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艺术

合集下载

夏朝的玉器文化夏代玉器艺术的瑰宝

夏朝的玉器文化夏代玉器艺术的瑰宝

夏朝的玉器文化夏代玉器艺术的瑰宝夏朝的玉器文化:夏代玉器艺术的瑰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独立王朝,存在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的时期。

在这个远古的王朝里,玉器文化繁盛发展,夏代玉器作为古代中国最早的艺术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围绕夏代玉器文化展开,介绍夏代玉器的种类、特点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一、夏代玉器的种类夏代玉器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分为玉璧、玉饰、玉器三大类。

1. 玉璧:玉璧是指一种圆形或方形的玉器,是夏代玉器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玉璧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往往被用于祭祀或礼仪场合。

它的制作工艺精湛,常常镶嵌有金、银、铜等金属,形成独特的图案和纹饰,是夏代玉器中最让人称赞的艺术品之一。

2. 玉饰:夏代玉饰多种多样,包括玉佩、玉璋、玉琮等。

玉佩是夏代玉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华丽的纹饰而受到广泛关注。

除了玉佩之外,夏代玉饰还有玉璋和玉琮等,它们常用于王室和贵族的仪式或礼仪场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 玉器:夏代的玉器种类繁多,包括玉瓮、玉盘、玉斧等。

这些玉器不仅具备实用性,还注重形制和纹饰的工艺美学,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例如,夏代玉瓮多采用方形或圆形,雕刻着各种神秘和神圣的图案,被用于祈祷和祭祀活动。

夏代玉盘则常被用于贵族的宴会或仪式场合,是当时社会地位的象征。

二、夏代玉器的特点1. 纹饰丰富多样:夏代玉器的纹饰以动物、人物和几何图案为主,其中动物纹饰尤为突出,常以神秘的龙、鸟和虎为主题,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

此外,夏代玉器还采用了各种纹饰的组合方式,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装饰效果。

2. 制作工艺精湛:夏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工匠们采用了磨削、切割、雕琢等多种技术,使玉器表面光滑细腻,纹饰清晰可见。

同时,夏代工匠还善于利用玉石的原始美感,将其原始石纹与纹饰相结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气质和审美价值。

3. 文化内涵深厚:夏代玉器不仅具备实用功能,更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和宫廷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玉器篇  ppt课件

红山文化
• 勾云形玉佩
红山文化
• 玉龙
红山文化
• 龙形玉璜
红山文化
• 龙形玉佩
红山文化
• 龙形佩
红山文化玉璧
• 这件红山文化玉璧方形而圆角, 器缘略有残缺,长15.9厘米、宽 14.4厘米,孔径6.4厘米,厚0.8厚 度。璧内外缘磨薄,一边有双孔, 孔间距3.2厘米。孔系对钻而成, 有移动痕迹。器身正而微凸并打 磨光滑,背面较为平整,通体素 面无纹饰,因此可称素面玉璧。 其色黄绿中泛白,且有白色絮状 物和稀疏的黑点.透明度虽不高, 其温润的玉质却让人爱不释手。 这件玉璧的玉料系岫岩透闪石玉, 是目前为止我国发现的同类形状 中最大的玉璧。其年代距今约 5000年,造型是典型的红山文化 玉璧。
中国出产玉石的地方
• 辽宁玉石有三个品种,其中两宗全国出名;一是代表我国岫岩玉鼻祖 的岫岩县玉石,简称岫玉岫岩玉呈碧绿色、绿色、淡绿色、灰色、白 色、黑灰色、花色、黄色,透明度较好。一是阜薪的玛瑙玉石。
• 新疆玉石分为和田羊脂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等。 上品羊脂玉有两种色泽,以无瑕、点、绺的仔玉为贵。羊脂白仔玉呈 蜡质光泽,有羊油脂白状,温润宜人,多出产在新疆和田的玉龙喀什 河和喀拉喀什河流域。还有一种略带青灰色的羊脂玉,温润可人,有 强烈的蜡质感
•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玉斧
玉串饰
• 良渚文化类型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玉器代表文 化
• 北方代表:红山文化
• 南方代表:良渚文化
• 中原代表: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玉龙
• 中华第一玉龙
迄今最早的玉龙,造型 奇特
黄玉猪龙
• 红山文化玉器
猪龙同体是吉祥神, 以祈雨求丰年,浑 厚粗壮而神秘。

