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角度对肿瘤发展与免疫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医对肿瘤的解释

中医对肿瘤的解释

中医对肿瘤的解释肿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肿瘤的解释和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肿瘤的解释,并介绍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肿瘤被称为“瘤痣”、“瘰疬”或“癌症”。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情志因素、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病毒感染等。

情志因素是中医认为对肿瘤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忧愁伤肺、愤怒伤肝等情志的不平衡都可能导致体内气血失调,进而影响肿瘤的发展。

中医将肿瘤分为实质性肿瘤和虚宿根肿瘤,实质性肿瘤多为新生物,例如乳腺癌、结肠癌等,虚宿根肿瘤则指已有肿块的肿瘤。

中医认为,实质性肿瘤主要是由于脏腑经络气血失调或气滞血瘀导致的,虚宿根肿瘤则是因为脏腑机能失调、体质虚弱导致的。

中医对于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化痰等方面。

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中药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化痰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药方。

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肿瘤的特色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或热熏熨的方式,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拿是中医治疗肿瘤的辅助疗法,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

除了药物治疗和理疗外,中医还注重调节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度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等。

中医对于肿瘤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一方面,中医注重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强调治疗的个体化。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促进身体的康复。

另一方面,中医治疗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肿瘤是世界性医学难题,诊治难度大,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肿瘤的形成往往与免疫系统有关,免疫细胞的活动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探讨目前的研究进展。

一、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但在某些情况下,肿瘤细胞可以欺骗免疫系统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它们能够通过改变自身表面标志的方式藏匿起来,或是产生一些对免疫系统不利的化学因子干扰免疫细胞的活动,从而避免被免疫系统攻击。

然而,如果免疫系统被刺激或者受到抑制剂的干扰,肿瘤细胞很可能会逃避免疫系统的袭击并快速扩张。

二、肿瘤免疫疗法面对这种情况,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免疫治疗。

该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激活免疫系统,通过增强免疫力来攻击肿瘤细胞。

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比如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增强T细胞(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三、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在这些免疫治疗方法背后,研究人员对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深入了解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交互,寻找出最有效的抵抗肿瘤的方法。

一项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肿瘤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复杂的。

研究人员对于肿瘤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密切关注的同时,也注意到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有着不同的反应,因此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一种叫做“免疫逃逸”的现象使得肿瘤细胞可以避免被免疫系统攻击。

免疫系统最初可以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细胞可以改变自身特征,避免免疫系统的袭击。

因此,这项发现揭示出肿瘤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有目的的过程,需要寻找治疗过程中的其他途径进行干预。

四、结语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不断发掘新的奥秘和发展出新的治疗方法,这使得肿瘤治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虽然肿瘤治疗仍然是医学难题,但是通过研究和试验,我们已经迈出了巨大的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新的疗法出现,帮助病人战胜肿瘤,回归健康。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激活或增强宿主的免疫系统,以达到对抗肿瘤的治疗方法。

与传统的化疗、手术和放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持续时间长等。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与发展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意识到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动物模型探索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如抑制T细胞的活性、产生免疫抑制因子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开始探索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的方法,肿瘤免疫治疗应运而生。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分为被动免疫疗法和主动免疫疗法两种。

被动免疫疗法是指直接应用具有抗体活性的制剂或利用转录因子或基因操纵技术将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域引导到DNA中,使其产生合成抗体。

主动免疫疗法是指利用宿主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激活或增强特定免疫细胞来对抗肿瘤。

一种主动免疫疗法是T细胞治疗,即将自体T细胞从患者提取出来,经过外界处理后重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另一种主动免疫疗法是肿瘤疫苗,即使用一种或多种肿瘤特异性抗原来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肿瘤特异性T细胞反应,继而杀死肿瘤细胞。

除此之外,近年来CAR-T细胞疗法备受关注,这是一种将T 细胞改造成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的疗法。

它通过将受体的单链变量区域与信号传导模块和共刺激模块耦合成一种模块化推进的受体,使T细胞具有更强的背景杀伤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肿瘤类型可以采用肿瘤免疫治疗。

