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AIDS研究进展

虚” , A I D S 的发生发展多因内伤七情 , 外感六淫疫毒之
邪, 恣情纵 欲 , 损伤 真 阳 , 正气 不 足 , 被疫毒所染 , 或 交
媾之时 , 疫毒乘人体之虚而入。《 素问遗篇 ・ 刺法论》
日: “ 五疫 之 至 , 皆相染易 , 无 问大 小 , 病状 相似” , “ 不
中
.
医
药
信
息
2 0 1 4年 1 月第 3 1 卷第 1 期
Vo 1 . 31 , No . 1 , J a n .பைடு நூலகம்2 01 4
1 2 O・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引起 , 以免疫 系统损 害 、 机会 性感 染为 主要 临床 表现 的
质、 致 病途 径 、 发病 特 点 和传 变 规 律 上 看 , 均 不 同于 任 何疫 疠之 邪 , 应将 其称 为 “ 艾毒” 。陈 军 等 认 为 , 应 根据 不 同阶段 临床 症状 命名 , 原 发感染 期 , 表 现为 温毒 或 湿热秽 浊 之 邪 致 病 特 点 , 属“ 瘟疫 ” 范 畴; H I V感 染 中期 , 症 状表 现 为乏力 、 消瘦 、 腹泻 、 自汗 盗汗 、 易外 感 、
性结构疗法 ( s t r u c t u r e d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e r r u p t i o n ,S T I ) 及
中医学 认 为 , 人体 得病 不外 乎 正虚邪 实 , 疾病 的发 生 发展 亦取 决 于 邪 正 盛 衰 , 正如《 素问遗篇 ・ 评 热 病 论》 所言: “ 正气 存 内, 邪 不可 干 ; 邪之 所凑 , 其 气 必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感染而引起的进行 性致死性 疾病 。大量 的艾滋病 患者 因为
目前采用的西药疗法价格 昂贵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 给艾滋
病的进一步传染埋下 了隐患 。因此 . 国情 出发开发传 统中 从 医药治疗艾滋 病成为 我 国艾滋病 防 治工 作 的 当务之急[ 。 1 ] 现就近几年来 中医药在艾 滋病 的临床治疗方 面进行概述 。
i ec ydo . D ) finyS n rme AIS 的 简称 . 由 人类 免 疫 缺陷 病 毒 c 是 ( ma Hu nI n df i c i s HI 即通 称艾 滋病 病毒 mmu o ic n yV r . V) ie u
AI S分为五型 : D 一是 热毒炽盛 型 , 用西 洋参 、 方 麦冬 、 玄参 、
分离出的 n - 索. 苦瓜索 。 20 型蛋 白等其作 用 苦瓜 p - MA P3 新 机理包括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逆转录酶抑 制荆、 白酶 抑制 、 蛋
以及千扰病毒进人细胞 等 这些 为寻找抗艾 滋病 毒有效 的 中草药提供 了线索 。 2 2 2 中药 复方 制剂治疗[-] 目前用于 治疗艾滋病 的中 . . '] t 16 3 药 复方制剂有 ; 克艾 可 ( lk , G y e 甘草提 取物 制剂) 中研 1号 、 ( 主要成分: 黄芩 、 黄芪 、 冬虫夏草 、 草) 艾泰定( 甘 、 主要成分 。
血不足是本。何颖H认为 A D 致病病 因・ V为湿热性质 IS HI 的疫疠之气 . 病位在三焦。发病机理是 由于 H V客居三焦 。 I
破坏了全身的气机 和气化功 能. 导致正 气虚 弱及痰饮 瘀血 等病理产物形成 。 从而变证 蜂起 . 救治棘手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_彭勃

#文献综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彭勃,苗明三,杨晓娜(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8)关键词:艾滋病;中医中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06)01-0082-04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 V)感染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人类面临着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 ndrome,AIDS)的严重威胁:据我国有关部门截至2003年6月30日的专项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艾滋病(A IDS)在我国的流行呈快速上升趋势,有关专家估计,实际感染者为104万,其中20~29岁者占53.6%,其感染人数之多在亚洲居第二位,在全球居第十四位。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鸡尾酒疗法)虽然大大降低了A I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药物联合的发展受到许多限制,有高达60%的患者由于依从性、毒性、药物抵抗等原因导致抗病毒治疗的失败[1]。
此外,艾滋病感染者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鸡尾酒0疗法药费每年至少需1万美元,远远超出一般病人经济承受能力。
在艾滋病治疗方面,人们将目光转向传统的中医中药,期待着高效低毒价廉的药物(或合并用药减少鸡尾酒疗法不良反应、治疗机会感染)的研制开发。
通过近十几年国内外运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有一定优势,体现在中医药可以阶段性地增强和稳定机体的免疫功能;治疗某些机会性感染,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等方面。
因此,积极开展我国特有的中医药治疗A IDS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情况概述如下。
