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

合集下载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习题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习题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习题一、选择题1.卫分病证宜( )。

A.辛凉解表B .辛温解表C .清热泻火D .泻下攻积二、填空题1.温病以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为特征。

2.温热病的一般治法是,病在卫分宜 ___________ ,病在气分宜 _________ ,病在营分宜________ ,病在血分宜 __________ 。

3.气分病证常见的有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三种证型。

4.血分病证常见的有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 等四种证型。

三、判断题1.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创立的用于辨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四、名词解释题1.温病。

五、论述题1•阐述营分病证概况。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A二、填空题1.发展迅速,变化较多,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2. 辛凉解表,清热生津,清营透热,清热凉血3. 温热在肺,热入阳明、热结肠道4.血热妄行、气血两燔、肝热动风和血热伤阴三、判断题1. V四、名词解释题1.答:温病(温热病)是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是外感病的一大类别,以发展迅速,变化较多,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为特征。

五、论述题1.答:是温热病邪入血的轻浅阶段,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为其特点。

证见高热, 舌质红绛,斑疹隐隐,神昏或躁动不安。

营分病证的形成,一是由卫分传入,即温热病邪由卫分不经气分而直入营分,称为“逆传心包”;二是由气分传来,即先见气分证的热象,而后出现营分证的症状;三是温热之邪直入营分,即温热病邪侵入机体,致使畜体起病后便出现营分症状。

营分证有热伤营阴和热入心包两种证型。

(1)热伤营阴主证高热不退,夜甚,躁动不安,呼吸喘促,舌质红绛,斑疹隐隐,脉细数。

治则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方例清营汤加减。

(2)热入心包主证高热、神昏,四肢厥冷或抽搐,舌绛,脉数。

《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应用于急

《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应用于急

《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应用于急《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主要是应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卫气营血概括了急性热病发展过程中的四个不同阶段及其病理表现。

一般来说,病在卫分较轻较浅,由卫分到气分、营分,则病变逐渐深入而加重,至血分则最重。

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不同疾病会有所不同。

一般疾病是顺序传变的,但有些疾病只见卫分症状(如感冒);有的由卫分到气分就不再发展(如一般肺炎);亦有些疾病,多数要从卫分或气分发展到营血分(如乙型脑炎)。

一般疾病多从卫分开始发病,但亦有开始即见气分或营分证的。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以两类证候并见。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证候作具体分析,既要分清四者的区别,又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且应该结合辨病,预见其发展演变的趋向,从而采取主动而及时的治疗措施。

一、卫分证主要病证:发热,微恶风寒,汗少或无汗,头痛,肢酸或全身疼痛,口微渴,咽喉疼痛,鼻塞,咳嗽,苔薄白或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多见于急性发热病初期,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麻疹等。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举例:桑菊饮、银翘散加减。

药如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牛蒡子等,麻疹初期未透者配浮萍、蝉蜕、荆芥。

二、气分证(一)里热炽盛主要病证:发热甚,不恶寒,汗多热不解,口渴烦躁,呼吸快而粗,或有气喘咳嗽,小便黄赤而少,面红,苔黄,脉洪数。

多见于急性发热病的发展阶段(以病在肺胃为主),如肺炎等。

治法:清气泄热。

方药举例:白虎汤加减。

药如石膏、知母、黄芩、栀子、芦根等。

(二)燥热内结主要病证:高热或午后热重,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腹泻稀水,肛门灼热,谵语,手足汗出,苔黄厚干燥,脉实有力。

