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分──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我的教学理念: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开开心心,扎扎实实地学到东西,才是好的教学。

有趣是前提,有效是教学设计的标准。

我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是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教材第二课,属于“欣赏.评述课”。

本课的内容是认识什么是玉?通过玉器的发展历史,去理解古代玉器的特殊地位和意义。

学生对精美的玉器很感兴趣,他们能在图片的展示中感受到玉器的美感。

然而,玉器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难以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兴趣。

我设计了情景演示的教学环节,把学生最难以理解的部分——新石器玉器时代发展历史和艺术风格,通过用现代微信里常常见到的建群聊天的方式来开展“假如玉石会聊天”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情景展示扮演角色,能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总结规律,提升审美,来完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喜欢表达,喜欢动手,对新颖的事物跃跃欲试,他们具备一定的展示能力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会交流,能合作,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的教学过程:中国人对玉文化的特殊情感体现。

(一)、通过“玉”字的成语表达美好的人。

老师:美丽的女孩子——学生: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帅气的男孩子——温润如玉、玉树临风~好看的女孩子和男孩子在一起——金童玉女、金玉良缘~ 师生互动:通过“玉”字成语的形容,学生们发现了越来越多带有“玉”字成语,都是象征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加以引导,学与玩相结合,总结出玉器体现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博大的民族精神,完成认识玉的情感目标。

(二)、识玉的概念。

什么是玉?玉、石的关系如何?展示图片,玉和石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能总结出玉的特征:玉是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质地坚韧,让人看了感到愉悦的石材。

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完成了认识玉的教学目标。

(三)、“新石器时代玉石一家亲”。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课本类型: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
授课课题: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授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中国古代玉器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神美追求。

b.技能目标:
学习玉器小知识和鉴赏方法,能够对自己身边的玉器及相关工艺品实行一定的欣赏、交流、评论。

c.情感目标:
感受我国古代玉石文化,感受玉石精品所体现的中华智慧与创造才能、所承载的伟大民族精神。

2、内容结构
a.识玉“玉”简介
b.赏玉通过玉器的发展历史,总结不同时期玉器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审美追求。

c.品玉体会玉的文化内涵。

d.鉴玉玉器鉴赏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玉器典型时期的艺术风格,多种用途和不同的审美追求。

难点: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附:板书设计: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1、玉
2、风格特点
3、用途
4、审美追求
5、鉴别方法。

1古代玉器艺术教案_201681591234219

1古代玉器艺术教案_201681591234219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美术组何丽芬课题: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科书: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的: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通过对优秀与其作品的赏析,让同学们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古代玉器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玉器在特定时代的特殊地位和具体应用,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内涵和意义。

教学用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和氏璧”的渊源)通过向同学们简要讲述和氏璧的由来及价值以发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科内容——古代玉器艺术。

(据文献《韩非子》、《新序》记载,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游玩时,恰逢逢一凤凰落在一青石之上,大喜。

自古有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所以卞和就捧着这个璞玉去见楚厉王,不为玉工所识,卞和因此失去左脚;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再次献宝,又失去右脚;武王死,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泪变成了血。

文王得知,遂命人开此璞玉,果然开出了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后经秦始皇开凿为传国玉玺代代相传,直至流失……)二.玉石之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天然的色彩和光泽,让人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的区分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

可以说是劳动创造了美,促使了玉石之分。

将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开来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重要发展。

三.古代玉器艺术的发展史前时代——先秦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低潮)——宋元时代——明清时代(鼎盛时期)。

四.古代玉器艺术欣赏——良渚文化、红山文化1.良渚文化的《兽面纹玉琮》思考:(1).玉琮是用来做什么的?(2).兽面纹玉琮上的图案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3).从玉琮的工艺上看,体现了什么样的的审美意识?2.红山文化的《猪龙玉雕》思考:(1).从玉猪龙的造型上看,给你一种什么样的直观感受?(2).你觉得玉猪龙的价值在何处?3.《玉龙》思考:这件玉龙与你脑海中龙的形象相比有什么样的独特之处?五.“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意义古人爱玉,并非纯粹是因为外在的美丽,而是重其内涵,因为玉器是一种品德的象征。

