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高考生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第 5 章植物激素调节第 1 节植物生长素1.P90问题探讨:图中是一株放在窗台上久不移动的盆载植物。
讨论(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2)可能是哪种环境因素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的形态改变?植株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有什么适应意义?(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2.P91旁栏思考题1: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部分?你怎样解释这一结果?3.P91旁栏思考题2:顶端产生的“影响”能传到下部,那么它为什么能使得伸长区两侧生长不均匀呢?4.P92旁栏思考题:温特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生长素时,有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他是怎样作出这一推测的?5.P93思考・讨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1)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称作“激素,”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2)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这说明植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与动物激素有明显不同。
6.P93旁栏思考题:生长素在细胞水平起的作用,与在器官水平上发挥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呢?7.P93思考・讨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下图所示是科学家研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得到的结果。
讨论(1)“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效果是与哪一组别对比得到的?(2)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3)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相同吗?8.P95思维训练: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为了检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某人做了如下实验。
取- -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项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
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
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根据实验设计及结果,此人得出以下结论:(1)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2)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讨论(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为什么?(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为什么?(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9.P95练习与应用一、概念辨析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总结篇一: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名词解释生长素:某一部位产生,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内生性),从产生部位运输(移动性)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调节)的微量(低浓度)有机物。
协同:即一类激素的存在可以增强另一类激素的生理效应。
拮抗:即一类激素的作用可抵消另一类激素的作用。
反馈:即一类激素影响到另一类激素的水平后,又反过来影响原激素的作用。
连锁:即几种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相继起着特定的作用,共同地调节着植物性状的表现。
·知识点篇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讲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目标】1.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2.知道植物激素的种类、作用。
3.明白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要点梳理】要点一、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植物的感应性的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向性运动的方向随刺激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要点诠释: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①向光性: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弯向窗外生长、向日葵向太阳等现象都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可使植物的叶片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②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③向触性:植物对机械震动作出的反应,如含羞草的叶被触碰后叶柄下垂、小叶片合拢;轻轻抚摸痒痒树(紫薇树)的树干,痒痒树立即会枝摇叶动,浑身颤抖。
这些都体现了植物的向触性。
④向水性:植物的根向着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向水一侧的根数目多且根长。
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取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等奖说课稿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等奖说课稿《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妤: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下而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八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n一教材分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苏教版必修 3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四节的内容,和知识内容我把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课时内容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口本课时承接第一课时, 也为下一章节学习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做好铺垫,因此, 本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口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社会,重视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科学肢术与社会的联系同时本节课注重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意识地设置了具有探究性质的教学活动二学情分析l知识基础:学生对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运输、分布及产生部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也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能力基础:高ˉ中学生的思维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并且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较、归纳的能力, 但是缺乏系统的思考, 特别是在设计实验时口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我会加强引导,细化各个环节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甫性及应用,(2) 掌握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囊(3) 理解其他植物]素的生理作用n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顶端优势原理,训练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n3情感目标(1) 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q(2) 分析顶端忧势的原理, 树立联系的观点和里变弓丨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o(3) 在探究实验中, 训练实验设计及得出结论时逻辑上的严密性, 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d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应用o〔2)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n2教学难点(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应用口五,教法学法L教法诱思探究法, 小组讨论法, 归纳总结法2.学法交流讨论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归纳总结六. 教学流程这一部分我将分四个环节进行说明= 〔一)复习导入= (二〕新课探究; (三)归纳总结; (四〕课后拓展n(一) 复习导入以复习上节课内容来引入这节课(二)新课探究1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引导学生分析苏教版制页的坐标图, 总结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顶端优势现象的分析及实验证叽并找出生物实验设计的共性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能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例子n2.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出四种用:(1) 防止落花落果(2) 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3) 用作除草剂〔4).培育无子果实3.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实例引出其他植物激素, 学生阅读课木45 页表格后, 讨论总结出五类激素之间的关系口(三) 归纳总结(四) 课后拓展在农业生产中, 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越来越多口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当地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情况,并查阅生长素类似物对人体是否有害?