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淠史杭

合集下载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你知道吗?去了淠史杭工程纪念馆之后,我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就像脑袋被敲了一下,突然对“伟大”这个词有了超级具象的理解。

一走进纪念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把我一下子拉回到那个充满热血和干劲的年代。

墙上一幅幅黑白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啊,一个个都带着坚定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

虽然穿着破旧的衣服,但是那股子精气神,就像要把天捅个窟窿似的。

你再看那些展示的工具,什么锄头、扁担、独轮车之类的。

现在看起来这些东西很普通,可在当时,那就是建设淠史杭工程的“超级武器”啊!就靠着这些简陋的工具,还有人们的双手双脚,硬生生地在这片土地上挖出了一条又一条的灌溉渠道,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水利工程。

这就好比让一群拿着木剑的人去攻打一座坚固的城堡,结果还成功了,简直就是奇迹。

我在一个展柜前站了好久,里面放着一本皱巴巴的笔记本,那是当时一位建设者的工作笔记。

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工程进度、遇到的问题还有一些土办法解决困难的记录。

我就想啊,在那个没有电脑、没有高科技设备的年代,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方案,都是他们绞尽脑汁、费尽心血想出来的。

这可比我们现在坐在空调房里,对着电脑敲敲键盘难太多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淠史杭工程的规模了。

那巨大的灌溉网络,就像大地的血管一样,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

这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和毅力才能完成啊?我在想,如果我是当时的建设者,每天面对着艰苦的劳动,我能不能坚持下来呢?估计够呛,我可能干个几天就喊着要回家躺平了。

可是他们没有,他们一代又一代地坚持着,就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不再干涸,让庄稼能茁壮成长,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在纪念馆里,还有一个模拟的工程建设场景。

看着那些小小的人偶,有的在挖土,有的在抬石头,虽然只是模型,但我仿佛能听到他们喊着号子的声音,那声音里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这种力量就像一种魔法,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走出纪念馆的时候,我心里满是敬佩。

淠史杭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它更像是一座用汗水、智慧和信念铸就的丰碑。

淠史杭灌区的历史故事

淠史杭灌区的历史故事

淠史杭灌区的历史故事淠史杭灌区是一个位于中国安徽省的大型灌溉系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春秋战国时期。

该灌区的建设历经了多个阶段,其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明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下面将详细介绍淠史杭灌区的历史故事。

一、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地区的水利工程就已经初具规模。

当时,该地区的地势地貌复杂,水旱灾害频繁,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人民开始修建水利工程,以调节水流、保证灌溉和防止水旱灾害。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芍陂水利工程,它位于今安徽省六安市,是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芍陂水利工程的修建为淠史杭灌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明清时期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安徽地区的水资源越来越紧张。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灌溉需求,当地人民开始在芍陂水利工程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灌溉面积,并修建了众多的渠道和塘坝。

这个时期,淠史杭灌区逐渐形成了以芍陂水利工程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灌溉网络。

同时,该地区的治水经验也得到了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文化。

三、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效率,当地政府开始对淠史杭灌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

这个时期,新修了许多水库和灌溉渠道,同时对原有的水利工程进行了加固和升级。

经过多年的努力,淠史杭灌区的灌溉面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灌溉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淠史杭灌区的灌溉管理也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

四、淠史杭精神在淠史杭灌区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的淠史杭精神。

这种精神概括起来就是“顾全大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敢为人先”。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当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为保障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现代化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淠史杭灌区也逐渐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淠史杭工程观后感

淠史杭工程观后感

淠史杭工程观后感
去看了淠史杭工程之后,我就像被上了一堂超级震撼的大地课。

一到那地儿,我就瞅见那宏伟的水利工程,好家伙,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地上。

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工程,那是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啊。

我就寻思着,以前的人可真有股子猛劲儿,说干就干,而且还干得这么漂亮。

站在旁边,看着那水按照人们规划好的路线流淌,我就觉得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有时候还真挺牛的。

这水就像是听话的孩子,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该灌溉农田的时候就乖乖地去滋润土地,让那些农作物茁壮成长。

这工程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管家,管着水的流向,管着一方土地的生机。

你再想想那时候的建设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的玩意儿,全靠人们一锄头一铲子地挖。

