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箍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抱箍法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抱箍法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抱箍法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抱箍法施工技术作为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发展与应用关乎着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问题,抱箍法施工技术施工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中,与其他墙型相比,箱墙具有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大、刚度高等优点。

关键词:抱箍法施工技术;预应力抱箍法钢筋;钢板材料施工;质量控制前言:抱箍法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进行应用,施工方常会采用抱箍法施工技术施工作业。

该施工作业方法具有刚度大、结构美观、工艺简便等特点。

此次在道桥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抱箍法施工技术,墙端、底板、内壁加厚,墙宽12M,内壁防护墙高8.8m,净宽11.9m。

路桥工程总宽12.28m,排水是三排六坡结构。

1道路桥梁工程中抱箍法施工准备1.1主要施工机具、设备钢筋扎抱箍法施工机械设备包括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主要施工设施包括:地质孔处理厂、搅拌及粉体设备、供气、供水及废水供应厂、氢气加速器、,测量和记录设备。

地质钻探设备:地质钻机、钻机、冲击钻机、液压钻机、振动浮选系统等。

供气、供水、供浆:空压机、高压水泵、高压渣浆泵、中压渣浆泵,输送泵等灌注气式车辆:高压梁机、防摆灌注嘴提升机、灌注嘴装置等;测量检测装置:测量装置、测量直线、水平线,内联仪表、密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施工机械设备根据工程要求和现场地质条件选用。

1.2技术准备施工前监理等单位需向建设单位提供技术资料和下列文件、资料;基础、地基的施工报告和设计图纸;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高压线路资料,现场楼层的电话线和各种管线。

现场地下管线和现有地下结构的相关信息。

要求的荷载试验和其他相关试验数据。

施工技术要求,完成施工相关试验报告。

设计中使用的标准和对象。

建筑单位开工前需做好的工作:建筑的准备和组织。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安全操作流程。

制作模板和土木工程的方法。

提供开发人员,以表达和培训技术人员。

组织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审查,钢筋扎抱箍法应采用、摆动和实心灌注嘴结构,套筒、搭接、连接件和"焊接孔"和孔应连续建造。

抱箍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抱箍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孔 道 , 梁 施 工 荷 载 通 过 支 架 传 至 穿 过 预 留 孔 道 的钢 管 , 混 盖 待 凝 土 达 到 强 度 后 拆 除模 板 , 后 拆 除支 架 。预 留 孔 法 施 工 最 大 最 的优 点 是 施 工 不 受场 地 限 制 , 缺 点 是 墩 柱 预 留 孔道 影 响 墩 柱 其
量而不变形。
式 中 : ——螺栓 的横截面积 , S d , AS A = 24; 【 G —— 钢 材 许 用 应 力 。 对 于 4 J 5号 钢 筋 ,G 【 J

2 0 k /m 于 是 , 】 20 .4×3 / : 4 1 t 取 F _ 4 。 0 0 gc , [ = . ×3 1 F 24 1 . ; 3 1 1t
图 6 混凝 土路 面修 补 部 位 的 开 凿 方 法
MP C修补 材料在性能上 的优点是凝结硬化 快、 强度 高 , 通过调 整缓凝剂 的掺量 , C凝结 时间可在 几分钟 到几小 时范 围任 MP
意变化 , 在很短 时间 内获得足够 高的抗折 、 压 强度及 与 旧 可 抗
混凝土粘结 强度 ,可满足几 乎所 有混凝 土修补工程 的强度 需 要。该材料在颜色上可调 , 施工进操作简单易行 , 只需在裂缝处 理部位凿除 2 3 m 厚 旧混凝土面 , ~c 再将打 凿面清除干净 , 需 无 用水湿润 ,即可使用 MP C材料进行修补 ,修补后 无需洒水养
外观。