例如,良性肿瘤的治疗中,肿瘤疫苗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T细胞治疗和CAR-T细胞疗法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哲学角度对肿瘤发生发展与免疫逃逸的研究

从哲学角度对肿瘤发生发展与免疫逃逸的研究

c , 瘤生 物学 治疗 有 可 能发 挥 重要 作 用 , 论 m时 肿 无
是发 生转 移还是 未转移 、 原发 病灶还 是继 发病 灶 , 免 疫 细胞或 免疫分 子 的定 向作 用都能 使其 迅速 找到肿
瘤 细胞发挥 杀伤作 用 。 当机 体 内肿 瘤细胞 的 总体积
长发育过程中无法避免。但是 , 只有极少数人患有 临床肿 瘤 , 说 明机体在 致癌 因素 的作 用下 , 这 可激 活
用 免疫疗 法清 扫残 留癌细胞 。
癌 因素 决 定 的 , 是 由机 体 的免 疫 性 决 定 的 ( 而 内
因) 。也就 是 说 外 因是 肿 瘤 发 展 变 化 的 因 素 , 因 内 是变 化 的依 据 , 因只有通过 内因起 作用 , 外 这就是 肿 瘤发 生与发 展 的辨 证 关 系 。事实 证 明 , 常机 体 每 正 天有 许 多细胞 可能 发生 基 因突 变 , 产 生 有 恶性 表 并

两个阶段, 前者在人群中带有更明确的普遍性 , 而后 者是癌 变细胞 经 历 不 断选 择 的结 果 。研 究 表 明 , 癌
基 因普 遍存 在于正 常细胞 内 , 参与 细胞 生长代谢 , 可 在细胞 中一 般 以非激 活 形 式存 在 , 胞 癌基 因一 旦 细 被激 活可 引 起 细 胞 癌 变 J 。在 人 的一 生 中人 人 都 有基 因突变 和细胞 癌 变 的 可能 , 变 现 象在 人 体 生 癌
中 国免 疫 学 杂 志 2 1 02年 第 2 8卷
di1.9 9ji n 10 - 4 2 1.9 04 o:0 36 /. s.0 04 X.02 0 .2 s 8
从 哲 学 角 度 对 肿 瘤 发 生 发 展 与 免 疫 逃 逸 的 研 究

关于肿瘤微环境的几个问题

关于肿瘤微环境的几个问题

关于肿瘤微环境的几个问题作者:汪雨潇来源:《硅谷》2010年第10期摘要: 肿瘤微环境作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其低氧、低PH、高压的特殊理化性质,其中存在的多种重要调控因子,以及它与炎症和免疫系统的内在关系都对人们从认识肿瘤到治疗肿瘤都十分关键。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慢性炎症;多靶点药物;调控因子中图分类号:Q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0520168-02肿瘤微环境,即肿瘤细胞产生和生活的内环境,其中不仅包括了肿瘤细胞本身,还有其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免疫和炎性细胞、胶质细胞等各种细胞,同时也包括附近区域内的细胞间质、微血管以及浸润在其中的生物分子[1]。

早在100多年以前,Stephen Paget基于乳腺癌的器官特异性转移中的临床观察,提出了著名的“种子与土壤”的概念。

然而,这一假说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将治疗思路仅仅局限于肿瘤细胞本身,导致人类的抗击肿瘤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直到最近,才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意识到肿瘤与肿瘤微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肿瘤微环境就像是一个小的生态环境,与其中的肿瘤细胞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不论从生物学还是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

1 肿瘤微环境的特点肿瘤微环境在理化性质方面与人体正常内环境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比较显著的是其低氧、低PH以及高压的特点。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特点,才使得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趋化因子和各种蛋白水解酶所产生的免疫炎性反应,这种特性都十分利于肿瘤的增殖、侵袭、粘附、血管生成以及抗放射化疗,促使恶性肿瘤产生。

1.1 低氧环境Thomlinson在1955就已经注意到了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的缺氧状态[2]。

