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碎屑岩手标本鉴定描述1

合集下载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1. 背景介绍内碎屑灰岩是一种具有特殊地质特征的岩石,常常包含丰富的化石和化石痕迹。

这种岩石形成于碎屑物质的沉积作用,通常由可溶性岩石经过风化、侵蚀和沉积等过程形成。

内碎屑灰岩具有独特的纹理和颜色,因此在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2. 标本描述我所讨论的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是一块典型的岩石样本,尺寸大小约为10 cm x 8 cm x 6 cm。

以下是对该标本的详细描述:2.1 外观特征这个岩石标本呈现出灰黑色的外观,表面颗粒较大,质地紧密坚硬。

从外观上看,标本没有明显的裂缝和变形,整体呈现出两端相对平坦,中间略微凸起的长方体形状。

岩石表面并没有明显的光泽。

2.2 纹理特征在岩石的剖面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层理结构。

这些层理相互平行,层间距大致均匀,表明岩石是由多次沉积形成的。

层理之间常常存在着细小的裂隙,据推测这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岩石变形所导致的。

2.3 岩石成分通过对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发现岩石主要由石英、岩屑和白云母等组成。

石英是岩石中最主要的矿物,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具有较高的硬度。

岩屑主要包含角砾、砂砾和粉砂等颗粒,这些颗粒大小不均,颜色多样,可能来自于周围地区的侵蚀物质。

白云母呈片状结构,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常常形成微细的亮片,赋予岩石一定的亮度。

2.4 特殊化石和化石痕迹这个内碎屑灰岩标本中还包含有一些特殊的化石和化石痕迹。

通过肉眼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些小型的贝壳化石,这些贝壳呈灰白色,完整程度较高。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一些化石痕迹,如波纹痕迹、穴居痕迹等。

这些化石和化石痕迹记录了古代生物的存在,有助于研究古生物学和古环境学。

2.5 其他特征除了上述描述的特征外,这个内碎屑灰岩标本还具有一些其他特征。

首先,岩石的质地坚硬,可以通过指甲刮试验确定。

其次,岩石具有一定的略微的臭气,这可能是由于其中微生物分解引起的。

最后,在岩石的表面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洞孔,这些洞孔可能是由水的侵蚀和溶解作用形成的。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

内碎屑灰岩手标本描述一、前言内碎屑灰岩是一种由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的沉积岩。

本文将从手标本的角度出发,对内碎屑灰岩进行详细描述。

二、内碎屑灰岩的概述内碎屑灰岩是指在沉积过程中,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原来存在的其他类型的岩石被破坏成为碎屑颗粒后,与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的一种沉积岩。

其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类物质,包括方解石、白云石等。

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黏土和铁化物等杂质。

三、手标本的选择为了更好地了解内碎屑灰岩的特点和构成,我们选择了一块具有代表性的手标本进行观察和描述。

四、手标本外观描述该手标本呈现出浅灰色或深灰色,呈不规则形状。

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不平或裂纹。

整体观察下来,该手标本大小约为10cm x 8cm x 6cm。

五、手标本的细节描述1. 碎屑颗粒:手标本中明显可见到大小不一的碎屑颗粒,其中以石英和长石为主。

这些碎屑颗粒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岩石体中,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

2. 灰岩石粉状物质:手标本中还可见到大量的灰岩石粉状物质。

这些物质呈现出白色或浅灰色,与碎屑颗粒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整个内碎屑灰岩的主要构成部分。

3. 裂隙和孔洞:手标本中还存在着一些细小的裂隙和孔洞。

这些裂隙和孔洞大小不一,其中有些是由于风化作用导致的,有些则是由于内部构造原因形成的。

4. 其他特征:手标本表面还可见到少量黄褐色铁化物沉积。

六、结论从手标本观察结果来看,该内碎屑灰岩由碳酸盐类物质、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混合而成。

整个岩石体中,碎屑颗粒和灰岩石粉状物质分布均匀,其中以碎屑颗粒为主。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细小的裂隙和孔洞,以及少量的铁化物沉积。

实验一 碎屑岩手标本鉴定描述1)