簿
塑型 5 里 堡 鏖堕里
图 1 抱 箍 俯 视 图及 展 开 立 面 图
“ 抱箍” 与墩柱间的正压力 N是 由螺栓 的预紧力产生 的, 根 据“ 抱箍 ” 的结构 形式 , 定每排 螺栓个 数为 n 则 螺栓 总数为 修 , 4 , 每 个 螺 栓 预 紧 力 为 F 则 “ 箍 ” 墩 柱 问 的 总 正 压 力 n若 , 抱 与

探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建中的抱箍技术应用

探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建中的抱箍技术应用

探讨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建中的抱箍技术应用摘要:抱箍技术,它属于无支架的一项施工技术工艺,与满堂支架、托架法、钢棒法各项施工工艺比较起来,能够节约一部分材料,确保墩柱整体更为美观,施工进度也得以加快,现阶段被广泛应用到道路及桥梁工程具体施工建设当中,应用效果往往比较突出。

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道路及桥梁工程总体施建当中抱箍技术的实践应用,旨在为业内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工程;道路;抱箍技术;施建;应用前言:抱箍技术,它通常是以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对桥墩位置设环抱箍,确保适当的环抱箍相应为主有较强的力产生,能够克服重力所产生静摩擦力,并作用于桥墩盖梁的模板之间,确保环抱箍和桥墩相互间有充足安全荷载,且能够处于静摩擦力相互间实现有效传递。

可以说,道路及桥梁工程总体施建过程当中,抱箍技术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所达到应用效果比较可观。

因而,对道路及桥梁工程总体施建当中抱箍技术的实践应用开展综合分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工况某城市道路桥梁项目工程,线路长度总体约4389m,地面桥梁拟建3座,1号~2号桥梁为同等宽度参数,均设定34m,而针对3号桥梁设定宽度为40.4m。

针对该桥梁总体结构设计,即上部分结构是(10+13+10)m预应力形式混凝土的空心板,而下部分结构选取桩柱形式桥墩和盖梁形式的桥台,整个基础部分则是Φ1m~1.2m尺寸钻孔形式的灌注桩,总体桩长约65~66m。

该道路桥梁项目工程总体施建当中选取抱箍技术开展施工作业,现结合该道路桥梁项目工程,对抱箍技术的实践应用开展实例分析。

2、实践应用2.1在方案设计节点2.1.1在抱箍模板综合体系方面一是,针对盖梁侧模部分选取钢模板,即5mm钢板、双拼12.6#槽钢、8#槽钢、M16的对拉螺杆组合;次楞的8#槽钢相互间的间距设定25cm,对主楞双拼的12.6#槽钢部分间距则设750cm;而对拉螺杆设2道顶底,设于结构外侧。

混凝土现场浇筑前期,依照着技术方案先设好斜撑钢管,依照着每4m设1方案予以规范操作[1];二是,盖梁底模位置选取木模板,组合为10cm×10cm尺寸方木、双钢抱箍、15mm竹胶板、I36a及110#的工字钢。

浅谈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谈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谈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谈桥梁盖梁抱箍法施工技术的应用
【摘要】以工程实例,分析抱箍的受力情况,介绍抱箍的结构及在桥梁盖梁施工中应用。

【关键词】盖梁;抱箍;施工技术;应用
一、前言
目前盖梁施工方法一般有满堂支架法、预留孔法、抱箍法等。

满堂支架法施工是在墩柱处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浇筑盖梁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支架。

支架法施工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大型吊装设备,其缺点是施工用的支架模板消耗量大、工期长,对山区桥梁及高墩有很大的局限性。

预留孔法施工是在墩柱顶下方某处预留孔道,盖梁施工前将钢棒穿插预留孔道,盖梁施工荷载通过支架传至穿过预留孔道的钢棒,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最后拆除支架。

预留孔法施工最大的优点是施工不受场地限制,其缺点是墩柱预留孔道影响墩柱外观。

抱箍法施工是在立柱上安装抱箍,利用抱箍和立柱之间的摩擦力,承受盖梁施工全部荷载。

抱箍法施工能保证墩柱外观,节省支架,操作简单,需要劳力少,相对满堂支架法和预留孔法具有明显优势。

但要求“抱箍”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而不变形。

使用前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抱箍进行受力验算,并严格按照计算模式指导现场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对抱箍法施工技术的应用做简单介绍。

