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滋病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染。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抗艾滋病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与艾滋病中医药理论认为,艾滋病是由湿毒侵袭人体而引起的。
湿毒在中医药理论中是一种病邪,可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采用中药煎剂、针灸、艾灸等疗法。
中药煎剂通过药材的炮制和搭配,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中医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对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例如,绿藜芦檗、板蓝根等中药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此外,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中医药中的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增强核苷类药物的疗效,减少其副作用。
三、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体液免疫力与细胞免疫力,从而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临床研究显示,中药麦芽可以增强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四、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艾滋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状况,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中药大黄可以改善患者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女贞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和睡眠质量。
五、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的研究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
中药杨梅可以抑制HIV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湿毒,提高个体抵抗HIV病毒的能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

03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男性,32岁,因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被诊断为艾滋病,采用中医治 疗方法,经过3个月的连续治疗,症状明显缓解,CD4细胞计数逐渐上升。
案例二
患者,女性,45岁,诊断为艾滋病后出现食欲不振、乏力、消瘦等症状,采用 中医治疗,经过6个月的连续治疗,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估
评估指标
主要包括症状缓解情况、CD4细胞计 数、病毒载量等指标。
评估方法
评估结果
中医治疗艾滋病在缓解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稳定病情等方面均显示出较 好的疗效,且与西医治疗相互补充, 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
对每个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分析 ,以及与西医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经验总结
分类
中医将艾滋病分为“虚劳”、“ 瘟疫”等类别,认为其属于严重 虚损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正 气虚弱,感染疫毒所致。
中医对艾滋病病因的认识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艾滋病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输标02入题
正气虚弱: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是抵御外邪的关键 。艾滋病患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正气虚 弱,容易感染外邪。
此时正气虚损较轻,病情尚处于早期阶段。 • 中期阶段:随着病情的发展,正气虚损加重,患者出现咳嗽、发热、盗
汗、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此时病情已经进入中期阶段。 • 晚期阶段:患者正气虚损严重,出现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严重症状。
同时,因气血瘀滞导致身体各部位的营养供应不足,出现各种并发症, 如肺结核、淋巴瘤、肝癌等。此时病情已经进入晚期阶段。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 ,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 质进行综合治疗,减轻西药的副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预防艾滋病变得尤为重要。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加强体质、调节情绪、保持清洁卫生等方式进行预防。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理论对艾滋病的认识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状态是阴阳平衡、气血畅通、脏腑功能协调。
而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失调的疾病,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和感染机会增加。
中医强调“治未病”,提倡调整体质、预防疾病。
因此,中医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调节体质、增强免疫力、保持清洁卫生等方面。
二、中医预防艾滋病的方法1.调节体质中医强调“先天禀赋、后天保养”,认为人的体质决定了人体的抵抗力。
因此,调节体质是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中医通过“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脏腑协调”等方式进行调节,包括运动锻炼、饮食调理、药膳调理等。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同时,合理饮食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食疗调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例如,常食用些许核桃、花生等坚果,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功能。
2.增强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对抗病毒的重要保护力量。
中医强调“益气固表”,认为调节气血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
中医药方面,可以选择一些补气益阳、健脾益肾的中药进行调理。
