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盟+】:2017年70后80后90后00后网民研究报告(下)

合集下载

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数据是怎样的

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数据是怎样的

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数据是怎样的数据观获悉,2017年12月20日,由第一财经、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主办的“未来狂享曲2017第一财经数据盛典”在北京举行,本次盛典以数据为纽带,携手2017年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公司,聚焦互联网消费升级,全面洞察商业消费生态。

盛典现场,CBNData联合30家数据源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2017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基于天猫、淘宝、EVCARD分时租车、ofo小黄车、芝麻信用、挖财、优信二手车、菜鸟网络、大麦、网易新闻、大姨妈、点融、小猪、蜻蜓FM、口碑、猎豹大数据、ETCP、盒马鲜生、keep、悦跑圈、蜜芽、饿了么、优酷、宝宝树、飞猪、好大夫在线、闲鱼、豌豆荚、英语流利说、优客工场的数据源,通过对电商、新零售、运动、医疗、教育、旅游、出行、共享经济等领域的深入分析,从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三大方面深度洞察2017消费升级,精锐刻画未来中国互联网消费发展趋势。

这是CBNData连续两年发布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这份年度报告是CBNData对过去一年大消费领域和互联网领域数据研究成果的大集合,后续每年也将会持续发布,力求成为每年中国互联网及大消费行业发展趋势的数据全景图和研究风向标。

CBNData《报告》显示,伴随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者日益呈现出多元细分的消费诉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加速产业应用,切实进入到消费层面;“信用服务”成为消费生态的重要支撑,为共享经济等新模式赋能;线上线下消费渠道边界愈发融合,形成以“消费者数据”为核心的零售新生态。

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大数据与我们现代生活的息息相关。

在当代社会中大数据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不可或缺。

山东数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做大数据教育产业的公司,专注做大数据教育人才培养。

教学内容包含: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架构师、大数据挖掘工程师、ETL开发工程师、SPARK开发工程师、大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Hadoop、SAS/SPSS等相关课程。

网购活跃用户特征及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

网购活跃用户特征及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

网购活跃用户特征及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一、女性、未婚比例高于非网购用户;19-35岁用户是主体;学历水平整体较高;华东、华南地区用户比例高;中低收入者为主二、大龄网民激增‘偏爱B2C网购,相对于3C产品,服装鞋帽等“网购大户”则并不太受大龄用户青睐。

三、有36.5%的网络用户表明主要是通过朋友了解的,居第一位。

而通过媒体和广告了解的占比之和达到了45.7%;100-500元的网购用户占绝大多数,其中100-200元的占比达41.3%,200-500元占39.7%。

金额在100元以下的网购用户也占了16.1%,500-1000元、1000元以上的占比则分别是7.6%和5.3%,这说明网购用户平均一次花在网购上的金额相对较少,低价商品在网购中仍占主导地位对于网上购频率,多数网购用户选择了“看情况而定”,说明用户网上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类用户占比高达58%。

除此之外,回答“大约一月一次”占比最高,为28%,另有9%选择了“大约一周一次”,5%选择了“大约半年一次”。

四、网购交易金额达1.85万亿元 20-29岁成网购主力;手机购物用户比例大46.1% 未来呈现PC购物的替代之势五、女性用户网络购物频次整体上高于男性用户;女性用户网络购物常购服装类商品,比例远高于男性用户六、消费人群的人格分类胆汁质的人最典型的特点是冲动和易怒,很情绪化,俗话说没长大。

这类人购物特别根据当时的心情,受情境的影响,不喜欢特别复杂和理性的信息。

针对这类消费者,促销员就应该激励他鼓动他,让他一冲动就买了,千万不要跟他争辩,他会很容易跟你吵架。

多血质的人最典型的特点是开朗和乐观,很稳定,对问题的看法比较全面和正向。

这类人购物相对比较独立,既有理性思考又有感性情绪,促销员对这类顾客更多的是支持和赞赏,不用太多推销,要多给他选购空间。

当然这类人一般购物都有同伴,所以还可能从同伴身上找到商机和支持。

黏液质的人最典型的特点是安静和谨慎,很闷很不活跃,反应比较缓慢,动力相对不足这种人一般都是自己购物,不太有同伴,对这类顾客要多一些介绍和推销,跟他说产品的特点和好处,说促销的紧迫性和难得性,激发他的购物冲动和动机,这种人冲动比较少,但冲动起来可能购物能力极强,也许会带来大单。