抱箍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抱箍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抱箍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简述抱箍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的应用方法及原理,概括抱箍在应用时要进行的力学计算,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计算参考依据。

抱箍盖梁摩擦力应用计算抱箍应用原理抱箍施工原理是通过在墩柱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通过螺栓使之与墩柱夹紧,利用抱箍与墩柱之间的竖向摩擦力,支撑抱箍上的盖梁及临时施工设施。

抱箍施工关键是保证抱箍与墩柱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使抱箍在荷载作用下安全传递荷载,不至沿墩柱向下滑动。

抱箍结构形式抱箍的结构形式主要涉及箍身结构形式和连接板上螺栓排列方式。

箍身结构形式为保证抱箍工作时能够提供足够摩擦力,抱箍与墩身必须紧密相贴。

墩柱在施工时很难保证是正圆,且不同高度墩身不圆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适应不同截面墩身,抱箍箍身一方面采用不设环间加劲的柔性箍身,另一方面,可在箍身内侧贴一柔性橡胶垫,这样箍身是柔性的,在外部螺栓作用下可与墩柱墩身紧密相贴。

连接板上螺栓排列方式箍身与墩身之间静摩擦力为正压力在墩身方向投影与摩擦力系数的乘积,因此只有在正压力方向与墩身方向垂直时才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因此螺栓排列方向应保证水平。

为了保证抱箍与墩身之间能有足够的摩擦力,需提供足够的正压力,即保证一定的螺栓数量。

如果单从连接板与箍身受力考虑,连接板上螺栓最好竖向排成一排,但这必然造成抱箍自身高度增大,减小抱箍能应用的高度范围,且增大抱箍自重,减小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因此,一般采用足够厚度的连接板并设置必要的加劲板,将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布置成2~3排。

这也保证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抱箍受力计算抱箍在受力时一般不考虑变形,只进行应力计算,确定需要的螺栓个数或者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螺栓个数计算抱箍与墩柱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乘积,即F=f×N。

式中F——抱箍与墩柱间最大静摩擦力;f——抱箍与墩柱间静摩擦系数;N——抱箍与墩柱间正压力。

而正压力N是由螺栓的预紧力产生的,根据“抱箍”的结构形式,假定每排螺栓个数为n,连接板上螺栓分布两排,则螺栓总数为4n,若每个螺栓预紧力为F1,则“抱箍”与墩柱间的总正压力N=4×n×F1。

抱箍法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抱箍法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的应用

抱箍法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桥梁盖梁抱箍法已出现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将近20多年,主要适用于圆形墩、盖梁跨度较小的情况。

抱箍法对施工现场要求较小,施工速度快,节省了大量的支架措施、材料。

对抱箍法施工技术的工艺流程进行叙述,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桥梁盖梁施工,抱箍,施工技术随着国内基建行业的日渐发展,工程进度愈来愈成为施工企业竞争力主要体现。

同时,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成本控制技术要求愈来愈高。

桥梁工程中,下部结构的工程进度一直以来,都是进度计划网路图中的关键线路。

在众多桥梁盖梁施工方法中,抱箍法的优势明显。

不但可以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山区桥梁工程,在对结构物外观要求较高的市政桥梁工程中,也日益得到重视与应用。

长期以来,传统的盖梁施工方法中,满堂支架法、钢棒法占着统治地位。

但这两种方法的缺点比较明显。

满堂支架法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桥下地势不平时,还容易产生支架弹性变形量不均匀的问题,同时,材料、人工成本投入巨大,工期长。

钢棒法虽然克服了满堂支架法的各种缺点,但因需在墩柱上预留对穿孔,对墩柱的外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市政桥梁工程上使用较少。

