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及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及治疗进展

MTB特异性抗原成分
排除卡介苗接种的干扰 避免了无胞壁的L型菌不易被检出的不足
观察病程中ESAT-6 的动态变化
对于未能及时就医或是经过治疗干 预的患者,ESAT-6仍有一定的补充 诊断意义
(2)培养滤液蛋白10( CFP-10)
早中期分泌,释放于菌体外的低分子量蛋白
仅存在于致病性分枝杆菌 在卡介苗及其他分枝杆菌中缺失
(三)细胞因子指标
机体感染MTB后以细胞免疫为主,细胞因子 在TBM的免疫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SF中的大量细胞因子直接反映了TBM的病 理变化,是直接的诊断指标。
(1)INF-γ水平
① MTB INF-γ 体外释放试验(TB-IGRA)
钱福初等用MTB特有抗原(ESAT-6、CEP-10)在体外
结核性脑膜炎实验室诊断方 法及治疗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017-8-9
结核性脑膜炎(TBM)
是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 炎症性疾病。 最严重,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 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是有效治疗、改善预 后的关键所在。
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学方法 免疫学检查 生化指标 分子生物学方法
所以,IL-8水平的测定对TBM具有一定的诊 断价值,且其表达水平动态变化有助于疗 效观察和判断预后。
生化指标
(1)腺苷脱氨酶(ADA)
ADA是一种核酸代谢酶,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密 切相关,ADA表达上升是T淋巴细胞分化、增值的 病理改变。机体感染MTB后以细胞免疫为主,故检 测ADA 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TB感染情况。 ADA定量诊断TBM的最佳界值是9.5 U/L,且ADA水 平随着有效的抗结核治疗而逐渐下降。
郑智远,陈琼,贺铁生,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 26.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脑脊液评分 外观清亮 •
细胞数:10-500/ul
淋巴细胞占优势(≥50%) 蛋白>1g/L 脑脊液葡萄糖/血浆葡萄糖<50%或脑脊液葡萄糖<2.2mmol/L
最大=4分
1
1
1 1 1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脑脊液评分(最大=4分)
•1. 多数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清亮,细胞数5-1000/μL,(50-450/μL), 淋巴细胞占优(>50%),蛋白升高(0.5-3g/L),糖下降(<2.2mmol/L 或低于血浆糖50%) •2. 相对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而言,下列证据更支持TBM • i 外观清亮 • ii 细胞数≤900-1000μL • iii 中性粒细胞少于30-75% • iv 蛋白浓度高于1g/L •3. 类似CSF改变同样鉴于隐球菌脑膜炎及HIV感染患者 •4. Meta分析表明CSF结核菌核酸检测敏感度约56%,特异性约98%, 推荐疑诊病例常规检测
•5. 联合脑膜强化、脑梗死以及脑积水3方面证据,其特异性仍可达 100%,3者中脑膜强化为最敏感证据。
•6. MRI较CT更为敏感,脑膜强化约82%,脑积水77% ,无症状性结 核瘤约有74%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评分
• 其他部位结核证据 (最大分=4分)
2/4
胸部X片显示活动性肺结核:肺结核征(2分),粟粒性结

• •
• 临床依据:
• • 2.神经系统症状 (1)脑膜刺激征:多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持续剧烈的脑膜炎症或颅内 高压刺激软脑膜神经末梢和三叉神经终末感受器;同时可伴恶心、呕吐。大多 数患者脑膜刺激征阳性,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系 颈、腰、骶部脊神经根受累致颈肌、伸肌收缩诱发。 (2)颅内高压症状与体征:对于就诊时呈剧烈头痛和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 外展神经麻痹、意识障碍的患者,应考虑颅内高压。严重者可形成脑疝,表 现为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变化、血压升高或意识障碍等。 (3)脑实质损害症状:脑实质内结核灶形成或继发于脑血管病时,可引起脑组 织缺血、水肿、软化,甚至脑出血,从而出现单瘫、偏瘫、交叉瘫或类似肿 瘤的慢性瘫痪等症状,亦可出现部分性和全面性发作、手足徐动、震颤、舞 蹈样动作等。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也可以偏瘫或单瘫就诊,易误诊为脑出 血。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
2.或诊断评分6-11分(有脑影像学)
3.排除其他脑膜炎
4.未行腰穿或脑影像学检查不得诊断或排除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无结核性脑膜炎 已有其他疾病的诊断成立,无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或令人信服的疾病征象。 根据患者年龄,免疫状态机地域分布应行相应的微生物学(染色、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或病理学检查,建议常规行革兰氏染色、墨汁染色、梅毒螺旋体及HIV检测。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和病残率的关键。然而,目前对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仍是全球性难题。
01
02
03
TBM早期临床表现、脑脊液变化、影像学不典型 脑脊液收集有限,Mtb是细胞内寄生菌,很多检 测TBM的方法敏感度、特异度不高、易误诊漏诊。 目前,尚无一种方法可完全解决TBM诊断的问题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很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
1.诊断评分≥10分(无脑影像学)
2.或诊断评分≥12分(有脑影像学)
3.脑脊液或脑影像学评分至少2分
4.排除其他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2009年诊断标准 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 符合临床标准,同时具备
1.诊断评分6-9分(无脑影像学)
影像学
临床上常用TBM诊断依据
临床上常用TBM诊断依据
◆ 分为直接病原学检查和间接病原学检查 ◆ 公认的确认结核杆菌的方法为: 1)脑脊液镜下检出抗酸杆菌 2)脑脊液培养出结核杆菌 3)PCR法检出结核杆菌 ◆ TBM患者脑脊液Mtb载量较低,敏感度明显低于颅外结核 ◆ PCR检测也存在较高假阳性与假阴性率,不作为唯一手段
症状持续超过5天
4
结核全身症状(至少1项):体重下降(儿童生长缓慢),盗汗,持续咳嗽>2周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导读】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的一种类型,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因为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