【友盟+】:2017年70后80后90后00后网民研究报告

【友盟+】:2017年70后80后90后00后网民研究报告

【友盟+】:2017年70后80后90后00后网民研究报告“柒零后”、“捌零后”、“玖零后”、“零零后”成为主要网民群体,他们既是互联网的使用者,也是影响互联网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研究他们的习惯和需求,就是研究互联网生活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为此,【友盟+】特别制作了这份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这四个群体的分析,观察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深度和趋势。

为方便研究,报告选取了一线二线城市网民作为研究样本,这些地区互联网信息服务更新速度快,多样化程度明显,更能凸显互联网带来的变革和价值。

每一代网民对互联网的印象不同柒零后成长于网络媒体(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发展时期,他们对互联网的印象更多的是信息渠道;捌零后成长于自媒体和社交网络时期,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更多的是娱乐和关系维系;玖零后成长于社交和移动互联时期,网络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关系连接和工具性质;零零后是当下互联网生活化的重要体验者。

“捌零后”、“玖零后”处于重要的人生阶段通过网民的行为和兴趣,结合中国社会常态人生发展阶段,可以得到网民的“人生轨迹图”。

在不同时期,网民会根据自身任务和需求,将时间、精力和支出分配给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婚恋、孕哺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恰好是捌零后、玖零后正在经历的人生阶段。

对“捌零后”、“玖零后”的研究就从这三个阶段开始。

社交、医疗健康类应用受青睐18至30岁是网民从单身贵族过度到二人世界甚至三口之家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需求是社会交往、婚恋以及孕哺。

从TGI数据可以看出,网民在社交聊天和医疗健康方面表现出高度兴趣,母婴育儿类应用的集中度也接近整体水平。

医疗、母婴类应用受青睐21至36岁是二人世界升级为三口之家的主要变化期。

从TGI数据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网民依然在社交聊天、医疗健康、母婴育儿类应用的集中度最高,不同之处在于,社交聊天的集中度相对减弱;另外,由于孕产期和照顾宝宝占据了大量时间,网络使用机会减少,大部分兴趣的集中度都低于整体水平。

网络交往的代际差异分析——70后80后90后网络交往的代际差异分析

网络交往的代际差异分析——70后80后90后网络交往的代际差异分析

网络交往的代际差异分析——70后80后90后网络交往的代际差异分析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了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网络上展现出了明显的代际差异。

本文将对70后、80后和90后这三代人在网络交往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背后的原因。

70后群体作为网络时代的先驱者,他们在网络交往中更多地侧重于信息获取和资源分享。

这一代人的网络交际更多基于实用性和目的性,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搜索信息、阅读新闻、参与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等方式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社交圈。

相比之下,80后这一代人更注重社交互动和个人表达。

他们更倾向于利用社交平台建立个人形象,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与朋友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归属感。

他们更善于利用网络来维系人际关系,通过各种社交应用保持与朋友的联系,甚至是结识新朋友。

而90后这一代人更注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社交方式。

他们更善于利用虚拟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展示自己的瞬间快乐和生活态度,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更善于通过网络表达对时事、文化、娱乐等领域的看法和态度,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和活跃分子。

这种代际差异在网络交往中的表现主要源于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

70后群体由于生活在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更倾向于利用网络来获取知识和信息,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80后这一代人成长于信息相对丰富的时代,更愿意利用网络来维系情感上的联系,拓展社交圈子,满足社交需求;而90后这一代人则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注重个性和独特性,更喜欢通过网络来展示自我,获得关注和认可。

除了个人因素外,不同代际之间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网络交往差异的重要原因。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不同代际的人们在网络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社交模式。

70后群体在对待网络的态度上更为审慎和谨慎,更倾向于传统的网络浏览和信息搜索,对于新兴的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文化接受程度较低;80后则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乐于在网络上展示个人形象,寻求社交认同感;而90后这一代年轻人则更习惯于利用网络来表达自我,主动追求社交体验和分享快乐。

2017年我国网络婚恋行业综合发展情况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网络婚恋行业综合发展情况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我国网络婚恋行业综合发展
情况图文分析报告
(2017年5月28日)
一、“80 后”“90后”成为主要客户群
目前,我国处于适婚年龄段的“70 后”、“80 后”、“90 后”人口中存在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并且年龄越大比例失衡越严重。

“70 后”非婚人口男女性别比高达 206:100,“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 136:100,“90 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 110:100。

