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A.大树移栽剪掉部分枝叶——降低光合作用B.夜晚为大棚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C.移栽植物时根部带土团——保护幼根D.在种植草莓的大棚里放养蜜蜂——帮助植物传粉2 . 下列不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是()A.能量转化器B.空气净化器C.天然蓄水池D.分解消化器3 . 农业生产中,农民伯伯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是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B.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C.适时给农作物中耕松土和施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D.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4 . 仔细观察图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思考,物质①、②、③依次为A.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C.水、有机物、二氧化碳5 .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A.使淀粉分解B.将淀煮熟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D.溶解淀粉6 . 下列被称为“空中肥料”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氮7 . 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的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中耕松土是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8 . 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D.叶片经脱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9 . 夜间,菜农应适当降低蔬菜大棚里的温度,主要目的是()A.温度降低,可以减少病虫害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C.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多D.温度降低,加温作用减弱,水分散失的少10 . 观察如图中曲线,下列对曲线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甲图中纵坐标表示CO2的吸收量,则在D点光合作用最强且呼吸作用也在进行B.若甲图中纵坐标表示绿色植物氧气吸收和释放量的关系,则在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C02的量相等C.若乙图中A段位组织内毛细血管,则b为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D.若乙图中A表示肾小球,纵坐标表示某些物质的含量,则a表示葡萄糖、尿素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11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叶脉B.叶C.气孔D.芽12 .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C.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光D.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13 .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而在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动的,这主要是靠什么产生的拉力来拉动的?A.蒸腾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吸收作用14 . 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将盆栽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B.用黑纸片将一健壮叶片的一部分上下遮盖C.去除黑纸片,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D.叶片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15 . 下列对生产实践中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A.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B.合理密植是为了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C.种植蔬菜的温室在夜间适当降温是为了增强呼吸作用D.早春播种覆盖塑料薄膜是为了让种子得到更多的水分16 . 夏天正午时,一棵高大香樟树所进行的生理活动包括()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17 . 下列实验器材(试剂)的选择正确的是A.使用显微镜观察蜗牛B.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C.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直接放入沸水中进行脱色处理D.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18 . 夜晚卧室里不易摆放过多盆栽植物,合理的解释是植物与人一样不停地进行A.呼吸B.生长C.繁殖D.应激性19 . 发生洪涝灾害后,一些植物往往会发生烂根而死亡。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1.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A.通过光合作用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B.直接或间接的为其它生物提供能量C.通过蒸腾作用促进和参与水循环D.通过呼吸作用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分解者B.植食动物C.绿色植物D.肉食动物【答案】C【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同时绿色植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分解动植物尸体,动物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它们不能合成有机物,所以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为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绿色植物,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
3.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
(“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的排放。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作业测试习题(含答案解析)(21)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作业测试习题(含答案解析)2一、单选题1.热带雨林降水丰富,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生长作用【答案】C【解析】题目中提供的背景是降水丰富,说明与水的状态有关,而题目中提到的几个作用中只有蒸腾作用是植物对于水的调节,故选择C2.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答案】D【详解】因为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植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下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图中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分析】图中①花瓣,②花药,③萼片,④子房,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详解】一朵花受精后,①花瓣、②花药、③萼片都逐渐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④子房发育成果实。
故选D。
【点睛】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4.水稻生长的后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该期间水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果实的生长和发育D.秸秆的生长和发育【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量。
解答时可以从蒸腾作用的概念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量方面来切入。
【详解】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而约1%的水分参与水稻的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
因此水稻生长的后期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B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是本题解题关键。
5.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

初一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试题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因此,选项B 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种起重要作用的是()A.绿色植物B.鱼类C.人类D.病毒【答案】A【解析】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故选:A【考点】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3.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梨等很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买回来的时候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A.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B.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D.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植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萝卜、梨等很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这不是因为存放期间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故A错误;不是因为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水分,故B错;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故C正确;不是因为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考生需要掌握呼吸作用的实质。
4.地球的氧气主要是由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的。
