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古代玉器鉴定
中国古玉鉴定大全:高古玉特征,断代详解,看完不后悔

鉴赏高古玉有许多方法。
除了传世品,高古玉深藏地下两三千年以上,会发生一些'质变',比如氧化白斑(俗称灰皮)、钙化、瓷化、晶状物析出、次生物出现。
不同的物质沁入玉器里面,就给玉器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叫做沁色。
有红沁、朱砂沁、土沁、水沁、金属沁、水银沁等。
受沁程度要因土壤、气候、压力、温度等条件而异。
这些色沁一般都由表及里地去分布,有一种层次感、灵动感和通透感,看上去很自然,很舒服。
而现代沁染的玉器,发色死,附在表面,没有层次感。
第一部分:从古玉的特征鉴定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方法来鉴别古玉!1、古玉必须有老旧感,发自玉质肌理内部的老旧,而不是表面的一层。
原因很简单,长期埋在地下的玉器,玉质的内部受沁开始变化,老旧感是由内而外的。
作假的玉质很新很嫩,表面做旧看上去似乎很旧,被蒙骗上当。
2、包浆;真正的包浆是整体布满的(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包浆就是玉质长时间受空气氧化,自然形成的皮壳(只要露在空气中都会被氧化)尤其是在沁的表面也有包浆,这点很重要,表面有一层玻璃光。
作假的一定会破坏玉质表面,使表面失去光泽,沁上也没有包浆(时间短与空气氧化不充分)(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3、沁;有内沁和外沁内沁更重要,一定是发自玉质内部的受沁状态,沁色浓重过度自然,自然的晕散状态,不论是块状,丝状都显得那么天然。
对于受土沁的天然蚀孔(放大镜下特征是外口小内堂大,并伴有结晶体)一定是真古玉,无法作假。
外沁是活的,经过盘玩会变浅或者没有了,一旦入水后又会浮出表面。
4、自然的开裂钝化(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在裂缝部位用放大镜就可以看到像久旱的土地的裂缝一样,缝隙表面呈V字形钝化、自然。
看见这个特征真古玉无疑。
新的作假的裂缝都是闭合紧密的。
5、古玉的自我修复粘合状玉浆古玉有自我的修复功能,在裂缝处经常会看见一种粘合状玉浆,这种状况比较神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形成的。
古玉鉴定六点方法及辨伪

古玉鉴定六点方法及辨伪1.材质鉴定:古玉的常见材质有玛瑙、水晶、翡翠等,其中最贵重的是翡翠。
鉴定材质的方法有触感、冷热感知、硬度测试等。
一般来说,翡翠手感温润,冷热感知明显;玛瑙的硬度较高,质地细腻;而水晶透明度较高,光亮度好,具有独特的冷热感知。
2.纹理鉴定:古玉的纹理通常包括蟠纹、兽纹、花纹等。
首先要观察纹路的整体分布是否自然,其次要仔细观察纹路的连续性和流畅度,辨别是否有刻意加工的痕迹。
同时,要结合其所属时期的造型风格和题材,进行对比鉴定。
3.颜色鉴定:古玉的颜色主要包括白色、黄色、墨绿色、紫色等。
颜色的明度、鲜艳度、均匀度都是判断其真伪的依据。
在进行鉴定时,可以通过观察颜色的深浅程度、渗透性以及与常见玉石的对比鉴定来判断真假。
4.重量鉴定:古玉的重量也是鉴定其真伪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古玉的体积和材质,可以大致估算其重量。
真正的古玉通常比较重,因为天然石质相对较重;而假的古玉由于采用了人工材质,往往比较轻。
5.声音鉴定:古玉在敲击时会发出特殊的声音。
一般来说,真古玉发出的声音响亮、清脆、均匀,具有回音;而假的古玉会产生沉闷、杂音较多的声音。
这是因为真古玉具有坚硬的结构,回音时间较长;而假古玉通常使用人工材质,声音较差。
6.文物鉴定:古玉作为文物,通常还需要对其历史背景、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定。
这需要涉及到一定的历史知识和专业经验,同时需要参考相关资料和专家的意见。
如有可能,最好请专业人士进行鉴定。
最后,要提醒的是,古玉的鉴定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专业知识,单凭其中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确定其真伪的。
因此,如果对古玉鉴定不够了解,建议尽量找专业的古玉鉴定机构或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鉴定。
古玉痕迹学鉴定