明代玉器艺术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明代玉器艺术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明代玉器艺术的风格与文化内涵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也是中国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明代玉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明代玉器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一、明代玉器的风格特点明代玉器的风格独具一格,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明代玉器注重形式美。

明代玉器的造型多样,无论是玉璧、玉带坠、玉佩还是玉杯、玉香盒等,都在形式上追求简洁明快的美感。

玉器的造型通常以圆滑、流畅的曲线为主,线条简练而不失润泽。

同时,明代玉器在设计上也注重对称和平衡,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的美感。

其次,明代玉器注重纹饰装饰。

明代玉器的纹饰装饰丰富多样,主要有几何纹、云纹、祥云纹、龙纹、凤纹、花卉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艺术表达,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追求。

明代玉器的纹饰经过精雕细琢,形式美丽、线条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明代玉器注重色彩的运用。

明代玉器的色彩鲜艳明快,多以青白、青黄、青绿等为主色调。

其中,青色玉器被视为最为珍贵和高贵的品种,凸显了明代玉器的尊贵与上乘。

第四,明代玉器注重质地的选择。

明代玉器的质地细腻,通常选用上等的和田玉、瑞玉、天然玉等,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品质。

明代玉器的质地经过巧妙的打磨和雕刻,使其具有高雅的质感和触感。

二、明代玉器的文化内涵明代玉器不仅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明代玉器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明代玉器对于儒家文化、道教思想、佛教禅宗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融合。

例如,明代玉器中常出现的龙纹、凤纹等图案,象征着吉祥和权威;而云纹和祥云纹则代表了明朝皇权的象征。

这些纹饰和图案赋予了明代玉器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其次,明代玉器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敬。

明代玉器常以自然中的花卉、鸟兽等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喜爱和景仰。

玉器中的花卉纹、莲花纹、牡丹纹等,展示了中国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第三,明代玉器凸显了宫廷文化的独特韵味。

浅谈我国古代各时期玉器雕刻题材的发展及特征

浅谈我国古代各时期玉器雕刻题材的发展及特征

浅谈我国古代各时期玉器雕刻题材的发展及特征1. 引言1.1 古代玉器雕刻的重要性古代玉器雕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古代玉器雕刻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更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代玉器雕刻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象征。

在古代社会,玉器被视为吉祥之物,代表着权力、尊贵和财富。

玉器雕刻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表现形式。

通过玉器雕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古代玉器雕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实用功能上,更体现在其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上。

古代玉器雕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1.2 玉器雕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玉器雕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玉器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祥瑞的象征意义,成为了表达人们情感、愿望和信仰的重要载体。

玉器雕刻不仅在宗教仪式、祭祀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礼仪、礼物、装饰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器被誉为“石之美者”,被视为最高贵的材料之一,具有神圣、纯洁、坚贞不渝的象征意义。

玉器雕刻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其艺术价值上,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玉器雕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我国先民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玉器雕刻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玉器雕刻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正文2.1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原始玉器时期新石器时代至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雕刻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原始玉器时期的开端。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玉器是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同时期的玉器在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以下将就不同时期的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介绍。

1.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起始阶段。

这个时期的玉器还处于简单的器物阶段,主要有简单的玉石饰品和工具。

形制上以原石为主,工艺简单,纹饰较为简约。

代表性玉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龙山玉,其形制多为片状或棱角状,纹饰以动物形象和几何图案为主。

