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修复

合集下载

口腔修复科全口义齿修复术的护理临床操作

口腔修复科全口义齿修复术的护理临床操作

口腔修复科全口义齿修复术的护理临床操作(一)取印模的护理【物品准备】1.常规物品:一次性检查盘、口杯、手套、吸唾器。

2.红膏加藻酸盐印模材料制取法:无牙拾托盘、红膏、红膏盆、衬布、刮刀、藻酸盐印模材料、调拌碗、水、调刀、量杯、量勺、剪刀、尖钳。

3,树脂个别托盘取印模法:蜡刀、红蜡片、酒精灯、打火机、铅笔、分离剂、光固化树脂、光固化器、低速直手机、鸨钢钻车针、雕刻刀、橡胶印模材、混合枪、混合头。

4.取拾记录:拾平面板、垂直距离测量尺、烫蜡板、红蜡片、蜡刀酒精灯、打火机、记号笔。

【治疗流程及护理配合】1.制作全口初印模(1)核对患者病历及患者姓名一安排患者坐在治疗椅上f系好胸巾一接好漱口水一嘱患者漱口一调整椅位及光源。

(2)取印模前安抚患者恐惧的情绪,嘱患者放松不要紧张,如有恶心不适症状,用鼻吸气、口呼气,深呼吸,同时可按压合谷穴和内关穴。

(3)根据患者牙弓大小、形态、牙槽崎高度选择合适的无牙拾托盘,请医生放入口中检查托盘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将尖钳或剪刀递给医生调改至合适。

(4)将红膏放入60~7(TC水盆中软化(需用衬布包裹,防止红膏软化后与容器黏附),此时护士应嘱患者用水漱口,待医生将软化的红膏放置在选好的托盘后,协助医生放入患者口内,必要时点燃酒精灯,配合医生做边缘整塑工作,成形后取出。

(5)遵医嘱用藻酸盐或橡胶印模材,准确制取印模。

(6)印模从口内取出后,护士帮助患者擦净口角,漱口。

检查模型无误后,送模型室消毒并灌注石膏模型。

2.树脂个别托盘取终印模的护理操作(1)检查石膏模型完整,无损伤,边缘平整光滑。

(2)将铅笔递给医生协助确定个别托盘的边缘,同时协助医生用红蜡填倒凹,遵医嘱在模型表面均匀地涂一层分离剂。

(3)将医生整塑好的个别托盘与模型一起放入内置式可见光照射器内,定时光照5~10分钟。

(4)医生用磨头修整边缘时,护士及时用强吸吸走粉尘。

(5)根据材料性质及患者口腔内情况,遵医嘱用藻酸盐或橡胶印模材,准确制取终印模。

全口义齿修复

全口义齿修复

印模
▪ 一、印模的要求:精确的组织解剖形态、适 度的伸展范围、周围组织的功能形态。
▪ 二、印模范围:
1上无牙颌 包括上颌牙槽嵴和上腭,唇颊侧 边缘为唇、颊系带和前庭粘膜皱襞,后缘为 翼上颌切迹和后颤动线(或腭小凹后2毫米)。
2下无牙颌 包括下牙槽嵴,唇颊侧边缘为 唇颊系带、前庭粘膜皱襞,后缘盖过磨牙后 垫,舌侧边缘为舌系带、口底粘膜皱襞和下 颌舌骨后窝。
修复前的口腔准备
▪ 一、外科治疗 ▪ 1牙槽嵴修整术 ▪ 2唇颊舌系带成形术 ▪ 3唇颊沟加深术 ▪ 4牙槽嵴加高术 ▪ 5切除炎症性增生软组织:缝龈瘤、松软
牙槽嵴
▪ 二、非外科治疗 ▪ 1义齿支持组织的休整 ▪ 2旧义齿咬合调整 ▪ 3颌面部肌肉训练
无牙颌的印模和模型
为无牙牙合患者制作全口义齿必须利用 石膏模型在口外进行。准确的无牙颌印模 和模型是保证全口义齿具有良好的支持、 固位和稳定作用,恢复功能,并具有保护 口腔组织健康的基础。
翼上颌切迹 翼下颌切迹
▪ 下无颌的解剖标志
▪ 下唇系带 ▪ 下颊系带 ▪ 颊棚区 ▪ 远中夹角区 ▪ 磨牙后垫 ▪ 舌系带 ▪ 舌下腺 ▪ 下颌隆突 ▪ 下颌舌骨嵴 ▪ 下颌舌骨后窝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 牙槽嵴吸收
▪ 1特点:上颌牙槽嵴向上向内吸收,前部牙槽嵴顶的 位置逐渐后移,后部颌弓宽度越来越窄;下颌牙槽 嵴向下向外吸收,前部牙槽嵴顶位置逐渐前移,后 部颌弓宽度越来越宽。
▪ 2影响因素:牙齿缺失原因、缺失时间、骨密度、牙 槽嵴受力情况、全身健康与骨质代谢。
▪ 软组织改变
▪ 1 随着牙列缺失和患者年龄增大,软组织将 出现退行性和增龄性改变。咀嚼粘膜上皮变 薄。肌肉松弛,肌张力和弹性降低。此外还 可能有味觉功能减退和唾液分泌减少等问题。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研究全口义 齿制作过程、技术、材料、器械 设备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 学。
全口义齿工艺技术的基础
工生口合口口现
程物腔学腔腔代
技力材
医医医
术学料
学学学




