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目的
确保地方环境质量得到有 效管理和控制,满足当地 居民的环境需求。
意义
为地方政府制定具体可行 的环境政策和措施提供依 据,促进地方环境保护事 业的发展。
国际环境质量标准
定义
由国际组织或国家之间共 同制定,用于评估全球或 区域范围内环境质量的准 则。
目的
促进全球或区域范围内的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03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空气质量评价
空气污染指数
通过监测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计算得出空气污染指数,以评估
空气质量状况。
污染物来源分析
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来源,如工 业排放、交通尾气等,为制定治
理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影响评估
评估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
预警与应急响应
根据空气质量状况,发布预警信 息,采取应急措施,降低空气污
推广绿色出行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 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机动 车尾气排放。
植树造林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改善空气 质量。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制定和实施改 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改善措施
污水治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对生 活和工业废水进行科学 处理,减少污水直接排
定义
由国家制定,用于评估全国范围内环境质量的统一标准。
目的
确保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意义
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提供依据,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01
02
环境质量评价

B. 根据调研资料及监测数据,经分析整理, 选定评价参数和评价的环境标准
选取评价标准是现状评价的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根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标准,例如 评价渔区水体,就应当采取渔业水质标准 作为评价标准。 同时这些标准能包括和反映的污染物。 如不能完全包括和反映污染物的影响时, 可借鉴和参考国外的标准。
6.2环境标准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为
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协调社会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开展环境影响评 价,进行环境管理。
而环境评价和环境管理必须依据统一的环
境标准。
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
准的总称。
它是国家根据人群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
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态的要求,在综 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 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间的配 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特别是污 染物质的容许含量)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状况和其他一切环境 保护工作的法定依据。
由于环境在时空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人类的社会活动又多种多样,所以环境 质量评价的类型,在时间域上可分为: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1) 回顾评价 对某一地区过去的环境质量,根据记载资料及有关 的调查研究进行评价。 通过环境质量回顾评价可以揭示该地区引起环境问 题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进行这种评价必须有过去较长时间的环境监测和资 料的积累。 (2)现状评价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着眼于当前情况对一个区 域内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区域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现状评价还可以明了过去已采取的环境 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效果和收益。
①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背景调查分析 自然环境为城市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环境条件 又决定了对城市污染物质的输送、稀释扩散和净化 能力;城市是按人们的目的和愿望建立的人工环境 单元,因此应做相应调查。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标准,用于评价该地区的环境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不仅是环保部门制定的一份技术规范,还是参与者依法依规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准则。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包含着环境监控技术,如何测量和控制环境污染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护、改良环境的方法。
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控制标准环境控制标准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水平所订立的标准。
一般来说,环境控制标准是指对空气质量、水质质量、土壤质量的要求以及工业与废弃物质处理的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都是向着促进、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方向进行的。
例如,环保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制定了不同的排放标准,废水处理厂需要按照标准进行处理,并进行定期监测。
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对工业、交通和城市生活排放污染物的标准。
这些标准对于降低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是保障公共交通安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法规。