我仿佛能看到一群人喊着号子,热火朝天地干活儿的场景。

他们可能手上都磨出了血泡,身上全是泥巴,但眼睛里却透着坚定的光,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啊。

而且这个工程可不是个简单的水利设施,它简直就是生命的纽带。

因为它,周边的村庄、城镇才变得繁荣起来。

以前可能是看天吃饭,老天一不高兴不下雨,庄稼就完蛋。

现在呢,有了这淠史杭工程,就像有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旱涝都能应对自如。

走的时候,我还忍不住回头看了几眼。

这个工程就像一个无声的巨人,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

它让我明白,只要人们团结一心,有想法有干劲儿,就能在大地上创造出奇迹。

我想,这淠史杭工程就是一个刻在大地上的传奇,而且这个传奇还在继续书写着,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淠史杭水库作文

淠史杭水库作文

淠史杭水库作文
今天,爸爸带我去淠史杭水库玩!水库好大啊,比我家的游泳池大了很多!我看到水面微波荡漾,像是一张巨大无比的橘黄色丝绸,上面洒满了闪闪发光的紫色碎屑。

我们开着车在水库旁边四处晃悠,爸爸说水库的水来自淠河、史河和杭河,所以叫淠史杭水库。

我从没见过这么多的水,心里好惊叹!听他们说水库里有很多鱼,还有好多小螃蟹。

我急不可耐地想下水逮鱼摸螃蟹,可惜爸爸不让,说水库里的水很深,很危险!
爸爸还指指远处说,水库里的大坝是用来拦水的,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水龙头”,可以完全控制着水库里的水往哪里流。

我忽然想起,老师讲过水库还可以用来灌溉田地,发电,改善人们生活。

我真希望能自己是一条快乐的小鱼,在水库里自由自在地游!
我们坐在水库边,又看了看夕阳渐渐地西落,天空中一片橙色,看上去像一幅动人的画卷。

爸爸说,水库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不能污染它。

我笑了笑,我以后要十分温柔地呵护水资源,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公民。

晚上,我在床上,闭上双眼,脑海里浮现着水库美景。

我想,水库真神奇,它不光给我们提供了水,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以后我要经常来水库玩,和水库一起快乐成长!。

六安淠史杭工程展览馆观后感

六安淠史杭工程展览馆观后感

六安淠史杭工程展览馆观后感一走进六安淠史杭工程展览馆,我就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给拉进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

刚到门口,那展览馆的外观就给人一种很“靠谱”的感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面藏着了不起的故事。

一进去,哇塞,各种资料、实物还有模型,琳琅满目得就像一桌满汉全席,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都在讲述着淠史杭工程的点点滴滴。

我看到那些介绍工程建设背景的展板,才知道原来以前这地方的人们为了水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那时候可能老天爷也不怎么照顾,干旱起来就像个大火炉在烤着大地,老百姓们种个地就像在赌运气,全看老天爷的脸色。

这时候,淠史杭工程就像一个超级英雄闪亮登场了。

再看看那些工程建设者们的事迹,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些人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超人”啊!那时候的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没有现在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全靠人们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

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一锹土一锹土地挖。

在我的想象里,他们一边哼着劳动号子,一边热火朝天地干着活,那场景真是又热血又感人。

当看到那些巨大的工程模型时,我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这淠史杭工程就像一个巨大的水利迷宫,纵横交错的渠道就像大地的血管一样,把水输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

我仿佛看到清澈的水流沿着这些“血管”欢快地流淌,流进农田里,让那些干渴的庄稼大口大口地喝水;流进村庄里,让村民们不再为用水发愁。

这工程的规模之大,设计之精巧,就像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品,而且这个艺术品是实实在在地造福了无数人。

在展览馆里还看到了很多当年建设者们使用过的工具,那些破旧的铲子、锄头,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在我眼里它们却像闪闪发光的宝剑。

每一道划痕、每一个磨损的地方,都是当年奋斗的痕迹。

我想,如果这些工具会说话,它们肯定能讲出一箩筐感人的故事。

从展览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淠史杭工程的画面。

这个工程不仅仅是一堆水利设施的集合,它更像是六安人民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精神的一座丰碑。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淠史杭工程纪念馆,那可真是一场独特又震撼的体验。

