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MRI诊断
脑梗塞的MRI诊断与影像学表现分析

脑梗塞的MRI诊断与影像学表现分析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大脑血管突发性阻塞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引发脑部损伤的一种疾病。
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对于脑梗塞的诊断和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脑梗塞的MRI诊断及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分析。
一、MRI诊断脑梗塞的原理MRI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对人体进行成像。
对于脑梗塞的诊断,MRI主要通过观察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异常信号改变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脑梗塞。
MRI分为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两种类型,两者在显示不同组织及病变时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脑梗塞的MRI影像学表现1. T1加权图像的表现脑梗塞的早期在T1加权图像上常表现为局灶性信号减弱区,这是由于缺血引起脑组织中脂肪的减少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梗塞区域的信号减弱逐渐恢复,但仍然低于正常脑组织。
此外,脑梗塞还可能伴随着血肿的形成,在T1加权图像上呈现高信号。
2. T2加权图像的表现脑梗塞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高信号,其主要原因是缺血引起的细胞水肿和溶酶体水肿。
早期脑梗塞的T2加权图像上,信号可呈现低或等信号,这可能是由于低氧状态引起的细胞代谢异常。
随着脑梗塞的进展,梗死区域的信号逐渐增强,呈现高信号,周围脑组织呈现低信号。
3. 弥散加权图像的表现弥散加权图像可用于观察脑部水分的扩散情况,对于脑梗塞的诊断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脑梗塞早期的扩散加权图像上,常显示为高信号,这是由于脑梗塞引起了细胞水肿和渗出物的积聚。
然而,由于脑梗塞后期细胞坏死和溶解,扩散加权图像上的信号可能逐渐降低。
4. 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表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用于观察脑血管的异常情况,对脑梗塞的诊断与定位有重要意义。
在脑梗塞的磁共振血管成像上,常显示供应梗塞区域的血管痉挛和阻塞,这有助于确定脑梗塞的血液供应情况。
三、MRI对脑梗塞的临床应用1. 早期诊断与定位MRI具有高分辨率的优势,可帮助医生早期诊断脑梗塞并准确确定梗塞区域,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脑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脑血管疾病检查的金标准
脑血管疾病的检查金标准包括以下几种:
1.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脑血流量和代谢情况,以帮助诊断脑
血管疾病和判断损害程度。
2. 磁共振成像(MRI):MRI 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检
测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脑出血、动脉瘤等,并评估组织的损伤程度。
3.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可以快速获得大
脑内部结构的横断面图像,用于检测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血栓等。
4.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CT血管成像(CTA):这些技术可
以直接显示脑血管和血管壁的情况,用于检测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等
脑血管疾病。
5. 脑电图(EEG):EEG可以检测脑电活动,辅助诊断脑血管疾
病如脑缺血和脑血栓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脑血管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查方法来进
行诊断,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的症状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脑血管疾病mri诊断

10/21/2019
颅内动脉瘤
(一)概述
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于颅内动脉的局灶性异常囊状扩大,好发于 颅底动脉环及附近分支。颅内动脉瘤可由于管壁的先天性缺陷所致的 囊状动脉瘤,也可以是动脉硬化所致的梭形动脉瘤,还有粟粒状动脉 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但以前两种多见。
10/21/2019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一)概述 指血压骤升时,,脑内动脉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溢出到血管外,在
脑内形成血肿。出血部位好发于基底节、丘脑、桥脑、大脑半球和 小脑,以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多件,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碍。重者可能有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等。
5、早期可出现轻微占位效应,轻者表现为脑回增宽,脑沟变平,重者 出现侧脑室变形,中线结构移位。 6、后期病灶可表现为局部萎缩征像,大的病灶形成软化灶伴脑萎缩。 软化灶的信号类似于脑脊液。 7、增强扫描:病灶出现脑回状、条状或环形强化。
脑 梗 塞 大 脑 中 动 脉
-- 10/21/2019