3、环境质量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是针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它是根据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和环境补偿因素综合计算出来的。
环境质量指数通常是一个范围从0到100的分数,100分表示良好的环境质量,而0分则表示非常糟糕的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指数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和量化指标。
4、处理回收标准处理回收标准是指对废物处理和回收的标准。
通过对废物处理和回收的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减少废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
处理回收标准包括对垃圾、家庭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废气等各种废物的处理和回收标准。
综上所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不仅要求企业、工厂等单位遵守规定的标准,也要求公民依法依规进行环境保护。
有了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让人们生活在更加美好和健康的环境中。
环境质量评价

第8章环境质量评价EQ = Environmental QualityEQA =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EIA =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60年代来,世界各国开始注意EQA研究工作,美国在1977~1981年环境科学规划中曾多处提出开展EQA研究。
美国、前苏联、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先后提出了用于EQA的水平及变化的多种环境指数。
1971年,在美国费城,美国科协主持召开了环境质量指标讨论会;1974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科学委员会在加拿大召开了EQ会议;1969年,美国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首次建立了EIA制度。
此后,很多国家建立了EIA制度,EIA成了环境保护的热门领域。
国内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从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之后陆续开展起来,大体经历了(1)初步尝试(1972-1976)、(2)广泛探索(1977-1979)、(3)全面发展(1979-1981)和(4)由现状评价转入环境影响评价(1981以后)四个阶段.我国十分重视EQA工作,1973年以来,开展了很多区域性EQA工作,其中著名的有北京西郊、东南郊EQA;南京城区EQA;官厅流域EQA;渤海EQA等。
1979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EQA委员会在南京成立,编写了EQA方法指南等。
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了在我国实行EIA制度。
1986年颁发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对EIA的要求作了具体规定.EQA的作用和地位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最核心的基本概念,环境质量学则是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几大柱石之一,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
EQA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EQA,可找出区域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弄清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指出区域EQ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为制定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确定重点治理工程方案和拟定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条例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3)几何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I=
(maxIi ) * (aveIi )
I=
(maxIi ) 2+ (aveIi )2 2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4)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均权型:
1 Q= ∑Ik n k=1
n
计权型:
∑ Q = WkIk
k=1
n
总结: I值越大环境质量越差;
I<1时符合标准; I>1时超标; I=1时处于临界状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得分 项目 COD DO 总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总铅 总汞 总砷 总镉 铬
1
2
3
4
5
6
7
8
9
10 +
权重 0.18 0.01
+ + + + + + + + +
0.02 0.05 0.07 0.09 0.11 0.13 0.15 0.16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一)两种概念
(二)环境质量变化特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两种描述
1、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
2、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的变化动因
1、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变化
环节: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 作用类型: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反作用:正负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二)评价参数确定 (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四)环境质量分级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40
40
LOGO
环境影响的分类
1、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 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
间接影响:由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 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
LOGO
