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与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与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Tau蛋白磷酸化机制与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高彦斌 王 芳 唐学成 指导:第五永长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

摘 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而Tau蛋白磷酸化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发病机制之一三通过了解Tau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磷酸化机制,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思维及辨证论治的优势,促进在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提供可能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AD);Tau蛋白磷酸化;机制;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71(2015)05-0191-04

DOI:10.13424/https://www.360docs.net/doc/952651890.html,ki.mtcm.2015.05.070

1 引言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期痴

呆患者日益增多,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患

病群体三痴呆分为血管性痴呆和原发性痴呆,后

者又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三AD是发生于老年期二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

变三其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加重,一般起病2~3年

后症状明显加重,病程5~10年三临床上表现为记

忆障碍二失语二失用二失认二视空间能力损害二抽象

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二人格和行为的改变等,并伴有

躁动,失眠二谵妄,被害妄想等精神行为异常三患

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

负担三AD发病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各种学

说所执的观点较多,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是AD

的发病机制中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基础研究的热点三2 Tau蛋白的生理功能

Tau蛋白主要集中在胞体和轴突,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形成微管三而微管是构成细胞骨架部分的重要系统,参与维持神经元形态 轴索形成和树突状进程,是轴突和树突中细胞物质运输的通道[1]三并且Tau蛋白通过与微管的结合,从而加速微管聚合速度,降低解聚速度,以此保持微管间距,维持

其稳定性三Tau蛋白还可以通过维持微管系统的

稳定性,为轴突生长延伸创造条件三再者,由微管

结合区介导,在附近的脯氨酸富含区辅助下,Tau

蛋白发挥连接微管与肌动蛋白丝网络的作用以及Tau蛋白能够发挥调节驱动蛋白与微管的结合,调节驱动蛋白在突触前末端与其运输物质的分离,

提高轴浆运输的效率的作用三同时,Tau蛋白在联

系其他细胞骨架成分,参与限定微管活动度,联系Tau蛋白与线粒体等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三在大脑内,Tau蛋白本身也可以通过神经环路从一个神经元传播到另一个神经元三Liu L等发现,Tau蛋白可以穿过突触播散到与嗅皮层联络的海马脑区并进一步传播到与海马联系的脑区[2]三Tau蛋白也可能参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节,通过与信号分子及多种激酶的结合从而影响信号传递[3]三例如:Tau可以调节Src激酶家族的活性[4]三Tau蛋白可以通过调节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来介导Aβ的毒性三有研究表明,Tau蛋白的减少可以阻止过表达Aβ的AD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认知障碍,而Fyn过表达则可以加强这种AD鼠的认知障碍三3 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

Tau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是机体生长发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育过程中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主要环节三胎儿

脑中的Tau蛋白磷酸化程度较高,但之后会逐渐降

低三但是,发育成熟的脑内Tau蛋白磷酸化位点很

少,目前研究发现的高度磷酸化Tau蛋白位点大约21个三其中这些位点大多位于丝氨酸与苏氨酸残基上,在蛋白激酶(催化磷酸化反应)与蛋白磷脂

酶(催化去磷酸化反应)的催化作用下,参与Tau

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反应过程三因此,当激酶活

性升高,酯酶活性下降时,Tau蛋白出现过度磷酸

化状态[5]三同样,脑内脂酶含量不足也可导致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三

尽管引起tau的AD相关位点磷酸化的蛋白激

酶有很多,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 -5),是主要在(或仅在)神经系统起作用的蛋白激酶三陈娟等研究表明,cdk-5基因在细胞水平的过量表达会导致cdk-5活性增高,与此同时,cdk-5的过度表达所致酶活性增高引起tau蛋白过度磷酸化[6]三从这个角度讲,抑制cdk-5的过度表达,为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提供可能三GSK-3β(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一种亚型)是在哺乳动物中脑组织中广泛存在的蛋白,其在海马区域的神经细胞胞体和树突有较高的的表达三GSK-3β可以干预APP裂解过程,诱导淀粉样途径的进行,从而促进Aβ的生成三而且,GSK-3β可以直接调节Tau蛋白的磷酸化三Gandy等[7]对AD模型鼠的特定脑部区域以及神经元进行光镜及电镜学观察研究发现,年老的AD模型鼠与同年龄正常鼠相比,神经元中GSK-3β表达量更高,且在AD模型鼠脑部神经原纤维缠结中检测出GSK-3β蛋白三因此,GSK-3β参与了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进程,在AD的病理形成过程扮中演不可忽视的角色三

引起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因素较多,包括神

经元细胞内Aβ沉积,星形胶质细胞Aβ寡聚物及

凋亡蛋白酶活化,慢性氧化应激反应三而β淀粉

样蛋白在触发这种失衡状态起关键作用[8],它们之间往往相互影响三因此,抑制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及β淀粉样蛋白沉积在AD治疗中显得同样重要三4 针对Tau蛋白磷酸化机制的中医药认识及治疗方法

AD属于中医 痴呆”的范畴,一般认为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三轻者可有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表现;重者闭门独居,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三‘灵枢四海论“篇曰: 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腔酸按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三”清代医家王清任明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忆在脑不在心三” 年老无记忆者,脑髓渐空三”肾藏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各代中医医家对痴呆病因病机有不同理解,但总括而论,不离病本在肾,病位在脑,心二肝二脾等脏器,与痰火瘀血等病理产物胶着于体内密切相关三

4.1 补肾化痰法 AD是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老年性疾病,其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清阳不升,五神失用;其标实在于痰浊蒙蔽脑窍,闭阻脑络三临床研究表明,补肾化痰法可以明显减少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以及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从而延缓AD的发展进程三胡慧等[9]应用脑立体定向技术给大鼠基底核注射凝聚态Aβ25-35+IBO构建AD模型,以补肾化痰方治疗后发现大鼠海马组织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下降,表明补肾化痰法可以通过此种机制发挥其抗AD的作用三