抱箍法正好克服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

不受场地限制,操作简单、可节省支架及劳力投入而具有明显优势。

一、工程概况成龙简快速二期SG2标,位于成都市简阳市石盘镇。

标段内K38+253.9跨赤水河大桥共12跨,分4幅。

盖梁长15.69米,结构跨度为3.29+9.11+3..29m。

墩柱直径1.8m,盖梁横截面2.4×2.1m,混凝土67m3。

二、抱箍法简述“抱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将盖梁施工荷载通过摩擦力直接传给墩柱。

“抱箍”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承受一定的重量而不变形。

“抱箍”结构形式采用两个半圆形的钢板(厚10mm),通过连接板上的螺栓连接在一起,使钢板与墩身密贴。

钢板的高度由连接板上的螺栓个数决定。

具体做方是在盖梁施工时,用两段半圆型钢带卡于其下墩柱上,钢带两端焊以牛腿,将横梁架于外伸牛腿上,利用钢带与墩柱的摩擦力支承横梁传下的上部荷载盖梁自重、模板自重、施工荷载等。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抱箍技术应用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抱箍技术应用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抱箍技术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术上必须对桥梁建设的各个部件进行统一筹划,最终才能符合道路桥梁建设的质量要求。

抱箍技术的发展,推进了路桥施建效益的提升,还兼顾及路桥工程的环境及美观需求,对城市的市容有着一定程度的改良作用。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工程施工;抱箍技术;应用引言道路桥梁的建设与施工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合理合适的方法与手段,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梳理抱箍技术的发展,理清必要的施建注意环节,着力处理好路桥施建中的技术难题,有助于提升路桥工程质量,亦将有助于国内基建事业的长期发展,助力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1.抱箍法的主要原理利用盖梁施工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给墩柱提供承载,这就对抱箍的刚度和韧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会因为承载力过于巨大而导致抱箍发生变形。

一般来说抱箍结构的厚度约为8毫米左右,在物理形态上,抱箍是由2个半圆形的钢板结构组成的,利用螺栓结构来将每一个部件相连接,这样就可以使得墩柱墩身和钢板能够服帖的贴合在一起,而每个节点的连接处连接板的螺栓的数量可以决定钢板的厚度。

2.抱箍法技术特点2.1 适用范围广由于抱箍法对施工现场的地基要求低,故可应用于山区、沟渠、河流等地形的施工,且抱箍法施工技术对桥墩柱的高度没有特殊要求,只需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安装高度即可应用。

2.2 结构整体美观使用抱箍法能够提高道路桥梁工程的外观品质,由于抱箍法施工时不需搭建支架,也不破坏原墩柱外形,而且施工时也无需在墩身留出位置设置横梁,因此能够更好地提高墩身的外观观感。

2.3 操作简便施工材料耗费低,现场施工管理简便,施工材料也较少,从而更加方便于生产,同时由于抱箍法施工技术相对轻巧,更有效地节省了劳动力,节省成本,也避免延误施工工期。

抱箍支撑法在甘河高架桥施工中的应用

抱箍支撑法在甘河高架桥施工中的应用
31 工 程 概 况 .
我公 司承 担 的西宁市 甘 河工 业 园高架 桥项 目,该 桥 上 部 为 2m×4 跨 + 6 ×1跨 先 张 法 预应 力 空 心 0 1 1m 板 ,下 部 结构 为 桩 基础 ,桩 柱式 墩 、桩 承 台式 桥 台 ,
全桥 共 有 4 0个 柱式 墩 盖梁 。公 司根 据 该 项 目工 期 紧
( 工期 为 1 、工作 面小 的实 际 ,决 定采 用抱 箍 预期 年)
支 撑 法进 行 盖 梁 的施 工 ,以达 到 节 约 成 本 、缩 短 工
期 、充 分利用 工作 面 的 目的 。
32 抱 箍制作 .
1) §T ( (
青滴斟技
21 年第 2 00 期
浅议支挡工程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21 年第 2 00 期
霄 海 斟 技
抱 箍支撑 法在 甘 河 高架桥 施工 中的应 用
赫爱敏
( 第三 路桥建设 有 限公 司 ,青海 青海