()【答案】错【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植物中又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藻类植物在所有的植物中占得比例最大,相对来说光合作用更强,可以说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藻类植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植物的光合作用的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来掌握。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作业测试习题(含答案解析)(225)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作业测试习题(含答案解析)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半截,影响草的生长,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践踏草坪会使草地中的土壤板结,而板结的土壤,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其中氧气含量就减少,因此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因此不能践踏草地.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42.一般卧室内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这是因为()A.植物的生长需要营养B.植物生长会消耗二氧化碳C.植物会释放过多的氧气D.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答案】D【详解】试题分析:植物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同时,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可见,一般在卧室中摆放过多的植物,植物因为缺少阳照,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植物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出现人与植物同时争夺氧气,所以室内尽量少摆放植物,否则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故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概念、实质及应用。
43.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对自身最重要的意义是()A.提供二氧化碳B.提供水分C.提供能量D.提供氧气【答案】C【分析】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因此植物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意义主要是植物提供了植物各项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蒸腾作用不需要消耗能量,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散失热量降低温度。
【苏科版】18.2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同步练习

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选择题1.我国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森林为陆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2.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因具①过程故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仅②过程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①②过程依次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D.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3.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绿色植物的生态价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引起地球温室效应B.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C.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直接或间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源4.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说法,不科学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B.很多树木可以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菌C.成片的树木可以有效阻滞和吸附灰尘D.绿地和森林的作用相同,要多种草少种树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B.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需要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成分C.①②③都表示呼吸作用,丁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丙6.有关动植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能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B.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C.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使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复始地循环7.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森林占据了广大的地区,导致耕地和居住地面积减少,因此应减少森林面积B.森林是各种动物生活的理想居所,破坏了森林,就破坏了动物的家C.我们所使用的木材、煤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森林D.森林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大气的碳循环示意图。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三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如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代表的气体为二氧化碳,②代表的气体为氧气B.[A]代表的细胞器为线粒体,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光合作用C.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已经溶解在酒精中D.在有光的条件下,此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2.现有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甲和丙B.乙和丙C.甲和乙D.乙和丁3.下列是有关实验操作步骤和希望达到的相应实验目的,其中无法实现的是()选项实验活动操作步骤操作目的①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在装置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料②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使叶片脱色③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清水有利于鱗片叶展开展平④进行物质的鉴定滴加碘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A.①B.②C.③D.④4.下图哪幅图所示的现象表示白天光合作用最强时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A.B.C.D.5.大豆地有一种植物叫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A.体细胞内有叶绿体,但没有叶绿素B.体细胞内缺少叶绿体C.体细胞内有叶绿素,但没有叶绿体D.体细胞不能吸收光6.自然界中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平衡的主要生物是()A.人类 B.植物 C.微生物 D.无法确定7.如果环割果树的树皮,致使果树死亡,主要是因为树皮的什么结构遭到破坏()A.筛管 B.导管 C.髓 D.形成层8.农业上立体高效的种植模式,目的是提高()A.肥料的利用率 B.光能利用率 C.土地肥力 D.呼吸作用9.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一晴天的光合作用变化示意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说明:图中CO2表示二氧化碳()A.d点的光合作用强度比e点弱B.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C.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是a点D.植物从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10.某农科院在进行大白菜丰产实验时,种出的大白菜每棵都重约4kg,请问大白菜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土壤中的无机盐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物C.土壤中的有机物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11.下列各项,与呼吸作用无关的是()A.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决定植物是否吸收水 D.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12.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有机物C.光和水 D.二氧化碳和水13.将晾衣服用的铁丝拴在小树上,会对小树造成伤害,这主要是因为铁丝会损伤小树的()A.木质部中的导管 B.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形成层C.树皮中的纤维 D.韧皮部中的筛管14.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B.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C.绿色植物可以提高大气湿度,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是天然的“蓄水池”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维持碳﹣氧平衡15.下面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作用”的实验步骤: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酒正确的步骤顺序是()A.④②③①⑤⑥B.④⑤②③①⑥C.②③④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16.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氧气 B.分解有机物 C.产生二氧化碳 D.储存能量17.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新疆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A.白天阳光充足,蒸腾作用旺盛,水分散失多B.白天的温度高,光合作用强,晚上温度较低,呼吸作用比较弱C.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也强,有机物多D.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很强1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A.