七.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特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具有两重性n2顶端优势: 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二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防止落花落果2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用作除草剂4.培育无籽果实三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八、课后反思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中夹, 并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n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2、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等奖说课稿说目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起点和终点都应归于幼儿。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概述: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实例有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生长素起着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和植物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3.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乙烯的合成部位是植物体各个部位。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举例(1)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可培育无子番茄等无子果实;可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里的双子叶杂草;烟草“打顶”后于伤口处施用生长素类物质,使腋芽积累生长素而抑制其生长,以保证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2)乙烯及其类似物:可用于瓜果的催熟。
(3)细胞分裂素及其类似物:可用于瓜果、蔬菜和鲜花的保鲜;促进种子的萌发。
(4)赤霉素及其类似物:使芦苇、莴苣等植株增高,产量增加;促进种子、马铃薯块茎等的萌发。
(5)脱落酸及其类似物: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脱落酸随水流走而含量减少,可让水稻种子早发芽。
(6)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调节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用量比可以调控芽的分化和根的形成,这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5 易错点分析(1)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并不是一个概念。
植物激素具有三个特征:①内生性,又称内源激素,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代谢产物;②移动性,移动速度和方式随激素的种类和植物器官的特性而异;③微量性,在极低的浓度下就有明显的生理效应。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讲解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目标】1.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2.知道植物激素的种类、作用。
3.明白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要点梳理】要点一、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植物的感应性的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向性运动的方向随刺激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要点诠释: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①向光性: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弯向窗外生长、向日葵向太阳等现象都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
植物的向光性可使植物的叶片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②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③向触性:植物对机械震动作出的反应,如含羞草的叶被触碰后叶柄下垂、小叶片合拢;轻轻抚摸痒痒树(紫薇树)的树干,痒痒树立即会枝摇叶动,浑身颤抖。
这些都体现了植物的向触性。
④向水性:植物的根向着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向水一侧的根数目多且根长。
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取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⑤向化性:植物的根向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⑥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3、植物的感性运动(1)概念: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2)举例如含羞草的叶子受到触碰会合拢等;捕蝇草、猪笼草等植物遇到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凤凰木、酢浆草等植物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改变的刺激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便闭合下垂等。
要点诠释: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1)提出问题: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干,有的地方湿,植物的根将怎样生长?(2)建立假设:植物的根总是向水多的土壤方向生长。
(3)设计实验方案:①实验材料和器具玻璃培养箱、沙土、花盆、清水、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花生(或菜豆或小麦)种子若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光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有机物质的一种活动,其中叶绿素和气体交换作用是重要的调节过程。
2、水分代谢:植物需要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且在叶片、茎部等器官形成水分循环,这就是水分代谢,植物水分代谢的调节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
3、光敏性:光敏性是植物的一种基本生理特性,即植物对外界光照的反应。
主要表现为对光强不同反应不同,可分为植物叶绿体对外界光照的反应以及植物叶片对外界光照的反应。
4、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物质,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至关重要。
5、植物营养素:植物发育所需的养料,包括氮、磷、钾等元素,也就是植物所需的养分,植物将这些养分从土壤中吸收,并在其生长发育中进行利用,其调节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难点梳理及常考题型

主要作用 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细胞分裂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促进果实成熟
一株植物体内往往有多种植物激素同时存在,植物的生长发 育过程不是受一种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 共同调节的。
1. 植物的向光性
5
1. 植物的向地性
1. 植物的向水性
这些现象都与植物体内的激素调节作用有关!
植物激素: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 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 素
脱落酸
乙烯
2
生长素的发现
达尔文的实验
Ⅰ
Ⅱ
Ⅲ
Ⅳ
⒈ 植物具有向光性,向光弯曲的外因是单侧光; ⒉ 胚芽鞘的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 ⒊ 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
向地性:在重力影响下,根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茎则背着重力方向向 上生长(负向地性)。
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
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感性运动: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 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影响植物行为的环境因素: 光照、水分、温度、湿度、气压、土壤等
向日葵幼嫩的花盘为什么会跟着太阳转?为什么许多植物会在 秋末落叶?
A.向地性 B.向水性 C. 向化性 D.向触性
6
考题练习 考点:植物的感应性!
☺在密林深处,向阳山脊上的树,树杆粗且树冠大,根深叶茂。 而背阳山中的树,树杆细而长,树冠向高空伸长。影响树木向阳 坡和背阳坡生长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温度 C.土壤 D.阳光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一.知识梳理(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概念: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1)植物的向性运动概念:植物不能整体移动,但某些器官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
(2)分类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
向地性: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的方向生长。
茎会背着重力的方向生长(称为负向地性)。
向水性:植物的根会向水分充足的方向生长。
向化性: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2、植物的感性运动概念:植物的运动是由外界的某种因素或内部机制引起的,但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举例(1)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2)凤凰木、酢(zuò)浆草等植物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改变的刺激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便闭合下垂;(3)郁金香和番红花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温度降低时闭合;3、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比较相同点(1)都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2)都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不同点(1)引起向性运动的刺激是单向刺激;而引起感性运动的刺激对方向没有要求。