线条流畅自然,深浅不一
线条可能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观察线条的流畅度和深浅变化
拉丝镂空痕迹
真品拉丝
痕迹凌乱,有不规则斜线
痕迹可能过于规整,缺乏凌乱感
注意痕迹的凌乱度和不规则性
仿品电动拉丝
痕迹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
观察痕迹的均匀性和自然感
打磨痕迹
真品打磨
痕迹细腻,有层次感
痕迹可能过于平滑,缺乏层次感
注意痕迹的细腻度和层次感
电动打磨
痕迹均匀,但缺乏自然感
-
观察痕迹的均匀性和自然感
抛痕迹
硬质工具抛光
痕迹略显粗糙,有颗粒感
痕迹可能过于平滑,缺乏颗粒感
注意痕迹的粗糙度和颗粒感
软质工具抛光
痕迹细腻,有柔和感
痕迹可能过于均匀,缺乏柔和感
观察痕迹的细腻度和柔和感
氧化腐蚀痕迹
自然氧化腐蚀
痕迹自然,有层次感
痕迹可能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注意痕迹的自然度和层次感
伪造腐蚀痕迹
痕迹可能过于刻意,缺乏自然感
-
观察痕迹的自然度和真实性
存世磨损痕迹
自然磨损
痕迹自然,有层次感
痕迹可能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注意痕迹的自然度和层次感
伪造磨损
痕迹可能过于刻意,不符合常理
-
观察痕迹的合理性
观察痕迹的旋转状和层次感
钻痕
实心钻痕迹
钻孔较小,边缘有磨损痕迹
钻孔可能过于规整,边缘平滑
注意钻孔的大小和边缘的磨损情况
管钻痕迹
钻孔较大,孔壁可见螺旋纹
螺旋纹可能过于均匀,缺乏自然感
观察孔壁螺旋纹的均匀性和自然感
阴刻线痕迹
硬质刻划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
古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 观察颜色:古玉的颜色多种多样,包括白色、灰色、黄褐色和墨绿色等。
需要注意的是,正品古玉的颜色通常会因为长期埋藏在地下而有所变化,有一定的自然气息。
2. 看花纹:古玉常常有纹路和纹理,一般有“黄玉流纹”、“青
玉开片”等特点。
这些花纹应该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和自然性,如果看起来过于机械、人为,则可能是仿制品。
3. 摸质地:古玉的质地通常较为细腻,手感温润。
真品古玉通常具有一定的光泽,而且摸起来会有一种石头的质感。
4. 看断面:可以通过观察古玉的断面来判断真伪。
古玉的断面应该呈现出与整体相匹配的色彩和纹理。
如果断面的颜色与整体不一致,或者有明显的瑕疵和气泡等,可能是假货。
以上是最简单的几个鉴定古玉真伪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初步的判断,如果要进行更为准确的鉴定,最好找专业的古玉鉴定机构或者有经验的专家来进行。
古玉鉴定12招鉴定要领(精)