不过,如果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那么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痊愈的。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1年内发病,多见于1-3岁的小儿。

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在抗结核药物问世以前,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我国自普遍推广接种卡介苗和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下降,预后有很大改善,若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大多数病例可获痊愈。

近年来,因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抗结核药物研制相对滞后和AIDS病患者的增多,国内外结核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

不过,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病人也是可以痊愈的,但是如果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那么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效果的关键。

此外,很多妈妈都想知道结核性脑膜炎会传染吗?事实上,结核性脑膜炎是不会传染的,妈妈们可以放心。

结核性脑膜炎病因是什么结核性脑膜炎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

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系统进入局部淋巴结,因菌血症经血行播散进入脑膜和脑实质,包括室管膜下等部位,并在此复制。

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或因年老,病灶内的结核菌激活而破入蛛网膜下腔,随脑脊液播散,历时数天至数周即可引起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多为全身性粟粒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

北京儿童医院1964~1977年所见1180例结脑中,诊断出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2%。

在这14年,从152例结脑的病理解剖发现,有全身其他脏器结核病者143例(94%);合并肺结核者142例(93.4%)(其中以粟粒型肺结核占首位);合并肝脾粟粒结核约占62%,肾粟粒结核41%,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核约占24%。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及病例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及病例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及病例分析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及病例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毛薇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这种非化脓性的炎症,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

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结核的发病率它是呈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是在这之后就逐渐有一个缓慢的上升。

美国结核性脑膜炎在20世纪60年代后也是一个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1985年之后就开始有显着的上升。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了结核主要是由于HIV的流行。

结核病在HIV病人中很多发现首发的就是结核病,所以结核病常常是HIV感染的一些首发症状。

艾滋病的患者结核的发病一般是正常人的500倍,其他的一些易患因素,也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高危人群。

比如与结核病病人接触,有密切的接触的人容易患有结核病。

还有就是一般状况较差,慢性酒精中毒或营养不良的人,流浪者和老年人或长期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这样的人,还有患有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的病人。

结核的发病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经过血循环播散,播散到脑膜、软脑膜下种植,种植之后就形成了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可以发生破溃,破溃后大量的结核就进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这样粟粒性的结核或者结核瘤病灶,最后导致结核性脑膜炎。

还有结核菌从颅骨或者是脊椎骨结核病灶,可以直接破入颅内或者椎管内,这样就进入了蛛网膜下腔,形成了结核病灶。

这是粟粒性肺结核病人的CT的表现,可以看到双肺有这个均匀的弥漫的这种小结节。

结核性脑膜炎病理特点,通常它是以渗出、变性、增殖这三种组织炎症反应同时存在。

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其中一种或两种病理变化就更突出。

比如说在急性期的病变就以炎性渗出最为明显,而且由于重力的关系大量的灰粉色的胶状粘稠的渗出物容易沉积在脑的底部和脊髓周围的蛛网膜下腔。

纤维素和结核性肉芽肿组织增多,形成典型的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

与化脓性脑膜炎不同的就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渗出、变性和增殖它不只局限在蛛网膜下腔,而是会沿着原脑膜扩散。

结核性脑膜炎用药方案

结核性脑膜炎用药方案

结核性脑膜炎用药方案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它可以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和死亡。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结核性脑膜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的结核性脑膜炎用药方案,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1. 诊断与病原体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包括涂片染色、培养和核酸扩增等方法,用于检测结核杆菌的存在和类型。

通过明确病原体,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用药方案。

2. 基本用药方案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案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初始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来杀灭结核杆菌,通常使用联合治疗。

