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的探讨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流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和精密的工程,涉及到多个工序和专业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流程,以及每个流程所涉及到的关键步骤。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1. 系统层面设计: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确定电路所需的功能和性能。

根据需求,进行系统级设计,包括电路结构的选择、功能模块的划分和性能评估等工作。

2. 电路设计:在系统层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级的设计。

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如晶体管、电容器和电阻器等,根据电路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设计电路的拓扑结构和组成。

这一阶段还需要进行电路仿真与优化,确保电路在各种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3. 物理设计:对电路进行物理布局和布线设计。

根据电路的拓扑结构和组成,将不同的器件进行布局,以优化电路的性能和减少信号干扰。

随后进行布线设计,将各个器件之间的电路连接起来,并进行必要的引脚分配。

4. 电气规则检查:进行电气规则检查,确保电路满足设定的电气和物理规则,如电源电压、电流、信号强度和噪声等容忍度。

5. 逻辑综合:将电路的逻辑描述转换为门级或寄存器传输级的综合描述。

通过逻辑综合,能够将电路转换为可以在硬件上实现的门级网络,并且满足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6. 静态时序分析:对电路进行静态时序分析,以确保电路在不同的时钟周期下,能够满足设定的时序限制。

这是保证电路正确工作的关键步骤。

7. 物理验证:对设计好的电路进行物理验证,主要包括电路布局和布线的验证,以及电路中的功耗分析和噪声分析等。

这些验证可以帮助设计师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集成电路制造流程:1. 掩膜设计:根据电路设计需求,设计和制作掩膜。

掩膜是用来定义电路的结构和元器件位置的模板。

2. 掩膜制作:使用光刻技术将掩膜图案投射到硅片上,形成电路的结构和元器件。

此过程包括对硅片进行清洗、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和去胶等步骤。

3. 硅片加工:将硅片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形成电路中的PN 结、栅极和源极等结构。

集成电路设计的大致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的大致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的大致流程
一、需求分析
在集成电路设计的初期,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主要是理解并分析客户或市场需求,明确设计目标,包括性能、功耗、面积、成本等关键指标。

二、规格制定
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出具体的规格书。

规格书详细描述了集成电路的各项特性,如工作电压、I/O接口、数据传输速率、功耗等。

三、电路设计
根据规格书,进行电路设计。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进行。

设计者会根据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设计出满足规格的电路结构。

四、仿真验证
在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仿真验证。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五、版图设计
仿真验证通过后,进入版图设计阶段。

这一步骤主要是利用专业版图编辑软件,将设计的电路转换为物理版图。

版图描述了器件的尺寸、位置以及互连关系。

六、物理验证
在版图设计完成后,进行物理验证。

这一步骤主要是检查版图中的物理错误,如器件尺寸错误、连接错误等。

物理验证通过后,版图才能
用于制造。

七、可靠性分析
在制造之前,还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

这一步骤主要是评估集成电路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果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集成电路,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高大上?就像是一座超级复杂的微观城市,每一个小小的元件都是城市里的建筑或者居民,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完成各种神奇的功能。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神奇的集成电路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就是干集成电路设计这行的。

有一次我问他:“你这集成电路设计,是不是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呀?”他听了直摇头,笑着说:“哪有那么容易啊!这就好比是要建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宇宙空间站,每个细节都得精心规划。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那可是相当复杂的。

最初得有个设想,这就像是要写一个故事之前先有个主题一样。

设计师们得知道这个集成电路是用来做什么的,是要让手机运行得更快,还是让汽车的控制系统更智能呢?这时候,他们得和客户或者相关的产品团队进行交流。

就像一群探险家聚在一起商量要去探索的目的地。

我想象他们的对话大概是这样的:产品经理说:“我们希望这个集成电路能让我们的智能手表续航更久。

”设计师就会问:“那具体要达到多久呢?还有,手表上其他功能对功耗的限制是怎样的?”这就开始了一场你来我往的问答,就像一场激烈的乒乓球赛,目的就是把这个集成电路的功能需求确定得清清楚楚。

确定好需求之后,就要进行架构设计了。

这一步就像是设计一座大楼的框架。

设计师要决定这个集成电路里有哪些主要的功能模块,这些模块之间怎么连接。

这时候他们又得像一群超级规划师一样,得考虑到各种情况。

比如说,要计算每个模块大概需要占用多少空间,就像在规划大楼的时候要考虑每个房间的大小一样。

而且还得考虑数据在这些模块之间流动的速度,这就好比是大楼里的交通流量规划。

我问小李:“这架构设计是不是很头疼啊?”小李皱着眉头说:“哎呀,那可不是一般的头疼。

就像你要把一团乱麻理清楚,还得让它变成一个漂亮的图案。

”接着就是电路设计啦。

这就好比是给大楼的框架里填充各种设施。

设计师要根据架构设计来确定每个模块里具体的电路元件,比如说晶体管怎么连接,电阻电容的值是多少。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设计和验证。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并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集成电路设计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客户充分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这包括电路的功能、性能、功耗、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与客户的深入交流,设计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接下来是电路设计的概念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电路的初步设计。