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二、新授: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进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进行鉴赏练习高中美术鉴赏《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二教材分析:本课从玉的起源说起,有侧重地介绍了玉器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地位、意义以及其特别的制作工艺、人们在长期使用和鉴赏其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审美倾向等。

玉器最繁荣的时期离现代很遥远,加大了学生学习、理解其特殊意义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要仔细备课,认真搜集材料,尤其是搜集一些内容准确又生动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了解玉石文化。

学生分析: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玉就有独特的情感,并在长期使用中赋予其特殊的意义,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喜欢的;但由于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又不易直接接触到,所以鉴赏时又存在难度。

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展开教学,并尽可能地借助图片或视频资料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加深其对玉器的认识。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的了解。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说课稿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说课稿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玉石之分——古代玉器》,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

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课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玉器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中国人对玉器的热爱根生地固。

几乎人人都佩戴过玉。

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但是学生平时接触不到珍贵的玉器,而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代年代很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社会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对古代社会的礼制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A.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玉器,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创造的艺术成就,进而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玉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3)对工艺美术有初步的了解B.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等体味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高艺术欣赏、鉴赏水平。

三、教学方法分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探秘古代玉石工艺——《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探秘古代玉石工艺——《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

探秘古代玉石工艺——《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古代玉石工艺一直被人们所称赞和景仰。

作为一种天然的瑰宝,玉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被广泛用于工艺美术和艺术品的创作中。

本文将通过《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案,探秘古代玉石工艺。

一、古代玉石工艺的起源玉是一种稀有的天然瑰宝,世界各地都有用玉制作工艺品的历史,并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早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就已经出现在中国。

史书《左传》中记载:“晋侯瑶板十二扇,纹以金玉,琢以兽器,以传其登国之礼。

”这说明在周代已经有玉器的使用,并被用于权力象征方面的礼仪。

二、玉石的种类和区别古代的玉石不同于现代玉石,它们是根据整体颜色和质地被分类的。

根据古代玉石的分类标准,可以将玉石分为“正玉”和“异玉”两类。

1. 正玉: 是指天然存在的翡翠。

古代人们认为翡翠是最纯洁、最珍贵的玉石,其质地硬度、纹理、光泽等都非常好。

清代官方规定,只有翡翠才能称为“正玉”。

2. 异玉: 是指不是翡翠的玉石。

主要包括“和田玉”、“玛瑙”和“青金石”等。

三、古代玉石工艺的技法在古代,玉石工艺有着严格的划分和等级,而这些等级又是由工艺的艰难度和使用者的划分来决定的。

1. 彩玉: 彩玉是指将多种颜色的玉石组合在一起进行雕刻。

这种工艺需要对不同颜色的玉石进行抛光和贴合,将它们缀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于单纯颜色的玉器。

2. 底玉: 底玉是指将背颜色较深的玉石举行雕刻。

这种工艺需要在玉石背面加工出不同的纹理和雕刻出不同的花纹,以营造出整个玉器的美观度和纹饰度。

3. 拼花: 拼花是一种将雕刻好的玉石小块,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玉器的工艺。

这种工艺主要用于制作家具饰物和花瓶等。

四、玉石工艺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高价值的玉石工艺品,玉石工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例如,玉石器常被用于祭祀活动中,将玉石制成祭器或者璧,以达到表达敬意和祈求平安的目的。

同时,玉石制成的佩饰或者器皿,也常被赠送给有特殊功绩或者特殊地位的人物,以表示敬意。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学设计
泸县一中关小伟
课业类型:高中美术鉴赏课
课程内容:传统艺术的根脉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玉器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玉器,让学生了解我国玉器的悠久历史和创造的艺术
成就,进而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②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玉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
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㈡过程与方法
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二、内容结构:
㈠“玉”的简介——什么是“玉”、说文解“玉”、玉的种类
㈡玉的分类和发展(创造性)
①葬玉②佩玉
③礼玉④弄玉
葬(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佩(夏商周、春秋战国)礼(秦汉开始)弄(夏商周、春秋战国)
观赏、装饰、养生(近现代)
㈢玉的文化蕴含——比德于玉
㈣鉴赏玉的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㈠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运用。