2.商代:商代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玉器工艺技术达到峰值的阶段。

商代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祭祀的玉器,一类是用于个人佩戴的饰品。

祭祀玉器多为玉璧、玉琮、玉钺等,形制规整,工艺精美。

个人佩戴的玉器则有玉环、玉佩等,形制较为灵活,纹饰多样,常见的纹饰有神采飞扬的神兽、人物、云纹等。

3.周代:周代是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时期。

周代的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宗庙祭祀所用的玉器,一类是王室贵族所佩戴的玉器。

宗庙祭祀的玉器主要有玉璜、玉圭等,形制大气庄重,纹饰中多以神兽为主。

王室贵族的玉器则以玉佩、腰带玉等为主,形制精美,纹饰优雅,常见的纹饰有龙纹、凤纹等。

周代的玉器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艺术性,工艺技术较为成熟。

4.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玉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玉器形制丰富多样,纹饰繁复精细。

玉器的形状有玉瑗、玉琮、玉環等,纹饰以神兽、人物、花纹等多样化为主。

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常见的工艺技法有云纹雕、阴刻、掐丝等。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一种特殊的玉器形式,就是“帝王玉器”,以玉璜和玉板为代表,形制独特,线条优美,纹饰复杂。

5.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玉器主要以玉佩、璧等为主。

秦代的玉器多以龙纹、凤纹等神兽的纹饰为主,形制较为庄重,线条简洁。

而汉代的玉器多以人物、动植物的纹饰为主,形制比较灵活,纹饰繁多。

秦汉时期的玉器工艺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特别是汉代的玉器工艺更加精湛,不仅纹饰繁复,还注重雕刻的细节和表现力。

古代玉器制作技术

古代玉器制作技术

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玉器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在古代玉器的制作及加工技术上,随着历史的进程,其工艺和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创新。

以下将介绍古代玉器制作技术的历史演变和技艺精髓。

一、玉器制作技术的演变1.原始玉器制作技术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纪元开始于新石器时代,那时候人们利用基础工具石质和挖掘的实用工具截切与加工玉石。

2.新石器玉器制作技术新旧石器时代之间,人们逐渐掌握了利用金刚砂、铜器等工具将磨刀石变成玉器的技术,这是人类了解和控制玉的一个重要标志。

3.商代玉器制作技术商代是我国玉器制作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商玉以青铜玉合成器、玉箍、玉饰花卉、鹤、龟等形制为主流,技术范畴则包括雕刻、打磨、镶嵌等多重领域。

4.周代玉器制作技术周代推及东周时期,玉器的种类大幅增加,不同的玉器制作技艺也得以推出。

5.汉代玉器制作技术汉代,玉器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玉制软玉、玉瑗、玉佩、玉珮、玉缕、玉柱、玉斧等各种玉器不断涌现,玉器雕刻技法逐渐成熟,工艺更是越来越细腻。

6.唐代玉器制作技术唐代,以工艺陈旧、玉相明亮、色彩浓郁、工艺繁复为特点的古代玉制浪漫派降生。

7.宋代玉器制作技术宋代,玉器制作和加工技艺继续精髓,格式多样,并在部分国家进行进一步扩张。

8.明清玉器制作技术明清时期,玉器制作和加工技艺借鉴了许多其他艺术形式,使其风范更胜一筹,玉质越发优秀,玉器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亦不断丰富。

二、玉器制作技术的精髓1.天然玉石天然玉石的运用是制作玉器的基础。

天然玉石质地坚硬,形态多变,色泽美好,可以做到细腻、纯净的装饰工艺。

2.雕琢雕琢对于制作玉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精确地雕刻出工艺色彩,塑造出立体效果及多重镶嵌。