1中医对AIDS病因病机的认识1.1中医病因艾滋病属中医/疫病0范畴,其发病不外内外合因,符合收稿日期:2005-10-06基金项目:/十五0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适合艾滋病防治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研究0(编号:2004BA719A13)作者简介:彭勃(1954-),男,河南开封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主任委员,香港大学中医药学术顾问,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荣誉博士。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54?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第29卷第1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易玲,易莉.(1.湖北省大悟县妇幼保健医院,湖北大悟432800;2.湖北省大悟县芳畈医院,湖北大悟432800)关键词:史滋病;中医药疗法;综述中圈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704(2007)01一o054一O2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i—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通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大量的艾滋病患者因为目前采用的西药疗法价格昂贵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给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染埋下了隐患.因此.从国情出发开发传统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成为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1].现就近几年来中医药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概述.1病因病机艾滋病是一种新的人类疾病.中医药文献及经验从未有记载.根据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症状.艾滋病应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凹].艾滋病外因主要是感受疫毒之邪,损伤机体正气}内因是长期性紊乱和药瘾者导致正气耗损.气血亏虚.日久则五脏俱虚,最终导致正不胜邪,它病丛生[3].吕维柏[|]认为HIV是AIDS病因.重点在于.邪".张苑莉]认为肾虚是艾滋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补肾培本是治疗艾滋病的关键.牛晓玲[6]等认为AIDS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疫毒之邪和淤血内结是标.肾精亏损气血不足是本.何颖H认为AIDS致病病因?HIV为湿热性质的疫疠之气.病位在三焦.发病机理是由于HIV客居三焦. 破坏了全身的气机和气化功能.导致正气虚弱及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形成.从而变证蜂起.救治棘手.2临床治疗辨证论治近年来.中医对艾滋病的证候研究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艾滋病证候类型.李国勤[a]将其分为四型:一是肺气阴两虚型方用参脉饮,百合固金汤及大补阴丸加减,二是肺脾两虚型方用四君子汤加味或用参苓白术散加味.三是心气阴两虚型方用心康q服汤加减(党参,黄芪,麦冬,板蓝根,连翘,大青叶,石菖蒲,白术,黄精,丹参,沙参).四是脾肾两虚型宣健脾益气,补肾止泻.方用六君子汤和四神丸加减.吕维柏r认为艾滋病以虚证为主.虚实夹杂.以辨病和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型. 将艾滋病早期为肺气阴两虚型.中期为脾虚或肺脾两虚型. 晚期为肾阴不足型以及高热神昏等热盛型.崔金才[1.]把易玲.妇产科主治医生,联系电话:o7AIDS分为五型:一是热毒炽盛型,方用西洋参,麦冬,玄参,生地黄,牡丹皮,丹参,赤芍,板蓝根,金银花等?二是气血亏损型.方用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白芍等I三是气阴两伤型.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等?四是肝肾阴虚型.方用人参,当归,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麦冬,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I五是瘀血内阻型.主用人参,当归,丹参, 鸡血藤,赤芍,柴胡,香附等.王文奎[1]以五脏阴阳为本以艾滋病进行整体辨证分析,认为艾滋病当以整体调理脏腑功能为本.兼以对症治疗.其方法是通过四诊明辨脏腑功能失调的主要方面.尤其以肾与脾胃为主进行全面调控,促使五脏功能协调平和以化生正常的物质.匡复正气.增强体力.以正气驱邪淫,配合对症药物以缓危重之急.李洪娟[1.从158例HIV/AIDS感染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析认为由卖血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证型以虚证为主.脏腑主要累及脾肝心.中医药治疗中药有效成分治疗[13,14];甘草甜素,天花粉蛋白,黄芩提取物及主要成分黄芩苷,桑白皮根皮提取物,从苦瓜中分离出的n-苦瓜索.p-苦瓜索.MAP230新型蛋白等其作用机理包括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逆转录酶抑制荆,蛋白酶抑制, 以及千扰病毒进人细胞等这些为寻找抗艾滋病毒有效的中草药提供了线索.中药复方制剂治疗['13-]6]t目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复方制剂有;克艾可(Glyke,甘草提取物制剂),中研1号(主要成分:黄芩,黄芪,冬虫夏草,甘草),艾泰定(主要成分.