多见于急性发热病的发展过程(以病在胃肠为主),如伤寒病或外科急腹症如腹膜炎、胰腺炎、肠梗阻等。

治法:苦寒攻下。

方药举例:大承气汤加味。

药如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瓜蒌等。

(三)湿热郁蒸主要病证:发热稽留,汗出而热不退,午后热盛,身重肢倦,胸脘闷胀,恶心,腹胀,大便溏薄,身发白瘩,或见黄疸,口渴而饮水不多,小便黄,苔黄腻,脉濡数。

10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总结

10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总结

41
(三)湿热在卫证
见于湿温病的初期。 湿温病是外感湿热病邪引起的温热病, 以起病较缓、病变以脾胃为中心、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夏秋季节。
相当于现代医学夏秋季的病毒感染、流 行性感冒、某些类型的传染性肝炎、胆道感 染等。
42
(一)病因
湿邪
湿热病邪 热邪
如油入面
阴邪
阳邪
43
湿重
湿热病邪
偏于卫者(发热、恶风寒为著)——银翘
散(连翘 银花 桔梗 薄荷 竹叶 生甘 草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 鲜苇根 ) 偏于肺者,“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 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温病 条辨》——桑菊饮(杏仁 连翘 薄荷 桑叶 菊花 桔梗 苇根 生甘草 )
35
问题二:芦根在此是否为生津之功?
传变:①外出气分,即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②内入血分,顺传于血,病转危重。
17
4、血分证
(1)生理功能:血为营气所化,是人体的主要阴
液之一,血的生理功能大概可分 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主血脉,藏神明,乃总统于心,运行脉中,周 而复始,环流不息。 ②血为营气所化生,有濡润筋脉,营养五脏六腑之 功用。
9
2、气分证
(1)生理功能:气是人体赖以生活的物质之一,是五
脏六腑,四肢百骸活动的力量的基础, 又是人体整体的防御机能,根据《内 经》对气的论述,其生理功能可分为 以下三个方面。 ①输布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 ②抗御外邪,维持体温; ③是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
10
(2)定义:气分证是指病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影 响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
(6) 病理特点: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炽
津伤(邪正均盛,剧烈抗 争)。源自(7) 证析:略12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一、概念卫气营血辨证是用于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总称。

外感温热病辨证中的卫气营血,则是概括外感温热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的四个阶段。

临床上根据四个阶段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所以,温热病邪由卫分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随着病邪的步步深入而病情逐渐加重。

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肺、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二、常见证型及表现(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温热病邪侵犯肌表,卫外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期。

由于肺主皮毛,卫气通于肺,故卫分证常见肺脏病变的症状,以发热、微恶风寒、脉象浮数为特点。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二)气分证气分证,多由卫分证不解,邪热内传脏腑,或温热病邪直入气分而成。

为正盛邪实,正邪相争而出现阳热亢盛的里热证。

临床以发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特点。

气分证的范围甚广,凡不在卫分,又未到营、血分的病证,都属气分证。

病在气分,于感邪有温热和湿热的区别,以及所犯脏腑、部位的不同,所以有很多证型。

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炽阳明、热结肠道等。

1.热邪壅肺证临床表现:身热,烦渴,汗出,咳嗽,胸痛,甚则鼻翼煽动。

舌红苔黄,脉数。

2.热扰胸膈证临床表现:身热,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舌苔微黄;甚则壮热,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3.胃热炽盛证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大渴引饮。

舌苔黄燥,脉洪大。

4.热结肠道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甚则烦躁,时有谵语。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

任务5卫气营血辨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二)气分证 病机分析
温热性疾病病机特点 邪入气分,正气抗邪,
邪正剧争,热炽津伤(阴伤)。
湿热性疾病病机特点 湿热交蒸,郁阻气机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二)气分证 发展趋势
1、邪退病愈——疾病得愈 影响因素:①正气抗邪力强
②及时正确的治疗
2、深入营血——病情加重 影响因素:①正气不足,正不胜邪
③神志异常:而瘀热形成后,又可加重出血,出血与瘀血形成恶 性循环。由于“心主血”同时心又主神明,所以血分瘀热易扰于 心,并可逼乱心神而见严重的神志异常症状,如躁扰不安,神昏 狂躁等。
④痉厥:“肝藏血”,血热也易波及到肝经而引起肝风内动,出 现痉厥。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四)血分证
病机特点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四)血分证
病机分析
①:出血,发斑:由于血分热毒过盛,血络损伤,造成血液离经 妄行,或出现多腔道、多部位的急性出血,如呕血便血、尿血等; 或因血溢于肌肤而出现斑疹大量透发等。
②斑疹色紫,舌色深绛:由于血热炽盛,煎熬和浓缩血液,加上 邪热耗伤血液,导致血行不畅,同时又有离经之血,都会造成瘀 血,并与邪热互结而形成热瘀,有的则在脉络内形成广泛的瘀血 阻滞,表现为斑疹色紫,舌色深绛,或唇甲青紫等。
辨证要点
以斑疹明显、出血及舌质深绛为辨证要点。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四)血分证
营分证与血分证比较
①血分证有明显的“动血”症状,即表现为急 性多部位、多出血,斑疹大量透发,而营分证 只表现为营热窜络而引起斑疹隐隐,并未有明 显“动血”现象;
②血分证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深绛,而营分证 多为舌色红绛。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是清代叶桂根据温病的演变规律,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结合其实践经验,发展《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卫、气、营、血的理论所创立的。

什么是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温病发展4个阶段的辨证内容及方法各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叶氏根据卫气营血四种物质不同的功能,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将外感温热病按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浅深轻重,归纳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4个阶段,用以说明外感热病病位浅深、病势轻重及其演变规律,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的内容,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

