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抗菌药物处方医师培训考核试题(卷)答案解析讲解学习

2019年抗菌药物处方医师培训考核试题答案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介绍1、下列关于药物的构效关系描述错误的是()D、厄他培南——肾毒性低,酶稳定;R位碱性降低,抗G-菌的活性增高、神经毒性降低2、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粪肠球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3、下列属于格兰阳性菌的是()D、屎肠球菌4、下列哪种菌种对厄他培南敏感()C、MSSA5、下列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抗菌活性比较描述错误的是()C、抗铜绿活性: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6、亚胺培南易被肾脱氢肽酶(DHP-1)水解而失效,需与DHP-1抑制剂西司他丁()联合应用,阻止亚胺培南肾内代谢同时可消除肾毒性A、1:17、亚胺培南的适应证不包括下列哪项()A、脑膜炎8、下列属于格兰阴性菌的是()C、铜绿假单胞菌9、下列哪种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C、D类酶10、关于碳青霉烯类的不良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B、超剂量应用时此类药物易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约为10 %-30%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与评价细则》解读1、下列哪项()可用于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其半衰期长,可以一天一次给药A、厄他培南2、关于推荐美罗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B、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内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1g,每6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26~50ml/min者每次1g,每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10~25ml/min 者每次0.5g,每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者每次0.5g,每24小时给药1次3、()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B、20114、关于推荐亚胺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C、新生儿:<7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6小时1次;7-21天新生儿,一次20mg/kg,每8小时1次;21-28天新生儿,一次20mg/ kg,每12小时1次5、关于推荐厄他培南的给药剂量描述错误的是()C、3个月~12岁儿童为每日1次,每次5mg/kg,每日剂量不超过1g6、下列哪项()不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C、价格低廉7.美罗培南与厄他培南为()B、妊娠B类药物8、关于加大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落实专档管理要求中,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手卫生等医院感染基础防控措施仅适用于医院9、关于碳青霉烯类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宽,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好10、碳青霉烯类药物是主要通过()排泄的B、肾脏三、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1、双通道排泄途径,约有()通过胆汁/粪便排泄消除C、0.592、导致IAI的主要G+菌对应错误的是()D、大肠埃希菌11.0%3、体外试验显示,替加环素对各种金葡菌的PAE可持续()B、3.4-4h4、一项嗜中性白血球缺乏症小鼠大腿局部感染模型研究显示,替加环素体内的PAE持续时间极长,对肺炎链球菌为()C、8.9h5、米诺环素的派生物, 甘氨酰基取代米诺环素的D环第()位形成替加环素D、96、下列关于替加环素的给药方案描述错误的是()A、治疗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可以单药治疗7、双通道排泄途径,总剂量的()以替加环素原型经尿液排泄A、0.228、替加环素的稳定状态分布容积约为()升C、500-7009、下列关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与会诊说法错误的是()C、越级使用仅限72小时内,并有相应病程记录10.NA:如果分离得到的菌株小于(),则MIC90值不予采用B、10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1、抗菌药物处方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B、优化结构、确保临床合理需要2、下列不属于抗菌药物管理的宗旨的是()D、杜绝细菌耐药的产生3、抗菌药物处方集建设的原则,不正确的是()C、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越好4、2015版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与2014版相比的差别体现在()D、更重视循证依据,文字的表达更为严谨5、抗菌药物管理的依据是()B、《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五、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1、下述情况不是抗菌药物应用指征的是()D、病毒性感染2、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上升并减少不良反应最为重要的措施是()A、严格掌握抗菌药的应用指征3、在药敏实验中,病原菌对药物敏感是指()B、常规剂量时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MIC的5倍以上4、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采用()治疗C、激素5、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诊断其中将近一半为()A、病原体未检出六、根据病原体选择抗菌药物1、进行病原治疗的益处,不包括()B、减少耐药性的发生2、同一个病原菌,()不同选用的抗菌药完全不同B、耐药性3、下列不属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参考依据的是()C、医生长期临床所得经验4、个体化经验治疗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性别5、如果考虑CA-MRSA,加用()D、万古霉素七、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1、成人危及生命的BSI,如感染灶不明,经验治疗宜选()B、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2、儿童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案是()A、万古霉素单药治疗3、颅底骨折患者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验治疗可选抗菌药物是()A、万古霉素+3代头孢4、对于腹腔感染的经验治疗应覆盖的菌群是()D、厌氧菌和阴性菌5、CHINET2010-2012统计显示血流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C、凝阴葡萄球菌八、根据抗菌药物特点选择用药1、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的药物是()A、莫西沙星2、左氧氟沙星的抗菌谱不包括()D、厌氧菌3、适用于复杂性/ESBL所致社区获得性感染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是()C、厄他培南4、利奈唑胺抗革兰阳性菌的作用部位是()B、核糖体RNA亚基5、对肠球菌无效的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D、CPZ-SB。
2020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
1、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1)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
(2)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
(3)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国内已经上市的品种
化学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
商品名 泰能 美平 克倍宁 怡万之 安信
医保类别 乙类 乙类 乙类 乙类 乙类
碳青霉烯类抗菌活性
1、适应症为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 包括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粘 质沙雷菌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细菌所致 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腹腔感染、 盆腔感染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产生机制
1、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力下降,主要见于耐甲氧西林葡萄 球菌及某些肠球菌;
2.Ⅰ型β-内酰胺酶水解碳青霉烯类的微弱活性加上细菌对碳 青霉烯类通透性下降致耐药性产生,主要见于一些肠杆菌及绿 脓杆菌;
3.菌株产生含锌β-内酰胺酶水解碳青霉烯类,这些菌株大多 为临床非常见的病原菌。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碳青霉烯类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
(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 (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2、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
2019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科内培训试题带答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培训试题2019年07月12日科室:姓名:成绩: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题28分)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厌氧菌均有较强的作用,但此类药品也有其局限性,以下细菌对该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是()。
