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必读书目(10-03)(1)
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

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
(原创版)
目录
1.考博教育的重要性
2.教育学考博的参考书目
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4.参考书的使用方法和策略
5.总结
正文
教育学考博的参考书目是准备考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考博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个人的学术水平,更是为了培养具有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因此,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对于备考过程来说至关重要。
教育学考博的参考书目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等几个方面。
在选择参考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
考博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参考书的选择应该以权威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主要标准。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呢?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学术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参考书。
其次,需要了解考博学校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参考书。
最后,可以参考一些教育学专家和学者的推荐书目,以及一些教育学学术期刊和网站上的书评和评论。
参考书的使用方法和策略也是备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参考书的使用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读全书,了解全书的结构和内容;其次,重点阅读和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相关的内容;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博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总结。
总的来说,教育学考博的参考书目是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博士生必读书目

博士生必读书目一、经济学经典著作及宏微观理论基础经济学经典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凯恩斯的《通论》。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微观经济学进阶:初级: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的经济学教材;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
中级:平狄克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
宏观经济学进阶:初级: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和曼昆的经济学教材;国内的看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
中级:多恩布什的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
二、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制度经济学: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商务出版社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下册)商务出版社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美道格拉斯·C.诺斯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道格拉斯·C.诺斯等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华夏出版社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约翰.德勒巴克新制度经济学前沿——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奥斯特洛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出版社青目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阿兰.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埃瑞克.菲吕博顿等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周其仁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艾德克.拉丝缪森博弈与信息——博弈论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三、公共经济学(公共治理)与发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治理理论):[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教育博士备考书单

教育博士备考书单【最新版】目录1.教育博士备考书单的重要性2.书单的具体内容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书籍4.备考书籍的使用建议正文教育博士备考书单的重要性对于准备攻读教育博士的学生来说,一份详尽的备考书单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博士考试涉及到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份好的备考书单可以帮助考生明确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从而提高考试通过率。
书单的具体内容以下是一份教育博士备考书单,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书籍: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杜威)、《教育学原理》(康德)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布鲁纳)、《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吉尔伯特)3.教育史:《中国教育史》(陈鹤琴)、《西方教育史》(罗杰·艾利克森)4.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学》(霍尔)、《教育领导与决策》(约翰·霍普金斯)5.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陈志杰)、《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威廉·维尔斯)6.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论》(李秉德)、《教学原理与方法》(加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书籍面对众多的备考书籍,考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呢?首先,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相应领域的书籍进行深入学习。
其次,考虑书籍的作者和出版时间。
选择权威作者和最新出版的书籍,可以确保掌握最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
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有些书籍适合阅读,有些书籍适合听课,有些书籍适合进行实践操作。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学习。
备考书籍的使用建议在使用备考书籍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确保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
2.做好笔记和总结。
阅读书籍时,要做好笔记和总结,帮助自己消化吸收书中的知识点。
3.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育类专业博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教育类专业博士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教育学与教育史1.《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现代教育论》(第二版),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教育基础》(第八版),[美]奥恩斯坦、丹尼尔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教育哲学导论》(第二版),石中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民主主义与教育》,[美] 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高等教育哲学》,[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7.《高等教育理念》,[英] 罗纳德·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美] 伯顿?克拉克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9.《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曲士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外国高等教育史》(修订版),黄福涛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比较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美] 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高等教育哲学》,[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美]伯顿?克拉克主编,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加]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编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5.《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荷兰]弗兰斯·范富格特,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6. 《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美]菲利普?G. 阿特巴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20017.《21世纪的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政治、经济的挑战》(第2版),[美]菲利普?G. 阿特巴赫等主编,施晓光、蒋凯主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8.《比较教育学史》,王承绪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比较教育学: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美]阿诺夫、托里斯主编,冯增俊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0.《比较教育研究:路径与方法》,贝磊、鲍勃、梅森主编,李梅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教育政策基础1.陈学飞.《教育政策研究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 袁振国.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英]H. K. 科尔巴奇.政策[M].张毅,韩志明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6.[英]米切尔·黑尧(Michael Hill).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M].赵成根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7.保罗.A.萨巴蒂尔(Paul A. Sabatier).政策过程理论[M].彭宗超,钟开斌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8. [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M].吴爱明,李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课程教学与教师发展1. 帕尔默著(2005)《教学勇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