一走进纪念馆,就像被拉进了一个充满热血和奇迹的世界。

这淠史杭工程,以前只是听长辈偶尔提起过,真到了这儿,才发现它远比我想象中的厉害太多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介绍工程概况的板块。

看着那巨大的工程模型,我心里就一个想法:这得是多有勇气和智慧的一群人才能干出来的事儿啊!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没有什么先进的大型机械,大部分都是靠人们的双手一锄头一锄头地挖,一扁担一扁担地挑土。

我就想啊,这简直就是人力创造的超级奇迹。

沿着参观路线走,墙上的一幅幅老照片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照片里的人们虽然衣衫破旧,但每个人脸上都透着一股坚定。

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他们都在工地上埋头苦干。

我看到有一张照片,一群工人在泥泞里挖渠道,那腿上全是泥,就像穿了厚厚的泥裤子一样,可他们的笑容却那么灿烂。

这笑容背后,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对自己正在建设的伟大工程的自豪。

馆里还展示了很多当年使用的工具,那些简陋的锄头、铲子,还有独轮车,在现在看来可能很普通,甚至有点破旧。

但就是这些简单的工具,在建设者们的手中变成了改变大地面貌的神器。

我当时就忍不住想,要是现在那些娇滴滴的人穿越回那个年代,看到这样的场景,估计得惊掉下巴。

这可比在健身房里挥两下哑铃,难上无数倍啊!再说说这个工程的意义吧。

讲解员告诉我们,淠史杭工程就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之网,把水送到了干渴的土地上。

以前那些干旱得像要冒烟的地方,有了水之后就像换了个模样。

农田得到了灌溉,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老百姓的生活也跟着变好了。

这就像是魔法一样,水一到,生机就来了。

我突然就明白了什么叫“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命脉被淠史杭工程紧紧地握在了手里,然后把生机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个角落。

从纪念馆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建设者们的身影和他们创造的伟大工程。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

淠史杭工程纪念馆观后感
你知道吗?去了淠史杭工程纪念馆,那可真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刚走进纪念馆,我就被那股子宏大的气势给震住了。

墙上一幅幅老照片、展柜里一件件旧工具,就像一个个小嘴巴,开始给我讲述淠史杭工程背后的故事。

我看到那些建设者们的照片,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质朴。

那时候的条件得多艰苦啊,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就靠着人们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锹一锹地挖土,一担一担地挑泥。

我就想啊,这简直就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版啊。

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只不过他们没有披风和超能力,只有满腔的热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馆里走着走着,我就越发觉得这个工程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这么大的工程,要把水引到需要的地方,就像给大地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水网。

这得需要多少智慧啊,那些工程师们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法师,精心设计着每一个渠道、每一个水闸。

而且在建设过程中,肯定也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就这么一路咬牙坚持下来了。

再看看现在,因为有了淠史杭工程,那一片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农田里的庄稼喝饱了水,长得郁郁葱葱;城市里的人们也有了充足的水源。

这工程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大功臣,一直在背后支撑着这片土地的发展。

我从纪念馆出来的时候,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

敬佩那些建设者们的伟大付出,也敬佩那个时代人们的团结和毅力。

这个纪念馆不仅仅是在展示一个工程,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众志成城的精神。

我想这种精神就应该像星星之火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燃烧起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能像建设淠史杭工程的先辈们一样,充满干劲,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六安淠史杭工程展览馆观后感

六安淠史杭工程展览馆观后感

六安淠史杭工程展览馆观后感六安有个淠史杭工程展览馆,我去看了之后,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本超级酷炫又震撼人心的大书。

一进展览馆,我就被那种气氛给“拿捏”住了。

墙上一幅幅的老照片、一个个逼真的模型,仿佛是一群来自过去的“讲解员”,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淠史杭工程的故事。

你知道吗?这淠史杭工程就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超级工程拼图,一块一块被勤劳智慧的人们拼在了一起。

