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和MRI诊断及鉴别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和MRI诊断及鉴别

2.1 病变部位 、形态 、大小数 目:7例病变 ,颅内脑外者 6例 ,右 额叶脑内 1例 ,其中右额顶部 2例 ,左额部 2例 ,左顶部 、左 中 颅 凹及大脑镰旁各 1例 。病变形态呈分 叶状 4例,不规则形 1 例 ,类 圆形 2例 ,最大径 25~75 mm,平均为 43 mm,7例均为 单 发 ,未 发 现 转 移灶 。 2.2 CT、MRI扫描影像 表现 :CT平扫 ,5例呈稍 高密度 ,2例 呈等密度 ,2例灶 内囊变坏死呈稍低 密度 ,出血灶 3例(图 1),
颅 内血 管外 皮细胞 瘤 CT和 MRI诊 断及 鉴别
陈龙华 朱彦军 (南阳医学 高等 专科 学校 第一 附属 医院 MRΒιβλιοθήκη 室 ,河 南南阳 473058)
【摘要 】 目的 探讨颅 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颅 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7例 患者均经手术病
理 证 实,均 行 CT、MRI平 扫 ,其 中 2例 行 CT增 强 ,7例 均 经 MR 增 强 扫 描 。 结 果 7例 均 呈 不规 则 形 分 叶 状 或 类 圆 形 6
子宫 肌 瘤 是 妇女 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发 病 群 年 龄 分 布 广 泛
且不断年轻化 ,目前临床所采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药物对 抗 雌孕激素治疗 、手 术切 除子宫 、子宫动 脉栓 塞术 、期待疗法 、 腹腔镜和官腔镜 ,但都不 同程度地受 到一定的 限制 ,射频技 术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 的热毁损技术 ,在心脏 、肝癌 、肺癌等治疗 上 颇具规模和成效 ,但将此项技术运用到妇产科 领域 在国内外 实 属一个新 的热点 ,它治疗 子宫肌瘤的病理基础 是肌瘤细胞在射 频 高热效应下 ,发生不可 逆的凝 固、变性 、坏死 、瘤 体 内血管 闭 锁 ,子宫内膜消融时子宫表 面和膀胱 的反折腹膜 ,子宫直肠 陷 凹的温度无明显变化 … ,射频 治疗子宫 肌瘤 不改变 卵巢 、子 宫 的血液供应 ,不影响卵巢 、垂体的激素分泌 ,对子宫卵巢功能无 不 良影响 ,因子宫肌瘤有假 包膜而阻 隔热能 ,不 会造成正 常 组 织 的损 伤 ,刚 治疗 完 的肌 瘤 在 超 声 上 可 以 看 到 明 确 的 包 膜 , 所 以说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及功血 的安全性是非常确定的 ,其保 留了子宫的完整性 ,具有 明确 的临床价值 ,在一定 程度上为子 宫 良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1979. 3 刘立炜.4,JL肠套叠非手 术疗 法的现代观 .影像诊 断与介入放
射学 ,1992,1(1):70—71. 4 钱家新.婴幼儿急性肠套 叠的诊断,7(6):14. (收 稿 日期 :2009—12—11)
总之 ,正确选择适应证及空气灌肠压 力 ,辅 以解痉镇静剂
及适当的手法按摩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可以明显提高复 位的成功率 ,并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1 刘立炜 ,罗源利 .婴儿肠套 叠伴 肠坏死 的 x线表现 .中华放射
学 杂 志 ,2001,35(9):686—688. 2 天津 医院 ,天津 市急腹 症研 究所 .急腹症 x线 诊断学 .北京 :
颅 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河 南省 濮 阳 市人 民 医 5 ̄(457000) 王 丽 华 宋冬 喜 管 霞
颅 内 血 管 外 皮 细 胞 瘤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nla, HPC)发生率较低 ,大多数 学者把它归属为脑膜瘤 的血 管外皮 型 ,称其 为血 管母 型脑膜瘤和恶性脑 膜瘤 。1 993年世 界卫生 组 织 (WHO)制 定 的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新 的 组 织 学 分 类 法 将 血 管 外 皮 瘤 从 中划 分 m 来 ,认为 它 是 一种 罕 见 的 来 源 于脑 膜 问质毛细血管外皮细胞的一种恶性 肿瘤 。其临床和磁 共振成 像 (MRI)影像 学 表 现 与 脑膜 瘤相 似 ,术 前 定 性 诊断 难 。因 该 肿瘤血供异常丰 富 ,侵袭性 强 ,术 中出血 多 ,常使 肿瘤不能 完 全 切 除 ,从 而 增 加 了 肿 瘤 复 发 与 远 处 转 移 的概 率 ,故 术 前 正 确 诊 断 非 常 重 要 21。笔 者 回 顾 性 分 析 我 院 2000---2008年 经 手术病理证 实的 13例 颅 内血管 外皮细胞瘤 的 MR影 像学 资 料 ,以加 强 对 该 病 MRI表 现 的认 识 ,提 高 术 前 诊 断 的 准 确 性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 2000--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 实 的颅 内 血 管外 皮细胞瘤 13例 ,所有患 者均进行术 前 MR平扫及增强 扫 描 检 查 。其 中男 性 8例 ,女 性 5例 ;年 龄 21~65岁 ,平 均 43 岁 ;病程平均 8.6个 月 ;临床症状 以头痛为主 。 1.2 MR检查 方法及 观察 指标 :13例患者均行 MRI平扫及增 强 扫 描 。MR检 查 设 备 为 13本 日立 公 司 生 产 的 MRP- 5000AD 永 磁 型 0.2T磁 共 振 机 ,专 用 头 线 圈扫 描 。 自旋 回 波 (SE)序 列 扫 描参 数 :TlWI,TR 450 ms,TE 20 ms;T2WI,TR 4 000 ms, TE 100 ms,行横断位 、矢 状位 、冠状位扫描 。增 强扫描对 比剂 采 用 钆 喷 酸 葡 甲胺 (Gd—DTPA),0.2 mL/kg,肘 静 脉 注 射 。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
