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合集下载

十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一)——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一)——氧化还原反应】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一)——氧化还原反应●考点阐释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包括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

命题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2.综合应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命题常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还需要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

3.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其主要依据是:氧化(或还原)剂的氧化(或还原)性强于氧化(或还原)产物的氧化(或还原)性。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3年上海春季,18)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

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2.(2002年江苏综合,25)在100 mL含等物质的量HBr和H2SO3的溶液里通入0.01 mol Cl2,有一半Br-变为Br2(已知Br2能氧化H2SO3)。

原溶液中HBr和H2SO3的浓度都等于A.0.0075 mol·L-1B.0.0018 mol·L-1C.0.075 mol·L-1D.0.08 mol·L-13.(2002年河南,5)R、X、Y和Z是四种元素,它们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A.R2+>X2+>Z2+>Y2+B.X2+>R2+>X2+>Z2+C.Y2+>Z2+>R2+>X2+D.Z2+>X2+>R2+>Y2+4.(2002年河南,12)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H2O2)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O2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A.1∶1∶1B.2∶2∶1C.2∶3∶1D.4∶3∶25.(2001年全国,8)将NO-3+Zn+OH-+H2O−→−NH3+Zn(OH)-24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A.2B.4C.6D.86.(2001年全国,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Cl2→2Cl-;HNO2→NO。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实验I: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_______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

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答案】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 2O 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 3+与S 2O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 3++3S 2O 32-⇌Fe(S 2O 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解析】【分析】【详解】(1)a 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 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 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 2SO 3反应生成SO 2,所以方程式为: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c 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 2由装置b 提供,所以c 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 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4)检验Fe 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 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3233Fe(S O )-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 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①2327226I Cr O 14H =3I 2Cr7H O --++++++;②2222346=I 2S O 2I S O ---++;反应①I -被氧化成I 2,反应②中第一步所得的I 2又被还原成I -,所以①与②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227Cr O -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223S O -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技术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技术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工艺流程、化学与技术[2014·浙江卷] “化学与技术”模块木糖醇(C5H12O5)可用作甜味剂、营养剂,在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利用玉米芯中的多糖可以生产木糖醇,其工艺流程如下:1—浸泡罐;2、3—反应罐;4—板式过滤机;5、10—浓缩罐;6—脱色柱;12—离心机(固液分离装置)已知:木糖与木糖醇的转化关系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2中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装置3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除去木糖浆中的杂质离子,7、8装置中的填充物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9的作用是________。

A.冷却木糖浆B.水解木糖C.氧化木糖D.还原木糖(5)装置11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催化(2)中和剩余的硫酸,生成产物CaSO4有利于分离(3)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4)D(5)结晶[解析] (1)玉米水解时需要催化剂,故硫酸用于催化玉米的水解反应。

(2)玉米水解完成后,水解液中含有硫酸,加入碳酸钙可将H2SO4转化为微溶的CaSO4,这有利于产品的分离。

(3)由流程图知,离子的除去中没有添加其他试剂,故它是利用分离膜进行的分离(除杂)。

(4)进入装置9中的是木糖,目标产物是木糖醇,故装置9是用H2还原木糖的装置。

(5)由装置12是用于固液分离而进入装置11的是溶液知,装置11是用于结晶的。

32.[2014·山东卷] [化学—化学与技术]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给晶后的母液(含少量杂质Fe3+生产重铬酸钾(K2Cr2O7)。

工艺流程及相关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由Na2Cr2O7生产K2Cr2O7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224Na S O (连二亚硫酸钠)是易溶于水,不溶于甲醇的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是一种还原性漂白剂。

制取224Na S O 的方法很多,(1)在碱性溶液中用4NaBH 还原3NaHSO 法制备224Na S O 的反应原理为:3222244NaBH NaHSO NaOH Na S O NaBO H O ++→++(未配平)反应装置如图所示:①实验开始及整个过程中均需通入2N ,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备过程中温度需控制在10~45℃,采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使3NaHSO 尽可能完全被还原,加入三口烧瓶中的反应液,应控制()()34n NaHSO n NaBH ______________。

