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教案(用)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

张衡传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张衡传教学设计篇一:《张衡传》教学设计《张衡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二、知识积累1、知人物:作家及张衡简介《后汉书》纪传体东汉断代史,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纪十卷、传八十卷、志三十卷。
纪、传为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398——445)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后来因为刘义康谋反案的牵连,被处死。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内容充实,文笔简练生动,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并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后世称赞其文笔“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王应麟则说“史裁如范,千古能有几人?”《后汉书》为“前四史”之一。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方面,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代表作《二京赋》(《东京赋》、《西京赋》的合称)。
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之首。
地震学方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学方面,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相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
地理学方面,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数学方面,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到3.1622之间,比欧洲早了1300多年;气象学方面,制造出“候风仪”预测风力、风向,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为世界上光彩夺目的科学与文艺的双子星。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最新3篇)

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最新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3篇必修四语文《张衡传》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张衡传》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并积累文言词句的含义2学习张衡才高而不骄尚,不慕权贵,孜孜不倦,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3学习传记文章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本文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播放视频《张衡与地动仪》(张衡出示幻灯片1张衡头像)视频中提到了张衡与他的地动仪,相信大家对张衡最深刻的印象他发明和制作的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其实这仅仅是张衡在科学上成就突出,在其他很多方面也有杰出表现,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今天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来认识一下——张衡。
2关于后汉书南朝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二通过诵读熟悉课文,整体把握文章1全班齐读课文。
(教师纠正读音)幻灯片2衡少善属文zhǔ不好交接俗人hào连辟公府不就bì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yúchǐ《算罔论》wǎng阉竖yān骸骨hái合契qì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一句最能概括张衡特点的句子提示,在传记文中,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有一句话能概括出人物的特点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⑴才高于世表现在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善术学,《灵宪》《算罔论》善理政,为政机智果断“称为政理”⑴高尚的品德表现在: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招不应不慕当世之才作《二京赋》,因以讽谏三从对以上材料的归纳引入对传记文章写作特点的介绍问题1《张衡传》是一篇传记文章,范晔在写张衡的成就时,是按什么顺序叙述了张衡的一生?提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时间顺序小结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线索,从开头介绍姓名、籍贯、写到逝世的年代,叙述了张衡的一生。
《张衡传》教案通用

《张衡传》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张衡传》。
该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张衡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地震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在科学、文学方面的成就,感受其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和特殊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学习作者通过对张衡的描述,展现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及其成就。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张衡的描述,展现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张衡的图片、地震仪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 黑板:板书重点内容。
3.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张衡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人物身份,进而引入课题《张衡传》。
2. 朗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3. 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成语,讲解特殊句式。
4.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及其成就。
5.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通过对张衡的描述,展现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手法。
6.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相关知识点。
7.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张衡传生平事迹科学成就文学成就2. 写作手法:通过对人物的描述,展现其人格魅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张衡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成就。
请分析作者在《张衡传》中使用的写作手法。
2. 答案:张衡,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在科学方面,发明了地震仪,为我国古代地震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文学方面,著有《东京赋》、《西京赋》等作品。
作者通过对张衡的描述,展现其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以此表现其人格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使其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及其成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张衡传》教案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把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树立学习榜样。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3)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2. 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概括人物特点。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准确翻译。
2. 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张衡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总结张衡的生平事迹。
4. 讲解分析: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引导学生准确翻译。
5. 课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进行句子练习。
6. 总结提升:概括张衡的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深入研究张衡的其他成就,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与张衡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张衡传教案(用)

张衡传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
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3),因入京县写游学因此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五经(6),贯六义(7)。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学习通晓熟悉比世人但骄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之情(8)。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9)中,举傲自大神情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庸俗被推举为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11)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就职太平不逾侈(12)。
衡乃拟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过度奢侈就模仿就用(这篇文章) 讽谏。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教案精选6篇(一)教案《张衡传》是高二语文下册的文学作品之一,主要讲述了张衡创造天文仪器和科学理论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张衡的生平和贡献;2.了解张衡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的创新理论和仪器;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材:高二语文下册;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相关资料:张衡传记、科学实验视频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下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等科学仪器,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仪器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张衡的发明是科学的?有没有看过类似的仪器?2.讲解(15分钟):讲解张衡的生平和贡献,包括家庭背景、成就和影响等。
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张衡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在天文学和地理学上做出了创新贡献。
3.展示(15分钟):展示一下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等科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模型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仪器的科学原理和使用方法。
4.讨论(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张衡的发明在当时和现在的意义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5.实践(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地动仪或浑天仪模型,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对张衡发明的理解和掌握。
6.总结(10分钟):总结张衡的发明对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张衡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写作或实践任务,以加深学生对张衡传的理解和掌握。
五、拓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张衡和他的科学成就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衡传》教案