这包括电路的功能分析、结构设计、电路拓扑结构等方面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提出创新的设计方案,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奠定基础。

然后是电路设计的详细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对电路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分析。

这包括电路的电气特性分析、电路的模拟仿真、电路的数字仿真等方面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设计工具和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验证,确保电路设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接着是电路设计的验证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对设计的电路进行验证和测试。

这包括电路的原型制作、电路的功能测试、电路的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测试设备和工具,对电路进行全面的验证和测试,确保电路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是电路设计的量产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将验证通过的电路进行量产。

这包括电路的工艺设计、电路的制造、电路的封装等方面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电路制造的工艺流程和要求,确保电路的量产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设计和验证。

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行电路的概念设计、详细设计、验证和量产,确保电路设计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只有如此,才能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优秀集成电路产品。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流程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由许多晶体管、电阻、电容和其他电子器件组成的微小芯片。

它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汽车、医疗设备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主要流程。

1. 需求分析与规划集成电路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和规划。

这一阶段中,设计团队与客户和市场调研团队合作,明确产品的功能需求、性能要求和市场定位。

同时,还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确定设计和制造的目标。

2. 电路设计在电路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电路图。

他们使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具,如Cadence、Mentor Graphics等,进行原理图设计,包括选择器件、连接电路等。

3. 电路模拟与验证电路设计完成后,设计团队使用模拟器对电路进行仿真和验证。

他们会通过仿真进行各种测试,以确保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电路优化,提升性能。

4. 物理设计与版图布局物理设计阶段是将原理图转化为实际物理结构的过程。

设计团队使用EDA工具进行版图布局和布线,将电路元件放置在芯片上,并根据需要进行电路逻辑换位和时序优化。

5. 设计规则检查(DRC)与逻辑等效检查(LEC)在物理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设计规则检查(DRC)和逻辑等效检查(LEC)。

DRC检查确保设计规则与制造工艺的兼容性,而LEC检查则确保逻辑及电气规格与原始电路设计的一致性。

6. 掩膜制作与掩膜层压在确定物理设计没有问题后,接下来需要制作芯片的掩膜。

掩膜是一种精确描绘芯片电路图案的遮罩。

设计团队将设计好的版图转化为掩膜,并将其层压在某种光刻胶上。

7. 掩膜曝光与光刻掩膜制作完成后,需要使用光刻机将掩膜上的电路图案曝光到芯片表面的硅片上。

光刻过程包括对光刻胶曝光、显影和刻蚀等步骤,最终得到芯片的图案。

8. 清洗与离子放置经过光刻后,芯片上会有大量的光刻胶残留物和掩膜层。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在整个设计流程中,需要考虑到电路设计的各个方面,从电路的功能需求到实际的物理制造过程,都需要经过严谨的设计和验证。

下面将从功能需求分析、电路设计、验证与仿真、物理实现等方面,对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功能需求分析是集成电路设计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电路的功能需求,包括电路的输入输出特性、工作频率、功耗要求等。

通过对功能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电路的整体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电路设计提供基础。

其次,电路设计是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根据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器件模型,进行电路的原理设计和电路图绘制。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路的布局与布线,以及信号的传输和时序控制等问题。

在电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工艺制约,力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接下来是验证与仿真。

在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与仿真,以确保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电路的仿真分析,可以验证电路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稳定性,发现并解决电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通过仿真分析,对电路进行性能优化,提高电路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最后是物理实现。

在电路设计和验证与仿真完成后,需要进行电路的物理实现。

这包括电路的版图设计、工艺制程、芯片制造等环节。

在物理实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电路的工艺制约和器件特性,保证电路的物理实现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电路的测试与调试,确保电路的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电路的功能需求、设计、验证与仿真、物理实现等多个环节。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才能保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关于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详解

关于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详解

关于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详解集成电路设计(英语: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根据当前集成电路的集成规模,亦可称之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VLSI design),是指以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目标的设计流程。

集成电路设计通常是以“模块”作为设计的单位的。

例如,对于多位全加器来说,其次级模块是一位的加法器,而加法器又是由下一级的与门、非门模块构成,与、非门最终可以分解为更低抽象级的CMOS 器件。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集成电路设计的相关知识。