(2)用HCOONa 还原2SO 制备224Na S O 的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如下:①装置a 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用于净化2SO ,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c 在70~83℃生成224Na S O 并析出,同时逸出2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3CH OH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反应后的浊液分离提纯224Na S O 需经过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排出装置内空气,使反应在无氧状况下进行 使反应液均匀受热 小于8:1(或<8) 2322Na SO 2HCl 2NaCl H O SO +=++↑ 饱和3NaHSO 溶液223224222HCOONa 4SO Na CO 2Na S O H O 3CO ++=++ 降低224Na S O 的溶解度 过滤、洗涤、重结晶、过滤、干燥【解析】【分析】(1)①224Na S O 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通入2N 其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空气;②采用水浴加热的主要优点是使反应液均匀受热;③3222244NaBH NaHSO NaOH Na S O NaBO H O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4n NaHSO n NaBH =8; (2)①装置a 烧瓶中发生Na 2SO 3与盐酸反应生成SO 2的反应;②生成的SO 2气体中含有HCl 气体,根据性质选择除杂溶液;③装置c 在70~83℃HCOONa 和2SO 、23Na CO 反应生成224Na S O 并析出,同时逸出2CO ;224Na S O 不溶于甲醇,加入3CH OH 可降低224Na S O 的溶解度;利用反应后的浊液分离提纯224Na S O 需重结晶。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氧化还原反应2. [2014·四川卷]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B .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C .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D .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2.A [解析] 金刚石是碳单质,白磷的化学式为P 4 ,A 项正确;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B 项错误;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C 项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 项错误。

13. [2014·山东卷] 已知某温度下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 浓度为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 .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c (NH +4)c (NH 3·H 2O )先增大再减小 C .c (CH 3COOH)与c (CH 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 .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 时,c (NH +4)=c (CH 3COO -)13.D [解析] 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反应完全后,随氨水的加入,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 项错误;溶液中c (NH +4)c (NH 3·H 2O )=K b (NH 3·H 2O )c (OH -),滴定过程中K b (NH 3·H 2O)不变,溶液中c (OH -)一直增大,c (NH +4)c (NH 3·H 2O )一直减小,B 项错误;利用原子守恒知溶液中n (CH 3COOH)与n (CH 3COO -)之和不变,滴定过程中溶液体积不断增大,c (CH 3COOH)与c (CH 3COO -)之和不断减小,C 项错误;由CH 3COOH 与NH 3·H 2O 的电离程度相等可知CH 3COONH 4溶液呈中性,当加入等体积氨水时,溶液恰好为CH 3COONH 4溶液,利用电荷守恒知溶液中c (NH +4)=c (CH 3COO -),D 项正确。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1.碳酸亚铁可用于制备补血剂。

某研究小组制备了 FeCO3,并对 FeCO3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探究。

已知:①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②Fe2++6SCN-Fe(SCN)64-(无色)Ⅰ. FeCO3的制取(夹持装置略)实验i:装置 C 中,向 Na2CO3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 CO2至其 pH 为 7,滴加一定量 Fe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FeCO3固体。

(1)试剂 a 是_____。

(2)向 Na2CO3溶液通入 CO2的目的是_____。

(3)C 装置中制取 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有同学认为 C 中出现白色沉淀之后应继续通 CO2,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Ⅱ.FeCO3的性质探究实验ii实验iii(5)对比实验ⅱ和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6)依据实验ⅱ的现象,写出加入 10%H2O2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

Ⅲ.FeCO3的应用(7)FeCO3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相对分子质量为 234)补血剂。

为测定补血剂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树德中学化学实验小组准确称量 1.0g 补血剂,用酸性 KMnO4溶液滴定该补血剂,消耗0.1000mol/L 的 KMnO4溶液 10.00mL,则乳酸亚铁在补血剂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该数值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不考虑操作不当以及试剂变质引起的误差)。