4.2 温脾通络开窍法 心主神志,主人的精神二思维二意识及情感活动,包括现代医学中大部分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三痴呆,其病位脑,与心二肝二脾二肾功能失调有关三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上蒙心窍,而后心神昏聩发为痴呆三有研究表明,温脾通络开窍法对AD患者记忆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可降低大脑海马蛋白异常磷酸化水平三吴林等[10]采用温脾通络开窍法探讨其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Tau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组模型大鼠海马组织磷酸化蛋白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以中药高二中剂量组作用明显三可见,一定剂量的温

脾通络开窍方对磷酸化的Tau蛋白的抑制作用显著三

4.3 补肾健脾法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生髓,髓充脑;肾精不足,则髓海失充,灵机失运,固见反应迟钝,记忆模糊,失认失算;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亏虚,神明失养,固见呆滞善忘,神思恍惚;同时,肾精也要依赖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血不断充养三因此,补肾健脾法对AD患者预防二康复二治疗也有显著疗效三张洪等[11]研究补肾健脾方对AD模型大鼠胰岛素和GSK-3β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干预组大鼠脑组织中GSK-3β的表达显著下降三本实验行为学检测提示,补肾健脾方可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一治法对抑制阿尔茨海默病中GSK-3β表达有意义三

4.4 清热解毒法 AD患者常由于外感或情志等诱因,在短期内出现症状加重,病情不稳定,甚至呈急性下滑趋势,常以心烦不安,夜间谵妄,言词颠倒或狂躁不宁,声高气粗,口气秽臭等表现为主,属内毒蕴积二热伤脑络之证三因此,清热解毒法在此类患者病情波动阶段使用显得尤为重要三伍文彬等[12]研究黄连解毒汤对Aβ25-35诱导的

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相关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可有效抑制大鼠脑内GSK-3β及CDK-5蛋白的表达,同时缩短AD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增加经过逃逸平台次数二延长有效区停留时间及有效区游泳路程,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GSK-3β及CDK-5的活性,从而调控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三

4.5 疏肝理气法 AD患者处于一种渐进性的智力衰退,行为改变,以及情绪障碍,患者在发病早期或发病过程中有过情绪刺激,从而加重病情三情志不舒从而引起脏腑气机不畅,肝气郁滞,疏泄功能失调,治以疏肝泻气为主三部分实验研究表明,疏肝理气方能调节记忆,认知方面的障碍三赵唯贤等[13]通过研究柴胡疏肝散对AD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得出一个结论:柴胡疏肝散通过抑制动物海马GSK-3β表达而增强PP-2A的表达,可以逆转Aβ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对记忆二认知障碍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三

4.6 健脾化痰 豁痰开窍法 脾主运化,若脾失

健运,则水湿内停,聚湿生痰,上扰清窍,脑髓失

聪,发为痴呆三治以健脾化痰开窍三有实验表明

洗心汤方对痰浊蒙窍类DA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三

通过研究洗心汤颗粒对散发性老年性痴呆(Spo?radic Alzheimer disease,SAD)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SAD模型组相比,洗

心汤颗粒组显著减少S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Thr231二Ser422的表达,而Thr231二Ser422为SAD 脑内促Tau蛋白毒性形成的重要位点三由此表明,洗心汤颗粒抑制Tau蛋白重要位点的过度磷酸化及其Tau蛋白毒性,进而遏制SAD的病理进展[14]三

还脑益聪方(由制首乌二人参二石菖蒲二黄连二

川芎组成),以补肾益气二活血通络二化痰祛瘀二清

热解毒为基本治法,能够抑制脑组织海马CA1区AP的沉积和tau蛋白过度酸化,改善海马CA1区的病理结构,提高推体细胞层神经元数目;调心方[15](由党参二茯苓二甘草二石菖蒲二远志组成),可抑制tau蛋白与早老蛋白-1的结合,这或许是调心方调节tau蛋白磷酸化的方式之一三单味中药组分在控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方面同样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三人参皂苷Rbl可通过抑制GSK-3P减轻Aβ25-35诱导的皮层神经元tau蛋白过度酸化[16]三马齿苋多糖可以抑制GSK激酶对Tau蛋白的磷酸化,对神经细胞微管骨架起到保护作用[17];远志通过抑制CDK-5和GSIC-3P激活及活性的作用从而减少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18]三现代药理研究初步表明,远志含有皂苷等多种药理成分,在益智L抗衰老L抗氧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明显改善作用三还有更多的单味中药提取成分能够影响AD中Tau蛋白磷酸化进程,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三

5 展望

综上所述:补肾化痰法二温脾通络开窍法二补

肾健脾法二清热解毒法二健脾化痰二豁痰开窍法等

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Tau蛋白重要位点的过

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度磷酸化及其Tau蛋白毒性,并且能够明显改变大

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在AD的预防二治疗及预后方

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三

鉴于西医在AD治疗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充分

利用复方中药以及单味中药制剂三一方面,若能

有效抑制血液及脑内蛋白激酶的浓度,则能相应

控制Tau等的磷酸化进程三另一方面,若能刺激机

体分泌与Tau蛋白去磷酸化相关的蛋白磷脂酶,或

增加血液及脑内蛋白磷脂酶的浓度,进而发挥去

磷酸化的进程三而GSK-3β和cdk-5作为Tau蛋

白磷酸化的主要激酶,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

关,抑制GSK-3β和cdk-5的活性和表达可以有

效地降低Aβ以及tau蛋白磷酸化造成的神经毒性

作用三由此GSK-3β和cdk-5是AD治疗的一个

潜在靶点三最近,有人对小鼠进行的独立研究发

现AD似乎能像感染一样从一个神经元扩散到另

一个神经元,但是扩散的不是病毒或细菌,而是tau

蛋白[19]三这说明阻断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在细胞之间的传播对AD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意义三

参考文献

[1]Ram D,Jennifer LR,Yale EG,et al.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dynein and kines in motor proteins by tau[J].Science, 2008,319(5866):1086-1089.

