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讲义

合集下载

【资料】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汇编

【资料】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汇编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 现
误诊为血管瘤
误诊为脑膜瘤
颅内血管外皮瘤/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
(Meningeal He以前归类于脑膜瘤,1993年WHO分类将其从脑膜瘤 中划分出来
2000年WHO将其归类为中枢神经间叶的非脑膜上皮 肿瘤,列入脑膜间叶组织肿瘤,属于WHO II级
2. 颅内HPC分叶征较多见,可跨叶生长 3. 邻近骨质可出现溶骨性破坏,脑膜瘤出现骨质增生 4. HPC可出现颅外转移 5. HPC钙化少见,脑膜瘤相对多见一些 6. HPC虽有脑膜尾征,但与脑膜以窄基底相连 7. MRS、 PWI??
治疗与预后
与脑膜瘤相比,血管外膜细胞瘤发生率较低,复发率高,易颅外转移 ,主要转移部位为肝、骨、肺等,属恶性肿瘤。
文献所报道的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为13% ~55%,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骨 、肺脏和肝脏,转移的平均时间一般发生在第1次治疗后8年左右,时间最 常的可达到22年
目前对于术后远处转移的处理仍然是尽可能的切除病变, 术后辅助以放 射治疗,可能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化学药物治疗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化学 药物治疗对于控制肿瘤的效果差。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M-HPC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脑膜肿瘤的2.4% 多发生于成人,男性稍多女性,年龄范围30-50岁,
常比脑膜瘤稍年轻。
M-HPC 病理
大体病理:边界清楚的分叶状的肿块,外表光滑,质 脆软,呈紫红色,如合并出血则夹杂有褐色。
光学显微镜下:肿瘤大多为实性,肿瘤组织内血管丰 富,血管壁较薄,血管腔呈鹿角状或分叉状,管腔内 被覆1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其外侧即为肿瘤细胞。肿 瘤细胞呈椭圆形、多角形或梭形,排列成小叶状或松 散的非典型漩涡状形态,没有脑膜瘤常见的砂粒小体 ,更没有脑膜瘤细胞紧密排列的典型漩涡状形态 。

颅脑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及与病理对照分析

颅脑血管外皮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及与病理对照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MAY. 2022, Vol.20, No.05 Total No.151o n o n M R I I m a g i n g 【通讯作者】郑小建·23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5月 第20卷 第05期 总第151期和FLAIR序列轴位成像。

扫描参数:SE序列T1WI参数,射频脉冲重复时间(TR)600ms,回波时间(TE)25ms,层厚6mm。

T2WI序列参数,TR/TE为4000ms/101ms,层厚6mm。

DWI 序列参数:扫描层数为36层,TR/TE为3100ms/100ms,层厚6mm,FOV为40cm×20cm。

FLAIR序列参数:扫描层数为22层,TR/TE为5500ms/110ms,层厚6mm,FOV为24cm×24cm。

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Gd-DTPA试剂,注射剂量0.1mmol/kg,流速3mL/s。

1.3 观察指标 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放射科诊断组医师对获取的MRI图像结果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分析肿瘤位置、大小、形态、有无坏死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影像学特征,在阅片过程中意见出现分歧时共同讨论后决定。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肿瘤发病部位、大小及形态 肿瘤发病部位:颅底7例,矢状窦5例,大脑镰旁3例,小脑幕4例,额叶5例。

肿瘤直径大小:最大直径7.1cm,最小直径3.4cm,平均直径5.1cm。

肿瘤形态:分叶状11例,不规则形8例,椭圆形3例,扁圆形3例。

2.2 大体病理和显微观察结果 2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可见肿块边界清楚,外表光滑,质硬,20例有明显包膜;其中分叶状16例,椭圆形和类圆形各2例,其余4例边界模糊,呈分叶状,包膜不完整。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说课讲解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说课讲解

精品文档一、质瘤胶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瘤、室管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约占颅脑肿瘤的。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40%-50 %。

胶质瘤中最常见星形细胞瘤为的一类肿瘤(占40%)17%,占颅内肿瘤的小脑。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Ⅳ级:I-Kernohan) 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区,传统的柯氏(分类法将星形细胞瘤分为级呈良性;Ⅲ、Ⅳ级呈恶性;Ⅱ级是一种良恶交界性肿瘤。

I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良性”另一种为三类法,即“或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其中I”、Ⅱ级相当于“良性星形细胞瘤,Ⅳ级为胶质母细胞瘤。

Ⅲ级相当于间变性多发但。

或低度恶性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各占星形细胞瘤的2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良性”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小脑。

占星形细胞瘤的胶质母细胞瘤40%-50%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位于幕上。

,发作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是本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神经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经常在后期。

