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合同+谈判案例
集体合同十大案例

集体合同十大案例案例一:工资涨幅的拉锯战。
在一个中型制造企业里,工会代表员工与企业进行集体合同谈判。
员工们觉得物价飞涨,工资却多年没怎么动,生活压力很大。
工会提出工资涨幅至少要达到10%。
企业方却表示成本压力也大,只能承受5%的涨幅。
双方你来我往,就像拔河一样。
工会拿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工资水平数据,还列举了员工为企业做出的额外贡献,像加班完成紧急订单等。
最后企业考虑到员工的士气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了7%的工资涨幅,皆大欢喜。
这就告诉我们,谈判得有理有据,双方都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太固执。
案例二:福利套餐的争议。
一家互联网公司,员工大多是年轻人。
工会在集体合同协商中提出要增加一些时尚的福利,像健身卡补贴、定期的团队户外拓展活动、高端的咖啡茶饮无限供应等。
企业觉得这些福利有点华而不实,更倾向于传统的福利,如医疗保险增加额度、住房补贴提高等。
年轻人觉得工作压力大,需要一些放松和社交的福利,而企业担心成本控制不住。
经过激烈讨论,他们达成了一个混合福利套餐。
既保留了部分传统福利的提升,也增加了一些符合年轻人需求的新福利,就像做菜一样,各种食材搭配好了,味道才好。
案例三:工作时长的调整风波。
一家服务型企业,业务旺季的时候员工经常加班。
工会觉得这样下去员工身体吃不消,而且也影响家庭生活。
于是在集体合同谈判中提出要限制旺季的加班时长,每周不得超过10小时。
企业方担心业务无法按时完成,会损失很多客户。
工会就提出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增加临时工等办法来解决。
企业半信半疑,但还是愿意尝试。
结果发现,通过这些调整,不仅员工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业务也没有受到影响。
这就好比给机器适当休息,它才能更好地运转。
案例四:女职工特殊权益的保障。
在一家纺织企业,女职工占比很大。
工会在集体合同里特别关注女职工的权益。
像女职工的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特殊保护措施。
企业一开始对一些细节不太重视,比如孕期的工作岗位调整要更灵活、哺乳期的休息时间要保证等。
沃尔玛与中国谈判案例

沃尔玛与中国谈判案例
2006年7月,作为世界五百强之首的沃尔玛结束了自己全球范围内从来不建工会的历史,在中国晋江分店成立了第一家工会;时隔两年,2008年7月,沃尔玛再次举动惊人:经过历时一年半的多轮博弈,沃尔玛集体谈判先后在沈阳和深圳等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工会方同沃尔玛达成一致意见,签订集体合同(草案),并在员工大会上表决通过。
一连串的突破,离不开全总以及地方工会的大量工作,啃沃尔玛这块“硬骨头”的决心和成果令人叹服。
沃尔玛的策略调整也称得上明智——毕竟在中国实际的状况下,这样的集体谈判,其象征意义绝对要大于现实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论是,双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年均8%、9%的工资增长,使得“工资决定机制”,这个劳动关系的核心,至少在形式上回归了它的传统与本质,由单方定夺到双方决定,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另外,对于即使在法律中也一直沿用的“集体协商”,深圳市总工会这次却改用“集体谈判”并反复加以强调,而在劳动法律中,“协商”和“谈判”从来就是含义完全不同的语汇。
然而,一些传统逻辑似乎仍在迷惑着人们:工会方一直使用的“从公
司大局出发”,和“不能杀鸡取卵”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
各行业集体合同案例

各行业集体合同案例一、制造业。
案例背景。
在一家汽车制造工厂,工人们觉得工作强度大,工资却没有很好地跟上工作量的增长,而且加班的报酬计算方式有些模糊。
集体合同谈判过程。
工会代表收集了工人们的意见后,和厂方坐下来谈判。
工会代表就像超级英雄一样,站在工人这边大声说:“咱工人兄弟姐妹们每天在生产线上忙得像小陀螺,可这收入有点对不住这辛苦劲儿啊!加班那点钱,算得我们脑袋都大了。
”厂方一开始有点犹豫,毕竟成本也是他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但是工会不断拿出同行业其他工厂的数据,说:“您看人家隔壁厂,人家工作量和咱差不多,可工人到手的钱可比咱们多不少呢,人家加班工资算得明明白白。
”结果。
最后达成的集体合同规定了基本工资根据工作年限和技能等级每年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加班工资按照国家法定标准严格执行,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于深夜加班还有额外的补贴。
另外,如果工人在一个月内加班时长超过规定上限,下个月必须安排同等时长的调休。
这就像给工人们吃了颗定心丸,大家干活更带劲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不少呢。
二、服务业酒店行业。
案例背景。
