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营血辩证
10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总结

41
(三)湿热在卫证
见于湿温病的初期。 湿温病是外感湿热病邪引起的温热病, 以起病较缓、病变以脾胃为中心、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夏秋季节。
相当于现代医学夏秋季的病毒感染、流 行性感冒、某些类型的传染性肝炎、胆道感 染等。
42
(一)病因
湿邪
湿热病邪 热邪
如油入面
阴邪
阳邪
43
湿重
湿热病邪
偏于卫者(发热、恶风寒为著)——银翘
散(连翘 银花 桔梗 薄荷 竹叶 生甘 草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 鲜苇根 ) 偏于肺者,“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 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温病 条辨》——桑菊饮(杏仁 连翘 薄荷 桑叶 菊花 桔梗 苇根 生甘草 )
35
问题二:芦根在此是否为生津之功?
传变:①外出气分,即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②内入血分,顺传于血,病转危重。
17
4、血分证
(1)生理功能:血为营气所化,是人体的主要阴
液之一,血的生理功能大概可分 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心主血脉,藏神明,乃总统于心,运行脉中,周 而复始,环流不息。 ②血为营气所化生,有濡润筋脉,营养五脏六腑之 功用。
9
2、气分证
(1)生理功能:气是人体赖以生活的物质之一,是五
脏六腑,四肢百骸活动的力量的基础, 又是人体整体的防御机能,根据《内 经》对气的论述,其生理功能可分为 以下三个方面。 ①输布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 ②抗御外邪,维持体温; ③是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
10
(2)定义:气分证是指病邪入里,未传入营血分影 响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病变。
(6) 病理特点:邪正剧争,里热蒸迫热炽
津伤(邪正均盛,剧烈抗 争)。源自(7) 证析:略12
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卫气营血,在中医学里有二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生理机能来说,它代表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是指温热病的病变过程来说,它代表温热病的病势深浅的四个阶段。
中文名卫气营血辩证词性诊断学名词创立时间清代创始人叶天士概述编辑诊断学名词。
辨证方法之一。
用于温病辨证,清代叶天士所创。
即以外感温病由浅入深或由轻而重的病理过程分为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阶段,各有其相应的证候特点。
病变按卫、气、营、血逐步发展至营分血分者为逆传。
其中两分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同病。
卫分为表证阶段,应鉴别不同的病因;气分为热盛阶段,应区别热邪是否结聚;如属湿热,则应区分热和湿的轻重;病邪深陷营、血分为伤阴引致内闭或出血的阶段,并须明辨心、肝、肾等脏的病变,由此从病因、阶段、部位、传变及病变程度确立辨证的内容。
历史沿革编辑《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卫气营血辨证亦由此萌芽。
《灵枢·营卫生会》说:“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素问·痹论》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
”由此可见,《内经》为卫气营血辨证的渊薮。
《难经》在《内经》的基础上,对卫气营血作了进一步阐发。
如《难经·三十二难》提出“心者血, 肺者气, 血为荣, 气为卫, 相随上下, 谓之荣卫”。
这一理论的发挥, 对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东汉末年,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说明疾病的表里深浅轻重,并将卫气营血引入外感病的领域,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如《伤寒论》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致汗出。
温病的辩证(一、卫气营血辩证)(刘景源)

