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营血辨证

合集下载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温热性温病病机分析——以病邪侵犯阳明为例, ①壮热且恶热: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多气多血,抗邪力 强,故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蒸迫,而见全身壮热且 恶热。 ②不恶寒:温邪在里不在表,故仅有发热而不伴恶寒。 ③口渴喜凉饮:里热亢盛,迫津液外泄而多汗,热炽津伤 而口渴喜凉饮。 ④脉舌:气分热炽,故见舌苔黄燥,脉洪大而有力。
卫分证 主表证 气分证 主里证
病位最浅 病位较浅
功能失调为主
营分证 主里证 病位较深
实质损害为主
血分证 主里证 病位最深
功能失调更重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一)卫分证 (二)气分证 (三)营分证 (四)血分证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一)卫分证 含义
温邪初袭动物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 主要表现的一类证候,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②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邪热更甚
3、正虚邪少——阴液大伤(正气得复,病渐向愈) 影响因素:病邪渐衰,阴液大伤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三)营分证 含义
营分证是温邪犯于营分,引起以邪热盛于 营分,灼伤营阴,扰神窜络为主要病理变化的 一类证候,也属于外感病里证范畴。
病变部位
病变部位主要有肝肾等。
温邪深入营分,动物机体脏器组织的实质损害较为明 显,而有关的功能障碍更为严重,病情较为危重。
3、多具季节性和地区性
4、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5、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①起病急,传变快;
②发热为主症,热象偏重
③易化燥伤阴
④易内陷生变
二、卫气营血的证侯与病机
卫气营血 含义
卫气营血都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卫 卫敷布于体表,主捍卫肌表
气 气则充养全身,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和功 能的体现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一、概念卫气营血辨证是用于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总称。

外感温热病辨证中的卫气营血,则是概括外感温热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的四个阶段。

临床上根据四个阶段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所以,温热病邪由卫分入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随着病邪的步步深入而病情逐渐加重。

就其病变部位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肺、胃、肠、胆等脏腑;营分证邪热入于心营,病在心与包络;血分证则邪热已深入心、肝、肾,重在耗血、动血。

二、常见证型及表现(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温热病邪侵犯肌表,卫外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期。

由于肺主皮毛,卫气通于肺,故卫分证常见肺脏病变的症状,以发热、微恶风寒、脉象浮数为特点。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咳嗽,头痛,咽喉肿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二)气分证气分证,多由卫分证不解,邪热内传脏腑,或温热病邪直入气分而成。

为正盛邪实,正邪相争而出现阳热亢盛的里热证。

临床以发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特点。

气分证的范围甚广,凡不在卫分,又未到营、血分的病证,都属气分证。

病在气分,于感邪有温热和湿热的区别,以及所犯脏腑、部位的不同,所以有很多证型。

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炽阳明、热结肠道等。

1.热邪壅肺证临床表现:身热,烦渴,汗出,咳嗽,胸痛,甚则鼻翼煽动。

舌红苔黄,脉数。

2.热扰胸膈证临床表现:身热,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舌苔微黄;甚则壮热,烦躁不安,胸膈灼热如焚,唇焦咽燥,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3.胃热炽盛证临床表现:身大热,汗大出,大渴引饮。

舌苔黄燥,脉洪大。

4.热结肠道证临床表现:日晡潮热,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甚则烦躁,时有谵语。

温病的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刘景源)

温病的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刘景源)

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刘景源)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转载)温病的辨证纲领,有卫⽓营⾎辨证和三焦辨证两⼤系统,它们对温病的辨证,各有各的指导意义。

⼀、卫⽓营⾎辩证卫⽓营⾎辨证是清代的温病学家叶天⼠提出来的,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它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叶天⼠说:“⼤凡看法,卫之后⽅⾔⽓,营之后⽅⾔⾎。