A.MRS(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B.屎肠球菌C.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D.黄杆菌属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哪些感染()A.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B. 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C.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重症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治疗D. 个别品种尚可用于年龄在3个月以上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3、在FDA孕妇用药安全性分类中,以下属于妊娠B类的是:( )A.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B.美罗培南C.帕尼培南倍他米隆D.厄他培南E.比阿培南4、以下品种中,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 )A.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B.美罗培南C.帕尼培南倍他米隆D.厄他培南E.比阿培南5.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下列哪些β-内酰胺酶不稳定()。
A.ESBLs B.AmpC酶 C.NDM-1 D.KPC酶6、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建议与以下哪些药物联合使用()A.更昔洛韦 B.丙戊酸 C.丙磺舒 D.阿昔洛韦7、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A.不宜用于治疗轻症感染B.原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慎用C.应有美罗培南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仍需严密观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D.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应用时应根据肾功减退程度减量用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1、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 )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非发酵菌作用差,其( )长,可一天一次给药,不得使用含有( )的液体作为溶媒。
2、亚胺培南大剂量可引起( )、()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 )以下的小儿不宜使用。
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中,属于()级,部分地区( )在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 )级。
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第二部分:品种选择评价
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选用美罗培南和帕尼培南,如考虑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应选 用美罗培南;不宜选用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②CRE感染及重症感染应选用推荐剂量较大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③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非发酵菌的感染不应选用厄他培南; ④妊娠患者不推荐选用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 ⑤儿童不推荐选用比阿培南。 违反①—⑤中任意一 条,每条扣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第四部分: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①使用抗菌药物前有相应病原学送检,指细菌培养(含院外有效病原学证据); 不符合①扣20分; ②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降钙素原及细菌培养 等。 不符合②扣10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评价细则说明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
30 25 20 15 10 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目 录
Content
A B C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替加环素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0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 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 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细则

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细则一、碳青霉烯类药物产生与特点1.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产生1)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1976年从链霉素发酵液中分离出的硫霉素,但其化学稳定性差,对其结构进行修饰,使亚胺甲基化而得到稳定的衍生物亚胺培南。
2)碳青霉烯类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上的硫原子为碳所替代,且C2与C3之间存在不饱和双键,另外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
3)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尤其在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
2. 目前上市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及特点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亚胺培南容易被肾脱氢肽酶(DHP-1)水解失活;西司他丁是DHP-1抑制剂,阻止亚胺培南肾内代谢,消除其肾毒性。
2)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帕尼培南可在肾皮质蓄积并导致肾小官坏死;倍他米隆可竞争性抑制帕尼培南向肾小管分泌,保护肾小管。
3)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都对DHP-1稳定,可单独使用。
二、碳青霉烯类药物分类、抗菌谱、剂量及抗菌作用1. 碳青霉烯类药物分为3类,每类药物针对的敏感菌不同2.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敏感度不同3. 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和帕尼培南的使用剂量不同4. 第一类碳青霉烯类药物--厄他培南体外抗菌作用1)与亚胺培南比较:对肠杆菌科细菌活性显著为优;对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差;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活性略逊。
2)可应用于CAP、复杂性尿路感染和腹腔感染。
5. 第二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作用1)抗菌谱广,活性强,对肠杆菌科细菌、铜绿、不动等非发酵G-菌(除外嗜麦芽)、革兰阳性菌(除外MRS、屎肠球菌)、厌氧菌都有效。
2)对大多数β内酰酶稳定,包括ESBL、AmpC。
3)具有抗生素后效应,对革兰阴性菌PAE可达1-2h。
4)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革兰阳性菌、敏感革兰阴性菌无优势。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点评方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为遏制细菌对该类药物耐药率的上升,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强调加强重点环节管理,要强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经具有相应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确需越处方权限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要求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先行实施专档管理。
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要按照要求及时填报有关信息。
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等三个技术文件,为持续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科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要点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
对照这3个适应证,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1. “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
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2.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指征。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

附件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一、评价细则说明1.本评价细则是为评价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提供参考,供专档管理和督导检查时使用。
2.所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包括以下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