缺氧区域内常常出现坏死现象,更容易发生肿瘤的扩散和转移。

肿瘤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对能量需求高,因此其对氧气以及葡萄糖等能量物质的消耗比正常细胞高出许多。

导言_消化系统肿瘤诊治的哲学思路_秦新裕

导言_消化系统肿瘤诊治的哲学思路_秦新裕

圆桌会议:消化系统肿瘤的相关治疗医学与哲学2013年7月第34卷第7B期总第481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Jul 2013,Vol.34,No.7B,Total No.481 7 (本栏主编:秦新裕)导言:消化系统肿瘤诊治的哲学思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 秦新裕 刘凤林 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健康和疾病的自然科学,哲学则是研究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医学和哲学的相互关系应该表现为:哲学不是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只是与其他具体科学在研究对象上,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方面,哲学的发展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只有在对具体实践经验的不断学习和总结分析中,才能抽象出哲学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具体科学特别是医学科学的研究,又必须以哲学为指导,以保证医学的科学性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医者仁术的本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因此,现代医学的理念和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和进步。

医师不仅要从疾病的角度,即疾病的病理、生物学特点、诊治方式等方面考虑,还要从人文角度,即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患者本身和家属的需求,综合考虑制定疾病的诊治方案,才能真正体现医学的终极目标。

前者即专业技能,其固然重要,但是后者更能够体现出医生的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需要医生终身学习和积累。

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肠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不仅对患者本身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身体和经济负担,而且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手术、放疗、化疗、介入等现代治疗手段虽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对于每个患者而言究竟应该采用哪些治疗方式和应该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方式,仍然没有统一的结论。

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医生也应避免只见肿瘤不见患者的狭隘角度,在治疗患者肿瘤的同时,除了从疾病的共性角度出发,更多的应从患者整体出发,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技巧

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技巧

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技巧中医肿瘤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它基于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进展,致力于探索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在中医肿瘤学中,有许多基本理论和治疗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医肿瘤学的基本理论1. 中医体质理论中医肿瘤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个体的体质密切相关。

根据中医体质理论,人体可以分为平和质、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和阳虚质等不同体质类型。

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对肿瘤的易感性和治疗反应不同。

因此,中医肿瘤学的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的体质类型,个体化定制。

2. 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肿瘤学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苔等,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而对于痰湿证的患者,则需要通过祛湿化痰的方法来治疗。

3.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肿瘤学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中药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等作用,可以帮助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选择合适的中药组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是中医肿瘤学的重要内容。

二、中医肿瘤学的治疗技巧1. 中医针灸针灸是中医肿瘤学的重要治疗技巧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针,可以达到调理经络、平衡阴阳、促进免疫等作用。

针灸对于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2. 中医推拿推拿是中医肿瘤学常用的物理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特定部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淋巴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达到辅助治疗肿瘤的效果。

3. 中医养生中医注重养生,认为保持身心健康对于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养生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调节情绪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肿瘤的作用。

总结起来,中医肿瘤学是将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探索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它包括了中医体质理论、辨证论治、中药治疗等基本理论,并运用针灸、推拿、养生等技巧来治疗肿瘤。