㈡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难点:玉器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接触到,并且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要
对古代的礼制作初步介绍。

教学过程:
教学后记:本课通过学习古代玉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这里着重介绍了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以及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公开课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公开课教案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公开课教案《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玉器鉴赏的一般方法,了解玉器的历史,理解“玉文化”在历史上所包含的内容的脉络,从而对古代玉石艺术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玉石精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轻松愉快的研究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玉石艺术的历史,了解古代的“君子比德于玉”和民间的吉祥文化,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直接接触到。

而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很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教学中对作为工艺品的玉器本身审美的品鉴和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三、教学方式通过实物展示,以激发学生对玉石品鉴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对古代著名玉器的鉴赏做一较深入的体会。

学生带着问题看教材进行自学、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了解“玉文化”的历史。

4、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于玉器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常见的玉石首饰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玉石物件和一杯水。

5、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在讲桌上摆了四个盒子,里面分别装着四个物品(玻璃、塑料、印石、玉器雕刻器物)。

问题一:请大家判袂一下,它们分别是甚么制作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每组派两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当真判袂,能够触摸。

)往往印石和玉学生分不清。

问题二:为何很多同学辨不清印石和玉呢?!因为玉本身就是石头,那么,甚么样的石头被称为玉呢?学生看书回答(P8)(二)玉的鉴别方法老师展示和田玉、翡翠、岫玉、玛瑙等实物饰件,教给学生鉴别玉的方法。

1.水鉴别法:一滴水滴在玉上成露珠状久不散开为真。

2.手触摸法:用手摸或用面颊试,冰凉润滑为真。

3.观察法:将玉器朝向光亮处,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为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教学思想
这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是基于学生对中国古代玉器在生活中的运用及深刻内涵
这一主题而设计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努力以多种教学手法, 力图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气 氛,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艺术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分别从玉的概念、玉的分类、玉器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的运用、玉的审美倾向、 玉的内涵等几个重要方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

作为教材中国工艺美术的开首 节,一方面是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的玉器艺术作一番初步了解, 另一方面也是借
玉器的鉴赏了解鉴赏工艺美术的方法, 为了后面鉴赏青铜器艺术、陶瓷艺术等工艺美术类型
的学习以及将来学习需要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欣赏中国古代玉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玉器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玉器工艺的艺术视 野,提升学生对
玉器艺术的审美判断力。

2、 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在充分参与、研究、探讨、辨别中,感受中国 古代玉器作品
的美。

3、 了解古代玉器的发展、玉的定义和分类、玉器的工艺特色、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初步具 备辨识玉器的
能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理解玉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2、教学难点: 在了解中国古代玉器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拓宽对 解与感受。

五、课前准备
1教具:课件、图片、截取相关影片片段、师生收集的小型玉石工艺品。

2、 学具:收集红山文化玉器相关资料。

3、 多媒体美术教室
六、教学理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学习过程中, 对中国工艺美术有了一些了解, 区,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的情况不同, 学生美术水平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 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与个性发展需要等方面的差异。

借助多媒体、实物教具、 具体活动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让美术教学过程生动、有
趣,营造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 的特长和优
“君子比德于玉”的玉文化的理
, 但由于不同地 教师在教学前应了
势,各有所得。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课堂导入
“鉴宝”活动:
在大屏幕上展示6幅玉石(原
料)照片,让学生的鉴别一下哪些是
石头,哪些是玉。

通过自己对玉的
认识,认真辨别图片,
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分
组讨论、回答。

在同学发表了自己的鉴定意
见之后公布正确答案。

导入新课(幻
灯片出示课题,音乐;板书课题)
对自己的错误判断
充满疑惑,小声议论。

通过“鉴宝”活
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激发学生对与玉
器艺术的学习兴趣。

玉石之分(玉的概念和玉的分类)
提问:一块未经加工的玉料
与普通的石头没有多大的差别,
那么原始社会的人们是怎样将玉
从石头里区分开来的呢?
提问:中国古代的人们称玉
为“石之美者”,那么是不是所
有漂亮的石头都是玉呢?
(在学生回答之后展示雨花石、寿山石、青田石等美丽石头的图片加深学生的认识:“石之美者即为玉”的说法是错误的。