3.批刻批刻是玉器制作的又一重要工艺,批刻能够将文字符号刻细入玉料层面中,形成精致而迷人的装饰。

4.马带马带玉器在现代的考古学研仿工艺中占领了很大的市场,其制作流程需要经由雕琢后加工,因而被形容为千锤万凿出红玉。

原始玉器

原始玉器

花园庄M54出土玉器
• 花园庄M54,是一座商代贵族墓,随葬品丰富, 包括青铜、玉、陶、石、骨、蚌器及象牙器共
计570件,其中出土玉器共210件。
• 器类:礼仪用器:龙形佩、鹅、鹦鹉、管、环、璧
殷墟玉器—玉象
• 妇好墓出土玉象数件。象本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 地区,古气象学研究表明,三千年前的商代晚期 中原平均气温较现在高2度,湿润多雨并且分布
商代制玉工艺
• 工艺:圆雕、片雕、镂雕、线刻、管钻、镶嵌、俏色
• 线刻包括三类,单阴线、双钩阴线、阳线 • 单阴线:有两种:一、用砣具勾划,深浅均匀;二、用 尖锐刀具反复琢刻,带细线毛边的“毛刀”。 • 管钻:技术较为进步,一般无台痕。
• 镶嵌有三类:一、玉器镶嵌绿松石;二、青铜器镶嵌玉 石;三、其他质地器物镶嵌绿松石。
玉的鉴别
• 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 是真玉。 • 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 观察法: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 的是真玉。 • 舌尖鉴别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 其价值大减。
玉石相关基础知识
• 玉有软玉、硬玉之分 软玉一般指产于我国新疆一带的白玉、青玉、碧 玉与东北岫玉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 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 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 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化。
称坚旧 之韧石 为,器 “具时 玉有代 ”美发 丽现 的有 色些 彩石 和材 光质 泽地 ,

旧 石 器 代 时 过 代 渡 向 时 新 期 石 器 时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时期玉器的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

各个历史时期玉器的时代特色和艺术风格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此类玉器主要为简单的礼器、象征性武器、工具及装饰品等。

多为片状,形制简单,薄厚不匀,造型不很规则,以素面居多。

有些有较繁缛的阴线刻纹。

动物造型或纹饰多侧重于头部,尤为突出眼目的表现。

由于原始制玉工具比较落后,常在器表留下明显的制作残痕;而在穿孔玉器的孔壁上,则由于工具的不断磨损,造成愈至深处孔径愈小的现象。

夏与商代前期玉器此类玉器主要是象征武器、工具和少数简单装饰品。

制艺较粗糙。

有些器物两侧已出现锯齿状扉棱,并在刻纹上开创双线勾勒之先河。

商代后期玉器此时期玉器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主要有礼器、礼杖、工具、器皿、装饰品、简单艺术品等多类。

人物、动物形玉器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片状玉雕绝大部分呈弧扇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造型各异的立体圆雕作品。

商代后期常见的纹饰有重环纹、菱形纹、同心圆弦纹、兽面纹等。

双线勾勒法普遍,器物的一侧或两侧,起扉棱的现象极为常见。

穿孔玉器的孔内亦可常见回旋形的琢痕。

阴线刻划刚劲有力,被誉为“折铁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阴线上有许多毛刺,略显粗糙,这些都是由于工具不利所造成的。

西周玉器西周玉器主要是礼器和装饰品。

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基本是商代后期的延续。

春秋战国玉器春秋战国的玉器主要有礼器、装饰艺术品和一些实用器、丧葬用品等,装饰品特别是玉佩饰极为发达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纹饰主要有风鸟纹、云纹、谷纹等,一般均无通体纹饰,饱满和谐,不留空间。

伴随着工具的改进,这一时期玉器线条遒劲,钻孔光滑,镂雕镶嵌技艺运用得极为普遍。

玉质优良,做工精致。

汉代玉器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这一时期玉种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类。

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螭虎纹、谷纹、蒲纹等。

汉玉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刚劲有力。

线条的构图准确,常使用在玉壁、玉人、佩饰、剑饰上,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玉器
在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一种比较坚硬、美丽的石头,可以佩戴,可以装饰,它晶莹剔透,有黄色、白色、绿色、墨色等,他是什么石头?玉石的开发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也是独树一帜。

我国的玉器自公元前五千年左右河姆渡文化出现始,一直不间断地绵延发展了七千余年。

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圣洁、高贵、美丽、坚贞,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古代先人认为玉乃“上天之石”,成了人与神沟通的“桥梁”,还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象玉如意就是一件典型的工艺品,所以中国人和玉之间形成了一种不解的姻缘,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玉文化。

