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导学练(上课版)2课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导学案:第课 张衡传含答案

第13课 张衡传学案1 文本研读1.给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①逾.侈( ) ②邓骘.( ) ③合契.( )④骸.骨( ) ⑤璇.机( ) ⑥算罔.论( )(2)多音字①属⎩⎪⎨⎪⎧ 属.文( )隶属.( ) ②辟⎩⎪⎨⎪⎧ 征辟.( )辟.谣( )2.实词(1)古今异义①常从容..淡静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孝廉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覆盖周密..无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振声激扬..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寻其方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衡下车..,治威严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征⎩⎪⎪⎨⎪⎪⎧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学者咸怪其无征.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旁征.博引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挟天子以征.四方②精⎩⎪⎨⎪⎧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以精.铜铸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齐楚之精.英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殚精.竭虑③施⎩⎪⎪⎨⎪⎪⎧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靡计不施.,迄无济 未报秦施. 何施.之为 ④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衡善机.巧 其牙机.巧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此子机.变 日理万机.(3)词类活用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时.天下承平日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皆共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词①于⎩⎪⎨⎪⎧ 游于.三辅 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苟全性命于.乱世 故燕王欲结于.君②因⎩⎪⎨⎪⎧ 因.入京师 因.以讽谏 因.其势而利导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文言句式(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转复为太史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语文 第13课《张衡传》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4 精

《张衡传》(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分析张衡的杰出才能、贡献以及高尚品德。
2.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自主学习】1.成语速记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
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骄奢淫逸:原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四种恶习。
后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吉人天相:多用作对别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难、不幸的安慰话。
图谋不轨: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
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2.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类型并翻译)①衡少善属文。
活用为译: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活用为译:③时天下承平日久。
活用为译: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活用为译:⑤妙尽璇机之正。
活用为译:(2)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类型并翻译句子)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句式:译: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句式:译: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句式:译:④果地震陇西句式:译:⑤讽议左右句式:译: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句式:译:【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2.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3.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写作有何特点?【达标检测】王宪,字维纲,东平人。
弘治三年进士。
历知阜平、滑二县。
正德初,擢大理寺丞。
迁右佥都御史。
清理甘肃屯田。
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
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
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
入为兵部右侍郎。
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
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
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为给事中史道劾罢。
嘉靖四年,廷推邓璋及宪为三边总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宪。
部将王宰、史经连败寇,玺书褒谕。
吉囊数万骑渡河从石臼墩深入,宪督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据要害击之,都指挥卜云断其归路。
寇至青羊岭,大败去。
五日四捷,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
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
中官织花绒于陕,宪请罢之。
又因九庙成,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
高中语文 4.13《张衡传》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3《张衡传》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每日一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第一课时课前自主学习导学案一、知人论世(5分钟)1.介绍范晔。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刘知几称赞《后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补注》),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2.介绍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在文学方面,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
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合称《二京赋》,描写了东汉时期长安和洛阳的繁华景象,讽刺了官僚贵族荒淫无耻的寄生生活。
《南都赋》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阳郡的社会面貌、人民生活和民间风俗。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范晔、张衡相关文学常识(以及文史、文化常识),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通过课下注释、查阅词典、对比历史中的张衡翻译课文;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和成果,以及他在政治上的作为。
一、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
南朝宋顺阳人。
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
后左迁宣城太守。
代表作《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120卷;2、张衡: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
3、基础知识梳理:查阅工具书完成任务。
新新学案(目标):识记生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积累文化常识(如举孝廉、辟公府等)于课本中。
二、思维探究与创新传记: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课前反复读《张衡传》,并完成相关问题:[自主独学]1、听录音,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张衡的?(传记的角度思考)2、整体感知:通过合作学习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技能应用与拓展[对学探究]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介绍张衡的那些才能品德。
2、翻译课文2-4自然段,说说张衡的研究和实践成果。
3、读课文的5、6自然段,张衡迁侍中时的时局和处事态度、心思?[群学探究]1、介绍张衡制造的候风地动仪(质地、大小、外形等角度),候风地动仪是怎样于预知地震的?2、学习了這篇课文,请你说说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作答)[学习反思]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那些收获?[课内素材]:张衡在担任太史令时,潜心研究天文历法。
在当时,有种比较先进的天文学说叫做浑天说,认为天是浑圆的,像一枚禽卵,天像卵壳,地像卵黄,在天的中间,日月星辰在“卵壳”上下不停的转动。
《张衡传》导学案(教师版)修改