《张衡传》教案教案:《张衡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张衡传》,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内容包括:张衡的家族背景、少年时期的张衡、天文观测与地震研究、发明地动仪、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掌握他在天文观测、地震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张衡在天文学、地震学和文学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张衡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张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1)张衡出生在哪里?他的家族背景如何?(2)张衡在天文观测方面有哪些成就?(3)张衡是如何发明地动仪的?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张衡在天文学、地震学和文学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重点讲解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及其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分析一些与张衡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成就和贡献。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7. 板书设计(5分钟)根据讲解内容,设计合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8. 作业设计(5分钟)作业题目:(1)请简要概括张衡的生平事迹。
(2)请解释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3)请谈谈你对张衡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的感悟。
答案:(1)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地震学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家族世代为官。
《张衡传》教案通用

《张衡传》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具体章节为《张衡传》。
详细内容包括:张衡的生平简介、科学成就、文学作品及其影响,特别是地动仪的发明过程及其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理解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衡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重点: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文学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动仪模型。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动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发明者,引出张衡。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
4. 例题讲解:讲解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5. 随堂练习:学生尝试绘制地动仪结构图,加深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张衡传》2. 内容: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地动仪文学成就:《二京赋》等影响及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张衡的科学成就和文学成就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 答案要点:张衡的科学成就和文学成就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张衡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张衡的其他成就和贡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科技史上的地位。
2. 例题讲解:地动仪工作原理的讲解。
3. 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课堂互动。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深度和广度。
一、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科技史上的地位地动仪是张衡的重要科学发明,它的工作原理和科技史地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
高一语文备课组杨刚
教学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 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 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 文史、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
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
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 “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课文串讲: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1)人也。
衡少善属文(2),游于三辅(3),因入京
县写游学因此
属:连缀。
师(4),观(于)太学(5),遂通五经(6),贯六义(7)。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
学习通晓熟悉比世人但骄
通、贯:同义,精通,贯通。
尚之情(8)。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9)中,举
傲自大神情平时举止行动淡泊娴静庸俗被推举为
从容:举止行动,作名词。
孝廉不行(10),连辟公府(11)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
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征召就职太平
不逾侈(12)。
衡乃拟班固《两都》(13)作《二京赋》,因以(之) 以讽
过度奢侈就模仿就用(这篇文章) 讽
谏。
精思傅会(14),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15)奇其才
喻和劝说(他们) 精心构思细致安排出众超群
奇:以其才为奇,形作意动。
累召 (之)不应。
聘请(他) 应召
衡善机巧(1),尤致思(2)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3)衡善术
制造巧妙的机械致力钻研常听说术数方
学,公车特征(5)拜(6)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7)阴阳,
面的学问特地指名征召授给升就研究核实
公车:官署名阴阳:指日月运行。
妙尽璇机之正(8),作浑天仪(9),著《灵宪》、
的变化规律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的道理制造出写了
《算罔论》(10),言甚详明。
语言道理更加详细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11)。
衡不慕当世(12),所居之官
再次调转趋附当时的权贵担任官职
慕:羡慕,趋附。
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往往多年升迁自从离开太史令的职务年后重回来(任原职)
阳嘉元年(1),复造候风地动仪(2),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仪器的) 直径长
合盖隆起(3),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
上下相合盖住中间隆起杯作装饰用图形粗大的
尊同樽:酒杯。
都:大。
柱(4),傍行八道(5),施关发机(6)。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
挨着放置根杆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关
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7),皆隐在尊中,覆盖周
接它那些枢纽和(各种)机件的巧妙构造铜严
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
空隙 (里的机械) 关动清
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脆响亮在旁守候机械的人觉察知道虽然龙首找那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8),合契若神(9)。
(振动龙头的) 发生的方位用事情来检验 (彼此)符合(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0)。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
从(已有的) 记录的内容(来看) 这样的事曾经
师学者咸怪其无征(11)。
后数日驿(12) 至,果地震(于)陇
有学问的人都它没有验证过了几天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到了
西(13),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所从方起(14)。
信服巧妙从哪方位发生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15)。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16);又
离开(京城)做王逸华典章制度
多豪右(1),共为不轨。
衡下车(2),治威严(3),整法度,阴知(4) 很多豪门大族彼此勾结干坏事一到任树立威信整顿法令制度暗中察知
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之),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
视
一下子把他们逮捕起来举国上下严谨守法称赞是政治清明治理
禽同擒:逮捕。
事(6)三年,上书乞骸骨(7),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政事请求辞职还乡(朝庭)征召封他为享年去世
三、小结课堂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者指导,体会张衡的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
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
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 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 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
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
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
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
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
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
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
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
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
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
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五、作业布置:
《优化方案》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