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初一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

初一等高线模型制作方法
明白了,您希望使用泡沫板和超轻黏土制作一个初一等高线模型,并且使用磁铁将模型固定在黑板上,以便让学生观察。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地形地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材料:
泡沫板
超轻黏土或其他可塑材料
磁铁
黑板或其他磁性表面
制作步骤:
制作山体支撑:使用泡沫板切割成所需的山体形状。
可以根据需要堆叠多层泡沫板以增加高度和形态。
确保泡沫板支撑稳固。
制作等高线:使用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或其他可塑材料,根据等高线的数据进行塑型。
每个等高线应该在山体上形成一个连续的环绕线。
可以使用小刀或牙签等工具进行塑型。
添加磁铁:在山体底部和黑板上分别附着磁铁。
可以使用胶水或其他粘合剂将磁铁固定在山体底部,并确保山体能够牢固地吸附在黑板上。
展示模型:将山体模型放置在黑板上,通过磁力吸附使其固定。
可以用主视图和俯视图的方式来展示等高线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形地貌。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同时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展示方式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地形地貌。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一、背景介绍地形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征,它的高度变化决定了地表的起伏、山脉和河流的形成。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来将地形的高度信息可视化。
本实验项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面高度和等高线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验材料1.橡皮泥2.平板或平坦表面(如瓦楞纸)3.尺子4.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5.颜色标记笔或彩色铅笔6.剪刀三、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平板或平坦表面作为工作台。
2.将橡皮泥与空气接触一段时间,使其变得柔软易塑。
3.将橡皮泥搓成一个球状,并在表面压平,形成一个底座。
4.将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铺在橡皮泥顶部,用剪刀修剪成与橡皮泥相同大小的形状。
5.在制图纸或透明塑料薄膜上以1厘米为单位,用尺子画出一个水平线,并从这条线开始每隔1厘米画出一条平行线。
6.使用颜色标记笔或彩色铅笔,将每一条等高线涂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区分。
7.用剪刀将等高线剪下来。
8.将橡皮泥的表面涂抹上水,使其变得湿润。
9.将第一条等高线贴在橡皮泥上,并用手指轻轻压实。
10.依次将其他等高线贴在橡皮泥上,并用手指轻轻压实,一个个构建地形模型。
11.完成地形模型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让地形更加精细。
四、实验思考1.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2.为什么我们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将橡皮泥表面涂湿?3.在实验过程中,你对地形的高度变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吗?请说明。
五、实验延伸1.如果你想制作一个具有真实地貌特征的地形模型,你会选择使用什么材料?为什么?2.你认为地形模型在哪些领域有应用价值?请列举几个例子。
六、结论通过本实验项目,我们可以利用橡皮泥制作出等高线地形模型,通过观察和制作过程,学生可以加深对地形高度变化的理解。
此外,实验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地形模型的制作有助于加深对地貌特征的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地形模型制作