[2]Liu L,Drouet V,Wu JW,et al.Trans-synaptic spread of tau pathology in vivo[J].PLoS One,2012,7(2):e31302.

[3]Reynolds CH,Garwood CJ,Wray S,et al.Phosphoryla ion regulates tau in teractions with Src homology3domains of phosphatidy linositol3-kinase,phospholipase Cgammal, Grb2,and Src family kinase[J].Biol Chem,2008,283

(26):18177-18186.

[4]Miao Y,Chen J,Zhang Q,et al.Deletion of tau attenuates heat shock-induced injury in cultured cortical neurons [J].Neurosci Res,2010,88:102-101.

[5]张晓洁,杨雁,张木勋.1型糖尿病大鼠海马Alzheimer

样磷酸酯酶2A活性降低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1):31 -35.

[6]陈娟,李宏莲,王建枝,等.Cdk-5过度表达对Tau蛋白

磷酸化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4,13(2):45.[7]Gandy JC,Melendez-Ferro M,Bijur GN,et al.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β)express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a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J].Synapse,2013,67:313-327.

[8]Medeiros R,Baglietto Vargas D,LaFerla FM.The role of tau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J].CNS neuro science therapeutics,2011,17(5):514-524. [9]胡慧,王平,孔明望,等.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Tau蛋

白异常磷酸化表达及补肾化痰法的干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0):94.

[10]吴林,杨进平,温惠娟,等.温脾通络开窍法对阿尔茨

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Tau蛋白磷酸化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3,11(10):60.

[11]张洪,许旌,杨帆,等,补肾健脾方对阿尔茨海默病模

型大鼠胰岛素和GSK-3β水平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98.

[12]伍文彬,李斌,王飞等.黄连解毒汤对Aβ25-35诱导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相关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5):104.

[13]赵唯贤,李高申,范新六,等.柴胡疏肝散对阿尔茨海

默病大鼠记忆功能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42-43.

[14]第五永长,田金洲,时晶.洗心汤颗粒对散发性老年性

痴呆模型大鼠脑内Tau蛋白毒性的影响[J].中草药, 2013,44(10):63-65.

[15]朱粹青,曹小定.调心方药物血清对动物阿尔茨海默

病相关的tau蛋白磷酸化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1):71-72.

[16]曾育琦,陈晓春,朱元贵,等.人参皂苷Rbl抑制Aβ25 -35诱导的皮质神经元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J].中国药理通讯,2004,21(2):57-59.

[17]康洁.马齿苋多糖对Tau蛋白磷酸化影响的研究[J].

中国农学报,2010,26(14):113-116.

[18]穆俊霞,郭峰,崔丽霞,等.远志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

海马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J].实验中医药学,2013,14(1):83.

[19]Liu L,Drout V,Wu JW,et al.Trans-synaptic spread of tau pathology in vivo[J].PLoS One,2012,7

(2):e31302.

(收稿日期:2015-06-07 编辑:巩振东)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得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第一章概述 随着社会得发展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及生活、工作得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拥有了更多得物质享受与更大得独立空间得同时,实际上又面临了更为陌生得社会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一旦抵挡不住丰富得物质诱惑,受到科技变革、文化背景冲击及人际冲突得影响,无法正常宣泄自我情感及表达自身诉求,极易导致神经紧张,催生心理精神障碍,中医学称之为“情志病”。临床门诊上,此类患者已越来越多,有些辗转于各大中西医院数年之久,根本得精神心理问题却被长年误诊或忽视。中医典籍不乏对于“情志病”得描述,中医内、外、妇、儿等科都非常强调情志致病作用。中医药学在治疗此类病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得优势,具体治疗上,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得不良心境与情绪,缓解各种各样得躯体化症状,以及调节睡眠等方面不仅疗效突出,副作用极少,而且疗效较为持久。 一、基本概念 情志:情志就是中医学对情绪得特有称谓,也就是中医七情学说得核心概念。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用,并不与用。《说文解字》解“志”为“意”。乔明琦提出情志定义:情志就是人与高级动物共有得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得复杂反应;它具有特有得情志体验情志表情与相应得生理与行为得变化;它发生在特定得情景之中,其表达方式与个体生理、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情绪:情绪常与情感同用,与人类生命中特定得主观需要与愿望相联系,曾统称为感情。 《情绪心理学》:“情绪就是人或动物所有得一种心理形式,不同于认识活动,具有独特得主观体验形式(喜怒等感受),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等)及独特得生理基础(皮层下等部位得特定活动)”。具体得说,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得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得过程,如高兴时人会喜形于色、愤怒时会怒目相向。 情志病: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与功能得正常运行,致人生病。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明名医张仲景于《类经》首列“情志九气”,并首提“情志病”之名。古代文献中,情志异常疾病命名主要涉及“癫”“狂”“痈”“郁”“惊悸”“脏躁”“梅核气”及“百合”等,

心血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

全面认识高血压 ——主讲人: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副教授周桃元 【主持人】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就在我们身边。我国高血压已突破3.3亿,其中1.38亿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所以我们一起来全面认识高血压。今天我们请到了权威专家,来自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副教授周桃元主任,周主任您好。 [周桃元简介] 周桃元,男,1965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祁阳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省中医心血管科学会委员及永州心血管科学会委员。曾在湘雅医院进修心血管科一年,每年都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会议2-3次,毕业后一直从事科临床工作,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诊治各种心血管科疾病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十七篇。 [周主任]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周主任,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是哪种疾病? [周主任] 是高血压病。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跟高血压有关的疾病。 ?每100个脑出血病人中有93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脑梗塞病人中有86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冠心病人中有50~70人患高血压。 【主持人】高血压总是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健康,早期患者并