”“⼤凡看法”,是讲规律性,也就是说,温病的辨证规律是卫分证之后才是⽓分证,营分证之后才是⾎分证。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卫与营,⽽在⽓与⾎。

也就是说,叶天⼠的卫⽓营⾎辨证,实际上是⽓⾎辨证,把温病分为⽓病与⾎病两⼤部分。

因为这两⼤部分范围太宽了、太笼统了,所以在“⽓”前⾯⼜衍⽣出“卫”,在“⾎”前⾯⼜衍⽣出“营”,从⽽把温病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就使辨证过程更为精细、准确了。

实际上,从总体上来说他强调的是⽓⾎辨证。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论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不⽤别的名词,不⽤别的辨证,⽽特意选择了卫⽓营⾎,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要讲叶天⼠为什么⽤⽓病与⾎病来辨证温病,⾸先应该复习⼀遍卫、⽓、营、⾎的⽣理概念。

1.卫⽓营⾎的⽣理概念卫、⽓、营、⾎的⽣理概念主要在⽓与⾎,⽓中包括卫,⾎中包括营。

(1)⽓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讲“⽓”。

中医学所讲的⽓,作为⼈体来讲,应该说⾸先想到是⼈体⼀⾝之⽓,这个⽓称为“真⽓”,也称“正⽓”,还有⼈称为“原⽓”、“元⽓”、“真元之⽓”从⼈体⼀⾝之⽓的⽣成来说,它有三个来源:⼀是来源于先天的⽓,是受之于⽗母,与⽣俱来的⽓。

就是说,在⼈没有降⽣之前,还没有见天⽇的胚胎时期已经存在了,所以称之为“先天之⽓”。

⼀个是来源于⾃然界的⽓,也就是呼吸的清⽓。

婴⼉⼀降⽣,⾸先就要呼吸,所吸进来的氧⽓来⾃于⾃然界,所以称之为“⾃然之⽓”。

⼀个是来源于饮⾷的⽓,⼩孩要吃奶,长⼤了以后要吃⾷物,因为⼈类维持⽣存的营养物质来⾃于饮⾷物,所以称之为“⽔⾕之⽓”。

⼈体的⼀⾝之⽓就由这三种成分所构成,这三种成分从来源上看是三个途径,但是它们在⼈体内是混在⼀起相互化⽣、密不可分的。

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

卫气营血辨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
• 其病位在心和心包 • 证候特点: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或有神昏, 舌红绛。
• 护治原则:清营透热
营分证的护理原则
• (1)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皮肤斑疹出现的情况,如分布部 位、色泽、大小等 • (2)生活起居护理
在病床四周加上护栏,防止患者因神昏躁 动发生意外。
• (3)情志护理 安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恐惧和悲观心理
• (4)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流食为主。 • (5)用药护理(1分) 给药要耐心,应该频频喂服
血分证辨证护理
•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到最危重的阶段, 亦是卫气营血病变的最后阶段。 • 证候特点:舌质红绛,具有耗血,动血 、伤阴、动风之趋向。 • 护治原则:清营凉血,透热养阴
血分证的护理措施
• (1)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脉象等变化 ,注意厥脱危象的出现,还应根据出血部 位不同进行护理。
• (2)生活起居护理
咳、吐、衄血的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每 日用生理盐水或清热解毒漱口液漱口
• (3)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安慰患者,稳定情绪,消除恐 惧、紧张心理,使之配合治疗。 • (4)饮食护理
宜进清凉饮料和素食流食。
•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要注意温度适宜,一般宜偏凉服
• 辨证: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 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 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 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 定性。 • 八纲辨证:是将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 综合分析,概括病变部位、性质、以及邪 正盛衰等方面的情况,并将之归纳为阴证 、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 、实证八类基本证候的方法。
二、气分证辨证护理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 邪实,阳热炽盛的里热证。 其病位在胸膈、肺、胃、肠、胆等脏腑 证候特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护治原则:清热生津