温热病邪侵袭人体,由卫分进入气分,由气分进入营分,由营分再进入血分,病邪逐步深入,病情也逐渐加重。

就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是温热病的初期阶段,病情轻浅,病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是温热病的极期阶段,病在胸膈、肺、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邪热内陷阶段,病在心与心包;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卫营血辨证是对温热病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常见证候有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一、辨卫分证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初袭肺卫,正邪交争于肌表,卫气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多见于温热病初起阶段,因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故卫分证常伴有肺经病变。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或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机制分析] 温热之邪侵犯肌表,卫为邪郁而不能布达于外,故发热,微恶风寒。

温热之邪属阳,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

温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作咳嗽;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上扰清空则头痛;伤津不重,故口干微渴。

舌边尖红,脉浮数,为温热之邪犯肺卫之症。

本证是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外感风热,肺卫失常为主要病机。

②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依据。

③可兼见头痛、口渴、咳嗽、咽喉肿痛等邪伤于肺的症状。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对温热性病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营、血所产生的病理过程的辨证方法,叫卫气营血辨证。

2、卫气营血辨证的意义:完善了对外感病的辩证方法,从而形成了对温病辨证的纲领。

通过卫气营血辨证可以确定温病的病程、病位和传变的规律。

3、卫气营血辨证的证候: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一、卫气营血病证(一) 卫分病证[临床表现] 卫分证同温热病早期,病位在皮毛与肺,故为表证阶段。

主症: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以其症状不同,有邪在皮毛和邪在肺两种类型:邪在皮毛: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或有咳嗽,咽痛,口渴等。

邪在肺:咳嗽少痰,或咯痰不爽,咽痛,微恶风寒,微发热。

[证侯分析] 卫分证是外感温热邪气的表证阶段。

温热为阳邪,故卫分证以伤津液为主,重点症状见有微恶风寒,发热,舌边尖红,脉数。

邪在皮毛病机,温热致病,故以发热为主。

邪在皮毛,卫气受损,故见微恶风寒。

邪在表故脉浮数。

肺合皮毛,故同时见有咳嗽,咽痛等肺系症状。

津伤则口褐。

邪在肺病机,温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咳嗽咽痛明显。

津伤,故少痰不爽。

邪已重在肺,故发热恶风寒,表证不显。

(二) 气分病证[临床表现]气分证是温热病里证阶段。

主症:不恶寒,但发热,舌红苔黄,脉数。

由于里热病位不同,可分以下五种类型:温热在肺:兼见咳喘,胸病,咯吐黄稠痰。

热郁胸膈:兼见心烦懊憹,坐卧不安。

热入于胃: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心烦,舌苔黄燥。

热郁肝胆:干呕,口苦而渴,心烦少寐,胁痛,苔黄,脉弦数。

热追大肠:兼见胸痞,烦渴,下利,谵语。

[证候分析]气分证是邪已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见一派里实热证表现。

但发热而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洪。

(三) 营分病证[临床表现]营分证是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以营阴受损和心神被扰病变为特点。

主症:舌质红绛,身热夜甚。

临床分以下两种类型:热伤营阴:舌质红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口渴不甚,甚者斑疹隐隐,脉细数。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辩证鉴别表
病位 病理
邪郁肌表 肺失宣降 邪正相争 邪正剧争 里热蒸腾 热盛津伤 营热伤阴 扰神窜络 血热亢盛 动血耗血 瘀热内阻
症侯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有汗 ,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 饮凉,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 力 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 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 绛,苔黄,脉细数 身热,躁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 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 舌质深绛,脉数
辩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 脉浮数 壮热,不恶寒,口 渴,苔黄



身热夜甚,心烦, 谵语,舌质红绛 (脉细数) 斑疹,急性多部位 、多窍道出血,舌 质深绛

卫气营血辨证
病案举例
陈××,男,16岁,2007年3月24日住院。住院号:16439 病史:四天前因饱食赶路,汗出甚多而受风,当晚即恶 寒发热,头痛,脘胀,呕吐,寒热持续,汗出而热不退, 继又增咳嗽,胸痛。 症状:患者恶寒发热,汗少,头胀痛,左胸疼痛,咳 嗽,痰吐淡黄而粘,夹有少量铁锈色,脘部胀满,大便不 行,口干喜凉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偏红,脉浮滑数。 检查:体温41℃,脉搏115/分,白细胞计数:总数 18300/mm3, 中性91%,淋巴9%。痰培养:肺炎球菌。胸透: 左下肺可见片状模糊阴影。
卫气营血辨证
(一)热伤营阴证: 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见神昏 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 病机:邪热入营,灼伤营阴。 邪热入营,耗伤营阴,故身热而夜甚;营气通 于心,营分邪热内扰心神,故见心烦不寐或神昏谵 语;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故斑疹隐隐;热入营分, 蒸腾营阴,营气上升则口干不欲饮;舌红绛,脉细 数为热伤营阴之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气营血辨证
1
概 说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源流