实验一 碎屑岩手标本鉴定描述1)
3.云母:片状、珍珠光泽,常沿层理面分布,闪闪发亮。白 云母为白色,黑云母为黑色或褐色。
4.重矿物:一般含量少,颗粒小,肉眼较难以鉴定。大者可 根据颜色、晶形鉴定。
莫氏硬度计: 硬度 1→10
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指甲:2.5 小钢刀:5~5.5 窗玻璃:5.5
• 凝灰岩岩屑:单偏光下透明,常见棱角状晶屑、 玻屑,具凝灰结构。
• 千枚岩、片岩岩屑: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 等变质矿物具定向排列。
沉积学实验
岩屑砂岩手标本的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
(1)灰黑色岩屑砂岩(四川,侏罗系)
沉积学实验
• (2)岩屑砂岩(河北燕河营,白垩系,碎19#)
沉积学实验
• (3)暗灰绿岩屑砂岩(河北石门寨,石炭系, 碎17#)
• 构造
• 其他:含油性
• 沉积后作用
• 成因分析
• 综合命名:颜色+构造+特征矿物+结构+成分+名称
沉积学实验
(一)颜 色
颜色是岩石最醒目的标志,主要从手标本中获得。
继承色 自生色 次生色
原生色
氧化色:红色、黄色 还原色:灰色、黑色 弱氧化、弱还原色:绿色
注意: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 次要颜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绿色等。
沉积学实验
实例分析一
灰褐色细角砾岩(北京西山,石炭系,碎1#)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实例分析一
实例一:砾岩 产地:北京西山郝家坊;层位:C-P。
1.颜色:灰褐色 2.物质成分及含量:
碎屑颗粒:砾石含量65%,以硅岩(硬度大)为主,次为 泥岩。砾石成份单一,为单成分砾岩。

碎屑岩手标本描述步骤与方法

碎屑岩手标本描述步骤与方法
碎屑岩手标本描述步骤与方法
(1)颜色:颜色的描述按照一定原则和程序进行。以深浅表示色调。如用一种颜色名 称不能很好表示岩石主要颜色时,可采用复合名称描述。前面的为次要形容词。例如: 深紫红色与浅兰灰色。其中红、灰色是主要颜色放在后面,紫、兰是次要的颜色,放在 主色之前,作为形容词。
(2)成分:肉眼观察的条件下,一般地着重于矿物成分,而不是化学成分。 关于碎屑岩类: 碎屑岩类的成分由两部分组成——碎屑物质和胶结物。碎屑物质是矿物碎屑(碎屑石英、 长石、云母等)或岩石碎屑(岩屑)。 根据碎屑岩的粒度应尽可能地鉴定矿物碎屑的成分,并分别估计百分含量。在粒度比较 细的碎屑岩中,粗略地估计以某种矿物碎屑为主就可以了。粗碎屑岩应尽可能地鉴定碎 屑的成分,并分别估计百分含量。而在中碎屑岩中。除分别估计矿物碎屑外,能区分是 硅质岩屑还是非硅质岩屑就可以了。对细碎屑岩的碎屑成分,按实际情况来确定。 石英:无色透明,无解理,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于小刀。 长石:灰白色或肉红色,新鲜长石解理面为玻璃光泽。风化面呈土状。尽量区别开斜长 石和钾长石。 岩屑:粗碎屑岩中的砾石可以根据颜色结构造成分来确定岩石碎屑名称。对砂岩中的砂 粒则难以确定。首先根据颜色、硬度,对稀盐酸的反应可以区分开硅质(石英岩、燧 石),泥质及碳酸盐岩,而对某些火成岩岩屑要结合颜色大致区别开基性及中酸性。 胶结物的成分也可以通过对稀盐酸的反应、硬度、颜色等确定是钙质、粘土质或硅质等。
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
①粒度:先用物台微尺和目镜微尺,计算出目镜微尺中每一小格的真实长度,然后 换上岩石薄片,用目镜微尺测量薄片中颗粒的直径,即得颗粒的粒度。当颗粒非球 形时,可取其中间值。但簿片中的片状矿物和重矿物,因它们的水力学特征和石英、 长石等矿物截然不同,所以不予计算。对次生加大的石英或长石颗粒测量粒度时将 次生加大部分除去。

手标本描述(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硕士复试)

手标本描述(西南石油大学矿产普查硕士复试)

碎屑岩组成矿物基本特征肉眼描述:石英:自形粒状,无色透明,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断口呈现油脂光泽,硬度为7,无解理。