田人参,冬虫夏草,甘草,天花粉,柴胡,板蓝根,紫金皮,地消等),艾通(主要成分:黄芪,丹参等),双黄连粉针剂,新世纪康保(主要成分含硒海藻多糖和甘草酸),爱康I号(主要成分: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等),802,806,艾滋宁,秘灵王,生命泉等.其它疗法[1:国内以及国外如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的临床资料均表明.针灸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能较迅速地缓解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艾灸治疗具有缓解症状快,安全无副作用,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特点.2007年第29卷第1期湖北中医杂志?55?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金伟伟,指导:赵映前(湖北中医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65)关键词:经方,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综述中圈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O一0704(2007)0 后世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剂为经方.尽管仲景原着中无直接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条文.但根据辨证论治,方证相对的原则.可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经方却不少.近年来.经方治疗乙肝备受关注,而且其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价值也被学者们所公认.现结合当今医家运用经方的经验.就其在辨治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作一综述,1经方的临床应用王玉芝[】]通过对小柴胡汤治疗肝炎的药理和临床进行大量研究.认为小柴胡汤具有抗炎和保护肝细胞膜以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很好地起刘治疗慢性肝炎和预防肝癌的作用.廖云龙[2]等用复方四逆散(四逆散加黄芪,丹参,山楂,蒲公荚)治疗43例慢性话动性乙肝患者,治疗结果为痊愈2o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在改善症状方面.对于胁痛,腹胀改善最为明显.张腊荣【a教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时强调疏肝养肝相结合,治肝先实脾,选方常用四逆散加减.刘润爱[|用菌陈蓠汤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不论有无黄疽?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并且认为茵陈蓠具有降低血清转氨酶的作用.李祥松【5]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100 例,并设对照组5O例.治疗3个月为1疗程,以1个疗程为3讨论目前中医药在深人探讨AIDS病因病机的基础上.临床研究更是不断创新.无论内服或外治均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尚存在以下问题t(1)辨证方法繁多,证候概念模糊.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给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研究带来了困难.也不易研究中药的新制剂,新药临床观察的中医标准?(2)至于诊断方面.应该贯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辨证,在辨病基础上辨证.然后进行治疗.既辨病抓住艾滋病的共性.又辨证抓住其个性,使治疗方案因人而异.进一步提高疗效,(3)缺少治疗模式和评价体系.缺少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体系,缺少治疗实施方案和临床治疗过程的检测及质量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需要规范和优化,(4)抗AlDS病毒中药少.机理不清.实验研究大多数是单味药成分.复方研究步且多是作用于复制过程中的逆转录酶.临床研究报道比较少.所用指标多限于免疫指标.用病毒学指标者较少等.总之.应加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效性的研究.建立艾滋病中医证候标准体系.使中医药大规模深入到艾滋病的防治和研究中.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阐明其科学机理.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毒理作用进行全面的,清晰的解析,使得相关临床实践有更为严谨的理论指导,研究成果有更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3我国应高度重视中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刀.世界科学. 2002,4(3)t6.[2]李渡.侯宗德.刘永娜.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思路与方法口].河南中医学院.2005,9(5),6-7.[3]李目勤.爱滋病中医辨治体会[J].江苏中医,(2).5.'[4]吕雉柏.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展望[J].中医杂志,1992. (9),49.[5]张苑莉.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的探讨[J].