卫气营血理论作为温病的辨证体系是在清
代确立起来的,由温热大师叶天士创立, 并经以后的温病学家如吴鞠通、王孟英、 章虚谷等加以充实和完善,从而最终形成 的具有独特证治内容的辨治体系。
2
★ 温病的定义: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 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 外感热病。
㈢ 毒燔气营(血)证
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 声哑气急,肌肤丹痧密布, 红晕如斑,赤紫成片, 壮热,汗多,口渴,烦躁, 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 脉细数。
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凉营清气汤
41
三、营分证的辨证思路

1、辨识营分特征,重视神志变化
★.舌象变化: 舌质由红渐转红绛。
邪入气分 热炽津伤
壮热,不恶寒,反 恶热,口渴,苔黄 。
热灼营阴 心神被扰 热盛迫血 热瘀交结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 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 。
16


㈣ 燥热在卫证
发热微恶风寒, 干咳痰少,咽干 辛凉甘润,清透肺卫---桑杏汤 鼻燥,苔薄白欠润
17


㈤ 风热毒邪犯卫证
恶寒发热 全身酸楚 疏风透表,宣肺利咽---葱豉桔梗汤 头面红肿
18


㈥ 温热毒邪犯卫证
憎寒发热, 咽喉红肿疼痛, 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肌肤丹痧隐隐 -----清咽栀豉汤
54


★ 血分证多有神志方面的异常:
1.血热较轻者多表现为躁扰不宁,甚或偶有谵语。 2.热毒炽盛者可为昏狂谵妄。 3.瘀热扰乱心神则可见如狂发狂的狂乱之象。

4.营血热邪内陷心包,灼液为痰堵闭清窍,则可 见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
55


㈢ 关注正气盛衰,判明预后转归
辨察的着眼点主要是审察以下脉证的动态变化:
卫分(初期阶段) 气分(中期) 营分(严重阶段) 血分(晚期阶段) 肺卫 肺、胃、肠、胆、脾、膀胱等 心与心包 心、肝、肾
病位
9

㈤ 指导立法制方
卫 汗 之---银翘散 气 治疗大法 清 气---白虎汤 营 透热转气---清营汤 血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10

卫分证辨证 ★.生理功能: 《灵枢· 本脏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 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又说:“卫者,卫 外而为固也”。 ①卫气是人体的阳气之一,主要敷布于人的体表, 以温养肌肤。 ②有抵御外邪的侵袭和驱邪外出的作用。 ③它内与肺气相通,外司毛孔,汗腺的开合。
22


★.临床表现: 气分证可分为温热性的和湿热性的两大类,气分 证因病变部位及其证候类型不同而症状各异。




★.病因病机 :
温热性的气分证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炽津伤.
湿热性气分证病机复杂, 以内外合邪,湿热交蒸, 阻滞气机,流连气分,缠绵难愈为特点。

★.治疗措施:清解气热----代表方是白虎汤。

㈡ 次辨病位所在,区别具体证型:
邪热壅肺、 气分证涉及上,中,下三焦 热郁胸膈、 热郁胆腑 阳明热炽 湿热困脾 暑湿弥漫三焦
32


㈢ 分清外蒸内郁,辨察痰湿兼挟
★ 分清外蒸内郁
体表壮热


外蒸---里热蒸腾于外,症见 面赤大汗
脉象洪数有力
治当辛寒泄热外达

内郁---热郁于里,症见

7

㈡ 分析病变机理 在温病过程中的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是指 人体在温邪作用下所导致的卫气营血某一 部分的功能失调或实质损害,它体现了温 病过程中不同证候的内在本质。


卫分、气分的病机变化以功能失调为主。 营分、血分的病机变化以实质损害为主。
8

㈢ 判定病情轻重


㈣ 识别病情传变

36

★.营分证的概念:

营分证是指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 神而产生的一类证候类型。因为营为血之 标,所以营分证为血分证的前期。
37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干,反不甚渴饮, 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 绛,脉细数等。 ★.病因病机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治疗措施:清营泄热---代表方清营汤。
52
三、血分证的辨证思路
㈠ 辨清出血部位,明确体内脏腑
病 邪
病 机
症 状 咯血、衄血
病变脏腑