《张衡传》教案(第一课时)一、确定目标(2分钟)1.课堂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
早在 1800 年前,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
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根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
”2.学习内容《张衡传》第1-3自然段,第一课时3.学习目标(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2)、自主学习,通读全文,疏通字音。
(3)、利用所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疏通第1-3自然段字词句。
4、方法指导(1)、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第1-3自然段字词句。
(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二、导学案(自主学习5分钟、讨论交流8分钟、精讲释疑13分钟)(一)掌握下列文学常识:1. 文史专名(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 六艺: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②五经十《乐》。
(说经的经文和传文)(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
(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9)通史;断代史。
(例如:《史记》;《汉书》)(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1)举:(“举孝廉不行”)推荐(被)举荐任官(2)行:(“举孝廉不行”)去应荐(3)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召来授官(被)召(4)就:(“连辟公府不就”)就职,任职(5)召:(“累召不应”)召请来授官(6)应:(“累召不应”)应职,接受官职(7)拜:(“公车特征拜郎中”“征拜尚书”)任命,授给官职(8)迁:(“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
张衡传 导学案

日积月累《张衡传》导学案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结构。
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练习册作者简介、成就、评价。
2. 背景,文体知识。
第一课时:()课内研究学案教学过程:二、预习交流三、读课文1.范读,学生标准读音。
少(shào);属(zhǔ);从(cóng)容;辟bì;骘(zhì);蟾蜍(chánchú);算罔(wǎng);辄(zhé);傍(páng);璇玑(xuánjī);卒(zú);2.学生自读至少一遍。
3.完成练习册给加点字注音部分。
四、整体把握: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
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
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⑹张衡生卒。
2.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 写张衡的品格和文才(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3) 写张衡的政治才干、生卒。
五、讲析第1--3段:1善属文:连缀,写作。
游于三辅:游历,游学,考察,学习。
因入京师:趁机,乘便。
观太学:同上文,游。
遂通五经:通晓。
贯六艺:贯通。
常从(cóng)容淡静:言谈举止适度得体。
举孝廉不行:古今异义字,没有去就职。
连辟公府不就:召,征召。
就,就职,上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当时。
太平、相承平安。
莫不逾侈:过度奢侈。
衡乃拟:模仿。
因以讽谏:因,凭借。
以,来,用来。
精思傅会:精心构思。
张衡传第2课时学案

设计人
王帅
使用时间
2016-7-
学习目标与方法: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
难点:2、了解张衡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关键: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思想。
预习与检测:
1、熟读课文1-3段
2、指出文段中的加点词语的意义,工整地写于该字下端。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
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
五载复还。
学习与探究:
(一)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从容淡静
2、举孝廉不行
3、公车特征拜郎中
(二)翻译下列加点字,并指出其活用的类型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妙尽璇玑之正
(三)翻译下列句子,并标明特殊句式的类型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2、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四)找出1-3段有关官职的同义词
课后反思:
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
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
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
《张衡传》导学案

