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方言本字考辨

合集下载

客家方言的双音反切语——关于梅城下市话的调查报告

客家方言的双音反切语——关于梅城下市话的调查报告
■一 I
另 一 个 名 称 一 一 “0 a p 8 话 ” , 意 即 为 哕 里 哕
嗦、听不太清楚的话。据 下市话传承人杨伟煊
先 生 所 述 ,这 个 “0 a p 8 ”字 写 作 “ 叶 ” , 其 根 据是 他所 保存 的一份 转抄 的 《 叶音 字韵 》 ( 关 于 这 份 资 料 的 具体 情 况 ,下 文 再 作 详 细 说 明 ) 。他 认 为 这 本 《 叶音 字 韵 》就 是 记 录 “ 下 市 话 ” 的 材 料 , 因 此 理 所 当 然 , “0 a p 8 话” 就应 该 写作 “ 叶 话 ”。但据 笔者 所查 资料 ,
在 《 梅 县客 家 方 言志 》 ( 1 9 9 4 ) 中 就 收 有

姓名
年龄
籍 贯
身份 熟 悉程度
黄童 黄士福 古炼
杨伟煊
8 6 7 6 7 8
梅城 下市角 人 梅城 下市角 人 梅城 下市角 人
退休 剃 梅江 区文化 局退休职 工 梅 县山歌 剧团退休职 工

3 、 反 切 语 与 反 切 既有 一 定 的 关 系 , 又 相
个 字 音 ,而 汉 语 ( 包括 方 言 )又 是 同 音 字居 多 的语 言 , 因此 表 示 不 同意 义 的 同音 字 也许 都 采 用相 同 的两 个 音节 来拼 合 。为 避 免 交 流故 障 , 需要 相 互 交 流 的双 方结 合 前 后 字 来理 解 , 即 以 词语 或 语句 的形 式方 能 明确 所 交流 的 内容 。 鉴 于 下市 话 是 反切 语 的一种 ,我 们根 据 上 述 对 于 反 切 语 的 性质 和 特 点 的阐 述 ,把 下市 话
二 、下市话 的别称 、性质及作 用

方言本字研究方法

方言本字研究方法

3
层次,“虚” 字常熟话有[ci]、[ch]两读,上海话也可能有[cy]、[chE]两读。上海 话“虚” 字可以读[cy],如“[cy]心虚心” ,是众所皆知的,“虚” 字是否另有 [chE]一读正是目前问题的症结。 “虚” 字朽居切,晓母鱼韵。晓母中古是个舌根音声母 x-。如果“虚” 字 上海话变成[chE],那么同一层次见系晓母鱼语御韵的字也会变成[-E]韵,分别读成 [kE] 、 [khE] 、 [gE] 、 [ŋE] 、 [hE] 。我们第一个步骤是考察上海话是否有音韵演变和 “虚” 读[chE]音平行的字。 《上海市区方言志》第三章是个同音字表。 kE kE k‘E k‘E gE ŋE hE hE E
以上是 88 页字表里舌根音声母[E] 韵的字,其中有两个字值得注意,一个是[chE], 页” ,我们认为是“虚” 。另一个是[ckE],字表认为本字是 字表认为本字是“感 “赅” ,按照上引张惠英的说法,本字是“ (居)” 。 除了“虚” 、“ ” 以外,是否还有见系晓母鱼语御韵的字在上海话里读作 [E] 韵?光看字表似乎没有。其实至少还有三个: (1) 《上海市区方言志》第陆章“分类词表” 173 页:“ □ 子 kE ts 锯 子” ,这个意思是锯子的语词的本字就是“锯子” ,“锯[kE]”是阴去调。 (2) 钱乃荣《上海方言俚语》124 页讨论上海地名歇后语时说:“‘踏板头浪写 愿’——床许(上海,‘许’ 读 he) 。” “he” 是钱氏上海话拼音方案的写 法,相当于国际音标的[chE]。由此可知“许愿” 的“许” 上海话说[chE]。 (3) 《上海市区方言志》第柒章“语法” 描写“辣海” 、“海头” 的用法,如 440 页“跪辣海哭” ,相当于普通话“跪着哭” 、“跪在那儿哭” ;414 页 “小囡辣娘舅海头吃饭”( 小孩在舅舅那儿吃饭) 。宫田一郎、许宝华、钱乃 荣编著《普通话对照上海话、苏州话》171、174 页说明上海话也说“王先 伐 ”( 王先生在吗) 。 生辣海口