以前我觉得修个水利工程嘛,不就是挖挖沟、建个坝,能有多难?到了这才知道自己是“头发短见识也短”。

这工程那可是要开山劈岭、疏浚河道的,在当时没有那么多高科技设备的情况下,全靠人们的一双手、一副肩膀,那简直就是“人力创造奇迹”的现实版啊。

我看着那些展示当年人们干活场景的画面,就好像看到一群勇士在跟大自然“掰手腕”。

他们抬着巨石,挥舞着锄头,汗水估计都能汇聚成小河流了。

而且,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是经过了好多年的艰苦奋斗才完成的。

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想他们肯定有着像钢铁一样坚定的决心,不然怎么能建成这么伟大的工程呢?再说说这工程的意义,那可真是大到没边儿了。

它就像一个大魔术师,把原本干旱的土地变得肥沃起来,让庄稼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茁壮成长。

有了淠史杭工程,六安这片土地就像有了一个超级稳定的“大粮仓”。

以前那些愁眉苦脸担心收成的农民伯伯,现在都能笑得合不拢嘴了。

而且啊,它还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就像一个默默奉献的“水精灵”,滋养着六安的每一个角落。

在展览馆里,我还看到很多小朋友跟着家长来参观。

我就想啊,这可真是一堂生动无比的历史课和品德课。

小朋友们可以看到先辈们的努力和付出,知道现在的美好生活可不是天上掉馅饼来的,是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的。

我自己都感觉像是上了一堂超级有意义的课,而且还是那种让人印象深刻、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课。

从展览馆出来,我满脑子都是淠史杭工程的画面。

我觉得这个工程不仅仅是一堆水利设施,它更像是一座用血汗和毅力铸就的丰碑。

它立在那里,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人就可以战胜很多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淠史杭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二○○六年六月目录一、概述篇二、工程篇三、建设篇四、管理篇五、效益篇六、文化篇七、风物篇概述篇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000万亩,区域人口1233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

淠史杭工程以人间奇迹的创业历史享誉中外。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安徽人民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以建设时期每亩40多元的国家投资,建成的横贯皖中,纵横皖西的特大型灌区,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刘伯承、李鹏、乔石、温家宝、曾庆红等先后来到灌区考察,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的友人先后来到灌区观摩。

淠史杭工程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

灌区以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被誉为新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淠史杭工程以强大的服务功能支持安徽奋力崛起。

淠史杭灌区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10;耕地面积1160万亩,占全省1/6;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1/4;粮食产量占全省1/4;水稻产量占全省1/3,奠定了安徽粮食主产省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全省的粮食安全。

灌区优质的水源是1233万人的生命之源,是全省1/3国民经济发展的用水保障,是维持灌区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淠史杭灌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抒写着灌区建设管理的新篇章。

按照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灌区体制、机制创新与灌区工程改造两项任务,改善工程老损面貌,改革体制机制,加快灌区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的接轨。

工程自1959年开始发挥效益,累计引水1413亿m3,累计灌溉3.48亿亩,增产粮食421.8亿公斤;城市供水25.66亿m3,发电量120亿千瓦时。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淠史杭灌区以服务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力争建设一个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大灌区。

工程篇淠史杭工程以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为“藤”,以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和21万座塘堰为“瓜”,组成了“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

水源工程淠史杭灌区水资源总量约100亿立方米,上引源自大别山区总库容66.5亿立方米的五大水库为主水源,外依38座抽水站提引灌区边缘的城西湖、城东湖和巢湖之水,内靠总库容为21亿立方米的中小型水库和塘堰拦蓄地面径流作为调节水源。

蓄、引、提三种水源联合调度,互为调节。

大别山区五大水库佛子岭水库。

始建于1952年7月,位于霍山县淠河东源上游,总库容4.96亿m3,流域控制面积1840平方公里,装机31000千瓦,设计洪水100年一遇,校核洪水1000年一遇,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我国第一座连拱坝,也是亚洲第一座连拱坝。

大坝全长510米,21个拱圈和20个垛墙,犹如长虹卧波,拦住淠河东源上游1840平方公里来水,被形象地称为“亚洲彩虹”。

磨子潭水库。

始建于1956年,位于淠河东源支流太阳河上,与佛子岭水库为串联式梯级水库。

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总库容3.37亿m3,装机16000千瓦,设计洪水100年一遇,校核洪水1000年一遇。