象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以前叫石头记,其实就是一个关于一块石头的传说,贾宝玉的前身就是一块玉石,因为眷恋红尘,才投胎到人间,林黛玉侧是玉石下的一棵仙草,而贾宝玉转世为人时口里还含着一块玉。

玉石的形成:
1.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

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

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一块玉石的形成据说要经历百亿年之久,凝聚着天地万物的精华。

2.“女娲补天”--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补天石多余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样玛瑙万种玉”由此而来。

玉的文化蕴涵
1.玉是权势的象征真玉稀缺难得,古时被认为是神物,因此,玉宝曾经是天命王权最高利益的神灵牌位,是旧礼教纲常的标签索引,玉作为中国儒释道三教通用的崇信之物,沉积着历代统治阶级的追求和祈望。

此点在成语中有突出的表现:“金口玉言”代表至高无上的帝王君主,每句话都是人民的“真理”;“金科玉律”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法规也是神圣不町更改的。

龙庭殿宇的“堆金砌玉”,上达天帝下绕宫廷,古代神乐的“金振玉声”等成语已将我国古代的王权、神权烘托的无以附加,秦代的传国玉玺,上刻“受命于天”,谁得到它,谁才是真命天子。

2.玉也是财富的像征盘庚把贝和玉连称,凡古代玉璧皆价值连城,为了占有,不惜发动战争,“完璧归赵”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故事.赵惠王得到楚国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垂涎欲滴,派人送信给赵王,说愿意以十五城邑来交换。

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出使秦国,秦昭王收璧后不再谈换城之事。

蔺相如略施巧计使和氏璧重归于赵国,从此典故广为流传,可见当时美玉价值连城,绝非夸张。

此外,“堆金积玉”、“金玉满堂”、“锦衣玉食”等成语也都说明玉的财富像征意义。

3.玉是人才和道德的像征人的美包括形体,才智和道德等方面。

“亭亭玉立”、“美如冠玉”、“冰肌玉骨”,“粉妆玉琢”等是对人体美的表述;“璞玉浑金”、“冰清玉洁”、“被褐怀玉”、“一片冰心在玉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等为人的品德高尚的表述;“怀瑾握瑜”、“金友玉昆”、“金玉满堂”等是对人才华出众的表述;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喻虚伪表里不一的人的成语。

4.玉还是和平的像征我国远古黄帝之时,以玉为兵,开创了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玉器时代。

今天已不存在玉兵器,但历史却留下了,为防止“玉石俱焚”,采用“化干戈为玉帛”的外交政策.防止战争,维护和平等成语。

5.玉和玉器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能动地意识定向人文物化的结果与玉相关成语也有物质和精神财富两方面的表述。

还有的成语是人和物双关的表述。

李商隐《锦瑟》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说明了玉石的产地蓝田。

《凌家滩玉人》都是双臂弯曲紧贴胸前,作祈祷状,反映了凌家滩先人已有强烈的原始宗教意识,已告别了精神世界的蒙昧期。

玉人都戴圆冠,系斜条纹腰带,说明当时已有纺织技术,人们已穿上衣裤,戴上帽子。

玉人双耳有耳孔,表明他们戴耳饰,手臂上刻纹表示戴有手镯。

玉人留有八字胡,说明当时已有剃须工具,表现出玉人绅士风度和已享有相当高的物质文明。

凌家滩玉人都呈长方形面孔,浓眉大眼,双眼皮,蒜头鼻、大嘴,身材比例匀称,面部表现出蒙古人种的明显特征,同现在的中国人一脉相承。

这有力地证明了五千多年来,中华大地上人种一直未变,文化传承未变,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其它三国都出现原有文明的中断和人种的变迁,唯有中国文明历史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凌家滩玉龙---中华第一玉龙:透闪石,灰白色。

首尾相连,略呈椭圆形。

吻部突出,阴线刻出嘴、鼻,阴刻圆点为眼,头部阴刻几条线呈皱纹和龙须,头雕两角,凌家滩出土的5300 年前圆雕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条龙。