古玉鉴定12招鉴定要领(精)古玉鉴定秘籍---12招鉴定要领(精)1.净:因出土古玉表泌出浆层的包裹,在玉体周身便会形成一层与外界土壤之间的隔膜物质呈壳状,灰浆态半透明紧裹状态且内质呈凝脂态有胶冻感,其表面浆层由如风干的白菜呈包裹态,浆壳表层反光呈散漫光,出土古玉器在包裹态浆壳的保护下产生这种视觉净感,出土古玉多表现为虽有土浆却不显脏烂,玉器在土中必有阴阳方位,入色质变必有门,即玉不软沁色不入,古玉表之沁门对应质变区色色间边廓清晰,色与色其表解理态不同.浆层灰浆态,浆壳的厚度与年代和地层环境与土中方位有直接关系.一件玉器要根据因土中阴阳方位之故形成的表层信息来判断其成因和对应成因的应有状态是否符合工上自然态质变规律!而仿品表层信息紊乱则多呈现表层非解理态无紧缩感且脏、烂、模糊之状。
出土古玉器表层因水融蚀会导致玉体体积局部或整体变软呈减缩其减缩区多对应硬质残留和原质残留,硬质残留呈解理态如骸晶,而原质残留多呈岛状,减缩区分布现象的观察必须注意考虑玉体在土中的埋藏朝下方位或水融严重部位如裂处.玉器单薄与边缘和孔洞沁门处,减缩部位必有对应色与质的内质改变,缩部色变重的多存在明显界线与台阶且呈随型包裹态表(表土层干燥地水挠动质变,质变由内而外所至.).生坑态时吐灰区对应减缩区.整体水融减缩部分的光滑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呈包裹态壳状;出土古玉器经盘摸,表层解理会出现团状回缩态(此现象盘前盘后的表象在显微镜下观察团状回缩态变化尤为明显),仿品表面缩的部分工沁顺序混乱多呈缩上工且没有相对应的内质质变和对应的清晰边缘。
出土古玉工上自然态质变的原理即原皮残留之下为澎化层,原皮和澎化层脱落后呈现二次次生皮!细节是收藏者必须注意的!!!2.熟:出土古玉器整体因水.时间和地热、地压.地层的深度等物化的作用,外部物质顺晶格进入填充其间,折光律发生变化使玉器整体或因土中方位之故局部会变软而产生的一种质的变化多产生失色,失透与凝脂感,玉器整体呈现水充盈状态感由如煮熟的萝卜,经电子扫描测试,其含水量明显高于生玉。
中国玉器鉴赏

中国玉器鉴赏一、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玉人头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乳白色,局部有褐色浸蚀。
体扁平,头像作侧视,以阴线刻一橄榄形目,头顶有一椭圆形发髻,鹰钩形鼻,嘴微张,脑后有外凸的耳形脊。
头下有颈,嘴角处有一个穿圆孔,可供佩系。
陕西神木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高4.5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淡黄色。
体扁平,顶部微呈弧形,两边斜直,刃部较宽,两面刃,较锋利。
顶端一圆形穿孔,两面钻透。
四边较薄,中间较厚,通体磨光。
制作精美,无使用痕迹,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墓葬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长17.8厘米厚0.9厘米刃宽7.2厘米孔径1.2厘米穿孔玉斧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青色。
长方形,顶端平整,两侧斜直,刃部较宽,两面磨刃,略呈弧形,四边较薄,中间较厚。
通体磨光,靠近顶端有一圆孔,两面钻透。
此件制作精致,是权力或财富的象征物,为部落首领所占有。
1960年山东曲阜出土。
现藏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玉璇玑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玉质泛白色。
体扁平,中央有圆孔,形似变形的环。
外缘有三个形状相同、且均向同一方向旋转的锯齿状凸脊,凸脊之间各有每三齿为一组的锯齿四组。
全器计有相似大凸齿三个、小凸齿十二组三十六个,等距分布。
是观测天象之器,或是织机上某一部件,有待研究。
1978年山东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径8厘米人面纹玉佩饰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墨色。
体扁平,呈四边略外凸的方形,背部中央有一垂直的凸脊,脊上有一横穿,可供穿系。
正面刻人面纹,面部正视,以阴线刻橄榄形眼眶,眶内饰一横线作目,双目相连,等腰三角形纹作鼻,横道弦纹作口。
虽五官比例不甚协调,但轮廊俱现,为大汶口文化较早的人面形玉饰。
山水滕县出土。
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高3.2厘米宽3.9厘米兽面纹玉(石奔)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青中泛黄色,通体抛光。
原断为两截,受土浸,表面形成不同颜色。
体扁平,呈长方形,背部平直,刃部稍宽,一面刃的坡面较宽,另一面较窄。
古玉鉴定方法