《张衡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成就及作者范晔。
2分析《张衡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2掌握一些基本古代文化常识及文言字词,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小组探究,自查效果。
【学习内容】文化常识积累我国史书体例:编年体:《春秋》《左传》《吕览》《资治通鉴》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后汉书》前四史:《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
《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迄王莽地皇四年《后汉书》南朝刘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上起汉光武帝,下迄汉献帝《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断代史,上起黄巾起义,下迄晋灭吴统一全国《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编年体,通史,上起战国,下迄五代。
传记的一般写法:先写人名,籍贯,品性综述……然后按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术语学习12——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3——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封官,任命4——召见,召聘 5——离开,指从京都赴外任职6——指官职调动。
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7——指官职调动 8——指官职调动◎补充: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必修四第四单元《张衡传》导学练编号: ywbx4-38 主备人:蒋海华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课时:第2课时课前预习导学单【教材助读】一、古代官职升降常见字词。
1、举(举荐)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2、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3、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4、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5、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6、陟(提升,提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7、升(提升)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8、谪(贬官,降职并外放)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9、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10、黜(罢免官职)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11、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12、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永和初,出为河间相.(范晔《后汉书张衡传》)13、放(京官调任地方官)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梁启超《谭嗣同》)14、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15、调(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府.(班固《汉书袁盎传》)16、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范晔《后汉书张衡传》)17、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范晔《后汉书张衡传》)18、夺(削去、罢免)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预习自测】语言知识积累1、重点实词:(1)视事三年:指官员到职工作(2)通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3)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4)连辟公府:辟,召。
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5)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奢侈(6)精思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也写作“附会”。
(7)衡善机巧: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8)合契若神:符合、相合(8)又多豪右:豪族大户。
右,右族,即豪族。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10)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2、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3)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了;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4)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2)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被公府征召(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未之有”即“未有之”(4)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状语(介宾短语)后置,即“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5)讽议( )左右省略句,省略介词“于”,讽议(于)左右。
状语(介宾短语)后置,(于)左右讽议课中探究展示单探究1: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而是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
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
(2)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对候风地动仪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其用语之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探究2:张衡初为河间相的时候“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可在帝“尝问天下所疾恶者”的时候却“诡对而出”“常思图身之事”,为河间相三年,就“上书乞骸骨”。
你如何看待张衡的这些行为?请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一:张衡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并非表明他的软弱,而是表现出一个政治家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明的政治手段。
面对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他作《二京赋》是为婉转讽喻,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而一旦掌握了权力,他就大力铲除奸徒丑类。
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正直的、真实的张衡。
观点三:张衡是明哲保身“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
即便这样,那帮阉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旋涡中,自己如履薄冰,如捋虎尾。
张衡在那种形势下的做法确实有些消极,虽这是他明哲保身的无奈之举,但却缺少为真理献身的勇气。
课后拓展训练单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
祖神念,梁左卫将军。
父僧辩,太尉。
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
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
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
至服阕,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
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
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
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
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
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
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
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
”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
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
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
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
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
有司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
”高祖从之。
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
母忧去职。
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隋书》)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B.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B(“恐一宵发掘”)不能断开,排除A,C;“事乃彰露”不能断开,排除D。
)C.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D.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D(“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颁有至孝之心。
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
B.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
周明帝征召他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初年,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
C.王颁一意报父仇。
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
D.王颁谦逊有礼。
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
D(“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表述有误,应为“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就是说自己凭借国家的声威,得以洗雪仇恨和耻辱,本是为了私情,不是为了国家,所以才推辞。
见第二段)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余人,对之涕泣。
(5分)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及”“密”、“泣涕”各1分,大意2分。
共5分。
)(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5分)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做的事,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他!(“以”“罪”“所为”及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1分。
共5分。
)4.B(“恐一宵发掘”)不能断开,排除A,C;“事乃彰露”不能断开,排除D。
)5.D(“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6.D(“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表述有误,应为“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就是说自己凭借国家的声威,得以洗雪仇恨和耻辱,本是为了私情,不是为了国家,所以才推辞。
见第二段)7.(1)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及”“密”、“泣涕”各1分,大意2分。
共5分。
)(2)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做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以”“罪”及判断句式各1分,大意2分。
共5分。
)参考译文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
祖父王神念做过梁朝的左卫将军。
父亲王僧辩,做过太尉。
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
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
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
听到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
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
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后来又升为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
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
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
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虎先锋军趁夜渡过长江。
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
夜里睡着了,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
士卒中有壮士问他说:“郎君来攻破陈国,覆灭了他的江山,已经报仇雪耻了,却还悲伤不已,难道是因为陈霸先早死,不能亲手杀了他吗?那就请挖开他的坟墓,砍断他的棺材,烧掉他的遗骨,也可以表示你的孝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