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脑卒中房颤

合集下载

房颤特点及治疗方案

房颤特点及治疗方案

一、房颤概述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其特点是心房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心脏泵血效率降低,血液在心房内滞留,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风险。

房颤好发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

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已超过1000万。

二、房颤特点1. 心悸:患者常感到心慌、心跳加速,严重时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2. 呼吸困难:由于心房收缩不规律,泵血效率降低,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呼吸困难。

3. 疲劳:房颤患者常感到全身无力、疲惫不堪。

4. 头晕:心房收缩不规律,泵血效率降低,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

5. 脑卒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7倍。

6. 心力衰竭:长期房颤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三、房颤诊断1. 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最常用方法。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

2. 心脏彩超:可观察心房、心室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判断房颤的原因。

3.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监测心电活动,了解房颤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

4. 血液检查: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有助于判断血栓风险。

四、房颤治疗方案1.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环节,可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常用的抗凝药物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等。

(1)华法林:需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药物剂量。

(2)NOAC:无需监测INR,服用方便,但价格较高。

2. 控制心率:通过药物或电生理治疗控制心率,减轻心脏负荷,改善症状。

(1)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2)电生理治疗:包括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等。

3. 根除房颤:对于部分房颤患者,可考虑通过射频消融等方法根除房颤。

4.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改善房颤患者的预后。

五、房颤治疗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2.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了解病情变化。

3. 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控制相关疾病。

2006年ACC房颤治疗指南

2006年ACC房颤治疗指南
房扑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和房颤一样。
3.特殊情况下的抗凝治疗
(1)转复窦性心律: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不详并准备接受药物或电复律的患者,复律前至少3周和复律后4周抗凝(INR:2.0~3.0)。房颤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休克或肺水肿),应该立即复律,不应因抗凝而延迟。若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但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紧急复律的患者,复律同时给予肝素,首先静脉注射负荷量(80iu/kg)后持续静注维持量(18iu/kg·h),调整剂量使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至正常对照的1.5~2倍。复律后继续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INR:2.0~3.0)至少4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证据有限。
3.华法林的应用和监测方法
(1)华法林的起始剂量2.5~3 mg/d,起效时间2~4 d,5~7 d达治疗高峰。
(2)在开始治疗时应隔天监测INR,直到INR连续2次在目标范围内,然后每周监测2次,共1~2周。稳定后,每月复查1次。
(3)华法林剂量根据INR调整,如果INR低于1.5,则增加华法林的剂量,如高于3.0,则减少华法林的剂量。
④急诊手术和拔牙时需要快速降低INR,可口服2~5mg的维生素K1,INR将在24小时内降低。
⑤INR>9.0但临床上没有明显出血,可口服2~5mg的维生素K1,必要时重复使用。
⑥严重出血或华法林>20.0时,可根据情况静脉应用维生素K110mg、新鲜血浆和凝血酶原浓缩物缓慢静脉输注,每12小时可重复应用维生素K1。
2.节律控制和室率控制的选择
应个体化的选择有症状的房颤患者的治疗方式。在选择节律控制和室率控制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房颤的类型和持续时间;(2)症状的严重程度:(3)伴随的心血管疾病;(4)年龄;(5)其他疾病;(6)短期和长期的治疗目标和(7)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选择。

心房颤动评分表评分标准

心房颤动评分表评分标准

心房颤动评分表评分标准
心房颤动有两种评分表,分别是HAS-BLED评分表和CHA2DS2-VASc评
分表。

HAS-BLED评分表用于评估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 H代表高血压,1分。

2. A代表肝肾功能不全,各1分。

3. S代表脑卒中,为1分。

4. B代表出血或易出血体质,分值为1分。

5. L代表国际标准值,1分。

6. E代表年龄,大于65岁以上的,为1分。

7. D代表用药,包括抗血管聚集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为1分。

如果所有的评分加起来大于或等于3分,提示有出血的风险。

另外一个是血栓栓塞评分表,即CHA2DS2-VASc评分表,包括8个内容:C是指心功能问题,H指合并高血压,A2指年龄≥75岁,D代表糖尿病,
S2是指脑卒中或者TIA,V代表外周血管病,A代表年龄≥65岁,Sc代表
性别。