集成电路设计介绍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一般先要进行软硬件划分,将设计基本分为两部分:芯片硬件设计和软件协同设计。

芯片硬件设计包括:1.功能设计阶段。

设计人员产品的应用场合,设定一些诸如功能、操作速度、接口规格、环境温度及消耗功率等规格,以做为将来电路设计时的依据。

更可进一步规划软件模块及硬件模块该如何划分,哪些功能该整合于SOC 内,哪些功能可以设计在电路板上。

2.设计描述和行为级验证功能设计完成后,可以依据功能将SOC 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并决定实现这些功能将要使用的IP 核。

此阶段间接影响了SOC 内部的架构及各模块间互动的讯号,及未来产品的可靠性。

决定模块之后,可以用VHDL 或Verilog 等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各模块的设计。

接着,利用VHDL 或Verilog 的电路仿真器,对设计进行功能验证(functionsimulation,或行为验证 behavioral simulation)。

注意,这种功能仿真没有考虑电路实际的延迟,也无法获得精确的结果。

3.逻辑综合确定设计描述正确后,可以使用逻辑综合工具(synthesizer)进行综合。

综合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逻辑器件库(logic cell library),作为合成逻辑电路时的参考依据。

硬件语言设计描述文件的编写风格是决定综合工具执行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综合工具支持的HDL 语法均是有限的,一些过于抽象的语法只适于作为系统评估时的仿真模型,而不能被综合工具接受。

ASIC芯片设计流程探究及其开发实践

ASIC芯片设计流程探究及其开发实践

ASIC芯片设计流程探究及其开发实践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是指按照特定应用需求设计和定制的硅片电路,也被称为定制集成电路。

ASIC芯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具有性能优异、功耗低、集成度高、可靠性强等特点。

ASIC芯片的设计流程和普通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相比,更加复杂和繁琐。

本文将从ASIC芯片设计的流程探究和开发实践出发,详细了解ASIC芯片设计的过程和实际应用。

一、 ASIC芯片设计流程探究ASIC芯片设计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是充分理解应用场景和需求,明确ASIC芯片的功能、性能、功耗、可靠性等指标。

在需求分析阶段,需要确保需求明确和完整,并建立好基本的开发规划。

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需求建立ASIC芯片的形态和体系结构,并进行初步的仿真分析和评估。

在概念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芯片的结构图、电路原理图、逻辑设计等方面内容。

3. 逻辑设计:逻辑设计阶段主要是针对芯片的逻辑电路进行设计和优化,包括信号缓存、时序电路、控制器等。

在逻辑设计阶段,需要结合芯片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并进行性能优化和需求调整。

4. 物理设计:物理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逻辑电路图进行器件布局,包括栅极、源漏区域、金属线路等。

在物理设计阶段,需要根据制造工艺和特定应用场景进行微调和优化。

5. 验证测试:验证测试阶段主要是对ASIC芯片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包括环境适应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温度测试等。

在验证测试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内容。

6. 授权生产:授权生产阶段主要是将ASIC芯片的设计文件和制造工艺交给制造厂家进行批量生产。

在授权生产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品质控制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

二、ASIC芯片设计开发实践ASIC芯片的设计开发实践存在着以下几个难点:1. 设计周期长:ASIC芯片开发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复杂的设计过程,设计周期长、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的探讨
摘要: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通用的集成电路已经不能满足
用户的使用要求,所以必须加快研发用户需要的集成电路,即定制集成电路,定
制集成电路可以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因此,本文就定制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
以及设计流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定制集成电路;发展现状;设计流程
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是集成电路设计的延伸,它是按照用户的需求而专门设计
的一款集成电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一、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
集成电路设计产品的发展革新。

首先,集成电路的器件功能有些简单,当面对较
庞大的电路板、较大的电功耗、不稳定的系统等问题时,集成电路就无法适应社
会的需要了,而且集成电路在发展的过程中,研发的过程较为缓慢,等产品进入
市场后,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这些因素都影响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壮大,因此满足人们需要的定制集成电路应运而生。

根据市场的需求,定制集成电路的
设计趋于复杂化,人们在设计定制集成电路时,大多借助了计算机软件,用计算
机软件绘制电路图,以及设计图的模拟和仿真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定制集成电路
产品的精确度。

定制集成电路的设计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全定制集成电路、半定制集成电路。

全定制集成电路,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制造的成本很高,由于
电路设计的比较精密,因此在制造完成后,不容易进行一些修正,但它是按照用
户的需要而设计的集成电路,有预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所以性能较好,面积小,有很好的集成度。