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地形模型制作在小学地理教学中,地形模型制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貌特征。
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地形模型制作的步骤以及其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地形模型制作步骤地形模型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材料:制作地形模型所需的材料包括塑料泥、画笔、彩绘颜料、粘合剂、画板等。
根据模型的大小和形状,确定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选择地理要素: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地理要素进行模型制作。
可以选择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地理要素。
3.设计模型布局:根据选定的地理要素,设计模型的布局。
可以使用铅笔在画板上进行草图设计,确保模型布局合理且美观。
4.制作地貌特征:根据地理要素的特征,使用塑料泥进行地貌的塑造。
比如对于山脉,可以将塑料泥塑成山峰的形状,并利用画笔添加细节,如岩石纹理、绿色植被等。
5.彩绘模型:待地貌特征干燥后,使用彩绘颜料进行模型的上色。
如用蓝色代表水域、绿色代表草地、棕色代表山脉等。
通过上色可以使模型更加真实和生动。
6.粘贴地理要素:在制作地貌特征后,可以根据实际地理布局,粘贴相应的地理要素。
如使用蓝色纸张代表河流,绿色软木板代表树林等。
7.完善细节:检查并完善地形模型的细节,如修整模型边缘、涂抹适量的粘合剂使模型更加牢固。
8.完成展示:待地形模型制作完成后,放置在合适的展示架上。
可以将其与地理教材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
二、地理模型在小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兴趣:地形模型制作是一种亲身参与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制作模型,学生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实际可见的对象,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加深理解: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概念和地貌特征。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到地理现象的本质,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在地形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地理要素的特征,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模型。
活动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活动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目标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一定的制作流程完成简单地形模型的制作。
2.知道根据不同地形特征区分各种地形的方法,并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地形特征。
3.通过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器材黏性较好的湿泥土(最好用高岭土,亦可用其它黏性较好的泥土)或橡皮泥、尺子、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
过程1.制作等高线模型:(1)将湿泥土或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2)在手上蘸些水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注意:水不可太多,以免表面太湿影响下一步操作。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可加水)(3)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注意:尺子要垂直摆放。
各记号处高度间隔要相同)(4)用细线或细钢丝小心地沿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5)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晾干。
(注意:不宜放在阳光下暴晒,为了加快干燥的速度,可用电风扇吹。
用橡皮泥做材料时不必晾干)(6)在晾干的山体块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山体的等高线地图: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程。
讨论在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时,其方法和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有何不同?拓展一、将等高线地形图改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
(注意:涂色要均匀)2.在图的左下角把各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二、用高岭土制作校园模型。
评价1.将制作好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在班里展示,请同学参观和议论。
2.选送班级中的优秀制作参加全年级展示。
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试验目的试验器材试验步骤与

橡皮泥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与方法学生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后,我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一个等高线地形模型,我发现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上学生形象的理解等高线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及等高线的特点。
我用一节课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一、实验目的:1、突出五种地形形态:山脊、山谷、山顶、陡坡、缓坡。
2、缠上3-5条线,代表山地的等高线。
二、实验器材:剪刀、橡皮泥、纸、彩色线环、纸环、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画出有数条等高线地形图的轮廓,用剪刀顺着最外面的等高线剪去图幅范围以外的部分。
2、将剪下的等高线地形图放置约1厘米厚的橡皮泥块上,沿着纸的边缘将等高线画在橡皮泥上,切去等高线外面的橡皮泥。
3、再用一根彩色的线环放置在上一步做好的橡皮泥上,使线环和橡皮泥的边缘吻合。
4、用剩下的地形图和新的橡皮泥重复步骤2。
5、把第二块橡皮泥叠放在第一块上使它的边缘和第一块上的线环内圈吻合。
6、重复第2步到第5步,直到把所有的橡皮泥块都叠放在一起。
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好了后我让学生评价,组内评价,组之间评价,选出4-5个好的作品。
我有意把起点成绩定高点,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自已的劳动,获得一种成就感,尤其对那些平时笔试中难得考高分,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来说,无疑是良机。
帮助了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我是借鉴了许多同行和收集来的方法来完成这次地形模型制作的。
发现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把线环固定不好,线扯断,也有学生用纸环套在模型上,等高线更清楚。
有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制作特别粗糙,五种地形形态没有完全展示出来,等高线制作不和要求等,这些我在下一次的制作中要注意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加以简化,只要突出其特点就可以了,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正确的审美意识。
同时我在下一次指导制作时,要耐心作好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及时开展学生间的相互观摩、评议,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通过这堂实验课,学生和我都有很大的收获。
第2课时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

第2课时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第2课时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势模型教材解读等高线地势图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地图类型,由于在前面差不多学过一样地图的判读方法,因此本节课要紧从用图的角度关心学生把握地表形状与等高线分布特点的关系和等高线地势图的绘制方法。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立体”的地势转化为平面的图形,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采纳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将三维的地势特点转化为平面的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利用铁丝、橡皮泥、泥土、土豆、泡沫塑料或其他材料制作简单的地势模型,能用地势图表示地势过程与方法通过用橡皮泥、泥土、土豆、泡沫塑料或其他材料制作简单的地势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新知互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利用模拟的方法去研究一些科学问题,专门是认识建立地势模型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势模型的制作难点:等高线地势模型的制作重难点处理策略通过模拟课本第115页活动,引导学生领会简单等高线地势图的判读和绘制,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探究点制作等高线地势模型[情形展现][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总结出如何制作等高线地势模型的方法吗?[摸索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归纳提升] 制作地势模型的方法:1.画一张你需要的有山脊、山谷、山顶、鞍部、峭壁任意一种地势模型的等高线图。
2.依照等高线图的每条等高线,用薄胶版制作出每一种地势的等高线平面。
3.将每一种地势的等高线平面,按照相应的高度比例固定在等高线图上。
4.用泥沙、胶泥等填充等高线平面之间的间隙。
等高线山体模型制作方法