例如,可以选择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加以配伍使用,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摄,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以提高免疫力,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3.保持清洁卫生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性传播,保持清洁卫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中医强调“内外调养”,提倡保持清洁卫生,预防病毒感染。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性传播,因此在外部保持清洁卫生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水流洗手,避免伤口与他人的血液接触,使用安全套等预防措施,避免性传播。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衰竭的疾病。
随着全球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全球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为探索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对艾滋病毒的影响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断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等方面产生疗效。
中医药提倡以整体观念看待疾病,认为艾滋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非单一病因。
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方剂,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协同作用,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中医药对艾滋病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对艾滋病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途径。
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人参、黄芪等中药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调理中,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增加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病毒的复制。
三、中医药对艾滋病症状的缓解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疲乏、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而中医药在缓解这些症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药中的多种药材具有滋养身体、增加食欲、调理脾胃的功效,如枸杞子、当归等,被广泛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调养中。
这些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四、中医药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合目前,常规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成为控制艾滋病的标准方法。
而中医药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中医药可以减轻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中药中的一些化合物还具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有望成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有力补充。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以及中医药本身的复杂性,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该病临床症状呈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不发病,而成为无症状带毒者。
有的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抽搐、肿瘤、严重的二次感染以及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表现。
最后因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而迅速死亡。
该病的特点是:传播、蔓延快,且大多数是由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所传播,不易觉察。
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不易早发现、早诊治。
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大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
据目前研究所知,该病是T细胞白血病毒Ⅲ型(HTLV-Ⅲ)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染,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其他如眼泪、唾液等也有传播作用。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性传播,对血库血及血制品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病毒检测。
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我国已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国内外参加防治该病的研究。
就当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不论中医或西医想把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彻底清除干净,还是很困难的。
西医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叠氮胸苷(AZT)、拉米夫定、茚地那韦等。
另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即鸡尾酒疗法。
其作用是直接针对靶心,控制病毒的数量和病毒在体内的发展。
甚至能达到病毒在血液中检测不出来,但尽管如此,艾滋病病毒并没在体内彻底消失。
西医虽然疗效肯定,可以把病治成慢性的可控制性疾病,但因价格昂贵使得其覆盖率有限,加之有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不宜大面积推广。
据调查,艾滋病感染者服用“鸡尾酒”套餐后的普遍反应,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四肢发麻、腹痛腹泻……在河南地区有40%的病人退出治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五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把艾滋病分Ⅲ期21型。
但从临床上总体来看是“本虚标实”,即肝肾阴亏,气血两虚,热毒炽盛和瘀血内结。
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

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一、马光亚医案(中医治愈“艾滋病”之案例):吴某,男,38岁,居台湾彰化县福兴乡沿海路4段。
1996年一月二十四日初诊。
艾滋病已第三期,在林口某医院就医已两年余,致信马医师求治。
马医师持一个信念:中国医学历史悠久,学理自成体系,技能代代相传,有其特殊性,对艾滋病危害能够克服,他愿为此尽力。
症状:关节疼痛,腹中自觉积粪甚多,坚如石粒,排除夹有未消化菜叶食物;口中溃烂,背上红斑甚多;脉沉玄,重按无力,舌质淡嫩,苔白湿。
分析为风寒之邪外束,脾胃虚寒,消化功能衰退至极,艾滋病毒显现于外使然,服升阳益胃汤减黄连,处方如下: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甘草、柴胡、羌活、独活、防风、半夏、茯苓、白芍、泽泻。