《卫气营血辨证辨治内伤杂病规律的研究》

《卫气营血辨证辨治内伤杂病规律的研究》

《卫气营血辨证辨治内伤杂病规律的研究》一、引言中医理论中,卫气营血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内伤杂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以气血津液为基础,通过辨析卫气营血的盛衰、虚实、寒热等变化,从而达到治疗内伤杂病的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卫气营血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二、卫气营血理论概述卫气营血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卫气、营气、血三个层次。

卫气位于最外层,主要负责保卫机体免受外邪侵袭;营气位于中间层,主要作用是滋养机体;血则位于最内层,为机体提供营养和能量。

卫气营血理论强调了人体内部环境的协调平衡,对于指导中医临床辨治内伤杂病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伤杂病的成因及分类内伤杂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而形成。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内伤杂病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肺热阴虚等。

这些疾病在中医临床中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卫气营血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规律(一)辨析卫气盛衰卫气盛衰是卫气营血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辨治内伤杂病时,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恶寒发热、汗出等情况,判断卫气的盛衰。

若卫气虚弱,则易受外邪侵袭,治疗时应以扶正祛邪为主;若卫气亢盛,则应清热泻火,调和气血。

(二)分析营气营血的虚实营气营血的虚实是辨治内伤杂病的关键。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面色等表现,判断营气营血的虚实。

若营气不足,则表现为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治疗时应以补益营气为主;若营血不足,则表现为面色苍白、爪甲无华等症状,治疗时应以养血活血为主。

(三)把握证候的寒热变化寒热是证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判断证候的寒热变化。

若证候偏热,则表现为口渴、尿黄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清热为主;若证候偏寒,则表现为畏寒、肢冷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五、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卫气营血辨证辨治内伤杂病的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卫气营血辨证ppt课件

卫气营血辨证ppt课件
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环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 血为营之奉心化赤而成,“营气者,泌其津液,注
之于脉,化以为赤,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以应刻数。”
12
卫气营血层次示意图:
卫 气 营

最浅 较深 更深
最深
卫气营血表里层次差别,可引申说明温病病变层次、 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22
①卫分风热证(风热犯卫):
•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 痛或乳蛾红肿, 头痛, 咳嗽,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等。
• 其中以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头痛 等为卫分风热证的辨证要点。
② 确定病变的轻重:层次越深,病情越重。 ③ 确立发病类型:病初以卫分证为主者,属新感温病。病初以里
热证为主者,属伏气温病。 ④ 确定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
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6
(1)卫气营血辨证的创立
•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 血的论述。
以祛邪外出。
16
• 营血的功能是营养机体。
• 《灵枢·营气》:“经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
终而复始。”
• 《难经》:“血主濡之” 。 (濡养) • 《灵枢·营卫生会》:血是奉养人体最精华的物质,
“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糟 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 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4
一、卫气营血辨证
• 叶天士首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方法。 • 他依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变化,病程发展的阶 段特点,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的论述,将卫气 营血相关内容引申发挥,形成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 证学说。

卫气营血辨证中多选题继续教育

卫气营血辨证中多选题继续教育

卫气营血辨证中多选题继续教育1. 引言卫气营血辨证中多选题继续教育在中医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多选题的方式,医生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卫气营血的概念,掌握辨证施治的核心原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卫气营血的概念,并结合多选题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知识。

2. 卫气营血的概念卫气营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分别代表了人体的防御系统、气的运行、营养的吸收和血液循环。

在中医辨证施治中,卫气营血的状态对于判断疾病的性质和轻重至关重要。

卫气主要指人体的防御能力,它包括了外邪侵袭后的抵抗能力和循环系统的调节能力。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基础,它通过经络运行和呼吸系统的调节,维持着身体的正常功能。

营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保证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行。

而血液循环则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传递营养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卫气营血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医生进行辨证施治,确保患者获得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3. 卫气营血辨证中的多选题通过多选题的形式来考察卫气营血的概念,可以帮助医生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知识。

