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00级复合材料冲击容限和拉伸强度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容限和吸能-12

复合材料的冲击、损伤容限和吸能-12

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的过程
研究结果表面:在冲头上升前损伤面 积最大,并发现层合复合材料的损伤 面积与撞击能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Hopkinson法冲击实验原理
如其核心部分是两段分离的弹性压杆: 输入和输出杆。
子弹以一定的速度撞击输入杆,在其中产生一入射脉冲 i ,
试样在该应力脉冲作用下被高速压缩变形,同时向输出杆传播
一透射波 t 和向输入杆返回一反射波 r 。
根据SHPB 实验 的一维假定和均 匀性假定,利用一 维应力波理论可 得试样的应变率εt (t) 、应变ε( t) 以 及应力σ( t) :
主要可分为如下几种: • 摆锤式冲击试验(包括简支梁型和悬臂梁型) • 落锤式冲击试验 • 弹射式实验装置 • Hopkinson压杆实验装置 • 简支梁型冲击试验是摆锤打击简支梁试样的中央; • 悬臂梁法则是用摆锤打击有缺口的悬臂梁试样的
自由端。
摆锤式实验的特点
摆锤式冲击试验试样破坏所需的能量实际 上无法测定。 试验所测得的除了产生裂缝所需的能量及 使裂缝扩展到整个试样所需的能量以外, 还要加上使材料发生永久变形的能量和把 断裂的试样碎片抛出去的能量。把断裂试 样碎片抛出的能量与材料的韧性完全无关, 但它却占据了所测总能量中的一部分。
需要确定如下物理量;
• 冲击载荷输入历程和大小; • 结构载荷响应历程、大小和分布; • 结构位移响应历程、大小和分布; • 测量的应变率响应特点
Hopkinson Pressure Bar
飞机上的缓冲吸能部件(结构)
各类吸能结构
各类吸能结构
各类吸能结构
各类吸能结构
各种缓冲结构的吸能比较
A 0 : 试样初始截面积 l 0 : 试样初始长度

中国的大飞机产业发展之路(二)

中国的大飞机产业发展之路(二)

三、持续推进的中国大飞机发展目前中国大飞机的发展正在稳扎稳打地向前推进。

2017年5月5日,C919飞机完成了首飞。

2019年开始,C919的六架试飞机已经在上海、阎良、东营、南昌、锡林浩特、吐鲁番、敦煌等地进行密集的飞行试验。

2020年11月,C919获得了型号检查核准书,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

所谓“局方审定试飞”就是由国家民航局而非飞机制造商来审核C919的试飞性能,意味着C919已经要离开母厂,准备进入适航取证的环节了。

不过,从行业分析的角度说来:尽管目前国产大飞机正在稳步推进,但从供应链上来看,中国航空工业还有很多需要补齐的短板。

事实上,从大飞机五大系统的发展程度上,就能够大约感知到中国大飞机的发展水平了。

C919命名颇具深意“C”——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

“9”——代表“长久。

“19”——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

看完了C919名字的来历,下面我们来了解下他的基本参数: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当中,C919被确定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这是因为,研发大型民航客机,不仅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国家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需求管理体系为大飞机作保在研制之初,C919就将竞争国际市场作为目标,为国产大型客机“飞出国门”铺路。

因此,它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

目前,国际上重要的标准之一,便是ARP4754A《民用飞机与系统研制指南》。

什么是“ARP 4754A”这一文件由美国自动工程协会(SAE)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要求于2010年编写发布,用以证明高度综合与复杂航电系统对适航规章的符合性,是关于飞机系统研制的顶层规范。

可以说,从顶层设计开始就严格按照ARP 4754A规定的方法和流程研制民航客机,是获得美国与欧洲适航许可的重要基础,也是飞机走向市场的重要保证。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引言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和轻质化特点的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体育用品等领域。

其中,拉伸强度是评价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及其相关知识。

1. 拉伸强度的定义拉伸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它是材料抵抗拉伸破坏的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以标称断裂强度来表示,单位为MPa。

2.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构成和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组成。

碳纤维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纤维状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点。