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刘景源)温病的辩证(⼀、卫⽓营⾎辩证)(转载)温病的辨证纲领,有卫⽓营⾎辨证和三焦辨证两⼤系统,它们对温病的辨证,各有各的指导意义。
⼀、卫⽓营⾎辩证卫⽓营⾎辨证是清代的温病学家叶天⼠提出来的,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它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
叶天⼠说:“⼤凡看法,卫之后⽅⾔⽓,营之后⽅⾔⾎。
”“⼤凡看法”,是讲规律性,也就是说,温病的辨证规律是卫分证之后才是⽓分证,营分证之后才是⾎分证。
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卫与营,⽽在⽓与⾎。
也就是说,叶天⼠的卫⽓营⾎辨证,实际上是⽓⾎辨证,把温病分为⽓病与⾎病两⼤部分。
因为这两⼤部分范围太宽了、太笼统了,所以在“⽓”前⾯⼜衍⽣出“卫”,在“⾎”前⾯⼜衍⽣出“营”,从⽽把温病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就使辨证过程更为精细、准确了。
实际上,从总体上来说他强调的是⽓⾎辨证。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论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不⽤别的名词,不⽤别的辨证,⽽特意选择了卫⽓营⾎,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
要讲叶天⼠为什么⽤⽓病与⾎病来辨证温病,⾸先应该复习⼀遍卫、⽓、营、⾎的⽣理概念。
1.卫⽓营⾎的⽣理概念卫、⽓、营、⾎的⽣理概念主要在⽓与⾎,⽓中包括卫,⾎中包括营。
(1)⽓要谈这个问题,⾸先要讲“⽓”。
中医学所讲的⽓,作为⼈体来讲,应该说⾸先想到是⼈体⼀⾝之⽓,这个⽓称为“真⽓”,也称“正⽓”,还有⼈称为“原⽓”、“元⽓”、“真元之⽓”从⼈体⼀⾝之⽓的⽣成来说,它有三个来源:⼀是来源于先天的⽓,是受之于⽗母,与⽣俱来的⽓。
就是说,在⼈没有降⽣之前,还没有见天⽇的胚胎时期已经存在了,所以称之为“先天之⽓”。
⼀个是来源于⾃然界的⽓,也就是呼吸的清⽓。
婴⼉⼀降⽣,⾸先就要呼吸,所吸进来的氧⽓来⾃于⾃然界,所以称之为“⾃然之⽓”。
⼀个是来源于饮⾷的⽓,⼩孩要吃奶,长⼤了以后要吃⾷物,因为⼈类维持⽣存的营养物质来⾃于饮⾷物,所以称之为“⽔⾕之⽓”。
⼈体的⼀⾝之⽓就由这三种成分所构成,这三种成分从来源上看是三个途径,但是它们在⼈体内是混在⼀起相互化⽣、密不可分的。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

中医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详解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温热病:是一类由外感温热病邪所引起的热象偏重,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病症分类:叶氏应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的分布与生理功能的不同,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的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阐明温热病变发展过程中,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病理阶段:卫气营血病证,代表着温热病浅深、轻重不同的四个病理阶段。
1.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2.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3.营分证:为邪入营分,热灼营阴,扰神窜络,病情深重;4.血分证:邪热深入血分,血热亢盛、耗血动血,瘀热内阻,为病变的后期,病情更为严重。
传变途径:温热病邪从口鼻而人,首先犯肺,由卫及气,由气入营,由营入血,病邪步步深入,病情逐渐深重。
意义: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外感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它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完善并丰富了中医对外感病的辨证方法和内容。
卫分证定义:指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
常见于外感温热病的初起阶段。
证候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或伴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分析:①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被邪热郁遏,故发热重、微恶风寒;②温热之邪上扰清窍,则头痛;③温热病初起,伤津不甚,故口干微渴;④温热在表,故舌边尖红、脉浮数。
温邪犯肺,肺气失宣,则咳嗽;⑤温热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
卫分证分类:可因感受不同类型的温邪而症状和病机不同。
(1)风热犯卫:肺卫失宣,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微汗或无汗,咳嗽,咽红或痛,鼻塞流浊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2)暑湿犯卫:阻遏气机,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重,胃脘部痞满,心烦,口渴,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卫气营血基本病理及辩证要点

卫气营血基本病理及辩证要点
卫气营血,在中医学里有二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生理机能来说,它代表人体的生理功能,一是指温热病的病变过程来说,它代表温热病的病势深浅的四个阶段。
证候分析:病因病机:多因气分邪热传入营分而成,或由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而成,称为“逆传心包”;亦有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盛,来势凶猛,发病急骤,起病即见营分证者。
四、血分证定义:指温病邪热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
血分证是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为深重的阶段。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辨证