西宁
80 0) 108
要 :本文结合抱箍 支撑法在甘河工业园高架桥 的施工实践 ,概述了抱箍支撑法在柱墩式盖梁施工 中的应用。
关键词 :高架桥 ;盖梁 ;抱箍 ;支架 ;施工应用
个 半 圆形 钢箍 组 成 ,2个 半 圆箍 的 2端 各焊 接 ( 口 破 焊 ) 1块 2 0 m ×20 ×2m 的 钢 板 作 为 支 撑 5m 5mm 0 m “ 牛腿 ” “ 腿 ”与半 圆箍之 间 用两 块厚 1rm 的三 , 牛 2 a 角 形 的钢 板 双 面焊 接 ,焊缝 宽 1mm。2个 半 圆 型 钢 0 箍 在柱 上安 装 后 ,相接 面有 1m 的空 隙 ,以保 证 钢 2m 箍 之 间用 1 O根 中2 6高强 螺栓 连接 好后 能 与墩 柱挤 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抱箍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摘要简述抱箍在桥梁盖梁施工中的应用方法及原理,概括抱箍在应用时要进行的力学计算,为今后类似施工提供计算参考依据。

关键词抱箍盖梁摩擦力应用计算1抱箍应用原理抱箍施工原理是通过在墩柱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通过螺栓使之与墩柱夹紧,利用抱箍与墩柱之间的竖向摩擦力,支撑抱箍上的盖梁及临时施工设施。

抱箍施工关键是保证抱箍与墩柱之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使抱箍在荷载作用下安全传递荷载,不至沿墩柱向下滑动。

1.1 抱箍结构形式抱箍的结构形式主要涉及箍身结构形式和连接板上螺栓排列方式。

1.1.1 箍身结构形式为保证抱箍工作时能够提供足够摩擦力,抱箍与墩身必须紧密相贴。

墩柱在施工时很难保证是正圆,且不同高度墩身不圆度也是不同的,因此为了适应不同截面墩身,抱箍箍身一方面采用不设环间加劲的柔性箍身,另一方面,可在箍身内侧贴一柔性橡胶垫,这样箍身是柔性的,在外部螺栓作用下可与墩柱墩身紧密相贴。

1.1.2 连接板上螺栓排列方式箍身与墩身之间静摩擦力为正压力在墩身方向投影与摩擦力系数的乘积,因此只有在正压力方向与墩身方向垂直时才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因此螺栓排列方向应保证水平。

为了保证抱箍与墩身之间能有足够的摩擦力,需提供足够的正压力,即保证一定的螺栓数量。

如果单从连接板与箍身受力考虑,连接板上螺栓最好竖向排成一排,但这必然造成抱箍自身高度增大,减小抱箍能应用的高度范围,且增大抱箍自重,减小能承受的极限荷载。

因此,一般采用足够厚度的连接板并设置必要的加劲板,将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布置成2~3排。

这也保证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2抱箍受力计算抱箍在受力时一般不考虑变形,只进行应力计算,确定需要的螺栓个数或者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2.1 螺栓个数计算抱箍与墩柱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乘积,即F=f×N。

式中F——抱箍与墩柱间最大静摩擦力;f——抱箍与墩柱间静摩擦系数;N——抱箍与墩柱间正压力。

而正压力N是由螺栓的预紧力产生的,根据“抱箍”的结构形式,假定每排螺栓个数为n,连接板上螺栓分布两排,则螺栓总数为4n,若每个螺栓预紧力为F1,则“抱箍”与墩柱间的总正压力N=4×n×F1。

对于抱箍这样的结构,为减少螺栓个数,可采用材质为45号钢,直径30mm的大直径螺栓或M27高强度螺栓。

每个螺栓的允许拉力[F]=As×[G],式中:As——螺栓的横截面积,As=πd2/4[G]——钢板允许应力,对于45号钢,[G]=2000Kg/cm2=2.0t/ cm2于是,[F]=πd2/4×[G]= 3.14×32/4×2.0=14.13t。