无明显的不适感,因此高血压患者并不重视,我国的高血压现状怎样? [周主任] 我国高血压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可以概括为:三高、三低、三误区。 三高:患病率高(11.26%);死亡率高( 41%);致残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35.6%);治疗率低(17.1%);控制率(4.1%)。 三个误区: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 【主持人】什么是血压? [周主任]血液要想在全身流动就需要有压力,血压就是指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主持人】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怎样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是多少? [周主任] 诊断高血压时要确诊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也就是说测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值,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下肢血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有头痛、头昏、心悸、耳鸣等症状,少数患者则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发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或(和)舒压≥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5/75mmHg. 血压高低与症状不成正比,有无症状都要常规测血压。 【主持人】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周主任]有以下情况的人,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大:吸烟、饮酒过量、焦虑、不经常活动、肥胖、摄入盐和脂肪过多,胆固醇高,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主持人】肥胖、高盐膳食及饮酒的人易患高血压吗?。

浅谈中医药对慢性病的治疗

浅谈中医药对慢性病的治疗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发展有几千年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生活与生产活动中,由于狩猎和采食植物时认识到吃了某些植物或动物对身体产生某些影响,从而逐渐认识到某此植物或动物起到治病作用。在当时人类用药只懂得使用单味药并以用口咀嚼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从单味药的应用演变为多种合用,从口述代代相传到文字的记载。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对世界影响深远,现今西方国家己承认中医药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并设立发牌制度和考试制度,说明祖国中医药对疾病治疗是有效的,可靠的。 中医药学,在理论上分为二门学科,为中医学和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上,通过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分清寒热虚实,合理施药,才能有效地治疗各种疾病。 俗话说:“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充分说明了“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 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等。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患者不仅自己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治疗与调养并重,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调养具有重要意义。(1)辩证论治,遣方灵活。慢性病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一天要吃很多种药物,常听患者抱怨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哪还吃的下饭?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辩证施治,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结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又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等证型的区别。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样,简便易行。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等,可多种方法并用。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妇科疾病外用中药洗浴方便实用。像老年人的骨关节疾病,推拿按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简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医院看病的麻烦。 (3)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慢性疾病目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有些功能失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患者终日有不适症状,但检查不出具体疾病。还有些慢性疾病虽然病因明确,但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措施,或者由于费用很高,患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根据病状、体症、舌象、脉象等分析辩证,立法处方,综合调理,能够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养生。很多慢性病是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造成的。如脂肪肝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过活密切相关。每天吸纸烟25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倍。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掌握养生之道有助于防治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中医有很多非常宝贵的养生思想,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在形体锻炼方面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锻炼方式,尤其是太极拳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药膳、食疗更是中医药的特色养生之道,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很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附件2: 中医药治疗册床技术方案 1.前言 2004年1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的要求,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药骨理局中坦合作艾滋病研究治疗项目十七年积累的中医药治疗经验,结合我国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和全国中医药界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中的经验起草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初稿。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办公室又多次组织了全国治疗艾滋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论证,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此《方案》已在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顼目中初步试用,反映良好。 本方案的重点在中医药对艾滋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有效治疗方药的介绍。关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学等容,请参见附件1《艾滋病诊疗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2 ?临床分期及其病理机制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从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的晚期可分为几个阶段,为了便于临床掌握,本方案中将其分为三期。 2.1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卫外防御体系对入侵邪毒必然进行抵抗,此期或为邪毒犯表,郁于騰理,表卫失和,出现头痛、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或邪毒入侵犯肺,出现壮热、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等表现;或皮毛宣泄失畅,邪毒郁于肌奏,而见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皮疹,肝脾肿大等,约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总之,此期正邪相搏,但正暂能胜邪。感染之初HIV大量复制,CD4细胞急骤下降,之后HIV复制被相对抑制,CD4仍能恢复至500/mm3或更高。从HIV侵入人体到机体出现抗-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窗口期,约2周-12周。 2.2潜伏期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在经历了急性感染期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期,有的人感染后没有急性期直接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的感染者虽然称“无症状”,是指尚未出现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并非绝对无症状。此期,正邪相当,正邪斗争进入相持阶段,但正气逐渐被损耗,阴阳、

艾滋病研究进展论文综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 论文综述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专业:2012针推班 学号:12211037 姓名:申博 完成时间:2013年6月20日

免疫系统研究进展 ——艾滋病的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immune system ——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作者:申博(ShenBo) 摘要: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症候群)。1981年在美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病。艾滋病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经过传入期、扩散期,目前己进入快速增长期,处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本文介绍的是有关HIV药物治疗的一些近期研究进展。 关键词:免疫系统;艾滋病病毒;抑制剂;药物治疗 Abstract:AIDS i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lso translated: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81 virus "(also known as the AIDS virus) and the immune system caused by the collapse of infectious disease. AID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s harm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China's AIDS epidemic through afferent phase, diffusion stage,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in the trend of high prevalence in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area and the low prevalence of specific population. This is the HIV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immune system; The AIDS virus;inhibitor;medication 前言: 自1981 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 (AIDS) 患者以来,全球累计感染者总数已达 6 900 万,死亡者总数超过 2 000 万。我国在1985年6月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后,患艾滋病的