对演化理论解读恶性肿瘤发生与治疗的哲学反诘

对演化理论解读恶性肿瘤发生与治疗的哲学反诘
s t e m c e l l t he r a py, g e ne t i c t a r ge t t he r a py a nd t he ge n e t i c modi f i c a t i on of e m br y o. At 1 a s t 。t he a u t ho r qu e s t i on e d t he i de a l e ndp oi nt o f c a n c e r t he r a py — — t o k i l l t he c a nc e r c e l l s a t a l l c o s t s o r ma i n t a i n t he l i f e c oe x i s t i n g wi t h t um o r a nd c on f or m t he l a w of t he n at u r e,a s we l l a s t he a p pl i c a t i on of e vo l u t i o n t he o r y o n t um o r i ge ne s i s . Ke y Wo r ds : ma l i gna nt t u m or ,o nc og e ne s i s,o nc o t h e r a p y,e v ol ut i on t h e o r y
垦皇笙堑
医学 与哲学 2 0 1 5年 2月第 3 6卷第 2 B期总第 5 1 9 期
对 演 化 理 论 解 读 恶 性 肿 瘤 发 生 与 治 疗 的 哲 学 反 诘
张 弘 ①
摘要 : 本 文 首 先根 据 达 尔文 演 化 理 论 , 一 方 面 总 结 了 恶 性 肿 瘤 在 个 体 水 平 的 发 生理 论 , 包 括 双 重 打 击 和 肿 瘤 免 疫 编 辑 理 论、 肿瘤干细胞理论 、 癌 基 因及 抑 癌 基 因等 , 另 一 方 面 从 生 态平 衡 角度 提 出 恶性 肿 瘤 发 生 可 能是 防 止人 类在 生 态 系统 中过 度发展的途径之一 , 据 此推 论 出恶 性 肿 瘤 的 发 生 具 有 必 然 性 。然 后 , 针 对 恶 性肿 瘤 目前 的 治 疗 方 法— — 包括 免 疫 治疗 、 干 细胞 疗 法 、 基 因靶 向 治 疗 以 及 胚 胎 基 因 改 造 , 做 了哲 学 反 诘 。 最 后 , 对 人 类 恶 性 肿 瘤 治 疗 终 点 的 选 择 命 题 做 了 哲 学 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哲学角度对肿瘤发展与免疫的研究
作者:潘润存单位: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引起肿瘤的原因和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广泛的研究证明,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免疫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肿瘤细胞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胞基因突变等原因会表达一些新的抗原,这些新抗原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机体可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

尽管如此,肿瘤仍可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或不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近年来,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就从肿瘤的发生与免疫逃逸的辨证医学观方面进行探讨,但愿对肿瘤的免疫逃逸及防治研究有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

1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辨证医学观
肿瘤发生与发展既是连续过程也是绝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前者在人群中带有更明确的普遍性,而后者是癌变细胞经历不断选择的结果。

研究表明,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可参与细胞生长代谢,在细胞中一般以非激活形式存在,细胞癌基因一旦被激活可引起细胞癌变[1]。

在人的一生中人人都有基因突变和细胞癌变的可能,癌变现象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法避免。

但是,只有极少数人患有临床肿瘤,这说明机体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可激活癌基因,诱导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外因),但癌变细胞最终能否发展成为临床肿瘤,决非由癌基因及致癌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机体的免疫性决定的(内因)。

也就是
说外因是肿瘤发展变化的因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肿瘤发生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事实证明,正常机体每天有许多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并产生有恶性表型的瘤细胞,但一般都不会发生肿瘤,只有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肿瘤发生率增高,这主要是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

但当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不能清除突变细胞时,则可形成肿瘤。

肿瘤发生后,机体可通过免疫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

各种迹象表明,在肿瘤发育的漫长过程中,先天免疫和后天获得免疫总是有机会识别到肿瘤的存在,并产生了相应的反应,但这种反应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或抑制,从而使肿瘤出现了免疫逃逸现象。

只有当癌变细胞通过各种免疫“逃逸”方式逃避过人体免疫监视后才能逐渐发展,最终成为临床肿瘤。

分析细胞从癌变到发展成临床肿瘤的过程,有肿瘤发生的前提和基础、肿瘤发生的诱发因素、肿瘤发展的制约因素。

这些相关的外因都是肿瘤发生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仔细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自对肿瘤发展的权重影响发现,前两者是人的一生中每个个体无法选择或无法逃避的,只有后者才是肿瘤发展的决定因素,所以,肿瘤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的某种功能缺陷或减弱,最终使癌变细胞得以发展成为临床肿瘤。

一般认为存在于机体内的肿瘤细胞总体积不超过1cm3时,肿瘤生物学治疗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无论是发生转移还是未转移、原发病灶还是继发病灶,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的定向作用都能使其迅速找到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

当机体内肿瘤细胞的总体
积大于1cm3时,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的杀伤作用就很有限,必须借助手术或放疗等手段清除瘤体,再使用免疫疗法清扫残留癌细胞[2]。

