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
建筑工程梁板裂缝处理方案

建筑工程梁板裂缝处理方案一、梁板裂缝的原因分析1、材料质量问题:例如梁板使用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或者钢筋使用品质不好。
2、设计不当:梁板设计不合理、荷载计算错误等原因。
3、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浇筑时混凝土浇注不足、不均匀、养护不到位等。
4、荷载问题:梁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突然或大幅度的荷载引起的裂缝。
二、梁板裂缝处理方案1、表面裂缝处理在发现梁板表面有裂缝时,应该及时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扩大和加重裂缝。
方法如下:(1)清理裂缝:使用刷子、高压水枪等工具将裂缝表面的杂物和泥土清理干净,确保表面干净。
(2)填充裂缝:可以使用聚合物修补材料填充裂缝,将修补材料填充至裂缝深度的2/3处,并确保填充均匀。
(3)修补表面:将填充后的表面进行抹平和修补,使其与周围的混凝土表面保持一致。
2、深度裂缝处理对于梁板深度裂缝的处理方案,通常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局部修补:对于深度裂缝较为严重的梁板,可以采用局部切割、清理和填充修补的方式进行处理。
具体步骤包括:将梁板表面的混凝土切割开裂缝处,清理干净;然后使用专用的修补材料填充裂缝,确保填充的材料能够牢固粘合。
(2)增加预应力或加固:针对部分严重裂缝的梁板,可以考虑在裂缝处增加预应力钢筋或进行加固处理,提高梁板的受力能力和稳定性,避免裂缝继续扩大。
(3)更换梁板:对于严重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稳定的梁板,可能需要进行更换处理,选择材质更好的梁板进行替换。
(4)加强养护:对于已经处理过的梁板,需要加强养护措施,确保修复后的梁板能够正常使用,并避免出现新的裂缝。
三、预防措施除了对已经出现裂缝的梁板进行处理外,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裂缝的产生和扩大,包括以下几点:1、材料选择:在工程实施前,对梁板使用的混凝土、钢筋等材料进行检测和筛选,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
2、设计合理:在进行梁板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合理确定荷载大小和分布。
3、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梁板的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浇注均匀、养护到位等。
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

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钢筋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然而,钢筋混凝土梁容易出现裂缝,对建筑物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分析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1、材料因素钢筋混凝土梁的材料质量是影响裂缝的重要因素。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或钢筋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梁出现裂缝。
此外,如果混凝土中存在杂质或有害气体,也会对梁的抗裂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2、施工因素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也是导致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例如,如果混凝土浇注不密实、钢筋布置不当或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导致梁出现裂缝。
此外,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当也会影响梁的性能。
3、结构因素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设计也是影响裂缝的重要因素。
如果梁的跨度过大或负载过大,会导致梁的承载能力不足,从而产生裂缝。
此外,梁的支撑体系不稳定或基础不牢固也会导致梁出现裂缝。
二、裂缝处理方法1、修补裂缝对于较小的裂缝,可以采用修补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用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修补裂缝;在裂缝处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方法。
2、加固梁体对于裂缝严重或承载能力不足的钢筋混凝土梁,可以采用加固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增加梁的截面面积、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等方法。
3、更换梁体对于无法修补或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可以采用更换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拆除旧的梁体,安装新的钢筋混凝土梁。
三、预防措施1、优化结构设计优化钢筋混凝土梁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裂缝的产生。
例如,适当减小梁的跨度,增加梁的支撑点,提高梁的承载能力。
2、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施工水平和质量,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风险。
例如,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保证混凝土浇注和钢筋布置的质量。
3、加强养护管理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管理,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例如,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燥收缩或温差裂缝。
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钢筋混凝土梁是目前多种形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构件,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出现裂缝的形式也最多最常见,现对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裂缝及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裂缝成因?钢筋砼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
?2.温变裂缝。
水泥在硬化期间,砼表面与内部温差较大,导致砼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受到内部砼的约束,而出现裂缝。
?3.设计欠周全。
如钢筋砼梁的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等,都会导致砼梁出现结构裂缝。
