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血糖危象的诊断标准

血糖危象的诊断标准

血糖危象的诊断标准
血糖危象是指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或降低,导致症状严重,并可能对生命产生威胁的情况。

具体的血糖危象的诊断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糖危象:
- 根据症状判断是否有高血糖症状,例如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尿糖出现等。

- 血糖水平超过特定的阈值,常见的阈值是11.1 mmol/L(200
mg/dL)。

- 血酮体水平升高,可以通过尿酮体试纸检测尿酮体或进行血酮体检测。

2. 低血糖危象:
- 根据症状判断是否有低血糖症状,例如出汗、心悸、体力疲劳、异常行为等。

- 测量血糖水平,低于特定的阈值,常见的阈值是3.9 mmol/L(70 mg/dL)。

需要注意的是,诊断血糖危象不仅仅依靠单一的血糖数值,还要结合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

如果出现疑似血糖危象的情况,建议及时
就医,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生酮作用
↓碱储备
↑酮症酸中毒
甘油三酯
高脂血症
↓蛋白合成
↑蛋白分解
↑反向调节激素
↑糖异生底物
↓葡萄糖利用
高血糖
↑肝糖分解
糖尿(高渗性利尿)
水和电解质丢失
脱水
肾功能受损
无酮体生成或非常少
高渗状态
HHS
DKA
DKA及HHS:应激、感染和/或胰岛素不足的发病机制
++加速通路
++
++
DKA及HHS的诊断标准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主要内容
指南撰写背景 指南细则简介 血酮监测在高血糖危象治疗中的应用
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重要的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HS)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在正规治疗中也可能发生DKA和HHS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长,高血糖危象常见于门诊和急诊,尤其是基层医院 高血糖危象可以是儿童、老年糖尿病的首发表现,误诊误治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高血糖危象的预防
院外测定血糖、血酮可早期识别酸中毒的发生,有助于家庭指导胰岛素治疗并预防DKA而住院。 对糖尿病患者及监护人进行有关糖尿病护理知识的教育,以预防高血糖危象的发生。 不可擅自中断胰岛素治疗。 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应及时处理,出现高血糖危象诱因时应监测血糖及血酮。 建议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快速检测血糖及血酮以便及时筛查发现高血糖危象患者。
高血糖危象的治疗监测与疗效评估
治疗监测
建议进行持续地实验室监测:前4-6小时的每小时血糖及血酮水平,随后每2-4小时检测一次电解质和CO2含量,每4小时检测BUN和Cr水平直至病情稳定,同时准确记录液体摄入及输出量。

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

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
脑水肿
因DKA治疗过程中患者常不会表现出 虚弱出汗、紧张、饥饿及心动过速 等低血糖表现,必须每1~2小时监 测血糖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
低血钾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 毒
HHS还可表现为局灶神经症状( 偏盲和偏瘫) 及占 位性表现( 局灶性或广泛性) 。DKA患者常见( >50 %) 症状为恶心、呕吐和弥漫性腹痛,但HHS患 者罕见。所以对腹痛患者需认真分析,因为腹痛 既可是DKA的结果,也可是DKA的诱因( 尤其在年 轻患者) 。若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纠正 后,腹痛仍不缓解,则需进一步检查。
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0.1 U/kg/h,重度DKA患者则以 0首次负荷量静脉注射短效胰 .1 U/kg静脉输注后以0.1 U/kg/h “输注。若 第1小时内血 岛素10-20U 。血糖下降速度 糖下降不足 10%,则以 0.14 U 一般以每小时约降低 3.9/ kg静脉输注后继续以先前速 6.1mmol/L 为宜,每1-2小时 度输注。 复查血糖。
DKA失水量可达体重10%以上,与DKA相比,HHS 失水更为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更为突出,失水量 可达体重10%-15%。尽管感染是DKA和HHS的常 见诱因,但由于早期外周血管舒张,患者体温可 正常,甚至低体温。低体温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鉴别诊断
糖尿病酮症
在DKA发展过程中当患者对酸碱平衡处于代偿阶段, 可仅表现为酮症。诊断标准为:血酮/>3 mmol/L或 尿酮体阳性,血糖>13.9 mol/L或已知为糖尿病患者, 血清HC03->18 mmol/L和( 或) 动脉血pH值>7.3。
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
姜相东
如血糖>11mmol/L伴酮尿和 酮血症,血pH<7.3及(或) 血碳酸氢根<并发症