梅州客家方言调查研究概况

梅州客家方言调查研究概况
温昌衍, 温美姬: ∀黄遵宪与客家方言 # ( ∀韶关 大学学报 #, 2000年增刊 )
张维耿: ∀客方言区的江 湖话 # ( ∀客家方言 研 究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田志军: ∀ 16世纪 的兴宁客家方言 # ( ∀江西教 育学院学报 #, 2009年第 2期 )
田志 军: ∀祝 枝山 和 客 家 方 言 # ( ∀中 国 地 方 志 #, 2009年第 9期 )
新中国成立 以后, 随 着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 和汉语规范化三大语言政策的深入贯彻, 以及整个
语言研究水平的提高, 梅州客家方言研究进入了一 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 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欣 欣向荣的景象, 具体表现在五 十多年来, 研究 队伍 不断壮大, 研究的内容系统全 面, 涉及的地域 面广 点多, 所获成果丰硕, 解决了一些前人没有解 决的 问题。在此前, 梅州客家方言基本上只有少数学者 做些点缀性的研究, 而现在打 破了这种局面, 出现 了一大批客家方言研究者, 除 了大陆学者, 还 有不 少港台地区和海外学者, 包括国外汉学家, 成果多, 简要介绍如下:
如今的丰顺、大埔等县地, 都是操客话的地区。可见 当时不但形成了潮州和梅州两个方言区, 而且其地域 分布与今日之状况大体相似。据此可以推断, 早在宋 代客家方言就形成。[ 2]
明 代出 现了关 于客家 方言的 更明确 的记载。 嘉靖年间编修的 ∀惠州府志 #就有相关内容, 该书在 记载当时长乐、兴宁一带的民间方言、风俗时曾说:
欣向荣的景象具体表现在五十多年来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的内容系统全面涉及的地域面广二近现代以来的调查研究点多所获成果丰硕解决了一些前人没有解决的真正意义上的客家方言研究始于嘉庆初年镇问题
第 28卷 第 7期 2010年 7月

客家话语音系统

客家话语音系统

客家话语音系统引言梅县话属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我国八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之一。

梅县话是客家方言的代表。

本文以梅城话为标准音。

一、声母梅县话的声母有17个(包括零声母):b、p、m、f、v、d、t、n、l、z、c、s、g、k、ng(以及ng的变体)、h、零声母例字:b 背、包p 编、排m 满、马f 和、风v 文、武d 点、灯t 大、厅n 宜、农l 理、论z 精、尖c 初、秋s 山、水g 京、官k 考、期ng 咬、涯;(以及ng的变体)热、月h 很、香零声母油、安梅县话声母特点:1、没有普通话所具有的舌尖后音[zh ch sh]和[r]2、[zh ch sh] 、[g k h]与齐齿呼相拼的字,其声母与普通话里的[j q x]相对应。

例如“姐、酒”的声母是[z],“清、钱”的声母是[c],“鲜、心”的声母是[s],“坚、九”的声母是[g],“期、求”的声母是[k],“晓、玄”的声母是[h]。

以上各组字在普通话里的声母分别为[j q x]。

上列的[z c s]、[g k h]两组声母在普通话里是不能与齐齿呼韵母相拼的。

3、[h]的发音会受到相拼元音的影响,与后元音相拼时近乎[h]。

如[ho2];与前元音拼合时,近乎[x],如:虚[hi1]。

4、舌根音[g k]与齐齿呼相拼时,其发音部位有前移现象,如:经[gin1]、腔[kiong1];与开口呼或合口呼拼合时,发音部位一般不前移,如:加[ga1]、魁[kui2]。