?4.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由于砼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砼梁出现裂缝;由于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下沉,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而导致出现裂缝。
?5.预制钢砼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由于支撑不合理、吊点位置不符以及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荷载,也会导致钢砼梁出现裂缝。
?6.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使用功能,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梁上荷载等均会出现裂缝。
??二、裂缝的处理?根据裂缝的成因情况,可将裂缝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材料、气候等造成的一般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等。
这类裂缝一般对承载力影响较小,可作一般处理或不处理;另一类裂缝明显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随着裂缝的扩展和延伸,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砼应变量增大,梁刚度大大降低,构件趋向破坏。
此类裂缝必须及早采取加固补强,以满足结构安全需要。
对于裂缝的处理,首先要重视对裂缝的调查分析,确定裂缝的种类、程度、危害及加固的依据。
调查可从裂缝宽度、长度、是否贯通、是否达到弹性极限应力的位置、有无潮气或漏水、工程地点环境以及施工图纸设计情况等多处入手,分析裂缝产生的本质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混凝土梁底部开裂原因分析与修复方法

混凝土梁底部开裂原因分析与修复方法混凝土梁在建筑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梁底部经常出现开裂的情况。
这不仅可能影响结构的稳定性,还可能降低整个建筑物的寿命。
对混凝土梁底部开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对混凝土梁底部开裂原因进行分析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外部因素的影响。
温度变化、湿度变化以及地震等自然因素都可能导致混凝土梁底部开裂。
施工质量、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设计不合理等因素也是导致梁底部开裂的原因之一。
1. 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混凝土材料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会发生相应的体积变化,这可能导致梁底部产生应力集中并最终开裂。
特别是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比如寒冷的冬季或炎热的夏季,混凝土梁遭受的温度应力会更大。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并对其进行充分的保养。
可以通过在梁底部铺设软性防水层来减轻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影响。
2. 地震荷载:地震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震荷载会产生剪切力和扭矩,导致混凝土梁底部发生开裂。
在地震区域,需要特别关注梁底部的抗震性能,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对于已经存在裂缝的混凝土梁,可以采用以下修复方法:1. 注浆修复:注浆修复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将特定的材料注入开裂的部分来填充和加固裂缝。
注浆材料通常是高强度的聚合物或水泥浆料。
这种修复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2. 碳纤维加固:碳纤维加固是一种先进的修复方法,通过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开裂部分,可以提高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碳纤维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特点,能够有效地修复裂缝并提升结构的整体性能。
3. 预应力加固:预应力加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修复方法,通过在梁底部引入预应力钢筋,可以使梁在受力时产生压力,从而抵消开裂的应力。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但能够显著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总结回顾:混凝土梁底部开裂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包括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和地震荷载等多种因素。
混凝土梁板裂缝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常常发现,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是工程施工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工程梁板的裂缝发生后,易渗水,影响结构安全,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
如何从设计、材料、施工三大方面提出改进和防治措施,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1 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设计方面的原因是:数据提供不准确、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或板偏薄,混凝土等级偏低,节点不合理,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致使配筋偏小偏少,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伸缩缝设置不合理或未设置,顶层屋面板的温度应力过大又无可靠的措施,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设计时对施工恒荷载和活荷载及装饰材料荷载考虑不足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 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2.1 材料质量水泥、砂、石等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别是砂石含泥量超标,降低混凝土梁板的标号,造成裂缝。
2.2 施工工艺(1)采用的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较大,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捣、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2)现浇板中预埋管线较多较粗,管线敷设重叠,管线放于下层板筋底,减少保护层厚度,造成裂缝。