天津中医,1994,11(2)l46-48.[63牛晓玲,李浩.霍军.艾滋病近lO年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刀.中国医药.1998,13(5),64?67.[73何顿.浅析艾滋病的病因病机[J].湖北中医杂志.(6).11.[83李国勤.艾i姣病中医辨治体会[J].江苏中医,1994,15(2)一5.[9]吕维柏.艾滋病中西医防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03崔金才.艾滋病中医辨证分型[J].天津中医,(11)一37. [11]王文奎.中医论治艾滋病[J].中国工程科学,(1).44-4B. [123李洪娟,李峰.王健.等.158例HIV/AIDS感染常见中医症状和证侯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1).69-72.[13]朱瞢岚.陈皮振.陈子榕,等.中药治疗艾滋病概述[J].海峡药学,ZOOl,13(2)I104-105.[14]是柏平.从临床实践谈抗艾滋病中药的研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7,8(2)一65-68.[15]朱善岚.陈应振,陈子榕,等.中药治疗艾滋病概述[J].海峡药学.(z):104-105.[16]周兵.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OOl,17 (6)t54-55.[17]谢世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思路[J].河南中医学院. (112).l一3.(收稿日期:2006--07—1O编辑:郑晓屏)。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G u a n g x i Me d i c a f J o u r n a Z , No v . 2 0 1 3, V o 1 . 3 5, No . 1 1
●文 献 综述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 展▲
陈子 瑶 邓 鑫 梁
( 1广西 中 医药 大学 , 南 宁市
汤或归 脾 汤加 减、 柴 胡疏 肝散 、 温胆 汤 加减 为主。 ( 3 ) 发病期 : 治疗原则是治标 与 固本并行 , 以达 到减 轻 机会性 感染 症 状 , 提 高艾 滋 病 患 者 的生存 质 量 , 降 低其死亡率的 目的。此期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而并
发 机会 性 感 染 , 多 见痰 热 壅 肺 、 肺 肾不 足 、 气虚血淤、 肝 经 湿蕴 、 气郁痰阻、 脾 肾 亏虚 、 肾 阴亏涸 等 症 候 , 方
研专 项( J D Z X 2 0 1 2 0 2 2 ) 。 通信作者 : 邓鑫 , E — ma i l : 2 6 0 4 4 6 3 9 1 @q q . c o n r
用补 中益气 汤 、 香砂 六 君 汤 加 减 ; 晚 期 患 者 多 以脾 肾
学的“ 疫病” 、 “ 伏气 温病” 、 “ 虚劳” 等范 畴… 。病 因
不外乎 “ 邪实” 和“ 正虚 ” 两端 , 正 虚 为后 天 正 气 亏 虚
或先天禀赋不足, 邪实多为湿热、 秽浊、 疫毒等。病机 为机体正气亏虚, 湿热疫毒之邪通过精 窍、 皮肤伏于 血络、 营分而致病 …。艾滋病初期多 以邪实为主, 中
【 关键词 】 艾滋病 ; 中医治疗; 中西医治疗; 针灸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5 1 2 . 9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2 5 3 . 4 3 0 4 ( 2 0 1 3 ) 1 1
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

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中医治疗艾滋病:方法、挑战与未来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万人感染。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中医治疗艾滋病受到,本文将阐述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现状、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现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中医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医治疗艾滋病主要体现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
基础研究方面,许多中药材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如:甘草、黄芪、当归等。
临床研究方面,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如:中药内服、针灸、拔罐等。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治。
中药内服通常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调节免疫、抗炎等为主要治疗原则。
外治方面,针灸、拔罐、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疗效评价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主要通过临床指标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来实现。
临床指标评估包括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指标的变化。
生活质量评估主要包括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