5、梅县话分尖团音,例如:精≠经zin1≠kin1;妻≠欺ci1≠hi1;修≠休xiu1≠hiu1。

普通话则不分尖团音,上列每组字读音都相同。

二、韵母梅县话的韵母有74个,其中“开(元)尾韵”22个,“鼻尾韵”26个,“塞尾韵”24个,自成音节的“鼻韵”2个。

1、开(元)尾韵①开口呼I、a、e、o、ai、oi、ao、eu②齐齿呼i、ia、ie、io、iai、iao、ieu、iu、iui③合口呼u、ua、uo、uai、ui2、鼻尾韵①开口呼am、em、(?m)、an、en、(?n)、on、ang、ong②齐齿呼iam、im、ian、ien、in、ion、iun、iang、iong、iung③合口呼uan、uen、uon、un、uang、uong、ung3、塞尾韵①开口呼ap、ep、(?p)、at、et、(?t)、ot、ak、ok②齐齿呼iap、ip、iat、iet、it、iut、iak、iok、iuk③合口呼uat、uet、ut、uak、uok、uk4、鼻韵m、ng(由于无法书写的原因,略去m下面的一个小圆标点和η上面的一个小圆标点)例字:1、开(元)尾韵①开口呼I 之、子、粗、司a 加、化、车、把e 滞、个、齐、细o 玻、朵、戈、跎ai 太、淮、奶、底oi 抬、概、才、赔ao 桃、袍、操、高eu 谋、投、沟、搂②齐齿呼i 比、被、回、围ia 姐、些、泻、野ie 厥、街、鸡io 茄、靴iai 阶、界、艾、埃iao 漂、雕、辽、骄ieu 纠、勾、苟、扣iu 留、求、酒、朽iui 锐、睿、枘、蚋③合口呼ua 寡、垮、瓜、挂uo 果、过uai 怪、筷、快、拐 ui 退、累、岁、魁2、鼻尾韵①开口呼am 、胆、南、三em 森、黔、砧、岑(?m) 斟、沉、甚、深 an 般、还、单、晚en 根、冰、登、宁(?n) 贞、、逞、身on 短、寒、传、穿ang 棚、冷、盲、顶 ong 旁、讲、长、唐②齐齿呼iam 盐、粘、检、店 im 临、任、今、沁ian 尖、元、演、权 ien 全、田、联、便 in 宾、明、灵、情ion 软、阮、餐iun 均、云、忍、勤 iang 晴、影、醒、净iong 良、奖、强、想iung 龙、胸、拥、供③合口呼uan 款、惯、关、挽 uen 炯、亘、耿uon 官、管、罐、贯 un 春、婚、俊、本uang 矿、桄uong 广、光ung 冬、宗、浓、种3、塞尾韵①开口呼ap 压、扎、法、甲ep 涩、粒、撮(?p) 汁、十、执、湿 at 泼、袜、伐、蚀et 德、克、塞、侧(?t ) 侄、吃、室、织 ot 喝、说、、黜ok 各、捉、朔、幕②齐齿呼iap 协、妾、怯、恰ip 夕、汲、入、立iat 决、热、歇、悦iet 忒、屑、烈、截it 笔、瑟、律、七iut 屈、郁iak 壁、剧、锡、迹iok 雀、若、疟、却iuk 绿、粟、蓄、足③合口呼uat 括、刮uet 国、掴、啯ut 佛、不、没、突uak 石国uok 郭、廓、挝uk 木、缩、逐、伏梅县话的韵母有如下特点:1、没有“撮口呼”。