等高线山体模型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黏土,刻度尺,牙签,小刀,垫板,彩笔。
①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
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
②用手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③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④小刀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
⑥在山体上表面用水粉涂上不同的颜色。
⑦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①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
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初一地理制作山体模型制作方法

初一地理制作山体模型制作方法稿子一:
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一地理山体模型的制作方法,超有趣的哦!
先准备材料呀,什么卡纸、泡沫板、黏土、颜料,还有胶水、剪刀这些都不能少。
然后呢,咱们得想想山体的形状。
就像咱平时看到的山,有高有低,有陡有缓。
那咱就用泡沫板或者卡纸剪出大概的山体轮廓。
接着,用黏土把那些不平整的地方给补上,做出山峰、山谷、山脊啥的。
黏土这东西可好用啦,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就像玩泥巴一样,超有意思!
再给山体涂上颜色,山可不是单一的颜色哟,有深绿、浅绿、棕色,让它看起来更逼真。
对啦,还可以在山体上加点小装饰,比如小树、石头,这样就更完美啦!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不难?赶紧动手试试吧!
稿子二:
宝子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琢磨琢磨初一地理山体模型的制作方法哟!
一开始呢,咱们得把材料都找齐喽。
像那种厚厚的卡纸、软软的泡沫板,还有能塑形的黏土,还有画画用的颜料,还有胶水、剪刀,一个都不能少哟!
剪好之后,就轮到黏土登场啦!用黏土把山体变得更有起伏,弄出高高的山峰,深深的山谷,让它看起来有模有样的。
然后,就是给山体化妆啦!用颜料给它涂上美美的颜色,绿色的树,棕色的土地,让它变得五彩斑斓。
还有还有,别忘记在山上加点小玩意儿,像小小的石头,小小的树木,这样看起来就更像真的山啦!
好啦,小伙伴们,赶紧动手做起来,让咱们的山体模型超级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橡皮泥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用橡皮泥捏成不同形态的山体,山体中包含有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等山体部位。
观察山体模型,画出相应的地形图,
让学生感受山体的整体面貌,加深对等高线的理解,学会阅读并运用
等高线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究学习
能力。
实验对象:中学生(2人为宜)
实验材料:橡皮泥、小刀、铅笔、白纸、水彩笔、刻度尺、小竹签两根
实验过程: 1.先用橡皮泥捏出山的主体,再用小刀等工具塑造出陡坡、缓坡、山顶、山谷、鞍部、陡崖。
2.分别用两根竹签从山体模型的两个山峰顶部穿孔至底部。
3.以桌面为“海平面”,用刻度尺量出山体模型的“海拔高度”,并
根据一定的等高距用水彩笔描绘出山体模型的等高线,再用小刀
沿着等高线对山体进行水平切割。
(本实验的山体模型高度为
5cm,以1cm为等高距,对山体模型进行切割,切为5个部分) 4.将切割好的山体模型分层展示到白纸上,从最底层部分开始,沿
橡皮泥的切割线进行等高线绘制,绘制完后,将其取走,对其上
一层进行绘制,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等高线绘制完成。
按橡皮泥
的形状绘制出等高线。
每次绘等高线时两孔对齐,据此画出等高
线地形图。
注意事项:1.橡皮泥的可塑性很强,切割时注意保持山体模型原有的形状。
2.两个竹签一定要自山体模型的两山峰顶部竖直穿孔至底部,以确保
绘制等高线时的精确性。
3.小竹签应为有不规则侧面的棱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