常规修复过程及工艺流程
1 作出诊断和修复计划 2 获得模型 3 垂直距离与正中关系位的确定与记录 4 上颌架并转移合位关系 5 排牙、调整平衡合 6 试蜡牙 7 义齿完成 8 义齿初戴、选磨、戴牙指导
颊系带
双尖牙牙根部 提口角肌的附丽 处 切迹
颧突
后弓区相当于上 颌第一磨牙根部 的骨突 颊肌附丽 缓冲
上颌结节
上颌牙槽嵴远端 的圆形骨突 伸展
颊侧翼缘区
远中颊角区
切牙乳突
腭皱
上颌硬区
腭小凹
颤动线
腭穹窿
翼上颌切迹
舌系带
舌下腺
下颌隆突
下颌舌骨嵴
舌侧翼缘区
磨牙后垫
垂直向:下和第一磨牙的合面应与磨 牙后垫的1/2等高。
主承托区
垂直于合理受力方向的区域 包括:后牙区牙槽嵴顶、腭部穹隆区、 颊棚区等区域
副承托区
于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 包括:上下前牙区牙槽嵴顶、上下颌牙 槽嵴顶的触的软组织部分 粘膜皱襞、系带附丽部、上 颌后堤区和下颌磨牙后垫
缓冲区
包括:上颌隆突、颧突、上颌结节的颊 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 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缓冲处理
软组织的改变
位置 丰满度 张力和弹性 其他异常
颞下颌关节的改变
移位 颞下颌关节疾病
第二节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部分大纲分解

口腔修复学全口义齿部分大纲分解

全口义齿修复学全口义齿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修复牙列缺失的一门学科。

概论无牙颌(edentulous jaws):在人体上下颌骨上,因龋病、牙周病及老年退变等原因,逐渐失去所有天然牙,称无牙颌或无牙状态。

颌弓:牙列缺失的牙弓不再称牙弓,而称无牙颌弓。

单颌牙列缺失:指上颌或下颌的天然牙全部缺失,其对颌可能是完整的,也可能伴有牙列缺损。

双颌牙列缺失(edentulous):上下颌所有天然牙全部缺失。

覆盖全口义齿:由天然牙根支持的全口义齿为覆盖全口义齿。

种植全口义齿:由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为种植全口义齿。

无牙颌病人的病因、年龄与发病率病因:龋病、牙周病、老年生理性退变、肿瘤、外伤、畸形、不良修复等原因。

年龄:从青年到老年均可发生,60岁以上多见。

第一章牙列缺失的组织改变牙列缺失后,由于咀嚼功能遭受破坏,不仅口腔软硬组织会发生改变,而且相邻器官也会产生失调现象。

组织改变颌骨的改变软组织的改变颞颌关节的改变颌骨的改变:牙列缺失后,颌骨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牙槽骨的吸收。