半定制集成电路的设计可以用基于标准单元和基于门列阵这两
种方法。

基于标准单元的设计方法是按照一些特定的规则把门、多路开关、触发
器这些逻辑单元进行排列,排列后和设计之前就设计好的大型单元结合起来,组
成定制集成电路;基于们列阵的设计方法则是将具有晶体管列阵的基片,或者是
通过掩膜互连的母片,这两种方式来完成定制集成电路的设计。

在实际的应用过
程中,半定制集成电路具有较短的生产周期、较低的生产成本、便于修改、以及
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的优点,它和全定制集成电路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
作用,所以需要加快进行定制集成电路的研发和应用。

二、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
定制集成电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日渐完善,目前,定制集成电路
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促进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现在的定制集成电路
设计流程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也相应地进行着革新。

当前,定制集成电路的设
计追求细化与科学,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工的明确和细致,定制集成电
路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设计规划和架构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
计阶段、仿真实验阶段。

(一)设计规划和架构阶段
产品的设计都是在满足市场的需求,定制集成电路的设计也是如此,当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面对
着电子产品这个宽广的市场,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查市场信息,认识到市场
的需要,以及广大客户的需要,要及时的将定制集成电路应用到电子产品中。


过一个阶段的市场调研之后,专业技术人员要分析这些数据,分析定制集成电路
应用的可行性、成本、生产周期,通过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需
要设计出客户需要的产品。

在设计规划和架构阶段中,我们根据市场的反应,分析出了市场需要什么样
的产品,接下来,我们进行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的架构。

在进行电路设计的架构工
作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之前收集到的市场信息,还要考虑到定制集成电路系统
的数据流向问题、系统操作等问题,这样才能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定制集成
电路设计架构,为后面的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打下了框架基础。

(二)逻辑设计阶段
我们在确定了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架构之后,就要进行电路的逻辑设计。

与传
统的电路原理图设计相比,定制集成电路使用的是硬件描述语言(HDL)。

用硬
件描述语言设计电路可以得到一个非常详细的描述,它的描述语言包括VERILOG、VHDL、VERILOG-A等等,这些语言都可以进行定制集成电路的逻辑设计。

我们可
以选择其中的两种语言:VERILOG、VHDL进行设计。

VERILOG是一种应用程度最广的硬件描述语言,它的结构简单、易读,可以
完成逻辑设计中的各个事项,VERILOG可以完成仿真实验中功能模块、层级结构
等测试。

VHDL语言的描述要长于VERILOG语言,它是从ADA语言的基础上得来的。

我们在进行逻辑设计时,可以采用这两种语言描述方式,或者将这两种语言
方式接起来进行逻辑架构。

在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的过程中,硬件描述语言更能进
行逻辑架构描述。

(三)物理设计阶段
我们在完成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的逻辑架构之后,接下来就进入了逻辑架构阶段。

物理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布局和布线、布局后仿真、时钟树的插入与
形式验证,在完成这些任务后,我们就能得到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的芯片图,然后
我们把设计集中整合到一张网表中,然后再把各个元件映射到相应的位置,这样
就完成了物理设计阶段的工作。

(四)仿真实验阶段
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的仿真实验可有检验电路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研发功能。


们可以从仿真器、元器件模型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仿真实验。

进行仿真实验,我们
需要用仿真器来分析系统中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仿真器可以分析出电路的
线性、非线性电流数据、电路中的电阻元件、电容元件、电感元件、互感元件、
独立电压源元件、各种线性受控源元件、半导体器件元件、传输线元件,都需要
仿真器来进行分析。

也可用元器件模型来进行仿真实验,元器件模型试讲电路中
的各种元器件,经过模拟程序建立相关的模型来进行描述。

定制集成电路中有很
多个元器件模型,因为元器件模型构造比较复杂,因此在进行仿真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分析计算。

进行仿真实验时,我们除了要使用仿真器、元器件模型来进行实验,还需要
根据模型的参数数值来进行实验。

仿真实验成功之后,我们就要将定制集成电路
设计图转化为设计图纸,据此可以生产处适合市场的电子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

结束语
目前,定制集成电路设计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关于它的设计流程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分析了定制集成电流的发展现状以及
定制集成电流基本的设计流程。

当前定制集成电路设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全
定制集成电路设计和半定制集成电路设计,这两种设计结构都比较复杂,因此对
于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流程研究而言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更多专业的技术
人员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来客服这些技术性难题,找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定
制集成电路设计目前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使用科学技术来缩短定制集成电路
的生产周期,压缩它的生产成本,推动这项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定制集
成电路的不断完善,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推动集成电路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隽、陈晓明、李月、张建伟、巢明、唐祯安.全定制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4)
[2]邓小莺、林鑫.全定制集成电路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
[3]殷树娟.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的本科实践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4]唐凯、吴伟力.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实验内容的探索[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