高血糖危象处理原则

高血糖危象处理原则

高血糖危象处理原则高血糖危象是指血糖水平过高导致的一系列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等。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下面是高血糖危象处理的原则。

一、快速判断当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口渴等症状时,应立即考虑是否为高血糖危象,并进行快速判断。

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来确定是否为高血糖危象。

二、迅速治疗在确定患者为高血糖危象后,应立即进行迅速治疗。

首先要给予足够的液体,以保证患者体内水分充足。

其次要给予胰岛素治疗,以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可以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

三、逐步降低血糖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应逐步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如果一次性将血糖水平降低过快,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出现反应。

因此,应逐步降低血糖水平,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密切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血糖水平下降过快导致的。

此时需要立即停止胰岛素治疗,并给予足够的液体。

五、防止复发在治疗结束后,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如何预防高血糖危象的发生。

同时要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测。

六、注意安全在进行高血糖危象处理时,要注意安全。

如果患者意识模糊或行动不便,需要将其转移到安全地点,并保持通畅呼吸道。

七、合理饮食高血糖危象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控制糖分摄入量。

八、定期检测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九、多种治疗手段结合在进行高血糖危象处理时,应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结合。

除了给予胰岛素治疗和足够的液体外,还可以采用其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十、全面评估在进行高血糖危象处理时,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诊断结果。

只有全面评估后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高血糖危象处理原则包括快速判断、迅速治疗、逐步降低血糖水平、密切观察、防止复发、注意安全、合理饮食、定期检测、多种治疗手段结合和全面评估等方面。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旨在规范我国(尤其是基层)高血糖危象的诊治流程。

指南指出,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HS)。

治疗原则是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降低血糖、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补液、予胰岛素、补钾、补碱及磷酸盐治疗。

对于胰岛素治疗,指南建议0.1 U/(Kg•h)胰岛素静脉输注。

若血糖第1 h 未下降10%,则给予0.14 U/Kg 胰岛素静推后继续先前速度输注。

对于DKA, 若血酮以0.5 mmol/h 的速度降低,血糖达11.1 m mol/L 时,静脉常规胰岛素减至0.02~0.05 U/(Kg•h),使血糖保持在8.3~11.1 mmol/L直至DKA 缓解。

对于HHS,血糖达16.7 mmol/ L 时,静脉常规胰岛素减至0.02~0.05 U/(Kg•h),血糖保持在13.9 ~16.7 mmol/L,直至患者清醒。

对于补钾治疗,肾功能尚可的情况下,如K+<3.3 mmol/L时优先补钾,K+>5.2 mmol/L,暂不补钾。

补碱治疗,pH>6.9时,无需补碳酸氢盐,pH<6.9时,NaHCO3 8.4 g+KCl 0.8 g,溶于400 ml 无菌水中,以200 ml/h的速度静脉输注2 h。

鉴于氯化钾过量会导致高氯性酸中毒,建议给予钾盐,在磷酸盐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钙。

指南强调治疗监测和疗效评估,建议进行持续实验室监测血糖和血酮、电解质、CO2含量,BUN 和Cr 水平,同时记录液体摄入量及输出量。

针对缓解后的治疗,指南指出,缓解时即可过渡至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但仍需维持静脉输注胰岛素1~2 h。

既往已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以发生DKA 前的胰岛素剂量继续治疗,对于胰岛素初始治疗者,首先给予胰岛素0.5~0.8 U/(Kg•d),通常为人胰岛素2~3 次/d。

中华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围术期手术应激可引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

同时,禁食水、肠道准备以及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血糖降低。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围术期血糖管理可使手术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1、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前应当明确糖尿病类型、病程、目前的治疗方案、血糖水平是否达标、低血糖发作情况、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术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血糖长期控制的可靠指标。