牙槽骨逐渐变圆钝,随着吸收的不断进行,上下颌骨逐渐失去原有的形状和大小。

上下颌前牙区吸收速率快,后牙区、腭穹隆、上颌结节、下颌磨牙后垫的改变最少。

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将终身持续,稳定在每年约0.5 mm的水平。

牙槽骨的吸收速度有关因素:缺牙原因缺牙时间骨质致密度全身健康情况是否修复及修复效果1•缺牙原因:牙周病所致牙列缺失,牙槽骨吸收的速度远比龋病、外伤等快。

2•缺牙时间:不同缺牙时间,牙槽骨吸收速度不一样。

两年半时间内牙槽骨体积变化为100%,各时期吸收累积比例为:拔牙1m : 40 %。

牙后3m : 60 %;拔牙后六个月:80 %;拔牙后一年:90 %;牙后两年半:100 %3•骨致密度:骨致密度不同,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同,骨松质比骨密质吸收速度快。

所以不同部位吸收情况不同。

上颌骨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而下颌骨内侧骨板疏松。

因此上颌牙槽骨吸收向上向内,外形逐渐缩小,下颌骨向下向外吸收,外形相对变大。

全口义齿实训报告

全口义齿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口义齿修复技术在口腔临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自身对全口义齿修复技术的掌握程度,我在带教医师的指导下,参加了为期15周的全口义齿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修复门诊及技工室实习,旨在通过临床实践,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提高临床操作技能。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全口义齿修复材料的性能和选择方法。

3. 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口义齿修复服务。

4. 培养良好的医风医德,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实习内容1. 修复门诊实习在修复门诊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工作:(1)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患者口腔状况,评估全口义齿修复的适应症。

(2)根据患者口腔状况,制定全口义齿修复方案,包括材料选择、修复设计等。

(3)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指导患者进行口腔卫生保健。

(4)协助带教医师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操作,如取印模、制作义齿等。

2. 技工室实习在技工室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工作:(1)学习全口义齿修复材料的性能和选择方法。

(2)掌握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流程,包括取印模、制作模型、修整义齿等。

(3)学习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技术,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4)参与义齿制作,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原理、材料选择、修复设计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践技能方面:在修复门诊和技工室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全口义齿修复的操作流程,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

3. 职业道德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五、实习总结1. 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全口义齿修复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患者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

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一、教学要求(考试占10-15分)(一)掌握无牙颌的结构特点、解剖标志及分区,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临床操作步骤(印模、颌位关系记录)。

(二)熟悉全口义齿修复前的准备、技工制作操作(排牙原则、平衡牙合理论)、戴牙时的注意事项及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三)了解牙列缺失对机体的影响,牙列单颌全口义齿和即刻全口义齿的特点和修复要求。

二、教学内容(一)牙列缺失的病因、患病率、影响,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

(二)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组织结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牙列缺失的组织改变。

(三)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吸附力、大气压力、表面张力),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颌骨的解剖形态、口腔粘膜的性质、基托的边缘、唾液的质和量),影响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良好的咬合关系、合理的排牙、理想的基托磨光面)。

(四)全口义齿修复前与患者的交流、口腔检查、外科处理,全口义齿与终止全口义齿的选择。

(五)全口义齿制作。

1.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一次、二次印模法:开口、闭口式印模法:粘膜静止,运动式印模法)。

、步骤方法、要求及模型的要求、灌注方法。

2.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

①垂直颌位关系,包括垂直距离、牙合托的定义,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②水平颌位关系(哥特氏弓描计法、直接咬合法、肌监控仪法)。

③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④上牙合架的操作步骤,前伸踝道斜度、侧方踝道斜度、切道斜度的确定。

3.排牙,包括人工牙的选择(质地、形态、色泽和大小)、排牙原则(美观原则、组织保健原则、咀嚼功能原则)、前牙后牙排牙方法。

4.平衡牙合的分类(正中牙合平衡、非正中牙合平衡、)平衡牙合的理论(五因素:髁导斜度、切导斜度、补偿曲线曲度、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定位平面斜度,十定律,三因素四定律)。