已有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艾滋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
存在问题尽管中医治疗艾滋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疗效评估标准不统一,导致不同研究结果难以进行比较和分析。
其次,中药材质量标准不一,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中医治疗艾滋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展望未来未来中医治疗艾滋病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强不同方法的结合: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众多,未来研究可着重于发掘各种方法的优势,寻找最佳结合点,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尝试将中药内服与外治方法相结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2、探索天然无毒中药材:针对现有中药材存在的毒性问题,未来研究可以致力于寻找天然无毒的中药材,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避免了对患者身体的损伤。
中药制剂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田圣志用爱 可 扶 正片 ( 参 、 人 黄芪 、 草等 ) 体 甘 做
外抗 H V 实验 , 明具有 抗 H V 一1的作 用 , 提 高 I 证 I 有 C 和提高 C / D 比值作 用 。 D D C。
1 乾坤 宁胶囊 … 1
乾坤 宁胶囊 为四川恩 威 中医药 研究 所开 发 , 由黄 芪、 栀子 、 茵陈 、 茯苓 、 蛇床 子 、 玄参 、 黄精 、 连 、 棱 、 黄 三 莪术 、 胡索 、 延 连翘 、 天南 星 ( ) 五倍 子 组 成 。具 有 制 、
(5例 ) 日9个胶 囊 、 1 每 大剂 量组 ( ) 日 1 5例 每 2个胶
囊, 连续服 用 3个月 , 治疗前后 测定 病毒 载量 和 C D淋 巴细胞计 数 。结果 表 明金龙 胶囊 可增 强 免疫 功 能 , 但 无 明显 的抑制艾 滋病病毒作 用 。
3 复方 S H
病毒 载量 , 从而达 到免疫重建 的 目的。
M 的含 量稳定 , o s m mi n及其 二 聚 体 k w nn 具有 抗 u a oH H V的活性 , I 主要作 用是抑 制 H V蛋 白水 解 酶和 逆转 I 录酶 的活性 , 可增强 N K细胞 的活性 , 有免 疫调节 作 具 用 , 且该药 无毒副作 用 。 并
4 益爱康胶 囊
由红参 、 白术 、 炒 防风 、 白蔹 、 黄芩 等 2 0多 味 中药
组成 。经水 提 为浸 膏 , 干 为粉 末 状 , 胶 囊 。治 疗 烘 灌
抗感染 、 肿瘤 、 抗 免疫调 节 以及增 强机体机能作用 。 1 其 他 2
HV A D 10例 , 果 显 效 2 I/ IS6 结 0例 (2 5 ) 好 转 6 1. % , 2 例 ( 87 ) 无 效 7 3.% , 8例 ( 8 8 ) 总有 效 率 5 . % 。 4.% , 12 益爱康胶 囊能提 高机体 免疫功 能和抑制病 毒 。 5 北 京唐草 片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制 H V活 性作 用 , 桑 白皮 、 I 如 巴豆 、 芦 等 J 徐 宏 喜 等 人 对 抗 HV 酶 漏 。 I
・
5 4・ 3
光 明 中医 2 1 0 0年 3月 第 2 5卷 第 3期
CG M Ma h2 1. o 2 . J MC r 0 0 V l 5 3 c
【 研 进展 】 科
艾 滋病 中医药治 疗 的研究 进 展
郭 晓 辉 谢 世 平 彭 勃 许 前 磊 任 聪 颖 左 刚
病 之 源 。从 病机 上分 析 , 它潜 伏 期 长 , 发病 急 骤 , 且 症状 多 样 , 本 虚 为
艾 滋病 全 称 为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curdimuo ec ny aq i m ndfi c e ie snrm , I S , 由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 u n i u 0eiec y do e A D ) 是 hma mm ndf i y cn vrsH V) i , I 引起 的慢 性 的致 死 性 的 传 染 病 。 18 u 9 1年 在 美 国 首 次 发 现 艾 滋 病 患 者后 , 滋病 在 全 球 迅速 蔓 延 , 人类 的 健 康 和 生 命 带来 了严 重 艾 给
人 群 和 局 部地 区 高 流行 的态 势 。 随 着艾 滋 病 迅速 蔓 延 , 滋 病 已经 成 为 全 球 高 度 重 视 的 卫 生 问 题 艾 和社 会 问题 , 滋 病 防治 日益 严 峻 。 在 过 去 的 2 艾 O多 年 里 , 国家 投 入 了 大量 的 物力 及 人 力 , 制 出 多种 抗 病 毒 药 物 , 及 后 来 的 高 效 联 合 疗 法 研 以 即鸡 尾酒 疗 法 的应 用 曾 给 艾 滋 病 的抗 病 毒 治 疗 带 来 了 曙 光 , 病 毒 量 使 大 幅度 下 降 , 但病 毒 不 能 完 全 清 除 , 药 后 易 反 弹 , 物 的不 良反 应 较 停 药 多且 易 产 生 耐药 性 , 以致 于 限制 了 它们 的临 床 应 用 ; 于艾 滋 病 病 毒 的 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人类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感染者免疫缺陷,继而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多种临床表现、死亡率极高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随着”鸡尾酒疗法”的出现,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是医学界至今仍未能研究出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民族特色。