糖尿病患者除监测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谱之外,推荐术前检测HbA1C,结果≤7%者提示血糖控制满意。

应当注意贫血、近期输血等因素可能干扰HbA1C测量的准确性。

2、糖尿病患者中约1/3未得到诊断,与已经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围术期风险更高。

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如果年龄≥45岁或体重指数BMI≥2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行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创伤等高危手术者,推荐筛查HbA1C。

HbA1C≥6.5%诊断糖尿病;HbA1C<6.5%,合并血糖升高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

3、筛查引起围术期血糖波动的因素。

地塞米松常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可升高血糖水平。

使用其他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缩血管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也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增高。

恶性肿瘤、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的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

术前血糖波动大、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二)术前准备1、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和非胰岛素注射剂。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术前最好停用24小时;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静脉造影剂的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24~48小时;停药期间使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

高血糖危象的诊断标准

高血糖危象的诊断标准

高血糖危象的诊断标准
高血糖危象的诊断标准包括血糖值超过33.3mmol/L、脱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疲乏无力等。

1. 血糖值超过33.3mmol/L: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在3.9mmol/L~6.1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要小于7.8mmol/L。

如果血糖值超过33.3mmol/L,说明出现了高血糖危象。

2. 脱水:高血糖危象会导致体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使患者出现脱水的情况,通常会表现为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

3. 酮症酸中毒: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使体内的酮体含量升高,从而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情况,通常会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4. 高渗性昏迷: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使体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使患者出现高渗性昏迷的情况,通常会表现为嗜睡、昏迷等。

5. 疲乏无力:高血糖危象属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能量大量消耗,容易出现疲乏无力的情况。

【2019年整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9年整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空腹血糖 mmol/l 7.0 IFG 6.1 IFG+IGT DM
IGT
7.8 负荷后2小时血糖 mmol/l
11.1
糖尿病的分型
糖尿病分型
• 临床阶段
–正常血糖—正常糖耐量阶段 –高血糖阶段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

• 病因分型
–1型糖尿病:两个亚型 –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八个亚型 –妊娠期糖尿病
• 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 时血糖值 •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 • 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 及食物摄入量 • OGTT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 口服 (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
口服OGTT试验
• 早餐空腹取血(空腹8-14小时后),取血后 于5分钟内服完溶于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 萄糖75克(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 82.5克) • 试验过程中不喝任何饮料、不吸咽、不做剧 烈运动,无需卧床 • 从口服第一口糖水时计时,于服糖后30分钟、 1小时、2小时及3小时取血(用于诊断可仅 取空腹及2小时血) • 立即或尽早分离血浆及测定血糖(不应超过 3小时)
3-6%
全血标本室温放置4小时,血糖值下降
全血标本0-4℃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立即离心后血浆标本室温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10-30%
0.3-3% 0%
血糖测定
• 推荐测定静脉血浆葡萄糖,采用葡萄糖 氧化酶法测定
糖尿病诊断注意点
• 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 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准内三个标准 之一 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 则需在随防中复查明确 • 急性感染、创伤、循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 现暂时血糖增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尿病,须 在应 激过后复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3、胰岛素还应避免剧烈震荡,否则会使胰岛素的生物活 性降低。 • 4、如果外出时携带胰岛素,还需注意不能把胰岛素放在 车窗等阳光直射的地方,因为胰岛素在日晒两小时的情况 下即失效。还有,飞机等长途 • 运输工具的行李舱内温度很低,会把胰岛素“冻坏”,经 常出差的人要注意。
高 血 糖 危 象 诊 断 与 治 疗 指 南
药物
药物滥用
Delaney MF, et al.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00, 29:683-705.
病理生理
DKA及HHS:应激、感染和/或胰岛素不足的发病机制 胰岛素绝对缺乏
++ ++
↑反向调节激素
胰岛素相对缺乏 无酮体生成 或非常少
↑脂肪分解
↓蛋白合成
主要内容
指南撰写背景
指南细则简介
血酮监测在高血糖危象治疗 中的应用
高血糖危象是糖尿病重要的急性并发症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高血糖高渗综合征(HHS) •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在正规治疗中也可能发生DKA和HHS •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长,高血糖危象常见于门诊和急诊,尤
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 China Guideline For Hyperglycemic Crisis
中国高血糖危象
•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 。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
药理作用
• (1)对糖代谢的影响。能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即使 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 • 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能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促进 葡萄糖由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为组织利用糖提供有利条件,又能促 • 进葡萄糖激酶(肝内) 和己糖激酶(肝外)的活性,促进葡萄糖转变为6磷 酸葡萄糖,从而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并在糖元合成酶作用下促 进 • 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合成和贮存。 • ②抑制葡萄糖的生成,能抑制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以及抑制甘油、 乳酸和氨基酸转变为糖元,减少糖元的异生。
(2/3KCl,1/3K3PO4)治疗。