树脂基体则起到支撑和保护碳纤维的作用。

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碳纤维预处理:将原始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提高其与树脂基体的黏结性;2.预浸料制备:将经过预处理的碳纤维浸渍于树脂基体中,形成预浸料;3.预浸料层叠:将多层预浸料叠加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板材;4.热压固化:将复合材料板材放入热压机中进行高温高压的热固化处理;5.加工成型:根据产品的需求,对固化后的复合材料进行切割、成型等加工工艺。

3. 影响拉伸强度的因素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3.1 纤维性能碳纤维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碳纤维的强度和模量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通常采用高强度、高模量的碳纤维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3.2 纤维体积分数纤维体积分数是指在复合材料中纤维的体积占比。

增加纤维体积分数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因为纤维是主要承载力的成分。

3.3 树脂基体性能树脂基体的性能对拉伸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具有较高强度和良好黏结性的树脂基体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3.4 加工工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的加工工艺也会对拉伸强度产生影响。

合理的加工工艺可以保证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拉伸强度。

4. 测定拉伸强度的方法测定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通常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

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标准

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标准

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标准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通常由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组成。

目前,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建筑、体育器材等。

为了保证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拉伸试验。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复合材料拉伸试验的相关标准。

1.试验标准名称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2.试验目的确定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包括极限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等。

3.试验方法3.1 试样的准备建议使用标准试样,试样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试样应在室温下进行制备,使用切割机、rcok-roc、钢丝锯等工具进行切割。

试样应存放在干燥环境下,避免受潮或暴露在阳光下。

3.2 试验设备拉伸试验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相应的夹具。

建议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试验,试验机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3 试验步骤在进行试验前,应将试验机进行校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试样应夹于试验夹具上,外力应沿着试样的中心线方向施加。

拉伸速度应根据试验要求进行调节。

试验过程中,应记录试验数据,包括试样的拉伸力和伸长量。

在达到极限拉伸强度后,应停止试验。

试验结束后,应记录试验时间和运动速度。

3.4 解析数据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

使用适当的软件或计算公式计算试样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参数。

4.试验结果的验证与报告试验结果应根据标准进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的目的、试验方法、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评价等内容。

以上就是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标准的简单介绍。

在进行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注意事项在进行复合材料拉伸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5.1 试样选取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应避免对试样进行切割等处理,以免影响试样的拉伸性能。

5.2 环境控制试验环境应控制在恒定的温度和湿度下。

温度变化会影响试样的拉伸性能,而湿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试样的质量和稳定性。

国产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容限可靠性分析

国产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容限可靠性分析

并且相对于把低能量冲击的能量截止值所造
容限分析方法 7
估算 加 筋 板 的 冲 击 后 压 缩 剩 余 强
成的损伤作为初始缺陷的通常损伤容限设计 可靠度 能够较大地发挥结构元件的潜能
法充分考虑了低能量冲击下所有能量水平的元件的 济
2 考虑冲 击 威 胁 分 布 的 复 合 材 料 结 构 损 伤 容限可靠度分析方法
本文中采用了这一假设
冲击能量的随机性
特别是民机中的复合材料结构
f
L
J
=
程中可能遭受到各种不同能量值的外来物冲击 然每一次具体冲击的能量都是确定量 的能量值却是随机的 基于这一客观事实
式中 差
在可靠性研究中
对于不 同的均 值 H 其 标 准
1 的方法中 采用遵循某种分 布规 律 的冲 击 威 胁 对冲击能量的随机性加以描述和分类 根据干涉模型可以计算复合材料元件在某一给 定使用载荷作用时 某类冲击威胁分布中各个不同 冲击能量值 E i 下 的 可 靠 度 R i i = 1 2 3 由于冲击能量 为 随 机 变 量 元 件 的 可 靠 度 R i 也 是 随机变量 设在某一给定的使用载荷作用下 对应 于元件可靠度 R i 的冲击 能 量 为 E i 在某一确定的
3
主要随机变量及其数据分布
该方法所涉及的主要随机变量有工作应变 许
用应变和冲击威胁 3. 1 工作应变及其数据分布 通过已有的试验及理论分析并根据长期的工程 实践经验 布 函数为
2 JH 1 2 e - 2G 3 2# G 参数H 和G 分别为随机变量J 的均值和标准
一般假设元件的J O
=
O J
1 O
e -J
O
通过简单的 数 学 推 导 可 知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中的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中的应用