.5.试戴,包括义齿在牙合架上的检查,义齿戴入口腔后局部比例是否协调、颌位关系、前牙、后牙、基托、垂直距离和发音的检查,试戴时常见问题(垂直距离错误、牙合位错误、平衡牙合调整、牙合平面偏斜、外型不理想)及处理。

单颌全口义齿修复的原则

单颌全口义齿修复的原则

单颌全口义齿修复的原则
单颌全口义齿修复是指修复单颌内所有缺失牙齿的一种方法。

其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当的牙齿种类选择: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义齿种类,包括全口固定义齿、半固定义齿和可摘式义齿等。

2. 空间管理:在设计义齿时要考虑患者的口腔空间,确保义齿与周围组织的适配性,保持正常的咬合功能和美观。

3. 牙龈健康保持:在设计义齿时要考虑牙龈的健康保持,保持良好的牙龈环境可以减少龈炎和龈退缩等问题的发生。

4. 稳定和支撑:义齿修复应该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支撑力,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和舒适感。

5. 牙齿色调和形态的匹配:在义齿修复过程中,要考虑与患者自然牙齿的色调和形态的匹配,使得义齿与自然牙齿融合,达到美观的效果。

6. 软组织的保持:在义齿修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和保护周围的软组织,减少对牙龈和口腔黏膜的损伤。

7. 合适的义齿设计:根据患者的特殊口腔情况和要求,进行个体化的义齿设计,使得义齿能够适应患者的咬合和口腔功能需求。

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材

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材

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材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材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的全口义齿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牙科修复技术,通过学习本教材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方法,使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全口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提高全口义齿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1.2 学习内容本教材主要包括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材料选择、操作要点等内容。

第二章全口义齿修复的基本原理2.1 义齿修复的目的和意义全口义齿修复是为了替代缺失的牙齿,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效果。

同时,全口义齿修复还可以预防牙齿移位、保持面部轮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全口义齿修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天生或获得性牙槽骨缺损者;完全性或部分性牙齿缺失者;牙齿畸形者等。

禁忌症包括:严重牙周病患者;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差的患者等。

第三章全口义齿修复的工艺流程3.1 患者检查和诊断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了解患者的口腔状况和需求,制定合适的全口义齿修复方案。

3.2 牙齿制备和模型制作根据修复方案和患者的口腔状况,进行牙齿制备和模型制作。

牙齿制备包括牙齿修整、印模和制作模板。

3.3 全口义齿的选材和制作选择合适的义齿材料,根据模型制作全口义齿。

3.4 试戴和调整将制作好的义齿试戴到患者口腔,进行合适的调整和磨合,确保义齿与患者牙齿的正常咬合。

第四章全口义齿修复的材料选择4.1 义齿基材的选择常用的义齿基材有丙烯酸树脂和镍铬合金。

根据患者的口腔状况、预算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义齿基材。

4.2 口腔种植材料的选择常用的口腔种植材料有硅酸钠、高岭土、钠玻璃等。

根据患者的美观需求和口腔状况,选择合适的口腔种植材料。

第五章全口义齿修复的操作要点5.1 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在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和无菌操作要求,保证制作的义齿无菌健康。