贵州方言本字考例释

贵州方言本字考例释

贵州方言一些词语由于历史与地域的因素而形成的义转音变 , 使其本字变得扑朔迷离 , 寻觅不易 , 以至在编 撰贵州方言志与词典时一时难以找到其本字来记录 。 其结果往往只能拿一个与其义毫无相关的同音字来替代使 用 , 而没有同音替代字时则仅能只记音标而空着记录的汉字 。 如此一来 , 其方言志或方言词典的学术价值与使用 价值均受到一定影响 。 为此 , 本人多年来一直关注并致力于贵州方言词语本字的研究与探讨工作 , 同时也积累了 一些材料 。 这里本人不揣鄙陋 , 举出十条贵州方言词 , 通过语义 、 语素的分析 , 语音演变中变例的推考 , 文字孳乳 衍生的稽察 , 加上历史文献资料的印证 , 考释了这些方言词的本字 。 鉴于考本字之难 , 文中不免有臆断 、欠妥之 处 , 还望方家明示 。 ( 说明 : 为了排版与印刷的方便 , 在不影响记音的前提下 , 声韵母的标示采用了汉语拼音字 母; 声调的标记分别用 1、2、3、 4表示阴平 、阳平 、 上声 、 去声四调 ) 褙( 偝 )be i4 搓拧绳索 , 如 : 把几股绳子 be i4 起来用 。 引申亦指数人拧结成一伙 , 如 : 他门几个是 be i4 起的 , 惹不得 。 《 贵阳方言词典 》 ( 以下简称 《 贵典 》 ) 记作 “[ 倍〗 ” 。 用 “倍 ”只是借音字 , 无缘表示搓拧的含义 。 《 贵州 省志 汉语方言志 》 ( 以下简称 《 贵志 》 ) 未收录该词 。 实际上这个词是有本字可寻的 , 这个字应当就是 “褙 ”字 。 所谓 bei4 ( 绳子 ) 即是将数股麻丝或线子等可搓拧成绳之物拧结起来的动作. 而 “褙 ”字虽 《 集韵 队韵 》 只收有 “襦也 ” ( 短衣 ) 一义 , 而 《 说文解字 衣部 》 则释曰 : “襦 , 短衣也 , 一曰难衣 ”段玉裁注 : “襦 , 若今袄之短者 。 难衣 犹温衣也 。 ”温衣乃穿上能让人暖和的衣服 。 清谭嗣同 《 湘痕词 》 : “绣襦岂不暖 益以云锦裘 。”能让人暖和之衣 自非单层之衣 , 至少是两层以上的单布或两布之间夹以棉花之类填充物而成 , 所以 “褙 ”字也就可以引申出 “把布 或纸一层一层地粘在一起 ”的含义和用法 。 元盛如梓 《 庶斋老学丛谈 》 卷下 : “乾道八年天申节 , 知光州滕瑞奏 , 臣 自书 ‘圣寿万岁 ’ 四字 , 约二丈余 , 用绢褙投进 。 ”“用绢褙 ”即用绢将写上字的纸粘贴起来 。 又明曹昭 《 格古要论 装褫书画定式 》 : “古画不脱 , 不需褙裱 ……一经褙多 , 或失之也 。 ”“褙多 ”言将古画裱贴多层 。 从粘贴 、粘结义引 申为拧结义是完全合乎词义衍生变化理据的 。 “褙 ”字 《 集韵 》 反切为 “补妹切 ”, 今音正读为 be i4 . 又《 集韵 》 言: “褙 ……或从糸 ” , 是 “褙 ”字又作 。 二字从其形声字的表义形符来看 , 于表示搓拧绳索之义 , “糸 背 ”字较 “褙 ”字 也许还要贴近一些 , 但现尚未找到 “纟 背 ”字古书中的用例 , 暂姑备一说 。 坌 ben4 贵州方言说拌和为 “拌 ”, 亦说 “ ben4” 。 《 贵典 》 释曰 : “[ 笨〗pen 拌 : ~ 点素菜 ‖ 也可说拌 , 但不如笨 地道 。”笨字下加有 “。”说明是同音借代字 。 《 贵志 》 亦收有该词 , 记作 “ □” , 说没有合适的同音替代字可作记录 。 用 “笨 ”字显然无由表示拌和之义 , 那末贵阳方言说拌为 ben4 是否其方言里的文白异读呢 若是拌字白读的音 变 , 贵阳方言就当有 an 韵变 en韵的变例 。 若无此变例的话 , 则当另寻其字 。 经考察 , 贵阳方言少有 an 韵字读 en 韵字的变读例 , 所以 ben4 这一词条不可能是拌字的异读音变 , 自然其本字得另寻其字 。 我们注意到 《 贵典 》 的解 释提示了一点 : “ [ 笨〗 也可说拌 , 但不如 ‘笨 ’ 地道 。 ”其实这当中不仅仅是是否地道的问题 。 通过仔细地分析和考

重庆方言本字考

重庆方言本字考

例句 :
①把 钱 ~好 ,不 要掉 了 。
二、跳 i a 1 “ 跳 ”在 重 庆 方 言 中 是个 动 词 ,其 后 一 般 不 带 宾语 , 指 小孩 子或不 争气 的人快速 走不 见或跑 不见在外面,要 一在衣服里头。
从音 看 ,“ 拽 ”在 《 广 韵 》 中:“ 羊列 切 ,又余 世切 。 ” 同今 重庆 方 音 。《 玉篇 ・ 手 部》 :“‘ 拽’ ,同 ‘ 描’ 。 ”《 集 韵・ 祭韵 》 :“ 拽 ,拖 也 。 ”除 “ 拖 ”的意 思外 。《 现代 汉语 字 典》中 “ 拽 ”作 [ i e ” ] 读 时除 “ 拖”义外还有 “ 揣带”
挺 [ t 1 对 音变 构 词 。原始 词 越读 请 声 母平 声 ( 吐雕反 ) , 专指 “ 挺 ”在重庆 方 言中作 动词 ,其后 一般少 带直 接 宾语 , 雀 行 。雀行 以跳为 主要特 征 ,其后 词义扩 大 ,指一般 意义 多 带结 果 补 语 ,指 把 某事 物 从 原 地拔 出来 或 从 原位 置 移 的跳 。通过 声母 旁纽变 读为 浊声母 平声 ,字作 跳 。原始词 开。 与滋生词为清浊母对立 ,符合变读构词的一般规律。 例句 : 《 现代汉语 字典》中 “ 跳 ”作 [ t h i a u 1 读时除 “ 跳 ①你 找把钳子 把这颗 钉子 从木板 里 ~出来 。 跃 ”义之 外还有 “ 疾 走 ”义 ,例 《 史记 ・ 荆燕 世家 》 :“ 泽
一 一