3.评价表中权重分数高的部分仅代表管理侧重点,并不代表在临床应用中权重分数低的部分不重要。
4.评价表分为5部分: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
5.每张表针对1个病例进行评价,如病例中使用1个以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时,进行总体评价。
根据不合理情况,予以扣分。
6.评价表共100分,实行扣分制,扣完为止,最低0分。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注释:[1]适用于MIC≤8μg/ml的CRE感染(如与多黏菌素联用时则CRE的MIC可为16—32μg/ml),使用时应加大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并联合其他抗菌药物。
[2]推荐剂量(见附录)[3]部分地区厄他培南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中属于限制使用级,遇此情况无需进行第五部分评价。
附录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推荐给药剂量1.亚胺培南(剂量以亚胺培南计算)一般为静脉滴注给药,亦可肌内注射给药,严禁静脉注射给药。
(1)静脉给药①成人:肾功能正常患者根据感染严重程度、细菌敏感性以及患者体重而定,每日2~3g每6~8小时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不得超过50mg/kg或4g,且无资料显示剂量超过4g可提高疗效。
②肾功能减退成人:肾功能减退患者需调整剂量,内生肌酐清除率50~90ml/min者每次0.25~0.5g,每6~8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10~50ml/min者每次0.25,每6~12小时给药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6~9ml/min者每次0.125~0.25g,每12小时给药1次。
血液透析患者应在透析后给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剂量与内生肌酐清除率< 10ml/min者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每次0.5~1g,每日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
经相关领域专家多次研究论证,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达成以下共识。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
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
厄他培南抗菌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糖细菌抗菌作用差;其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分别与西司他丁及倍他米隆组成合剂,后二者分别为肾脱氢肽酶抑制剂及近端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输送系统抑制剂,并不起到抗菌作用。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逐年上升。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来,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降至2017年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期由DDDs/100人·天降至DDDs/100人·天。
多数类别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该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DDDs/100人·天上升至DDDs/100人·天。
在部分地区存在个别品种应用过多或上升过快的现象。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1.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因而选择该类药物的几率增加。
2.免疫缺陷/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增多。
3.部分医务人员临床应用不合理。
(二)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呈上升趋势。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显示,2017年全国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平均为%,较2014年上升了个百分点,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老年、儿童和成人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依次为%、%和%。
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持续较高,2017年全国平均检出率为%,个别省份检出率最高达到%。
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
对照这3个适应证,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
1.“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
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
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指征。
应当提倡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的多样化,对于一些轻中度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宜选择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产ESBL细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他类别抗菌药物。
3.有用药适应证的患者应当强调病原学诊断,及时降阶梯治疗。
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前,必须送检标本做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原及药敏结果时,应当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合理采用降阶梯治疗。
4.按病原菌类别及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选择合适的碳青霉烯类品种。
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及比阿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最低抑菌浓度接近),对于某些重症感染及广泛耐药菌感染(如CRE感染)则应保证足够的用量,选择说明书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权威指南推荐给药剂量较大的
品种。
②厄他培南可用于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其半衰期长,可以一天一次给药。
5.除厄他培南可用于直结肠择期手术的预防用药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无其他预防用药指征,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6.多重耐药定植菌或携带状态,不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
(二)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近年来,儿童群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及耐药性明显上升,主要原因:1.感染患儿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较成人少,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主要选择。
2.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了更多重症感染患儿。
大于1月龄儿童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与成人相仿,在新生儿及肾功能不全的儿童用药安全性尚未确定。
为减轻细菌耐药选择性压力,应当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感染患儿中的应用。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临床科室应当严格掌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征,按照规定会诊,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经药师审核后使用。
2.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患儿发生感染时,及时正确留取微生物标本,依据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相应的给药方案。
强调通过病原学诊断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
(三)规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该类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存在肾功能下降
的老年人需要减量使用;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一般无需剂量调整。
美罗培南与厄他培南为妊娠B类药物,有明确指征时可用于孕妇,其他品种为C类。
四、加大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落实专档管理要求
(一)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
手卫生等医院感染基础防控措施适用于所有耐药菌的防控。
应当重视CRE感染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逐步建立医院CRE等耐药菌的筛查制度,对感染及携带者需进行隔离。
对于CRAB感染,则通过加强环境消毒、阻断接触传播来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通过强化医院感染防控,遏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的播散。
(二)落实专档管理要求。
作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要求,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专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