长石:碎屑岩在长石主要有以下三种:斜长石:白色,粒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两组解理斜交,硬度为6—6.5,新鲜面上可见双晶纹。

正长石:粒状,肉红色,硬度为6,两组完全解理,表面常发生高岭石化儿浑浊不清。

微斜长石:与正长石相同。

白云母:无色,片状,一组极完全解理,解理面呈珍珠光泽。

黑云母:颜色为褐色,其余与白云母相同。

1、手标本描述:岩石呈灰白色,略显黄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主要为硅质岩屑。

石英含量约90%,长石含量约5%,岩屑含量约3%,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石英砂岩2、手标本描述:岩石呈褐红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白云母(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成分复杂,主要有硅质岩屑等。

长石含量约80%,石英含量约10%,白云母5%,岩屑含量约4%,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长石砂岩3、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红色,致密,块状层理,中—粗粒砂屑结构,分选中等。

主要成分:岩屑成分复杂,主要有硅质岩屑,板岩岩屑,千枚岩屑、玄武岩屑、花岗岩屑等,石英(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长石(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白云母()粒度、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屑含量约35%,石英含量约50%,长石含量约10%,,白云母4%,另见少量黑色不透明矿物。

定名:岩屑砂岩4、手标本描述:岩石呈暗红色,致密,块状层理,粉粒砂屑结构,分选较好。

主要成分:石英(粒度小于0.1mm、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长石(粒度小于0.1mm、分选、磨圆及基本特征描述)。

岩石野外鉴定与描述

岩石野外鉴定与描述

1.2 碎屑岩野外鉴定与描述
砂岩的成分-成因分类方案
1.2 碎屑岩野外鉴定与描述
砂岩的成分-成因分类方案
1. 石英砂岩: Q>95%, F+R<5% 2. 长石石英砂岩: Q =95~75%, F:R>1 3. 岩屑石英砂岩: Q =95~75%, F:R<1 4. 长石砂岩: Q<75%, F:R>3 5. 岩屑长石砂岩: Q<75%, F:R =
1.2 碳酸盐岩野外鉴定与描述
1.2.2碳酸盐岩的野外分类
石灰岩的结构分类
注:该分类方案野适合于白云岩;灰泥即泥晶; (含)25%\(质)50%\75%
1.2 碳酸盐岩野外鉴定与描述
1.2.3碳酸盐岩的野外描述
名称:深灰色泥晶灰岩 颜色:岩石新鲜面深灰色-黑灰色,风化呈浅灰色; 结构:泥晶结构;致密隐晶质,因颗粒细,肉眼无法观察其 颗粒界线。 构造:块状构造;缺乏其他沉积构造; 具有贝壳状断口。 成分:泥晶方解石99%以上;滴酸剧烈起泡。 成因:碳酸盐缓坡之外斜坡低能浅海环境;化学-生物化学; 产地: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164背斜马家沟组(O2m); 扩展:夹厚层状灰白色灰岩(滴酸剧烈起泡),二者构成了 石香肠构造,灰白色灰岩为肠体;
1.2 碳酸盐岩野外鉴定与描述
名称:深灰色鲕粒灰岩
1.2 碳酸盐岩野外鉴定与描述
名称:浅灰色叠层石白云岩 颜色:灰色、浅灰色;风化色暗灰白色 构造:叠层石构造也称叠层构造或叠层藻构造,简称叠层石。 叠层石由两种基本层组成:富藻纹层,又称暗层,藻类组分 含量多,有机质高,碳酸盐沉积物少,故色暗;富碳酸盐纹 层,又称亮层,藻类组分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这两 种基本层交互出现,即成叠层石构造。实际仅见细层(小于 1mm,已绢云母化)分割宽层(数厘米)。叠层石呈柱状, 纹层为上凸的同心弧形,顶部平面形态为巨大的卵形,具同 心环。 结构:隐藻粘结-结晶结构 成分:白云石、少量方解石;滴酸不起泡,粉末缓慢起泡; 成因:柱状形态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强,多为潮 间带下部及潮下带上部的产物。 属于碳酸缓坡内斜坡下部; 产地:周口店八角寨铁岭组上段(Pt2t3)