直升机桨叶 复合材料桨叶的使用,把桨叶的使用寿命从 金属的2000小时提高到了复合材料的6000小 时以上,甚至是无限寿命。 飞机刹车装置 B-2战略轰炸机、空客A320均采用C/C复合 材料刹车装置。 CFRP 还可用来制造隐身飞机。B-2 战略轰 炸机属于隐身飞机,其雷达散射截面积 (RCS) 仅有0.1 ㎡, 不易被对方雷达发现, 大大增加了突防能力和生存概率。
通用型环氧树脂固化后属于脆性材料, 需增韧改性为韧性基体树脂。以热固性树 脂 (TS) 为母相, 热塑性树脂 (TP) 为 分散相, 两者均匀混合固化成型。在热固 化成型过程中,TS 成为三维交联体,TP 仍 保持线性特性, 赋予CFRP韧性。 这样可制 得韧性CFRP。T800H/3900-2(P2302)是典 型的用来制造大飞机一次和二次结构件的 韧性复合材料
3.CFRP在飞机上其他应用
发动机叶片 GE90叶片使用的是8551-7/IM7预浸料,这 种环氧中模量碳纤维预浸料具有极高的韧 性和损伤容限 降噪 在B787的发动机和短舱上使用了一种降噪 蜂窝,用其作为芯材、环氧预浸料作为蒙 皮的夹层结构起到了良好的降噪效果,使 B787被誉为最安静的飞机
T300的抗拉强度为 3.53 GPa, 抗拉模 量为 231 GPa, 特别是断后延长有 1.5 %, 满足不了制造一次结构件的要求。随后开 发成功的高强中模型碳纤维在上述 3 项质 量指标有了大幅度提高, 再配套韧性环氧 树脂所制高性能CFRP 就可用来制造大飞机 的一次结构件。
主要的高强中模纤维品牌及性能如下表所示: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中的应用
1.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
高强度 出色的耐热性 出色的抗冲击性 低热膨胀系数 热容量小(节能) 比重小(钢的1/5) 优秀的抗腐蚀与辐射性能

碳纤维 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拉伸试验方法

碳纤维 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拉伸试验方法

一、概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是一种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的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体育器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复杂的制造工艺,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外部冲击力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冲击后的拉伸试验,以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的拉伸试验方法。

二、试验原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受到冲击力作用后,可能会出现裂纹、破损等情况,为了检测其破损程度和残余强度,需要进行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是通过施加拉伸载荷,使材料发生拉伸变形,从而确定其强度、延展性等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

而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后的拉伸试验中,除了通常的拉伸试验外,还需要考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特性,因此试验方法需要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试验步骤1. 样品制备需要制备一定尺寸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样品。

通常情况下,样品的尺寸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或规范要求,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制备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样品出现裂纹、气泡等缺陷,以确保试验的可靠性。

2. 冲击试验在进行拉伸试验之前,需要先进行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是为了模拟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的情况。

通过冲击试验,可以观察样品表面的裂纹情况并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拉伸试验提供参考。

3. 拉伸试验在冲击试验之后,进行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需要使用特殊的拉伸设备,可以精确控制拉伸速度和加载方式。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样品的拉伸位移和载荷,并及时观察样品表面的裂纹扩展情况。

通过拉伸试验,可以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冲击后的拉伸性能参数,如残余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4. 数据分析对拉伸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冲击后的力学性能参数,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T300Al、M40JAl复合丝拉伸试验研究