5.2 精确模型和适合咬合制作精确的模型,确保义齿与模型的咬合关系准确无误,避免咬合不正和不适的问题。

5.3 牙齿修整和调整对于模型上的牙齿,要进行适当的修整和调整,以保证义齿与患者牙齿的咬合关系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利于全口义齿支持作用的牙槽嵴黏膜的组织结构特点附着黏膜(咀嚼黏膜):1)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2)固有层薄,与骨膜结合紧密,活动度小3)厚度适中,有一定弹性,能承受咀嚼压力覆盖无牙颌牙槽嵴顶和硬腭非附着黏膜:1)无角化2)粘膜下层增厚、疏松,活动度大3)承受咀嚼压力差覆盖牙槽嵴侧斜面向口腔前庭沟底和下颌口底方向2.上无牙合解剖标志上唇系带(maxillary labial frenum)系带上颊系带(maxillary buccal frenum)前磨牙牙槽嵴颊侧意义:1)义齿于相应区域应形成相应切迹2)系带过长会导致义齿边缘封闭的失败及义齿的松脱注:所有系带中仅上唇系带有且只有一条颧突(zygomatic process)第一磨牙颊侧根方,表面黏膜薄,义齿基托容易在此造成压痛上颌结节(maxillary tuberosity)牙槽嵴两侧远中端,义齿基托应覆盖整个上颌结节腭隆突(torus palatinus)意义:注意缓冲处理防止压痛切牙乳突(incisive papilla)意义1)排列上颌义齿人工前牙的重要标志上中切牙唇面位于切牙乳突中点前8~10mm两侧上颌尖牙牙尖的连线过切牙乳突的中点2)进行适当缓冲处理,防止压痛腭小凹(palatine fovea):位于软硬腭结合处稍后方中线的两侧意义: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颤动线(vibrating line)前颤动线(硬腭与软腭腱膜的交界)第一类腭穹窿平坦,软腭长后缘封闭区前后向宽度5~10mm第二类软腭与水平面呈45°后缘封闭区前后向宽度3~5mm第三类软腭短,与水平面呈70°后缘封闭区前后向宽度小于3mm(不利于固定)定义:位于前后颤动线之间的弓形区域,以钝性器械按压此区域黏膜组织,较硬腭弹性大,较软腭活动度小,而上颌义齿基托组织面在此区域向黏膜突起形成后堤。

意义:上颌义齿基托的后缘封闭区后颤动线(啊线,软腭腱膜与软腭肌的交界,翼上颌切迹连线)腭皱(palatal rugae)意义:辅助发音翼上颌切迹(ptery gomaxillary notch)意义:上颌总义齿两侧后缘的界限翼下颌韧带(pterygomandibullar raphe):上端起始于蝶骨翼突,下端止于下颌磨牙后垫后缘,义齿后缘在此不宜过度伸展3.下无牙合解剖标志舌系带系带唇系带颊系带意义:注意形成相应切迹,切勿过度边缘扩展舌下腺:不能在此过度伸展,否则舌的运动会导致义齿不稳颊棚区(buccal shelf area)位置:下颌后弓区边界:近中颊系带远中颊角区和磨牙后垫内侧牙槽嵴外侧下颌骨外斜嵴意义:能承受较大咀嚼力(尤其对于牙槽嵴低平者),基托应尽量伸展注:取模必须完全取得该区域远中颊角区(distal buccal angles area)意义:不可过度扩展,以防影响咬肌的运动磨牙后垫(retromolar pad)定义:下颌牙槽嵴远端的粘膜软垫,呈圆形或卵圆形,上皮无角化,粘膜下层为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含唾液腺。