(2)向性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相关;而感性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3)向性运动是生长运动,不可逆;而感性运动在刺激消失后又会恢复到原来状态。
4、植物激素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后,在向下运输过程中,因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生长素背光一侧分布多,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1)达尔文实验说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胚芽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会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2)温特实验说明胚芽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够控制胚芽的生长;(3)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因为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所以命名为生长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知识梳理】
1.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并作出的特性。
2.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的一种表现形式。
性、向性、负向地性、向化性、向性和向触性等都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3.植物的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无关,刺激因素如机械振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
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知识广场】
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高等植物不能像动物一样可以自由移动整体的位置,但植物体的器官可以发生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植物的运动。
高等植物的运动主要有两种类型: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的种类与刺激的种类有关。
光、重力、水分和化学物质均可引起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只发生在正在生长的区域,切去生长区域或停止生长的部位都不会有向性运动。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是植物受环境因素强度变化的刺激而引起的运动,是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通常分为感光、感温和感震等运动。
如最初的几滴雨滴使含羞草的小叶合拢、叶柄下垂,这样当大雨猛烈下降时,可使整个植株免遭伤害。
花朵在日间开放有利于招引昆虫传粉,复叶在早晨水平展开,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精选例析】
【例1】下列使幼嫩植株向如图所示右上方生长的方法中,不合理
...的是( )
A. 将花盆在室外空旷处横放一段时间后再正放
B. 把花盆放在窗台让其接受单侧光照
C. 人工控制植株按要求的方向生长
D. 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
【解析】在花盆右侧的土壤中多浇水、施肥,会使植物的根向右生长,而对植物茎的生长无较大影响,无法形成如图所示的盆景。
【例2】如图3.1-1所示是小科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感应性生长影响”的实验。
一周后,暗箱中植株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
【解析】植物具有向光性,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因此图中植物茎、叶会弯向小孔方向生长,根会竖直向下生长。
【例3】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向性运动的是()
A.水稻茎的背地生长
B.菊花在日照变短时开放
C.葡萄茎缠绕竹竿向上生长
D.向日葵转向太阳一侧
【解析】植物的向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有关,感性运动与刺激的方向无关。
A、C选项描述的是茎的负向地性,D选项描述的是植物的向光性,均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B选项描述的是日照长短引起的感性运动。
【重点归纳】
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
2.植物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的区别主要在于植物受刺激后的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无关系。
【巩固提升】
1.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秆能部分恢复成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受光的影响
B. 受触碰影响
C. 受水的影响
D. 受重力影响
2.下列生物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
..的是( )
A. 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B. 倒伏的韭菜自然挺立起来
C. 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D. 松树的根在水丰富一侧部分较多
3.小华同学进行如下的实验:将一盆甲植物放在暗箱内,而将乙植物放在凿了一小孔的暗箱内,如图所示。
几天后发现甲植物向上生长,而乙植物向小孔处弯曲生
长。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 甲植物的作用是对照
B. 植物生长表现出向光性
C. 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D. 植物生长不需要光照
4.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 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 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 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5.林林做向日葵向日运动的初步研究,下列各项中依照科学研究进行的步骤排列正确的是( )
①林林认为花会朝光亮处生长②发现向日葵向光亮处生长
③将向日葵移至室内窗口处④每日将弯曲生长的花茎调回弯向室内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③④
6.植物的下列行为是对环境中什么刺激作出的反应?
(1)植物的根会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这是植物对作出的反应。
(2)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松树笔直挺拔,这是植物对作出的反应。
7.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的要点是在地面上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使地面温度保持在10 ℃左右,使笋不按季节节律,提前破土而出,提高了笋的经济价值,使笋农获取较大的利润。
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春笋冬卖”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 气压
B. 水分
C. 温度
D. 光照
(2)上述现象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 )
A. 向水性
B. 向热性
C. 向化性
D. 向光性
8.在“植物的向性”实验中,我们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粒摆放在培养皿的底盖里。
在玉米粒的空隙间填上浸湿的棉花,把培养皿侧立起来,观察玉米粒,如图所示。
(1)将4粒种子指向不同的方向的目的是。
(2)为了探究植物根的向性实验,你认为本实验应该对什么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
9.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其中②号和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
(1)选择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了解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若在④装置幼苗培养基底部放一个匀速旋转器,茎尖生长的情况是。
10.某些资料中有“向日葵的花盘总是朝向太阳”的表述。
向日葵的花盘真的始终朝向太阳吗?小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①在一块向日葵田里,随机挑选2组处于不同花蕾时期的向日葵,每组20株。
②定时记录每株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的位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1)该实验选择多株向日葵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
(2)选择两组向日葵做实验,是因为小科猜测: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除了与太阳光有关外,还
可能与向日葵的有关。
(3)该实验的结论为。
第1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2.植物的向性运动: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向光性、向地性、负向地性、向化性、向水性和向触性等都属于植物的向性运动。
3.植物的感性运动:感性运动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刺激因素如机械振动、烧灼、电触、骤冷、光暗变化等。
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精选例析】
【例1】答案D
【例2】答案C
【例3】答案B
【巩固提升】
1.(D)
2.(C)
3.(D)
4.(C)
5.D
6.(1)水作出的反应。
(2)地球引力作出的反应。
7.(1) (C)
(2) (B)
8.(1)作对照。
(2)观察放置不同方向的种子的根的生长方向。
9.(1)③④
(2)①③
(3)直立生长。
【解析】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光和重力的关系,除研究的因素不同外,其他因素控制相同。
④中幼苗匀速旋转,在均匀光照射下,各个方向所受光照一样,直立生长。
10.(1)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2)花蕾时期有关。
(3)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都朝向太阳的。
【解析】探究实验中选取多株植物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根据表中的信息,可以获得向日葵花盘向着太阳可能与花蕾时期有关的结论。
同时还可以得出结论“向日葵的花盘并不是都朝向太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