实习区部分典型岩石手标本描述举例

实习区部分典型岩石手标本描述举例

15. 变质粗粒石英砂岩
谢 谢
Hale Waihona Puke 8. 灰绿色粉砂质板岩青灰色,板 青灰色, 状构造, 状构造,肉眼下 板理面上见不到 明显的丝绢光泽, 明显的丝绢光泽, 断口粗糙, 断口粗糙,无明 显颗粒感, 显颗粒感,放大 镜下可以看到砂 粒,胶结物已结 晶成隐晶质成分, 晶成隐晶质成分, 滴盐酸不起泡, 滴盐酸不起泡, 为变余粉砂状结 构。
11. 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灰黑色,块状 灰黑色, 构造, 构造,有隐约的面 理,等粒变晶结构 为主, 为主,主要由斜长 石、角闪石和黑云 母组成。 母组成。自形粒状 的斜长石和角闪石 大小和含量相当, 大小和含量相当, 粒度为1mm左右 左右, 粒度为1mm左右, 含量各为45%左右 左右; 含量各为45%左右; 片状的黑云母在面 理上较为集中, 理上较为集中,密 集的解理特征可分 辨之。 辨之。
12. 含红柱石黑色板岩
13. 糜棱岩化(面理化)花岗闪长岩 糜棱岩化(面理化)
浅灰色,变余似斑状 浅灰色, 结构,片麻状构造。 结构,片麻状构造。斑晶 是钾长石和斜长石, 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基质 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 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 石英和黑云母、 石英和黑云母、角闪石组 成,原岩是房山岩体的过 渡相花岗闪长岩。 渡相花岗闪长岩。岩石发 生了构造变形, 生了构造变形,暗色矿物 具有明显的断续定向排列, 具有明显的断续定向排列, 长石等自形矿物出现透镜 体化,暗色矿物绕行分布; 体化,暗色矿物绕行分布; 局部可见到S 组构, 局部可见到S-C组构,指 示存在早期挤压和晚期剪 切两次构造事件。 切两次构造事件。
浅灰色,中细粒 浅灰色, 结构,块状构造。 结构,块状构造。岩 石主要由斜长石、 石主要由斜长石、黑 云母、角闪石、 云母、角闪石、钾长 石和石英组成。斜长 石和石英组成。 石自形到半自形的板 条状分布, 条状分布,含量约 45%,粒度主要在1 45%,粒度主要在16mm; 6mm;黑云母和角闪 石约占30%, 石约占30%,并以黑 云母为主,粒度在1 云母为主,粒度在1-5 mm之间 mm之间;它形粒状 之间; 的石英约占6 8%; 的石英约占6-8%;一 些以它形为主的白色 长石估计是钾长石。 长石估计是钾长石。

实验一造岩矿物手标本鉴别

实验一造岩矿物手标本鉴别

实验一矿物的鉴别方法(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一、试验的目的与要求矿物的肉眼鉴定是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矿物的形态和矿物的物理性质,是肉眼鉴别矿物的两项主要依据,必须学会使用鉴别工具,认识、鉴别描述矿物的这些性质。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全面的观察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等特征:初步掌握肉眼鉴别矿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常见矿物的鉴别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试验设备1.造岩矿物本2.矿物硬度标本3.矿物光泽标本4.矿物解理、断口标本三、试验方法与步骤矿物是经过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存在于地壳当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是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矿物的肉眼鉴别般应从矿物的形态着手,然后观察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进而参照其它物理性质或借助于化学试剂与矿物的反应,最后综合上述观察结果,查阅有关矿物特征鉴定表,即可查出矿物的定名。

但对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还需要记忆。

(一)矿物的形态特征1.结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绝大多数矿物呈固态,固态矿物中大多数为结晶质,少数为非晶质。

结晶质矿物的内部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排列,形成空间结晶格子构造。

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结晶质矿物都具有固定的规则几何外形,这就是矿物的固有形态特征。

例如,岩盐(Nacl)的立方晶体(图1)格架。

石英的六方双锥晶体等(图2),具有良好固有形态的晶体称自形晶或单晶体。

在自然界中,这种自形晶较少见到,因为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受生长速度和周围自由空间环境的限制,晶体发育不良,形成了不规则的外形,称为他形晶,而岩石中的造岩矿物多为粒状他形晶体的集合体。

图2 矿物晶体图1 食盐晶格构造 a)食盐晶体;b)石英晶体c)金刚石晶体非晶质矿物的内部质点排列没有规律性,故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非晶质矿物有玻璃质和胶体质两类。

