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
苍凉而无奈:浅析张爱玲笔下的“女结婚员”形象

苍凉而无奈:浅析张爱玲笔下的“女结婚员”形象罗良金;徐静【摘要】Zhang Ai-1ing's feminine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harvest fi'om outside dominant literatur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she reexamined women and exposed women's mental illness, feminine complex, and feminine si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eminine literary. After analyz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women married to men",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feminine writing by Zhang Ai-ling, accordingly further highlighting its significance.%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自审。
对女性心理痼疾、女性心狱、女性原罪意识的揭示,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她从两性、婚姻的角度切入,塑造了刊比“女结婚员”的形象。
透过“女结婚员”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从而进一步突显张爱玲女性写作的意义。
【期刊名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3)006【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张爱玲;女结婚员;女性写作;男权中心;女奴意识【作者】罗良金;徐静【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56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2在张爱玲小说的苍凉世界中,女性形象是她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张爱玲《金锁记》赏析《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爱玲《金锁记》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赏析《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
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
比如人物描写方面。
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浅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特征

浅论《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特征辛峰内容摘要:曹七巧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笔下的“英雄”,在她身上体现了“人性恶”的一面和“金钱至上”极端病态思想,她的出身很卑微但生性争强好胜,生活的现实和情感的压抑,使她心理严重的扭曲和变态,围绕着对金钱的贪欲和占有,她逐渐丧失了正常的人性。
小说通过细致而深刻的描写,刻画了出一个被黄金腐蚀了灵魂的悲剧女性形象。
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个受害者。
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又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她施害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生骨肉。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变态狂”,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对金钱的追逐、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并最终沦落为金钱的牺牲品,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直至人性的彻底泯灭。
关键词:金钱权利人性泯灭悲哀《金锁记》是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曹七巧是这部小说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
作者以金钱至上的旧上海为背景,叙述了曹七巧一生的命运。