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由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病变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肺泡也可受累。临床以阵发性喘憋和阻塞性肺过度通气为特征。 一、慢性疼痛 (一)概念 疼痛科能诊治的病种约 130 多种,而且范围越来越扩大。其中,慢性疼痛( chronic pain) 在门诊病房工作中占很大比重。 国际疼痛学会 1986 年确定 : 凡是疼痛持续或间歇地持续 3 个月以上称慢性疼痛。按照病情的判定对这个概念也进行了补充,就是一种急性病的过程或一次损伤性疼痛持续超过正常临床治愈所需的时间,或间隔几个月、几年后再发持续一个月以上,称慢性疼痛。 急性疾病或损伤治愈时间为 2~4 周,长则 6 周,若原发病变治愈后 1 个月仍有疼痛,也认定为慢性疼痛。 (二)急性与慢性疼痛的区别 从概念上和定义上进行区别,急性疼痛常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但慢性疼痛则不同,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如:长期腰背痛的病人,称为慢性腰背痛病( LBP)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等。在生理、情感、行为反应上与急性疼痛不同,机制也较复杂。 疼痛从生理学上大致就分为两类,一类叫生理性疼,也叫急性疼痛。一类是病理性疼痛,称为慢性疼痛。生理性疼痛主要是伤害干涉性疼痛引起的急性疼痛和内脏疼引起的急性疼痛。而慢性里头主要是炎症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是伤害性病理疼痛造成的急性疼痛如果不进行很好的治疗和干预,有一部分病人会转变成慢性疼痛,在临床上值得注意。 有数据显示, 50 %以上的病人都是因为感觉到了急性疼痛而得到了及时的治疗,这种生理性疼痛往往对机体的伤痛发出“警报”。因此,这种痛又被俗称为“好痛”。 当疾病已经痊愈或到了恢复期,可疼痛却并没有随着疾病的恢复而减轻、甚至越发严重持续一个月以上时,这种痛就被称为慢性疼痛,又叫做病理性疼痛,俗称为“坏痛”。这种慢性疼痛不经治疗往往持续存在,甚至迁延不愈。如带状疱疹疾病治愈之后,患过疱疹的部位疼痛感却能迁延数年,甚至终身。 急性疼痛往往由原发疾病和损伤引起,随着原发疾病和损伤的治愈,这种疼痛感将随之消失。慢性疼痛常常在原发疾病治愈之后仍然持续存在,并呈加重趋势,疼痛感可以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急性疼痛是种症状、慢性疼痛是种疾病。我们由此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两种疼痛的区别。 正因为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所以,如果慢性疼痛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会引发诸多问题,包括,使患者精神痛苦、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等。长期延绵不断的慢性疼痛甚至还会使人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发生紊乱,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并发症,大大缩短人的寿命。 有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 30% 的成年人患有慢性疼痛疾病。每 3 位门诊病人中,就有2 位同时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应用现有的诊疗技术,除癌痛外,疼痛科基本能使 70-80% 的慢性疼痛得到有效的治疗。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中医药防治情志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 第一章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动及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拥有了更多的物质享受和更大的独立空间的同时,实际上又面临了更为陌生的社会环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一旦抵挡不住丰富的物质诱惑,受到科技变革、文化背景冲击及人际冲突的影响,无法正常宣泄自我情感及表达自身诉求,极易导致神经紧张,催生心理精神障碍,中医学称之为“情志病”。临床门诊上,此类患者已越来越多,有些辗转于各大中西医院数年之久,根本的精神心理问题却被长年误诊或忽视。中医典籍不乏对于“情志病”的描述,中医内、外、妇、儿等科都非常强调情志致病作用。中医药学在治疗此类病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治疗上,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的不良心境和情绪,缓解各种各样的躯体化症状,以及调节睡眠等方面不仅疗效突出,副作用极少,而且疗效较为持久。 一、基本概念 情志: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也是中医七情学说的核心概念。始于《礼记》,至元代一直独立使用,并不和用。《说文解字》解“志”为“意”。乔明琦提出情志定义:情志是人和高级动物共有的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复杂反应;它具有特有的情志体验情志表情和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它发生在特定的情景之中,其表达方式与个体生理、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情绪:情绪常与情感同用,与人类生命中特定的主观需要和愿望相联系,曾统称为感情。 《情绪心理学》:“情绪是人或动物所有的一种心理形式,不同于认识活动,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喜怒等感受),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等)及独特的生理基础(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具体的说,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的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如高兴时人会喜形于色、愤怒时会怒目相向。 情志病:情志有异,影响脏腑等气机和功能的正常运行,致人生病。情志致病萌芽于春秋,奠基至两汉,定型于宋金元,深化于明清时期。明名医张仲景于

中医治疗心血管病

首都国医名师学术精粹 廖家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 益气活血通补并用---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人民网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廖家桢教授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他率先应用中医气血理论指导治疗心血管疾病,并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治则。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其应用气血理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 气虚血瘀是基本病机 气血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可以生血、行血、统血;血可以载气运行。《血证论》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张氏医通》说:“盖气与血,两相维附,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血不得气,则凝而不流。”可见,气起着主导作用,气的病理改变可导致血的运行异常。 《素问·痿论》说:“心主身之血脉”,即全身血脉统属于心。血液在脉中环流不息,濡养周身,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若心气异常,则可导致血瘀。气滞与气虚皆可致瘀,然而气滞血瘀是实证,气虚血瘀是本虚标实。 心绞痛是气滞血瘀为主,还是气虚血瘀为主,应“审证求因”,具体分析。心绞痛的患者多有胸骨后或心前区部位的固定性压闷作痛,并兼有舌质紫黯,少数还有瘀斑,这是血瘀的见证。除此之外,还多有疲乏、气短、胸闷、自汗、心悸、脉弦细或结代,部分病例舌淡胖、有齿痕,这些四诊所见显然不属气滞而是气虚的证候。气虚引起血瘀,血瘀又影响气的流畅,而致心脉瘀滞,引起疼痛及舌质紫黯。 《金匮要略》指出:“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心居胸中,主阳气,主血脉,今阳气虚亏,而致血脉瘀阻作痛。已故名医蒲辅周也认为:“冠心病属虚者多,而实者少。” 因此,冠心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据临床观察冠心病辨证为气虚血瘀证者达70%以上。然而,也有少数冠心病者,除有胸闷、心绞痛外,并无气虚征象,可归属于气滞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补兼用 廖家桢认为,多数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可以把“益气活血”作为基本治则,以补为通,以通为补,通补并用。在组方时可选用二三味补气药如党参、黄芪、黄精,三四味活血药如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等组方,以此为基本方,再根据兼证不同加减选用其他药物。 痰浊:胸阳不振,津凝为痰。其特点为舌苔厚腻,口黏无味,胸腹胀满,纳食不香,脉兼滑象。治宜宣痹通阳,选用瓜蒌、薤白、半夏等。痰浊久郁又可化热,症见苔黄腻,口干口苦,心绞痛发时局部有灼热感。治宜清热豁痰,选用瓜萎、黄连(或黄芩)、半夏。 寒凝:胸中阳微,寒邪侵袭,脉泣不行。其特点为胸痛遇冷易发,痛时肢冷汗出,面色苍白,脉迟舌淡。治宜芳香温通,选用荜茇、细辛、桂枝、石菖蒲等。 气滞:气机不畅,血脉泣涩。其特点为胸痛因七情而发,两胁不适,胸闷不舒,脉弦。而这类患者气虚较不明显。治宜行气解郁,可选用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等。 阴虚:阳损及阴,阴精不足。其特点为舌红苔少或无苔,或舌有裂纹,五心烦热,心烦少寐,口干喜冷,小便黄,脉细数。治宜滋补心肾,可选用麦冬、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等。 阳虚:久病及肾,心肾阳虚。其特点为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或心悸气促,面浮肢肿,舌淡而胖,