心烦躁扰
由于热扰心神,患者常表现出心烦躁 扰、甚或时有谵语等症状。
斑疹隐隐
营分热盛,可迫血妄行,导致皮肤出 现斑疹隐隐,或见出血点。
舌质红绛
舌质红绛是营分热盛的典型舌象,表 示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
营分证候辨证要点
辨识热型
观察神志变化
营分证候以身热夜甚为特点,与气分证候 的热型有所不同。
由于热扰心神,营分证候常伴见神志异常 表现,如烦躁不安、谵语等。
中医诊断学第七章第三节卫气营血 辨证
目 录
• 卫气营血辨证基本概念 • 卫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气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营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血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 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及临床应用
01 卫气营血辨证基本概念
卫气营血定义及作用
卫气
指防卫免疫体系及消除外来的机体内生的各种异物的功能,包括护卫肌表、抗御外邪、调 控腠理等。
若营分证候未能及时得到控制,热邪可进一 步深入血分,导致病情恶化。
营血共同辨证
在临床上,营分证候和血分证候常相互交织、 共同存在,需要综合辨证施治。
05 血分证候特点及辨证方法
血分证候临床表现
斑疹隐隐
血分证候患者皮肤可能出现斑疹,这是热 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所致。斑疹的出现
往往预示着病情较重。
A 发热夜甚
审查斑疹
辨别舌质舌苔
斑疹的出现及其形态、色泽等变化,对于 判断营分证候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是营分证候的典型舌 象表现。
营分证候与血分关系
营血同源
营分和血分均属于阴分范畴,二者在生理上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营分先受邪
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热邪往往先犯营分, 再深入血分。
江南名医叶天士之卫、气、营、血辩证

江南名医叶天士之卫、气、营、血辩证提起江南名医叶天士,人称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
康熙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
因他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据说连神仙都慕名而来,变做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
叶天士号脉后,说:“六脉调和,非仙即怪。
”羞得那神仙仓徨逃遁。
不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可见叶天士妙手回春,起死复生的事都是有口皆碑的。
叶天士的著作《温热论》,是对治疗温热病的大量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温病学派的开山之作,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
伤寒论主要是谈的外感病,特别是外感寒邪开始,而叶天士在伤寒六经辩证的基础上创立的外感温热病辩证,谈的主要是热,更加详细的论述了温热病情。
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今天就和大家来探讨卫气营血的辩证。
从上面谈到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我们来猜猜有些什么样的症状,发热出汗那是肯定的,因为本来说的就是热病嘛,另外,肺的症状呢?热伤肺卫会有黄稠痰吧?咳喘也会有吧,还有什么心烦口苦便秘也算热吧?,如果热入营分和血分呢?那会逆传心包,心包受邪,是不是会有热盛动血,皮肤斑疹和扰乱心神的问题呢?大的框架有了,我们再来分开论述。
一)卫分证——外感风热(肺)恶风发热咳嗽咽痛口干舌边尖红脉浮数卫分是什么意思?是肺卫,是表!这里很重要,大家一定要理解“卫气营血”的意思,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
卫分主皮毛,是最浅表的一层,也是温热病的初起。
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
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很像皇宫人员布置,守在皇宫门外的卫兵就好像肺卫,要行刺黄帝先要过这关,如果杀完卫兵再进去会有侍卫,火力和武功自当更高一层,那就是气分,之后再有将军保护,将军就像营分,如果刺客已打到将军的话,是不是军心动摇,人心将乱了?那神智病当然就在此产生了,将军若败,表示黄帝小命即将不保,全国动荡不安,民已大乱,人心已散,那就是血分,神智病更加恶化,难救也。
第六章 辩证——卫气营血辩证