(3)施工中人为踩踏钢筋,造成正负受力钢筋之间的有效高度不够,影响抗拉强度,产生贯穿裂缝。
钢筋保护层厚薄不均匀,不论过大过小,钢筋位移都会影响钢筋的正常受力,产生裂缝。
(4)模板刚度强度不足、构造不当、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
施工中抢工期,混凝土梁板拆模过早,提前超载堆荷,也可能导致出现裂缝。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未采取可靠的质量保证措施,水泥在水化及硬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内外部产生温差,超过一定值时,因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梁板施工裂缝的产生原因

混凝土梁板施工裂缝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1 桥梁混凝土梁板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1.1 原材料质量不良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粗骨料、拌和水和外加剂组成。
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梁板出现裂缝。
水泥使用不合格水泥会出现早期不规则的裂缝。
砂石材料(1)砂石含泥量超标,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2)砂石的级配差,有的砂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
(3)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酸性硅化物质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则会发生水硅反应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梁板就会产生爆裂状裂缝。
拌和水及外加剂拌和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也的影响。
外加剂用量不当,造成混凝土早期强度过高或过低而产生的裂缝。
1.2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梁板在浇注、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设计配合比不合理或施工配合比与设计出入较大,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或空洞,是形成裂缝的起源点。
(2)混凝土浇注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振捣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注数小时后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3)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4)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的用量,或其他原因加大水灰比,增大了坍落度,导致混凝土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和水泥浮浆而产生龟裂。
(5)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注时,接头处理不好,使得在新旧混凝土的施工缝处出现裂缝。
(6)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注混凝土时,因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从而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7)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钢筋混凝土梁裂缝钢筋混凝土梁是目前多种形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构件,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出现裂缝的形式也最多最常见,现对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裂缝及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裂缝成因钢筋砼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
2.温变裂缝。
水泥在硬化期间,砼表面与内部温差较大,导致砼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受到内部砼的约束,而出现裂缝。
3.设计欠周全。
如钢筋砼梁的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等,都会导致砼梁出现结构裂缝。
4.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由于砼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砼梁出现裂缝;由于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下沉,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而导致出现裂缝。
5.预制钢砼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由于支撑不合理、吊点位置不符以及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荷载,也会导致钢砼梁出现裂缝。
6.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使用功能,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梁上荷载等均会出现裂缝。
二、裂缝的处理根据裂缝的成因情况,可将裂缝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材料、气候等造成的一般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等。
这类裂缝一般对承载力影响较小,可作一般处理或不处理;另一类裂缝明显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随着裂缝的扩展和延伸,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砼应变量增大,梁刚度大大降低,构件趋向破坏。
此类裂缝必须及早采取加固补强,以满足结构安全需要。
对于裂缝的处理,首先要重视对裂缝的调查分析,确定裂缝的种类、程度、危害及加固的依据。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的水泥 水化过程产生的大量水化热不易散发 ,致使混凝土
内部 温度很 高 , 内外 温差很 大 。 筑后初期 内部 温度 浇 急剧 上 升 引起 混 凝 土膨 胀 变形 产 生 的压应 力 很 小 , H后 温度逐 渐 降低 引起 混 凝土 收缩 变形 时 ,因混凝
内拉 应 力 大 于 当时 混 凝 土 的 抗 拉 强度 时 就会 产 生
干缩 裂缝 。这 种裂 缝 的浅而 细 , 形式 多为 不规则 。
承受的负荷超 出其承受荷载的极限状态 , 则极易产 生裂缝 , 这就是荷载过大引起混凝土结构破坏的开
始, 如果 没 有 及 时 发 现 并 引起 足 够 重 视 , 对 混 凝 会 土梁 产 生非 常 不利 的影 响 , 至可 能导 致 钢 筋混 凝 甚