治疗主要从抗HIV、提高患者免疫力、缓解抗病毒药物副作用三方面切入。
1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艾滋病”的记载,但从中医学的理论出发,分析艾滋病的发病不外”外邪入侵”、”正气亏虚”。
邪毒入侵是发病的外因,机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
其基本病机是邪毒耗伤正气以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2 中医药抗HIV的研究2.1甘草甘草中所含的甘草甜素(GL)可抑制病毒的抗原表达,抑制HIV 的复制,直接抑制率高达98%。
[1]2.2虎杖蒋岩[2]对以虎杖为主的中药治疗艾滋病进行研究发现虎杖具有抗HIV作用。
2.3黄芩黄芩提取物黄芩甙有抑制HIV逆转录酶和细胞病变的作用,静滴黄芩甙元可使AIDS患者P24抗原下降,T4淋巴细胞上升。
[3]2.4天花粉:有文献报道天花粉提取物天花粉蛋白在体外能选择性的杀伤被HIV侵犯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正常T细胞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HIV感染。
[4]2.5苦瓜研究人员发现从苦瓜中提取的α-苦瓜素、β-苦瓜素及MAD30等有效成分能灭活HIV核糖体,可抑制HIV蛋白表面活性并能选择性杀死被HIV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5]2.6复方SH 复方SH是罗士德教授及其研究组根据中药筛选的结果调制成功的”中式鸡尾酒”,选用桑白皮等5味中药组成。
在接受治疗的28例AIDS患者中,有9例体内HIV载量显著减少,16例HIV载量变得稳定,3例无效,其控制HIV-1载量总有效率达89%[6]。
所含活性成分桑根皮素及其二聚体具有抗HIV的活性,主要作用是抑制HIV蛋白水解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可增强NK 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7]。
2.7复方艾可清张奉学等[8]研究发现以清热解毒中药(紫花地丁、夏枯草、黄芩、丹参等)组成的复方艾可清水提物对猴免疫缺陷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亚细胞毒性浓度(1:320)对抗原阳性细胞抑制率为69.16%,病毒载量显著下降,SIV21P27抗原表达抑制百分率为94.17%,艾可清抑制SIV活性ED50为1:1280。
2.8复方三黄散胶囊复方三黄散胶囊由黄芪、菟丝子、白术、柴胡等中药组成。
黎明等[9]用复方三黄散胶囊治疗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合症41例,有效率达到60.98%。
姜海鸥等[10]通过研究发现复方三黄散胶囊不但对HIV-1IIIB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而且对HIV-1Ada-M具有微弱的抑制活性。
3 中医药增强艾滋病患者自身免疫的研究3.1唐草片唐草片主要以老鹳草、香薷、柯子、金银花、黄芪等组成,具有益气补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除湿化痰的功效,吴昊[11]用该药对AIDS患者试验治疗总疗程3个月后发现唐草片组患者CD4细胞平均上升69.32个/mm3,有效率50.72%,HIV病毒载量平均下降0.05个log,有提高CD4细胞计数的作用,同时可改善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使患者体质量增加。
3.2六味地黄丸李延斌等[12]通过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用于艾滋病肾阴不足型,对多形核白细胞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具有增强T细胞功能,诱生A-干扰素,清除病毒的功能。
3.3小柴胡汤Watanabe[13]研究发现小柴胡汤能刺激单核细胞T4(CD4)-B 淋巴细胞等细胞网络和/或抑制T8(CD8)细胞功能。
张志军[14]通过对40例AIDS患者、44例ARC患者的治疗试验,确认小柴胡汤提取剂对淋巴细胞有免疫调节作用。
有研究发现小柴胡汤能抑制70%艾滋病患者体内逆转录酶活性,还可抑制PGE2和过氧化物的产生,抑制HIV复制,且毒性较小[15]。
3.4理中汤王健等[16]将理中汤用于HIV阳性的血友病患者治疗。
结果发现:理中汤能明显增加天然杀伤细胞。
并研究发现在人参中所含金属元素锗可净化血液,进一步抑制艾滋病病毒。
3.5四君子汤韩桂华等[17]将四君子汤用于治疗脾肾两亏型艾滋病,发现其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3.6毛红五加多糖胶囊张位峡等[18]发现毛红五加多糖胶囊有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黄尧洲等[19]通过对13例确诊患者用毛红五加多糖胶囊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4.6%。
毛红五加多糖除可以改善T4免疫细胞低下及贫血外,也可作为目前国内外其他治疗艾滋病贫血期的主要药物。
3.7金龍胶囊吕维柏等[20]将金龙胶囊治疗20例艾滋病感染者发现,金龙胶囊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免疫增强作用。
4 中医药缓解抗病毒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4.1精元康胶囊刘鸿雁[21]运用精元康胶囊治疗艾滋病HAART疗法致骨髓抑制。
结果显示精元康胶囊对艾滋病HAART疗法所致骨髓抑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4.2当归芍药散黄凌等[22]运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艾滋病HAART疗法所致肝损48例。
发现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针均有明显改善。