脑 梗 塞 急 性大 期脑 中 动 脉
10/21/2019
(二)MRI诊断
1、在脑梗死急性期6小时内,由于梗死区内脑细胞缺血缺氧,产生细 胞毒性水肿,此期T1WI和T2WI像上信号改变不明显,诊断困难,此时 应用MR弥散成像(DWI),可及早发现梗死灶部位和大小,应用 MRA可显示脑动脉梗死部位以及远端动脉消失,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 意义。
6 局部脑组织萎缩征像,如脑沟增宽,脑池扩大
脑血管疾病的CT、MRI表现

概述(Overview)
影像学检查能直接显示者,主要为 –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及腔隙 性脑梗死的CT、MRI表现 熟悉: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病理 变化;腔隙性脑梗死的概念;
Pathology – 脑组织缺血、坏死 – 软化灶 – 直径5~15mm
Clinic
– 症状轻,预后好 – 轻度运动、感觉异常或障碍 – 个别为多发腔梗 – 相当一部分无明显临床症状
影像学表现 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
X-Ray 头颅平片、脑血管造影诊断价值有限
CT( plain CT scan )
MRI
–超急性期: 细胞毒性水肿 弥散成像(DWI)可发现高信号
–急性期: 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死亡、髓鞘脱 失、BBB破坏 T1、T2弛豫时间延长
MRI
–亚急性期 水肿加重,占位效应明显 T1WI渐渐变短 血管改变
–梗死后期 脑萎缩 软化灶(encephalomalacia)
诊断与鉴别诊断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临床与病理 Clinic and Pathology
然发病,进行性加重 临床表现依部位不同而异 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影像学表现 Iconography Manifestation
Angiography 血管闭塞
CT 平扫
超急性期: •动脉致密征 •岛带征
急性期: – 低密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 供血区相一致 – 同时累及皮髓质
高培毅
1、双侧内外囊结构显示是否清晰、对称; 2、双侧岛叶皮层、壳核、尾状核头部结构是
MRI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大有作用

MRI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大有作用现在能检查头颅血管有无异常的方法很多,比如血管造影、CT、超声、磁共振等。
各检查手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优势,这些检查手段又相互补充。
那么磁共振头颅血管检查相比于其他检查手段有哪些优势呢?一、mri检查脑血管疾病的优势1、无电离辐射。
磁共振血管检查与CT血管检查以及介入科的血管造影相比,它无辐射,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筛查手段,且短期内的重复多次检查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2、无需造影剂。
磁共振血管检查,利用血液的流动效应就可以进行脑动脉的成像,它无需注射对比剂,从而避免了造影剂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3、无创检查。
跟血管造影相比,磁共振血管检查是无创的,不会给患者带来有创的损害。
二、常见脑血管疾病(一)常见脑肿瘤的MRI的检查1、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其约占颅内肿瘤的46%左右。
在MRI中,星形细胞瘤平扫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程度取决于其内部结构。
增强扫描侵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一般无强化或仅有轻微斑点样强化,囊性星形细胞瘤可见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2、脑转移瘤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恶性肿瘤病人尸检中发现肿瘤有脑转移约30%。
在MRI中,脑转移瘤平扫T1加权像见颅内多发散在小环形或结节样等或稍低信号影,瘤周水肿可十分明显,病灶多位于皮质或皮质下;T2加权像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形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轻到中度环形或结节样强化。
3、脑膜瘤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非胶质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
MRI上典型的脑膜瘤多呈质地均匀、边缘清楚的等T1和等T2信号,少数表现为稍长T1及稍短T2信号;T2加权像常见肿瘤边缘有一低信号边缘带,多为肿瘤纤维包膜或肿瘤血管所致。
增强扫描见中度或明显强化;邻近脑膜也有强化,称“脑膜尾征”。
脑胶质瘤、脑转移瘤、脑膜瘤是脑肿瘤中三种很常见的肿瘤,MRI检查显像对于早期发现。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8月,通过回顾性分析在该段时间内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使用MRA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两种方式进行检查,对最终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检出率更高的一个诊断方式为MRA(P<0.05)。
结论:对于出现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相较于多层螺旋CT进行疾病诊断,在使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下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同时患者的脑部所出现的病变部位能够更加清晰的呈现出来,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对于患者所产生的创伤性更小,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关键词】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多层螺旋CT;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其主要是指的发生在脑部血管的各种类型的疾病,在临床上该疾病非常常见,并且高发人群为老年人,其中所出现的症状表现为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以及脑动脉炎等症状,若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则会遭受到极大的生命威胁[1]。