参 考 文 献 [1] 汪曾炜 ,刘维永 ,张宝仁.手术学全集 ·心血管外科 卷[M].北京 :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1996:388—392. 2] 吴 清 玉 .心 脏 外 科 学 [M ].济 南 :山 东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2003:
377 —381.
[3] 刘 锦 纷 ,主译 .小 儿心 脏 外科 学 [M].北 京 :北 京 大学 医 学 出 版 社 ,
(收 稿 日期 :2008—04—20) (本 文 编辑 :王 帆 )
脑 膜 血 管 外 皮 细 胞 瘤 的 MRI表 现
贾武林 李 永丽 徐 俊玲 (河 南省人 民 医院放射 科 ,郑 州 45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 脑膜血 管外皮细胞瘤的 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 分析 经手术证 实的 6例 脑膜血 管外皮 细胞
疗 及 判 断 预后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6例脑膜 血管 外皮细胞瘤患者均经临床手术病
瘤 ,属 于 WHOⅡ ~Ⅲ级 ,是 原 发 性 恶 性 中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3.1 脑膜 血管 外皮细胞瘤病 、病理 及临床分析 :2000年世界 卫 生 组织 (WHO)神 经 系统 肿 瘤 分 类 巾 ,将 脑 膜 肿 瘤 分 为 四 大
血管 外 皮 瘤 主要 发 生 于 骨 骼 肌 肉 系 统 和皮 肤 ,发 生 于 顷 内 者十分少 见 ,属于颅内脑 外肿瘤 ,约 占颅 内肿瘤的 1%左右 关 于脑 膜 血 管外 皮 细 胞 瘤 的起 源 多 年 来 一直 存 在 争 议 ,1993年 世 界卫生组织 (WHO)将其归类为中枢神经 间叶的非脑膜上 皮肿
相 邻颅 骨的 内板和板障受侵 ,呈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具有 脑膜尾征。结论 脑膜 血管外皮 细胞瘤有其 特征性 MRI表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诊断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诊断
[ bt c ] o jcv Mei el e ag pr y m M H C , n fh e ag pry m s( P ) iare A s at be i r te n ga hm ni ect a( . P ) oeo t hm ni ei t a H C , s r n 0 i o e o c0 a
W e r to p c iey r ve d t RIfn ng f1 a e fM — PC c n r e y s r ia ahoo y,a d a lz d t e RIf a er s e tv l e iwe he M idi so 2 c s s o H o f m d b u gc lp t lg i n nay e he k y M e —
位: 肿瘤位于大脑镰 4例 、 骨嵴 3例 、 蝶 鞍上 1 、 中、 例 跨 后颅窝生长 1例 、 鞍旁 2例 、 肿瘤 突入颞 下窝 、 位于顶叶表 浅部位 1 例。
肿瘤形状 :0例肿瘤呈不规则分 叶状 , 1 2例呈类 圆形 。MR 特点 : I 9例呈混 杂等长 T 1等长 信号 , 病灶 内可见血管 流空信号 及多发坏死囊变区 , 增强实质部分显著强化 ; 3例呈等 T 等 1 信号 , 1 、 2 增强显著均匀强化 。9例 与硬膜窄基底相连 , 可见硬膜尾
征; 5例可见瘤周水肿 , 占位效应明显 ; 7例进行扩散加权 成像 ( iui e h di aeD ) 表 现为低信 号或混杂 等偏低信 d fs nw i t m g , WI , f o ge
号; 2例进行磁共振波谱 ( an t eoac p c ocp , S 分析和磁共振灌注成像 ( e uinw ih di gn , WI , m gecrsnneset soy MR ) i r pr s e t ig P ) 表 f o g e ma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wi t h i n t h e s k u l l a n d o u t s i d e o f t h e b r a i n 。 mi l d / mo d e r a t e p e r i — t u mo r a l e d e ma c o u l d b e a s s e s s e d . 7 c a s e s s h o we d a n a r r o w d u —
a s t o i mp r o v e t h e k n o wl e d g e a n d 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 Th e CT, CT a n g i o g r a p h y a n d M RI f i n d i n g s o f 9 c a s e s wi t h s u r g e r y a n d p a t h o l o g y p r o v e n i n t r a c r a n i a l HP C a l s o wi t h i mm u n o —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 e x a mi n a t i o n we r e a n a l y z 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d c o r r e l a t e d wi t h p a t h o l o g i c f i n d i n g s . Re s u l t s : Al l o f t h e 9 c a s e s we r e s h o we d a s s o l i t a r y l e s i o n a n d l o c a t e d