七巧是乡村小镇麻油店老板的女儿,年轻时生得风流泼辣,对未来也有美好的憧憬,但为了金钱被兄嫂卖给了一个封建遗老家庭,给这个封建家庭的从小疯瘫在床的二儿子当了媳妇,从此她便成了这个家庭的牺牲品。
在别人的歧视、金钱的光圈和没有爱情的长期性压抑的驱使下,无意识地使自己的人格逐渐扭曲变形,变得没有人格,没有尊严,最后在反常的报复中走上了毁灭自己和亲生儿女的悲惨道路。
曹七巧追求的金钱,成为她的一切。
金钱主宰了她的命运,金钱扼杀了她的人性。
为了金钱,她无情地亵渎一切神圣的事物;为了金钱,她恶毒地嘲弄一切美好的感情,她甚至扼杀了自己的情欲,牺牲了一生的幸福;为了金钱,她实施封建家长的淫威,亲手葬送了一对儿女的理想和婚姻。
在曹七巧的身上,人性的虚伪、利欲的熏心、扭曲的心理、变态的人格以及旧式妇女对男人的依赖等体现的一应俱全。
曹七巧人物分析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张爱玲经典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从一个美丽泼辣而充满生命力的姑娘转变为一个人性扭曲,尖酸刻薄﹑阴险疯狂的变态。
曹七巧在姜公馆众人的冷嘲热讽和对爱情的绝望之后成为一个金钱的奴隶,同时在金钱的枷锁下破坏了她儿子和女儿的幸福。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她人性的变异呢?关键词:封建社会性欲的压抑人性变异金钱的奴隶《金锁记》是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曹七巧从单纯可爱﹑泼辣美丽的女孩慢慢转变为一个阴险﹑粗俗的少妇的故事。
小户出身的七巧被迫嫁入姜公馆,门户的差异让她在姜公馆饱受了冷嘲热讽和不公平的对待,就连丫头也对她嗤之以鼻。
最终曹七巧转变为一个金钱的奴隶,在金钱的枷锁下度过她苍凉的一生,她使用计谋破坏了女儿的美好婚姻,媳妇亦被她折磨致死。
一曹七巧的人性变异是个慢慢转化的过程,那么导致她人性变异的原因有哪些呢?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因素:⑪首先导致七巧悲剧命运的是她的娘家哥哥曹年华,曹年华为了钱将七巧嫁入姜公馆做了“二少奶奶”。
曹七巧家是开麻油店的,那时的七巧是个泼辣美丽的姑娘,追求她的有肉店小伙,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也喜欢她,这样一个“麻油西施”跟所有年轻的姑娘一样希望嫁给一个爱她的小伙,度过幸福的一生。
但在那万恶的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多少说话的权利的,尤其是在婚姻这件事上。
曹年华的包办婚姻把一个年轻美丽而充满生命力的女孩推向那吃人的姜公馆中,并且她的丈夫还是个“骨痨”病人,她正常的情欲得不到满足,再加上那个封建家族给她带来的种种创伤,结局亦可想而知……⑫封建伦理森严的姜公馆是导致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无形杀手。
七巧是个让人憎恨而又同情的女性,她被当作商品交易一样嫁入姜家,对她来说一切都变了。
在姜家,由于封建阶级等级制度,连丫鬟都嘲笑她,“家里是开麻油店的。
龙生龙,凤生凤,你还没听见她的谈吐呢?她也配!”所以七巧就等同于一个高级丫鬟,不仅连金钱的边子都沾不上还遭受着上上下下不同人的嘲讽。
月光下的悲凉_浅析_金锁记_中的三个女性形象_胡莲美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M94XIANDAI YUWEN2009.01在现代文学史中,张爱玲和她的作品独树一帜。
阅读她的作品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那落寞的暮气沉沉的公馆,喧嚣而又空虚的十里洋场,穿红着绿在命运和欲望里挣扎的身影,古典而冷静的叙事方式,令人很难想象其作者竟离我们的时代不远。
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她观察社会人生的独特视角,洞察世间百态的精明,繁复绚丽的文字,在同时代中无人能出其右。
她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她的作品里很难有亮色,因为她已经把人生参透了,人生就是千疮百孔的,透着虚无和苍凉。
“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她的作品唱响了一个时代的挽歌。
这一点在中篇小说《金锁记》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金锁记》讲述了一个小家碧玉嫁入豪门攀上高枝,整日守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丈夫,尊严被践踏,追求爱情无望,安全没有保障,在情欲和金钱欲的长久压抑下终至精神变态、人性泯灭的故事。
这篇小说发表于1943年,在当时直至现在,一直受到评论家的赞誉。
一、七巧——由正常的曹大姑娘到变态的封建家长麻油店的活招牌——曹七巧出身寒微,性格泼辣,尽管她有着小市民的粗野、庸俗,但毕竟是健康阳光的,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在众多爱慕者中任选一个,也会过上平静平凡的正常生活,生儿育女,穷并快乐着。
自从一念之差嫁入世家望族姜公馆后,她的人生便被改写。
首先,她卑微的出身和粗俗的言语,成为姜家上下嘲笑的话柄,连丫头都不把她当人看。
名为姜家二奶奶,实际上并未被姜家接受。
其次,她的丈夫是个坐起来没有三岁孩子高的骨痨病人,终日躺在病榻上靠着药物和鸦片得以苟延残喘。