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支墩肋墩坝,又称大头坝,是我国第一座大头坝。

梅山水库。

始建于1954年3月,座落在史河上游梅山城区,是我国自行设计、当时世界最高的连拱坝,坝高88.24米,全长443.5米,总库容22.63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970平方公里,设计洪水500年一遇,校核5000年一遇,装机40000千瓦。

响洪甸水库。

始建于1956年,座落在西淠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400平方公里,总库容26.32亿m3,设计洪水500年一遇,校核5000年一遇,装机40000千瓦。

响洪甸水库拦河坝为半径同心圆钢筋砼重力拱坝,坝高87.5米,弧长304米,是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重力拱坝。

龙河口水库。

始建于1958年,座落于杭埠河上游,水库大坝全长560米,海拔高度75.4米,为“粘土心墙砂壳坝”,总库容9.02亿m3。

中小型水库、塘堰灌区内有中型水库22座,总库容5.66亿m3;小型水库1221座,总库容4.8亿m3;塘堰21万座,库容10.76亿m3。

通过纵横连通的渠道,中小型水库、塘堰既能引蓄上游五大水库来水,又能拦蓄区间径流,发挥着灌区水源调节的重要作用。

外水补给站灌区外水补给站分布在城东湖、城西湖、巢湖沿岸,共38座,一级提水能力109m3/s。

主要功能是当灌区内部蓄水及引水不能保证灌区充分灌溉时,抽提外水进行补给。

中等干旱年份,抽提外水占灌区供水的5%以上。

灌区工程淠史杭灌区近2.5万公里渠道穿岭跨岗,纵横交错;6万多座建筑物星罗密布,调水千里。

三大渠首淠河灌区渠首:横排头枢纽。

位于六安城西南的苏埠镇境内,以长500米、高7.75米、泄洪流量8400m3/s的溢流坝横卧于淠河出山口处,拦蓄上游响洪甸、佛子岭、磨子潭及水库以下至渠首4370平方公里来水,通过设计流量为300m3/s的5孔进水闸引水入淠河总干渠,灌溉六安、合肥两市10个县区的660万亩农田,为300万城市人口提供饮用水源。

横排头枢纽还建有冲沙闸和通航100吨的船闸。

史河灌区渠首:红石嘴枢纽。

位于金寨县江店境内,史河总干渠源头,从上游梅山水库引水,工程由进水闸、冲砂闸、溢流坝组成,进水闸设计引水能力145m3/s。

史河上游来水自红石嘴渠首一分为三,一路入史河总干渠,灌溉安徽境内史河灌区285万亩良田,另两路奔南干渠和老史河河道,按2.7:1分水比例向河南省梅山灌区98万亩良田输水。

杭埠河灌区渠首:梅岭、牛角冲进水闸。

梅岭、牛角冲从龙河口水库直接引水,其中梅岭进水闸控制杭北干渠灌溉引水,设计流量50m3/s;牛角冲进水闸控制舒庐干渠引水,设计流量55m3/s。

两进水闸承担着杭埠河灌区155万亩农业灌溉引水任务。

七级固定渠道淠史杭灌区按灌溉面积将渠道划分总干渠、干渠、分干渠、支渠、分支渠、斗渠、农渠七级。

目前,有2条总干渠、11条干渠、19条分干渠及317条支渠,七级固定渠道总长2.5万公里,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

淠河灌区输水“大动脉”:淠河总干渠。

位于江淮分水岭北侧,源自横排头渠首,与江淮分水岭并驱东行,纵横皖西,直抵皖中,设计引水能力300m3/s,全长104.5公里,灌溉660万亩农田。

1958年8月动工,1967年基本建成。

直接从淠河总干渠引水有6条干渠,还有分干渠12条、支渠210条,形成了西界淠河、北至淮河、东跨淮南铁路、控制面积7750平方公里、灌溉面积660万亩的淠河灌区。

史河灌区输水“大动脉”:史河总干渠。

史河总干渠1958年11月动工,1960年基本建成通水,设计引水能力145m3/s,,全长42公里。

以史河总干渠、三条干渠形成的史河灌区,东隔淠河与淠河灌区相望,西于同水源的河南固始梅山灌区相邻,南起金寨江店,北达城西湖、城东湖,控制面积3526平方公里,灌溉丘陵地区285万亩农田。