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

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

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

从肿瘤的形态学特征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脑内肿瘤通常呈现为局部结构的改变,如肿块、增厚等。

而脑外肿瘤则可能导致颅骨的改变,如骨质破坏、骨膨胀等。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从肿瘤的密度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的密度表现也有所不同。

脑内肿瘤的密度通常较为均匀,而脑外肿瘤的密度可能较为不均匀。

此外,脑内肿瘤的密度一般与正常脑组织相近,而脑外肿瘤的密度可能较高或较低。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密度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起源。

第三,从肿瘤的强化特征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的强化表现也有所不同。

脑内肿瘤常常呈现为轻度强化或无强化,而脑外肿瘤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强化现象。

此外,脑内肿瘤的强化模式通常为环状强化或结节状强化,而脑外肿瘤的强化模式可能较为多样。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强化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起源。

从肿瘤的周围表现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的周围表现也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脑内肿瘤通常会引起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和扩张,而脑外肿瘤可能会引起邻近组织结构的受压或侵蚀。

此外,脑外肿瘤还可能伴有出血、坏死等特征。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周围表现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影响范围。

总结起来,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主要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密度特征、强化特征和周围表现。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特征,可以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当然,CT鉴别诊断只是初步的评估手段,在确定诊断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这些要点对于临床工作中的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能够有所帮助。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幕上肿瘤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髄质。

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就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得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

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c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 高或等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与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悄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

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片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多发囊性转移瘤与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颅内血管外皮瘤1例报告

颅内血管外皮瘤1例报告
发病年龄 :HPC相 当罕 见 ,多成人 发病 ,平 均发 病 年 龄 42岁 ,男性较女性稍多 。病 程较长 ,生长 缓慢 ,生物学 行为旱恶性浸润性生长 ,术后复 发率可达 30%。约有 12% 一 57% 的 患 者 后 期 口f发 生 远 处 转 移 ,最 多 见 于 骨 、肺 、肝 、 肾等 脏 器 。
[2]Joseph Espat N,Jonathan J,Denis D,eta]..Conventional Hemangiopericyto—
ma. Clinical Outcome/Espat et a1.2002. 1746 — 1751.
[3]朱宏伟 ,师蔚 ,屈建强 ,刘 重霄 颅 内血管外 皮瘤 1例报 [J] Clin
· 64 ·
中 国民族 民 间 医 药 Chinese jourrt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医 疗 论 坛
Medicial Treatment For u m
枕 可见 5.2cm X4.3cm大小 稍长 T1稍长 T2信号 ,异常信 号 内可见片状不规则长 T1长 1、2信号 ,病 变 占位效 应明显 , 右侧侧脑室后角受压 ;增强扫描后病 变边 缘实质 明显强化 , 其 内可见 片状 不规 则无 强化 区,周 围水肿 明显 。边 缘似 见 脑膜强化 。图 8为病理 图片 ,示 中央为血 管腔 (黑箭 头), 周 围即为增生 的血 管外皮 细胞 ,主要 是 内皮细胞 ,有 异 型 性 ,核分裂像 >10个/10HPF,浸润周边脑组 织。免疫组 化 染 色 结 果 :CD34 (+)、 Bcl一2 (+)、CD99 (+)、EMA (一)、SMA (一)、S一100 (一)、CK (AE1/AE3) (一)、 CK7 (一)、CKS/18 (一)、Ki67 (阳 性 率 5% )。 2 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诊为血管瘤
误诊为脑膜瘤
颅内血管外皮瘤/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
(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 M-HPC) 以前归类于脑膜瘤,1993年WHO分类将其从脑膜瘤 中划分出来 2000年WHO将其归类为中枢神经间叶的非脑膜上皮 肿瘤,列入脑膜间叶组织肿瘤,属于WHO II级 M-HPC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脑膜肿瘤的 2.4% 多发生于成人,男性稍多女性,年龄范围30-50岁, 常比脑膜瘤稍年轻。