最高评分9分,一般来说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需要抗凝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分标准。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缺血 性脑 卒 中, 尤为 重要 。
关键 词 : 心房 颤 动 ; 危险 因素 ; 凝 治疗 ; 血性 脑卒 中 抗 缺
d i 0 3 6 /.sn 10 5 7 . 0 0 0 . 0 o :1 . 9 9 ji . 0 4— 7 5 2 1. 4 0 6 s 学科 分类 代码 :3 0 5 2 .4 中图 分类 号 :R 4 . R 4 . 5 7 3 3;5 1 7
lf i l n ie mi to e,At a b il t n c n e e h e tn lf fpaint. Ac ie a tc a u a tte t n ie man y o s he e sr k i i r lf rlai a v n t r a e ie o te s o t n i o g l n r a me t v a d p e e i n o s h mi to e a e p ri u a l mp ra ti a in s wih ara b ilto . n r v nt fic e c sr k r a tc lry i o n n p t t t t lf rlai n o t e i i Ke wo ds At a b i a in;Rik f co s;An i o g a tt e a y;Ic e c sr k y r : r lf rl t i i l o s a t r tc a uln h r p s h mi to e
第3 4卷 2 1 第 4期 00年





Vo. 134, . No 4
HE ONG JANG MEDI L r2 0 p . 01
25 7
心 房 颤 动 与缺 血性 脑 卒 中 的关 系

科普房颤患者的护理要点

科普房颤患者的护理要点

科普房颤患者的护理要点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以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乏力、脉搏不稳定、头昏目眩等为主要症状表现。

引发该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不仅包括心肺疾病,还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

正常人在饮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房颤。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房颤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增高的趋势。

该病不仅影响人体健康,其所带来的并发症也非常多,使患者的生命遭受更为严重的威胁。

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非常高,且由此导致的残疾或死亡情况比较普遍。

此外,房颤还会增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率。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疾病症状,防范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此,不管出现何种异常症状,都要及时就医。

而除了积极开展对症治疗外,护理方面的工作也非常重要,明确房颤患者的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本文在简要分析房颤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此类患者的护理要点,如下。

1房颤的发病原因总结房颤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各种心肺疾病包括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肺动脉栓塞等。

(2)长期饮酒过度。

(3)精神和情绪状态,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

(4)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

(5)发生严重的感染,及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等。

2房颤的临床表现房颤患者通常会有胸闷气短、心悸不适、胸部不适、眩晕等症状,各种症状出现时具体表现如下:(1)胸闷气短症状表现为在进行体力活动或者休息后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2)心悸不适症状表现为心跳过快或出现紊乱,并且感觉身体疲惫乏力,产生疲劳感。

(3)胸部不适症状表现为胸部出现疼痛,有压迫感。

(4)眩晕症状表现为头晕目眩,还可能出现昏倒的情况。

一些患者情况比较特殊,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

为了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受,临床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同时配合以科学的护理干预。

下面具体阐述房颤患者的护理要点。

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影响

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影响

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影响杨吉军;谢礼;桂培根;王德明【摘要】目的评估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将纳入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房颤组(40例)和非房颤组(46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卒中评分(NIHS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值,平均住院日,早期死亡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之间的关系. 结果房颤组的NIHSS评分、平均住院日和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龄、房颤是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高龄、糖尿病、房颤和高NIHSS 分值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房颤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严重中风和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房颤高危人群对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极为重要.%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elation 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the severity and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aemic stroke.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ere divided into AF group(n=40) and Non-AF group(n=46).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s,average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s and early death were compared.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ssociation of stroke severity and early death with AF.Results The NIHSS scores,average length of stay in hospitals and early death rate in AF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AF group(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male,older age,AF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severe stroke (P<0.05).Moreover,male,older age,diabetes,AF and high NIHSS scores were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death(P<0.05).Conclusion AF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evere stroke and early death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Carefu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for high-risk AF patients is beneficial for prevent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期刊名称】《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年(卷),期】2017(045)003【总页数】3页(P263-265)【关键词】房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早期死亡【作者】杨吉军;谢礼;桂培根;王德明【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衡阳 421001;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心房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功能,血液在心房中形成湍流或缓慢,由此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促使心房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容易脱落,脱落后随着血流,进入体循环系统的动脉中,出现各种栓塞,最常见的就是脑动脉栓塞。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