在磷酸盐治疗过程中须监测血钙。
HHS临床表现
• 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无明显酮症 ,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多见于老年 T2DM患者,超过2/3的患者原来无糖尿病病史。 • 本病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为多尿、多饮,但多食不明显或 反而食欲减退,以致常被忽视。渐出现严重脱水和神经精 神症状,患者反应迟钝、烦躁或淡漠、嗜睡,逐渐陷入昏 迷、抽搐,晚期尿少甚至尿闭。就诊时呈严重脱水,可有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体征,往往易被误诊为中风。无酸中 毒样大呼吸。与DKA相比,失水更为严重、神经精神症状 更为突出。
药理作用
•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的分解。糖 尿病时糖代谢障碍,脂肪大量动员,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在肝脏氧化 • 至乙酰辅酶A,然后变为酮体,若酮体产生过多则出现酮血症。胰岛 素能抑制脂肪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从而抑制酮体产生,纠正酮血 症。 • (3)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质的分解。
DKA补液
• 第2至第6h输入1000~2000ml,第一天补液量4000~ 5000ml,甚至达6000-8000ml。低血压或休克者可输胶 体溶液。当血糖降至13.9mmol/L左右时,可开始输入 5%GS,防止低血糖发生。可同时开始胃肠道补液,不能 主动饮水者,可由胃管补充温开水,头2小时约500-1000 ml,以后按病情调整。若是有呕吐,明显胃肠胀气,上消 化道出血者则不宜采取此措施。
• (4)胰岛素可促进钾离子和镁离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可促进脱氧 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
胰岛素保存
• 1、对于未开封的胰岛素,在2℃~8℃温度下可保存2年,常温下可以保存1 ~2个月,家庭保存一般要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不能放在0℃以下的冷 冻室,冷冻会使胰岛素的活性丧失。 2、对于已经开始使用的胰岛素:可以放置在室温(25℃左右)、阴凉的条 件下,保存期限为1个月左右。也可以放置在2℃~8℃的温度条件 下,但在注射前最好先放在室内让胰岛素“回暖”,这样可以避免注射时的 不适感,同时也能减少对皮下组织的刺激。开封的胰岛素放入胰岛 素笔后,如果注射后反复从冰箱中放入取出,在针头未取下的情况下,胰岛 素药液热胀冷缩就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注射量不准,导致血 糖不稳定。实际上,胰岛素在常温下可以保存1个月,开封的胰岛素可以不必 放入冰箱内。
血酮监测在高血糖危象治疗 中的应用
高血糖危象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 英国和瑞典1型糖尿病患者的DKA年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4.9/1000
名患者1,2,美国因DKA的住院率在过去十年内上升了30%3
• 糖尿病住院的患者中约1%会并发HHS4
• 在华西医院1996-2005年间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因急性并发症
HHS补液
• 根据失水量,补液量按体重的10%-15%计算,24小时补 液量可达6-10L,总量的1/3应在4小时内输入,其余应在 12-24小时内输完,可以按中心静脉压、红细胞压积、平 均每分钟尿量确定补液量和速度。如治疗前已出现休克, 宜首先输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尽快纠正休克。如无休克 或休克已纠正,在输注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 >350mmol/L,血钠>155mmol/L,可考虑输注0.45% 氯化钠低渗溶液,在中心静脉压监护下调整输注速度。当 血浆渗透压降至330mmol/L时,再改输等渗溶液。合并 心脏病者酌情减量。当血糖下降至16.7mmol/L时应开始 输注5%葡萄糖液并按每2-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
高血糖危象的治疗
高血糖危象的治疗
补液
胰岛素
补钾
补碱
磷酸盐
DKA补液
• 输液是抢救DKA首要的,及其关键的措施。基本原则“先 快后慢,先盐后糖”。补液的目的是扩容。纠正失水,降 低血渗透压,恢复有效血容量。快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 ,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纠正酮症等治疗 。其中必须用一条静脉通道专门输入胰岛素以便于控制剂 量。DKA失水量可达体重的10%以上,一般先输等渗氯化 钠液,开始时补液速度应较快,在2h内输入1000~ 2000ml补充血容量,前4小时输入所计算失水量的1/3, 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 量,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高血糖危象的发病机制
诱因
诱因
糖尿病
举例
新发 / 控制不佳 / 治疗中断 / 胰死 / 急性胰腺炎 / 腹部严重疾病 / 脑血管意外 / 严重烧伤 / 肾衰
噻嗪类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 / 苯妥英钠 / 糖皮质激素 / 地达诺新 / 顺铂(Cisplatinum),L-门冬酰胺(L-asparaginase) / 生长激素抑制激素 / 静脉输入营养液 (Hyperalimentation) 酒精 / 可卡因
DKA胰岛素治疗
• 胰岛素剂型: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 • 胰岛素剂量:目前提倡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以每小时每
公斤体重0.1U速度,持续静脉输注。
• 给药途径:持续静滴,为目前首选。
• 血糖下降速度每小时3.6~6.1mmol/L(70~100mg/d1) 为宜。如开始治疗后2小时血糖无肯定下降,胰岛素剂量 应加倍。 • 当血糖降至13.9mmol/L,改输5%葡萄糖液加入普通胰 岛素(按每2~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计算)。
HHS胰岛素治疗
• 治疗方法与DKA相似。以每小时每公斤0.05~0.1U的速度 静脉滴注胰岛素。本症患者对胰岛素多较敏感,因而胰岛 素用量较小。使血糖缓慢下降,血糖下降过快有引起脑水 肿的危险。
DKA及HHS的补钾治疗