第三节卫气营血辩证卫气营血辩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温热病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一般称为“温病”。
卫气营血辩证是针对温病而创立的辩证方法。
温热病的特点是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等,是由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引起,记述道见于叶天士的《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温邪包括风热、暑热、暑湿、湿热、燥热、伏寒化温等,发病后以发热为主症。
温邪的特异性体现在从外侵袭人体,温热性质显著,易消耗人体阴津,不同的温邪大多具有特定的侵犯部位等,温病与风寒类外感疾病及内伤杂病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原不同。
温邪致病,在病理上,多热势偏盛,易于化燥伤阴,甚至耗血动血;在病变过程中,又易于出现神昏谵语,斑疹,吐衄;在疾病的后期,易动风痉厥。
温热病多起于卫分,渐次转入气分、营分、血分,这是病情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这种传变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病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分,感邪有轻重之别,临床上亦有起病即从气分或营分开始者;亦有病虽入气分,而卫分之邪仍未消除的;还有不仅气分有热,而血分同时受到热灼的,从而酿成气血两燔。
为此,临床当中应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加以灵活运用。
温热病的临床治疗大法是: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气分证,治宜清热生津;营分证,治宜清营透热;血分证,治宜凉血散瘀。
下面,仅就卫气营血较典型的证候,作一简要介绍。
一、卫分证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表现出来的证候。
本证的主要证候特点是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
属八纲证候中的表热证。
【证候】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痛。
【分析】温邪初袭肌表,卫气被郁,肌肤失去温煦,故见恶寒;正邪交争于肌表,则发热;温为阳邪,温热之邪袭体则见发热重,恶寒轻;温热上扰于清窍,则头痛;温热犯表,肺失宣降,故咳嗽;咽喉为肺之门户,温热袭肺,则咽喉肿痛;温热袭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故有汗或无汗;热邪伤津不甚,则口微渴;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为热邪在卫分之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卫气营血辩证
总论
一、温热病:就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
简称“温病”。
特点: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以发热为主,易化燥伤阴,甚则耗血动血。
病情发展规律:多起于卫分,渐次转入气分、营分、血分。
二、卫气营血辩证:就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卫分证:就是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
主要特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
属八纲证候中的表热证。
2、气分证:就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里证。
特点:其病变范围广泛,凡温热病邪不在卫分,又未入营血,皆属于气分范围。
以热盛阳明多见。
证候特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传入途径有二:一就是从卫分传入;二就是温热病邪直入气分。
(一)、气分大热
定义:就是指邪热入胃,胃热炽盛所表现出的候。
证候: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分析:1、胃热炽盛,耗损津液,故大热,大渴,喜冷饮。
2、邪热蒸腾,迫津外出,故大汗。
3、热拢心神则心烦。
4、里热炽盛,气盛血涌,故面赤。
5、苔黄燥,脉洪大,为实热之象。
治法:清热生津
代表方:白虎汤
(二)、热结肠道
定义:热结肠道证就是指邪热入腑与糟粕互结,耗伤津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分析:1、肠道属阳明经,而阳明经气旺于日晡。
2、热入气分,邪热亢盛,正邪相争,故日晡潮热。
3、热结肠道,耗伤津液,肠道津亏,使肠内不润,故大便燥结。
4、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腹满硬痛,拒按。
5、苔黄燥,脉沉实,为里实热之象。
治法:峻下热结
代表方:大承气汤
3、营分证:就是指温热之邪,内陷心营,以实质性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
就是以营热伤阴,心神被扰的病变为主,其病位在心与心包。
主要证候特点:身热夜甚,舌红绛,心烦不寐,或神昏。
热伤营阴
定义:就是指温热之邪深入营分,耗伤营阴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
分析:1、温热之邪,耗伤营阴,故身热夜甚。
2、营气通于心,营热内扰心神,则见心烦不寐,或神昏谵语。
3、热伤血络,血溢脉外,故斑疹隐隐。
4、热入营分,蒸腾营阴,营气上升,则口干不欲饮。
5、舌红绛,脉细数,均为热伤营阴之象。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代表方:清营汤
4、血分证
定义:就是温热病发展到最后阶段,温热之邪,已入血分,以动血耗血,瘀热内阻为主要病机变化。
以心肝肾的病变为主。
主要证候特点:舌质深绛,具有耗血,动血,伤阴,动风之趋势。
卫气营血辨证鉴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