古玉鉴定方法
古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玉的鉴定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学问,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介绍古玉鉴定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鉴别古玉。
首先,古玉的鉴定需要了解古玉的材质。
古玉的材质主要有玉石、玉石类、矿石类和玉饰品等。
玉石的硬度高,质地坚硬,通常具有玻璃光泽,是最常见的古玉材料。
而玉石类、矿石类和玉饰品则会有不同的特征,需要通过观察和比对来进行鉴定。
其次,古玉的鉴定还需要了解古玉的工艺。
古玉的工艺主要有玉雕、玉刻、玉磨和玉琢等。
玉雕是将玉石雕刻成各种器物或人物形象,玉刻是在玉石上刻画文字或图案,玉磨是将玉石磨成器物或工艺品,玉琢是将玉石琢成器物或工艺品。
通过对古玉的工艺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古玉的真伪和年代。
另外,古玉的鉴定还需要了解古玉的纹理和颜色。
古玉的纹理主要有玉石纹、玉石花和玉石眼等,不同的纹理代表了不同的年代和品种。
而古玉的颜色主要有青色、白色、黄色、红色和黑色等,不同的颜色也代表了不同的品种和价值。
最后,古玉的鉴定还需要了解古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古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古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玉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进行鉴定和评估。
总之,古玉的鉴定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学问,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对古玉的材质、工艺、纹理、颜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古玉的鉴定和评估。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古玉鉴定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鉴别古玉,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古玉23个鉴定方法

古玉23个鉴定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古玉那档子事儿。
古玉啊,就像是历史长河中遗落的瑰宝,神秘又迷人。
那怎么鉴定古玉呢?且听我细细道来这 23 个鉴定方法哈。
你看啊,先得观察它的颜色。
古玉的颜色那可不会像新玉那么鲜亮扎眼,它往往有一种温润醇厚的感觉,就好比是经过岁月沉淀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
要是一块所谓的“古玉”颜色过于艳丽,那可得多个心眼儿啦,说不定就是个西贝货呢!再摸摸它的质感。
真正的古玉,那手感可不是一般的温润细腻,就像抚摸着婴儿的肌肤一样。
要是摸起来涩涩的,或者感觉很生硬,那你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还有啊,看看它的工艺。
古代的工匠们可都是用心雕琢每一块玉的呀,那线条那纹路,都是那么自然流畅,绝不是现在机器能比的。
要是发现那些纹路很呆板,不灵动,那可能就不是古玉咯。
古玉的包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呢。
就像人的皮肤会随着时间有变化一样,古玉的包浆也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那层包浆会让古玉看起来更加有韵味,更加有故事。
然后呢,瞧瞧它的造型。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风格,古玉的造型也不例外呀。
如果一个说是古代的玉,却有着现代的造型风格,那不是开玩笑嘛!另外,古玉上的沁色也能透露很多信息呢。
沁色自然均匀的,往往更靠谱;要是沁色乱七八糟,看着就很假,那可得小心咯。
再看看它有没有绺裂。
古玉在长久的岁月中,可能会有一些自然的绺裂,这也是它经历时间洗礼的证明呢。
还有一些细节也不能放过呀,比如雕刻的细节、玉质的内部结构等等。
这就像是破案一样,得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去寻找真相。
哎呀,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鉴定古玉还挺有意思的?不过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本事哦,得靠咱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
咱可不能小瞧了古玉鉴定这门学问,这可是和历史、文化紧密相连的呢。
通过一块古玉,我们能看到古人的智慧、技艺和审美,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啊!总之呢,要想成为一个古玉鉴定的行家,就得有耐心、细心和恒心。
多去看看真正的古玉,多和懂行的人交流交流,慢慢地,你就能掌握其中的门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