一个如花女子常年累月守着一具死气沉沉的活死尸,厌恶、恐惧自不待说,她的情感世界得不到慰藉,正常的生理、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作为姜家二奶奶,不能随便抛头露面,养在深宅大院里足不出户,唯一见到的身体健康而又风流倜傥的男子便是小叔子姜季泽,那颗饥渴的心慌不择食地爱上了他,用这份畸形的爱寄托自己的空虚,无奈平日走马章台的姜季泽却对她严叔嫂之防。
浅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浅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摘要: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戴着黄金的枷锁伤人害己,疯狂、变态的曹七巧形象。
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分析曹七巧从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泼辣粗鲁却自由开心的小业主家的女儿,变成一个自私、工于心计、没有朋友、没有爱、没有人情味甚至有些变态的“这一个”女性形象。
关键词: 病态社会女性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著名作家张爱玲的小说中,中篇小说《金锁记》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曾经被傅雷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这部小说集中了张爱玲小说艺术的所有特点:苍凉的底色、繁富的技巧、精美的语言、奇妙的想象……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戴着黄金的枷锁伤人害己,疯狂、变态的曹七巧形象。
曹七巧是张爱玲《金锁记》的主要人物。
作者从独特的角度,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从家庭、爱情方面入手,运用自身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迅速而犀利的观察,熟练的文字技能,丰富的想象,塑造了自私、工于心计、没有朋友、没有爱、没有人情味甚至有些变态的“这一个”女性形象。
在《金锁记》中,曹七巧本来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泼辣粗鲁却自由开心的小业主家的女儿,被兄长嫁给门第颇高的有“骨痨”的残废人姜家二少爷。
在这个大家庭里,一方面因为门第的悬殊,她饱受轻视,尽管挖空心思地讨好所有人,但仍被排斥在那个贵族阶层外,连丫环也敢在背后嘲笑她,因此感到深切的自卑。
另一方面,残废的丈夫又使她正常的情欲难以得到满足而感到非常压抑,尽管偷偷地抽鸦片而且上了瘾,但仍然不能解除心中的痛苦。
既不能在这个无情的大家庭中获得一丝温暖,又不能在畸形的夫妻生活中得到情欲的满足的七巧,把爱寄托在她唯一能接触到的正常男人,不务正业的三少爷季泽身上,却在有限的调情中遭到挫败,因为她只是“二嫂”而已。
随着对这个世界的渐渐失望直至绝望,曹七巧慢慢地蜕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多疑刻薄、专横冷酷。
她把金钱的砝码移到了生命的中心,她不顾一切地捞取能够得到的物质的东西,企图以此弥补感情上的亏损。
浅析张爱玲对《金锁记》曹七巧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张爱玲对《金锁记》曹七巧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樊宇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0期摘要:张爱玲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其中孤寂、自私、冷漠是其精神家园的典型特点。
作品或多或少是对人生的映射,不得不说张爱玲的个人生平经历对于她性格的形成和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这种因素对《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个人物的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进一步分析张爱玲对于人性丑陋的揭示,以及作品中关于欲望的解读。
关键词:精神世界;孤寂;自私;冷漠;金锁记作者简介:樊宇航(1992-),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专业在读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张爱玲的家庭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家庭,门庭曾显赫一时,其父是典型的遗少,旧习气既深,性情又甚坏,而她的母亲则颇受西方文化熏染,几度与小姑联袂赴法,夫妻不和,终至离异。
张爱玲自小就是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之中,她对封建家庭的衰败腐朽、世态人情的悲凉、生存的无奈与哀伤有着深刻的体会。
这造就了她苍凉、凄切的写作风格,对她的文学创作影响颇深。