4.3延参健胃胶囊杨小平等[23]将延参健胃胶囊用于治疗HAART疗法出现消化不良反应的99例患者,结果显示胃脘胀满、纳呆少食等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起到了减毒增效的效果。
4.4半夏泻心汤杨小平等[24]按照中医理论辩证分析,选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艾滋病HAART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痞满证)49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1]李铁民,梁再赋.甘草提取物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研究现状[J].中草药,1994,25(12):655.[2]蒋岩,王红霞.用鼠艾滋病模型评价虎杖水提取液的抗病毒作用[J].中国病毒学,1998,13(4):306-311.[3]吴伯平,翁新愚.美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进展[J].中医杂志,1995,36(6):367-369.[4]McGrath MS,Ssntulli S,Gastan I.Effects of GLQ223 on HIV replication in human monocyte/rnacmphages chronically infected in vitro with HIV[J].AIDS Res Hum Retroviruses,1990,6(8):1039-1043.[5]吴伯平.从临床实践谈抗艾滋病中药的研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7,8(2):65-68.[6]田圣志,黄海英.中药复方抗艾滋病的回顾分析[J].中成药,2006,28(6):582-584.[7]史宏,刘美莲,余磊,等.艾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中国性科学,2011,6(20):40[8]张奉学,邓文娣.中药艾可清体外抑制猴免疫缺陷病毒活性的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6(2):127.[9]黎明,陈大刚.复方三黄散治疗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合症41例报告[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的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4:57.[10]姜海鸥,李汝润,陈大刚,等.复方三黄散胶囊体外抗艾滋病病毒的实验研究[J].山东中医药杂志,2005,24(8):495[11]吴昊.唐草片治疗HIV/AIDS的临床研究[A].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C].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95-103.[12]李延斌.六味地黄丸的新功效[J].江苏卫生保健,2004,(4):21.[13]Watanade K.传统汉方方剂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外周单核类细胞在体外的免疫调节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1,13(3):14-18.[14]张志军.小柴胡汤提取剂对感染细胞吞噬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1):64.[15]黄艳平,邢爱华,王媛,等.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中药研究进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3):285-287.[16]王健,许建阳.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及前景[J].武警医学,2003,4(10):285-288.[17]韓桂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4,45(7):515-516[18]张位峡,胡庆和.红毛五加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1994,17(5):36-38.[19]黄尧洲,张位峡.红毛五加多糖治疗艾滋病13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0):32.[20]吕维柏.金龙胶囊治疗感染者20例初步报告[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1):18-19,35.[21]刘鸿雁,蒋士卿,裴俊文.精元康胶囊对艾滋病HAART疗法致骨髓抑制35例的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4):4-5.[22]黄凌,周超杰,梁芳林,等.当归芍药散改善艾滋病HAART疗法肝功能损害48例疗效研究[C].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3]杨小平,黄朝阳,唐梅森,等.延参健胃胶囊治疗艾滋病HAART疗法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痞满证)的临床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06年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24]杨小平,姜枫,周超杰,等.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艾滋病HAART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痞满证)49例[J].中医研究,2008,21(12):23-25.编辑/苏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