目前对于术后远处转移的处理仍然是尽可能的切除病变, 术后辅助以放 射治疗,可能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化学药物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化学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肿瘤的效果差。

病例: 74岁患者,因耳后无痛性肿块就诊,无其他症状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鉴别诊断:脑膜瘤
脑膜瘤与颅内血管外皮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相似,较 难鉴别。 主要结合以下特征鉴别: 1. HPC常出现出血、坏死、液化、囊变,致CT平扫 密度不均匀,MRI信号不均匀,增强为明显不均匀强 化;而脑膜瘤坏死囊变较少见。 2. 颅内HPC分叶征较多见,可跨叶生长 3. 邻近骨质可出现溶骨性破坏,脑膜瘤出现骨质增生 4. HPC可出现颅外转移 5. HPC钙化少见,脑膜瘤相对多见一些 6. HPC虽有脑膜尾征,但与脑膜以窄基底相连 7. MRS、 PWI??

治疗与预后

与脑膜瘤相比,血管外膜细胞瘤发生率较低,复发率高,易颅外转移, 主要转移部位为肝、骨、肺等,属恶性肿瘤。 文献所报道的局部复发率为27%~80% ,第1次复发的时间与手术的间 隔时间为24~104个月。手术切除的程度、术后放疗和随访的时间是 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 尽可能的手术全切是治疗的重要方面。放疗尽管不能阻断肿瘤的再生 长,但是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复发的时间。肿瘤复发后,手术仍然是 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肿瘤仍然会复发,而且时间间隔会越来越短。 文献所报道的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13% ~55%,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骨、 肺脏和肝脏,转移的平均时间一般发生在第1次治疗后8年左右,病理

大体病理:边界清楚的分叶状的肿块,外表光滑,质 脆软,呈紫红色,如合并出血则夹杂有褐色。 光学显微镜下:肿瘤大多为实性,肿瘤组织内血管丰 富,血管壁较薄,血管腔呈鹿角状或分叉状,管腔内 被覆1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其外侧即为肿瘤细胞。肿 瘤细胞呈椭圆形、多角形或梭形,排列成小叶状或松 散的非典型漩涡状形态,没有脑膜瘤常见的砂粒小体, 更没有脑膜瘤细胞紧密排列的典型漩涡状形态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Hemangiopericytoma,HPC)
血管外皮细胞瘤(HPC)


1942年由Sout和Murray首次报道,因其来源于毛细血管壁外 的周细胞(pericyte),所以也称血管周细胞瘤、 Zimmermann 细胞瘤。 HPC约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3-5%,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好 发部位依次为下肢、盆腔、腹膜后及头颈部,头颈部约占1530%。 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40-50岁左右中年人好发。 自然病程可以很长,但也可以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以骨、 肺、肝转移多见,文献报道转移发生率约12%-57%,而且随着 时间延长转移率增加,5、10、15年转移率分别为13、33、 64%。 临床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一般发现较晚,神经系统80%以头 痛为首发症状,60%有呕吐、眩晕、复视等症状

M-HPC 病理
M-HPC 影像表现

CT:平扫可表现为高、等、低密度,边界常较清晰, 肿块内钙化少见,常因囊变、坏死、出血而密度不均 匀,增强显著不均匀强化,颅骨受侵时可见溶骨性骨 质破坏 MRI: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等、高信 号,T1WI增强显著强化,强化不均匀,肿瘤内常可 见到流空血管影(81.5%vs45.8%脑膜瘤),可出现 脑膜尾征(22.2%vs53.8%脑膜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