还兵 备 西 界 ,遂 跳 驱 至 长 安 。 ”裴 驷 集 解 引 《 汉书音义》 日 :“ 跳 驱 ,驰 至 长 安也 。 ”由此 ,“ 跳 ”字 从 音和 义 两 方 切。 ”“ 挺 ” 中古时为 定母 、上 声 、开 口,为四等 韵 。 面 说 明 了其 在 重 庆 方 言 中 的音 和 义 , 由此推 测 “ 跳 ”为 [ t h i a u 1 哪 去 了”的本 字 。 《 说文・ 手部》 :“ 挺, 拔 也。 从 手, 廷 声。 ”《 国 “ 语・ 吴语 》 :“ 被 甲带 剑 , 挺 铍 摺 铎 。 ” 韦 昭 注 :“ 挺 ,拔 三 、拽 【 i e ” 】 也。 ”《 文选 - 潘 岳 <西征赋 > 》 :“ 垂 饵 出入 ,挺 叉来 往 。 ” “ 拽 ”在 重庆 方 言 中作 动 词,义 为 把 东西 紧紧 揣在 手

三明宁化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日常词汇特点比较

三明宁化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日常词汇特点比较

二 、宁 化 话 与梅 县话 构 词 理 据 的 民 俗 性
宁化 话 与 梅 县 话 的 日 常 词 语 的 构 词 理 据 亦 有 相 同 之处 : 贴 近 生 活 , 具 有 丰 富 的 形 象 性 和 想 象 力 , 地 方 色 彩 浓厚 。 例 如 “ 闪 电 ” 一 词 , 宁 化 称 “ 火 索 ”, 像 一 条 细 长 的 绳 子 , 冒着火焰 , 非常形象直观 ; 梅县话则称为 “ 火蛇 ”, 像是 一条蜿蜒绵长的蛇 , 带着火焰 , 颇具动感 。 这两种叫法有 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语素 “ 火 ”, 指闪光的事物 , 很直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2 年第 6 期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6,2012
三明宁化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日常词汇特点比较
魏宇文
( 嘉应学院 , 广东 梅州 514015 ) 摘 要 : 闽粤赣是形成客家民系的重要地域之一 , 福建三明市宁化县则是客家人的重要祖地之一 。 梅州客家人大多数
表 2 摇宁化话、 梅县话与普通话比较( 二)
宁 化 话 梅 县 话 栽禾 tsai33 vo24 蛤蟆 ho33 mo33 蛤蟆 t‘ eη42 仔 ho33 mo33 t‘ eη42 tsai21 杖梗 ts‘ oη24 ken21 ai24 liη24 赔淋 p‘ 赔缸 p‘ ai24 koη24 仔哩 so ?5 tsai21 liso ?5 iu21 哩 so ?5 iu21liso ?5 姊丈 tsi21 ts‘ oη33 伯伯 pa ?5 pa ?5 爹爹 tia33 tia33 天星 t‘ ien33 sn24 河 hien 上 ho24 hien33 soη24 夜边 ia21 pen33 拱 kiuη21 臭! ts‘ iu12 tsi ?5 莳田 si53 t‘ ien11 拐 iekuai31 ie8 拐鲶 kuai31 niam53 me 短 kat5 letuon31 kat5 le 屎窖 si31 kau53 细哥 ese53 ko44 e 细妹 iese53 moi53 ie 老妹婿 lau31 moi53 se53 阿爸 a44 pa44 星 nesen44 ne 河坝 ho11 pa53 暗晡头 am53 pu44 t‘ eu11 天弓 t‘ ien44 kiuη44 狗贴耳 keu31 tiap1 η31

方言本字考(284)

方言本字考(284)