T300Al、M40JAl复合丝拉伸试验研究

文拟合出尺度参数与应变率的关系
对于T300/AI复合丝:
,.
.一、0.0634
卢:8.01%=1.04f等等l(G砌)
L IUl3/
一537--
Ln[(1-09西+El£】 图9.Weibull坐标下M40MAI的试验结果

g B
图10 应变率对统计参数的影响
对于M40J,Al复合丝
fl=9.98蚪.呵篙]0”m)
OepL of Modern Mechanics.USTC,Hcfei,Anhui,230027)
ABSTRACT Static and dynamic tests for T300,A1 and M40J,Al coated fibers
bundl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he present paper,and complete stress strain curves
关键词(T30叫复合丝,M40心复合丝j动态力学行为,统计模型
1前言
- 对于束丝纤维而言,为了保证其免受热和机械损伤,一般采用先制成预制丝,然后再
生产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i1—2】。预制丝作为复合材料制备的第一步,其性能对复合材料
的最终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对复合丝力学性能的科学测试与表征对于研究复合工艺与复合
4结论
1 CffAl复合材料是一种应变率相关材料,随着应变率的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失 稳应变以及残余强度均相应提高,具有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与动态韧性现象。
2本文在复合丝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维统计本构方程较好地描述了CffAl复 合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是可靠的。
【1]1巫迎春.苏肇健,
、● ,●J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300级复合材料冲击容限和拉伸强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成员:崔容熊天宇张子琪指导教师:魏云波(以上姓名排序皆按照姓氏字母顺序)摘要:采用落锤式冲击台冲击了国产T300复合材料层板,测量冲击高度与冲击凹坑深度的关系。

采用高频疲劳力学试验机对冲击后的复合材料层板进行了压缩强度试验,测定了冲击凹坑深度与压缩剩余强度之间的关系,对复合材料层板的冲击损伤及其强度有深入的了解,验证了前人的猜想,得到了关于冲击凹坑深度、冲击能量、压缩(拉伸)强度的关系,这大大方便了实际中的简便计算。

关键词: T300级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容限拉伸强度一、前言1.研究背景:目前冲击损伤是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飞机在实际飞行中由冰雹,鸟撞或者在维修过程中不经意都会对连接件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损伤,并且在连接件材料的表面留有一定的破坏凹坑或表面拉伸。

而且,现如今,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运用越来越受重视,了解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就尤为显得重要。

本实验探究冲击损伤与凹坑深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有材料本身拉伸强度的结构特性。

就在不久前,应用了T300级复合材料的我国国产猎鹰06高教机准备投入实现首次装机件试制。

T300复合材料属环氧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由碳纤维和树脂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比重小、韧性好和强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密度小、耐热、耐低温、优异的热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材料性能可设计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体育休闲和工业领域。

研究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其高温性能,对其在超常环境下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现在是一个研究与应用复合材料的高速时代。

2.文献调研:我组共查阅了有关(及其相关)资料论文15篇,其中有效(对本组研究有一定帮助的)论文11篇。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与思考,我们认为(结合文献中思想):新材料的引入有可能使航空器性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但新材料在航空器结构中真正得到使用, 必须经过耗时耗钱的研究和验证。

如果在材料研制的早期能预见新材料体系在结构中的应用前景, 做出正确的决策, 就可以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正确的材料性能表征体系是其中的关键之一,而我们所做的实验即是在测量该材料的性能表征。

复合材料飞机结构的使用经验表明: 在结构完整性方面与金属结构的最大差别是其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要求, 特别是对冲击损伤的敏感性。

最近文献进一步把复合材料结构对冲击损伤的要求归结为与耐久性和损伤容限相提并论的损伤阻抗设计要求。

所以这一研究——针对材料冲击容限——的前景是广阔的,而这么做也是有意义的,所以从意义上这是有价值的。

3.研究意义:验证了三个变量——即凹坑深度、压缩强度、冲击能量的关系和前人的模型关系式,提出适合于本次实验材料板的模型。

利用该模型,可以从实际工程中得到冲击能量,有利于工程中使用复合材料的损伤评估。

从而达到简便计算T300型材料的损伤容限的数值来估算其仍可承受的能量限值。

4.研究思路二、研究方法及过程1)研究内容使用落锤式冲击试验台对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冲击试验,严格控制冲击能量的大小以及冲击点的位置,精确测量损伤凹坑深度,得到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的关系;并使用高频疲劳机对进行过冲击实验的层合板进行拉伸(压缩)强度的检测。