另服自制蟾酥丸:蟾酥、朱砂、雄黄、铜绿、枯矾、蜗牛、轻粉、麝香、胆矾、寒水石。
-----共研细末,水和为丸,如绿豆大,早晚三粒。
服方七付,关节疼痛减轻,消化功能没有进展,大便顽谷不化依旧。
只能起到解关节之寒,对脾胃之寒没有效果,改方附子理中汤加温散风寒之药,并另服蟾酥丸。
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甘草、羌活、桂枝、防风、白芷。
服上方,肠胃寒邪减轻,大便渐正常,唯背上红斑、口中溃汤未退。
改用附子理中汤为主,合千金内托散为辅,再增益活血解毒之药,以温脾经之寒和内托散解艾滋病毒外显的红斑和溃汤。
附子、人参、白术、炮姜、肉桂、白芷、防风、黄芪、当归、白芍、桔梗、木香、山楂、厚朴。
蟾酥丸另服。
本方适证,患者每周来诊一次,咸用此方,有时因气候变化偶感时邪,方有增减,而主方始终不变。
病症慢慢减轻:消化正常,背上红斑先退,口中溃汤收敛较慢。
马医师加用艾灸,每次灸身柱穴三柱,功效显著。
自1月20日起,患者每日服药一剂,蟾酥丸十余粒,身体渐渐正常,体重增加,原先有的膀胱结石,也无意排出。
7月10日,患者背部突发带状疱疹,痛似火烧。
匆忙到某医院就诊。
主治医生认为死期已到,用药不会有效果,疱疹扩散,难逃过此关,必须住院。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

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中医预防艾滋病宣传内容: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感染,它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易受感染,容易患上其他严重的疾病。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数百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而且该病仍未找到有效的治愈方法。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除了常规的医学手段外,中医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内容。
一、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中医认为,艾滋病是体内有湿毒、瘀血、痰瘀等因素导致的疾病。
湿毒、瘀血和痰瘀在中医理论中都属于病理状态,而不是病名。
中医药主张通过调整体质,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二、中医预防艾滋病的方法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例如,每天坚持早睡早起、适量锻炼、心情愉快,不吸烟、不饮酒等,都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并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2.饮食调理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而感染人体,但免疫力低下也是感染病毒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饮食调理在提高免疫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推荐食用一些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豆类和坚果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适量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蛋类、牛奶、豆腐等,以增强体质。
3.中医药预防艾滋病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艾滋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中医认为,艾滋病主要是因为湿毒、瘀血、痰瘀等因素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来改善体内湿毒、瘀血、痰瘀等病理状态,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包括:-复方黄连素:复方黄连素是中药中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的作用,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银翘散:银翘散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消炎、解毒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温阳补脾中药方剂:艾滋病患者通常兼有脾阳虚的症状,可以通过温阳补脾中药方剂来增强体质。
以上仅是一些中医药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了西药治疗外,中医药也被一些专家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理论基础1. 养阴清热:中医认为艾滋病是由于人体阳气亢盛导致阴虚火旺,因此应以养阴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
2. 调理脾胃:艾滋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炎症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因此中医药治疗也注重调理脾胃功能。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研究1. 中药治疗艾滋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一些中药复方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提高免疫功能,被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2.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艾滋病:在现代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一些医生也尝试将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艾滋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1. 改善免疫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艾滋病毒的能力,减少病毒复制。
2. 缓解症状:中医药在缓解艾滋病患者症状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对于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有积极的效果。
3.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协助治疗艾滋病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也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挑战与展望1. 临床研究的不足: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还相对不足,且存在研究方法不规范、样本量不够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由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较多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也较为困难。
3. 多学科合作: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需要与西医、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进行合作,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虽然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完善治疗评估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话艾滋