酒店员工面临着客人高峰期工作压力巨大,但是休息时间却经常被压缩,而且员工福利在同地区的酒店里算是比较差的。
集体合同谈判过程。
工会代表和酒店管理层谈判的时候,那场景就像一场有趣的辩论赛。
工会代表先发言:“咱们酒店的客人就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的,可咱们员工就像小帆船,浪大的时候都快翻了,还没有足够的避风港(休息时间)。
”酒店管理层说:“酒店生意好的时候,大家多辛苦一点,酒店发展好了大家都受益嘛。
”工会代表反驳道:“这没错,可也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呀。
您看看对面那家酒店,人家员工福利多好,人家员工都可积极了,咱们这福利要是提上去,员工肯定更愿意好好服务客人,酒店口碑也会更好呀。
”结果。
集体合同规定,在客人高峰期过后,酒店必须安排员工轮休,确保每个员工每周至少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时间。
酒店还增加了员工福利,像每个月有免费的酒店餐饮券,可以带家人来吃一顿美餐;还有年度的健康体检套餐。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分析:集体谈判与劳资协商案例

中国新劳动法案例分析:集体谈判与劳资协商案例引言中国新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
其中,集体谈判和劳资协商作为劳动关系中重要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提升劳动关系和促进劳动力市场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分析集体谈判和劳资协商在中国新劳动法中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工资谈判某企业员工发现自己的工资提成比同行业其他企业低很多,于是联系工会进行集体谈判。
经过和雇主的多次沟通和协商后,工会成功使公司同意提高员工的提成比例,并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机制,从而提高了员工的工资收入。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集体谈判的优势和力量。
通过集体行动,员工能够与企业方面进行平等对话和协商,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和提升。
同时,企业也能够倾听员工的声音和需求,从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案例二:劳资协商解决劳动争议某企业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压力过大等原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下降,双方陷入了劳动争议。
在工会的调解和引导下,企业和员工达成了劳资协商,商定了一系列改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措施。
员工的满意度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体现了劳资协商在解决劳动争议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协商和合作,双方能够找到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避免了长期纠纷的产生,同时也提升了劳资双方的关系和合作精神。
劳资协商在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案例三:集体合同签订某餐厅因为员工的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问题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和抗议。
工会与企业开展了集体谈判,并签订了一份集体合同,明确了员工的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休假等方面的权益和保障。
这一举措得到了员工的积极响应,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
这个案例表明集体谈判可以通过制定集体合同来确保员工权益的得到保障。
集体合同作为双方达成共识的重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为员工提供了一定的权益保障。
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员工和企业能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也为劳资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
C-集体协商集体合同-案例分析

C集体协商集体合同(五)案例浙江省某企业2010年1月建立了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合同规定了每个职工年终可以享受第13个月的工资,该集体合同的有效期为3年。
该集体合同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审查通过生效实施。