杭埠河灌区两大输水渠道:舒庐干渠和杭北干渠。

舒庐干渠1958年动工,1968年开始发挥效益,承担着舒城、庐江两县100万亩农田灌溉任务,干渠全长78.2公里,有支渠25条;杭北干渠灌溉金安、舒城两县(区)54.6万亩农田,全长68.94公里,有分干渠1条,支渠17条。

以舒庐干渠和杭北干渠形成的杭埠河灌区,东临巢湖,西至张店河,北抵丰乐河,南至罗昌河上游,控制面积1854平方公里。

渠系建筑物淠史杭工程穿岭过岗,交错连通,渠系建筑物星罗密布,类型多样。

据统计,灌区支渠以上建筑物有6万多座。

灌区设计流量最大的节制闸:罗管闸枢纽工程。

位于金安区三十铺境内,包括节制闸和船闸,节制闸7孔,设计流量172m3/s;船闸按六级航道标准兴建。

罗管闸枢纽是淠河总干渠上下游供水的咽喉要道,主要是调节淠河总干渠上段干渠水位,同时又是干旱期,六安、合肥两市配水工程。

灌区落差最大的倒虹吸:石集倒虹吸。

在瓦西干渠与淮淠航道交叉处,为不影响淮淠航道通航,利用物理学连通管原理,由3排长127.1m、内径1.5m钢筋混凝土管穿淮淠航道渠底引水灌溉,管道设计流量12m3/s,水位落差近18米,灌溉面积20万亩,被形象地称为“河下河”。

灌区最长的渡槽:将军山渡槽。

渡槽全长874.7m,16孔,单孔净宽50m,设计流量23m3/s,犹如长虹横跨在丰乐河上,引杭淠分干渠之水灌溉金安区境内10万亩农田,连通了淠河、杭埠河水系,实现了江淮沟通、南水北调。

灌区最高的切岭:平岗切岭。

位于叶集试验区平岗村史河总干渠上,是在海拔90米高的岗岭上,用十字镐、铁锹等原始劳动工具,切开长约3公里,深达24米,宽60米的渠道,开挖土方约342万立方米,把水送到了下游的200多万亩良田。

灌区最高的填方:吴家岸填方。

位于史河灌区汲东干渠吴家岸地段,原来是低洼冲田段。

为了实现汲东干渠的自流灌溉,淠史杭的建设者们筑起了长1.3公里、平均填高10米、最大填高19.2米的输水渠堤,总填方量达145万立方米。

建设篇干旱、洪涝,曾给江淮丘陵地区造成深重的苦难。

备受水患煎熬的皖西皖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工建设淠史杭灌区的人间奇迹。

饱受水患的土地淠史杭灌区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峰圆坡缓,垄畈相间,地势逐渐向南向北倾斜,加之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时空不均,历史上水旱灾害频繁。

从明代1383年到1949年566年间,有记载的水旱灾害357次。

江淮丘陵成千上万的穷苦百姓,扶老携幼,背井离乡,被迫踏上逃荒路。

改造山河的壮举上世纪50年代火红的岁月里,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安徽人民在千里江淮丘陵上,打响了重整山河、改造水利的伟大战役。

大别山区佛子岭、磨子潭、梅山、响洪甸四大水库建成后,皖西皖中人民以此为主水源,开始了建设横跨江淮、沟通三河、造福豫皖的淠史杭灌区的伟大壮举。

从1958年8月19日在横排头掀起建设淠史杭工程的第一锹土,至1972年基本建成通水的14年艰苦岁月里,近万平方公里的灌区大地上,安徽的六安、合肥、巢湖、滁州四市及河南、山东近百万民工、干部、职工和劳改队员以公社为单位,成立了近万个水利团,以黄继光、刘胡兰、铁姑娘等命名的突击队、战斗队达6400多个,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在累计4个亿的工日内,以铁锹、十字镐、独轮车等原始劳动工具,完成了近6亿m3的土方施工任务,如围成一米高宽的长堤,可围绕地球10多周,近百万建设大军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