强烈而又鲜明地表现出中国龙的传统特征,虽然中国南北史前考古学文化中都有不同的龙题材出现,但凌家滩玉龙与古人想象中的龙形象最相似,表明中国龙的思想观念源远流长。

《妇好墓玉人》是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器,妇好是商代的第23代王的配偶,这是目前唯一和甲骨文印证能确定年代的王室墓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约100米处。

中国最早女将军雕像——妇好汉白玉雕像:尊立于妇好享堂前的汉白玉妇好雕像,这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的。

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

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

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

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古代的斧钺主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权的象征。

出土了一千多件配葬品,其中玉器就约有300件,书上选择的这件跪坐的玉人形象,刻画最为传神。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大概是平民还是贵族的形象?
《玉凤》这件玉凤身躯扁平,形体修长,亭亭玉立。

引颈回首,好像振翅欲飞,弯弯的身躯,外缘凸张,内缘凹曲,凤冠高耸,尖喙如鸡,长尾舒展,双翅微张,显得体态婀娜,灵动有致。

整件器物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玉质莹润,神态迷人。

玉凤胸前有两孔,腰间有一突起的圆钮,上有小孔,可佩带。

凤身上的小孔反映出了商代以前的人们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镂空、钻孔、抛光技术。

镂空有“全封闭式”和“半封闭式”两种。

钻孔的方法一为管钻,多用于璧、环和镯的中心部位;二是桯(ting)钻,多用于为佩带而设计的小穿孔。

玉器之所以有晶莹的光泽,大概是用兽皮或丝织品蘸水加细沙对玉面进行了抛光。

《玉仙人奔马》西汉圆雕玉器,马呈奔驰腾空状,两侧阴刻飞翼;骑者头系巾,着短衣,双手扶马颈,右手还持有一束灵芝草;马下衬以底座,上线刻云纹图案。

玉奔马应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天马”的形象,也就是汉武帝极其喜爱和重视的西域良马——大宛汗血马的造型。

仙人奔马寓意深刻,如玉仙人奔马,作马踏祥云、腾空飞奔状,马背上骑一武士,神态自若,邀游于太空,体现了汉代流行的“羽化登仙”的养生理念。

《大禹治水玉山》这块重万斤的和阗青玉先在宫廷造办处按前、后、左、右四个面的画样做初步加工,并用蜡塑出了玉山的式样,然后一起发往扬州,由当地玉工精雕细琢。

后来怕蜡样因天热融化变形,又雕刻一座木样发送过去。

这样的雕琢又用了将近十年时间,玉山终于雕成,并从水路运回北京紫禁城。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巨大的玉山最后安置在乾隆皇帝为自己建造的太上皇寝宫——乐寿堂中。

大禹治水玉山静静地安置在乐寿堂后部,玉山上峰岩高耸,古木苍劲,瀑布飞落,又有云雾升腾至巅顶。

玉山上下三五成群凿石开山的劳动场景富于戏剧性,共有十几处,工匠们
分别使用不同器械劳作,像是古代开凿技术的大会演。

但玉山上部的情形则更富浪漫气息,不仅有奔跑跳跃的麋鹿和猿猴,有快要登上颠峰的老者及仆从,更有神仙以雷火来助开山。

玉山背面铭刻着乾隆皇帝为这座伟大的玉山所作的长诗及注文。

大禹治水图玉山在神州大地上辗转万里,从开凿、运输到雕琢经过数千工匠之手,历时十余年,追述着数千年前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故事。

帝王用它来夸饰丰功伟业,但有意无意之间,在光滑温润的青玉上,一个个精致工巧的劳动场景似乎影射出一个古老民族勤劳自强的伟大灵魂!
《群芳揽胜》采用天然独山玉多彩原料精雕而成。

牡丹、玉兰、菊花等齐聚,更配以精湛雕工,手法顺畅自然,宛若天成,给人传达了一种雍荣华贵,又极富浪漫情调的贵族气息,是独山玉中的经典之作。

群芳揽胜原料重87.6公斤,不仅体积小,而且是四块料里质地和色泽较差的一块,所以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为提梁花篮,用提梁、活动链条的形式增加作品的高度,使作品提高将近一倍。

古代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

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