方言本字考(284)踩,cǎi,用脚登在上面,踩踏也。

比如:踩油门、踩水、踩庄稼。

这是一个常用字,但并不是本字,而是一个后造字。

考察其本字,需要注意两个要素:其一,它的核心含义,是用脚自上而下撞击;其二,上古音读若跺、夺。

(1)践。

jiàn,《说文》履也,本义踩踏、践踏。

从戔,与残音义皆同,音近踩。

(2)踏。

tà,《说文》蹋,今文作踏,或作蹹。

本义足着地,践也。

从沓,读若达,又写为跶。

自上而下用东西盖在上面,方言称为“达在上面”。

(3)蹅。

chǎ,后造字,踩踏、践踏。

比如:他蹅着一脚泥。

(4)蹈。

dǎo,《说文》践也,本义踩、踏,顿足蹋地也。

手舞足蹈,赴汤蹈火。

蹈,强调顿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踩踏。

(5)跺。

duò,本义指提起脚用力踏地。

“跺”读若上古音,是个后造字,本字应当是“践”“踏”。

由于这2个字发生了音变,后人不知道方言中读若duò的字怎么写,便生造了一个“跺”。

(6)踹,chuài,踩踏,相当于用手的“搋”。

比如:他用脚踹我;一脚踹在烂泥里。

“踹”从耑,古音读若端,音近跺。

又写为蹀,dié,顿足也。

(7)蹂。

róu,《说文》厹,兽足蹂地也,本义践踏。

“蹂”与一般践踏的区别在于:蹂,践踏在上面后,还要用脚来回地蠕动,比如:把蛇打死后,用脚再蹂蹂。

(8)躡。

niè,有意识地踩踏,即用脚压住。

方言读若纳,相当于用手压住的“按”。

只不过,现在是用脚按住。

(9)蹧。

zāo,通蹋,蹧蹋。

“蹧”是个后造字,方言读若曹。

比如:过去做砖瓦,要用牛蹧泥;昨天我不小心蹧到一条蛇。

“蹧”的本字就是“蹋”,现在写为“踏”。

由上可知,“踩”的本字是“践”“踏”两字。

蹅、跺、蹧是后造字。

踹、蹂、蹈、躡,含有特指之义,不是一般意义的踩踏。

我们多次讲过,凡是自上而下的动作,上古音都读若跺、夺。

但是,这些字后来发生了复杂的音变,后人往往不能明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温美姬
( 嘉应学院 中文系 , 广东 梅州 514015) [摘 要 ] 结合古代文献 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 考证的 几个梅 县方言 词语的本 字 , 认为 : 梅县 方言中表 示
田埂的 ∀ 田 sun2#之 ∀ sun2# 本字应为 ∀ 唇 # ; 表示霉烂的 ∀ m ut7#本字应为 ∀ 殁 #; 表示刺和讽刺 的 ∀ tsh iuk7# 本字应为 ∀ 擉 #; 表示 裂开 的 ∀ p it7# 本 字应 为 ∀ 片 畐 #; 表示 用亮 光照 视或 光线 刺 眼的 ∀ tsha 2# 本 字应 为 ∀ 晟 #。 另外 , 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 ∀ iok7#、 表示定亲的 ∀ tsak7 定 # 之 ∀ tsak7# 以及表 示猜 测的 ∀ thon2#的本字分别是 ∀ 氵 藥 #、 ∀ 笮 #和 ∀ 团 # 。 [ 关键词 ] 梅县方言 ; 本字 ; 考辨 [ 中图分类号 ] H 17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6- 642X ( 2007) 02- 0005- 04
第 25 卷
第 2期
嘉应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
JOU RNAL OF JI AY I NG UN I VER SITY ( Ph ilosophy & Soc ia l Sc iences)
V o.l 25 N o . 2 A pr . 2007
2007 年 4 月
客家学研究
梅县方言本字考辨
被针
[ 3] 213
空缺 ; ∃客赣报告 %
[ 3]
397 页记音为 tshiuk7 , 字写