也因此需要更加准确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最近几年MRA在临床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7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8月,通过回顾性分析在该段时间内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入组成员,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使用MRA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诊断两种方式进行检查,42例和38例分别为所有患者男女例数,40岁至85岁为其年龄,均值(63.59±2.16)岁。
表现为颅内动脉瘤、脑梗死以及脑出血症状的患者分别为29例、32例以及19例。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与状况的运动、肢体障碍、抽搐、头痛头晕以及失语等一系列症状。
1.2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所最终获得的影像学图像需要在2名拥有丰富经验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影像学医生共同讨论下进行疾病的诊断,并将最终获得的结果作为患者的诊断结果。
脑血管疾病患者CT与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

脑血管疾病患者 CT与 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摘要】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T、MRI诊断过程。
分别给予脑血管疾病患者CT与MRI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
结果:CT检查在脑梗死、脑出血及动脉瘤中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59%、96.15%、85.71%,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所用时间(10.42±2.83)min、诊断费用(542.78±23.53)元,均少于MRI检查的(25.62±3.21)min、(756.58±22.84)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脑血管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中,CT与MRI诊断技术均具有较高价值,CT检查快捷、费用低,MRI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安全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可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方法,先对患者进行CT诊断,再对可疑病例行MRI诊断,保障临床诊断的快捷、准确。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CT诊断; MRI诊断[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alu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the CT and MRI diagnosis process of 70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CT and MRI were given to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two diagnostic method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T was 94.59%, 96.15% and 85.71% respectively in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aneurysm,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 was 100%.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 > 0.05); the time and cost of CT were (10.42 ± 2.83) min and (542.78 ± 23.53) yuan, which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MRI (25.62 ± 3.21) T 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both CT and MRI have high value. CT examination is fast and low cost. MRI diagnosis has high accuracy and safety. Therefore, two diagnostic methods can be used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First, CT diagnosis can be carried out for patients, andthen MRI diagnosis can be carried out for suspicious diseases toensure the fast and accurate clinical diagnosis.[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T diagnosis; MRI diagnosis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给当前的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脑血管病的磁共振诊断