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关键词分析张爱玲的精神家园对于她小说《金锁记》中曹七巧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刻影响。
一.孤寂结合张爱玲的成长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其大多数作品的共同特点:父亲形象的阉割,母爱的颠覆。
《金锁记》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张爱玲对封建家庭生活的熟稔,文中的长安亦是在落没的封建家庭长大,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又是那样病态的满身怨气地折磨着身边所有的人。
可见,童年时代的不幸生活,使张爱玲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中不免有孤单寂寞的影子。
又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虽然在张的笔下她是一个贪婪无理,心灵扭曲,守财如命的人,但是,我们不免可以看出她同时又是孤单与寂寞的。
因此,曹七巧是对孤独感的内涵最形象的诠释。
强悍阴鸷的曹七巧一生都是孤单寂寞的,连虚幻的爱也没有,她恨所有人,所有的人也都恨她,在对立着的两面,她永远自己一边,尤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被彻底的孤独包围时,力透纸背的蚀骨的苍凉感油然而生。
《金锁记》全书解读

《金锁记》全书解读《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44年上海《天地》上,后收入小说集《传奇》中。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以及她对家人、儿女的情感纠葛和深刻影响。
以下是对《金锁记》全书的解读:1.人物塑造: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曹七巧这个形象。
她原本是一个活泼、直率的少女,然而在不幸的婚姻和家庭环境中,她的性格逐渐被扭曲,变得乖戾、狠毒。
她不仅对自己的子女造成了深重的伤害,也对自己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反抗。
2.情感描写: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十分复杂。
曹七巧与姜家三爷的婚姻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她对姜家二爷的暗恋和追求却成为她心灵深处的痛。
这种情感纠葛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3.叙事风格:张爱玲以她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语言艺术,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和对环境氛围的生动刻画,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命运变迁。
4.社会背景:小说通过主人公曹七巧的命运变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命运往往受到限制和束缚,这种束缚不仅来自外部环境,更来自女性自身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5.主题思想:小说深刻地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情感与理智、道德与利益等主题。
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灵变迁的描写,张爱玲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金锁记》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小说。
通过对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灵变迁的描写,张爱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局限性。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对于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和人性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院系: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指导教师:胡**教师职称:副ⅹⅹ填写日期:2011年11月20日摘要《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作品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原是乡下一家开麻油人家的女儿,哥嫂为了贪图钱财,把她送到上海的富宦之家作了一个残疾人的二奶奶。
后来她生一儿一女,儿子叫长白,女儿叫长安。
由于长期的心理扭曲,导致她女儿的生活也受她影响而扭曲起来。
