
1
4
5
3
备课页
2.向幼儿介绍人的正常变化过程。 小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变化过程,从刚出生不会说话 的小婴儿变成小朋友们现在这个样子,再变成手脚灵活的 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然后变成我们爸爸妈妈那样,最后再 变成我们爷爷奶奶现在的样子。
单击出现图片
婴儿
幼儿
青少年
成年
爷爷奶奶的童年
小班 语言&社会
备课页
出示材料“爷爷奶奶的照片”,引导幼儿说一说 照片里的爷爷奶奶与现在的区别。
——爷爷奶奶小时候长什么样? ——爷爷奶奶现在长什么样? ——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小时候的爷爷奶奶和我们现在的样子一样,都是小小的 手、小小的脚,是一个可爱的小朋友。现在的爷爷奶奶手大大 的,腿变长了,脸上有皱纹,是一位老人。
老年
备课页
师幼交流,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 节日,能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1.初步了解重阳节。 ——马上就要到重阳节了,你们知道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吗? 2.讨论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哪些事。 ——在节日那天,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哪些事? 小结:重阳节又叫敬老节,是爷爷奶奶们的节日。我们可以为爷 爷奶奶捶捶腿、敲敲背;可以帮爷爷奶奶拿东西、浇花;还可以 陪着爷爷奶奶听音乐、散步。不仅是在重阳节那一天,每一天我 们都可以关心我们的爷爷奶奶,为他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