有机物合成,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B.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释放能量C.有机物合成,释放氧气,储存能量D.有机物合成,释放氧气,释放能量19.冬天门窗封闭,夜间卧室里不能放置过多花卉,其原因是()A.温度过高 B.氧气过多 C.花卉呼吸消耗氧气 D.花卉蒸腾水分多20.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特别甜,这是因为()A.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强 B.白天和夜晚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C.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 D.白天光合作用弱,夜晚呼吸作用强21.天竺葵放入暗处一昼夜,叶内淀粉被运走耗尽,完成生理作用的结构及过程是()A.导管、吸收作用B.筛管、蒸腾作用C.导管、光合作用D.筛管、呼吸作用22.冰箱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家电,我们用冰箱保鲜水果和蔬菜.试分析冰箱能够延长水果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了温度,减缓了呼吸作用 B.降低了温度,加快了呼吸作用C.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D.减少了果蔬的水分,呼吸作用减弱2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作业测试习题(含答案解析)(61)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作业测试习题(含答案解析)4一、单选题1.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的主要目的是A.带来水分B.带来无机盐C.避免损伤茎秆D.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答案】D【详解】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D正确。
2.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草盛豆苗稀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春江水暖鸭先知D.一山不容二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草盛豆苗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山不容二虎,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而不表现出释放二氧化碳,原因是白天植物()A.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C.呼吸作用比夜晚微弱D.光合作用旺盛,强于呼吸作用【答案】D【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的两个相反的生理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
【详解】在光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就被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给消耗掉了,因而植物的呼吸作用表现不显著,不表现出释放二氧化碳。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掌握和理解两者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考点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叶片中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关的细胞结构是()
A. 线粒体
B. 细胞核
C.叶绿体
D. 细胞质
答案:C*9
2.在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射下,水草会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里的主要气体是()
A.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 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C. 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
D. 以上三项全是
答案:A
3.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水草呼吸作用增加鱼缸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新鲜的水草可以美化养鱼缸
C.水草是鱼的重要饵料
D.水草光合作用增加鱼缸内氧气的含量
答案:D
4.下图所示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装置。
对一定时间内金鱼藻产生的气泡数没有影响的因
素是( )
A.金鱼藻数量 B.试管的体积 C.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D.光源与金鱼藻间的距离
答案:B
考点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5.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答案:B
6.在完全密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种实验装置是()
A. 植物、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B. 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 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D. 植物、动物和光照
答案:C
7.(2010·菏泽市)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内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日时间,纵坐标为二氧化碳浓度)( )
答案:C
8.谷类植物在一定光照下,要增加产量,可以相对增加某物质在空气中的含量,这种物质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氮气
D. 一氧化碳
答案:B
9.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
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
B.在探究CO
2
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
答案:B
考点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0.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相对平衡称为碳—氧平衡。
下列人类活动最有利于维持碳—氧平衡的是( )
A.减少农药使用量 B.发展畜牧养殖业 C.发展淡水养殖D.大力植树造林
答案:A
11.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始终处于开机状态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
答案:A
考点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2.(2010.·深圳市)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拥有世界最大的5000平方米生态绿墙,栽种上海本地的绿色植物,成为世博园里“绿色的明珠”。
生态绿墙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帮助吸收园区内二氧化碳,降低夏季温度,这一功能是由植物的哪些生命活动来实现的()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气体扩散和蒸腾作用
答案:B
13.以下是老王在种植大棚蔬菜时的一些做法,不科学的是()
A.移栽幼苗时,去掉了部分枝叶 B.生长发育期,白天适量通入二氧化碳
C.生长发育期,夜晚提高棚内温度 D.开花结果期,取下一些雄花的花蕊触碰雌花的花蕊
答案:C
1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
②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
③只为植物体自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④为自身的生长发育以及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综合:
15.下图为植物体部分物质运输的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释放氧气、散失水分 B.乙表示输送水分 C.乙表示输送无机盐 D.丙表示输送有机物
答案:A
16.第23届省运会将于2014年在我市举办,各县市区均投入一定财力进行城市绿化。
在移栽一些树木时,绿化工人往往去掉一些枝叶,个别还采取遮阳措施,这主要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B
17.(2010·枣庄市)右图表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
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的()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
答案:A
18.(2010·南通市和长春市改编)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的场所。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__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5)图中的④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____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答案:(1)叶绿体;(2)水,二氧化碳;(3)淀粉,氧气;(4)叶,有光,叶绿体;(5)气孔,筛管。
20.(2010·长沙市)下图甲是某农场建立的生产反季节蔬菜的现代化温室,乙是该温室24
小时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
(1)由图乙可以看出,从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温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植物体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__。
(2)在滴水成冰、日照短暂的冬季,现代化温室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适宜的_______________、充足的_______________以及水、无机盐、空气等条件,从而使人们即便在冬天也能吃上鲜嫩的蔬菜。
(3)温室中部分果蔬常常由于传粉不足而导致结实率较低,你建议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逐渐降低,逐渐增多;(2)温度,光照;
(3)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放养一些有利于传粉的小动物。
探究:
21.(2010·济南市)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装置中的叶片。
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__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_,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_散失的。
答案:(1)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乙,二氧化碳;(2)黑暗,光合作用;(3)蒸腾作用,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