她还去捣乱儿子的生活,让她的儿媳芝寿也心存怨念。
关键词:曹七巧;长安;芝寿;Abstract" The golden cangue" is the typical work of Zhangailing’s novels.The heroine is Cao qi qiao. She is a sesame oil one’s daughter. She was took to the rich house by her brother and sister-in-law. In this house she was been a wife for a disabled. Later she gave birth to a son and a daughter. The son is called Changan. The daughter is called Changbai. As a result of long time psychological distortions, leading to her daughter’s life also be distortions. She also went to the trouble of living sons, let her daughter-in-law Zhi Shou also be done.Key words: Cao Qi Qqiao. Chang an. Shou Zhi.目录前言 (4)一、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分析 (5)(一)对曹七巧的心理分析 (5)报复心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长安的自卑心理. (7)(三)芝寿的悲惨形象 (8)结束语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前言《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代表作。
作品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原是乡下一家开麻店人家的女儿。
哥嫂为了贪图钱财,把她送到上海的富宦之家作了一个残疾人的二奶奶。
于是她失去本该属於她的正常人的生活,而天天守着一个活僵尸式的丈夫。
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病态生活,由于想念着钱,她忍受了这样的生活。
然而她毕竟是一个正常人。
出于生理的需要,她用心去追求小叔子。
而小叔子却并不真的喜欢她,这使得本来就忍受煎熬的她越发地悲凉了,后来她如愿以偿地成了一位富孀,但其实什么也没得到,只不过用青春和爱情换来了姜家戴给她的金锁而已。
她的心理扭曲是这社会的必然产物。
她的扭曲让她身边的一切也扭曲起来,她的女儿的生活,她媳妇的心理也跟着扭曲起来。
这样的扭曲让她们的人生悲凉起来。
于是她们的病态生活也就这样形成了。
一、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分析《金锁记》中三个女性的心理几乎都是千疮百孔、残缺不全的感情与人际关系,拥有一个乌托邦式的憧憬,或对生活,或对感情,或对婚姻家庭。
但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存有差距,心灵受到冲击,极度沮丧失落之余,心理反而发生逆转而产生报复心理。
(一)对曹七巧的心理分析报复心理曹七巧的心理起因来自于强烈的自卑感,出身低微且几近卖身的嫁给残废的丈夫,在显赫的夫家中备受轻视嘲笑,这种自卑的心理日积月累,最后以畸形地表现出暴怒、嫉妒、自欺欺人,不分亲疏地无情恶劣对待他人。
她以"自我中心"来衡量一切,嫉妒他人的优点或幸福,当这种嫉妒破坏了她的自负、引发更强烈的自卑时,产生攻击与仇视对方的强烈心理,甚至不惜扭曲他人形象。
“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你娘这几个前不是容易得来的,也不是容易守得住。
轮到你们手里,我可不能眼睁睁看着你们上人的当......”有了金钱之后,曹七巧借着金钱作为她报复的工具。
长久"被吃"的忍耐,转为她"吃人"的冲动。
她生活中的主要动力是她需要胜利的报复。
曹七巧对爱的态度是毁谤与揭穿,因为她认为她长久的受害需要获得补偿,她刻意表现出受痛苦折磨企图使人同情,然而却无结果,到最后却放弃所有同情的需求——因为她已"判定"真正的感情不只是她无法获得的,而且根本就不存在,最后她不希求它了,甚至轻视它、毁灭它。
她拆穿姜季泽爱的谎言,破坏儿子与媳妇的夫妻之情,恶意拆散女儿的婚事,对爱情、亲情、体恤、怜悯等一切人性关系都加以扭曲、毁坏。
曹七巧心里除否定了一切感情的存在外,还认定每个人根本上都是意图不轨的、所有友善的姿态都是伪装的,目的只是要她的钱,故而她必须先发制人。
她以一种"疯子的审慎与机智"打击他人、打击他人的希望,打击他们对于关怀、感情、伴侣的需求和憧憬。
七巧道:"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地就得给她喷烟。
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东西。
小姐家,够多不方便哪!......说丢,哪儿丢得掉呢!戒戒抽抽,这也有十年了。
"世舫不由得变了色。
"七巧似睡非睡横在烟铺上。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她知道她儿子女儿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