大, 混凝土 中游离水隐藏量多 , 密实度下降 , 从而导 致强度下降 。砂 、 石颗粒偏细也将增加水泥用量和
耗 水 量 而影 响 强度 ,b H 选 择 不 当 , 减水 和膨  ̄DN , 其 胀 效果 不 明显 , 未能 达到 预期 效果 。 3 施 ) E因素 引 起 的裂缝 : 振捣 对保 证 混 凝 土 外
第3 卷 1
第6 期
2 钢筋混凝土裂缝 的防治措施
1荷载 裂缝 的 防治措 施 。控制 钢 筋混 凝 土梁荷 )
保 温 的方 法 , 常规水 养法 无法 保持 均衡 湿润 状 态 , 采 用混 凝 土保 湿 养 护膜 能 减少 表 面混 凝 土 的散 热 量 , 从而减 小混凝 土 内部 的温度 梯度 ;合 理安 排混 凝 土 施工程 序 和施工进 度是 防止 梁贯 穿裂 缝 ,减少 裂缝 的 主要 措施 , 采用 分层 浇筑 的施 工工 艺 , 层浇 筑 可 分 以有 效减 小温度梯 度 , 避免 温度裂缝 出现 。 5 干燥 收缩 裂缝 的防 治措 施 : 避免 混 凝 土 干 ) 要 燥 收缩 裂缝 , 以采用 以下 方法 : 可 加强 养 护 。在混 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梁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
通过对实践中获得的钢筋商品混凝土梁产生的多种形式的裂缝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以达到辅助设计,提高施工水平的目的。
钢筋商品混凝土梁是目前多种形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用的构件,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出现裂缝的形式也最多最常见,现对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裂缝及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一、裂缝成因
钢筋砼梁出现裂缝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材料或气候因素、施工不当、设计和施工错误、改变使用功能或使用不合理等,通常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商品混凝土尚处于未完全硬化状态时,如干燥过快,则产生收缩裂缝,通常发生在表面上,裂缝不规则,宽度小。
2.温变裂缝。
水泥在硬化期间,砼表面与内部温差较大,导致砼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受到内部砼的约束,而出现裂缝。
3.设计欠周全。
如钢筋砼梁的截面不够、梁的跨度过大、高度偏小,或者由于计算错误,受力钢筋截面偏小、配筋位置不当、节点不合理等,都会导致砼梁出
现结构裂缝。
4.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
由于砼标号偏低、受力钢筋截面偏小、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等而导致砼梁出现裂缝;由于施工不当、模板支撑下沉,或过早拆除底模和支撑等形成的裂缝;施工控制不严,在梁上超载堆荷,而导致出现裂缝。
5.预制钢砼梁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由于支撑不合理、吊点位置不符以及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荷载,也会导致钢砼梁出现裂缝。
6.在使用过程中,改变原来使用功能,将办公室改为仓库、屋面加层、使用不当、增大梁上荷载等均会出现裂缝。
二、裂缝的处理
根据裂缝的成因情况,可将裂缝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材料、气候等造成的一般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等。
这类裂缝一般对承载力影响较小,可作一般处理或不处理;另一类裂缝明显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随着裂缝的扩展和延伸,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受压区砼应变量增大,梁刚度大大降低,构件趋向破坏。
此类裂缝必须及早采取加固补强,以满足结构安全需要。
对于裂缝的处理,首先要重视对裂缝的调查分析,确定裂缝的种类、程度、危害及加固的依据。
调查可从裂缝宽度、长度、是否贯通、是否达到弹性极限应力的位置、有无潮气或漏水、工程地点环境以及施工图纸设计情况等多处入手,分析裂缝产生的本质原因,以采
取相应的措施。
(一)经过调查分析,确认裂缝在不降低承载力的情况下,采取表面处理法、充填法、注入法等简易的处理方法:
1.表面修补法:
该法适用于缝较窄,用以恢复构件表面美观和提高耐久性时所采用,常用的是沿砼裂缝表面铺设薄膜材料,一般可用环氧类树脂或树脂浸渍玻璃布。
施工时先将砼表面用钢丝刷打毛,清水洗净干燥,将砼表面气孔由油灰状树脂填平,然后在其上铺设薄膜,如果单纯以防水为目的,也可采用涂刷沥青的方法。
2.充填法:
当裂缝较宽时,可沿裂缝砼表面凿成V形或U形槽,使用树脂砂浆材料进行填充,也可使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等材料。
施工时,先将槽内碎片清除,必要时涂底层结合料,填充后待填充料充分硬化,再用砂轮或抛光机将表面磨光。
3、注入法:
当裂缝宽度较小且较深时,可采用将修补材料注入砼内部的修补方法,首先裂缝处安设注入用管,其他部位用表面处理法封住,使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注入材料,
用电动泵或手动泵注入修补,此法在裂缝宽大于0.2mm时,效果较好。
(二)如果梁的裂缝情况影响了梁的承载能力,就应更慎重研讨,分析比较,采用经济高效的方法,达到加固目的,可采用的方法有:
1.钢箍加固法:
此法适合于补强梁内特长箍筋及弯起筋不足,抗剪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具体方法是:用扁钢或圆钢制成垂直或斜形的钢箍,两端留有螺纹,套入钢板后用螺母拧紧。
也可采用由两个U形钢箍套上后焊接,然后打入金属楔楔紧。
采用钢箍时需在梁上刻槽以防滑。
2.粘钢加固法:
将钢板或型钢用改性环氧树脂粘结剂,粘结到构件商品混凝土裂缝部位表面,使钢板(或型钢)与商品混凝土连接成整体共同工作。
粘结前,钢材表面进行喷砂处理,商品混凝土表面刷净干燥,粘结层厚度为3mm左右。
3.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做围套法:
在梁的刚度、强度或剪力不足且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梁的三面或四面加大,做钢筋砼围套加固较为适宜。
采用四面围套时壁厚应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两侧
大于50mm,上下大于100mm为宜,纵向钢筋及箍筋通过计算确定。
当梁受楼面限制时,可采用三面围套,此时两侧砼厚度宜大于100mm,纵向钢筋可用Φ25与原梁纵筋焊接固定,施工时在梁两侧板上间隔500mm凿洞以浇筋砼,箍筋可用开口箍或穿板封闭箍,并经计算确定配筋数量。
4.梁的单面加大截面法:
单面加大截面法分两种,即上面加高或下面加厚。
梁的上面加高适用于梁的支座抗弯强度不足的加固,所加砼靠焊在原梁上上部箍筋上的附加箍筋与原砼结成整体,上部荷载靠附加纵筋承受。
梁的下部加厚,适用于梁跨中抗弯不足加固,当梁截面强度与要求相差不大时,可将梁下加厚80-100mm,配制新的纵筋与原钢筋焊接,做法同三面围套。
当梁的截的下部增加100mm以上,按计算配置纵筋和箍筋。
5.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是以高强钢绞线作为补强拉杆,采用千斤顶纵向张拉,或手工横向张拉,或二者结合的方法施加预应力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采用此方法加固结构整体性好,施工方便,不受季节变化影响,节约投资。
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