意义:1)确定全口义齿颌平面(第二磨牙颌面应位于磨牙后垫的高度的1/2或2/3)2)排列人工后牙的重要标志(下颌后牙中央窝应位于尖牙牙尖和磨牙后垫连线)3)下颌全口义齿的后缘,下颌总义齿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1/2下颌隆突(torus mandibularis)舌侧前磨牙根部下颌舌骨嵴(内斜嵴)(mylohyoid ridge)下颌骨内侧,从第三磨牙斜向前下至前磨牙区意义:注意缓冲,以防压痛下颌舌骨窝(retromylohyoid fossa)意义:1)下颌全口义齿舌侧后缘的边界2)固位作用(进入下颌舌骨后窝的基托部分可抵抗义齿的前向脱位)4.全口义齿缓冲区包括:上颌:颧突、上颌结节、腭隆突、切牙乳头下颌: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此外还有牙槽嵴上的骨棱、骨刺5.全口义齿不宜过度伸展:上颌:翼下颌韧带下颌:远中颊角区、舌下腺6.影响牙槽骨吸收的因素1)牙齿缺失的原因由牙周病导致的牙列缺失往往在初期牙槽嵴吸收已经很明显,单纯拔牙后牙槽嵴吸收显著少于拔牙后又作牙槽嵴修整术2)牙齿缺失的时间拔牙后三月内变化最大六个月拔牙窝完全愈合,骨吸收速度明显下降两年吸收速度渐趋平缓3)骨密度骨质疏松的部位吸收较显著上颌牙槽嵴外侧骨板较内侧骨板疏松:向上向内下颌牙槽嵴内侧骨板较外侧骨板疏松:向下向外4)牙槽嵴受力的情况下颌牙槽嵴单位面积受力大,下颌牙槽嵴的平均吸收速度是上颌的3-4倍5)全身健康与骨质代谢绝经后老年女性及糖尿病患者7.无牙颌牙槽嵴吸收的程度分级一级:形态丰满者,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二级:刀刃状,高度降低,尤其是宽度明显变窄三级:低平者,高度明显降低,牙槽嵴大部分吸收四级:凹陷者,牙槽嵴吸收达基骨基托①连接人工牙②恢复缺损的软硬组织③使义齿固位在无牙颌上8.全口义齿人工牙组织面与牙槽嵴和上腭等组织密切接触的表面9.全口义齿的表面咬合面人工牙咬合接触面磨光面唇颊舌侧软组织10.无牙颌的功能分区1)主承托区:牙槽嵴顶、硬腭、颊棚区意义:承担咀嚼压力的主要区域2)副承托区:牙槽嵴的唇颊侧和舌腭侧斜面意义:抵抗水平向作用力,有利于义齿稳定3)边缘封闭区:口腔前庭沟底、唇颊舌系带附着部、下颌舌侧口底黏膜反折处、上颌后堤区、下颌磨牙后垫区意义:形成完整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义齿基托于承托区黏膜之间,利用大气压力保证义齿的固位4)缓冲区:上颌:颧突、上颌结节、腭隆突、切牙乳头下颌:下颌结节、下颌舌骨嵴此外还有牙槽嵴上的骨棱、骨刺意义:注意缓冲,防止因压迫导致疼痛或形成支点影响固位11.固位(retention):义齿抵抗垂直向脱位的能力,即抵抗重力、粘性食物和开闭口运动时使义齿脱落的作用力。

12.稳定(stability):义齿抵抗水平向和转动作用力,避免翘动、转动和水平移动的能力,从而使义齿在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运动中保持其与无牙颌支持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稳固不变。

13.全口义齿的四种固位力:1)吸附力(附着力、内聚力)2)界面作用力(表面张力、表面粘张力)3)大气压力(达到边缘密合)4)肌肉的固位作用力14.影响固位的因素1)颌骨的解剖形态2)义齿承托区黏膜的性质3)义齿基托的边缘伸展4)唾液的质量15.影响稳定的因素1)颌骨的解剖形态2)义齿承托区黏膜的性质3)人工牙的排列位置与咬合关系4)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5)颌位关系6)义齿基托磨光面的形态16.口颌系统检查:(1)颌面部检查①面部检查②下颌运动与TMJ(2)口内检查①牙槽嵴②黏膜③系带和肌肉的附着④腭穹窿的形状⑤上下颌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⑥上下颌弓的水平关系⑦上下颌弓的垂直关系⑧舌的大小和位置⑨唾液分泌情况⑩旧义齿的检查牙槽嵴修整术唇颊舌系带成形术唇颊沟加深术牙槽嵴加高术切除炎症性增生软组织(缝龈瘤、松软牙槽嵴外科治疗17.修复前口腔准备义齿支持组织的休整非外科治疗旧义齿咬合调整颌面部肌肉训练18.义齿支持组织的休整:因旧义齿基托不密合等原因导致患者的牙槽嵴黏膜组织损伤或萎缩,用以使支持组织得到休息和功能性锻炼的方法包括:1)暂时性软衬材料或组织调整材料进行重衬2)取印模前48~72小时开始停戴旧义齿3)规律按摩承托区黏膜,使之受到功能性刺激19.无牙颌的印模:用可塑性印模材料取得的无牙颌牙槽嵴和周围软组织的阴模。