教育学考博参考书目摘要:1.考博教育学的重要性2.教育学考博的参考书目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目4.参考书目的使用建议正文: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在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想要攻读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同学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成为提高考博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一、考博教育学的重要性教育学考博是对考生教育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
要想在考博中取得优异成绩,系统地学习教育学理论和掌握相关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过程中,参考书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复习效果和考试表现。
二、教育学考博的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考生梳理教育学基本理论体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教育史》: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外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有助于考生了解教育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
3.《教育心理学》: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心理过程和教育心理方法,对于提高考生的教育心理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本书从实证角度出发,详细阐述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和途径,对提高考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目1.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参考书目,以确保复习效果最佳。
2.结合考试大纲选择:考生应参照教育学考博的大纲要求,挑选涵盖大纲知识点的参考书目,确保复习全面、系统。
3.注重书目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考生在选择参考书目时,要关注作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要充分考虑书目的实用性,选择论述严谨、实践性强的书籍。
四、参考书目的使用建议1.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考生应根据参考书目的内容和难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确保按部就班地完成复习任务。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育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博士参考书目

教育学博士参考书目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是培养高级教育专门人才,进行教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管理的学科研究生教育。
为了帮助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和提升专业素养,下面是一份教育学博士参考书目,供有需要的研究生参考。
一、教育学基础1. 《教育学原理》——杨东平2. 《教育学概论》——高迎祥3. 《教育学原理与教育思想史》——陈其光4. 《教育心理学》——杨国忠5. 《教育技术与课件制作》——刘春江二、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统计与测量》——王向光2. 《质性研究方法》——何宝东3. 《量化研究方法》——李家明4. 《教育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汪洋5. 《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杜鹏飞三、教育政策与管理1. 《教育学的政治经济学》——罗文嘉2. 《教育行政学》——王铮3. 《高校治理与管理研究》——王全凯4. 《教育法学》——马千里5. 《教育评估与质量管理》——朱庆华四、教育发展与改革1.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 《世界教育发展报告》3. 《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杂志4. 《国际教育研究》杂志5. 《现代教育科学》杂志五、学校与教育教学1. 《中学教育学》——方宝美2. 《小学教育学》——孙宝国3. 《学校教育学》——林源4. 《课程与教学》——汤化龙5. 《教育心理学》——张德芬六、特殊教育与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学》——杜高斗2. 《残疾人教育学》——岳大勇3. 《心理咨询与评估》——吴秉成4. 《学前儿童特殊教育学》——包明红5. 《心理健康教育与谘商》——宋秀梅七、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1. 《远程教育概论》——牟砚林2.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董占培3.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肖瑞萍4. 《计算机教育学》——钟文忠5. 《网络教学:原理与实践》——孙志远八、研究生期刊1. 《教育研究》杂志2.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3.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4.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5. 《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以上是一份教育学博士参考书目,涵盖了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发展与改革、学校与教育教学、特殊教育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
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生100本必读书目

教育学原理专业学生100本必读书目1. 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2. 梯利著,葛力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33. 伯兰特•罗素著,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4. 伯兰特•罗素著,马家驹、贺霖译:《西方的智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5. 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816. 张志伟、欧阳谦主编:《西方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 韩东晖主编:《智慧的探险——西方哲学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车文博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9. 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0. 韦政通著:《中国的智慧》,岳麓书社,200311.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12. 高时良编撰:《学记评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3.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4.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5.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 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7. 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18. 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9. 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东方出版社,199020. 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1. 赫•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2. 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 巴格莱著,袁桂林译:《教育与新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4.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 杜威著,赵祥麟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6. 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7. 舒尔茨著,曹延亭译:《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28. 约翰•怀特著,李永宏等译:《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9.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0. 赞科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1. 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32. 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33. 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4. 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合编:《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5. 华东师大教育系等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6. 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37.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8. 戴本博、张法琨主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9. 博伊德、金合著,任宝祥、吴元训主译:《西方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0. W•F•康内尔著,张法琨等译:《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1. 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42. 季苹:《西方现代教育流派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3. 罗伯特•梅逊著,陆有铨译:《西方当代教育理论》,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44. 陈友松主编:《当代西方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45. 陆有铨著:《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46. 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47. 王枬主编:《西方现代教育思潮》,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48. 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49. 金生鈜著:《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 99750. 金生鈜著:《规训与教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1. 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52. 石中英著:《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3.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4. 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5.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6.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7.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8.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9.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0. 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61. 郑金洲、瞿葆奎著:《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2. 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63.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4. 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65. 叶澜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教育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6.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7. 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68.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69. 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0.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1. 袁振国主编:《对峙与融合——20世纪的教育改革》,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72. 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3. 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4.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5. 王枬主编:《教育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6.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77. 奥恩斯坦著,刘付忱等译:《美国教育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78. 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79. 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等著,曲程、迟凤年译:《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80. 朱小蔓著:《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1. 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200282. 张巽根著:《教育是什么》,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83. 扈中平著:《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84. 扈中平、刘朝晖著:《挑战与应答——20世纪的教育目的观》,山东教育出版社,199 585. 王坤庆著:《教育学史论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86. 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7. 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88. 陈向明主编:《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89. 潘慧玲主编:《教育研究的取径:概念与应用》,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90. 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陈树清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 8591. 菲力浦•孔布斯著,赵宝恒、李环等译:《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92. 查尔斯•赫梅尔著,王静等译:《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9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4.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5. 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2 00396. 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 00197. 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李树英校:《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8.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99. 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00. 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教育博士备考书单