取F1=14t。

钢材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约为0.3~0.4,取f=0.3于是抱箍与墩柱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个墩柱,2个抱箍,8个螺栓): F=f ×N=f ×8×n ×F 1=0.3×8×n ×14=33.6n 若临时设施及盖梁重量为G,则每个抱箍承受的荷载为Q=G/2。

取安全系数为λ=2 则有Q=F/λ 即G/2=33.6n/2,n=0.03G 。

故可取n=ROUND(0.03G+1,0),ROUND()函数是取整函数。

2.2 应力计算 抱箍在施工时主要承受上部盖梁钢筋、混凝土、模板重量及木方和工字钢重量。

由于木方的力学传递性能较好,可将上部荷载看做均布荷载分布在工字钢上作用于抱箍。

作用方式如下图: 2.2.1 施工荷载计算 施工荷载主要包括盖梁混凝土和钢筋笼自重,钢模自重,工字钢自重,施工活载。

假定一个盖梁混凝土方量为C40混凝土30m 3,混凝土平均密度为2.5t/m 3,则混凝土自重为2.5×30=75t 。

盖梁钢模密度为0.1t/m 2,总的面积为30m 2,则模板自重为3t 。

钢筋笼总重为3t 。

工字钢自重为3t 。

施工活载包括施工操作工人,混凝土动载,振捣时产生的动载,总荷载为1t 。

则总的施工荷载为Q=75+3+3+3+1=85t 。

考虑施工安全系数,采用1.2,则施工总荷载为Q ’=1.2×85=102t 。

单个加劲板受力为Q ’/4=25.5t 。

同时应考虑工字钢型号尺寸选择。

假定两墩柱中心线距离为8m ,工字钢两侧各悬臂伸出距离为1m ,则受力总长度为10m ,均布荷载为q=102×1000×10/10=102KN/m 。

在如图所示施工情况下,工字钢所产生最大弯矩Mmax=(ql 2/8)×(1-4a 2/l 2)=765KN·m 。

若采用四根工字钢,工字钢抗弯强度为M ,则应保证Mmax <4M 。

且应保证所选工字钢承重极限大于施工总荷载。

2.2.2 抱箍对墩柱压应力计算 箍身对墩柱的压应力1σ可由下式计算求得: 1μσB πD =KG其中: μ——摩阻系数,取0.35B ——箍身宽度,B=300mmD ——立柱直径,D=1200mmK ——荷载安全系数,取1.2G ——作用在单个抱箍上的荷载,G=510KN则σ1=KG/μB πD=1.2×510×1000/(0.35×300×3.14×1200)=1.55MPa <[σ]=22.4MPa ,满足要求。

其中[σ]为混凝土墩柱抗压强度容许值,其值不大于0.8R a b ,墩柱混凝土抗压强度容许值为40Mpa ,轴心抗压强度R a b =0.7×40=28Mpa ,0.8R a b =0.8×28=22.4Mpa 。

2.2.3 抱箍内应力验算 箍身内应力σ2的合成图如下:2σ1σXD/2Y BδBδ2σ 化简得σ2δ=σ1D/2其中:δ——钢板厚度,取10mm 。

求得σ2=(1.55×1200/2)/10=93MPa <f=215MPa ,满足要求。

f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Q235钢抗压、弯、拉强度设计值为215MPa 。

2.2.4 螺栓受力验算 2.2.4.1加劲板螺栓抗拉承载力计算 加劲板腹板采用8根10.9级M24高强螺栓,螺栓直径为24mm 。

钢带所受拉力:F=σ2δB=93×10×300×-310=279kN ,则单个螺栓所受拉力为:N=F/8=279/8=34.875kN<N t =180kN ,满足要求。

其中:N t —10.9级M24高强螺栓设计拉力。

查《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0.9级M24螺栓预拉力P=225kN ,N t =0.8P=180kN2.2.4.2螺栓抗剪承载力计算 已计算得作用在单个加劲板上的竖向荷载为G=25.5吨,螺栓连接方式为双剪结合。