【答案】饱和NaHCO3溶液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Fe(OH)2 2HCO3- +Fe2+=FeCO3↓+CO2↑+H2O 不合理,CO2会和FeCO3反应生成Fe(HCO3)2(或合理,排出氧气的影响) Fe2+与SCN-的络合(或结合)会促进FeCO3固体的溶解或FeCO3固体在KSCN溶液中的溶解性比KCl溶液中大 6Fe(SCN)64-+3H2O2=2Fe(OH)3↓+4Fe(SCN)3+24SCN-或6Fe2++3H2O2+12SCN-=2Fe(OH)3↓+4Fe(SCN)3或6Fe2++3H2O2=2Fe(OH)3↓+4F e3+ 117% 乳酸根中的羟基被KMnO4氧化,也消耗了KMnO4【解析】【分析】I. 装置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挥发的氯化氢气体,需要利用装置B中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装置C中,向碳酸钠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二氧化碳至其pH为7,滴加一定量硫酸亚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O3;II. (5)根据Fe2++6SCN-Fe(SCN)64-分析FeCO3在KCl和KSCN两种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判断;(6)实验ii中溶液显红色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加入10%过氧化氢溶液后有Fe(OH)3和Fe(SCN)3生成;(7)FeCO3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建立关系式进行计算;乳酸根中有羟基,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十年高考分类题组-氧化还原反应

十年高考分类题组-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2019浙江4月选考,6,2分)反应8NH3+3Cl2 N2+6NH4Cl,被氧化的NH3与被还原的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B.8∶3C.6∶3D.3∶2答案 A 分析题给反应,当有3 mol Cl2被还原时,参加反应的8 mol NH3中只有2 mol 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0价,即被氧化的NH3为2 mol,故选项A正确。

解题思路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先找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再分析反应中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在此基础上作出判断。

2.(2018北京理综,9,6分)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答案 C 本题考查HClO、HNO3的氧化性和Fe(OH)2的还原性等相关知识。

C项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是因为Ag2S比AgCl更难溶,AgCl转化为Ag2S发生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2018浙江4月选考,7,2分)下列变化过程中,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2→Cl-B.I-→I2C.SO2→SD.CuO→Cu答案 B Cl2→Cl-过程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歧化或加还原剂都能实现,故A错误;I-→I2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氧化剂才能实现,故B正确;SO2→S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C错误;CuO→Cu中Cu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故D错误。

4.(2016海南单科,7,4分)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D.将乙烯通入KMnO4酸性溶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答案 D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性质验证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等,主要考查通过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能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十年高考】2005-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物质结构与性质

【十年高考】2005-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物质结构与性质

【十年高考】2005-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结构[2014·山东卷]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石墨烯[如图(a)所示]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中部分碳原子被氧化后,其平面结构会发生改变,转化为氧化石墨烯[如图(b)所示]。

(a)石墨烯结构 (b)氧化石墨烯结构(1)图(a)中,1号C 与相邻C 形成σ键的个数为________。

(2)图(b)中,1号C 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该C 与相邻C 形成的键角________(填“>”“<”或“=”)图(a)中1号C 与相邻C 形成的键角。

(3)若将图(b)所示的氧化石墨烯分散在H 2O 中,则氧化石墨烯中可与H 2O 形成氢键的原子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

(4)石墨烯可转化为富勒烯(C 60),某金属M 与C 60可制备一种低温超导材料,晶胞如图所示,M 原子位于晶胞的棱上与内部。

该晶胞中M 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该材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3.(1)3(2)sp 3<(3)O 、H(4)12 M 3C 60[解析] (1)由图(a)可知,1号C 与另外3个碳原子形成3个σ键。

(2)图(b)中1号C 与3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共形成4个σ键,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C 的杂化方式为sp 3;该C 与相邻C 的键角约为109°28′,图(a)中1号C 采取sp 2杂化,碳原子间夹角为120°。

(3)氧化石墨烯中“—OH”的O 可与H 2O 中的H 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OH”的H 可与H 2O 中的O 形成氢键,氧化石墨烯中可与H 2O 形成氢键的原子有O 、H 。