确定肾功能尚可(尿量>50ml/h)
K+<3.3mmol/L 优先补钾
K+>5.2mmol/L 无需补钾,每2h监测 一次K+浓度
每2小时重复一次,直至pH>7.0; 每2小时监测血K+
DKA及HHS的磷酸盐治疗
• 大多数DKA患者无磷酸盐治疗的指征。为避免与低磷有关的心肌、骨 骼肌麻痹及呼吸抑制,对心衰、贫血、呼吸抑制以及血浆磷酸盐浓度 <0.3mmol/L者应给磷酸盐。如需要,可4.2-6.4g磷酸钾加入输液中。

鉴于氯化钾过量会导致高氯性酸中毒,建议给予钾盐
DKA及HHS的诊断标准
DKA 轻度 中度 重度 HHS
血糖(mmol/L)
>13.9
>13.9
>13.9
>33.3mmol/L
动脉血pH 血清HCO3(mmol/L) 尿酮* 血酮* 血浆有效渗透压† 阴离子间隙‡ 精神状态
7.25-7.30 15-18 阳性 阳性 可变的 >10 清醒
7.00~<7.24 10~<15 阳性 阳性 可变的 >12 清醒/嗜睡
入院的具体原因中,DKA最常见,占70.4%5
1. 2. 3. 4. 5.
Dave J,et al. Pract Diabetes Int ,2004,21:149–153. Wang ZH, et al. Diabet Med, 2008,25:867–870.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Hospital Discharge Survey (NHDS). /nchs/ about/major/hdasd/nhds.htm [accessed 1.20.2009]. Fishbein HA, et al.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1995. p. 283–91. 陈雪峰,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8, 7:525-5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