六、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目的是确定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 染物,主要通过三个特征指数来评价:等标 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比。 1、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 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又叫污 染物的超标倍数。
LOGO
N ij
cij c0 j
N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j—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LOGO
3、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 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 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 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比为:
K ij Qij Q j
Kij值最大者即为主要污染物。
LOGO
一个地区第j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为:
目的: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
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促进经济O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规定,企业在进行新建、 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 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 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现状和变化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综合评价法:主要采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将不同环境因素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2.影响评价法:主要针对环境问题所涉及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
3.质量分级法:按照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对环境进行分级,如空气质量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六个等级。
4.风险分析法:主要针对环境中可能带来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5.模拟预测法:主要通过建立环境质量模型,对未来环境状况进行预测和评估。
6.远程感应技术:主要利用卫星遥感、气象雷达等远程技术手段,对环境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环境质量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评价名词解释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一个地区或一个特定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种类、含量、分布、来源和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其目的是评价环境质量状况,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四个环节:数据收集、环境质量指标的建立、环境质量评价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其中,数据收集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需要收集大量的环境数据,包括大气、水、土壤和废弃物等方面的数据。
环境质量指标的建立是对环境质量进行量化描述的过程,如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指数、土壤污染综合指数等。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在数据收集和环境质量指标建立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评价结果的应用是指将评价结果应用于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管理中,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是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通过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首先进行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 属质量类型。 (3) 对各类别按《地下水质量评价指标》 的规定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类别 Fi Ⅰ 0 Ⅱ 1 Ⅲ 3 Ⅳ 6 Ⅴ 10
(4) 求综合评价分值 F :
F=
2 F 2 + Fmax 2
1 n F = ∑ Fi n i =1
检出的监测点数量 检出率(%)= × 100% 监测点总数
超标的监测点量 超标率(%)= ×100% 监测点总数
单因子评价
I= Ci C0 i
式中,I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无量纲;Ci为地下水 中某种组分的实测浓度,mg/L;C0i为该组分的对照值 (背景值)或标准检测方法的方法检出限 。 地下水污染评价对于无机污染组分来说,评价标 准应采用对照值;微量有机污染组分可采用标准检测 方法的检出限作为评价标准。
沈阳地区大气质量指数
⎡ ⎛ Ci ⎞ ⎤ −6 ⎟⎥ AQI = ⎢3.20 ×10 ∑ ⎜ ⎜C ⎟ i =1 ⎝ 0 i ⎠ ⎦ ⎣
5 −0.36
分级标准 AQI =80 ~100 清洁 =61 ~80 轻污染 =42 ~60 中污染 =35~41 重污染 <35 极重污染
上海大气污染指数
⎛ Ck C1 C2 , ,L, AQI = ⎜ max ⎜ C01 C02 C0 k ⎝ ⎞ 1 k Ci ⎟× ∑ ⎟ k i =1 C 0i ⎠
环境质量评价主要环节
评价目的 评价因子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目的
指评价的性质、要求和评价结果的作用。 评价目的决定了评价区域的范围、评价因 子和评价标准。
评价因子
指评价中选择的能反映环境要素质量和/或 环境整体质量的参数(因子)种类。
评价标准
指评价所依据的标准。通常用环境质量标 准、卫生标准等。
不同的水域和不同的水体使用功能可采用相关水质标准, 如:海湾水质应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景观娱乐用水应采用《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91)等。
环评所采用的评价标准,需报经项目所在地主管 环保局审查并行文确认。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常采用单项指数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分级标准 AQI <0.6 清洁 =0.6 ~1.0 轻污染 =1.0~1.9 中污染 =1.9~2.8 重污染 >2.8 极重污染