在2011年1月,因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又招用了6名工人,签订了劳动合同,规定按月支付工资,劳动合同期为2年。
到2011年年底,这6名工人发现其他员工都有第13个月的工资,但他们没有,就向企业提出要求发放第13个月的工资,但企业说,这是老员工的待遇,他们的劳动合同上明确规定是按月发放工资,他们没有第13个月的工资。
问:(1)新员工是否适用已订立的集体合同?法律依据是什么?(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如何?为什么?答:(1)新员工适用已订立的集体合同。
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第五条规定,“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全体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考试指南P234、342)(2)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
”《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考试指南P234、342)6. 案例题(15分)2011年3月,浙江省某私管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该企业工会非常积极,由企业工会主席担任集体协商职工方首席代表,企业工会基层委员会中的2名委员担任集体协商职工方代表,该企业工会基层委员会共有7名委员。
最终,就由这3名职工代表与企业方协商代表进行集体协商,形成集体合同草案。
集体合同草案由工会基层委员会的全体7名委员无记名投票表决,全票通过,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
但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了异议。
集体合同十大案例

集体合同十大案例案例一:工资那些事儿。
话说有个小工厂,以前工人们的工资那叫一个乱,全凭老板心情。
后来工会出面,要签集体合同。
老板开始还不愿意,觉得限制了他的权力。
工会就把工人们的心声一一道来,像工资增长机制啦,最低工资标准啦。
老板听着听着,发现如果能稳定员工,提高生产效率,好像也不错。
最后签了集体合同,规定每年根据行业平均工资涨幅和企业效益来调整工资。
这之后啊,工人们干活更带劲了,老板发现利润也没少,还省了不少因为工资闹矛盾的麻烦事儿呢。
案例二:工作时长的拉锯战。
有个快递公司,快递员们每天工作时长超长,累得不行。
工会就和公司谈集体合同。
公司说业务忙啊,没办法。
工会就拿出数据,说这么长的工作时间,员工容易疲劳出错,还影响家庭生活,最后员工流失率高,对公司也不好。
公司想了想,在集体合同里规定了合理的工作时长,还设置了加班上限和加班费标准。
快递员们有了更多休息时间,工作的时候精神多了,包裹送错的情况都少了,公司的口碑也慢慢变好了。
案例三:女职工的特殊权益保护。
一家电子厂,女职工挺多的。
以前女职工在孕期、哺乳期可没少受委屈。
工会组织女职工代表和厂方谈集体合同。
女职工们要求在孕期要有合适的工作调整,不能安排过重的体力活;哺乳期要有专门的哺乳室。
厂方一开始觉得麻烦,但是工会指出,如果不照顾好女职工,不仅违反法律,而且会影响企业形象,以后招女工都难。
厂方终于妥协,签了集体合同。
后来啊,厂里的女职工们工作起来可舒心了,还吸引了更多女性来应聘呢。
案例四:培训与职业发展的约定。
在一个软件公司,年轻员工很多。
他们渴望成长,可是公司以前对员工培训不太重视。
工会和公司谈集体合同的时候,就重点提到了员工培训。
员工们希望公司能定期提供技术培训,还能有晋升通道的明确规划。
公司开始觉得这要投入不少成本呢。
工会就说,员工技能提高了,能开发出更好的软件,公司竞争力就上去了。
公司一琢磨,有道理啊。
就在集体合同里规定了每年的培训课程和晋升评估标准。
集体合同优秀案例

集体合同优秀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一个名叫阳光机械制造的工厂里,工人们每天都在忙碌地操作着各种机器,生产各种机械零件。
这个工厂规模不小,有好几百号工人呢。
之前工厂里的劳动关系有点乱麻的感觉。
工资增长没个准头,工作环境嘛,也有些地方不尽人意,而且工人的休息休假权益也有点模糊不清。
就像一锅粥,啥都混在一起,大家心里都有点小郁闷。
二、协商过程:一场有趣的“讨价还价”这时候,工会站了出来,就像超级英雄一样。
工会主席老郑是个很有亲和力又非常有原则的人。
他把工人们召集起来,开了个“吐槽大会”,其实就是收集大家对工作各方面的意见和想法。
工人们那是七嘴八舌啊,这个说要改善车间通风,那个说加班工资得算清楚。
然后,老郑带着这些“民意”去找工厂管理层谈判。
这谈判可就像一场精彩的拔河比赛。
管理层一开始觉得有些要求可能有点难办,比如增加员工培训投入,这可是要花钱的呀。
老郑就笑着说:“老板啊,你看咱工人要是技能提高了,生产效率不就上去了,这就像给汽车加了高级汽油,跑得更快更远啊,最后还不是对工厂好嘛。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又因为达成一个小共识而哈哈大笑。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菜市场买菜,工会是买家,想要为工人争取最好的“菜价”(权益),管理层是卖家,也得考虑自己的成本和利益。