曹七巧对人性的温暖与感情的渴望,最先是受到环境的阻挠,后来是为了报复而失去了,最后更因她的自冤自艾而永远失去了。
她不会去同情别人,她嫉妒他人的幸福,因为她觉得自己被排除于幸福之外,所有能使生活过得有价值的事情——譬如喜悦、快乐、爱情,只要她得不到就憎恨。
她嫉妒这些人想炫耀他们的喜悦而屈辱她。
她觉得,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他们想要的或不想要的事物,但在她却永远求之不得,于是这就伤害了她的自负,既然自己不能得到,别人也休想得到。
她需要报复性的胜利,希望没有人能够伤害她,但她却可以伤害任何人而不受惩罚。
将嫉妒的对方虐待到卑微的地步,她才从别人的卑微中体会到自己的些微自负。
她对家人(长白、长安、芝寿、)的伤害,是她以"虐人"来平衡自身被虐的痛苦,以他人的痛苦来。
抚慰自身的痛苦,通过自虐、"虐人"而获得畸形的快乐,达到她变态的心理平衡的目的。
生活的无奈之中渐渐发生了蜕变,一步一步走向了变态,以及这种变态性格酿造的几代人的畸形命运。
丈夫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体”,在情欲体验严重缺失之下,曹七巧将自己烈火般的热情折杀,而疯狂了物欲,疯狂了金钱。
她的悲剧与不幸主要是用她残缺的婚姻体现的。
在封建社会,婚嫁讲究门第,地也区分正庶。
曹七巧仅是一个麻油店的女儿,出身鄙陋低微,家境贫寒;而姜家呢,是达官显贵,家财万贯,声名显赫。
在资产阶级婚配注重金钱大背景中,她与姜家二少爷的结合,冥冥中就种下了命运的苦果,注定是一出悲苦、苍凉的结局。
例如:”这屋里的人都瞧不起她,往她头上踩,可见七巧遭到了何等的轻视与凌辱,姜公馆,门第又是何等森严!正如七巧哭诉的那样:“上上下下谁不是势利的,狗眼看人低。
”连下人们也瞧不起她,说她是“麻油店的活招牌” 门第观念使人的尊严、人性被践踏,被扼杀。
就连曹七巧也被门第观念同化了,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如:“趁早别自骗自了,姓童的还不是看上了姜家的门第。
”的确,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如果没有钱,很难想象将会怎样?那个为钱疯狂的世界,那个为钱疯狂的时代,在礼教与拜金主义摧残下,已经由人性走向了兽性。
因此,在金钱至上的大染坊中走了出来的她,也被染了一身金色,眼里除却了金钱外,什么也看不到!再次,七巧身上还有着浓重的封建因素,例如:对女儿长白说:“按说你今年十三了,裹脚已经嫌晚了,原怪我耽误了你。
马上这就替你裹起来,也还来得及。
”又如:“七巧低声道:‘我打你这不孝的奴才!打儿时变得不孝了?’ 别瞧你们家轰轰烈烈,公候将相的,其实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早就外强中干了,这两年连空架子也撑不起来了。
人呢,一代坏似一代,眼里哪还有天地君亲?”曹七巧是张爱玲笔下的一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看到长安与童世舫的自由美满爱情之后,心灵的天平便失衡了:“不害臊!你肚子里有搁不住的东西怎么着?火烧眉毛,等不及的要过门!……你好不自量,你有哪一点叫人看得上眼?趁早别自骗自了!姓童的还不是看上了姜家的门第!……少爷们什么都不懂,小姐们就知道霸钱要男人,猪狗不如!”正是因为女儿在爱情上的春风得意,而自己身上情欲的不满足,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曹七巧产生了这样的“自卑情结”。
使得曹七巧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内在驱力要改善这种劣势,求得对卑下的补偿,发展了这样的极致(即过度补偿)――设计扼杀女儿长安的婚姻!这样,一段自由美满的婚姻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中结束了。
曹七巧在自己女儿婚姻痛苦上得到了快意,心理得到了补偿,但这样未免过于悲凉!从她嫁过去以后她由一个纯真少女变成了一个世故、悍泼、有着疯子般的审慎与机智的恶毒少妇.她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曹七巧是一个女性弱者,在追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做了无望的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也深深的产生了报复社会报复他人的心理。
七巧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为得到生存嫁入姜家,用一种奴性的自律方式维护着男权社会的井然有序。
不敢表露自己的悲伤和快乐,不敢表露自己的憎恨和爱恋,更无法将自己的感情对象化。
姜公馆里谁都可以轻视她,瞧不起她,连个丫头也敢对她冷嘲热讽,她用青春换来的二奶奶的尊严,已是荡然无存。
再加上封建礼教对她人性的压抑,这场礼教的浓霜使得她不得不强压自己的情欲之火,使得自己那开始喷薄的火山,也开始熄灭。
“迸得全身的盘骨和牙根都酸楚了。
”于是,她的情感的田野成了一片冬天的荒原,沙漠,死一般沉寂。
此后,她冷酷了,尖酸刻薄了,开始了她的报复之旅:首先是“恋子”,要儿子长白整夜陪着自己抽大烟土,以探听儿子与媳妇的房事为乐,逼得儿媳妇独守空房,最终自杀。
其次是“妒女”,自己没有得到幸福,连自己的女儿也别想得到,设计折杀了长安与男友童世舫的纯真爱。
最后,她也沦为没有亲情,只有金钱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