作 ∀ 擉 #, 而 503 页记 音为 ∀ tsh io k7#, 考本字 为 [ 8] 96 ∀翟 攴 #; ∃ 通用词典 % 记音为 ∀ tshiuk7#, 字写作 [ 9] ∀ 戳 #; 廖 珣 英 记 音 为 ∀ tsh iuk7 #, 考 本 字 为 ∀ 擉 #。 今按: 经核 实调 查, 音 为 tsh iuk7 。 本字 为 ∀ 擉 #是, ∀ 翟 攴 #、 ∀ 戳 #非。 ∀ 翟 攴 # , ∃广韵 %觉 韵 ∀ 敕角切 #; ∀ 戳 #, ∃篇海类编 %∀ 侧角切 #, 音皆不 合。 ∀ 擉 #, 音义可合。 ∃集韵 %入声烛韵枢玉切 : ∀ 擉, 刺也。 #昌母。古书用 例: ∃庄子 ∋ 则 阳 %: ∀ 冬则擉鳖于江 , 夏则休呼山樊。 #陆德明释文引 司马 ( 彪 ) 云: ∀ 擉 , 刺 也。 # 唐 ∋ 韩愈 ∃祭 鳄 鱼 文 %: ∀ 昔先王既有天下, 列山泽, 罔绳擉刃, 以除 虫蛇恶物为民害者, 驱而出之四 海之外。 #宋 ∋ 滕岑 ∃拄仗送僧 %: ∀ 断桥测水露半影 , 野渡擉泥 留乱痕。 # 今梅 县 方言 承 留此 词, 又 同普 通 话 ∀ 刺 #引申有 ∀ 讽刺 #义一样, 梅县方言 ∀ 擉 #也引 申有 ∀ 讽刺挖苦 #义。 ∀ 擉 #表示 ∀ 刺 #义 也见于 西南 官 话、 吴 语 和 湘 语 ( 据 ∃汉 语 方 言 大 词 [ 10] 7226 典% ), 另 外, 广州 粤语用 尖物 戳、 刺也 说 ∀ 擉 # ( 据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 )。 四、 片畐 ( 副 ) [ p it7 ] 梅县方言裂开谓之 ∀ pit7#; 草木蔬菜嫩芽乍 出也说 ∀ pit7#。 ∀ pit7#的本字各家说法不一 : 章 太炎 ∃岭外 三州语 % 认为 是 ∀ 比 攵 #; ∃对照 辞 [ 7] 114 典 页同之, 但 10 页 ∀ pit7 坼裂缝 #之 ∀ pit7 #
[ 3] 135
∀ 堘 #, 那么与陆川、 香港有同一来源的梅县方言 ∀ 田 sun2 #的 ∀ sun2#就不应当为 ∀ 堘 #。 ∀ 唇 #, 其字本指震惊 , 表示嘴唇为 ∀ 脣 #之俗 字, 后代沿用。 ∃说文 ∋ 口部 % ∀ 唇, 惊也。 #朱骏
[ 收稿日期 ] 2006- 11 - 28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 客家方言词汇的调查与研究 #阶段性成果之一 , 编号 : 06G J- 06 。 [ 作者简介 ] 温美姬 ( 1973 - ), 女 , 江西吉安人 , 校聘教授 , 文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汉语史和客家方言研究。
(
5 (
声 ∃通训定声 %: ∀ 唇 , & &今俗用为 脣齿字。 #徐 灏笺段玉裁 注 ∃说文 %亦曰 : ∀ 俗 用为 脣舌 字。 # ∃六书故 ∋ 人四 %: ∀ 唇 , 口端也。别 作 脣。 # ∃说 文 ∋ 肉部 %: ∀ 脣 , 口端也。 #嘴唇即口端, 即口之 边沿, 故古代 引申有边 沿义。 ∃墨 子 ∋ 备穴 %: ∀ 难穴, 取城外池 脣木瓦散之。 #∀ 池脣 #谓池边。 杜甫 ∃丽人行 % ∀ 翠微 叶垂鬓唇 #, 仇 兆鳌注: ∀ 鬓唇, 鬓边也。 # ∃广韵 %∀ 食伦切 #, 平声谆韵船 母。音合梅 县方言。意义 上, 田埂 就是一块田 的边沿、 边界, 可作旁证的是长汀话田埂说 ∀ 田 舷 #, ∀ 舷 #也是边沿的 意思; 永 新赣语则说 ∀ 田 界 # (据 ∃客赣报告 % )。所以梅县方言田埂 可以说成 ∀ 田唇 #, ∃梅县词典 %也是。 二、 殁 ( 歾、 没、 圽 ) [ m u t7 ] 梅县方言霉烂或腐烂说 ∀ m ut7#, 如: 苹果都 [ 2 ] 279 m ut7 撇欸 霉 烂了。此词本字 ∃梅县词典 % 空 [ 6] 缺 ; 罗 翙云 ∃客方言 ∋ 释 言 % 考本字为 ∀ 痗 #; 而 ∃客家话北方话对照辞典 % (以下简称 ∃对照辞 [ 7] 54 典 %) 为 ∀ 黦 #; ∃客家话通用词典 % ( 以下简称 [ 8] 38 ∃通用词典 % ) 则为 ∀ 殁 #。 今按: ∀ 痗 #, ∃广韵 %去声队韵 莫佩切: ∀ 病 也。 #又音 ∀ 荒内 切 #、 ∃集 韵 % 上 声 贿韵 ∀ 虎 猥 切 #。