维持治疗则是为了防止结核杆菌耐药和复发。

3. 抗结核药物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链霉素等。

异烟肼是最常用的一线药物,它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但也容易导致肝损害等不良反应。

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则常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初始治疗,以提高药物疗效。

链霉素主要用于治疗耐多药结核,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4. 初始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结核性脑膜炎的初始治疗方案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链霉素的联合使用。

具体用药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治疗时间一般为2个月,直至脑脊液检测结果为阴性。

在初始治疗期间,还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视力和听力等副作用。

5. 维持治疗方案维持治疗主要是为了防止结核杆菌耐药和复发。

一般情况下,维持治疗期间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联合方案。

对于病情复杂或存在耐药菌株的患者,可以添加其他药物如吡嗪酰胺和链霉素,以增强疗效。

维持治疗一般持续9-12个月,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进行调整。

总结: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初始治疗方案一般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链霉素的联合使用,维持治疗则主要使用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联合方案。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以及定期进行脑脊液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进展

者虽 经抗 结 核治 疗 但 仍 死 亡 , 期 诊 断 与 及 时 治 疗 接检 出或 培 养 分 离 出结 核 分 枝 杆 菌 仍 然 被 认 为 是 早 是改 善 预后 的 主要 因素 。 由于 T M 临床 表 现 错 综 T M 实验 诊 断 的金 标 准 。一 般 采用 直 接 检 出法 、 B B 复杂 , 脊液 ( S ) 变亦 不 典 型 , 化 及 病 原 学检 结 核分 枝杆 菌 培 养 及 噬 菌 体 裂 解 法 查 结 核 菌 , 培 脑 CF改 生 但 测水 平 尚待 提 高 , 治疗 中仍 有 较 多争 议 。 因此 , 如何 养 时 间较长 , 利 于 早 期 诊 断 。 噬菌 体 裂 解 法 查 结 不 在 临床 实践 中提 高 T M 早 期 诊 断 和 及 时 治 疗 水 平 核 菌 的灵 敏 度 显 著 高 于 涂 片 及 培 养 , 异 性 可 达 B 特
【 章编 号 】 10 -6 5 (00) 1_ 1- o 文 0 3 .3 0 2 1 0 _ 0 5 _ 3 - -
结核 性 脑 膜 炎 ( u ec l sm nn is T M) T b ruo e igt , B 是 时可 达 1 / u i OgL以上 。9 % 的 T M 患者 的脑 脊 液 与 5 B 结 核 杆菌 引起 的 以脑 膜 为 主 的非 化 脓 性 炎 症 , 实 血浆 葡萄 糖 比值 <0 5, 为 其 较 特 征性 的 表 现 , 脑 . 此 因 质及 脑 血 管 亦 常 受 累 。T M 约 占活 动 性 结 核 病 的 此 , B 在行 脑脊 液 检查 时应 同时检测 患者 血糖 。 1 , % 是最 常见 的肺 外 结 核 病 。 约 有 3 % 的 T M 患 0 B 1 3 结 核 分枝 杆 菌 病 原 学检 查 . 在 C F中直 S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方案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方案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方案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时,既要控制感染,又要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案。

一、抗结核药物治疗。

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

通常采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等。

这些药物能够杀灭结核分枝杆菌,阻止其在体内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控制感染。

在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影响疗效并增加药物耐药性。

二、激素治疗。

在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中,激素通常用于减轻脑膜炎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地塞米松是常用的激素药物,能够减轻脑膜炎的炎症反应,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症状。

但激素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

三、对症支持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镇痛药物缓解头痛,抗恶心药物控制恶心和呕吐,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患者的营养状态等。

这些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四、手术治疗。

在部分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减轻颅内压,清除脑积液或脓肿,解除脑干受压等。

手术治疗通常作为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对于一些合并脑积水或脑脓肿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抗结核药物、激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手段,旨在控制感染、减轻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并遵循医嘱,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减少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脑
❖ 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60%); ❖ 多在原发感染后1年内特别3-6个月内发生; ❖ 全身粟粒性结核(miliary TB)的一部分; ❖ 是小儿结核最严重的类型。
发病机制
• 血行播散(haematogenous dissemination):与婴 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功能不完善、 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
❖ 发病机制 ( Pathogenesis ) ❖ 病理 (Pathology ) ❖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s ) ❖ 分型 (Classification) ❖ 辅助检查 (Investigation) ❖ 诊 断 (Diagnosis) ❖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 并发症及后遗症 (Complications & Sequela) ❖ 治疗 (Treatment) ❖ 预后 (Prevention)
结核脑的分型
3 脑膜脑炎型
❖脑膜和脑实质均受累; ❖血管受累可出现局灶性症状; ❖颅高压或脑积水症状明显; ❖CSF变化轻,与临床症状不平行。 ❖病程长,预后差。
结核脑的分型
4 脊髓型
❖病变累及脊髓膜或脊髓 ❖脑和脑膜的症状 ❖脊髓症状:感觉障碍,截瘫、括约肌功能障碍,
CSF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多见于年长儿,病程长,恢复慢。
❖ 辅助检查(Investigation)
鉴别诊断
❖ 腺苷脱氨酶(ADA)
❖ 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g Testing)
❖ 脑脊液结核菌培养
❖ PCR检测TB菌的DNA片断
辅助检查
❖ X-线检查:胸片检查有利于发现肺的结核病 灶。
❖ 脑影像学检测可出现基底节阴影增强,脑池 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水肿、或早期局 灶性梗塞征,脑室扩大等。
症状(Ⅶ Ⅲ Ⅵ) • 眼底镜检查(funduscopy):视乳头水肿
(papilloedema)、脉络膜粟粒状结核结节 (tubercle)

