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第二次质检历史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o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说明A.强调统治阶级要实行“仁政"B.指出尊敬祖宗是人的本性C.主张实行分封制D.指出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意义【答案】D【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宗法制。

理解材料的涵义。

材料的意思在于说明通过强调宗法制的作用,进而起到到巩固统治的作用。

而要做到这一点,重中之重在于体恤、爱护百姓。

故应选D。

25.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帝国,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驻军对周边的胡人严加防范或在其可能威胁到帝国安危之前就予以消灭,而在帝国内部腹地,则是另外一番山水田园男耕女织的惬意生活。

此时生活在江南扬州城郊的农夫,他遇到的情况最可能是A.闲暇时与妻一起用花楼机纺棉,预制过冬棉衣B.秋后往集市贩卖新米,换得银两后往柜坊兑换飞钱耕牛C.趁冬日水浅维修筒车,以备来年春耕取水D.耕织富裕之余为家中添购瓷器,竞无意购得一件粉彩花瓶【答案】C【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2015.11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原则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3.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

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出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讼。

”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A.“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而获得解放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亲族继承”5.169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届议会,每届议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三年。

其影响是A.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B.加强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C.保障内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D.使议会成为限制王权的常设性立法机构6.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殊途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24.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

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这表明A.只有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B.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人们获得对历史的新认识C.新材料的发现颠覆了古史记载中的可信部分D.古史中的记载一定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25.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

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

这主要是因为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26.宋代司马光在《书仪》中指出:“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以财论婚的观念日兴B.门第观念已彻底废除C.民主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科举制度已日益衰落27.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

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经济作物的扩种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28.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29.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30.1938年7月5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别建新国”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均能够体现出来,正确。

而D 项的“开始遭到破坏”,不符合史实,题干材料内容也无从体现,不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2.《韩非子》:“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材料观点()①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②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③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④成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来源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信息“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即可体现出①正确;由“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信人则制于人”可以体现出②正确;结合材料来看,材料主旨是法家思想,是为君主专制出谋划策的,③正确;“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才提出的,排除④。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3.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12.“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13.“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忆樊楼”是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写的一首“汴京纪事”诗。

符合当时“樊楼”情形的是A.说书人解说《西游记》B.陈设青花瓷,古朴典雅C.艺人在戏台表演京剧D.设有“瓦子”,服务直至深夜14.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

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C.重本抑末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15.右图为近代某时期通行护照,从中可知当时广东A.军民北上抗击八国联军 B.曾经为武装反清进行过动员C.支持五四运动中的北京学生 D.国民革命军向北洋军阀进军16.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

据表可推理的是时间1921.7 1927.4 1927.8 1934 1937年初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A.制定共和国宪法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C.确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推行“一国两制”政策18.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

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

”他认为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19.某思想家认为:人不是完全自由的,但也不完全是一个奴隶。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试题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8小题,时量150分,满分300分。

24.《国语·郑语》记载了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因此,周宣王在全国抓捕“恹弧箕服”,而有一对连夜逃跑的夫妇在路上捡到的弃婴,正是后来周幽王之妃褒姒。

古人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西周的灭亡实属天意B.西周亡于童谣C.童谣能预言历史发展D.宗法制遭破坏25.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

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26. 清代的驿路(官路)通达各省省城及边疆的重要城市,如山西境内,“八十里乐平到柏平驿,五十里平定州平潭驿,八十里……”,在此基础上,晋商开辟出茶马之路。

这表明A.政府十分重视保护长途贩运业B.民间服务性行业已达较高水平C.清朝官道修建有利于商业发展D.市镇商业发达使抑商政策松驰27. 下面是近代部分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

这反映出A.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C.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8.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29. 1960 年初,毛泽东在比较中苏两国发展工业化的道路时说:“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是一切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

”这表明毛泽东A.希望工业和农业均衡发展B.主张有计划扩大农业生产规模C.肯定了苏联经济发展模式D.不否认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30.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 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 含答案

试卷类型:A 2019-2020年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含答案历史试题xx.4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3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1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2.第1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10.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这样划分依据的角度是A.社会经济形态B.地方行政组织C.专制集权的程度D.生产力的发展阶段11.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他所指的朝代是A.汉朝C.唐朝C.宋朝D.明朝12.《中国古代职官》中总结到: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出身平民,明清时43%的进士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变动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13.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明清时期翻泽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14.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B.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C.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构建15.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7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7分。

)1.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

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西周的宗法制B.秦汉的郡县制C.隋唐的科举制D.明清的内阁制2.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

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由此可以得出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3.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4.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5.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6.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

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第二次质检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总计60分)
1.(2分)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

如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

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2.(2分)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这表明孟子()
A.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
B.主张良知良能是人的本性
C.以儒家伦理道德纲常约束社会
D.将儒家思想哲学化体系化
3.(2分)“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4.(2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5.(2分)近代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衡恪先生在论及中国古代某一画派时,认为该画派的风格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A.山水画B.花鸟画C.人物画D.文人画
6.(2分)《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

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逐渐趋于近代化
B.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
C.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
D.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
7.(2分)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
B.黎元洪割辫体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
C.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
D.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8.(2分)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这表明五四运动()
A.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
D.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