【影像学表现】1.:CT I(1)幕上、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病人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少见且较轻。

水肿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增强后扫描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稍微强化,常无明显强化,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病灶密度不均匀,以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

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

肿瘤多有脑水肿。

强化不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可呈不规则的在环壁上还可见,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

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一的瘤结节小脑星形细胞瘤:(3) ,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水样低密度,囊性者平扫为均匀以上。

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

壁结节较大,在1 cm,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

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表现及临床治疗

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表现及临床治疗

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表现及临床治疗李薇;陈晓雷;张威江;于向荣;王清【摘要】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PC病例的MRI征象,并将其与手术相对照.9例病灶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HPC均呈分叶状肿块,信号不均匀,其中5例可见囊变、坏死,7例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体部分强化明显.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7例行肿块全切除,2例行肿块次全切除.5例患者随访3~36个月,其中1例局部复发,1例发生远处转移.结论:颅内HPC的MRI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手术将肿瘤全切除是HPC的最佳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可改善预后.%Objective:To study the MRI features of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HPC) in order to obtain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9 patients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y proved HPC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correlated with surgical findings. All 9 cases underwent plain and contrast-enhanced MR imaging. Results: All 9 HPCs tended to be lobulated in shape, with heterogeneous signal intensities due to cystic change andnecrosis,vascular flow void signal could be seen in 7 cases. The solid component of tumor showed marked enhancement.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urgery and radiation. Total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7 patients 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 2 patients. 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3 to 36 months after surgery, 1 case had local recurrence,and 1 case had distant metastasis. Conclusion; Certain MRI characteristics could be assessed in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which are helpful forpreoperative diagnosis. Total resection of tumor is the optimal treatment for HPC, the outcome could be improved by post-surgery radiation therapy.【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3(028)004【总页数】3页(P370-372)【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治疗【作者】李薇;陈晓雷;张威江;于向荣;王清【作者单位】214002,江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磁共振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39.4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主要发生于肌肉、骨骼及皮肤,发生于颅内的HPC 极为罕见,术前容易误诊。

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诊断

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诊断

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影像诊断作者:易思明肖香佐况红妹魏文龙陈晖来源:《中外医疗》2015年第26期[摘要]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的MRI影像特点并与病理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由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HPC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水抑制T2WI,2例行磁共振血管成像。

结果全部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形态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多与脑膜窄基底相连,跨脑膜或颅底生长。

HPC实质在T1WI上与脑白质或脑灰质信号相近,T2WI上接近脑灰质信号,水抑制T2WI及DWI均呈稍高信号,瘤内易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4例清楚显示肿瘤由颈外动脉及脑内动脉双重供血;8例提示静脉窦受侵;8例见局部颅骨骨质破坏;肿瘤多有轻度或无瘤周水肿。