音皆不合。 ∀ 黦 #, ∃广韵 %入声物 韵纡物 切 : ∀ 黄黑色也。 #影母。又音月韵 ∀ 于月切 #、 月 韵 ∀ 于歇切 #。音亦不合。 ∀ 殁 #古代指 ∀ 终 #即 死义, 字 或作 ∀ 歾 #, 古书 又 通 作 ∀ 没 #、∀ 圽 #。 ∃说文 ∋ 歹部 %: ∀ 歾, 终也。 &&殁, 歾或从殳。 # ∃小尔雅 ∋ 广言 % ∀ 没 , 终也。 #胡承珙义证 : ∀ ∃说 文 %云: )没, 沉也。 ∗ )歾 , 终也。 ∗ 本二字 , 后世歾 通作没 , 经典多作没, 或又作殁。 #∃广韵 %入声没 韵莫勃 切: ∀ 殁, 死也。 ∃说 文 %: )终也。 ∗ 又作 歾。 #∃集韵 ∋ 没韵 %: ∀ 圽 , 埋也。 # ∃正字通 ∋ 土 部 %: ∀ 圽, 殁同, 终也。 #古书用例 : ∃国语 ∋ 晋语 一 %∀ 君 未终 命而 不殁 #, 韦 昭注 : ∀ 殁 , 终 也。 # ∃文选 ∋ 张协 + 七命 ,% ∀ 殁则勒洪伐于金册 #, 李 周翰注 : ∀ 殁 , 死也。 #物体霉烂或腐烂也是 ∀ 终 # 或 ∀ 死 #, 故 ∀ 殁 #在梅县方 言可引申指腐 烂、 霉 烂。音合 ∀ 莫勃切 #。可见 , 本字为 ∀ 殁 #当确。 三、 擉 [ tsh iuk1 ] 梅县方言表示动词刺义说 ∀ tshiuk7#, 如 : 分 tsh iuk7到欸。 ∀ tshiuk7#又可表示讽刺挖苦 义 , 如 : 佢时常拿话去 tshiuk7 佢心舅 她常 常拿话 讽 刺她儿媳妇 。
[ 12] [ 11]
又考作 ∀ 片 畐 #; ∃ 客赣报告 % 、 严修鸿 以 [ 8 ] 10 及 ∃通用词典 % 则另考为 ∀ 必 #。 今按 : ∀ 比 攵 #, ∃ 方言 %卷六 : ∀ 器破而 未离谓
[ 13]
[ 3] 377 、 510
之璺 , 南楚谓之 比 攵 。 # ∃广韵 % ∀ 匹支切 #, 平声支 韵滂母。又异 读 ∀ 匹 鄙切 # ( 上 声滂 母旨 韵 ) 、 ∀ 符鄙切 # ( 上声奉母旨韵 ) 、 ∀ 敷羁切 # ( 平声敷 母支韵 ) 、 ∀ 匹夷 切 # ( 平声滂母脂韵 )。可见 义 虽合 , 但音皆不合。 ∀ 必 #, ∃广韵 %入声质 韵卑吉 切: ∀ 审也 , 然 也, ∃说 文 %曰 : 分极 也。 # 帮母。段 玉裁 注 ∃说 文 %曰 : ∀ 极, 犹准也。凡高处谓之极 , 立 表为分 判之准, 故云分极。 #朱骏声通训定 声: ∀ 树臬则 介分也。 #又郭沫若 ∃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卷二 曰 : ∀ 余谓必乃柲之本字。 字乃象形 , 八声。 && 其训 )分极 ∗ 乃后起之义。 # ( 柲, ∃尔雅 ∋ 释器 %: ∀ 柄也。 # ) 所以, ∀ 必 #亦或指标 准或柲之本字 , 皆不见有 ∀ 分 #或 ∀ 裂 #之义, 且古书亦难见 ∀ 必 # 指 ∀裂 #或 ∀分 #之用例。可见, ∀必 #音合但义难通。
考求方言本字 , 意义重大。李 如龙先生对 此有过具体阐述 , 他说 , 考订方言词的本字, ∀ 可 以看清方言词和古代汉语的关系 #, ∀ 可以从中 了解诸方言之间的词汇和语音上的同 和异, 看 到不同 方言在演 变过程 中的不 同历史 地位 #, ∀ 还可以看到古今字义的引申和转移, 体察词义 [ 1] 转移的种种规律 #。 正因为此 , 为方言词考求 本字, 至今仍是中国传统语言 学研究的主要内 容之一。但是, 对有些方言词的本字 , 各家考证 不一, 说法纷纭 , 让后学 者不知所从。基于此, 本文拟对前贤时彦已考的几个梅县方言看法不 一的本字, 结合古代文献从音 义角度进行考辨 甄别, 有的还提出了自己考释的本字, 以求教于 方家。 [ 2] 本文的标音基本据 ∃梅县方言词典 % ( 以 下简称 ∃梅县词典 % ), 但将原调值标调法改为调 类标调法, 即用数字 1 && 8 分别代表 阴平、 阳 平 &&阴入、 阳入八个调。 一、 唇 ( 脣 ) [ sun2 ] 梅县方言田埂说 ∀ 田 sun2 #。此 ∀ sun2# ∃客
此词 ∃梅县词典 %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