单个螺栓所受的竖向总荷载为:T=255/8=31.875kN ,单个螺栓所受剪力Q=T/2=15.9375kN 。

螺栓截面为圆形,故其截面所受的最大切应力为:τmax =4Q/3Ae其中:Ae —M24螺栓的有效面积,为3532mm则τmax =4Q/3Ae =(4×15.9375×1000)/(3×353)=60.2Mpa 。

螺栓的许用切应力:[τ]=σs/n其中:σs —材料的屈服极限,10.9级螺栓的屈服极限为940Mpa (摘自GB 3098.1--82) n —安全系数,静载时取2.5。

则许用应切力:[τ]=σs/n =940/2.5=376Mpa 。

故τmax<[τ],满足条件。

2.2.5 螺栓紧固力计算 紧固螺栓时要按照钢板容许应力控制紧固力。

考虑2倍的安全系数,紧固力取279×2=558kN ,每个螺栓紧固力为:558/8=69.75kN 。

查《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041-2000》 P236公式:T C =KP C D 其中:T C —终拧扭矩(N·M )K —高强度螺栓连接扭矩系数平均值,范围为0.11~0.15之间,取0.15。

P C —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kN )D —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mm )单个螺栓终拧扭矩T C =KP C D=0.15×69.75×24=251.1N·m,扳手手柄加长到80cm ,只需紧固313.875N 的力即可满足要求,紧固螺栓时可脚踩加长手柄,踩不动即能满足要求。

2.2.6 抱箍抗滑移验算M24高强螺栓紧固力为N =69.75kN ,单个牛腿由8个螺栓连接,则抱箍钢带所受的最大拉力:F=8N=558kN ,钢带横截面承受的最大正应力:σmax=F/(B×δ)= 558/(300×10)×1000=186Mpa 。

其中:B —钢带高度δ—钢带厚度则钢板所受墩柱的最大压应力为:σ0=(σmax×δ)/(D/2)=(186×10)/(1200/2)=3.1Mpa其中:D—墩柱直径(mm)抱箍与墩柱间的最大压力为:Nmax=σ0πDB=3.1×3.14×1200×300/1000=3504.24kN取摩阻系数μ=0.35,则抱箍与墩柱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Tmax=μNmax=0.35×3504.24=1226.484kN已计算得单个抱箍所受的竖向荷载为G=510kN<Tmax,满足条件,抱箍不会产生滑移。

综合上述计算,该抱箍可用于假定盖梁施工。

3抱箍施工步骤其施工工艺流程是:设计抱箍形式(计算箍板宽度、紧固螺栓规格、数量等)→按设计型式制作抱箍→安装抱箍→采用千斤顶进行抱箍承载力试验→安装、托梁、铺设定型钢底模→复核底模→测定轴线→绑扎盖梁钢筋→支立侧模板→浇筑盖梁混凝土、养护至拆模强度→拆除抱箍及托梁。

3.1 抱箍加工抱箍内径宜比墩柱直径大1~2cm。

抱箍与混凝土接触面要平整,所有的焊接部位必须焊接密实,焊缝必须饱满。

抱箍加劲板上螺栓孔的大小由选择的螺栓直径大小决定。

3.2 抱箍试拼抱箍试拼可在墩柱底进行,每半钢箍连接处,上、下各焊一块水平钢板,做为承重牛腿。

钢抱箍内侧与墩柱接触处用橡胶皮等柔性环包,以增大墩身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并避免钢抱箍与墩柱间的钢性接触,损伤混凝土表面。

抱箍拼装好后,连接处的螺栓必须分三次进行拧紧。

第一次在抱箍拼装好后进行,第二次在抱箍拼装好后第三天进行,第三次是在给抱箍加压后进行,压力的大小必须与抱箍理论承受的荷载相一致。

抱箍螺栓使用前必须检查其是否有缺陷。

只要发现有缺陷坚决不能使用。

抱箍加压后通过在抱箍下方作标志,检查抱箍是否有下沉现象,并做好记录。

3.3 工作平台搭设采用人工将要施工的盖梁下方地基大致整平,保证辅助支架立柱位置标高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