20.印模的要求1)精确的组织解剖结构2)适当的伸展范围3)周围组织的功能形态21.印模的范围上无牙颌上颌牙槽嵴和上腭边界:唇颊侧—唇颊系带和前庭黏膜皱襞后缘——翼上颌切迹和后颤动线(或腭小凹后2mm)下无牙颌下颌牙槽嵴边界:唇颊侧—唇颊系带和前庭黏膜皱襞后缘——盖过磨牙后垫舌侧——舌系带、口底黏膜皱襞、下颌舌骨后窝22.个别托盘:与特定患者个体的无牙颌形态相适应的印模托盘23.解剖式印模:即静态印模,是在黏膜没有功能性变形的状态下取得的印模24.功能式印模:即压力印模,是在黏膜受功能性压力变形状态下取得的印模又称选择性压力印模(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压力,适当减少缓冲区的压力)25.边缘整塑(border molding):指利用牙槽嵴周围组织的肌功能运动,使印模边缘记录口腔前庭与口底黏膜皱襞,以及唇颊舌系带在功能运动时的形态和位置,以保证义齿基托边缘与运动时黏膜皱襞和系带相吻合。

被动法26.边缘整塑的方法主动法吸允动作—唇颊侧边缘舌舔上唇、口角—舌系带、口底黏膜皱襞闭口咬合—远中颊角区侧方运动—颊侧后部边缘厚度27.工作模型的尺寸要求:1)模型最薄处不少于10mm2)边缘宽度3mm3)包裹印模边缘外侧3mm28.颌位关系:即颌位,反之上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9.三种稳定的颌位关系(复习口解)正中颌:正中关系位(上下颌牙尖交错最广泛的位置)正中关系:下颌退到最后,髁突位于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息止颌位:升降颌肌群处于最小收缩,上下唇轻闭,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三种颌位的关系:正中关系正中颌1mm 2-3mm息止颌位30.确定垂直关系的方法:1)息止颌位法:息止颌高度-2~3mm2)面部比例等分法:三等分法(发际、眉间、鼻底、颏底)二等分法(鼻底到颏底=外眦到口角)3)面部外形观察法:上下唇自然闭合、口裂平直、唇红厚度正常、口角不下垂鼻唇沟、颏唇沟深度适宜、面部比例协调4)拔牙前记录法5)发音法6)吞咽法7)旧义齿测量法31.垂直距离异常的临床表现1)垂直距离过高:面容僵硬;发音异常;肌肉疲劳;咀嚼费力,效率低下2)垂直距离过低:面容苍老;肌肉松弛,皱纹加深,口角下垂,咀嚼无力,效率低下,32.确定正中关系的方法1)哥特式弓描记法:哥特式弓的尖端代表正中关系2)直接咬合法:①卷舌后伸法②吞咽咬合法③后牙咬合法④诱导法⑤肌肉疲劳法3)肌检测仪法注:可适位:正中关系位向前1mm范围内最适位:肌力闭合道终点33.合托—牙颌患者的颌位关系记录(恢复垂直距离;记录正中关系;人工牙的排列和选择)暂基托基托合托恒基托热凝树脂制作蜡合堤34.合托的制作:1)暂基托的制作2)蜡堤的制作蜡堤高度:上颌堤前部20~22mm 上颌结节部16~18mm颌堤宽度:前部5mm 后部10mm3)调整合堤唇面丰满度4)确定颌平面颌平面前部位于上唇下缘下方1~2mm,与瞳孔连线平行颌平面后部与鼻翼耳屏线平行35.验证颌位关系的方法:1)髁突触诊法2)颞肌触诊法3)观察咬合法36.合堤唇面标志线:中线—人工牙排列的中线口角线—上颌前牙排列总宽度唇高线—上中切牙切2/3的高度唇低线—下中切牙切1/2的高度37.合架(articulator):模拟人体上下颌和颞下颌关节结构的机械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下颌的功能运动。

38.面弓(face bow):确定上颌与颞下颌关节之间位置关系的装置39.面弓转移上合架:将上颌与颞下颌关节之间的位置关系转移到合架上,使固定于合架上的上颌模型与髁球之间的位置关系与人体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