原始社会的玉器
结合历史知识,
学生针对问题谈自己的
想法。

学生提出自己的
意见,并说明理由与观
点。

通过环环相扣的
提问,一步步的解答学
生心中的疑问,从而引
出玉的概念和分类。

提问:既然不能说美丽的石头
就是玉,那么到底真正意义上的玉
是什么呢?(近代学者认为主要包
括软玉和硬玉两大类。

展示翡翠和
和田玉的图片,简单介绍。


学生了解玉的科
学定义,对于什么是真
真意义上的玉有了正确
的认识,并对翡翠与和
田玉的基本知识有了初
步了解。

1

良渚文化玉器:
(播放良渚文化相关影片的片
段),出示玉琮、玉璧、玉钺图片,
引导学生从外形、图案纹饰、工
艺、质地等方面入手,了解良渚文
化这三种最重要的玉器的作用、含
义。

学生以个别回答和
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
习。

2、红山文化玉器:
让学生上台介绍课前收集的
红山文化的文字资料、图片。


师提示、总结。

学生交流课前小
组成员共同查找的相关
资料,展示自主学习的
成果。

学生通过课前布置
的研究作业,搜集红山文
化玉器的相关资料,培养
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能力。

学生课上通过对比、
讨论,对中国原始社会玉
器的作用及其含义有了
一定的认识;学生初步
了解鉴赏工艺美术的方
法和着眼点。

奴隶社会的玉器
展示一组玉器图片(从商代到
清代,其中包括巧色玉鳖、玉组
佩、玉仙人奔马、金缕玉衣等著名
的作品)。

(配乐)
提问,刚刚欣赏的玉器中,哪
些使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鉴
赏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分析它的艺
术美。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两种玉
器的审美倾向、介绍俏色工艺。

学生结合问题欣赏
图片,结合自己的审美,
找出自己喜欢的玉器,小
声与组员讨论交流。

在老
师的提示帮助下,了解
俏色工艺,总结玉器的审
美倾向。

用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
解到中国古代玉器制作
当中的特殊的“巧色”
工艺。

封建社会
的玉器体验活动比



结合现代人佩戴玉器的原
因,以玉组佩为例让学生思
考:1、这么长的玉佩饰带在身
上行动起来方便吗?2、既然不
方便那为什么还要佩戴呢?
说明东周到两汉时期人们
崇尚玉器的原因:“君子比德
于玉”。

(播放纪录片中国玉
文化中的相关片段)
学生结合生活讨论
交流自己或家人佩戴的
初衷。

结合玉组佩的问题
思考古人崇玉的原因。


看影片了解孔子对君子
与玉相联系的阐述,加深
“君子比德于玉”的玉
文化的深刻内涵的理解。

联系生活,通过
比较古人与现代人们的
玉饰,提问、观看影
片。

把复杂问题简单
化,让学生能够比较清
晰的了解“君子比德于
玉”的玉文化的深刻内
涵。

欣赏图片(配
乐)
学生在悠扬的音
乐声中欣赏一幅幅精美
玉器的图片,在老师的
适当讲解中了解这些玉
器在生活中的作用。

把近20件玉器(教师本人收
藏及学生带来的玉器)分给各小组观
察。

提出要求:
1、根据所学玉的知识,从中找出
一件或几件本组认为是最好的玉器。

(各小组交换观察,背景音乐起)
2、尝试找到其中假的玉器。

教师
各组巡视,回答学生在交流
学生们分组仔细鉴
别、欣赏分到手中的玉器,
通过抚摸、轻轻敲击、对
照强光,感受玉的质感、
冰冷、光泽、透明、声音
等特质,对比玉雕工艺,
区分玉器的好坏与真假。

交流自己的看法,小组
前面几个问题让学
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紧张
思考的状态之下,这个环
节让学生有片刻的缓解,
在悠扬的乐声中欣赏一
幅幅的精美玉器图片,得
到美的享受。

并能获得新
的知识。

让学生通过与玉器
的亲密接触亲自体验,将
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
生活当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