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让工厂更好地发展,所以在磕磕碰碰中不断地寻找平衡点。
三、集体合同的签订:皆大欢喜的结局。
经过好几轮的谈判协商,一份充满诚意的集体合同终于诞生了。
这份集体合同就像是一本工厂的“幸福指南”。
工资方面,明确规定了每年根据效益和市场水平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就像给工人们吃了颗定心丸。
工作环境改善也有了具体的措施,车间要安装新的通风设备,噪音大的机器旁边要设置隔音罩,这就好比给工人的工作环境来了个大升级,从破旧的小茅屋变成了温馨的小别墅。
休息休假更合理了,加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而且还增加了年假的天数。
工人们看了这个合同,那是笑得合不拢嘴啊,感觉自己的权益得到了坚实的保障。
集体合同思政案例

集体合同思政案例话说在一个不算小的工厂里,有好几百号工人。
这个工厂就像一个小社会,大家每天忙忙碌碌,为了生活努力工作。
之前一直有个让工人们心里不太舒服的事儿。
工人们的工资啊,是按照老板自己定的标准来发的,工作时间也很长,有时候加班累得大家回家倒头就睡。
而且福利嘛,那是少得可怜,逢年过节也就意思一下。
工人们心里都有怨气,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时候啊,有几个比较机灵又热心的工人就站了出来,他们说:“咱不能这么干等着被压榨啊,咱们得团结起来,跟老板谈一谈。
”于是,他们就开始悄悄地组织大家,这就像是一场秘密行动。
他们跟每一个车间、每一个班组的人去沟通,把大家的想法和要求都收集起来。
比如说,老张说:“我希望加班能有合理的加班费,不然我孩子上大学的钱都不好攒。
”小李说:“咱们的工作环境得改善改善,那机器的噪音大得我耳朵都快聋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凑出了长长的一串需求。
这几个牵头的工人就去找老板了。
老板刚开始还很傲慢呢,坐在他那大办公桌后面,翘着二郎腿说:“你们这是来闹事的吗?我给你们工作就不错了。
”这几个工人可没被吓倒,他们说:“老板,我们不是来闹事的,我们是来和您谈合作的。
您看,我们这么多工人每天努力工作,您的工厂才能运转,我们是希望咱们能双赢。
”然后,他们就把收集来的需求一条一条地说给老板听。
老板一开始还不太在意,可是随着他们说得越来越详细,老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这时候,思政教育就开始起作用了。
有个工人就说:“老板,您看,我们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咱们这个工厂也是个小社会啊。
大家都安居乐业,您的生意才能长远。
如果我们工人一直这么不满,工作效率也不高,对您也没好处不是?”老板听了这话,心里开始琢磨起来。
他想了想,觉得这些工人说得也有道理。
而且他也知道,如果工人真的闹起来,对他的工厂名声也不好。
于是,双方就开始正式地谈判。
这个谈判的过程啊,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双方都有自己的底线和期望。
工人们坚持要求合理的工资增长、明确的加班制度、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合同+谈判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集体合同的订立和内容
某市一家制鞋厂系一家国有企业,该企业在2000年以前由于企业法定代表人于集经营决策正确,管理有方,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高,因而工厂的效益很好。
2000年9月于某因工作需要离开了制鞋厂,新的领导人上任后,由于缺乏管理经验,职工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效益也直线下降。
为了鼓励职工的积极性。
2001年4月企业决定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
企业工会代表全体职工与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
该集体合同约定,为了提高工厂效益职工每天须工作9小时.每周工作6天,合计每周工作54小时,周日为休息日;职工的基本工资为每月1000元,加班的工资及其他实物性福利不包括在内,此外根据职工的工作业绩给于不同的奖金份额:工资于每月15日支付;合同期限为4年,有效期为自2001牛6月27日至2005年6月27日;此外,合同还就劳动安全与卫生,变更、解除、终止合同的协商程存,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合同争议的解决办法以及违反合同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了约定。
此合同于2002年5月1日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过审查,发现合同的有些条款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于2002牛5月25日向合同当事人双方出具了《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
本案中的集体合同哪些内容不符合法律规定?结合本案谈谈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和合同的内容?