慢性病中医药意义

中医药对慢性病的调养的意义 “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充分说明了“调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对于慢性病更是如此。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等。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患者不仅自己长期经受病痛的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一般病因复杂、病情多样,需要治疗与调养并重。长期以来,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一直被广泛认可,“急性病看西医,慢性病看中医”已经成了就医者的一个约定俗成的观念。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的调养具有重要意义。 1.辨证论治,遣方灵活:慢性病症状多,甚至有的患者全身不适,一天要吃很多种药物,常听患者抱怨每天吃药都吃饱了,哪还吃得下饭?中医看病是综合患者的症状特征,分析所属证型,在确定主证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还可以根据次要症状灵活加减,一方多药,煎汤同服,省去吃很多药的麻烦。还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非常方便。很多人患的是同一种病,但中药处方却不相同,这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结果。比如都是“慢性乙型肝炎”,处于不同的阶段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又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等证型的区别。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能收到好的效果。 2.手段多样,简便易行:慢性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手段灵活多样,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理疗等等,可多种方法并用。如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非常显著的效

果。妇科疾病外用中药洗浴方便实用。像老年人的骨关节疾病,推拿按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按摩、艾灸、拔火罐、刮痧等操作简便易行,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使用,省去到医院看病的麻烦。 3.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慢性病目前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如一些功能失调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患者终日有不适症状,但检查不出具体疾病。还有些慢性疾病虽然病因明确,但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措施,或者由于费用很高,患者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医根据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分析辨证,立法处方,综合调理,能够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4.未病先防,注重养生:很多慢性病是由于由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造成的。如脂肪肝的发生与长期大量饮酒、营养过剩、运动过少密切相关。每天吸纸烟25支以上者比不吸烟者肺癌患病率增加50倍。因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掌握养生之道有助于防治慢性病及亚健康状态。中医有很多非常宝贵的养生思想,涉及到形体锻炼、饮食起居、情志调节等很多方面。在形体锻炼方面有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方式,尤其是太极拳已经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健身方式。药膳、食疗更是中医药的特色养生之道,不仅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对很多慢性病还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就已经注意到情志与疾病的关系,将五脏分别对应五种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情志过于激烈会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如“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容易发生情志失常,两者互为因果,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上世纪末开始在人类流行,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在世界 蔓延。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报告显示,2002年,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500万,艾滋病的患病人数即将突破1亿大关。艾滋病 病毒严重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以及其它免疫功能,使之发生全身多器官的不可恢复的病变。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它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 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疗效,并引起 了全球医学工作者的关注。现就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艾滋病在中医文献中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记载,但根据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应归属于 中医“温病”和“虚劳”的范畴。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主要症状有原因不明的不规则 发热、盗汗、消瘦、食欲不振、头痛、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出皮疹和容易发生各种感 染及恶性肿瘤。中医认为艾滋病的发病有内外两因,外因是感染温邪淫毒,内因是正气内伤,气血亏损。正虚邪实,温邪热毒横行,内窜五脏六腑,外犯皮毛肌肉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中医治疗艾滋病总的原则是扶正祛邪,早期以祛邪为主,中、后期以扶正为主。目前 国内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尚处在理论探索和构思论证的阶段,实际临床治疗的经验 不多,但从现有的一些临床研究来看,已显示出中医中药防治艾滋病的可能性和优势[2]。 1 病因病机 从祖国传统医学发病学及病因学理论来看,艾滋病属伏气温热病范围,为温热毒邪侵 犯营血所致。故潜伏期较长,发病急骤,症见高热、斑疹、各种出血,或出现全身性原因 不明的淋巴结肿大等,舌苔厚白或黄而腻或裂纹黄糙,脉象细数或洪实有力。由于艾滋病 的病程很长,后期常因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正相争,导致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气血亏虚,如肺脾气虚,运化失健,或脾肾阳虚,肾阴不足,精血双亏,气血双虚,故出现食欲 减退,面色苍白,面肌枯燥失润无荣,咳嗽,气短懒言,心悸,倦怠乏力,便溏溲少等症状。又因艾滋病受伏气温毒之邪,每易灼伤津液,阴津亏损,气滞血瘀,瘀痰互阻所致本 虚标实的局面,最终导致正气衰败,五脏气血阴精津液功能衰竭,阴阳离决(死亡)的结局。 按照中医理论,长期性生活紊乱者,必然使正气受损,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复感瘟 邪淫毒,“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无力抗邪,内外合因,严重损害全身脏腑功能, 造成恶性循环。就艾滋病的整个疾病的演变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5个方面的病因病机:(1)肺肾两虚:肺为娇脏,易受外邪,风热毒邪耗灼肺金,则肺阴亏虚,日久损及于肾;