(4)利用“均摊法”可知该晶胞棱上12个M 完全属于该晶胞的M 为12×14=3,位于晶胞内的9个M 完全属于该晶胞,故该晶胞中M 原子的个数为12;该晶胞中含有C 60的个数为8×18+6×12=4,因此该晶胞的化学式为M 3C 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2014·安徽卷]室温下,在0.2 mol·L-1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OH- Al(OH)3
B.a~b段,溶液pH增大,Al3+浓度不变
13.[2014·山东卷]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浓度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 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时,c(NH )=c(CH3COO-)
1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 )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11.D[解析] H2S中存在两步可逆电离,c(H+)=1×10-5mol·L-1>c(HS-),A项错误;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时促进其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H+)减小程度小于10倍,即a<b+1,B项错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式:c(Na+)+c(H+)=c(OH-)+c(HC2O )+2c(C2O ),C项错误;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等pH时其浓度越小,HCO 对应的弱酸是H2CO3,D项正确。
8.[2013·海南卷] 0.1 mol/L 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c(H+)>c(F-) B.c(H+)>c(HF)
C.c(OH-)>c(HF) D.c(HF)>c(F-)
8.BC[解析]电离后,因水也电离产生H+,故c(H+)>c(F-),A项正确;HF是弱酸,电离程度较小,电离的HF分子较少,c(H+)、c(F-)均约为0.01 mol/L,c(HF)约0.09 mol/L,故c(HF)>c(H+),c(HF)>c(F-),故B项错误,D项正确;c(OH-)为10-12mol/L,c(HF)约为0.09 mol/L,故c(HF)>c(OH-),C项错误。
实验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 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g·L-1。
9.[2014·北京卷]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测0.1 mol/L氨水的pH为11:
NH3·H2O NH +OH-
B.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
2Na+2H2O===2NaOH+H2↑
C.用CuCl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
CuCl2 Cu2++2Cl-
D.Al片溶于NaOH溶液中,产生气体:
25.[2014·福建卷]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l+2OH-+2H2O===2AlO +3H2↑
9.C[解析] 0.1 mol/L氨水的pH为11,说明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A正确;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正确;用氯化铜溶液作导电实验,是氯化铜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CuCl2===Cu2++2Cl-,C错误;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D正确。
(3)H3PO2的工业制法是:将白磷(P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PH3气体和Ba(H2PO2)2,后者再与H2SO4反应。写出白磷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2)H3PO2及NaH2PO2均可将溶液中的Ag+还原为银,从而可用于化学镀银。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②利用H3PO2进行化学镀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氧化产物为________(填化学式)。
③NaH2PO2为________(填“正盐”或“酸式盐”),其溶液显________(填“弱酸性”“中性”或“弱碱性”)。
[解析] (1)据装置Ⅱ中所发生的反应可知:装置Ⅰ是制取SO2的发生装置,其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 Na2SO4+SO2↑+H2O或者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2)析出的晶体要从溶液中获得可通过过滤的方法。(3)a中吸收尾气SO2的装置末端没有与大气相通,错误;b中该装置中SO2虽能与水反应且易溶于水,但还会有部分SO2进入空气,同时也会发生倒吸,错误;c中的浓硫酸不与SO2反应,错误;d中处理尾气SO2的同时也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正确。(4)只要能证明NaHSO3溶液呈酸性的方法就可以,则选择a和e。(5)Na2S2O5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若被氧气氧化则生成SO ,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方案相当于检验硫酸根离子,则其实验方案是: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的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7.(15分)[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次磷酸(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具有较强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H3PO2是一种中强酸,写出其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B[解析] NaHCO3的正确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A项错误;根据KW=c(H+)·c(OH-)可得KW·V2=n(H+)·n(OH-),温度一定时,则KW不变,B项正确;C项电荷不守恒,错误;温度升高,HCO 的水解和电离程度都增大,则c(HCO )减小,D项错误。
(3)2P4+3Ba(OH)2+6H2O=3Ba(H2PO2)2+2PH3↑
(4)①2H2O-4e-===O2↑+4H+
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③PO H2PO 或H3PO2被氧化
[解析] (1)H3PO2为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H3PO2 H++H2PO 。(2)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确定P为+1价;②根据题中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为4Ag++H3PO2+2H2O===4Ag+H3PO4+4H+,即氧化产物为H3PO4;③NaH2PO2为强碱弱酸盐,溶液呈弱碱性。(3)根据题中信息和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P4+3Ba(OH)2+6H2O===2PH3↑+3Ba(H2PO2)2。(4)①阳极是水电离出的OH-放电,其反应式为2H2O-4e-===O2↑+4H+;②阳极室中的H+穿过阳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③阳极室内可能有部分H2PO 或H3PO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生成物中混有PO 。
10.[2014·福建卷]下列关于0.10 mol·L-1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B.25℃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 )+c(CO )
D.温度升高,c(HCO )增大
a.测定溶液的pH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测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H3PO2 H2PO +H+(2)①+1②H3PO4③正盐 弱碱性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5.(1)Na2SO3+H2SO4===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2NaHSO4+SO2↑+H2O)
(2)过滤(3)d(4)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