西
西
瓜
瓜
外
平
观
片
西
CT
瓜
MRI
磁共振成像MRI advantages
花样多:多参数、多平面、多序列 能力强:灰、白质对比良好,定位准确 掺假少:没有骨骼伪影
核磁共振成像MRI
手脚慢:成像时间长,制动很重要 小漏洞:钙化和急性出血不及CT敏感
超急性期血肿CT/MRI表现
某男,39岁。突发不省人事3小时。
额中静脉 上矢状窦 中央后回
Rolando静脉
中央后静脉 顶前静脉 顶后静脉
大脑的浅静脉(上面观)
大脑深静脉
尾状核头
松果体 大脑大静脉
丘纹上静脉 侧脑室脉络丛 大脑内静脉
脑血管疾病
Vascular diseases of the brain
脑出血的病因
高血压 外伤 血管病变: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炎 肿瘤性 出血性梗塞 其它:HIE、血液病、医源性
某男,39岁。突发不省人事3小时。
脑内血肿MRI表现 Acute
T1WI
T2WI
Gd-DTPA
急性期 (脱氧Hb)
脑血肿MRI表现 subacute(早期)
亚急性早期:正铁Hb,缩短T1
脑血肿MRI表现 Subacute
亚急性晚期:RBC破裂,缩短T1 延长T2
脑血肿MRI表现
Chronic
NO
9
人体的磁场
平常状态下,人体 中每个1H产生的 磁化矢量会相互抵 消,所以宏观上人 体的磁化矢量是零。
10
进入主磁场后人体的核磁
磁共振成像仪(MRI)虽 然精密,但不足以检测出
单个1H的小磁场。
MRI只能检测出人体组织 的宏观磁化矢量。 把人体放入主磁场(B0 ) 中就可以产生宏观磁化矢 量 *主磁体的功能就是产生 均匀的磁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脑实质出血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 ❖非创伤性脑出血,包括:高血压、动脉
瘤、血管畸形、血液病和脑瘤等,以高 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
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理
❖微小动脉瘤、玻璃样变性 ❖80%发生在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丘脑最
常见;20%在小脑、脑干和脑叶 ❖病理分期
动脉瘤
影像表现
❖ 平片:少数动脉瘤壁呈弧形、环形钙化。海 绵窦段较大动脉瘤压迫蝶鞍和前床突为鞍旁 型蝶鞍改变,颈动脉管段动脉瘤可致颈动脉 管扩大或伴岩骨破坏。眼动脉瘤可使视神经 孔扩大
动脉瘤
血管造影
❖直接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数目、位置 及与脑血管的关系。动脉瘤体内因充盈对比 剂而呈致密影,可为囊状或浆果状,有蒂与 动脉相连;也可呈局限性膨大、不规则形或 双囊状。DSA是诊断的金标准
动静脉畸形
MRI
❖直接显示病变区呈簇团形、扭曲扩张 的葡萄状或蜂窝状流空血管团,还可 见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并发的出血
海绵状血管瘤
❖扩张、衬有内皮的窦样间隙构成,其间无 脑组织
❖80%位于幕上 (髓质、皮髓质交界、基底 节),也可见于小脑、脑干、脊髓
❖瘤内出血 100% ❖50%多发
海绵状血管瘤
数分钟
脑梗死
MRI
❖ >24小时 • 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3周 “模 糊效应”;1~2月软化灶 • 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 • 增强 ➢ 动脉增强消失 ➢ 邻近脑膜强化:1~3天 ➢ 脑实质强化:数周
1小时
4小时
出血性脑梗死
左侧基底节梗塞
右侧大脑半球梗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CT表现
❖平扫: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均一或不均, 常钙化;出血时出现水肿和占位表现
❖增强:轻度~明显强化,与钙化和血栓形成 有关
海绵状血管瘤
MRI表现
❖因反复多次出血而呈混杂信号,可见含铁血黄 素黑环为其特征性表现
❖梯度回波序列最敏感,病灶呈低信号
五、动脉瘤(aneurysm)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前循环约占 颅内动脉瘤90%,椎基底动脉占10%。依形态分:粟粒 状、囊状、梭形、假性、夹层动脉瘤。囊状动脉瘤好发 于脑底动脉环吻合处(占90%)或动脉分叉处;梭形动 脉瘤常见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多见颈内动脉海绵窦 段。瘤壁可钙化,瘤腔常有血栓形成,也易出血
❖急性期(3天) • 脱氧Hb • T1等;T2低信号
高血压性脑出血
MRI表现
❖亚急性期(3~14天) • 细胞内F3+Hb(周边),脱氧Hb(中心): T1周高中低,T2低信号 • 细 胞 外 稀 释 F3+Hb ( 周 边 ) , 脱 氧 Hb ( 中 心):T1和T2均周高中低信号 • 细胞外稀释F3+Hb: T1和T2均高信号
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
• CT ➢静脉引流区脑梗死或出血性脑梗死 ➢弥漫性脑肿胀 ➢条索征 静脉或静脉窦内血栓 ➢空三角征 血栓不强化,窦腔强化 ➢局部脑皮质明显强化 ➢慢性期 软化灶、脑萎缩
颅内静脉或静脉窦血栓形成
• MRI ➢闭塞静脉窦流空消失 ➢静脉窦内血栓 ➢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 ➢空三角征、脑皮质强化明显
动静脉畸形
C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病灶(等或高密度的点、 线状血管影,高密度钙化,血管间为等密度的脑质 或低密度软化灶);周围无水肿和占位表现常有萎 缩改变;邻近脑室的动静脉畸形可突入脑室,类似 占位病变;破裂形成血肿多位置表浅,形状不规 则,也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 增强:病变区呈点、线状明显强化血管影,可见血 管团及引流血管。少数病例平扫仅显示低密度,增 强后才显示血管团和引流血管
CT表现
❖ 破裂的动脉瘤
• CT上多不能显示瘤体
•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出血
判断动脉瘤位置
• 脑积水
• 脑水肿
• 脑梗死
• 脑疝
动脉瘤
MRI表现
❖无血栓动脉瘤呈流空信号 ❖血流速度较慢时,T1高或等,T2高信号 ❖瘤腔内血栓,高低等或混杂信号 ❖钙化,低信号 ❖MRA价值与DSA近似