“70 后”、“80后”、“90 后”非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共计多出 2315 万。

30-39 男性中有 1195.9 万人处于非婚状态,而同年龄段女性中有 582 万人处于非婚状态,男性在同年龄段择偶面临 613.9 万的缺口。

这种情况会使30+的男性寻找低年龄段的女性作为伴侣,势必会影响到“80”、“90”年龄段男性的择偶,使其婚恋难度加大。

“80 后”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用户,“90 后”是互联网原生用户,对于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大大高于前面几代人。

如今,“80 后”、
“90 后”到了适婚年龄,追求个性、反感传统相亲,互联网成为他们交友择偶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选择互联网婚恋交友。

作为“脱单”的主要方式之一,婚恋网站潜力很大。

1980-2000年中国人口出生数量
作为“千禧一代”的“80 后”、“90 后”移动支付能力强,根据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发布的 2016 年全民账单,“80 后”人均网上支付金额超过 12 万元,“90 后”移动支付占比近92%。

“80 后”、“90 后”是互联网消费领域的核心消费人群,将成为婚恋网站的生力军。

二、向移动端倾斜。

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

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

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年轻人群体来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了解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的使用习惯以及其对生活和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中国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

一、社交媒体使用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90%)的中国年轻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平台。

其中,约四成(4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两个小时,这反映出社交媒体对他们的生活已经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二、社交媒体平台的偏好在社交媒体平台的选择方面,微信被调查对象们普遍认为是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占比超过六成(60%)。

微信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它不仅包含了私聊、群聊等传统社交功能,还包括了支付、购物、新闻资讯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此外,微博和抖音也得到了相当数量的青年用户的青睐,分别占比为20%和10%。

三、社交媒体对于个人关系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改变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根据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年轻人(55%)表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的频率增加,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之间的沟通效率。

然而,相反地,也有约四成的受访者(40%)认为社交媒体的使用已经导致了与现实世界中面对面交流的减少,一些人甚至感到社交媒体对于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社交媒体对于信息获取和观点影响的意义社交媒体在信息获取和观点影响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八成的调查对象(80%)表示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新闻资讯和时事观点,并且他们认为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更加及时和多样化。

然而,同样也有一些年轻人(20%)对社交媒体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容易受到伪造和篡改。

五、社交媒体对于个人隐私的关注近年来,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中国年轻人(70%)对社交媒体上的个人隐私问题非常关注,并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和趋势,一份2017年的互联网调查报告被发布出来。

这份报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0亿人。

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全球人口都使用互联网。

这一数字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设备上网。

报告显示,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5亿人,占总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绝大部分。

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

在社交媒体方面,报告发现,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

无论是Facebook、Instagram还是微信、微博,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0亿人。

这表明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来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行为。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购物。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17年达到了数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亚洲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报告指出,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黑客攻击、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了当务之急。

最后,报告还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被认为是互联网未来的关键技术。

零零后消费行为调研报告

零零后消费行为调研报告

零零后消费行为调研报告【零零后消费行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零零后一代作为新一代消费群体,在消费行为上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趋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零零后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1000名零零后作为调研对象,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调研结果。

二、调研结果分析1.消费品种类调研结果显示,零零后的消费品种类广泛,包括电子产品、服装鞋帽、化妆品等。

其中,电子产品是零零后的主要消费品种类,占比25%;服装鞋帽和化妆品分别占比20%和15%。

2.消费渠道调研发现,零零后的消费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其中线上消费渠道更为流行。

约有60%的零零后更倾向于在电商平台上购物,而剩下的40%则更喜欢选择实体店购买商品。

3.消费决策因素在消费决策因素上,调研显示价格、品质和品牌是零零后购买商品的主要考虑因素。

其中,价格是零零后最关注的因素,占比达到40%;其次是品质,占比30%;品牌因素占比20%。

4.消费态度调研结果显示,零零后对于消费有着积极的态度。

超过70%的零零后认为消费是一种享受,而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

他们认为通过消费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和身份认同。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对零零后的消费行为给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电商平台成为零零后主要的消费渠道,企业应提供线上购物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3.价格是零零后最关注的因素,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供良好的性价比。

4.品质和品牌同样是零零后购买商品的重要考虑因素,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控制和品牌形象塑造。

5.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和增加消费体验来满足零零后的消费需求。

总之,零零后群体在消费行为上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趋势,企业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