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完整版)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其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不全等严重不良后果,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房颤的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2016ESC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atrialfibrillationdevelopedincolla borationwithEACTS》及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及近期房颤领域的研究进展,就心房颤动的规范化治疗进行概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房颤的非药物治疗1.1电复律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房颤,不论房颤时间、类型首选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较药物转复成功率高,患者需镇静或麻醉。

非血流动力学障碍,房颤持续时间不明或超过48小时,目前仍推荐复律前抗凝治疗3周,复律后抗凝4周的“前3后4”抗凝方案。

如果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排除左心房血栓,可进行即咳U电复律。

如果TEE检查确诊血栓,应再抗凝进行治疗A3至4周,复查TEE确定血栓消失后再行电复律。

若仍存在血栓,不建议电复律治疗。

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复律的房颤患者,不应因启动抗凝而延误复律时间。

如无禁忌证,应尽早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NOAC,同时进行复律治疗。

建议I类: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②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证据级别B)③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伴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证据级别C)。

na类:电复律前使用胺碘酮、氟卡尼、伊布利特或普罗帕酮增加电复律成功率并预防房颤复发(证据级别B)。

1.2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应在经过充分培训、有经验的中心进行房颤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是房颤导管消融的绝对禁忌证。

患者年龄、左心房大小、房颤类型、房颤持续时间、有无二尖瓣反流及其程度、有无基础心血管疾病及其严重程度、术者经验等因素均是可影响导管消融的效果。

房颤病人要小心脑中风

房颤病人要小心脑中风

房颤病人要小心脑中风
*导读:脑中风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如果是患有房颤多年的病人,要提高警惕预防。

在生活上,要预防房颤的发生。

……
63岁的梁阿姨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十多年,但一直没有好好治疗。

近日她出现了口齿不清、口角歪斜、右侧肢体偏瘫的“脑中风”症状,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医生告诉家属,梁阿姨多年的房颤引发了中风。

临床上,脑中风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

房颤发生时,心房有序的电活动丧失,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也消失了。

这时,心房内的血流呈涡流,当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心房内就可能会产生血栓。

当所产生的血栓脱落后,会随着动脉血流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脑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在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即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脑卒中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达25%
左右,死亡率可达25%。