风温、暑温 热伤阳络
湿 温
湿热化燥,灼伤阴络
大便下血

53

㈡ 谨析血瘀程度,慎察神志变化
★ 辨血瘀的程度,其辨证的主要着眼点如下: 1.舌象变化 2.斑疹色泽
3.血液颜色
4.脉象的变化
因与四时有关,故 又称为四时温病。
★ 温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4

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

广义伤寒
温病 狭义伤寒
隶属关系
并列关系
5

★ 伤寒与温病的区别:

病因 受邪 途径 病机 特点
温邪 邪从口鼻入。

寒邪

邪从皮毛入。

邪郁卫表,肺气失宣 。 温邪易伤阴。
寒束肌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寒邪易伤阳。


38
二、常见的营分证


㈠ 热入营分证
身热夜甚,心烦躁扰, 时有谵语,口干反不甚渴饮, 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清营泄热---清营汤
39


㈡ 热入心包证
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 身热,舌謇肢厥, 舌质纯绛鲜泽,脉细数。
清心凉营,豁痰开窍---清宫汤
40


1.
发热
2.出汗
3.面色
4.神情
5.气息
6.脉象

如在病程中发现患者面色苍白、神情萎靡、四肢 不温和脉象微细欲绝等征象,则为正气欲脱或外 脱之兆,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56
卫气营血辨证小结
证型 卫 气 营 病理
温邪袭表 肺卫失宣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口 微渴 。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 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舌边尖红,脉 浮数 。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饮 冷,尿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
血,瘀热互结为主要病机变化的一类证候。
临床上以高热和出血为其特点。
48
★. 临床表现: 身热,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 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 病因病机 :热盛耗血动血,热瘀交结。 ★. 治疗措施:凉血散血---代表方犀角地 黄汤。

49

二、常见的血分证


㈠ 热盛动血证
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妄 斑疹密布,色呈紫黑 或吐衄便血, 舌质深绛紫绛,脉细数等。
凉血散血 ---犀角地黄汤
50

㈡ 气营(血)两燔证

壮热,口渴,头痛,烦躁不安, 外发斑疹,甚或吐血溺血, 神昏谵妄,两目昏瞀,口秽喷人, 周身关节痛如被杖,苔黄燥 或焦黑,舌质深绛或紫绛等。



发热汗出不解, 脘痞呕恶, 辛开苦降,燥湿泻热---王氏连朴饮 心中烦闷, 苔黄腻
27

㈤ 热盛动风证
身热壮盛, 动风见证 凉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舌红苔黄



28


㈥ 毒盛气分证
壮热烦渴 头面红肿 疼痛明显
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普济消毒饮
29

三、气分证的辨证思路
㈠ 掌握基本特点,首辨温热湿热:
心烦 口苦 溲赤
治当苦寒直清里热

33
★ 辨察痰湿兼挟
胸闷咯痰 气分证伴见 或脘痞呕逆 属兼挟痰湿之象 舌苔粘腻

34
㈣ 注重动态观察,把握传变趋向
邪热传营 --- 斑疹隐隐、心烦不
宁、舌色转深等.
热盛动风---惊搐、手足震颤、
两目直视等。
气 分 证
邪正剧烈交争 证候易于变幻
有无邪热深陷内传的征象

故 应 详 辨
有无正气欲脱的征兆
骤然发生的身热陡降,肢冷汗
出,面色苍白,脉象细数等。
35


营分证辨证
★. 生理功能:《素问· 痹论》:“营者水谷之精 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①营气源于水谷之精微,运行于经脉之中,内则 营养五脏六腑,外则润泽筋骨皮毛; ②营气通于心,心主神明,主宰人体的一切精神 活动。
19

三、卫分证的辨证思路
㈠ 首先确立邪在卫分。 (注意与风寒表证区别,并辨别病邪的性 质为温邪)

㈡ 次审卫分具体病因。 (病因与季节相关,并有时毒侵袭)

㈢ 再察卫分病位重心 。
20
气分证辨证
★.生理功能: 《灵枢· 决气篇》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 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证候
脉舌 治疗
初起恶寒轻发热重,口微渴,无汗或少汗。初起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
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疏泄风热。 舌苔薄白,舌质正常,口中和,脉浮紧。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6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㈠ 证候类型的区分
1.卫分证 2.气分证 3.营分证 4.血分证


46




血分证辨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