上海大气污染指数的优点
避免掩盖最大值; 新的指数既考虑平均值又考虑最大值; 为避免少数几个大值的作用对平均值加较 大的权。
南京大气污染指数
⎛ Ci ⎞ 1 P= k ∑ ⎜Wi × C ⎟, ⎜ ⎟ 0i ⎠ Wi i =1 ⎝ ∑
(2)pH值——两端有限值,水质影响不同
pHj≤7.0 pHj>7.0 SpHj=(7.0―pHj)/(7.0―pHsd) SpHj=(pHj―7.0)/(pHsu―7.0)
式中: SpHj——pH的质量指数; 质量 pHj——pH实测值; pHsd——评价标准中pH的下限值; pHsu——评价标准中pH的上限值。
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均值法: 加和法:
1 n PI = ∑ I i n i =1
(5.33) (5.34)
PI = ∑ I i
i =1
2 I + I max 2 2
n
内梅罗指数法: PI =
(5.35)
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公式繁 多。 从理论上讲,计算公式应满 足三个要求:简便,不失真, 综合污染指数有明确的物理意 义。
评价方法
指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计算模式或计算方 法。
第二节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单因子评价
I= Ci C0 i
式中,I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无量纲;Ci为 大气中某种组分的实测浓度,mg/m3;C0i为该 组分的标准,mg/m3。
格林大气污染指数
I1 = a1S = 84.0 S
b1 0.431
I 2 = a2 S b2 = 26.6C 0.576 1 I = (I1 + I 2 ) = 42.0S 0.431 + 13.3C 0.576 2
总氧化剂 ≤0.05
大气质量分级评分法
M = ∑ Ai
i =1 4
分级标准 M
大气质量 等级
100~95
第一级 (理想)
94 ~75
第二级 (良好)
74 ~55
第三级 (安全)
54 ~35
第四级 (污染)
34 ~17
第五级 (重污 染)
第三节
水环境质量评价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依据 :
国家现行各种水环境质量标准及项目所在地的水域 功能要求,采用较多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1、一般水质因子(随水质浓度增加而水质变差的水质因子)
Si=Ci/C0i
式中: Si——单因子质量指数; Ci——评价因子i的实测浓度值(mg/L); C0i——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2、特殊水质因子
(1)DO——溶解氧
① DOj≥DOs SDOj=∣DOf―DOj∣/(DOf―DOs) ② DOj<DOs SDOj=10―9DOj/DOs 式中: SDOj——DO的质量指数; DOf——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 (mg/L),计算公式常采用: DOf=468/(31.6+T),T为水温(℃); DOj——溶解氧实测值(mg/L); 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其方法如下,先算得单要素污染指数I, 然后根据I值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I≤1 F = 0 1<I<2 F = 1 2≤I<3 F = 10 3≤I<4 F = 100 4≤I<5 F = 1000 ··········· (5.36) PI = ∑Fi 式中,Fi为i组分的评分,无量纲。其它 符号同前。
0.68 0.42 0.73 1.30 1.45
3.40 2.12 3.66 6.50 7.24
0.74 1.24 1.55 2.97 2.36
0 1 11 1001 201
0 0 0 0 0.001
0 0.01 0.03 0.01
0 0.04 0.012 0.01
0.01
用(5.33)和(5.34) 计算的综合污染指数染 PI失真,1号水样比2号水样污染严重,实际 上,1号水样五项指标均小于背景值,无污染, 而2号的NO2—N超过背景值。 (5.35)和(5.36)式算得的PI值排序一致, 没有失真现象。但(5.35)式的PI值无明确的物 理意义,即从PI值看不出水样是否受污染,有 几个组分超过背景值。
式中:S-SO2 实测日平均浓度 cm /m
3 3
C-实测日平均烟雾系数(COH) COH≈125µg/m TSP。 ,1
3
格林大气污染指数
分级标准
污染物 SO2(ppm) 烟雾系数 (COH单位/1000英尺) I 希望水平 警戒水平 极限水平 0.06 0.9 25 0.3 3.0 50 1.5 10.0 100
举例
水 样 号 1 2 3 4 5 背 景 NO3-N 4 8.5 10.3 7.5 15 5 Cr 实测浓度(mg/L)
6+
PI Hg
0.0004 (5.33) (5.34) (5.35) (5.36)
Pb
2+
F
-
0.008
0.0002
0.008
0.0002
0.006 0 0.016 0
0.0004
(5.36)式所得的PI值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即 1号样PI为0,说明无污染,而其它水样均受污 染,4号水样的PI值为1001,个位数为1,千位 数为1,说明有两个组分污染地下水,一个为背 景值的1倍多至2倍,另—个为背景值3倍多至4 倍,它污染最严重。 上述比较说明,(5.36)式基本符合简便、 不失真及有明确物理意义的三个要求。
均值法和加和法一个严重的 缺陷是失真情况常常出现,也 就是说PI值的大小往往不能真 实地反应其整体体污染面貌。
内梅罗指数法既考虑了均值, 内梅罗指数法 也考虑了极值,能较好地反应真 实情况,失真程度小。但其PI值 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参数分级评分迭加型指数 法所得出的PI值,基本上能满 足前述的三个要求。
k i =1
∑W
i =1
k
i
≠1
分级标准 P <0.2 =0.2 ~0.4 =0.4 ~0.7 =0.7~1.0 =1.0~2.0 >2.0
清洁 尚清洁 轻污染 中污染 重污染 严重污染
大气质量分级评分法
大气质量标准和评分
分 第一级 项目 范围 降尘 飘尘 SO2 NOx CO ≤8 ≤0.10 ≤0.05 ≤0.02 ≤2 评分 Ai 25 25 25 25 25 25 范围 ≤12 ≤0.15 ≤0.15 ≤0.05 ≤4 ≤0.1 评分 Ai 20 20 20 20 20 20 第二级 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第三级 标准值评分 范围 ≤20 ≤0.25 ≤0.25 ≤0.10 ≤6 ≤0.20 评分 Ai 15 15 15 15 15 15 范围 ≤40 ≤0.50 ≤0.50 ≤0.20 ≤12 ≤0.40 评分 Ai 10 10 10 10 10 10 范围 >40 >0.50 >0.50 >0.20 >12 >0.40 评分 Ai 5 5 5 5 5 5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学
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学就是研究如何用一 个区域环境要素的各种质量参数(因子) 对区域的环境要素和总体环境的质量进行 评价。
质量评价分类
回顾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现状评价 预断评价 评价过去的环境质量,或用以 前的积累资料评价找规律 用现在监测的资料评价现状环 境质量 分析以前的规律评价预测年的 环境质量
地下水质量评准比较多,但只有饮 用水水质标准有比较系统的水质标准。因此地下水水质 现状评价多以饮用水水质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