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汉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字芾甘。汉

合作探究: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 们的 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 喻什么? 3. 石头是会说话的,同学们猜猜石头 会说些什么?
写作技巧:
1.比喻手法 2.联想 3.衬托 4.铺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课下写一段反映“爱心”这 一 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作者简介:
巴金: 原名李尧棠(1904~2005),
字芾甘。汉族。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祖 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 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笔名为 巴金。
代表作:
《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还有 《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文字带有 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 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 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生字词语:
1.字音: 堰yàn 岷mí n 坪pí ng 葺qì 2.纠正字音:堤dī不读tí摔shuāi 不读suāi 3.词语: 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感悟课文
按游览顺序: 介绍索桥(1): 名称、桥身 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都江 堰 走下索桥(4-5): 索桥来 历 感悟(6): 主旨
必修二《家》 《巴黎圣母院》名著导读知识点总结

名着导读《家》一、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人。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二、作者的思想成就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梅、瑞珏、鸣凤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二是歌颂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民主主义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三是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三、经典人物形象1、觉新(1)觉新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他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2)觉新遇事总是采用“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态度。
试举小说中的事件加以简要的阐述。
a、觉新和梅表妹青梅竹马,但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另有所娶时,他竟无力反抗,违心应允。
过后,只得凭借梅花来慰藉那颗受伤的心,然而梅却终被折磨得香消玉殒、“零落成泥”。
b、觉民吸取他的教训,大胆逃婚了,他自己余痛未消,却迫于压力四处奔走寻找,不惜求助于觉民的恋人琴表妹,要觉民屈服,为的是不失这个家的“体面”。
d、当陈姨太以产妇的血光会使老太爷尸体大出血,引起“血光之灾”为名,要瑞珏到乡下分娩时,他也竟屈从于这鬼话,把他的又一个亲人送上了绝路。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生于四川

写作背景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 “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 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 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 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 这样的尸体。” ——秦牧 (“文革”期间广州街头所见)
彭 德 怀 被 批 斗
巴金在十年浩劫中的大致经历: 放弃包弟并没有换得保全一家人,1968年8月,巴金 被关进牛棚改造,随后经受了大字报、挂牌游街等 形式的批斗。 1970年,到农村改造,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 地„„ 1972年,妻子萧珊在饱受精神折磨后患上癌症,病 逝。 巴金的儿子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也饱受精神和肉体 上的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此时, 巴金69岁。 巴金曾在《病中》一文写道:“当姚文元拿着棒子 的时候,我给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 做过什么事情?十年间我不过是一条含着眼泪等人 宰割的牛。”
3.作者为什么会对一只狗产生如此深重的歉疚之情?
3.作者为什么会对一只狗产生如此深重的歉疚之情? 作者是为了保全自己,把小狗送到了手术台 上,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所以这不仅仅是 一种歉意,更是一种发自灵魂的忏悔,是对生命 的尊重。
写作背景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一场“十 年浩劫”席卷而至。无辜的人们惨遭杀 害,千年的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 人的疯狂的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
关于《随想录》
“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 ——巴金 仅凭早期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巴金就已经确立了“巴、老、曹”并称的巨匠地位。 但因为有了5卷本、40多万字的《随想录》,不但使 他的文学创作攀上新的高峰,也更使他因“讲真话” 的巨大的勇气,而成为一个特殊时代中最具标志性意 义的榜样。正如鲁迅已经不仅 是中国文学的旗手,更是民族 性格和意志的标志一样,巴金 是作为民族良心和品质的旗帜 而被人们所崇敬。
人物简介:人民作家——巴金

成名作《灭亡》
巴金在法国巴黎留学 期间,写下了反抗黑 暗势力的第一部长篇 小说《灭亡》,1929 年第一次以“巴金” 的笔名在《小说月报》 发表,引起文坛内外 的普遍关注。
关于《灭亡》的写作
巴金后来写道:“每晚回到旅馆里,我稍微休息一下疲倦 的身子,就点燃煤气炉,煮茶来喝。于是巴黎圣母院的钟 声响了,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过去的回 忆继续来折磨我了。我想到那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 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我想到那过去的一切,心就像 被刀割着痛,那不能熄灭的火焰又猛烈地燃烧起来了。为 了安慰这颗寂寞年轻的心,我便开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 一点东西写下来。每晚上一面听着圣母院的钟声,我一面 在练习簿上写一点类似小说的东西,就这样在三个月里我 写成了《灭亡》前四章。”1928年8月,他在法国的沙多吉里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并第一次在这部作 品上署上了“巴金”这个笔名,《灭亡》带着该市的邮封 寄往了上海。
中国现代文学馆
他积极呼吁和组织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 并将自己几十万元的积蓄、稿酬和8000多 册藏书捐赠给文学馆。
荣誉
巴金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有一千 万字的著作和四百多万字的译著。作品先 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他是获得国际性荣誉最多的一位中国作家。 1999年,国际编号8315的小行星被命名为 “巴金星”。2003年11月25日,国务院授 予了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 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 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汉 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 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 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 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 《家》---甘霖