前者是高温熔融体迅速冷凝而成,如火山喷出的岩浆迅速冷凝而成的黑曜岩中的矿物;后者是由胶体溶液沉淀或干涸凝固而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学实验
岩屑砂岩手标本的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
(1)灰黑色岩屑砂岩(四川,侏罗系)
沉积学实验
• (2)岩屑砂岩(河北燕河营,白垩系,碎19#)
沉积学实验
• (3)暗灰绿岩屑砂岩(河北石门寨,石炭系, 碎17#)
沉积学实验
三、作业
1.课堂作业——系统鉴定、描述复成分 砾岩、红色长石砂岩和含油砂岩。 2.课后作业——系统鉴定、描述岩屑砂 岩,总结各类岩屑的镜下识别标志。
碎屑颗粒 杂 基
胶结物
孔隙
沉积学实验
常见矿屑识别标志: 1.石英:浅色、透明或半透明(因磨蚀而呈毛玻璃状)、 无解理、粒状,具油脂光泽、硬度=7、大于小刀。 2.长石:肉红色或灰白色,新鲜者具闪光的解理面,玻璃 光泽;蚀变者则为浅色,土状光泽,具碎屑轮廓,以此与粘土 杂基相区别。 3.云母:片状、珍珠光泽,常沿层理面分布,闪闪发亮。 白云母为白色,黑云母为黑色或褐色。 4.重矿物:一般含量少,颗粒小,肉眼较难以鉴定。大者 可根据颜色、晶形鉴定。
莫氏硬度计: 指甲:2.5
硬度
1→10
窗玻璃:5.5
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小钢刀:5~5.5
沉积学实验
胶结物常见类型有钙质、铁质、硅质等,手标本 鉴定特征如下:
硅质:一般为石英、玉髓和蛋白石,灰白色或乳 白色,硬度大于小刀,岩石致密坚硬。 铁质:多为赤铁矿或褐铁矿,常使岩石呈红色。 钙质:灰白色或乳白色,硬度小、结晶粗大的可 见解理面,以方解石为主,加稀冷盐酸起泡。
沉积学实验
实例分析一
灰褐色细角砾岩(北京西山,石炭系,碎1#)
Hale Waihona Puke 沉积学实验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实例分析一
实例一:砾岩 产地:北京西山郝家坊;层位:C-P。 1.颜色:灰褐色 2.物质成分及含量: 碎屑颗粒:砾石含量65%,以硅岩(硬度大)为主,次 为泥岩。砾石成份单一,为单成分砾岩。 填隙物:填隙物为泥质,深灰色,含量30%。 孔隙:约占5%。 3.结构:砾石直径2mm~10mm,平均4mm;分选差,棱角一 次棱角状;孔隙直径达lmm;杂基支撑,基底式胶结。 4.构造:块状构造 5.含油性:不含油 6.沉积后作用:硅质岩岩屑发生粘土化 7.成因分析:物源为硅质岩,经过风化、搬运后沉积而成 8.综合命名:灰褐色块状构造单成分细角砾岩
沉积学实验
(三)岩石结构
碎屑颗粒的结构 杂基的结构
(四)沉积构造
层理 层面构造
胶结物的结构
孔隙结构及胶结类型
其它构造
支撑类型
沉积学实验
二、实验内容
1.砾岩手标本的肉眼观察 (1)单成分砾岩(河北燕河营) (2)复成分砾岩(北京黑龙潭) 2.砂岩、粉砂岩手标本的肉眼观察 (1)红色长石砂岩(河北唐山,震旦系,碎11#) (2)灰黄色长石砂岩(山西口泉) (3)粉砂岩(四川)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3721.7
沉积学实验
碎屑岩鉴定报告的编写
• • • • • • • • • • • • • • • • • 颜色:手标本 物质组成及含量 碎屑颗粒:含量 石英:含量、特征 长石:含量、特征 岩屑:含量、特征 其他:含量、特征 填隙物: 杂基:含量、特征 胶结物:含量、特征 结构 粒度、分选、磨圆、胶结类型、支撑类型 构造 其他:含油性 沉积后作用 成因分析 综合命名:颜色+构造+特征矿物+结构+成分+名称
沉积学实验
紫褐色铁质石英砂岩(河北庞家堡,震旦系,碎5#)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红色长石砂岩 (河北唐山,震旦系,碎11#)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含油砂岩(黑龙江大庆,白垩系,碎14#)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常见岩屑鉴定特征