结论 HPC是一种罕见的非脑膜来源颅内恶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病理及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 血管外皮瘤;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9(b)-0188-02[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intracranial vascular cortical adenoma MRI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Hemangiopericytoma (HPC) and compared with pathology,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preoperative diagnostic accuracy. Methods Rare cases confirmed by surgery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not less than 20 cases. A rare case of not less than 50 cases]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20 cases of HPC patients, preoperative routine MRI scan and enhanced scan, the water and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can inhibit T2WI, 2 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Results All 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in intracranial brain, form a lobulated or irregular shape more, more connected to the meninges narrow basal,across the meninges or the growth of the skull base. HPC essence with cerebral white matter or brain gray matter on T1WI signal close, close to gray matter signal on T2WI, water T2WI and DWI were slightly high signal, can become necrotic tumor within easy sac, uneven enhancement scan is more obvious reinforcement. 4 cases clearly shows that the tumor by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dual blood supply arteries in the brain; 8 tips sinus invaded; 8 patients see partial skull bone destruction; Tumor had mild or no tumor more weeks edema. Conclusions HPC is a rare source of the meninges intracranial malignant tumor, MRI performance has certain 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diagnosis.[Key words] Blood vessels, Skin tum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diagnosis of imaging颅内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又称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脑膜间质毛细血管外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课件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课件
随访病例
2014.06.27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
1
血管外皮细胞瘤
• 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HPC)少见,既往将其归于 脑膜瘤,但后来研究表明,它并不是来源于脑膜上皮细 胞,而是来源于脑膜间质毛细血管的外皮细胞。
• 199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归于脑膜间质,非 脑膜上皮细胞肿瘤。
1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
15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
9
• DWI:脑膜瘤较HPC在DWI上更易呈高或略高信号。 ➢由于HPC坏死囊变多见,水分子扩散自由度高,且内部含有相对
更丰富血管,故DWI多为等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脑膜瘤细胞以紧密排列的漩涡状生长形态存在,少有坏死,致
使水分子扩散自由度降低,多表现为等或高信号。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
广基底连接,多数与脑膜以窄基底连接,后者可能由于 肿瘤生长时间短而又生长体积较大。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
4
影像表现
• CT:平扫稍高或等密度,多数界清,肿瘤囊变坏死较常见,但 一般没有钙化。
• 肿瘤邻近颅骨引起骨质破坏。
• 增强扫描均质明显强化;若有囊变坏死可不均质。部分病例可 见脑膜尾征。
• MR:T1WI等信号,T2WI稍高或等信号。
• 肿瘤周围水肿较轻微或无水肿。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
5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
6
血管外皮细胞瘤影像FTP
7
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鉴别:
• 脑膜瘤中年女性多见,HPC以年轻男性多见。 • 典型脑膜瘤呈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分叶少见;HPC多呈不规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 MRI 和 MRA 诊断与误诊分析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 MRI 和 MRA 诊断与误诊分析
理性 内膜 、 子宫 内膜炎 、 内膜息 肉 、 子宫 内膜 癌及 非典 型增生 改 变 的诊 断符 合 率分 别 为 9 5 . 5 6 %、 8 0 . 0 0 %、 7 5 . 0 0 %和 8 3 . 3 3 %, 其 中恶性 肿瘤 符合率 与本 研究 相
[ 3 ] 陈忠年 , 杜心谷.妇 产科病理学 [ M] .上海 :上海科 学技 术出
参 考 文 献
[ 1 ] 王李洁 , 何立红, 杨璞.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 .中国临床医生 , 2 0 1 4 , 4 2 ( 7 ) : 3 3— 3 5 . [ 2 ] 周永昌 , 郭万学.超声医学 [ M] .6版.北 京 :人民军 医出版
的认 识及 MR诊断正确 率。方法
M R I 平扫 、 增 强扫 描 及 MR A检 查 。结 果
例; 全部均呈分叶状 , 实质部 均呈 T 1 、 T 2中等 、 稍高信号为主 , 增强扫描 实质 部均呈持 续性明显强化 ; MR A 示瘤灶
有颈 内动脉或椎 一 基底 动脉 分支参与供血 ; 7例 有大小不等 囊变; 6例 瘤 内或 瘤周 见流 空的血管影 ; 6例窄基底 与
的临床治疗 、 预后判断 、 改善生 活质量有重要 的指导作 用。以往多采用 二维腹部超声及二维经 阴道 超声作为 重要的诊 断依据 , 而组织病理学现仍是诊 断的金标准 ,
由于这是 一项 侵入 性 的检查 手 段且 获得 结 果周 期 较 长, 因此我们需要 寻求 一种快 速 、 高效 、 便 于追 踪及 随
邻近硬脑膜相连 , 7例 与硬 脑 膜 呈 锐 角相 交 ; 2例 出现 “ 脑膜尾征 ” ; 6例 见 瘤 周 水 肿 。结 论 颅 内血 管 外 皮 细 胞 瘤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祝跃明1 金中高1 姚振威2 周林江2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CT和MRI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的CT和MRI表现,结合文献报道总结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结果 6例病灶分布较为分散,呈圆形或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3例,最小为4.1cm ×4.3cm×2.2cm,最大病灶呈类圆形,约7.1cm直径。

CT呈高密度2例,低密度1例。

MRI上T1WI低信号4例、等信号2例,T2WI上呈等信号2例、不均匀高信号4例。

病灶内见出血2例、出现坏死囊变2例,见血管流空现象5例、脑膜尾征2例、周围见轻度水肿1例,中度水肿3例,重度水肿2例。

CT和MRI增强后均强化显著,其中不均匀强化4例,较均匀强化2例。

颅骨骨质破坏1例,呈虫蚀状改变。

肿瘤均有较明显占位效应。

进行了MRV、MRA成像各1例,能显示肿瘤所致之周围血管及静脉窦之改变。

结论 颅内HPC与脑膜瘤的鉴别较为困难,CT和MRI结合有助于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MRA和MRV能显示肿瘤与周围血管情况,对临床决定手术方式有帮助。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颅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737.41;R814.42;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3070(2007)0120058202 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是一类少见的、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性肿瘤,颅内HPC极为少见,常误诊为脑膜瘤,本文收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HPC,分析其临床及CT和MRI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颅内HPC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病例性别年龄(岁)部位临床症状1男24右颞头痛伴记忆力下降半年余2男33右枕头痛1年,左侧视力下降3月3男49左颞反复头痛2年,加剧2月余,伴有恶心呕吐4男65额部头痛头胀1年半,出现双侧肌力下降1月5女28左枕头痛3月,视力明显下降1月6女49额反复头痛3年,近来加剧1.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3例具备CT平扫及增强资料(CT检查机型不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