房颤常常表现为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等症状,其发生率很高。

发生房颤后应及时就医,以免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

*如何预防房颤
房颤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

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凝时机
• 卒中或TIA发作后的房颤患者启动抗凝治疗的时机采用13-6-12法则。
抗凝药物选择
• 瓣膜性心脏病所致房颤:首选华法林。 – HAS-BLED评分0-2分 • 以前正在口服华法林,调整华法林达标(二尖瓣置换 患者2.5-3.5,余患者INR2.0-3.0)。 • 以前未口服华法林,从1-3mg每天开始,每3天复查 凝血常规,如不达标,按原剂量的5%-20%加量, 直至INR达标。INR达标前要联用低分子肝素5000 单位皮下注射q12h。 – HAS-BLED评分≥3分,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后给予上述 治疗。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评分标准
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
H一高血压病 (收缩压大于160)
1分
A-肝、肾功能异常
各1分
S-卒中
1分
B一出血性疾病
1分
L-INR波动大
1分
E年岭大于65岁
1分
D一合并用药(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
药)、饮酒
各1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对出血风险做出抗凝决策
– 0-2分,出血低风险患者;
– ≥3分,出血高危人群,可与患者沟通及请心内科会诊综合评估后 给予抗凝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华法林(严密监测INR)或新型口 服抗凝药。
2分
D一糖尿病
1分
S-卒中、TIA、血栓史
2分
V一血管性病变(如陈旧性心梗、外周血管
病)
1分
A一年龄65-74岁
1分
Sc--性别女性
1分
• 总分最高9分,≥2分,中-高危卒中风险,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治疗抗 凝;
• 1分,优先考虑抗凝,也可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300mg口服qd) 治疗
• 0分,一般无需抗凝治疗
脉夹层。
2.总分0-8。若总分≥5分, 90%可能性为心源性卒中;若<5分, 动脉源性卒中可能性大。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的临床诊疗指南
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的筛查 2.抗凝策略
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有明确抗凝指征(瓣膜性心脏病是指风湿 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修复合并的房
颤) 非瓣膜性房颤:应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评估。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的抗凝
病例分病例病例分享 分享 享病例分享
缺血性卒中病因
心源性卒中
1.临床的病因分布上讲,心源性卒中占整个卒中病人的25%; 2.目前在使用所有的诊断手段后仍有20%的患者原因不明,即隐 匿性卒中,实际上这一部分卒中病人中的大多数还是心源性卒中。
所以,心源性卒中应该占所有卒中的1/3多。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筛查
• 筛查母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尽可能把合并房颤的患 者筛查出来,以尽早制定抗栓策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
定义: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诊断脑梗死、脑栓塞、TIA的 患者。 – 房颤:包括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不包括甲亢所 致的短期房颤。 – STAF评分:针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房颤筛查评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房颤诊断流程
1. 病史询问1. 病史询问及体格 检查及体格检查
1.1对所有缺血性卒中,均应仔细询问病史,初步确 定有无阵发性心悸。
1.2应常规听诊心律触诊脉搏,发现有无心律失常的 证据。
2.高度怀疑心源性卒中的要点
2.1 起 病 急 骤 , 高 龄 , 卒 中 严 重 者 ( 年 龄 ≥ 70 岁 , NIHSS评分≥10分); 2.2不同动脉分布区栓塞包括空间多发(前后循环同 时梗死或双侧)和时间多发; 2.3梗死主要位于皮层或皮层下豆纹动脉区大灶梗死; 2.4其他脏器栓塞的征象;
3.3上述措施若仍未能发现房颤证据,则建议延长心
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筛查(STAF)评分表
项目 年龄(岁)
基线NIHSS(分)
左心房增大(>35mm)
血管病因
总分
>62 ≤62 ≥8 <8 是 否 是 否
评分 2 0 1 0 2 0 0 3
注释:
1. 血管原因定义:大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性颅内或颅外动脉 狭窄≥50%)、影像学腔隙性梗死(小血管病变)及症状性动
口服抗凝药物检测
1.应用华法林的患者,未达标之前每3天复测 一次凝血常规;达标后住院病人每周复测一 次,门诊患者如华法林剂量稳定可每月复测 一次。 2.应用达比加群患者,无需常规复测凝血常 规。
药物指导
– 药物指导:注意特别说明抗凝药物用法,注意 事项。
– 随访时机:出院后2周、90天门诊复查一次, 包括凝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半年复查 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需检测INR的患者需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随访时机。
≥2分,中-高危卒中风险,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治疗抗凝; 1分,优先考虑抗凝,也可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300mg口
服qd)治疗 0分,一般无需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评分标准
CHA2-DS2-VASc(华法林抗凝评分)
C一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左心功能不全
1分
H一高血压病
1分
A2--年龄75岁以上
– 发生哪些情况需就诊:a.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 状或原有的症状加重;b.出现心慌、胸闷等心 脏症状,以及肢体疼痛、腹痛等脏器栓塞的症 状
敬请批评指正!
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
抗凝药物选择
• 非瓣膜性心脏病所致房颤 – 可按瓣膜性心脏病原则应用华法林。 – 也可更换为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150mg bid。 更换的时机需依据INR值,若INR达标,须隔日开始更 换,若INR未达标,可当日直接更换。 – 如HAS-BLED评分≥3分,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后给予上 述治疗。
2.5 大 脑 中 动 脉 高 密 度 影 ( 无 同 侧 颈 内 动 脉 严 重 狭 窄); 2.4闭塞大血管快速再通.
3.1应常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
3.针对可疑心源性卒中及不明原 3.2无法接受24 h 动态心电图者,7天内复查12导联心 电图检查,以增加对阵发性房颤/房扑检出率。
因的卒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