以下是一道关于卫气营血的多选题:问题:以下哪项反映了卫气营血失调的症状?A.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B. 咳嗽咯痰,气喘胸闷C. 食少纳呆,便秘尿黄D. 肢体困重,乏力倦怠通过这种形式的题目,可以考察学生对于卫气营血的理解程度,并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加深对于卫气营血的认识。

4. 总结与回顾卫气营血辨证中多选题继续教育在中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多选题的形式,医生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卫气营血的概念,提高辨证施治的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卫气营血的理解,并且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自己的辨证施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5.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卫气营血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掌握好这一知识点对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至关重要。

通过多选题的形式对卫气营血进行继续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和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

心烦躁扰
由于热扰心神,患者常表现出心烦躁 扰、甚或时有谵语等症状。
斑疹隐隐
营分热盛,可迫血妄行,导致皮肤出 现斑疹隐隐,或见出血点。
舌质红绛
舌质红绛是营分热盛的典型舌象,表 示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
营分证候辨证要点
辨识热型
观察神志变化
营分证候以身热夜甚为特点,与气分证候 的热型有所不同。
由于热扰心神,营分证候常伴见神志异常 表现,如烦躁不安、谵语等。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 辨证
目 录
• 卫气营血辨证基本概念 • 卫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气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营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血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及临床应用
01 卫气营血辨证基本概念
卫气营血定义及作用
卫气
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护卫肌表、抗御外邪、调 控腠理等。
若营分证候未能及时得到控制,热邪可进一 步深入血分,导致病情恶化。
营血共同辨证
在临床上,营分证候和血分证候常相互交织、 共同存在,需要综合辨证施治。
05 血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血分证候临床表现
斑疹隐隐
血分证候患者皮肤可能出现斑疹,这是热 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所致。斑疹的出现
往往预示着病情较重。
A 发热夜甚
审查斑疹
辨别舌质舌苔
斑疹的出现及其形态、色泽等变化,对于 判断营分证候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是营分证候的典型舌 象表现。
营分证候与血分关系
营血同源
营分和血分均属于阴分范畴,二者在生理上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营分先受邪
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热邪往往先犯营分, 再深入血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自卫内陷心营:如患者心阴素虚,温邪可由
卫分不经气分而径传心营 ( 血 ) ,出现重险证 候。
温病学教研室
(5)卫分证的治疗原则:
• 卫分证由于病在肺卫肌表,治疗是以宣泄
肺卫为法,辛凉透表为治。 • 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即是此意。
温病学教研室