2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与本质
肿瘤细胞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可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抵抗肿瘤。

但是肿瘤细胞仍可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或不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而形成了临床肿瘤。

目前研究认为肿瘤出现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有[1]: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MHCⅠ类抗原的低表达、肿瘤细胞的“漏逸”、肿瘤细胞抗原被“封闭”或“覆盖”、肿瘤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障碍、树突状细胞功能缺陷、T细胞信号传导缺陷,某些肿瘤缺乏共刺激信号、肿瘤细胞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或自身抵抗凋亡,肿瘤抗原诱发免疫耐受、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等等。

客观辨证的分析这些因素,可以看出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肿瘤抗原的问题(免疫识别困难),如肿瘤抗原缺失、调变、低表达、被“封闭”或“覆盖”等,具有以上抗原变化的肿瘤细胞,机体就难以识别这样的肿瘤抗原。

二是机体对肿瘤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免疫反应障碍),如树突状细胞功能缺陷,肿瘤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障碍,T 细胞信号传导缺陷,某些肿瘤缺乏共刺激信号,从而使机体不能正常地发生免疫反应。

三是机体对肿瘤发挥免疫效应时出现的问题(免疫效应有限),正常细胞在发生癌变初期,由于抗原性弱,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也弱,当癌细胞发展到肿瘤形成以后,即使机体产生了较强的免疫应答,但由于这些免疫应答的产物主要是一些免疫分子,对较
大的肿瘤组织也难以清除,就象机体对多细胞寄生虫的免疫一样,大部分寄生虫在人体内寄生时,机体也产生免疫性,但这种免疫不能清除寄生虫,寄生虫能在人体内继续生长发育,形成带虫免疫。

由此可见,肿瘤的免疫逃逸是肿瘤自身的因素和机体免疫作用的强弱两方面决定的。

肿瘤细胞具有机体细胞的某些特性,决定了机体免疫系统的难识别性。

另外,从机体的免疫现象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机体对单细胞生物产生的免疫应答可出现清除性免疫,而对多细胞的生物产生的免疫性较弱,难以形成清除性免疫。

所以,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性关键在癌变细胞初始出现阶段,当癌变细胞形成肿瘤以后就难以发挥清除性免疫。

3肿瘤免疫与肿瘤免疫逃逸的辨证关系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突变和癌变的细胞的功能,因此,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必定是一种相互对立和力量消长的辨证关系。

按照辨证的逻辑思维,肿瘤免疫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可表现为:①识别与反识别的关系。

机体的免疫细胞通过识别肿瘤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但肿瘤细胞通过抗原调变、MHCⅠ类抗原的低表达或缺失、肿瘤细胞的漏逸、肿瘤细胞抗原被"封闭"或"覆盖"等形式逃逸免疫细胞的识别。

肿瘤细胞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而成为与人民为敌的人,这种人容易伪装,不易被人民发现,肿瘤抗原也是正常细胞基因突变的产物,不像外源性抗原,有较强的免疫原性,所以,不易被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由此可见,肿瘤细胞就像"特务"一样容
易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

②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通过获得性免疫发挥的有效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减低肿瘤负荷,起到有效治疗肿瘤和预防肿瘤发展的作用。

但肿瘤细胞通过释放一些抑制因子,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弱或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③“发展与限制”的关系。

肿瘤细胞无限制的分裂,形成向周边生长趋势,也无时不在寻找机会向体内其他器官的转移。

但机体也靠先天免疫发挥阻挡作用,有效阻止肿瘤生长及肿瘤在体内各器官的广泛转移,因此这种基础免疫能力的高低及维持能力可能决定了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速度和广泛程度。

④“腐蚀与反腐蚀”的关系。

肿瘤细胞通过减低表达识别信号分子、肿瘤局部释放TGF-β、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等,颠覆正常的免疫活化与免疫耐受之间的平衡等,使人体免疫系统逐渐丧失肿瘤免疫作用,甚至演变成肿瘤进展的“帮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