落锤式冲击试验台性能参数本次试验使用落锤式冲击试验台。

试验台的总高度1354mm,落锤导轨高度为1280mm,落锤下落高度≤1100mm,导轨管径为8mm。

冲击头为半球状,直径为16mm,冲击块质量为11.436,由于冲击能量比较小,提高能量精度,故去掉冲击块下方两块夹块,冲击块质量变为8.227kg,最大冲击能量可达到88.5J。

图1 冲击台整体概况工作原理:将试验板放置于底座上,并且用薄板压住固定(如下图2),根据所需的能量,将冲击块抬到一定高度释放,冲击块沿着竖直的导轨自动下落,作用于试验板上,完成一次冲击。

图2 冲击固定高频疲劳机性能参数高频疲劳试验机可以对构件进行疲劳试验以及静强度试验。

实验室中有两台长春仟帮制图3 力学高频疲劳机及材料板托造的高频疲劳机,最大的施加的静载荷为50KN 以及100KN ,动载荷分别为25KN 以及50KN 。

可以对板材和棒材进行试验。

复合材料试验件参数冲击块底座 压板复合材料实验板材料是T300树脂,纤维体积分数60%,材料铺层方式是准各向同性:[45/90/-45,0]5s,单层厚度0.12mm,总共40层,板材长150mm,宽100mm,厚度是5mm,如下图3示意图。

图4 复合材料板1.实验设计1.1冲击试验参数的选取a)冲击能量根据质量块的高度势能得到:冲击能量可以用W=MgH来表示。

M指冲击块的质量。

H表示冲击块撞击头与材料板的距离。

根据5个不同高度得到不同的冲击能量,如下表所示:冲击高度50mm 100mm 150mm 200mm 250mm冲击能量4J 8J 12J 16J 20J表1 高度与能量对应表1.2凹坑深度以及冲击块高度测定过程凹痕深度定义为从凹痕最低点到未受到凹痕扰动的表面之间的距离。

做完一次冲击试验后,就要对凹坑深度进行测定。

使用游标卡尺来测量凹坑深度。

如果凹坑的宽度没有超过游标卡尺的宽度,这样就可以直接把游标卡尺竖起来利用尾端的深度测量功能来直接测量。

若凹坑宽度超过了卡尺的宽度,这时候就需要辅助的直尺测量,先把直尺横在凹坑上方,然后再用卡尺测量凹坑底部到直尺上表面的距离,再将直尺的厚度减去,就得到凹坑的深度。

1.3冲击后拉伸强度计算按下式计算冲击后拉伸强度FPbt其中:P冲击后拉伸强度MPa;F拉伸破坏载荷N;b试样宽度(mm);t试样厚度(mm)。

1.4试验步骤A.拿到复合材料试验板后对其长宽厚进行测量与校对。

B.在实验开始前,检查冲击试验装置是否完好。

C.样品编号,防止实验过程中把试样混淆。

D.将冲击试验台底座放置于冲击头下方,使其凹槽中心的圆孔与落锤同心。

E.将冲击试样放入冲击试验台底座的凹槽。

F.将压板置于试样上,并用4个螺栓固定。

G.确认所需冲击能量。

H.将落锤抬到一定的高度,进行冲击实验。

I.完成一次冲击的时候,立马用手将冲击块拖住,防止二次冲击。

J.取下复合材料板,利用游标卡尺测定并记录试样冲击表面凹坑深度。

K.取复合材料板固定在高频疲劳机上,保持对中。

L.逐步施加压载荷,直至层合板产生破坏,即可看见明显形变,做好相应的记录。

图5 固定材料板1.5数据处理以及误差分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

首先拿到试验件后,就试验件的长宽厚进行测量,作好记录,确保符合试验标准。

确保每一步完成后都照相取证。

对于整个系统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冲击能量的控制以及凹坑深度的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在冲击块中使用直线轴承,在下落过程中滚动摩擦,几乎不用考虑下滑过程中的导轨的阻力,由于是低速冲击,可以忽略空气阻力,因此冲击能量主要在于高度的精确控制。