教育博士备考书单摘要:1.引言:教育博士备考的重要性2.教育学理论类书籍3.心理学理论类书籍4.研究方法类书籍5.教育史类书籍6.结论:备考书单的选择与使用正文:教育博士备考书单的重要性教育博士作为教育领域的最高学位,其备考过程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充分的知识储备。
一份高质量的备考书单,可以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等知识,为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为您推荐一份教育博士备考书单,助您在教育博士备考过程中事半功倍。
一、教育学理论类书籍1.《教育学原理》:杜威著,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过程和方法,是教育学的经典之作。
2.《教育学》:桑代克著,该书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教育学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类书籍1.《心理学原理》:威廉·詹姆斯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对教育博士考生了解心理学理论非常有帮助。
2.《儿童心理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该书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心理学问题,对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研究方法类书籍1.《教育研究方法》:约翰·戈尔茨坦著,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选择和实施,对提高考生的研究能力大有裨益。
2.《量化研究方法》:肖恩·肖恩著,该书从实证主义角度出发,系统讲解了量化研究方法的原理、步骤和技巧,有助于考生掌握量化研究方法。
四、教育史类书籍1.《西方教育史》:杜威著,这本书从古希腊教育开始,详细阐述了西方教育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对考生了解教育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中国教育史》:陈鹤琴著,该书全面梳理了中国教育史的演变过程,对于增强考生对教育史的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备考书单的选择与使用综上所述,教育博士备考书单涵盖了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教育史等多个方面。
考生在选择和使用备考书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籍;其次,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避免临阵磨枪;最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学生必读书目
(标蓝色者为最重要,标红色者为第二重要)
2010年3月
基本理论类
《四书》《五经》《师说》《学记》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康德:《论教育学》、《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
涂尔干:《道德教育》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确定性的寻求》《我们如何思维》
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
福柯:《规训与惩罚》
怀特:《教育的目的》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
塞尔:《心灵、语言与社会》
罗杰斯:《个人形成论》
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
郑石岩:《觉:教导的智慧》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
弗朗索瓦:《圣人无意》
Gauthier, D. (1963). Practical Reasoning
Wenger, E. (1998).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研究方法论类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吉登斯:《社会的构成》
范梅南:《教学机智》《生活体验研究》
波兰尼:《个人知识》《科学、信仰与社会》
赖尔:《心的概念》
库伯:《体验学习》
胡军:《知识论》
Phil Carspecken,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
Gibbens et al. The New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Urie Bronfenbrenner: Lewinian Space and Ecological Substance. Environments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Theoretical and Operational Models.
Joseph J. Schwab:The Practical 1: A language for curriculum;The Practical 2: Arts of Eclectic;The Practical 3: Testing and the Curriculum;The Practical 4: Something For the Curriculum Professors To Do
Labov, The Metaphors We Live By
James Gee,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Norman Fairclough, Analyzing Discourse: Textur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
行动研究类
Kurt Lewin: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 &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Frontiers in Group Dynamics‖, ―Field Theory and Learning‖,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as a Function of the Total Situation‖;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se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 Lewin, Kurt, 1890-1947
Edgar Schein. Kurt Lewin’s Change Theory in the Field and in the Classroom: Notes Toward a model of Managed Learning
舍恩:《反映的实践者》《培养反映的实践者》《反映回观》
阿吉利斯等:《行动科学》
夏林清:《大团体动力》
Carr, W. and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Knowing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Elliot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Eisner, E. W. (1979).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Joiner, B. “Searching for Collaborative Inquiry: The Evolution of Action Researc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83
教师教育类
帕尔默:《教学勇气》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
康纳利等:《教师成为课程研究者——经验叙事》
徐碧美:《追求卓越》
Lave, J., & Wenger, E. (1991). 《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Elbaz-Luwisch, F. Teacher Thinking: 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 Teachers’ Voices
Freeman, D. (2002). The Hidden Side of the Work: Teacher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 Teach. Language Teaching. 35
Hargreaves, Andy & Fullan, Michael (1992). 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
Lortie, D. C. (1975). Schoolteacher: A sociological study
Verloop, Nico et al.(2001)Teacher knowledge and the knowledge base of teach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5 (2001) 441–461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1-22.
Magdalene Lampert. Learning Teaching in, from, and for Practice: What do we Mean?
Magdalene Lampert. How do teachers manage to teach? Perspectives on problems in practice.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5, 55(2).
历史类
罗素:《西方哲学史》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比较简明)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多卷本)
吴式颖主编:《外国现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比较简明,但限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