艾滋病流行新趋势及相关研究报告进展培训测试题

艾滋病流行新趋势及相关研究进展培训测试题姓名: A.吸毒 B.非法卖血 C.性途径 D.医院感染 A.全国疫情整体保持低流行状态,但部分地区流行程度较高 B.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经注射吸毒和母婴途径降至较低水平 C.经性途径传播成为最主要传播途径,传播式复杂 D.各地流行模式差异大,重点人群疫情上升明显 E.以上均是

A.检测量、发现人数和报告发现率逐年增加 B.经输血传播基本阻断 C.经静脉吸毒传播逐年减低 D.以上都是 A.疫情形势仍然峻 B.社会环境变化增加难度 C.国外双重动力压力 D.以上均是 A.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 B.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早期治疗 C.强化对感染者的随访管理和关怀救助,提高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D.阻断经母婴及静脉吸毒传播 E.以上均是 6.早期治疗艾滋病有好处? A.延缓肝脏疾病进展 B.降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风险 C.改善痴呆及外神经病变 D.以上均是 7.当-,ART预期寿命接近正常 A.CD4〈40 B.CD4〉40 C. CD4〈150 D. CD4〉150 8.各种非艾滋病指征性疾病包括: A.糖尿病 B.心脑血管疾病 C. 肿瘤 D. 以上均是 9.关于50岁以上的老年HIV感染者,指南推荐: A.如CD4〈500个∕ul,推荐进行ART B.如合并HIV相关肾病\艾滋病指征\HIV∕HBC共同感染,应启动ART

C. CD4在12个月下降〉100个∕ul,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等D. 以上均是 10美国的HIV职业暴露指南第一次把――作为首选: A.艾生特 B.DTG C. 青霉素 D. 以上均是 A.危险行为评估和初步诊断 B.追踪HIV疾病治疗状况及降低危害的计划 C.整合资源、服务与后续追踪 D.以上均是 A.真诚关怀及不批判的态度 B.熟练的咨询技巧 C.更新艾滋病治疗及医学知识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1) 中医防治脑卒中一体化方案 (5) 中医防治高血压病一体化方案 (10) 中医防治冠心病一体化方案 (15)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糖尿病史由多种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损害,导致眼、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它是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1980年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3%,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3%左右。糖尿病的发生虽与气候无明显关联,但与环境密切相关。 1.预防和行为干预 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其预防应以自身预 防为主,及早减除或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正确认识本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有家族史者应定期做检查。 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⑴饮食控制; ⑵体育锻炼; ⑶口服降糖药治疗; ⑷胰岛素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⑴上消 1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⑵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⑶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益智仁、桑螵蛸、蚕茧、党参、黄芪、五味子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 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研究方案说明

附件2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 (试行) 1 .前言 2004年1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的要求,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坦合作艾滋病研究治疗项目十七年积累的中医药治疗经验,结合我国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和全国中医药界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中的经验起草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初稿。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办公室又多次组织了全国治疗艾滋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论证,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此《方案》已在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中初步试用,反映良好。 本方案的重点在中医药对艾滋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中 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有效治疗方药的介绍。关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临 床诊断学等内容,请参见附件1《艾滋病诊疗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2?临床分期及其病理机制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从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的晚期可分为几个阶段,为了便于临床掌握,本方案中将其分为三期。 2.1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卫外防御体系对入侵邪毒必然进行抵抗,此期或为邪毒犯表,郁于腠理,表卫失和,出现头痛、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或邪毒入侵犯肺,出现壮热、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等表现;或皮毛宣泄失畅,邪毒郁于肌奏,而见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皮疹,肝脾肿大等,约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总之,此期正邪相搏,但正暂能胜邪。感染之初HIV大量复制,CD 4细胞急骤下降,之后HIV复制被相对抑制,CD 4仍能恢复至500/mm 3或更高。从HIV侵入人体到机体出现抗-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窗口期,约2周-12周。 2.2潜伏期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在经历了急性感染期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无 症状期,有的人感染后没有急性期直接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的感染 者虽然称“无症状”,是指尚未出现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并非绝对无

艾滋病最新治疗研究论文

专业:************ 姓名:****学号:********** 艾滋病最新治疗研究 2012年5月2日

艾滋病治疗研究 自1970年人类出现首例爱滋病感染以来,艾滋病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传播,人类正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严峻挑战,对人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科学家自始至终从没有放弃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找出治疗爱滋病的有效途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必将战胜这个“世纪之病”。 一、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将抗病毒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内,赋予患者新的抗病机能,它包括目的基因的选择与克隆、载体的构建与包装及受体的选择与转入等。 (1)抗HIV基因 现研究最多的抗-HIV基因是反义核酸和核酶,其中反义核酸反义核酸是互补于mRNA的RNA或DNA,在细胞内形成部分双链,阻碍mRNA的剪接、运送和翻译,降低mRNA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基因的构成。有一些科学家做了相关抑制HIV实验,但由于受调控水平的限制或者由于反义RNA量的不足,而导致失败,但现最需解决的问题是反义核酸的专一性和进入靶细胞之前的降解。核酶是一种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RNA分子,可特异性地切割靶RNA序列。它