• 1987年电视台《家春秋》 剧组,陈晓旭饰演梅表姐, 张莉饰演鸣凤
陈晓旭饰演梅表姐
张莉饰演鸣凤2
觉民的是孙启新,不少观 众认为他英俊帅气 傅以宏出演觉慧
瑞钰的扮演者徐娅,后来拿下第七届 金鹰奖的最佳女主角
二、故事梗概
•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 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 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 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 娘结了婚。 •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西 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 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 但是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 拥护者。
三、赏析
•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 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 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 要的地位。 •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 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 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 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 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 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 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
•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 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 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 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 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 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 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 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 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 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 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 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 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 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 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 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 亡的趋势。
寻找理想作者巴金简介

《寻找理想》作者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
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
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
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
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
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
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
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
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
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巴金简介

三一文库()〔巴金简介〕巴金,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巴金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巴金 - 人物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著书颇丰。
巴金 - 代表作品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巴金 - 笔名由来巴金一生写过九百多万字的文章,用过二十多个署名。
用得最多的是“巴金”这个名字。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
那还是在法国沙多—吉里小城,巴金写完了处女作《灭亡》,想寄回国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李尧棠,就想起了一位北方同学巴恩波,相处不到一个月,他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
为了纪念他,就用了百家姓中这少见的“巴”字;这时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巴金正在译的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伦理学》,就建议取用这个“金”字。
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署名,后来却成了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罪证”:巴是巴枯宁的首字,金是克鲁泡特金的尾字,说明他崇拜无政府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不允许有别的解释。
巴金 - 忘年之恋巴金的一生没传过一次绯闻,他与夫人萧珊恋爱八年,相守一生,成为文坛的楷模。
萧乾曾经说:“巴金写恋爱,然而不谈恋爱。
”年轻的女学生萧珊是他的崇拜者,是她主动给巴金写信,约他跟自己见面的。
她一辈子称巴金为“巴先生”。
“文革”期间,萧珊处处保护丈夫,受尽皮肉之苦,过早地离开人世。
萧珊没能看到巴金今天的辉煌,然而她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因为伟大的巴金自始至终只爱她一个人。
巴金的《怀念萧珊》

巴金的《怀念萧珊》一、作者: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笔名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黄树辉等。
原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学校。
其间深受“五四”文化洗礼和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为前期创作打下底色。
1927—1928年留学法国,开始文学创作。
1929年发表《灭亡》,引起轰动。
1949年以前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雷》)、《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憩园》、《寒夜》等。
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和作协上海分会主席。
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此期写作也由小说转向散文,出版了12部散文集,但大多是失去艺术个性的遵命文学,为作者后来所否定。
新时期写出了150篇42万字的五集《随想录》,即《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巴金:“我把这五本《随想录》当作我这一生的收支总帐。
”文艺界评价:这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巴金以他的创作而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
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怀念萧珊》最初发表于1979年2月2日至5日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题为《随想录》(五),后收入《随想录》第一集。
二、作品分析(一)寻找分析的切入点1、印象:散乱、无技巧(让学谈直感)。
以杨朔散文为参照,更会觉得,此文不太讲技巧,如老人絮语,十分随意。
这种印象没有欺骗我们,巴金多次坦言:他不是一个作家,是将文学当作工具的,不讲究技巧。
“我甚至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探索集·探索之三》)2、比例是否失调?此篇为悼亡之作,即为悼念爱妻萧珊而写的,是以写人抒情为主的,理应选取他们一生中极富光彩处叙写,如浪漫的初恋(八年恋爱)或其它幸福往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 学习文中所赞美的牺牲自己,造福 于百姓的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生字词语:
1.字音: 堰yàn 岷mí n 坪pí ng 葺qì 2.纠正字音:堤dī不读tí摔shuāi 不读suāi 3.词语: 缝隙:裂开或自然的狭长的空处。 雪冤:洗刷冤屈。
感悟课文
按游览顺序: 介绍索桥(1): 名称、桥身 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都江 堰 走下索桥(4-5): 索桥来 历 感悟(6): 主旨
合作探究: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 们的 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 喻什么? 3. 石头是会说话的,同学们猜猜石头 会说些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作技巧:
1.比喻手法 2.联想 3.衬托 4.铺垫
作业: 课下写一段反映“爱心”这 一 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作者简介:
巴金: 原名李尧棠(1904~2005),
字芾甘。汉族。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散文集《随想录》。祖 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 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 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笔名为 巴金。
代表作:
《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还有 《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文字带有 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