胼胝体出血破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CT: • 双侧脑室旁对称或不对称、大小不 一的片状低密度影,边缘不清,无 强化 • 脑萎缩,脑室扩大,脑池、脑沟增 宽 • 多伴有小的腔隙性梗死和软化灶
❖MRI:基本同CT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脑梗死
MRI
❖MRI 弥 散 加 权 成 像 (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 DWI ) 、 灌 注 加 权 成 像 (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对早期脑缺血更为敏 感,最早可在起病30分钟显示病灶
脑梗死
MRI
❖<24小时 • 正常血管流空信号消失 • 动脉增强:3/4皮质梗塞 • T1WI脑肿胀 • T2WI高信号(>8小时) • 10~20%阴性
相当于原血肿的大小和形状,血脑屏障破坏、血液 过度充盈、肉芽组织形成
MRI appearance
含氧Hb 脱氧Hb 细胞内F3+Hb
T1WI 等或低 等 高
T2WI 高 极低 低
细胞外、稀释F3+Hb
高
高
含铁血黄素、铁蛋白 低
低
高血压性脑出血
MRI表现
❖超急性期(24小时) • 含氧Hb不影响T1、T2;富含蛋白的血浆 • T1低、等信号;T2高、混杂信号
缺血性脑梗死
影像表现
❖血管造影
• 脑血管狭窄 循环时间延长,流动缓慢
• 完全闭塞
远端血管不显影
• 侧支循环及血流改道表现
脑梗死
CT表现
❖ <24小时 • 50~60%正常 • 早期征象 ➢ 致密动脉征: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动 脉 或 其 他 大 动 脉 密 度 增 高 , CT 值 77 ~ 89Hu ( 42~53Hu ) ➢ 岛带征: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核) 灰白质界面消失 ➢ 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
右侧大脑半球梗塞,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左侧大脑半球梗塞,大脑前动脉供血区
脑梗死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鉴别
• 闭塞血管供血区异 • 肿瘤(星形细胞
常密度/信号
瘤、转移瘤)
• 同时累及灰白质
• 脓肿
• 脑回状强化
• 脱髓鞘
❖MRI优于CT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脑穿支小动脉闭塞 ❖好发于基底节和丘脑区,也见于小脑、脑干,
• 急性期(1周内) • 吸收期(第2周~2月) • 囊变期(>2月)
高血压性脑出血
CT表现
❖ 血肿演变:均匀高密度影(60~80Hu),肾形、类 圆形或不规则形;3~7天,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 边缘变模糊、密度减低;1月,等或低密度灶;2个 月,脑脊液样囊腔
❖ 破入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1~3周 ❖ 水肿和占位:2周最明显,2月消失 ❖ 增强:3天~6月,2周~2月,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影,
❖畸形血管团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管壁 发育不良易出血,血栓及管壁可钙化
❖周围脑组织常萎缩和胶质增生,脑水肿、 钙化、出血、梗塞
动静脉畸形
影像表现
❖平片:可能发现畸形血管钙化,呈斑点状、 双弧形或环形
❖血管造影:为一支或几支扩张迂曲的粗大供 血动脉导入呈粗线团状相互缠绕的迂曲畸形 血管,并见粗大导出静脉引入静脉窦。病变 于动脉期全部显影
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
一、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包括脑 血管狭窄、闭塞或栓子,也可因低血压和 血液循环障碍所致
❖可分为:缺血性、出血性和腔隙性
缺血性脑梗死
临床与病理
❖病理 • 细胞毒性水肿 • 血管源性水肿 • 脑组织梗死
❖临床 • 突然发病 • 感觉和/或运动障碍
四、脑血管畸形
❖为血管形态学异常,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 血和脑内出血的原因之一
❖分为: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海绵状血 管瘤和毛细血管扩张症四型,以动静脉畸 形最常见
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由一条或多条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一 条或多条引流静脉组成,引流至静脉或静 脉窦,有时可见动静脉直接交通
脑梗死
CT表现
❖ >24小时 • 脑质密度:闭塞血管供血区低密度,同时累及灰白 质,大小和形状与闭塞血管有关;1~2周密度减低 且均匀,边界较清;2~3周, 梗死区水肿消失、 吞噬细胞浸润成为等密度,“模糊效应”;1~2 月,软化灶 • 水肿和占位: 1~2周最明显 • 增强:3天~6周,2~3周最明显;脑回、斑片、 团块状;BBB破坏、新生毛细血管、过度灌注
入脑室系统和 蛛网膜下腔— —前交通动脉 瘤?
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又称Binswanger脑病。大脑半球深部髓 质长穿支动脉动脉硬化,致半卵圆中心及脑 室旁髓质限局性或弥漫性脱髓鞘和坏死。多 50岁后发病,有高血压史,临床表现进行性 智力减退、痴呆、单瘫、失语、偏盲和局限 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高血压性脑出血
MRI表现
❖慢性期(≥15天) • 软化灶(水)+含铁血黄素、铁蛋白:T1 低,T2高信号,黑环 • 水吸收仅残留含铁血黄素、铁蛋白:T1和T2 均为低信号,以T2明显
右侧丘脑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2周后血肿吸收
丘脑血肿
急性期
吸收期(2周)
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Early subacute DeoxyHb (center) Intracelluar MetHb (periphery)
常多发 ❖直径多在10~15mm ❖CT 两侧基底节丘脑区多发小低密度灶 ❖MRI 长T1长T2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