最初由Haseloff在研究烟草病毒时发现的,迄今,人们发现的核酶有六种类型,但从结构上看主要分为" 两大类:锤头状核酶和发夹状核酶。核酶的优点是序列特异性;不编码蛋白质,无免疫原性;可以重复使用。使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倍受青睐,其研究进展也相当迅速。但核酶的稳定性较低,生理条件下反应速度缓慢是其用于抗-HIV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它在机体内是怎样被转录的和转录后抗RNase的能力还需做进一步的探索。 (2)基因疫苗 与传统疫苗相比,DNA疫苗具有制备简单、可塑性大、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疫苗抗原可以在人体靶细胞内天然表达。科学家曾经用人猿做过试验,方法是肌内接种100μg质粒pm160,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该抗体在体外能中和HIV-1的感染。接种后T淋巴细胞明显增殖。证明了类人猿能通过接种质粒pm160产生非常强的特异性CTL应答,所有的类人猿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感染能力,其中一组取得了100%的抗感染力。此结果说明DNA 疫苗接种技术不仅可预防艾滋病,同时可产生T杀伤细胞清除体内的感染病毒细胞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目前DNA疫苗的出现才在近几年出现,出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观察 二、中医治疗艾滋病 (1)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以HIV复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为靶点而干扰HIV复制,包括吸附、融合、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色优势述评

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特色优势述评 刘红旭1 刘 平2 (1.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100010; 2. 中华中医药学会 北京100029) 摘要: 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在心血管病的防治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在中医理论研究领域,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逐步走向成熟,2002年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芳香开窍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与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冠心病痰瘀互阻病机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冠心病瘀毒阻络的病机逐步受到重视,络病理论成为中医心血管领域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医药以活血、化痰、解毒、通络、益气等方法为指导的基础研究在内皮功能、易损斑块、血小板活化、缺血再灌注、缺血预适应、左室重构、血管重构、血管新生以及微循环等热点领域广泛开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临床研究领域,循证医学的方法逐步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使得中药的临床研究更加科学化。中医“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上海邝安堃对556例原发高血压患者长达22年的随访研究、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血脂康调整血脂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陈可冀等以芎芍胶囊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再狭窄研究显示,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整体观念”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大量中药研究显示,中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往往显示出多靶点效应,体现了中医药的整体特色优势。“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诸多中医名家在心血管疾病的辨证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仍然处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城市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便捷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仍然是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在急性心血管疾病方面,速效救心丸等已成为冠心病心绞痛常用速效制剂;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静脉滴注中药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各项措施中的贡献度位居前列。 尽管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中医理论创新与基础研究的临床应用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临床研究缺乏基于循证医学的科学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任重道远,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还有待进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曹译文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成都,610225) 摘要通过对已有艾滋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探究在艾滋病领域存在的相关心理学研究,以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支持两方面进行阐释,并从心理学与医学两个领域探讨艾滋病的防治现状。本文旨在了解当前社会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艾滋病研究方向的新思考。 关键词艾滋病;社会态度;防治现状 1引言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有艾滋病病毒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力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疾病。[1] 1985年,我国发现了首例HIV感染者,此后AIDS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截至2011年10月,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万例。据中外机构联合组成的专家组权威评估指出,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DIS, PLHIV)78 万。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即目前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2]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为准确掌握疫情、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病例报告数与实际感染数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成为了解人群实际感染情况的重要手段。艾滋病被普遍认为具有高度致死性,因此导致人们对它产生本能上的恐惧。 艾滋病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两大特点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国均加大对艾滋病的相关研究的投入,从预防方法、健康教育等多方面预防艾滋病,也从有效疫苗、治疗方法等方面试图解决艾滋病这一难题。在艾滋病研究与防治这一方面,我国也从未停止努力的步伐。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关于我国艾滋病防治状况的论文新发表数量和累积数量越来越多。[3] 2艾滋病相关研究 在HIV感染者数量逐年增长的当今社会,因HIV的高致死率以及感染途径,使民众对艾滋病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与排斥。伴随着HIV感染者数量的提升,其心理健康情况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0年刘颖等人发表的《艾滋病污名的形成机制、负面影响与干预》中探讨了艾滋病污名形成的相关理论及社会影响因素,试图探究其污名形成的心理学原因。同时就污名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其个人的发展影响与对家庭的影响,最后提出其干预措施,建议增加非感染者与感染者的积极接触以便包容与理解,除此外也加大知识传播的力度给予公众对艾滋病广泛正确的认识。 耿柳娜等人采用实验法探讨正念在吸毒人群对艾滋病污名的干预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吸毒者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相关不显著,而正念干预对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研究最终得出正念

镇卫生院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XXX中心卫生院 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为全面促进我镇公共卫生中医药服务平稳发展,进一步提高我镇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XXX 市XXX区医院管理办公室关于下达2014年度目标工作考核的通知》(XXX发〔2014〕X号)等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内容 组织开展辖区内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服务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利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意识和能力;为辖区内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病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养生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食物疗法指导和中药治疗。 二、工作目标 全年向确诊慢性病人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人群覆盖率不低于30%。每年4次高血压、糖尿病随访工作至少一次包含中医药指导内容。 三、职责分工 办公室: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的筹划协调、组织实施、综合管理等工作;制定项目工作方案。 公卫科: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的日常管理

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细化服务规范和工作措施,对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项目培训、业务管理、质量控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考核评估;负责全镇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 内科:在公卫科指导下,负责全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成立由临床、医技、中医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内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患者筛查、健康检查、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及随访等工作;负责项目的宣传、动员;负责收集、登记全镇慢性病患者信息,告知服务内容,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负责全镇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 村卫生站:在堪嘉镇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辖区健康教育工作,协助卫生院开展随访及中医药指导,协助开展健康检查;负责项目的宣传;负责收集、登记辖区慢性病患者信息;负责相关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和上报。 四、工作要求 (一)各相关责任科室、责任人应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工作,各负其责,加强协作,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二)加强宣传,主动告知群众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主动接受服务。 (三)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健康档案,并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进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