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艾滋病。
村里的一个男青年,外出打工,不检点的生活让他染上了这个病,之后就一直受歧视、偏见,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敢跟他走得太近。
那时候,只知道爸爸跟我说,那是不干不净的病,会传染的,所以没人敢靠近他。
这是对艾滋病最初的认识。
随着年龄的长大,书念得多了,加上从新闻媒体等宣传上看得也多了,对艾滋病的认识也有了新的认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对艾滋病的认识,还只是停留于概念,而未有更深入的了解。
上了艾滋病/性病课后,学习了艾滋病的感染、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等专业性的知识,对艾滋病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了。
现如今,科学家们自始至终从没有放弃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并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从艾滋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疫苗接种,等等入手,相信会取得不错的成果。
比如基因治疗是将抗病毒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内,赋予患者新的抗病机能,它包括目的基因的选择与克隆、载体的构建与包装及受体的选择与转入等;抗病毒治疗法又称“鸡尾酒疗法”,现称为“高效
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包括“逆转录酶抑制”、“蛋白酶抑制以及“融合酶抑制”这三种疗法。
现在,随着中医在国家、国际医学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发现中医药的重要性和功能性,也认识到西药治疗是好用,不过严重的副作用和危险性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你的健康,而中医的治疗,对慢性病更有着绝对的优势。
每个人的体质和状态是不同的,中医可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来单独重组药物对症治疗,这也是中医的精髓,在实践中也是必要的。
所以,也就有人在寻求艾滋病的治疗方法里,想到了中医。
西医治疗通过减少艾滋病病毒的数量,让进攻的“矛”变钝;中医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让防御的“盾”变坚实。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教授说,根据发病过程和临床特征,艾滋病属于中医“疫病”、“伏气瘟病”、“虚劳”、“五劳损伤”等范畴。
运用中药扶正等方法,研发具有多靶点、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研究初步证实中医药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有人用“矛”和“盾”来比喻中医和西医治疗艾滋病的不同。
中国中医科学院艾滋病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王健说,西医治疗艾滋病是减少艾滋病病毒的数量,相当于让进攻的“矛”变钝;而中医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让防御的“盾”变坚实。
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医治疗策略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从而达到免疫重建的目的。
中医究竟用的是什么方子?王阶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
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扶正和补益,是中医治疗艾滋病两种通用的方法。
他把艾滋病患者分为:正虚邪伏型、正虚毒盛型和正虚邪潜型。
不同的类型运用不同的方法。
有的用扶正解毒,清解伏邪;有的用祛邪解毒,扶正固本;还有的用固本培元,从而达到免疫重建的目的。
中医对艾滋病患者分型是否科学?
王阶说,对患者分型只是运用了中医的术语,划分的标准依然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统一标准。
比如正虚邪伏型,HIV抗体阳性,符合临床Ⅰ期无症状期、Ⅱ期轻度症状期诊断标准,CD4计数大于350个/毫升。
而正虚毒盛型,是HIV抗体阳性,符合临床Ⅲ期中度疾病期诊断标准,CD4计数小于等于350个/毫升。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应用在艾滋病的治疗过程中。
王阶表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在无症状期就可以介入。
无症状期是指未出现艾滋病的典型特征,还不具备临床治疗指标。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进而制定相应的治则和治法。
经过辨证论治,使机体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和谐状态,从而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实现延长无症状期、延长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患者的时间,达到延长病人生命的目的。
临床研究提示,中医药可以全程作用于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升高CD4细胞,提高免疫功能;联合鸡尾酒疗法可以增效减毒,减少胃肠道等反应;鸡尾酒疗法后,低病毒载量低免疫状态患者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提高鸡尾酒疗法有效率,促进免疫重建。
在当前治疗现状下,鸡尾酒疗法后的中医药干预是理想的介入时间节
点。
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够以HIV复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为靶点而干扰HIV复制,包括吸附、融合、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释放、组装、成熟(在蛋白酶作用下将新生成的多肽链切割成组装具有感染力新病毒所需要的片段,从而抑制HIV在体内的增值。
如黄连、紫草、丹参、五味子、黄芩、天花粉、甘草和姜黄等有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的作用;乌梅、石榴皮、鸦胆子、黄芩、槐花、蒲公英、射干、知母、黄连、白花蛇舌草、黄柏、桔梗和牡丹皮等可抑制HIV蛋白酶活性;还有一些中药能够提高机体免疫。
比如天花粉: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和消肿排脓的功效,其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叫核糖体失火蛋白,即天花粉蛋白(TCS),可抑制被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HIV的复制。
综上所诉,AIDS作为一个世界难题,各国学者在不断的探索其治疗方法,其中HIV的基因治疗是最令人瞩目最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治疗艾滋病的利器,因为像抗病毒治疗存在治疗费用过高,副作用大,且不能根治令不少患者望而却步,抗病毒药物的综合治疗在于杀死艾滋病病毒,而基因则通过基因改造的方法,讲基因治疗载体打入人体细胞,使人体细胞获得对抗艾滋病病毒的能力,且安全有效。
不过,我国的中医治疗更是未来治疗的好方法,针对机体的整体状况辩证论治,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HIV病毒,从而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达到带病生存的目的;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探索攻克这一世界顽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