本案中的集体合同中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合同期限的约定违背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法律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是每天8小时。
每周40小时;关于集体合同的期限,2004年1月20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第38条规定,集体合同的期限一般为1年至3年。
此外,本案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25日后方出具《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不合法。
《集体合同规定》第26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送达双方协商代表。
集体合同的效力
2001年3月5日,某纺织公司工会代表全体职工与公司签订了集体合同。
合同规定:职工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每周40小时,周六、周日为休息日。
如果在周六、周日安排职工加班,便在加班后的一周内安排补休;在上午和下午连续工作4个小时期内安排工间操各一次,每次时间为20分钟,此20分钟计入工作时间之内;职工的工资报酬不低于每月300元,加班加点的工资及其他实物性福利不包括在内;工资于每月5日前支付;合同的有效期自2001午4月1日至2003午4月1日,双方对于集体合同都要严格遵守、任何一方也不能违反,否则要赔偿对方所造成的损失。
此合同于2001午3月20日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确认。
2001年8月1日,纺织公司从人才市场上招聘了一批女工,充实新建的纺织分厂。
2001午8月3日纺织公司与这批女工签订了劳动合同。
其内容包括:本合同有效期为2年,自2001午8月5日至2003午8月5日工人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每天8小时,上下午各4个小时;没有工间休息时间;工作实行每月350元的工资制度。
双方签字盖章后合同生效。
当2001午8月1日招聘的工人到纺织公司下属的纺织分厂上班后,发现车间细尘很多,连续工作4小时头昏脑涨,以滕某为首的分厂职工就向分厂领导提出工作期间休息一会儿,换换空气。
分厂领导答复说,在上班时间不休息是劳动合同中已经规定了的,集体合同中规定职工报酬是每月300元.而这批女工的报酬是每月350无,就是因为取消了20分钟的中间休息时间。
集体合同中规定职工的中间休息20分钟是与其报酬数量少相对应的;在公司与这批女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把工资提高到350元/月.所以,取消了20分钟的工间休息。
1.滕某等人是在集体合同生效后进入某纺织公司的,公司的集体合同是否适用于膝某等人?
2.膝某等人与某纺织公司的劳动合同约定助工作时间低于集体会同的标推,该约定是否有效?
3.膝某等人能否在不减少工资的情况下得到20分钟工间操的活动时间?
《劳动法》第35条规定:“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
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据此规定,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的全体职工都有约束力。
只要属于企业的职工,不管其是在集体合同签订时还是在集体合同签订后进入企业的,均应适用集体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的保护。
本案中,虽然膝某等人是在集体合同签订后被公司招用的,仍应适用集体合同;同时,虽然滕某等人是在纺织分厂上班工作,但仍属于纺织公司的职工.由此应适用集体合同。
劳动合同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作为劳动者中的一员,必须遵守并履行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中有的约定在劳动合同中未涉及的,这些内容对劳动者和企业同样具有约束力,要按集体合同的规定执行。
另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否则认为无效。
本案中,膝某等人与纺织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关于工间休息的规定低于集体合同中劳动条件的标准,因而无效,应当按照集体合同的标准执行。
深圳富士康30万员工集体谈判获加薪
富士康的转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此前,对于员工提出的“涨工资”要求,富士康管理层一直认为“不可能”。
该企业一位负责人说,富士康的国际客户在下订单之前,“已经把所有的成本都算得清清楚楚,他会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做出成本。
”制造业的利润大概只有4%左右,富士康70多万名员工即使每人增加100块钱,都将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数额。
2008年9月,深圳市总工会就向富士康发出集体谈判的要约,但富士康对工资增长一直避而不谈。
去年下半年,富士康订单上升,急需增加工人,却因薪酬过低出现招工难。
经过多次沟通,富士康终于在2009年12月签订了一个覆盖40余万深圳员工、惠及全国70万富士康员工的集体合同,其中对工资增长做出明确约定:一线员工工资平均增长幅度不低于3%,并将于每年12月定期进行集体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