• 燧石岩岩屑:单偏光下表面光洁,正交光下具 小米粒结构或放射状结构。 • 细粒石英岩岩屑:单偏光下表面光洁,正交光 下具细粒结构。 • 脉石英岩屑:单偏光下无色透明,正交光下具 齿状嵌晶结构。
沉积学实验
灰绿色海绿石石英砂岩 (河北石门寨)
沉积学实验
沉积学实验
实例分析二
实例二:砂岩 产地:石门寨鸡冠山;时代:青白日群龙山组。 1.颜色:风化面红褐色、新鲜面绿灰色,绿色由海绿石引起, 故绿灰色属自生色。 2.物质成分及含量:颗粒占70%,填隙物约30%,颗粒成分 为石英,具油脂光泽,无杂基,胶结物为自生海绿石(占20%) 和石英。 3.结构:碎屑石英约0.3mm大小,分选好,次圆状一圆状。 自生海绿石呈团粒状。 4.构造:平行层理。 5.定名:绿灰色平行层理海绿石中粒石英砂岩。
沉积学实验
• 石英砂岩岩屑:单偏光下无色,具碎屑结构。 • 泥岩、页岩岩屑:单偏光下表面污浊,正交光下可 见鳞片状绢云母,具二级干涉色。
沉积学实验
• 酸性喷出岩具霏细结构或放射状球粒结构; • 中性喷出岩具玻晶交织结构; • 基性喷出岩具粗玄结构
沉积学实验
• 花岗岩岩屑:石英、长石等颗粒近等轴状,具 花岗结构。 • 凝灰岩岩屑:单偏光下透明,常见棱角状晶屑、 玻屑,具凝灰结构。 • 千枚岩、片岩岩屑:绢云母、绿泥石、黑云母 等变质矿物具定向排列。
沉积学实验
碎屑岩鉴定报告的编写
• • • • • • • • • • • • • • • • • 颜色:手标本 物质组成及含量 选择单成分砾岩和 碎屑颗粒:含量 海绿石石英砂岩标本 石英:含量、特征 详细观察,画出素描 长石:含量、特征 图,并分析其成因。 岩屑:含量、特征 其他:含量、特征 填隙物: 杂基:含量、特征 胶结物:含量、特征 结构 粒度、分选、磨圆、胶结类型、支撑类型 构造 其他:含油性 沉积后作用 成因分析 综合命名:颜色+构造+特征矿物+结构+成分+名称
沉积学实验
(一)颜 色
颜色是岩石最醒目的标志,主要从手标本中获得。
继承色
氧化色:红色、黄色 原生色 还原色:灰色、黑色 弱氧化、弱还原色:绿色
自生色
次生色
注意:岩石的颜色往往不是单一颜色,描述时主要颜色放后、 次要颜色放前,如紫红色、灰绿色等。
沉积学实验
(二)成分及含量: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孔隙
沉积学实验
实验一 碎屑岩观察鉴定
请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沉积学实验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内容 三、作业 四、实验难点、重点
沉积学实验
一、目的要求
1.初步掌握陆源碎屑岩的鉴定及描述方法 2.掌握碎屑岩的碎屑结构 3.掌握砾岩、角砾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及命名原则 4.掌握石英砂岩类的主要鉴定特征及命名原则 5.掌握长石砂岩类的主要鉴定特征及命名原则 6.观察含油砂岩的含油状态及镜下特征 7.结合手标本和薄片的观察和描述,初步学会分析 陆源碎屑岩成因的方法
(实验四 自主实验)
/jpk/cjy/web/web/index.htm
沉积学实验
四、实验难点、重点
• 1.碎屑岩肉眼观察、镜下鉴定的方法,以及碎屑岩 鉴定报告的编写格式 • 2.碎屑岩的碎屑结构。通过肉眼的手标本观察和显 微镜下观察,进一步加深对碎屑结构的理解,分清 颗粒、填隙物。该内容可以河南鹤壁的单成分砾岩 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 3.碎屑岩的鉴定、描述方法 • 4.砂岩的分类、命名原则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