凹坑深度测量使用标定过的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示值误差不超过±0.01mm,误差精度满足要求。

2.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理论研究研究表明,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的关系是衡量复合材料抵抗冲击的能力,同时相比损伤面积和损伤宽度,凹坑深度是最容易测量的损伤参数。

凹坑深度与冲击能量有良好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选择了用凹坑深度作为损伤的度量,并用冲击能量——凹坑深度关系作为冲击损伤阻抗的表征。

在本实验的冲击测试条件下,当冲击头作用于复合图5 固定材料板材料时,复合材料受弯曲应力作用,冲击正面受压应力作用,冲击背面受拉应力作用,复合材料产生弯曲变形。

复合材料的损伤主要有冲击面的树脂变形、破裂和不可见损伤,基本没有纤维剪出、断裂现象;在冲击能量较高(或复合材料的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冲击面有凹陷。

在一定的冲击能量下,就会有一个对应的凹坑损伤,凹坑深度开始均以较小的斜率呈线性增大,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曲线趋于向水平方向延伸,凹坑深度不断增加。

当冲击能量达到某一值时曲线出现拐点。

拐点是复合材料层压板的损伤阻抗发生了突变。

此前复合材料层压板中的纤维和基体作为整体来抵抗外来物冲击,产生的损伤主要是内部分层和少量基体裂纹,同样的冲击能量增量引起的凹坑深度增量比较小,而损伤面积和损伤宽度增量比较大,有较好的规律性。

拐点的出现表明层压板的表面层出现纤维断裂,增加的能量不会产生更多的分层(或超出已有损伤宽度以外的分层),主要用于产生从表面到内部更多的纤维断裂,同样的冲击能量增量引起的凹坑深度增量比较大,但损伤面积和损伤宽度的增量很小,甚至不增加。

在对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的理论模型研究中,目前有一下几种模型可以值得参考。

前人对冲击能量与凹坑深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如下的关系式:13E K σ= (1)其中21111()2s s zv K R E E --=+为接触系数,与冲击物和被冲击物的材料特性有关。

式中v s 、E s 分别为冲击头的泊松比和弹性模量(MPa);E z 为层压板最外一层在厚度方向上的弹性模量(MPa),在缺乏试验数据时可以用单向板的横向弹性模量E y 来代替;R 为冲头的曲率半径(mm);σ为层压板的凹坑深度(mm);E 是与之对应的冲击能量(J)。

又有人提出了一个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永久凹坑深度的预测方法。

首先计算接触系数K :21141()3s s z v K R E E --=+由模拟计算得到最大接触力f m ;计算最大压入位移m α:23()m m f Kα=计算永久凹坑0α:取cr α=0.08为材料常数临界压入位移; 则25001m cr cr m m crm αααααααα≤⎧⎪⎪⎡⎤=⎛⎫⎨⎢⎥-≥ ⎪⎪⎢⎥⎝⎭⎪⎢⎥⎣⎦⎩ (2)那么这几种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可以用于这种试验复合材料板的冲击凹坑模型,就要对实验数据以及三次拟合曲线表达式进行比对,验证其是否适用。

若有一定的出入,可以在上述几个式子的基础上修改模型,提炼出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的模型。

三、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1. 研究结果与结论冲击深度和拉伸强度,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表2 冲击实验数据压缩实验数据填入下表:试件编号冲击高度(mm)冲击能量(J)破坏载荷(N)试样截面积(mm2)压缩强度(MPa)破坏模式以及位置1 400 32 79350 500 158.7 中部两边裂开,中间微微隆起2 500 40 69580 500 139.16 中间冲击处隆起明显3 600 48 94520 500 189.04 中间凹坑处不对称隆起4 700 56 64469 500 128.938 中间凹坑处一侧隆起明显5 750 60 66122 500 132.244 中间凹坑处两侧隆起明显表3 压缩实验数据得到数据之后,对数据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