临床表现-典型病例
晚期1-3周:昏迷期 • 昏迷(coma) • 频繁的惊厥发作(seizures) • 水盐代谢失调(disturbances of fluid and
型(abortive type)。
结核脑的分型
1 浆液型: ❖ 多为疾病早期,病情轻; ❖ 渗出物局限在脑底; ❖ 其它症状不明显。
2 脑底脑膜炎型 ❖ 最常见,多在疾病中期; ❖ 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较弥漫,病变在脑底; ❖ 脑膜刺激症状、颅高压症状、颅神经症状突出; ❖ 无局灶性症状; ❖ CSF呈典型结脑改变。
(Hydrocephalus )。 • 脑实质病变:脑炎,结核瘤(tuberculoma) • 脑血管病变(栓塞性动脉内膜炎) 脑缺血
(ischemia)、梗塞(infarction)、软化(malacia) • 脊髓病变:脊膜充血、水肿、粘连 蛛网膜下腔闭塞
临床表现-典型病例
早期1-2周:性格改变期 • 结核中毒症状:发热、盗汗(night sweats)、纳
脑室与脑池的区别
脑室与脑池的区别
❖ 蛛网膜下腔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 网膜下池,亦称脑池。其形状大小的变化在 影像学上有重要意义。脑池间没有明显界限 ,彼此交通,个体差异较大,所以数目不定 ,命名不一。重要的脑池有:小脑延髓池、 基底池、环池、鞍上池等。
脑池密度增高
脑膜结核瘤
左顶枕区结核瘤,周围白质水肿
辅助检查
❖ 脑脊液检查 外观:毛玻璃样,静置12-24小时网状膜形
成,抗酸染色TB菌检出率高。 白细胞数:50-500 X 106/L 蛋白:增高1.0-3.0g/L 糖和氯化物:降低。
其它检查
辅助检查
❖ 结核菌抗原检测
❖ 抗结核抗体测定
• 测CSF中PPD-IgM抗体(2-4天后)和PPD-IgG(2 周后)
差、消瘦、便秘或腹泻。 • 性格的改变,少言、易倦、易怒、烦躁。 • 年长儿有头痛;婴儿凝视(fixation)、嗜睡
(lethargy)、蹙眉皱额。
临床表现-典型病例
中期1-2周:脑膜刺激期 • 颅内高压症状(Signs of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 脑膜刺激(meningeal irritation)症状 • 可出现颅神经障碍(cranial nerves disorder)
右侧小脑幕下脑膜结核瘤;脑积水
广泛粟粒样结节
诊断
❖ 病史(History)
• 结核接触史(TB contact) • 卡介苗接种史(BCG vaccine inoculation) • 既往结核病史 • 近期急性传染病史。
诊断
❖ 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s)
• 具有以上病史者。 • 性格改变。 • 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嗜睡、昏迷。 • 眼底检查发现脉络膜粟粒结节。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
❖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农村结核 病患病率比城市高两倍。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 农村,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近年来我国结核病患病 率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耐药结核病增多 ; 结核病死亡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至少每年仍有13 万人死于结核病。
• 脑实质或脑膜病灶破溃 • 直接蔓延(脊椎、颅骨、中耳、乳突)
病理
• 软脑膜弥漫性充血(congestion ) 、水肿(edema) 、 炎性渗出(inflammatory effusion)
• 颅神经损害(Ⅲ、Ⅳ、Ⅵ、Ⅶ ) • 脑室管膜炎(Ventriculorum meningitis) 、脑积水
electrolyte balance) • 可致脑疝(cerebral hernia)而死亡
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
• 婴儿可仅以惊厥为主 • 舞蹈症(chorea)或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 早期脑血管损害可表现为肢体瘫痪 • 脑结核瘤可有类似颅内肿瘤表现 • 全身结核严重可掩盖脑膜炎症状 • 治疗结核过程中出现脑膜炎,常表现为顿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