卫分证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 应辨清卫分证的临床类型,区分病邪性质, 采用不同的解表法。 ② 慎用发散风寒之辛温解表剂。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
温病学教研室
概述
温病辨证除了有中医学八纲、脏腑、气
血津液等辨证理论作指导外,还有独特的辨
证理论,即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以
此构成了温病辨证理论体系的核心。
温病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
1.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各阶段的病 理和主要证候。 2.熟悉并逐渐掌握温病辨证的临床运用。
(2)卫气营血的化生及功能
• 卫气营血是由水谷化生,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精微物质,其分布、化生有表里或先后的不同。
• 卫气为无形之质,行于脉外,分布层次表浅; • 营血为有形精微,行于脉中,分布层次较深。 • 卫、气、营、血的关系:其气浮于表者为卫, 营之注脉化赤者为血。
温病学教研室
• 卫分布于肌表。“卫在脉外”,“卫行于
• 总之,气分阶段,是热邪亢盛,正气抗邪 有力,邪正剧争阶段。 • 其病理特点为:里热亢盛,津液受伤。
• 主要病机:阳明热炽津伤。
阳明热炽——发热,不恶寒,苔黄 + 津伤——口渴
温病学教研室
(5)气分证的转归:
邪解气分: 邪陷营血:
正气抗邪有力 治疗及时恰当 正气抗邪不利 失治、误治
温病学教研室
(6)气分证的临床类型:
• 各种气分证的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虽大
体相似,但因病变部位不同和病邪性质
各异,各种气分证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
同,除上述典型的共有症状外,还可见
邪热盛于某一脏腑部位的症状表现。
温病学教研室
气分证的临床类型较多,最常见的有:
① 邪热壅肺:
• 常见症状有:身热,汗出,口渴,咳喘, 或胸痛,苔黄,脉滑数; • 以身热,口渴,咳喘,苔黄为辨证要点。
温病学教研室
• 暑热病邪一般径犯阳明,不从表伤, 故少见卫分表证。
温病学教研室
(2)卫分证的辨证要点:
确定病邪在卫分的主要依据是发热与恶寒并见, 一般是发热重,恶寒轻。
口渴与否,是判断卫分证寒热属性的重要症状之 一。口渴,说明所感为温邪;
因此,将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作为卫分证的 辨证要点。 此外,脉浮数说明病属热而非寒,病位在表而不 在里。
温病学教研室
(1)气分证的主要症状:
• 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其证候表现也各有区
别,其中以热盛阳明常见。 • 主要症状:壮热,不恶寒,但恶热,汗多, 渴欲冷饮,舌红苔黄燥,脉洪大等。
• 其他病变部位的临床证候,将在后面叙述。
温病学教研室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 既无发热恶寒的表证,又无斑疹、舌绛
等营(血)分症状。
• 《难经》:“血主濡之” 。 (濡养)
• 《灵枢· 营卫生会》:血是奉养人体最精华
的物质,“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此所受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 贵于此。” 温病学教研室
总结:
• 卫主卫外,气主整体防御,营主调和五脏,
洒陈六腑,化生血液,血主营养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 • 卫气的功能主要是防御机体,使不受外邪 侵袭;营血的作用主要是营养机体。
∵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多气多血,抗邪力 强 ∴邪入阳明,正邪抗争,里热蒸迫——全身 壮热。
温病学教研室
温邪在里不在表——仅有发热而不伴恶寒
里热亢盛,蒸腾,逼津外泄——汗多
热炽津伤——口渴喜凉饮
热盛于里——舌苔由白转黄 里热沸腾——脉洪大有力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气分证的辨证要点。
温病学教研室
• 血为营之奉心化赤而成,“营气者,泌其
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赤,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
温病学教研室
卫气营血层次示意图:

气 营 血 最浅 较深 更深 最深
卫气营血表里层次差别,可引申说明温病病变层次、 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卫气营血分布与生化示意图:
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最浅
• 明末· 吴有性: “凡疫邪留于气分,解以战 汗;留于血分,解以发斑。气属阳而轻清, 血属阴而重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 邪在血分,恒多胶滞。故阳主速而阴主迟, 所以从战汗者,可使顿解;从发斑者,当 图渐愈。” • 叶天士受其启示:“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 者,可冀战汗透邪,而邪陷血分,急急透 斑为要。” 温病学教研室
温病学教研室
• 总之,卫分证的病理特点是:
温邪袭表,肺卫失宣; 卫受邪郁 + 肺气失宣 正气抗邪,邪正相争
温病学教研室
(4)卫分证的转归:
一般病变较轻
持续时间较短
①邪自表解:若正气未衰,加上及时确当的治
疗,温邪受到顿挫,可以从表外解。
②自卫传气:若感邪过重,或治疗不及时或不
恰当,温邪可从卫分传入气分。
(1)卫气营血辨证的创立
• 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之前,已有关于卫气营 血的论述。 • 《黄帝内经》最早认为营卫气血是水谷化生的精 微物质:
• 如《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 • 《灵枢· 营卫生会》:“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灵枢· 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 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 是谓血。”
③ 不宜早用、过用苦寒直折、清泄里热之品。
④ 温病气分证一般较短暂,故汗法应适可而止。
温病学教研室
2、气分证
• 气分证是温邪入里,以整体气机受郁,邪 正剧争,里热蒸迫为特点的证候类型。
• 气分证的病变较广泛,凡温邪不在卫分, 又未传入营(血)分,皆属气分范围。 • 病变部位主要有:肺、胃、脾、肠、胆、 膜原、胸膈等。
温病学教研室
• 气是脏腑生理活动及整体防御功能的体
现。
• 凡外邪入侵,气必聚集病所,与病邪作 斗争。 •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有所结,气归 之。”——病邪结于某处,气必趋达病变
部位,以祛邪外出。
温病学教研室
• 营血的功能是营养机体。
• 《灵枢· 营气》:“经专者,行于经隧,常
营无已,终而复始。”
温病学教研室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
1、用以辨别病变浅深层次及病变部位。
2、确定证候类型及病变性质及其相互传 变。 3、为确立正确的治法提供依据。
温病学教研室
一、卫气营血辨证
• 叶天士首创了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方法。 • 他依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变化,病程发 展的阶段特点,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的 论述,将卫气营血相关内容引申发挥,形成
温病学教研室
• 《难经· 三十二难》:“心者血,肺者气。 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 • 《伤寒论》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 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 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 • 元· 罗天益《卫生宝鉴》:“气分热,柴胡 饮子、白虎汤;血分热,桃仁承气汤、清 凉四顺饮子。” 温病学教研室
• 其病理特征是燥热伤卫,津液被耗。 •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或无痰, 鼻、咽干燥,口渴,舌红,苔薄白欠润, 脉浮数等。 • 其中以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鼻咽干燥 为卫分燥热证的辨证要点。
温病学教研室
③卫分湿热证(湿热犯卫):
• 病理特征是湿热阻遏卫气,脾胃气机失调。 • 证见: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少汗,头重如 裹,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 缓等。 • 其中以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白腻为卫分 湿热证的辨证要点。
• 以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辨证
要点。
• 风热病邪、暑热病邪、燥热病邪传入气
分,病机变化和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温病学教研室
• 湿热病邪(包括暑湿)深入气分,病机变化较复
杂,临床症状特殊。其流连气分,涉及脾、膜原、
胆腑、肠腑等病பைடு நூலகம்部位。
• 气分湿热的基本表现:发热、脘腹痞满、苔腻 等。——判断气分是否湿热内阻的标志 • 湿重热轻,热为湿遏——身热不扬;苔白腻; • 热重湿轻,湿热交蒸——身热汗出,热虽盛而不 为汗衰;苔黄腻或黄浊。 湿热证提纲症:“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 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温病学教研室
(3)卫气营血的病理与证候
卫分证 气分证 营分证 血分证 属表 属里
气分证较浅 营分证较深 血分证更深
卫气分——功能失调为主
营血分——实质损害为主
温病学教研室
卫气营血病机示意图: 卫 气 卫受邪郁——恶寒 邪正相争——发热、口微渴 邪郁气机 邪正剧争 发热,但恶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里热蒸迫 营热扰心——心烦,时有谵语 营热窜络——斑疹隐隐 营热蒸腾——口干反不甚渴饮,舌绛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脉细数 血热扰心——燥扰不安,神昏谵妄 迫血妄行——多部位急性出血 血热炽盛——身体灼热,舌深绛 阴血耗损——脉细数
以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 为辨证要点。
温病学教研室
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学说。
温病学教研室
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
① 确定病邪的浅深:“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 言血”。卫、气属阳,较浅;营、血属阴,较 深。 ② 确定病变的轻重:层次越深,病情越重。
③ 确立发病类型:病初以卫分证为主者,属新感 温病。病初以里热证为主者,属伏气温病。 ④ 确定治疗原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 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 血,直须凉血散血。” 温病学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